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心肌梗塞死亡人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肌梗塞死亡人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肌梗塞死亡人數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8萬的網紅今周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名聯發科工程師於2020年7月,在北市寒舍艾美酒店的艾美會館游泳,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雖數度向櫃檯求救,最後仍因心肌梗塞不幸離世,家屬認為,飯店人員忽視求救訊號,延誤送醫逾40分鐘才導致憾事,目前此案已進入司法調查中。 究竟要怎麼減少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平時該如何保養身體?...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雄一名90多歲有慢性病史的老翁,前天上午接種疫苗,當下沒有不適應反應,今天凌晨卻不舒服就醫,到院後死亡,院方初步診斷懷疑為心肌梗塞,不過第一時間家屬前往醫院時,因為防疫限制人數,一度被擋在門外無法進入,與醫院人員爭執。台南也有九十歲老翁打疫苗隔2天後死亡,不過,家屬不認為跟疫苗有關。 詳細新聞內...
-
心肌梗塞死亡人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17 14:50:46高雄一名90多歲有慢性病史的老翁,前天上午接種疫苗,當下沒有不適應反應,今天凌晨卻不舒服就醫,到院後死亡,院方初步診斷懷疑為心肌梗塞,不過第一時間家屬前往醫院時,因為防疫限制人數,一度被擋在門外無法進入,與醫院人員爭執。台南也有九十歲老翁打疫苗隔2天後死亡,不過,家屬不認為跟疫苗有關。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20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
心肌梗塞死亡人數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4-02 10:31:02★★★★胸痛攸關生死,但有一種人,心肌梗塞竟沒前兆!?★★★★
你知道嗎?台灣女性健康的主要殺手不是婦癌,是心血管疾病。以105年為例,高達2萬3800多名女性因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因素死亡,高於癌症1萬8500多名的死亡人數,100至105年間,5年之間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了22%。醫生形容,女性的症狀是詭譎多變的。 肩膀痛,誰會聯想到心肌梗塞?哪些檢查一定要做,可以幫助你早點發現心血管的問題?研究發現靜態的生活會讓冠心病的風險增加5倍,怎麼動才能保持心血管的年輕?播出日期:2018/04/04
★節目來賓★
【博仁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 #康志森醫師】
【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 江坤俊醫師】
【物理治療師 彭伊君】
【資深媒體人 邱明玉】
【女性心臟病患者 周自明】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
心肌梗塞死亡人數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4-02 10:30:40完整內容繼續看:https://youtu.be/iOU_HeVp1Qw
你知道嗎?台灣女性健康的主要殺手不是婦癌,是心血管疾病。以105年為例,高達2萬3800多名女性因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因素死亡,高於癌症1萬8500多名的死亡人數,100至105年間,5年之間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了22%。醫生形容,女性的症狀是詭譎多變的。 肩膀痛,誰會聯想到心肌梗塞?哪些檢查一定要做,可以幫助你早點發現心血管的問題?研究發現靜態的生活會讓冠心病的風險增加5倍,怎麼動才能保持心血管的年輕?播出日期:2018/04/04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心肌梗塞死亡人數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名聯發科工程師於2020年7月,在北市寒舍艾美酒店的艾美會館游泳,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雖數度向櫃檯求救,最後仍因心肌梗塞不幸離世,家屬認為,飯店人員忽視求救訊號,延誤送醫逾40分鐘才導致憾事,目前此案已進入司法調查中。
究竟要怎麼減少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平時該如何保養身體?
心肌梗塞死亡人數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68歲的金鐘獎資深演員 #龍劭華 猝逝,身後經醫界了解他長達12年受糖尿病所苦,長期服藥卻未回診,可能併發三高慢性病,腦部基底循環不好,突然倒下且沒有呼吸心跳,有可能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肺栓塞或基底動脈阻塞。
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的「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達11%,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30萬人,其中9成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每十個患者中會有一個是年輕人,糖尿病患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男性患者佔的比例較高。
因第二型糖尿病與遺傳、長期高澱粉的飲食及肥胖有關,本身醣類代謝較差加上肥胖及不健康的飲食,使身體對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反應下降,因而使血糖居高不下。
美國Geisinger健康醫療中心近年針對糖尿病導入食療衛教,提到:「健康的飲食、運動,絕對是預防糖尿病的不二法門,而且有助於調節血糖。」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也指出,初期血糖偏高尚未成為糖尿病前期時,在這個階段若能做好良好的飲食控制,便能大幅降低進入糖尿病病程的情況。若是已經確定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更需要做好飲食控制,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
擔心父母或是自己得面對這個「國病」?!今天就幫大家整理5種飲食法預防糖尿病!
