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心臟裝支架小心血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臟裝支架小心血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臟裝支架小心血栓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搶救急診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天氣熱,在外工作或活動的民眾,常忘記補充水分、也容易將頭暈、頭痛誤以為是中暑,忽略本身原有疾病該注意的事項。豐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洪良一表示,這11年期間有5年收治「腦中風」人數最多的月份發生國曆7月和8月,研判可能是夏天大家疏於控制血壓,或是因為天氣熱水分散失過多,水分補充不足,造成血壓變動導致中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今社會西化飲食盛行,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血管會逐漸沉積很多垃圾,長久下來就容易積累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斑塊愈來愈大,血管就會變得日益狹窄,影響供血。而若這個情況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 #頸動脈阻塞 !頸動脈阻塞程度超過5成時,就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引發 #腦中風 。 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頸...
-
心臟裝支架小心血栓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9-07 09:24:16現今社會西化飲食盛行,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血管會逐漸沉積很多垃圾,長久下來就容易積累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斑塊愈來愈大,血管就會變得日益狹窄,影響供血。而若這個情況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 #頸動脈阻塞 !頸動脈阻塞程度超過5成時,就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引發 #腦中風 。
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位於喉結(無論男女生)後方大約一指到一指半幅處,主要功能是供應大腦血流。雖然不是所有大腦血流都依靠頸動脈提供,但大部分腦部循環還是靠它協助。
頸動脈阻塞會有那些症狀?
針對頸動脈產生阻塞的原因,周孫立醫師回應,無論是頸動脈的管徑變小,造成血流變少;或因血管管徑局部變小,讓血流通過時產生渦流,並使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活化、啟動,進而產生血栓朝腦袋跑去,或直接在原地塞住,造成供應腦部的血流不足,都可能引發相關症狀。
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阻塞的症狀很多樣,從輕微到嚴重都有。
輕微症狀:
頭部脹痛
頭暈
注意力不集中
坐立難安
嚴重症狀:
#中風
半身癱瘓
無法說話
意識改變
至於頸動脈阻塞是否會遺傳?周孫立醫師說,頸動脈狹窄的問題是有可能遺傳的,與血管內皮生成的相關因子,以及血液品質、凝血功能是否良好,甚至我們血液的代謝機能等都有相關。
周孫立醫師舉例,很多人會問「高血脂症」會不會遺傳,答案是會的,而高血脂的問題也跟頸動脈是否狹窄、阻塞也有莫大關係。
頸動脈硬化如何治療?
頸動脈內皮刨除術
周孫立醫師舉例,若是今天有水管塞住,或藏汙納垢造成管徑變小,我們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把它清乾淨」。而頸動脈也是相同,我們可透過頸動脈內皮的刨除手術,將管壁清理乾淨。
但血管畢竟與水管不同,假設今天手術是為了清除右側頸動脈,就要確保左側的頸動脈情況是較好的,也不能過度狹窄,能夠繼續維持腦部的血流供應。周醫師進一步解釋,因為進行手術的血管血流肯定很差,甚至幾乎沒有血流;也可能在清除過程中產生血栓,若是兩側血管都無法提供充足的血液給大腦時,對患者本身就會有風險。
周醫師也指出,患者本身的心肺功能也不能有太差,因為手術需要全身麻醉,若患者心肺功能也有問題,則可能導致心跳停止、心肺衰竭等狀況。
「這樣的手術可以有效避免日後再發生頸動脈狹窄的相關症狀,」周孫立醫師提及,手術成功率很高,甚至能夠降低五年後中風的機率,但相對地也得承擔較大的手術風險。
血管支架
另一個較新的方式則是裝設血管支架,利用氣球擴張術擴張血管後,就能在血管中放置支架,確保血流暢通,也能預防血栓的形成。周孫立醫師表示,相較需要全身麻醉的刨除術,這樣的手術方式風險小很多。
藥物治療
此外,有些患者的頸動脈狹窄程度沒有那麼嚴重,可能只有20%∼30%,周孫立醫師說,其實是可以不必透過手術處理,較輕微的症狀會先考慮用藥物治療,預防血栓形成及避免雜質再附著在血管壁上,避免阻塞愈來愈嚴重。
頸動脈硬化的患者,飲食該注意什麼?
