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經台語唸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經台語唸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經台語唸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經台語唸法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542的網紅DJ 芳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4/10 星期五 絕對音樂】 「做人,要努力得到的不是呼風喚雨的能力,而是淡看風雲的胸懷。站得高才能看得 遠,看得淡才能放得下。背負太多,就會活得很累,放下即是解脫。淡看人生榮辱 得失,一切均如過眼煙雲,去留無痕,這才是淡定人生的最高境界…」 下午4:00-6:00 「絕對...

  • 心經台語唸法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10 15:17:04
    有 297 人按讚

    【04/10 星期五 絕對音樂】

    「做人,要努力得到的不是呼風喚雨的能力,而是淡看風雲的胸懷。站得高才能看得
    遠,看得淡才能放得下。背負太多,就會活得很累,放下即是解脫。淡看人生榮辱
    得失,一切均如過眼煙雲,去留無痕,這才是淡定人生的最高境界…」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告別法律投身手譯,李振輝:自由是我送給兒子們最好的禮物…》

     日前在新冠肺炎防疫記者會上,BBC 記者以英文提問,部長陳時中旁的手語翻譯員李振輝毫不遲疑的即席手譯,超水準專業表現,讓他一夕爆紅。就讀台大法律系、淡大歐洲研究所畢業,卻專職手語翻譯與教學30多年,他透露因為高中時的誤打誤撞,才會進入手語世界。

    「眉毛有兩道分岔的男子」是手譯專家李振輝的自我介紹,既非姓也非名,是手語裡介紹每個人的方法,重視個人特色、樣子、特徵。李振輝,在一場防疫記者會上無縫接軌的翻譯BBC記者英文提問,讓他成為媒體焦點。從事手語翻譯工作30年的他,過去在行政院、立法院、競選辯論、國慶等大型活動的電視與直播上,都能看到他比手語的身影。過往一路念法律,為何卻從事毫不相關的手語翻譯與培育工作?李振輝笑說,其實自己也沒想過會走上這條路。

    求學插曲,成了探觸手語人生的序曲
    接觸手語是個意外,而這個意外讓他與妻相識、展開人生方向。「念建中時,同學是手語社社長,他招不到社員就找我加入。」李振輝與同學去了中華民國聾人手語研究院(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前身)跟聾朋友學手語。爾後,念了台大法律系,當兵回來接著念研究所。自始至終沒離開過手語,也當起手譯志工。「接觸手語後,長期服務聽障,加上研究所在研究福利服務,才發現,比起法律,我對福利服務更感興趣。」
    從大學開始兼職手語教學與翻譯,任教淡大手語社時,與當時的妻子相識。兩人交往、成家。恰巧,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開出全國唯二的手語翻譯職缺,他順利錄取,「我是第一批進到公務體系做手語翻譯的。」

    因著興趣投入手譯工作,也等於向法律圈告別。「一旦投入就無法走回律師或法官,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李振輝說,父母一開始也不理解為什麼念法律的高材生要選擇手譯工作?也會關心其他同學做律師一個月賺多少錢?但既然有公務員身份,還在電視節目看到兒子,加上不時有媒體來訪、聾朋友來家作客,看到李振輝長期貢獻社會,才開始轉向認同。

    不為孩子做太多,堅持不插手兒子的事
    李振輝育有二子,大兒子目前在美國念博士,主攻氣候變遷,老二現任職海巡署。因為長年忙碌,孩子都由妻子與母親打理。而他掌握的教養大原則是「不插手」孩子的事,「學習或工作我都不插手,但爸爸會給最大的支持」。
    李振輝透露,堅持不插手是因為大人總是替孩子做太多,反而讓孩子少了成長。他回憶,「老大到小學四年級還不會用筷子,都阿嬤餵的」、「老大升小學時,有堂課要親子共做布娃娃,結果全部都是家長在幫忙縫,小孩都在旁邊聊天」。意識到小孩的過於依賴,他決定改變做法,絕不在第一時間給答案,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長輩還是會捨不得,也曾激烈溝通、爭吵。」要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獲得教養上的共識並不容易,但是李振輝很堅持,「你一定要放手,那是他的人生啊,再爛都是他自己面對,就算錯誤也是一種學習。」李振輝期許孩子做好本分,貢獻社會,不干涉的自由就是他送給兒子們最好的禮物。

