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鄰近國家中間都隔著一片大海,沒有任何相鄰的方式能夠踏上另一個國度,就因為這個理由,讓我選擇以陸路的方式在亞洲旅行,從泰國走路到緬甸去... -
緬甸一直以來對我來說都是東南亞洲裡頭一座很神秘的地方,一來是過去緬甸沒有對觀光特別的開放,二來是交通相當不變,但最麻煩的事應該就是走陸路的問題,網路...
在台灣鄰近國家中間都隔著一片大海,沒有任何相鄰的方式能夠踏上另一個國度,就因為這個理由,讓我選擇以陸路的方式在亞洲旅行,從泰國走路到緬甸去... -
緬甸一直以來對我來說都是東南亞洲裡頭一座很神秘的地方,一來是過去緬甸沒有對觀光特別的開放,二來是交通相當不變,但最麻煩的事應該就是走陸路的問題,網路上的資訊針對台灣護照又特別少,四處奔波問了一些人卻零零總總告訴著我,入境緬甸都需要以空飛的方式才能夠進入,無法以陸路到達。
還有耳聞一個聽說,持外國護照入境緬甸相關規定當中有一個條件限制,是如果以空入則要空返、陸入則以陸返,不得以空入陸返,整個就讓人感到相當的問號問號!
雖然緬甸近年對外開放許多,一般持台灣護照就可以eVisa電子簽證來取得,我看著台灣外交部所發下的緬甸簽證表示,陸路是以關口為主,並沒有相當的完全表示不予許以陸路的方式入境,但卻有特別說明,如持eVisa者是不得使用在陸路入境上。
然而台灣也沒有緬甸駐在大使館可以詢問,我到了出發前夕卻因為送簽給旅行社代辦實體簽證的天數不到9-14天的作業時間,連連被三家旅行社一路拒絕下來。最後我的打算就是到泰國之後再來申請簽證,始終萬萬沒有想到,待我以備好最後一絲希望前往曼谷 駐在的緬甸大使館,打算提出申請緬甸實體簽證,額外在現場卻被拒絕,原因是因為我必須先在台灣的泰國經濟辦事處申請一張資料許可證明才能在曼谷申請緬甸實體簽證,真是一波接著一波波,讓一度我都覺得自己似乎要以陸路的方式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方式。 *就是一心很想以陸路前進這個國度
其實我也不知道哪根筋到底不對,總覺得明明就有其他的外國人可以陸路通過,也許就是沒有完全保證的一個人特別對我說,這是完全不可能不可能的事,於是我就偏偏的任性想要以陸路的方式到達才甘心。
就在每一關關卡被卡住之後,我赫然想起正在路上的單車環球前輩和我說過的一件事。
他說:「關於簽證,只要妳花一點時間將它看完,並備上所屬需要的文件以上,基本上,要取得簽證資格,其實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這段話相當中肯,我唯一在這段過程當中所犯下的錯誤就是「對證管道」光憑網路上的部落格分享來確認簽證和入境的相關內容,我才撇開了台灣外交部所發下的訊息。
而後我花一點時間,直接上查"緬甸"外交部的網站透過翻譯查閱簽證資訊。
卻在網站的訊息當中,才從中看見”持部份國家護照,是可以eVisa通過如下OOO、OOO Border邊境進入。
當下一看見,心裏極度澎湃又很想用手刀的方式,把我腦袋瓜霹成兩半,明明30分鐘能確認的事情,卻搞得自己親跑大使館還被拒絕。
這樣的一連串下來,我還是有點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畢竟緬甸對我來說真的是太過神秘,我緊接著發封E-mail到緬甸外交部做Double Check,隔了一天收到回件,上面敘述著,
Dear Sonia Lin,
Thank you for your enquiry. Currently passengers with e-Visa are permitted to enter/ exit via following ports:
a. Yang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b. Mandalay International Airport
c. d. e. f. g....
(這近一半的內容完全和台灣外交部網站內容差別非常大)
全程恍然大悟,點醒了我必須記住這件事情,再緬甸過去或許我去過的國家沒有遇見對於簽證的難題,關於申請任何簽證,請務必真正的對著對的管道查詢,畢竟簽證政策總是在我們還沒發現的無意間就已經開始在改變了!