少油少鹽少炸物
周孫立醫師表示,就跟平常在談論任何與健康相關的議題一樣,我們都會提到減少攝取油炸物,因為經過高溫油炸處理後,就容易產生自由基等有毒物質,都有可能攻擊我們身體的所有細胞或組織,若在血管內皮上就可能造成硬化、粥狀的動脈硬化,進一步造成血管狹窄、阻塞,更不用說可能造成惡性病變,引發癌症等等。
日常生活中也要限制鹽分的攝取量,周孫立醫師說明,吃下過多的鹽,就會導致血管外的空間有大量水分被吸引出來,此時除了會造成血管內的壓力增加,心臟、腎臟的負擔也會升高。
另外,周孫立醫師也提及,頸動脈同時也是感應器,能夠偵測血液濃度,若身體長期處在鹽分過多,導致血壓不穩定的狀況下,感應器有可能快速退化。此時當血壓變化,身體就會有一些不良的反射出現。
周孫立醫師提醒,不好的飲食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都是長期累積的,不會是急性傷害,因此若是不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長久下來對身體就會有很大的影響,都應該盡量避免。
【相關影音】
眼中風 前兆:眼前一黑、秒殺視力 治療:搶救黃金90分鐘【眼科醫師鐘珮禎/健康顧眼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TJfv3XR3o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mTVGgmhY4
坐著踮腳踏步10秒鐘,血管年輕了就能遠離失智中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RR24CvtHA
【相關文章】
走對了,血壓就穩了!院長教你踮踮腳尖降血壓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641
咳嗽太用力七年級男竟中風險癱!醫:3徵兆警覺中風危機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244
突然眩暈會是腦中風嗎?醫師:伴隨4大症狀要小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71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心臟裝支架小心血栓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氣熱,在外工作或活動的民眾,常忘記補充水分、也容易將頭暈、頭痛誤以為是中暑,忽略本身原有疾病該注意的事項。豐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洪良一表示,這11年期間有5年收治「腦中風」人數最多的月份發生國曆7月和8月,研判可能是夏天大家疏於控制血壓,或是因為天氣熱水分散失過多,水分補充不足,造成血壓變動導致中風情形。
1位患者是在國道上突然胸口痛又冒冷汗,緊急被送醫;另1位是35歲患者有20年抽菸史,在抽菸時突然胸痛送醫,還有1位則是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緊急就醫。所幸,3位患者都在黃金救援時間內,進行心導管手術疏通血管、安裝支架,已經平安出院返家。
天氣熱很容易脫水引起心臟血管血栓,產生突發性心肌梗塞
豐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敏雄表示,心血管疾病病患有三分之一第一次發作,多以心肌梗塞呈現,因為天氣熱的時候很容易脫水,容易引起心臟血管血栓,產生突發性的心肌梗塞。
【醫師小叮嚀】:
提醒,避免發生急性腦中風與急性心肌梗塞,在天氣炎熱時,應該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在戶外活動,要適時補充水分,一旦感到身體不適,趕緊到陰涼處休息,如身體不適症狀越來越明顯,應儘早就醫。
心臟裝支架小心血栓 在 Dr. 林葳牙科診療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服用通血路藥物的病人, 牙科手術前需不需停藥? 💉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通血路藥物。
血液的凝固,需要靠凝血因子與血小板的作用。依照不同的作用原理,可以分為抗血小板藥物與抗凝血劑。
💊抗血小板藥物
作用原理:抑制血小板
常見藥物:阿斯匹靈/伯基(Bokey/Aspirin)、保栓通(Plavix/Clopidogrel)、百無凝(Brilinta/Ticagrelor)…等。
適應症:缺血性腦中風、心肌梗塞…等
💊抗凝血劑
作用原理:抑制凝血因子
常見藥物:可邁丁錠(Coumadin/Warfarin)、普栓達(Pradax/Dabigatran)、拜瑞妥(Xarelto/Rivaroxaban)、艾必克凝(Eliquis/Apixaban)…等。
適應症:靜脈栓塞、心房顫動血栓型中風…等
----------------------------------
✌️牙科手術前需不需要停藥?
