[爆卦]心輔所學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輔所學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輔所學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輔所學校產品中有1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萬安談政事|病毒入侵校園!心理衛教、物資設備盤點別鬆懈】 病毒來勢洶洶,今日北市有多間學校停課,其中包含中山區、松山區的校園。辦公室一早就接到許多家長來電關心停課、疫情訊息,並憂心學生疫苗是否能儘快施打?我也立即跟校方、家長會聯繫,掌握最新情況,接下來也會全力協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與孩子,談心:26堂與孩子的溝通課」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沒有人生來就會當父母, 想要了解孩子, 就必須重新認識自己 讓我們一起重回孩提時代, 找回愛的能力, 身為父母不再只是一種責任, 更是一種享受 享受與孩子攜手共度的每一步旅程…… 這...

心輔所學校 在 孟庭謝謝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3:40:47

嗨~我是曾有過五段諮商關係的人,想跟大家分享諮商相關的經驗! (因為寫太長所以會分次發布,此為第一篇) - 前些日子和學生閒聊時,得知阿滴的憂鬱症自我揭露。 那時我很輕浮的回了一句:這年代誰有憂鬱症都不意外。 後來自己看了阿滴的貼文,覺得自己表現得太輕浮了。 是真的不意外,同溫層內有身心科或...

心輔所學校 在 前方有㜙?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4:33:13

#20210718 #一㜙長談 #01 今天來講講心輔系。 心輔系的全名叫做: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心輔系是師大的熱門科系,入學分數也是數一數二高的。 與偏向臨床的心理系稍有不同,師大心輔系為一類組的科系, 課程也比較偏向諮商類別、理論應用, 研究與臨床的部分的確比較少。 - 心輔系同時也是師培...

心輔所學校 在 Valentine in Paris︱巴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10:34:07

弟弟最近需要寫CV求職信 申請學校和找暑期工作 所以我寫了一份非常實用的大補帖以及需要注意的6⃣️大事項送給他 最近的私訊中也有收到很多關於求職的來信 所以就想在這裡跟一直很支持我的大家分享🤎 首先寫履歷前要站在👩‍⚖️面試官的角度想事情 不要妄想他會從頭到尾完整的看完你的履歷 面試官每次...

  • 心輔所學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0:22:47
    有 1,960 人按讚

    【 #萬安談政事|病毒入侵校園!心理衛教、物資設備盤點別鬆懈】

    病毒來勢洶洶,今日北市有多間學校停課,其中包含中山區、松山區的校園。辦公室一早就接到許多家長來電關心停課、疫情訊息,並憂心學生疫苗是否能儘快施打?我也立即跟校方、家長會聯繫,掌握最新情況,接下來也會全力協助提供校方所需防疫物資,讓學生及家長安心。

    突如其來的停課訊息,讓許多學生、家長及老師措手不及!老師們擔心學生線上學習的資訊設備是否完備、線上及實體課程如何調配?家長們煩惱孩子在家學習的成效、進度是不是會落後、是否要請假照顧在家的小孩?請教育部及學校除了趕快盤點校園防疫物資,更要調度相關資訊設備,提供有需求的學生借用,以確保學生的健康安全及受教權!

    同時,疫情期間我持續關注染疫康復者的後續身心照護,而針對停課檢疫、甚至染疫的學童,接下來也可能面臨心理恐慌及被歧視問題,教育部除了現有的「安心輔導小叮嚀」宣傳卡,也應該建立校園中更實際的衛教輔導、心理教育配套措施,全力避免疫後學童心理以及校園歧視問題發生。

    Delta病毒已入侵台灣,校園防護需要政府、學校及家長同心協力,才能讓學生無後顧之憂在校園中學習!

    #為你想更遠做更多
    #蔣萬安

    #圖片為今年8月關心校園防疫時拍攝,#非停課校園

  • 心輔所學校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14:38:07
    有 124 人按讚

    今天(9/10)是世界自殺防治日,而台灣和國際間青年自殺率逐年攀升,顯示青年自殺防治議題已不容忽視。對此,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邱顯智委員、立法委員 陳椒華及王婉諭委員於今日召開「校園專輔待改善 心理健康不漏接」記者會,同時,邀請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出席,共同指出校園自殺防治既有問題,並呼籲主管機關積極補強相關資源,健全青年心理健康。
     