    身經百戰手譯員,唱歌、唸心經全遇過
    手語翻譯有30年經歷的李振輝,身經百戰,除了擔任立法院、行政院的常態手語翻譯,他也組織翻譯團隊、擔任專業督導。像是重大政策宣達、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立院總質詢等,都難不倒他。他遇過政治人物在台上唱歌、唸心經等,也能照常應對。
    他說,手語就是語言,也有不同國家的語系,與其他語言的差別在於「表意不表字」,因為全靠視覺,就要把特徵比出來。像是要比政治人物蘇貞昌,會先比「光頭」,再比出「衝衝衝」;而柯文哲的特色很多,有柯 P,也有一種比法是他的招牌動作「抓頭」。

    但是即便如此,李振輝還是有捏冷汗的時候,他表示,「手語翻譯最怕的是,沒辦法預知發言人的語言、聲音不清楚或不理解,那時翻譯員就會覺得很尷尬。」最難忘的經歷,是20年前一場南部的喜宴。當時他受邀到學生喜宴擔任翻譯,學生是加拿大籍聽人(聽力正常者),嫁給台灣聽障,婚禮現場橫跨中文、台語、英文、台灣手語、美國手語同時交錯,再度考驗臨場翻譯功力,「女方哥哥的丈母娘是美國自然手語的聽障。女方哥哥的女兒說英語,男方用台灣手語、男方家人說台語,全場只有我1人當翻譯,真的沒辦法全部應付,那天比完我就吃不下了。」
    李振輝也提到,手語只有6,000個字彙,一些罕見國名與地名照中文字是比不出來的。像這次防疫記者會提到的「委內瑞拉」、「厄瓜多」等,只能匡列區域的比出「南美洲某一國家」,事後再上網找當地手語比法,找不到時就只能比出英文單字拼法。

    防疫記者會讓手譯員被看見
    因應這波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天天召開記者會,對每位手議員都是挑戰。他表示,這次專業度與機動性都高,行前準備相對困難,但大家有群組可以互相切磋求進步。而這次記者會是第一次手譯員與發言人同框出現,不像以前大多是手譯員另外錄。李振輝說,「這是國外標準模式,只要重大訊息發布,手語翻譯就要在,也讓聽障者的需求被看見。鏡頭絕不能切頭,因為手譯員的表情等於發言人語氣,讓聽障在看新聞時,就能同步看到翻譯。」
    「手語就是語言,好的手譯員母語一定要好,還要長時間跟聽障相處,才能運用這套視覺語言,當然也要有語言天賦。」李振輝強調,翻譯時眼手轉換要快,還要深度理解聽障文化,全靠長時間經驗累積。他也呼籲資深手譯員多給年輕人機會。被李振輝稱讚表情傳達很到位的黃郁凱,也是這波疫情記者會的手譯員之一,他說:「只要我們願意上台,李老師都願意給機會,但也告誡,要我們做好心理準備,對自己負責。他就是我們最大的靠山!」

    手譯員作為聾人與世界的溝通橋樑,讓一般人學習並理解聽障人士。李振輝30年來,也將這個橋樑的角色做得更徹底。除了做手語翻譯,他也培訓年輕人才、編教材、建立手譯員的考試制度,讓公務與民間串聯起來。長期推動聽障者改革的他,看似遠離法律步伐,但其實不遠,而且透過他的雙手,聽障需求與「聾文化」,讓更多人看見了。

    (文章來源: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542?utm_source=club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ost-04-09-club&from=clublineshare)

    ***************************

  • 心經台語唸法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17 09:41:36
    有 1,163 人按讚