過去普遍認為,服用通血路藥物者,狀況允許下最好先停藥一段時間,等凝血功能較為正常,再做牙科手術(Aspirin停7天,wafarin停5天)。但這幾年似乎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不一定要停藥-理由是未停藥的流血風險可能被高估,而停藥的心血管風險則被低估。貿然停藥可能會導致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
💊抗血小板藥物
不停藥:增加的流血風險應該不高,且多半無生命危險。
停藥:增加的血栓風險也應該不高,但有可能致命。
Michael J. Wahl 2014年的文獻回顧,1,282位未停藥的牙科手術患者,只有2.7%需要術後局部止血,較嚴重而無法以局部方式止血者可能只有0.2%[1]。Kovacic 2012年的研究,任何理由停藥造成的血栓機率大約1% [2]。Biondi-Zoccai 2006年的統合分析(meta- analysis),停藥造成的嚴重心血管病變風險可能增加3.14倍(註1),若是裝心臟支架的病人停藥風險則會明顯更高)(註2)[3]。S. Nathwani 2016年在英國牙醫學會的期刊(British Dental Journal)撰文建議,服用抗小板藥物者雖然牙科術後出血風險增加,但多半可經由局部處理安全地止血而不需停藥[4]。
💊抗凝血藥物
停藥造成的栓塞,致命性可能高過未停藥造成的流血,雖然機率都相當低。
Michael J. Wahl 2015年的文獻回顧,5,431位未停藥的患者中,有0.6%無法以簡單的局部方式止血,當中沒有人因失血而死亡;而在2,673位停藥或減量的患者,出現栓塞併發症(embolic complications)的機率0.8%,其中危及性命(fatal event)的機率則為0.2%[5]。2015年的另一篇文獻回顧指出,服用wafarin者若INR在therapeutic range內,牙科手術前應該可以不用停藥[6]。Mariele認為INR = 2.5的狀態最適合牙科手術,Al-Mubarak表示INR < 3,拔牙前不停藥還算安全[7]。INR > 3.0則要小心,不要貿然做侵入性治療。
----------------------------------
👌結論
受限於研究方式以及病人個體的差異,停藥增加的心血管風險、以及不停藥引發的流血風險,難以確切計算機率。然而對於一般的牙科門診手術,多半可以局部方式達到止血。紗布加壓、傷口縫合、止血棉甚至膠原蛋白,都是常見有效的局部止血方式。
由於醫療存在高度差異且需要高度分工、再加上藥物的推陳出新,停藥與否有賴病人、內科醫師、牙科醫師(甚至口腔外科醫師)充分評估與討論。各位病友千萬別未經醫師許可就擅自停藥!
----------------------------------
註1. OR = 3.14 [1.75–5.61], P = 0.0001。嚴格來說odds ratio不能當成是機率, 但為了方便一般民眾理解,故以此解釋。
註2. OR = 89.78 [29.90–269.60]
參考資料:
1. Wahl, M.J., Dental surgery and antiplatelet agents: bleed or die. Am J Med, 2014. 127(4): p. 260-7.
2. Kovacic, J.C., et al., Safety of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suspension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drug 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in contemporary "real-world" practice. J Interv Cardiol, 2012. 25(5): p. 482-92.
3. Biondi-Zoccai, G.G.,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the hazards of discontinuing or not adhering to aspirin among 50,279 patients at risk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ur Heart J, 2006. 27(22): p. 2667-74.
4. Nathwani, S. and K. Martin, Exodontia i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the evidence. Br Dent J, 2016. 220(5): p. 235-8.
5. Wahl, M.J., et al., Dental surgery in anticoagulated patients--stop the interruption.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2015. 119(2): p. 136-57.
6. Management of Dental Extractions in Patients taking Warfarin as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7. Al-Mubarak, S., et al., Evaluation of dental extractions, suturing and INR on postoperative bleeding of patients maintained on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Br Dent J, 2007. 203(7): p. E15; discussion 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