    根據 2020 年死因統計報告指出,自殺(蓄意自我傷害)已連續第 4 年成為國人主要死因第 11 名。雖然2020年自殺死亡人數相較2019年減少 5.3%,但今年上半年全台自殺通報數,還是比去年同期多了3000人次。值得注意的是,自殺已成為 15-24 歲、25-44 歲兩個年輕世代的第2大主要死因。
     
    從這個現象也可以得知,兒少面臨的心理壓力與求助門檻,絕不小於成人。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因此,防治工作是需要跨領域與跨團隊共同合作的巨大工程。然而,目前自殺防治策略與教育部三級輔導機制,實務執行面仍存有諸多困境,包含:
     
    #學生自殺通報系統 #亟待跨部會介接
    根據醫院端的第一線人員反映,現行的衛政自殺通報系統與教育端的校安通報系統,長期以來橫向聯繫狀況不佳。先前,王婉諭委員於今年3月針對此情況進行質詢,促使兩部會決議將衛福部的自殺通報系統介接到學生學籍資料、休退學狀況,但目前仍未落實。
     
    此外,由於各級學校之輔導紀錄表單格式不一,各級學校之輔導系統也尚未整合,因此仍無法介接受通報學生是否接受過輔導諮商的紀錄。
     
    #通盤檢視學生輔導需求 #補足各級學校輔導人力
    根據教育部 2018 年至 2019 年的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事件相關報告,自殺身亡個案當中,高達 67% 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各級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
     
    而目前負責三級預防的各縣市輔諮中心,組織型態為隨時可能被裁撤的「任務編組」性質,且礙於地方財政,專輔人員採一年一聘約聘制、調薪幅度低、專業人力薪資與自費市場落差過大。
     
    此外,專輔人員行政工作負擔重,導致流動率高等情況時有所聞。而負責二級預防的專業輔導老師及相關人員,同樣存在人力不足及行政工作負擔過重,以致影響輔導效能及學生接受輔導的成效。
     
    類似的狀況也出現在大專校園中。根據現行《學生輔導法》規定,專科以上學校學生數 1200 人以下者,應置專業輔導人員至少 1 人,但實際上大專院校的諮商輔導體制同樣存在人力缺口,也難以專業久任的嚴重問題。
     
    #積極研擬措施 #守護雙失青年心理健康
    根據統計,每年休學的高中職生有近 2 萬人,大學生更是高達 8 萬人。而在疫情期間,這些離開學校的學生,也可能同時的失業,而變成「雙失」的年輕世代。
     
    然而,「雙失」的年輕世代因離開校園,將無法獲得學校系統的心理諮商資源。另一方面,其經濟狀況也難以負擔自費心理諮商所需的費用。
     
    因此整個社會或是家庭與醫療系統,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承接相關心理輔導需求,是一個令人非常擔憂的問題。時代力量認為,教育部與衛福部應積極研擬因應措施,協助離校後的年輕世代,仍有適當管道,能及時獲得諮商或治療的協助。
     
    守護兒少心理健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是時代力量持續努力的目標。針對目前校園中的心輔資源不足的問題,請教育部盡速盤點相關需求,並制定因應計畫,以幫助每一個需要協助的未來主人翁。

  • 心輔所學校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5 12:15:14
    有 284 人按讚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攀升 立委籲檢討心輔機制

    2021/08/24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
    我國青少年自殺、自傷率逐年攀升,根據衛福部去年統計,自殺為青少年族群僅次於意外的第二大死因,自殺死亡率更連續攀升20年。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許智傑、羅美玲今共同舉行記者會,呼籲教育部重新檢討現行三級預防輔導機制,改善目前專輔人員供需失衡的嚴重問題,以強化我國校園輔導安全網的量能。

    監察院近期發布「青少年自殺防治策略及作為等情案」調查報告,指15至24歲自殺通報逐年上升,從2016年的4365人次至2020年的1萬659人次,已增加逾2.5倍,又去年該人口群通報人次已占所有通報人口群中的26.4%;各級學校通報學生自傷人次更呈現倍數增加,從2016年1029人上升至2020年的8625人,成長超過8倍,顯示我國青少年自殺、自傷率的嚴重程度已不容忽視。