📢想要控制血糖,就要先瞭解為什麼會高血糖?
我們所攝取的澱粉、糖等碳水化合物(醣類)進入體內後會經由消化道分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會由小腸絨毛吸收到血液中稱之為”血糖”, 胰島素會使血糖進入細胞提供能量給器官運作,而過多的血糖會儲存成肝醣或脂肪,提供未來能量所需。
當我們血液中葡萄糖突然快速增加,身體也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來降低血糖,長期下來,細胞會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造成儲存血糖的效率降低,而這樣的現象稱之為”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阻抗使血糖居高不下,當空腹血糖大於100mg/dl,這樣的現象稱之為”高血糖”,空腹血糖大於126mg/dl就是患有糖尿病。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提醒大家,若不重視血糖的穩定,使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的情況,會使身體中器官受損,導致許多併發症的產生,像是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以及腎臟病變等等。
💬小編簡單說:
血糖快速上升下降→細胞儲存血糖的效率下降→形成”胰島素阻抗”
當空腹血糖在100mg/dl~125mg/dl之間為糖尿病前期,也就是所謂的”高血糖”;當空腹血糖高於126mg/dl,就是”糖尿病”
所以”胰島素阻抗是糖尿病前期的症狀”。
要怎麼吃才能成功控制血糖呢?幫大家整理以下6種飲食法,都對改善糖尿病及高血糖有幫助!
㊙【均衡飲食】
‼飲食重點:每天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避免過多熱量堆積,均衡飲食建議三大營養素的比例為醣類55%、蛋白質20%、油脂25%。
✔優點:穩定血糖、減少微量營養素缺乏的問題、避免過多熱量堆積及慢性病的發生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告訴大家,膳食纖維會增加食物在胃停留的時間,提升我們的飽足感,且能拉長腸道消化吸收的時間,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有益於血糖穩定。
㊙【#減醣飲食】
‼飲食重點:將碳水比例控制在45%以下,以低GI全榖雜糧類澱粉為主,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葡萄糖儲存成脂肪的機率。
1.不碰精製糖類食物
含精製糖的食物需要嚴格限制,避免精製糖使血糖快速提升,增加脂肪堆積的機會。
2. 降低碳水化合物(醣類)攝取
減醣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來源減少,胰島素便不會大量分泌,身體較不易囤積脂肪,同時可以增加身體脂肪的運用及代謝。
3. 適量蛋白質
減少飲食中的醣類後,需要提升飲食中蛋白質及油脂的比例,充足的蛋白質攝取,能幫助維持身體的肌肉量,並減少身體分解肌肉作為能量來源的機會。
4. 烹調用好油
減醣飲食攝取油脂的比例較一般飲食更高,因此選擇好油,才能減少大量油脂攝取可能增加的疾病風險。
🉐降血糖效果:未精製的全榖雜糧能有效避免血糖快速升高,且將醣類比例降低,避免血液中有過多的血糖。
✔優點:穩定血糖、幫助瘦身、預防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
㊙【#地中海飲食】
‼飲食重點
1. 每餐都有新鮮蔬菜,營養均衡:蔬果中富含植化素,是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來源,能預防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危險因子。
2. 選擇非精製的澱粉類:適量全榖根莖雜糧,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取,保留澱粉類食物本身富含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夠使排便順暢,使代謝廢物不堆積在腸道中。
3. 每週至少攝取2-3次的魚肉: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飽和脂肪含量較低,對心血管較沒有負擔。
4. 用好油:以橄欖油及堅果作為主要油脂來源,不飽和脂肪酸較高,且富含ω−3脂肪酸,屬於抗氧化營養素,對心血管有保護的作用。
5. 少吃紅肉及甜點:紅肉中的飽和脂肪及甜點中的反式脂肪皆屬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需要注意吃的頻率,一週最多一次,同時減少甜點的精緻糖攝取,穩定血糖。
🉐降血糖效果:整體飲食法可降低胰島素阻抗為主因,大量蔬果、全穀類為低GI食物,也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波動。
✔優點:穩定血糖、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楊斯涵營養師 指出,地中海飲食可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得舒飲食】
‼飲食重點:低鈉、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有效降低血壓。
1. 選擇好澱粉:好澱粉就是「非精緻」的澱粉,建議一天至少一餐選擇地瓜、燕麥、全麥吐司、糙米飯、南瓜,或五穀飯等富含纖維質及鉀的粗食,可幫助降低血壓。
2. 天天5蔬果:蔬果中富含維生素、植化素、礦物質(鉀、鎂、鈣)。
3. 白肉取代紅肉:選擇雞肉、魚肉,取代豬肉、牛肉等紅肉,減少飽和脂肪酸。
4. 每天2杯低脂奶類:補充鈣質、蛋白質。
5. 吃堅果好油:多方攝取不飽和脂肪酸,降低身體發炎反應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降血糖效果:全榖雜糧類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膳食纖維也可以降低胰島素阻抗,延緩血糖上升。
✔優點:降低血壓、血脂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家有發現嗎?上面四種飲食法都有共同特色!