    這幾天一直想到這個老先生,假使公道伯這次選舉還留在國民黨,假使他還在不分區立委,地方立委選舉的席次是否還會跟現在一樣?18年選舉台中喬紅黑二派、喬企業界幫盧秀燕、他喬自己辦公室顧問許福明出馬輔選王惠美、喬嘉義、喬澎湖、更遑論在老家高雄喬所有的金錢和人脈資源,幫韓國瑜辦三山造勢大會,蔡玉真說:「別人出來選舉可能賠錢,但他可能還倒賺,因為他藏富於民間,外界欠他人情債太多了。」
    當然,他不大可能自滿於立院院長,下頭是去年三月的訪問,那時候蔡英文聲勢低迷,國民黨想要坐鐵王座的都按捺不住了,誰知戲棚下站久了,舞台是別人的。
    公道伯機關算盡,千算萬算,未了還是回家下麵拌面,油蔥配蒜。

    《卻把官場作道場》

    時間是2016年10月31日,我們赴立法院訪問王金平。其時,國民黨於總統與立委選舉中慘敗,獨領風騷17年的立院老院長雖順利當選不分區立委,因國民黨立院席次未過半,跌落龍頭寶座,然而到底是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的五朝元老,陽春立委即便遷居鎮江會館,還是分配到最大、最氣派的辦公室。

    政壇盛傳他幹完這屆就要告老還鄉,會晤中,他不談來年的鴻鵠志向,只說童年往事和佛法,為證明自己的虔誠,老院長當著我們的面用台語誦唸《心經》,辦公室的座椅極其高大,他整個人陷在裡面,顯得身形渺小,他背後的牆掛著蘇東坡〈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詞句對照老院長的際遇,顯得更傷感,然而宦海浮沉,政局難料,轉瞬間驚濤裂岸,他一翻身又重新站在浪頭上了。

    2019年3月7日,農曆二月初一,宜祭祀會友,再過10天就要滿78歲的王金平選在這日宣布逐鹿明年總統大選寶座。造勢大會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頂樓舉辦,天台上聚集了近500名支持者,國民黨立委顏寬恒、蔣萬安、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許水德等藍營人士亦到場支持,現場「總統好」「凍蒜」聲不斷,他一席演說不說九二共識了,而是引述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的話「想與敵人和平共處,就必須與敵人合作,然後他就能成為你的夥伴」,當日,冷鋒過境,陰冷有雨,達官顯貴躲在廉價塑膠雨衣裡發抖,顯得狼狽,但司儀借題發揮,說「春雨綿綿滋潤台灣,要讓台灣錢再度淹腳目」,壞天氣即刻變成好彩頭。

    他生日的前6天,我們重回他鎮江街辦公室訪問。1975年當選立委,從政44年,他遇事沉著處理(不是存摺處理),這次卻一馬當先,率先表態參選總統,問他哪裡來的自信和把握?「國內外你爭我奪,內耗嚴重,藍的執政綠的打,綠的執政藍的打,莫衷一是,這國家怎麼辦?長久下去怎麼辦?」他用國語自抒己見,旋即又切換台語表明心跡:「阮有才調(才能)揪藍綠做夥,揪世代做夥,綜合大家欸意見,做夥討論、磨合,有共同結論,才能團結,阮做17年的院長,攏咧處理國內重大法案和預算,這阮有經驗啦…」他侃侃而談參選理念,我們的視線落在他背後的牆,蘇東坡不見了,取而代之是中華民國國旗和國父遺像。

    去年國民黨地方首長選舉大勝,氣勢正旺,明年總統大選彷彿推顆西瓜,躺著選誰都贏,外界研判王金平之所以如此篤定,與他去年成功整合國民黨地方派系有關。造勢大會上,他說自己是有經驗的船長,要讓台灣如航空母艦航向世界,國民黨當家作主的是吳敦義,但黨內卻也沒有比他實力更堅強的地下戰艦:他台中喬紅黑二派、喬企業界幫盧秀燕、他喬自己辦公室顧問許福明出馬輔選王惠美、喬嘉義、喬澎湖、更遑論在老家高雄喬所有的金錢和人脈資源,幫韓國瑜辦三山造勢大會,發豪語說:「要讓韓國瑜只靠一碗滷肉飯和一瓶礦泉水,就能當選市長。」資深媒體人蔡玉真說:「別人出來選舉可能賠錢,但他可能還倒賺,因為他藏富於民間,外界欠他人情債太多了。」

