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臟血管內科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臟血管內科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臟血管內科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臟血管內科英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359的網紅藍燁 Lan Yeh,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享一下這幾天才認識的 良性暈眩症「耳石症」 先說說病況 前幾天突然的在改變身體平衡時 ( 躺下、起身、翻側身等... ) 感到像是頂著一根棒子自轉數圈走直線 的那種天旋地轉🌀🌀 維持數秒後消失 當我發現這件事後 它開始頻繁的發生 緊接著伴隨而來的是即便不改變平衡 也會在行走時感到後腦悶悶鈍鈍 ...

心臟血管內科英文 在 藍燁 Lan Yeh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5:35:19

分享一下這幾天才認識的 良性暈眩症「耳石症」 先說說病況 前幾天突然的在改變身體平衡時 ( 躺下、起身、翻側身等... ) 感到像是頂著一根棒子自轉數圈走直線 的那種天旋地轉🌀🌀 維持數秒後消失 當我發現這件事後 它開始頻繁的發生 緊接著伴隨而來的是即便不改變平衡 也會在行走時感到後腦悶悶鈍鈍 ...

  • 心臟血管內科英文 在 藍燁 Lan Y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4 01:14:18
    有 5 人按讚

    分享一下這幾天才認識的
    良性暈眩症「耳石症」

    先說說病況
    前幾天突然的在改變身體平衡時
    ( 躺下、起身、翻側身等... )
    感到像是頂著一根棒子自轉數圈走直線
    的那種天旋地轉🌀🌀
    維持數秒後消失

    當我發現這件事後
    它開始頻繁的發生
    緊接著伴隨而來的是即便不改變平衡
    也會在行走時感到後腦悶悶鈍鈍
    平衡力明顯不對勁
    無法照正常的速度走路
    感覺像是被下了緩速⏪
    而且是不舒服的緩速
    頭部無法正常速度的轉動
    一切都被迫慢了下來

    伴隨著嘴唇乾白
    以及無法思考太多事情
    不太能夠處理太多需要動腦的事
    一切就是昏昏鈍鈍的

    想到之前有幾次睡眠不足有類似的情況
    原以為應該就是睡眠不足所引起的
    但就算躺著休息或特別睡飽也不見改變

    這個情況持續了兩三天
    心想這樣不是辦法
    上網查詢了暈眩的各種可能
    加上家族心臟及三高病史
    心中也產生了各種的擔憂

    但因頭暈的發生可能性很多
    腦啊神經啊心臟啊都有可能
    第一時間也不知該尋求哪一科醫師的幫助
    (因為狀況時好時壞 有時都沒事 但有時就很不舒服
    但再過了一兩天後覺得實在不行
    找了間家醫診所問了診(想說家醫全面一些)
    問診的時候也有提出有搜尋到耳石症
    以及家族有心臟及三高病史
    醫師幫我量了血壓確定非此方面問題
    斷定為「暈眩症」
    原因為睡眠不足壓力大
    確實吻合我最近的睡眠不足
    但壓力大?最近還好吧🤔
    不過心想 好吧 可能是未知的隱性壓力吧

    拿了藥回家吃後狀況確實有改善
    但像是有吃有抑制沒吃沒效果
    感覺像是暫時壓制並非治療
    (沒有越吃越好的感覺)

    吃到剩最後兩包的時候覺得這樣不行
    又再度搜尋了各種可能
    期間也差點要到大醫院的神經內科掛號

    不過看到「暈」和「眩」其實不同
    延伸閱讀:https://www.google.com.tw/amp/s/health.tvbs.com.tw/amp/medical/311188
    而且文內強調「年輕人」的部分😂

    摘:以年紀來看,年輕人如果出現眩暈問題,建議先看耳鼻喉科;相反的,若年長者或疑似有心血管障礙者,則建議可以先看神經內科,往往可以得到較周全的評估。

    於是在稍早前往耳鼻喉科診所就診
    (還好沒直衝大醫院神經科😂)
    跟醫師描述病況並提及有搜尋到耳石症
    經醫師檢測後說耳石症有手術可做
    我提出網上搜尋到「耳石復位術」的資訊

    耳石復位術
    簡介
    譯自英文-耳石復位術或複位術是醫學專業人員用來治療耳後或前耳道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常見病因的一種手術。通過利用重力將來自患病半規管的自由漂浮的顆粒,移位的耳石移回至囊中,它們在此處不再刺激耳石,從而減輕了患者的眩暈感。該操作由醫師John M. Epley開發,並於1980年首次得到描述。 维基百科(英文)

    然後就被帶到治療室躺在床上開始此物理治療
    醫師經由觀察我開始天旋地轉時的眼球轉動
    確定了我就是「耳石症」了
    偉哉網路世代資訊充沛🤩

    補充:如果是耳石脫落,眼睛會產生振顫,耳鼻喉科醫師可以藉由病人眼振的方向、頭歪斜的角度等來判斷是否為耳石脫落。

    因為快要復工了
    而我的工作又是需要短時間大量快速用腦
    發生在這個時間點實在令人擔心😓
    以及網路資訊各種可能是腦或是心臟的暈眩病因
    也讓我內心不禁各種無法照顧家人的小劇場😵