    根據教育部統計的高中學生接受輔導處介入性輔導需求人次,2018學年至2019學年增加約3.6萬人次;雖然多數大專院校已聘任了符合規定數目的諮商師,但仍供不應求。邱志偉認為,這代表我國輔導人力資源存在著根本性的問題。邱志偉表示,教育部為改善專輔人員缺額問題,今年起將專輔人員薪點折合率從124.7元調整為130元,以期透過提升薪資待遇,提升專輔人員投入學生輔諮中心的意願。但據統計,今年截至6月專輔人員的缺額數為174人,高於去年的140人,專輔人力缺口問題不減反增,顯示加薪無法達成預期政策效果。另,現行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為「任務編組」性質,非常設單位,產生職權不易釐清、變動性高的問題,更易有「臨時單位」觀念。邱志偉呼籲教育部,應考慮調整學生輔諮中心的組織位階,於「學生輔導法」中將輔諮中心提升至正式機關。

    邱志偉進一步指出,專輔人員配置比例的制定為大專院校以上1:1200人;高中職以下1:55班,現行配比失衡問題除導致專輔人員負擔過重,進而影響輔導品質,更無法滿足逐年上升的學生專輔需求;教育部應盡早提出最新專輔人員配置比例,讓相關單位盡早重新精算各縣市學生輔諮中心專輔人員員額需求,以利相關配套政策及資源安排能及時到位。

    針對我國現行三級輔導機制的問題,邱志偉提出三點訴求,首先,中央主管機關應加強督導能量,要求各地方政府落實制定關於專輔人員自治條例、指引或採取的管理措施。另,教育部應透過完善輔諮中心相關辦法,將輔諮的危機處理流程明確化,清楚定位各角色的工作範疇,避免行政凌駕專業。

    其次,教育部應「增加」每年補助地方輔諮中心人員、運作等預算,並確實監督預算執行情形。最後,針對我國現行三級輔導機制是否有效達成「學生輔導法」的立法宗旨,邱志偉要求教育部1個月內提出檢討報告。

  • 心輔所學校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2-06 21:00:12

    本集主題:「與孩子,談心:26堂與孩子的溝通課」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沒有人生來就會當父母,
    想要了解孩子,
    就必須重新認識自己
    讓我們一起重回孩提時代,
    找回愛的能力,
    身為父母不再只是一種責任,
    更是一種享受
    享受與孩子攜手共度的每一步旅程……
      
      這是一本獻給新世代父母的教養書,
      最符合人性且最實用的親子溝通方式,
      送給每一個孩子,也送給曾是孩子的每一位大人。
      
      親子教養這門功課上,父母要做的事情
      不只在「覺察」孩子的思考行為是否得當,
      更不在「如何整治」孩子,
      而是身為父母,怎麼「站穩自己的腳步」。
      理解孩子表面行為背後的困境與目的,
      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對孩子及家庭最好的溝通法。
          
    作者介紹:邱淳孝
      為《情緒勒索》所屬心曦團隊諮商心理師,中崙諮商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兼任兼任心理師,曾經擔任成德國中、陽明高中專輔教師,及台大心輔中心、開平餐飲學校、喬治商職、天使心……等輔導員,現為失戀花園作者。
      
      曾接受家族治療(若水學堂)、完形治療、心理劇、阿德勒、李侖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治療等訓練,專長家庭治療、親子教養、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性別議題、同志議題及自我成長、情緒困擾。並應邀以「家族治療及阿德勒取向——應用於親子教養(情緒困擾、提升自主等)」為題,舉辦演講活動。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心輔所學校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3-29 15:22:04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想法、很有個性,令人感受到她對關心的事物那種堅持與態度,就像她的陶瓷作品在可愛的外表下有著信念與故事。
     
    ▶靜靜與土培養感情◀
      成長於台灣南部的吳昕恬,家鄉位於台南歸仁。歸仁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片片田地被人造物和鋼筋水泥所取代,憶起童年的玩樂,她說小就對土地與自然就很有感情,幼年到阿公家,自己一個就可以在樹下把玩土壤,也愛觀察自然環境裡的昆蟲與動物們。她也是一位很靜的小孩,只要給一張紙、一枝筆、一本書,她就可以這樣待一整天。從小就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喜愛補習,比起進入才藝班接受指導,更愛在家按自己所想繪畫、創造自己繪本。這麼小就有這樣與自己獨處又愛自由創作的性格,似乎很適合當一位全職創作藝術家呢!
     