    立院喬王不是當假的,新書以《橋》名之,讓人不大做文章都很難,「大家都說我很會喬,但於法不容的事我也喬不來。」他說得理直氣壯:「說到底,喬就是一種協商,把事情處理好的一種工具,本身不帶負面的意義,民主運作中協商和交換是必要的,只要出發點是為了國家人民利益,手段是光明正大,喬沒有什麼不應該的。」

    他喬選舉,也喬太陽花學運,最後是他出馬拆導火線,學者姚人多感嘆:「這場充滿神聖性格的太陽花學運之完美結局,竟然是由這樣一位政壇暗黑界的代表一手喬出來的。」人稱「公道伯」的他,周旋藍綠紅白橘之間,游刃有餘,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都不諱言地說:「我三分之一對付國民黨,三分之一整合民進黨,三分之一協助王院長。」王金平自豪父親給了自己好名字,「王金平」拿來做競選網站LOGO,說3個字從中間剖開,二邊不多不少剛剛好,左右均衡,代表自己走中道,不偏不倚,不偏向哪一邊。

    「阮欸名字係阮出世,鄉公所提供乎阮老爸參考。」公道伯待人處世很公平,而且從小就是。他出身高雄路竹鄉下富農家庭,家中曾有田地十幾甲,大家族幾房兄弟住一塊,十來個堂兄弟排行老三,自幼是囝仔頭,農忙時期帶弟弟、妹妹到田裡幫忙、厝內飼狗,分配家務,大家都服氣。「阮老爸欸兄弟諧和,有公無私,攏為家庭奉獻,」大家族將家族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他念師大數學系,畢業後任教彰化進德中學,尹衍樑是他的學生,但家族生意跨足農產品加工、進出口貿易,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他放下鐵飯碗,返鄉協助父兄。

    1975年,他34歲,為了家族事業版圖,他擔任高雄縣工業會理事長,獲當時高雄縣長林淵源賞識,當年立委補選,老縣長說派「王董欸小弟」出來選,「立法委員、監察委員衝啥毀,阮攏毋哉(不知道)。」長輩們向他解釋立委做什麼,他全無主見,僅說:「你們決定就好。」

    第一次選舉就當選,而且是19萬票,是全國最年輕的立法委員。他說國民黨官場文化排資論輩,應對進退最難拿捏,「彼一時陣,黨內有CC派、座談會派、黨中央派、劉家畫派…我參加座談會派,抵武昌街18號,明星咖啡館對面、城隍廟對面開會,大家都知道背後老闆是蔣經國…」當年政壇菜鳥坐在我們面前追憶往事,44年光陰匆匆過去,他已然是立院最年邁的元老。問他走跳政壇四十餘載武功心法為何?他給了8字真訣:「凡事圓滿,善緣常臨。」

    1993年,國民黨欲通過國安三法,王金平主持議事,立委陳婉真為抗議非法表決,跳上台拿紅色垃圾桶往他頭上蓋下去,王金平不以為忤,笑笑地說還好垃圾桶是紅色的;2013年馬王相爭,淡出政壇的陳婉真跳出來為昔日的敵人叫屈,誇他身段柔軟:「每年生日、過年,他(王金平)都一定寄卡片給我。」邱毅罵王金平「藍皮綠骨」,邱毅坐牢,王金平把自己每日誦唸的《金剛經》贈與邱毅。

    「馬英九沒有朋友,王金平沒有敵人」,立法院同仁、金控老闆、工商行號,有求於他,凡他能力所及,他都會伸出援手,故而有「萬應公」之稱。資深媒體人鄭佩芬曾說:「立委拿著1張7位數字的巨額支票找他調頭寸,他二話不說撕了支票,順手把本來為別人準備的一落現金拿給該名立委,從此以後,這位立委無論人前人後,甚至在媒體前公開發言,均尊稱他一聲阿叔。每逢立法委員選舉,王金平會像個大家長全台走透透,不分藍綠,每位候選人或多或少都能得到約6位數的贊助經費。對選舉末期,經費捉襟見肘、焦頭爛額的候選人而言,真如久旱逢甘霖,當然對王院長的貼心感激不盡。」