    不過還好
    剛剛跟醫師確定了若是腦或心臟引起的
    會是瞬間倒地的那種昏厥
    所幸並不是😌真是放下一顆大石頭

    結果沒想到簡單的文字圖
    引來有相同狀況的家人關切
    經通話確定後推測該家人也有可能是患有此症
    既然說是良性的暈眩症 表示基本上問題不大
    有可能是一些慢性病的併發症
    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細胞老化所引起的
    基本上不管它一陣子都能痊癒的
    該家人只有在躺下時有 其它正常
    前幾年有一次大約十幾天消失 最近又開始

    但如果像我實在是不舒服到影響行動了
    建議可以到家附近的耳鼻喉科診所就診
    做個簡單的耳石復位術物理治療
    拿個藥吃一下狀況會改善許多
    不用等它自己好忍受這些不舒服的天數

    最後 祝大家身體健康一切平安🙏🏼

  • 心臟血管內科英文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9 19:12:11
    有 2,643 人按讚

    今天跟本院心臟血管內科蘇峻弘醫師一起到台中女中分享我們醫師生活的各種斜槓(我的斜槓已經劃出紙面XDDD),很榮幸有機會在課後受邀到校長室,與校長和家長會長黃醫師一起聊聊,二十多年前我好像沒進過中女中校長室啊😛

    現在的高中生與我們當年聯考制度傻傻讀書考試的時候非常不同,每年大學甄試面試時,看著她們多元豐富的嘗試和自信的態度,總是覺得新一代的年輕人比我們當年強多了。

    希望今天二位醫師的演講能夠讓學妹們對 #來中山醫學大學就讀 有興趣,當然也希望能夠讓學妹們對於未來有更多豐富的想像與興趣!

    當年在高中時我最不行的一科是英文🤣

    ❤️ 我那屆的畢業紀念書包好像是 #漫卷風流

    ❤️ 謝謝蘇醫師邀請以及女中學妹主任安排

  • 心臟血管內科英文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2-03 06:37:37
    有 81 人按讚


    << 新聞報導說總統指示要菸酒公司推出平價菸,這是變相鼓勵民眾吸煙嗎?
    http://m.ltn.com.tw/news/focus/paper/1251237
    蔡英文會中談到改革成果需要時間累積,明年就可見到減稅成果,菸品稅捐挹注長照政策,卻衝擊基層民眾荷包,她曾聯繫台灣菸酒公司,目前傾向的開發新款平價菸品 >>

    青壯年心肌梗塞屢有所聞,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葉宏一今天說,45歲以下的年輕型心肌梗塞患者約有7成都抽菸,菸是讓他們生病的最大原因。若能戒菸,將有效降低再發率。

    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等心血管相關疾病占據國人十大死因中的3項,導致3萬8471人死亡,所造成的危害已接近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4萬8037人)。其中吸菸及二手菸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的17%。

    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葉宏一今天受訪時表示,抽菸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尤其臨床研究觀察,45歲以下得到心肌梗塞的病人,約有7成都有吸菸,他們的三高正常,顯見抽菸是促發心肌梗塞重要原因。

    葉宏一也說,抽菸對可能導致慢性肺部疾病、癌症,傷害經數十年積累;但菸害對心血管的傷害則是更為迅速、即時,因尼古丁會讓身體裡發炎細胞增加,且會導致血液濃稠,容易產生血栓,增加心血管疾病突發的風險,且也比較容易產生性功能障礙。

    因台灣醫療進步,葉宏一表示,若心肌梗塞發作時若及時到院治療,死亡率可降到10%以下,且年輕病患的預後較好。但心肌梗塞年輕化趨勢明顯,防治關鍵仍是要戒菸。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也說,吸菸者比非吸菸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早5.5年,每天吸菸超過1包以上的,更提早約7年,但戒菸者則僅提早2.16年,且愈早戒菸效果愈好。

    雖然抽菸和心血管疾病有極高關連性,但過去心血管科醫師在門診遇到病人,多會將病人轉診給家醫科或胸腔科醫師。

    葉宏一指出,有鑑於心臟科較了解病人的狀況,加上病人已有心血管發病風險,即時衛教、勸導比較有用,現已有140餘位心臟科醫師完成戒菸療程相關訓練,在心臟科門診就能幫病人戒菸。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邱俊仁受訪時表示,臨床上發現抽菸的人造成心肌梗塞風險特別高,且近年中年罹患心肌梗塞也增加3成,心臟科醫師在照顧病人時,也一併衛教病人戒菸,預防效果更好,病人順從性也會較高。

    國健署與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合辦「提供心血管疾病病人戒菸服務」競賽並在今天舉行頒獎典禮。競賽共12家醫學中心、8家區域醫院、129名心臟科醫師參與,在短短4個多月幫助超過500名吸菸民眾在心臟科就診時直接接受戒菸服務。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