另外我才知道台灣外交部網路上的訊息,也未必來得及更新,這就是我這次所學到最大的謹惕! •
•
後來我的路線選擇從泰國曼谷離緬甸最近的關口Myawaddy入境,抵達的時間再清晨五點多,在Mae Sot通往Myawaddy邊境約莫有3公里的路程,我選擇直接用走路的方式抵達,以前因為工作出國都以飛機代替陸路,一旦走上了陸路之後都相當迷戀每一次在穿越邊境的過程中,反而需要耗點腦力才會有那一種所謂開始冒險的刺激。
以另類的方式從泰國走路到緬甸去
Photo.
這一組照片是在茵萊湖的跨年夜晚開始發生的,一戶住在茵萊湖旁的姥姥,她在一個大家慶祝跨年到來的當天,將孤零一人在外的我邀請到她們家的庭院一起與她的家族們營火烤肉跳舞慶祝新的一年。
於是前一晚的歡樂,隔天早上姥姥和姊姊一早跑到我的旅館門口不停查看我是否已經離開鎮上,正當我準備要前往下個目的地時,我被留了下來,就住進姥姥的老式傳統木筏房一星期,在冬天的早晨一起到家門外的小河洗池塘澡,每天和妹妹一起吃早餐,看著她上學到放學都黏在我身旁。
我和大姐姐每天會去市場買菜給姥姥做美味的佳餚,她總是怕我餓肚子會將幾道佳餚放至在櫥架上,等待我回家。
那些日子在緬甸總是期待起床曬著暖陽看著所有緬甸人最靦腆的笑。
我一定還會回去緬甸,而且我要和我最喜歡的人一起去那裡一遍。
心裡心裏差別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正向教養工作坊 】 10月份 台北場
(只剩少數名額!📣📣)
此工作坊以『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為主軸,是理論、體驗、方法、療癒與安定兼備的高效能工作坊:
A 透過蒙特梭利教育理論,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內在發展需求、與各年紀的發展成熟度,避免我們錯把對5、6孩子的期待,放在3、4小孩子身上;
B 透過了解正向教養的家庭氛圍、學習正向教養的工具使用,讓我們每天與孩子在互動時抓住關鍵要點,創造正向溝通,保有他們的歸屬感與價值感,引領他們往正向人格發展;
C 藉由與學員的答問,示範薩提爾對話如何連結內在渴望,同時探索自己冰山,療癒小時候的自己。
此工作坊設計能有效引導學員啟動內在覺察能力,探索自己內心是如何影響著對孩子的教養,並開始做出調整。在活動延展下,能漸漸幫助學員找回內心安定、柔軟、愛與接納的力量。
....................
以下是學員的回饋:
C媽:
「在工作坊的氛圍中,我感受到被肯定,被激勵!直到一整天的工作坊結束後,我深深感受到,我有一股柔性卻強大的力量在我的心裡,屹立不倒!
在實際面對面的工作坊中,正向教養不在是紙本上"知道卻做不到"的文字,透過與老師實際的演練,更清楚的知道了如何內化、運用,在工作坊中,我連結了自己的內心,今天回家以後馬上用了老師傳授的心法,我也連結到了孩子的內心,我真的敢說今天是我這四年來,正向教養用的最好的一次!!」
小美:
「非常謝謝老師今天帶領著我們大家,進入一個更認識內在自己的一堂課。
我今天最大的收穫,除了其他爸爸媽媽媽的分享、以及老師的引導以外,更深層的是去理解、接納自己的那個不安定的內在小孩。因為一個內在不安定的自己,真的沒有辦法好好的去面對自己的孩子,並給予一個穩定的情緒回應。
我想,教養這條路上是一輩子的,很慶幸跟謝謝自己在孩子們還小的這個階段,就願意爲了愛孩子及家庭親子關係而努力及改變。」
Alice:
「謝謝老師的引領,讓我們回到了那個初心,看到那個最初的美好,渾然間四年來的酸甜苦辣都雲消飛散,只有那藍藍的海闊天空!