    「施明德曾說您是萬應公有求必應,沒有原則,不適合當總統欸。」這樣的性格頗具爭議,我們詰問他。

    「那是伊過去的看法,伊今嘛欸看法不同款。」面對我們質疑,他音調未有起伏,侃侃而談。

    「那政客跟政治家差別在哪裡?」

    「政客是為己、為私利,政治家是有宏觀啊,為了造福眾生,利益眾生,阮沒私利啊,阮若有乎汝講嘛,17年來汝看阮有私心嗎?」政壇打滾44年,說起話來四平八穩。

    「但立法院各據山頭,有藍有綠,有黑也有白,您把每個人當好人啊,是否會讓人覺得是非不分呢?」

    「有人講阮黑金,但阮並沒跟人同流合汙啊,沒錯,立法院同事有黑道背景的,但伊沒找阮做壞事,伊是委員身分,是阮欸同事,不能遠離他、藐視他、拒絕他,我們要結善緣,不能有分別心,伊欸好壞都在阮心裡,好欸代誌阮配合,不好的代誌阮不會協助,是非善惡,心中有一把尺阮拿得定。」

    「那您的原則是什麼嘛?」

    「我的原則是儒釋道的核心精神要體現啊,政治走中道,經濟走正道,社會走公道,這是儒家基本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他扛出了〈禮運大同篇〉,把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結合青年就業和長照,發表了一遍政見,旋即又用《華嚴經》做補充:「我的大原則是不為己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他整場訪問開口閉口都是佛教修辭,去年曾提宗教法惹爭議的他是三寶弟子,皈依佛門的原由,是1986年,他未獲國民黨提名,夫妻倆只好勤跑基層固樁,其時,妻子陳彩蓮走路不順,檢查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因忙碌只能吃藥止痛。隔年,支持不住了,一天夜裡跟王金平說話語重心長,有點交代後事的味道,王金平第2天就把她送到六龜妙崇寺。陳彩蓮在寺廟靜養,身心得到安慰,精神好轉,夫妻於是皈依佛門。

    他與妻子婚後10年間,陳彩蓮不斷流產,後來終於連生2女1子。他與妻子感情好,有一傳聞說2016年國民黨總統黨內初選,他打算領表登記,正準備要出門了,妻子死命從輪椅站起來,擋在門口不讓他選,我們向他求證:「對,第一遍,伊不讓阮選,伊講我們好好退休,好好過晚年生活,我尊重伊。這遍人家要徵召,換汝要尊重我,因為伊知影阮為國家,有公無私,不是為自己,就不反對了。」

    從政44年,跟劉松藩爭立院龍頭,跟馬英九爭國民黨黨主席,這次又要跟吳敦義、朱立倫爭黨內初選。爭與不爭,早年有師父開示他,凡事自有因緣,要像葡萄成熟時,靜待因緣成熟。問他這次一馬當先是因緣成熟,水到渠成了嗎?

    他呵呵笑了二聲 :「這遍阮有自己欸想法,阮有信心,但這遍阮沒有去請教師父。」

    開口閉口佛經,2013年他赴馬來西亞參加女兒婚禮,馬英九開記者會指控他關說,返台飛機上,他拿出《金剛經》誦唸,問他到底從《金剛經》得到了什麼?「公衙門裡好修行,代誌本來就是安捏,文殊菩薩欸教育教導我們日常生活的智慧,要體現、要奉行祂的教育,要對人好,對人善,凡事替人想,立場對人想,對人要有禮貌,要體貼,要有慈悲心。」

