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資訊。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產檢 #covid_19 #少子化
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層次超音波 #22W
每次產檢都像越級打怪,關關難過關關全數通過💪🏻 我的產檢以及高層次都是在 #木生婦幼診所 !必須跟大家說木生的儀器真的超強有夠清楚,很多外面產檢的媽媽很多都會跑去木生照高層次哦因為儀器以及超音波醫生都超厲害~~
大家可以看(圖二)雷寶很嘻哈的把臍帶掛在脖子上🤣但我不擔心啦因為這條臍帶很粗血流也很順暢由於胎位還會再移動所以也不用太擔心臍帶繞頸的問題~~(這個也有透過高層次請出照出血流很順暢!)
高層次雖是自費項目但這個檢查算是很重要的哦費用是$4300元 !在高層次的檢查裡會把全身上下的器官以及血流都檢查的很仔細,也可以看到是否有唇顎裂、兔唇、心臟⋯⋯等等類型的狀態哦!雷寶也非常非常乖巧跟配合讓我一個小時左右就照完,完全不用讓我喝飲料刺激胎動(準備的阿華田都沒喝到)或是起身散步讓手腳清楚露出來~~算是100分的搭檔小可愛❤️
今天非常順利,下次大魔王是喝糖水!希望我能順利的通過啦❤️❤️👶🏻
#阿柔孵蛋中 #雷寶蛋日記
#木生婦幼診所 #musoon #在乎你最在乎的事
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等等,這不是二胎超音波😂這是 #高雄 #宇平診所
分享從宇平診所劉醫生這學到的心臟小常識給大家
https://beanangelinkorea.blog/2021/09/01/drheart/
像是醫生提到如果家中長輩夜裡不斷跑廁所
也可能跟心臟有關係?
非常意外吧!要不是醫生說我真的完全聯想不到
除此外,我還上劉醫生粉專看了一些資訊
(以下取自 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
#長期背痛 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劉醫師遇過案例中 #急性主動脈剝離 起因多為 #高血壓
典型症狀為帶撕裂感的 #劇烈胸痛 及 #背痛
是致命性非常高的疾病
如果有類似的症狀發生請不要猶豫!
務必儘速就醫
#水腫難消、貧血族群別輕忽!
水腫和心臟有關係嗎?
劉醫生提醒大家,一般久站造成的水腫
通常睡一覺就會消退了,但 #持續性水腫 要特別注意
特別是不是內臟出問題了?
劉醫生特別提起 #貧血 引起 #心臟衰竭 的典型案例
長期有 #貧血 問題又發生水腫
無論年齡都要注意是不是有心臟疾病問題
有任何疑慮也要儘速到醫院檢查。
那天聽廣播說心血管疾病發生年齡大為下降
並非過去我們覺得年紀大才會發生的問題
把資訊收藏起來或轉發給身邊親朋好友知道
多一份資訊總是多一點安心
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所 在 台南學甲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南部心臟權威李聰明教授在【台灣歷史博物館正對面】正對面開設心臟內科診所服務大台南地區
110.9.3
【記者邱仁武/台南報導】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血管中心副院長李聰明醫師,為了更進一步加強服務病患,已經決定在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501號【台灣歷史博物館正對面】成立「李聰明心臟內科診所」,並且決定在9月26日上午9時隆重剪綵開幕,歡迎大家蒞臨參加。
南部心臟權威李聰明教授,是土生土長的學甲人,即將在【台灣歷史博物館正對面】成立「李聰明心臟內科診所」服務大台南地區,李聰明強調,「醫院設備、診所收費」,李聰明被稱讚為「學甲之光」,許多曾經被他治療好心臟病的學甲人都比起大拇指說「第1讚」!
李聰明醫師表示,隨著台灣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生活方式日趨靜態以及西化的飲食模式與老化的人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大幅增加。而且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死亡率高達35%,其中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則是主要的危險因子。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中,心血管疾病位居第2。
李聰明醫師表示,他從事臨床看診超過30年,心臟內科的經驗相當豐富。自台大畢業後即在台大醫院接受完整的內科訓練和心臟內科專科訓練,之後升任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期間並由台灣大學公費外派到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中心(UCSF)接受更完整的心臟內科研究,之後到永康奇美醫院當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而後因為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設立,轉到安南醫院擔任心血管中心副院長迄今。
李聰明醫師說,他所經歷的臨床病例和心導管手術,不勝枚舉。有些固然是因疾病初期或醫師經驗不足未能早期診斷,但也不乏因過度診斷而造成病人惶恐不安。曾有年輕的男性病人,因為常常覺得心悸、胸痛,有時嚴重到胸部像石頭壓著無法呼吸,需要掛急診。過度的診斷誤認為是得了嚴重的狹心症,但是經仔細檢查,才發現只是心臟瓣膜的小問題。所以過度診斷或未能診斷,對病患、家屬、醫師來說,都是莫大的壓力。
李聰明醫師強調,他不僅在臨床看診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研究上也相當輝煌。民國98年即為教育部部定教授,研究迄今發表超過110篇的國際論文。著重於急性心肌梗塞對日後心臟再塑型影響及如何預防心衰竭和心律不整的發生。近年來更專精於幹細胞在心肌梗塞之後病人的幫助,此方面的研究已獲得兩個專利權,可謂是學術理論紮實、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
李聰明醫師再三強調,世上沒有白走的路、白讀的書,或是白費的工。過去的臨床和研究對於病人絕對有相當的幫助,更能提供早期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
為落實對病人的方便性、可近性及全面性的考量,決定9月初離開熟悉的醫院體系,在台灣歷史博物館正對面開設「李聰明心臟內科診所」。
李聰明醫師表示,回顧在台大醫院13年、永康奇美醫院10年、加上安南醫院8年多,一路走來真的很辛苦。「李聰明心臟內科診所」的設備包括一般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肺功能、抽血,甚至若需要做心導管,都會親自執行。而且是診所的收費,醫院的服務,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能夠為了大家的健康,和大家一起繼續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