收穫非常多,許多是在書本裡獲得不到的,除了研讀書本真的一定要再參加工作坊,兩者雙管齊下,我再次感受到自己的安定,再次獲得感謝自己和釋放自己♥️」
艾薇:
「我覺得上工作坊跟單純看書有很大的差別,看書只能自己意會,然後用自己的想像去模擬及展開對話。但工作坊實際體驗後會有很大的震撼,會回頭去反思自己哪裡還有做不夠的地方,特別是工作坊裡還可以從戰友們(你們大家)的身上彼此學習,是一個非常好的借境。」
青青:
「真的等待是值得的!一開始上課我就眼眶泛淚我知道心裡有很多情緒要湧出來,一直在忍耐,後來聽到學員分享還是忍不住跟著掉眼淚,最後直接哭了出來,過程中跟著一起釋放情緒,然後接納那個很努力不想認輸的自己,到最後心裏真的輕鬆很多,謝謝老師跟大家,這真的對我跟小孩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
工作坊內容包括:
1. 釐清負向教養與正向教養的迷思,瞭解正向教養的關鍵;
2. 體驗「和善且堅定」的態度,讓大人把正確的教養態度帶回家對待孩子
3.檢視目前教養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要加強?
4. 學習如何將「負向語言」轉為「正向語言」,學習如何用「啟發式問句」代替「命令句」,讓孩子與大人溝通更順利;
5. 學習如何以「一致性」的姿態地表達自己,而非只用吼罵指責的方式;
6. 為何要給予孩子「鼓勵與支持」,而不是「獎賞與讚美」?原來差別很大,對孩子影響更大。在工作坊裡我們會有實際演練,幫助學員把正向聚焦的能力帶回家,每天給予孩子正向能量的灌溉。
7. 大人有情緒的時候,要怎麼安頓自己,才能避免自己遷怒於孩子或其他人?
8. 萬一我們不小心傷害到孩子,可以怎麼做來修復關係?
9. 我們會幫助家長找回教養孩子的愛的『初心』,放在心裡、帶回家裡。
10. 羅老師還會現場替家長解答各種教養問題,並藉由薩提爾對話的示範,讓家長學習如何與孩子連結內在渴望。
歡迎有興趣的成人報名參加。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日期:2021年10月24日(週日)
時間:9:00am - 5:30pm 共7.5小時
地址:10491 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一段126號5樓 (親子天下Club)
歡迎所有想更瞭解自己和孩子的成人參加。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報名請連結至留言區)
心裡心裏差別 在 麗麗的北歐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Malmö 馬爾墨的夏天]
今天搬進馬爾墨Malmö滿第二周,老實說,我笫一天下飛機坐機場巴士進市區,磚牆的房子四處,跟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木房建材有很大的差別,Malmö 好幾棟現代感十足的購物中心,整體來說:Stockholm 就是比較Cultural and elegant. 有文化…這真是我第一個小時的印象。(心裏覺得很淒涼,感覺來了農村了@@)
.
這短短兩周我的感覺有稍稍改觀,我還沒時間去Malmö 市區晃,但我喜歡住家附近的便利、貼近自然、靠近海邊Ribersborg and Fiskehamn, 又有一個Kalkbrottet 的保育區, 前面一座美麗大墓園…..環境上真是太美了。常常看到野兔、海鷗、不知名的鳥類….
.
今天起床之後,跟老唐坐公車去市區 rebike. 在馬爾墨一定要有腳踏車bicycles, 瑞典南部是一個比較平原的土地,斯德哥爾摩的地形比較高高低低的,騎腳踏車會比較費力,馬爾墨不同…自行車好像比行人還大,整個城市都有自行車專用的車道,我們也在今天加入了自行車的行列🥂.
.
從市區騎腳踏車到Ribersborg 天體營海灘, 大概只花了20分鐘,老唐就開始享受他的被太陽曬烤活動,我聽著Padcast….欣賞著這些居民:
.
🌱脫光光
🌱自在地在海邊曬太陽
🌱朋友低聲的聊天不喧嘩
🌱真的就是脫光光的享受看書
🌱游泳、喝啤酒
🌱我時不時地也發呆。
.