澱粉類以”全榖雜糧”為主,不食用精製加功過的碳水,來穩定血糖。
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來延緩血糖上升及降低胰島素阻抗。
”不飽和脂肪的好油脂”,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最近也開始有一些醫師、營養師提倡”彩虹飲食法”,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什麼是彩虹飲食法!
㊙【#彩虹飲食法】
‼飲食重點:將蔬果分為紅、橙黃、綠、藍紫、白色、咖啡色、黑色等7種顏色,強調每日需攝取上述顏色中的5種以上蔬果,每種約一個拳頭大小的份量,而且每餐蔬果份量約80%,剩下的20%以全榖雜糧、蛋白質、油脂為主,不同的蔬果裡面含有的植化素不同,不同的植化素也有不一樣的功效及抗氧化能力,蔬果中的膳食纖維也被證實有助於降低胰島素阻抗的發生,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更能有改善腸道菌相、延緩醣類的吸收。
🉐降血糖效果: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降低胰島素阻抗發生,延緩醣類吸收。
優點:多方攝取不同的植化素,達到抗氧化的效果,能有效降低血糖及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可以吃【#生酮飲食】嗎?
‼飲食重點:生酮飲食法主要是嚴格控制碳水的比例,大量提高油脂的攝取,讓身體逐漸以消耗脂肪做為能量來源。
✔優點:短時間可以減緩高血糖症狀,
❌缺點:醫界普遍認為,生酮飲食會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過低,甚至導致昏迷;而為了燃燒脂肪產生酮體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酮酸,過多的酮酸會導致血酸濃度上升,並且造成腎臟負擔等副作用。採用此種飲食法需要考慮可能引起的風險。
📢#史考特醫師 分享4個”逆轉胰島素阻抗”的訣竅給大家:
1.斷絕精製澱粉
✔吃原型食物、優質澱粉、豆子、地瓜、芋頭、糙米
2.改變進食順序
✔先吃蔬菜→喝湯→吃肉→吃澱粉
3.用168斷食法
✔168斷食降低熱量、降低胰島素阻抗
4.搭配運動
✔運動燃燒掉多餘的葡萄糖、脂肪
注意:糖尿病患在進行任何飲食治療前應先諮詢醫師營養師意見以避免嚴重副作用產生。並且勿自行斷藥,以免延誤病情。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
簡單的分享⮫讓更多朋友認識減醣
隨手的按讚👍給予我們溫暖的支持💕
心肌梗塞死亡人數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高端疫苗首日接種16.7萬人,今傳接種後死亡個案;疫情持續受到控制,再次單日僅增1本土病例】
台灣今(24)日新增1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是5月進入三級警戒以來,第二次出現僅新增1例本土案例(上次為8月19日),顯示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今日為高端疫苗開放公費接種第二天,指揮中心公布昨首日有16.7萬人接種,但也傳出了首例接種後死亡個案。居住桃園的一名陸姓作家,昨日接種完高端疫苗,今日上午突然在家身體不適送醫急救,最後仍宣告不治,指揮中心表示,初步研判死因爲心肌梗塞,但仍需進行司法相驗,釐清是否與疫苗相關。
■ 新增1例本土、5境外移入、1死亡案例
今日新增1例本土案例(案16044),為本國籍70多歲男性,8月22日因其他原因就醫,採檢後確診(Ct值37.7),目前匡列家庭接觸者1人,列居家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該名男性居住地為新北市,是在台北市的醫院採檢後確診,Ct值雖然偏高(代表傳染性較低),「但只要測得到Ct值,都還是會列入確診。」
另外新增5名境外移入個案,為10多歲至40多歲男性,分別自日本(案16043、16045、16048)、印度(案16046)和土耳其(案16047)入境。今日新增1例死亡案例為80多歲女性(案15877),具慢性病史和其他確診個案接觸史,7月27日出現食慾不振症狀,並於同日死亡。後因同住家人確診(案15851),故於8月5日採檢,8月6日確診(Ct值23.8)。
■高端開打第二日,出現首例接種後死亡