    「怎麼看待貪嗔癡?」

    「貪嗔癡不可以,要常養戒定慧,熄滅貪嗔癡。」

    我們視線轉向另外一堵牆,上頭掛著佛濤大師相贈的書法,寫著「無罣礙」3個字,忍不住又問:「牆上掛著無罣礙,但您要出來選總統欸…」

    「我立志,第一國家要讓她安全,第二社會要安定,社會安定這個我做得到,別人甘做欸夠?政府要開國是會議,藍的袂願去,攏嘛綠的家己開啊,我會要大家來,誠心誠意取得共識,有和諧就團結,你不能反對,大家歡歡喜喜,實踐主張理念,國家才能和諧,我的工作就是這個,我認為我做得到,我有誠心、耐心、包容心,請大家一起來談,我要出來選就是這樣,世代對立,族群對立 ,勞資對立,不解決可以嗎?」

    他完全答非所問,我們大概只能猜想他參選的心意跟金鋼鑽石一樣堅硬了。問吳敦義設下3成黨員7成民調門檻,參選之路困難重重,他老神在在地說:「我有我因應的布局,已經在做了,我對自己的選舉很有信心。」眼前有太陽相爭,身後有韓國瑜后羿緊追在後,民調落後,他氣定神閒地說:「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看事態千變萬化,靜觀人性演出,看透了宇宙現象因果關係,就可以笑盡天下英雄。」

    不愧是資深霹靂布袋戲迷,這樣的時刻還能援用自已最喜歡的人物「一頁書」的話來自勉,「阮自細漢愛看布袋戲,大人幫神明祝壽,請布袋戲,學忠孝節義,仁義禮善,好人雖然過程被人陷害,但很少有悲劇英雄,」他唸起素還真的出場:「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代表伊抹出來…」我們連忙提醒他:「素還真好像也是吳敦義最欣賞的角色。」他悠悠地補充一句:「素還真係江湖上欸角色,政壇欸角色,江湖上代誌伊莫法度擺平,一頁書就出面了,一頁書欸角色超越了一般的江湖,伊有佛學、武學可以克服治理江湖,讓正義得以伸張…」

    他說的是布袋戲人物的愛憎,也是政壇的掌中乾坤,遇境似有,境滅還無,戲台下站了一輩子,馬上就要過78歲大壽的他,也只有這一次機會了,「下午三立訪問我至今,我轉回這裡,我有倦容嗎?我的腦子有不清楚嗎?心智健康最重要。」因此,他全然不認老:「經驗是最寶貴的,經驗是智慧展現,你看蔣經國任命閣員要有經驗,一個職位、一個職位的培育,一步一步來,現在沒有經驗就當部長,所制定的政策亂七八糟,我心智很正常,身體很健康,我17年經驗內內外外是無人能及。」

  • 心經台語唸法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25 15:25:46
    有 335 人按讚

    【12/25 星期三 絕對音樂】

    「人生的挑戰在於,不只要讓自己的履歷反映出你的事業成就,
    更要反映出你的人生目的,
    因為將來有一天,當你受挫摔跤,跌入谷底時,
    能夠幫助你走出谷底的,就是你的人生目的。」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南投廣播 FM99.7
    線上收聽請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太乾淨的手賺不了錢~~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耐髒力」》

    擔任主管職逾十年,每次和擔任企業主的朋友談論用人之道時,結論幾乎都是一致的「屈的下去(台語),不怕髒,就是人才」。但不幸的是,我有一個「屈不下去」的老爸。
    23年前,父親用三哥的名義向銀行貸了二千萬,想經營小家電東山再起。當時我已在這個行業浸淫兩年,父親希望我幫他成立進口部門,順便陪陪罹癌的三哥,於是我毅然離開台北,回到台中。