海毆叫聲比人還大聲。然後想紀錄一下:這是一個不喧嘩、享受休息、享受夏天陽光的北歐民族。(寫到這裡我的老公已經全裸的下水去游泳了😊我想他今天應該是很開心,對他而言這是真正的休息,跟海洋、自然、陽光一起安靜。)
.
我很開心也可以漸漸感受到自己慢慢喜歡這裡,而且Limhamn central 小鎮竟然有我最愛的bakery Gateau…😍回家路上,道路兩旁全是櫻桃樹,我和老唐就邊吃邊走邊說:怎麼這麼甜啊啊💕⋯⋯
.
每天都在多認識這地方一些些,有腳踏車之後會更方便哦😃
.
.
.
.
#麗麗的北歐生活
#gonordicfikastyle
#gonordiclife
#北歐生活
#sweden
#linhemn
心裡心裏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媽媽的苦悶在哪裡你會說?
我會說:「是失去自我。」
因為我是一結婚就懷孕生小孩,所以極少結婚後有伴侶但沒孩子的日子,對我來說,人生階段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生完孩子日子都不是自己的,幾乎都是在幫別人過,我不確定結婚沒生小孩的女生們也會有這種感覺嗎?
想起年輕的時候,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跟朋友嘻嘻哈哈的,半夜開車飆去台中吃麻辣火鍋,聽到朋友上榜衝到台南去開慶功宴。(話說很多男生當了爸爸還是可以這樣玩,怎麼就沒有生完小孩後的差別)
生完老大幾乎都在家陪小孩,朋友幾乎都快斷了聯絡。當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會覺得當媽媽就是這樣啊!心裏應該以此為榮,傻傻地過下去。而且我老大真的是跟我感情基礎深厚,小時候陪伴他的照片一大堆。
後來好不容易老大大了(九歲),想說可以開始雲遊四海,結果女兒就意外來訪。雖說,這女兒也是甜心ㄉ讓我捨不得,但是那種為了孩子要改變自己生活的日子又再度來臨,我們雖然有母愛,但是畢竟還是要斷捨離很多自己想做的事。
創立「娘子軍」,真的就是為了媽媽們,也為了自己生涯的實踐。
若我可以有個自己的創業,可以幫助媽媽一邊帶小孩一邊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還能賺點錢賺點尊嚴,那真的是很棒的事。
於是,現在的娘子軍有很多課程可以上,甚至因為疫情,我們轉戰線上,課程賣得更好,不僅娘子軍有運作的基金,也可以幫助許多媽媽成長學習。
我開始學習團購,希望身先士卒,讓媽媽們了解銷售的趣味與技巧,也成立團媽聯盟,讓大家互享取暖跟團結找好東西賣。
現在娘子軍有各式各樣的社群,包括娘子軍LINE@有一萬多人追蹤會推播我們的最新活動跟課程(最近還有線上Zumba課,帶大家一起跳舞。)
LINE社群有兩千多人,裡面有許多創業顧問跟行銷專家幫忙集思廣益。
FB社團「娘子軍創業共學團」,讓想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人在裡面找靈感。
我自己也認真經營IG帳號《斜槓主婦律師娘 》、podcast頻道《斜槓主婦》、youtube頻道《斜槓主婦律師娘 》,clubhouse請等等我啊………就是希望透過多平台策略,打造一個生態圈,讓認同「娘子軍」理念的人,在這裏提供也得到資源,像是一個共生共榮的小村落。
所以有很多有興趣了解的專家老師,也跑進來娘子軍參觀,結果被我邀請當作講師或顧問。
廠商們對團媽更是耐心十足,半夜都還在回覆團媽的問題。
前一陣子,我看到商業雜誌《數位時代》提到生態系的概念就覺得好嚮往,這就是娘子軍想做的互利共贏,所有的行業都是夥伴不是競爭關係。好的循環讓生態系就像熱帶雨林一樣,所有的生命都共榮繁衍,生生不息。
我們是平台的建立者,也是問題的解決者,這更是我們的價值核心。希望媽媽們也能參與其中,不要覺得生了孩子之後什麼也不能做,我們可以一邊陪小孩長大,一邊作為生態系的一員。
大家可以看一下雜誌中《如何設計生態系》這一頁,妳,也想「嫁入」娘子軍的生態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