第6輪COVID-19疫苗接種,從昨(23)日開始,接種疫苗種類為國產的高端疫苗。原規劃提供約61萬劑的預約數量,經過二度加開預約,據指揮中心統計高端疫苗預約接種總數共599,613人,包括原開放的36歲以上民眾及增開的20至35歲對象。
蔡英文總統昨日也到台大醫院帶頭接種,指揮中心表示,高端疫苗昨日有18.7萬人預約施打,實際接種人數為16.7萬人,實際施打率約9成。截至今日,全國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突破4成,達到40.32%,劑次人口比為43.66%。
開打一日後,傳出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例。昨日上午一名陸姓男子偕同子女在桃園接種高端疫苗,但陸男卻在今日上午因身體不適送醫,到院前死亡。陳時中表示,陸男是首例高端接種後死亡通報案例,初步研判他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但因為是到院前死亡,還需要檢察官司法相驗。但高端接種計畫並不會因為這樣就停止施打。
根據台大臨床醫學教授、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之前接受《報導者》受訪時表示(https://bit.ly/385dlka),高端疫苗目前做到二期,雖可以在實驗室裡看到抗體反應,但無法知道病毒真的入侵人體、疫苗在人體內提供抵抗力的效果與安全性。他認為若拿高端疫苗來跟已經做到三期期中、國際使用的莫德納、AZ疫苗來一起平行使用,防疫上的風險會比較大;因此他建議讓高端疫苗作為「補充」使用,是保守穩健的做法。例如,提供給現階段疫苗還不足以涵蓋的族群使用,或是擔心有副作用而不願接種莫德納或AZ疫苗的年長者,作為目前疫苗的補充。
李建璋指出,國產高端疫苗是採次單元蛋白質疫苗,人類使用的歷史悠久,在安全性有保障,但他也提醒,安全性是指常見、短期的副作用低,但罕見、嚴重副作用,發生機率百萬分之幾才會出現的,都要等到第三期、甚至第四期臨床試驗,百萬人以上接種才有辦法得知。例如,AZ也是多達百萬人接種才確認罕見血栓狀況。
■輝瑞BNT取得美國藥證,藥商引進仍須申請台灣藥證
美國輝瑞(BNT)疫苗今日正式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授權,成為全球第一支取得完整藥證的COVID-19疫苗。意即將來輝瑞在美國不再需要經過政府,而可以由代理商引進,醫療機構、藥房也可以直接進貨供民眾施打。
未來台灣可否透過藥商代理方式購買BNT疫苗?陳時中回應,「這件事沒有任何變化」,輝瑞在台灣有分公司,如要以藥證方式進口,仍須取得台灣的藥證,目前仍未有代理商或分公司向衛福部食藥署提出藥證申請的消息。
■ 全國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雙北入院病人及陪病者新增定期快篩
本土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今宣布即日(24)起,有條件開放醫療院所住院病人的探病需求,針對特定病房住院病人的探病放寬為每日有一固定時段,且至多兩名訪客為原則。探病者需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自費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
不過,雙北規定仍較為嚴格。陳時中表示,由於台北市和新北市仍屬於「風險縣市」,為了避免入院時處於潛伏期而有偽陰性,雙北的住院病人及陪病者除了入院篩檢外,住院病人入院第7天及第14天各進行一次公費抗原快篩,其陪病者每7天進行一次抗原快篩,一位陪病者由公費支應。
(文/林雨佑、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攝影/余志偉、中央社 )
#延伸閱讀:
【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gnJHLx
【疫苗施打關鍵知識|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jcUolT
【沒有醫院的小鄉鎮,守下傳播力最強的變種病毒──枋山Delta病毒抗疫記】https://bit.ly/38aUx2O
#報導者 #COVID19 #高端疫苗 #輝瑞 #藥證 #探病 #快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