    一到老爸的公司,就聽見老爸在會議室訓斥幹部。30分鐘後,七、八個幹部們垂頭喪氣,魚貫而出,坐在裡頭的老爸一臉神氣。我心中一陣不祥,詢問老爸:「公司多少員工?人事開銷一個月多少?公司加倉庫房租一個月多少?現金流有多少?」
    得到答案後,連忙向會計室調了上個月的損益表。天哪!一個月人事加土地成本上百萬,毛利卻不到20萬,簡直是在扮家家酒。我趕快告誡一樣回來幫忙的兩位哥哥:「老爸半年內會倒,能離開馬上離開!」,但基於「孝道」,他們都留了下來,但我隔天就開始計畫轉換跑道,最後走上教職。
    如我所料,老爸半年後倒了,罹癌的三哥也成了負債一千多萬的票據犯。此後老爸又嘗試各種飲食業,他永遠是兩手插在口袋,出一張嘴,下指令叫「手下」的員工動手,當然,每做必倒。
    現在老爸已年逾七十,每次聚餐又會常常提起他的創業夢:「只要給我五十萬,不管是投資股票或任何行業,我保證一年後賺個一百萬沒問題。」
    去年我終於忍不住,把憋了二十多年的話一股腦兒傾瀉而出:「爸,太乾淨的手是賺不了錢的。以前我進口小家電時,下游銷售量最大的是三重的一對夫妻,先生是司機兼業務,老婆是總機兼會計,他們一個中秋節禮品的營業額可以做到你的兩倍,但公司員工數不到你的十分之一。」
    這大概是老爸第一次專心聽我說話,我繼續不吐不快:「只有第一線動手的人最能夠感受到市場的脈動,他們的決策可能比老闆還準,所以王品的店長及決策小組一定是從基層產生,上層的人也必須時常回到現場走動。但你賣麵不煮麵,開店不顧店,永遠怕髒,永遠不動手,就永遠不了解細節,也永遠缺乏執行力。」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老爸「吐槽」。老爸不到30歲就取得川崎摩托車的三縣市獨家代理權,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舒舒服服,一個月可賺一棟樓房,但「早出日不成天」,他以為複製「過去」的經營模式,就可以成功一輩子,但,他錯了,一輩子也毀了。
    但最慘的是,全台灣有一些像我老爸一樣的「決策者」,他們乾淨的雙手插在口袋,不了解現場,沒有實務操作經驗。當他們一決策,人民就跟著陪葬。
    我稱他們是「專家」,以與日本、德國的技術「達人」做區分。他們嫻熟理論,拳拳服膺學術,因此常被尊稱為「學者」,他們讀過許多「過去」的書,東湊西湊後,得到一個學位或名位,開始指導眾生面對「未來」。例如沒從商經驗的教你怎麼做生意、不會創作的人教你如何欣賞文學、沒幹過行政的教你如何在學校「領導」老師,更可怕的是,沒唸過高職的博士(以前會唸書的,沒人念高職)叫高職生和高中生念一樣的歷史、地理、國文,一起升學,一起不動手。
    一位擔任科技大學教職的的朋友感嘆道:「以前工專時代,學校要花很多錢買機器讓學生上實習課,但教育部教我們『升格』為科技大學後,實習課緊縮,學校成本降低,蓋教室學理論就能給文憑,董事會和學生都高興,但現在看到科大畢業生薪水比以前的專科生低,真的很心痛…我們真的是一起毀掉台灣技職教育,造就台灣今日『有人無才』產業空洞化危機的共犯。」
    教改的精神是對的,並非一無可取,但一些美國回來的「學者」橫向移植美國式教育,卻因未「屈下去」了解教育現場,純理論式的「紙上談兵」,終於造就台灣教育史的現代「長平之戰」,被坑殺的學生人數,何止二千年前的四十萬。
    「學者」怕髒,無法屈身碰觸土地,不代表下一代不能改變思維,不要跟著陪葬,但可惜的是,「怕髒」的思維已根深蒂固在多數新生代的心底。
    詢問一些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選擇,竟然有許多人的第一選項是「大樓裡吹冷氣的白領階級,薪水低一點沒關係」;現在大家一窩瘋選擇「觀光餐飲」,許多更是只看到它光鮮亮麗的一面,最後才發覺,因為讀了太多理論,沒有足夠時間學習核心技術,只能低薪低就,永遠翻不了身,成為全球化浪潮中最容易被取代的一群。
    然而,只要「不怕動手」,離開學校後,仍然可以靠「做中學」累積關鍵能力。