    ▶並非每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問起求學的經驗,吳昕恬說當時她國中就近進入歸仁國中就讀,接下來進入台南女中,一路在台灣傳統升學體制下前進。在高中時期,經由學校比賽與活動經驗,畫插畫和設計各種活動宣傳品,她漸漸發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和藝術。高中參加社團「台灣文化隊」在寒暑舉辦許多體驗台灣文化與進入原住民部落學習的「部落遊學」,讓她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自然環境更加關切。在台南第一志願之一的高中就讀,讓她覺得身邊有許多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走一樣的路。加上學校美術老師王政凱在她決定要就讀藝術設系相關科系後給予非常多建議、指導與幫助,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她對自己想要走的路多了份堅持。
     
    ▶貼近生活的作品,與家人互動◀
      很有個性的吳昕恬「先做了再說」進入國北教的藝術與造形設計系的設計組主修工藝,一開始想走設計的方向,但歷經各種媒材的創作課程她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工藝創作,所以她最終選擇陶土為媒材進行創作,吳昕恬認為「土」是她童年的回憶,也是一種很親密、貼近自然的材質,以雙手接觸,可以感受到土的柔軟、冰涼與黏性,經由雙手增減的塑造成作品是很美好的過程。
      吳昕恬過去在創作方面沒有與父親有討論與交集的機會,進入工藝組後開始做陶藝,便將與生活相關的器物拿回家使用,意外成為家人間彼此交流的話題,感受得到認可。這些器物透過使用陪伴在家人身邊,多了一層被需要的感覺。
     
    ▶共生,與自然貼近的創作◀
      到台北念書後,吳昕恬覺得自己似乎離開土地很遠,雖然台北資源豐富,但她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家鄉來創作。除了發現到歸仁的田地日益減少,近期可能會有新的建設消息,可能讓擁有豐富生態的沙崙大草原消失,在這塊日漸珍貴的自然地有許多鳥類與生物棲息,吳昕恬認為「開發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單向道,如果決定開發後那些原本存在生態都即將消失、難以回頭。」她希望這塊土地與生態可被保存下來。因此有了這股動力將原本木口木版畫的平面作品轉化為立體作品〈共生〉,藉由這件作品讓大家更加注意自然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人類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但開發卻從沒過問其它生物的意見,希望人類可以學習與其它生物共生。」
     
    ▶睡夢的人與植物◀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沉睡中地人體各部位、植物結合作為表現。沉睡的人體代表著「靜態」,生長中的植物則是「動態」,兩者為對比的存在,但其實在夢醒後的白天他們卻又是相反的狀態。作品中各種奇妙的植物與帶點童趣插畫風的人體作各種結合,有雙腳長出菇類、或頭髮是植物的各種呈現方式。問吳昕恬說為何會想到將植物與人體作結合?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原住民作家 亞榮隆.撒可努跟她說過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但可以種香菇。」她認為不是每個塊木頭生來都是要成為被作成雕塑品,也是有些木頭要拿來種香菇的,不能說無法被雕刻的木頭就是不好的,也許它出生的意義就是要拿來種香菇。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在社會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是很狹隘的,而對吳昕恬來說「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也因此有了〈蘗〉系列第一件作品。「蘗」字義上有許多意思,吳昕恬取其新芽正在生長、萌發的意象。
     
    ▶夢中的我,我的夢境◀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提到,夢是「願望的完成」,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幻想,是運用了白日記憶的殘餘而產生的,就像是在消化白天腦中的思想、排解掉日常過多的思緒,如同一種保護機制,不存在的夢與現實可以說是有了一層連結與關係。她認為「夜裡人們總是道了晚安後入睡,而我是道了晚安後開始創作:『大家在床上作著夢,而我是在工作室做著夢。』我覺得創作就是我的夢,做陶是製夢的過程,而我就是夢的製造者。夢,可能來自於我的幻想,像是白日夢一般天馬行空;夢,也可能是我渴望、我欲求的或是我想企及的夢想,而這些夢都映照出我自身。我藉由創作自剖與反思,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捏塑自己、召喚自己,然後在夢中重新長出自己。」在吳昕恬每件作品都有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取材自她的生活當中,而我們的夢境來自現實,那夢境中的事情也許就是現實的衍生。
     
    陶瓷創作結合植物與人體各部位,將生活小故事化為現實中的夢境。
     
     
    吳昕恬簡歷:
     
    學歷:
    2013-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設計組 主修工藝
    2010-2013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2007-2010 臺南市歸仁國民中學
    2001-2007 臺南市文化國民小學
     
    工作經歷:
    2016 國北教學務處心輔組 整學期海報設計
    201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奇美部落周邊商品與摺頁設計
    2015 自然系教授委託昆蟲2:1模型製作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