    一位高中同學,書唸的不好,重考後才考上私校國貿系。畢業後擔任跑醫院的進口醫療器材業務,但境遇多舛,醫生不見他,老闆無心經營,最後他費盡千辛萬苦,從醫生那裡了解醫院的需求,老闆離去後,借貸扛下公司代理權,最後發覺產品技術關鍵,得到澳洲原公司授權在台生廠。他曾自豪,對產品製程,念國貿的他,比化工系的畢業生還熟,問他原因,他謙虛回答:「我比較不怕髒吧,遇到問題,就東摸西摸,最後連機器也搞熟了。」
    這個同學現在更發揮「不怕髒」的精神,嗅到老齡化的未來需求,藉由醫療的網脈,包下一間署立醫院後方整座養老院的經營權。現在已是多家公司的大老闆。他不畏困難,喜歡動手解決的習慣,使他掌握許多細節的核心能力,三哥也是如此。
    三哥專科學的是機械,在父親倒閉後,我介紹他到補習班任職。他一邊治療癌症,一邊在補習班擔任導師,他發覺學生對校系選擇非常茫然,因此每天「屈」在補習班,研究各校系的歷史、師資、校友出路等,再花時間與每一位學生諮商,終於能掌握學生最需要的細節,成為補教名嘴。現在他已是事業有成的四家補習班老闆。他對大學新鮮人的忠告是:「22K只是起薪,若願意在一個行業『屈』下去吃苦磨能力,不出三年就能成為該行業的達人,建立不可取代性,告別低薪。」鄰人阿興想法也一樣。
    阿興比我小很多歲,生在創業不易的年代,雖然只有高工補校的學歷,但喜歡動手組裝腳踏車。如今是一家腳踏車工廠的老闆,一年有數億的外銷營業額。前幾日他感慨一位擁有國立大學機械系學位的員工對他抱怨,為何薪水拿不到三萬。他回答:「薪水代表的是你目前解決問題的能力,你以前只會讀書,動手做的訓練太少,若你讀書階段,就有操作與實習的訓練,你現在早就有設計及改良腳踏車的能力,薪水將何止三萬?」
    跳脫書本的純理論學習,加入操作與實習的德國雙軌教育,是阿興喜歡的制度。
    上個月邀請德國雙軌教育下的受惠者──22歲的Hannah到校與同學交流。
    Hannah是大學生,也是愛迪達的員工。在重視理論與實務的雙軌教育下,她三個月工作、三個月讀書,但讀書日是早上到晚上,一天十二小時的課,翹掉兩堂課,就會被愛迪達開除,讀書是為了增加解決職場問題的能力,每天要學的紮實,活的充實。
    近年來德國在世界不景氣當中,仍保有輝煌的經濟發展與全歐最高就業率,與德國重視理論與實務的教育制度有必然關係。如成功大學教授孫全文研究,2007年全德已有超過55%以上德國企業願意參與雙軌教育訓練。我們期待有理念的大學和企業合作,推年輕人一把,讓年輕世代捲起袖子,培養動手做的習慣與全球競爭力。但更重要的是,當權的大人們,也要跳脫「專家思維」,要「屈下去」,要永保「學徒」願意動手的學習力。
    常感慨,許多夥伴,缺乏動手處理細節的習慣。每當一起討論棘手的新問題時,常顧左右而言他,閃躲問題的癥結點,最後以「我們會妥善研究」帶過,等到未處理的「魔鬼細節」長成真正的「細節魔鬼」時,已養廱為患,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已緩不濟急,最後常危及組織,貽害至深。
    大人是孩子的鏡像。當我們這些以前四肢不勤、只會唸書、靠考試爬到這個位置的長者,不再兩手插在口袋,願意彎腰撿起一片垃圾,這時,「孩子會學會動手」。當我們願意示範用腰力拖地或掃乾淨廁所時,這時,「孩子會學會不怕髒」。當我們願意坐下來,一起處理共同的困境時,這時,「孩子會學會面對細節」。
    考試第一、升學至上、動腦不動手的教育思維,已讓台灣長成頭重腳輕的失能怪獸。當我們站在世界競局的十字路口,進退失據時,若我們不再只強調IQ,而開始培養願意動手做(Do)、不怕髒(Dirty)、懂細節(Detail)的高DQ人才,或許幾年後,台灣那隻曾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黑手」,會再重新長出來!

    (文章來源: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8549&type=Blog)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