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理素質訓練活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理素質訓練活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理素質訓練活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理素質訓練活動產品中有9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享✨巧手編織器-高手篇 有沒有人喜歡編織的呀? 快來舉手😆 愛麗絲以前就很愛用棒真織圍巾、輪針織帽子,覺得在編織的過程中,專注於一件事時相當的療癒、解壓,這時還能放下煩惱、不去多想無意義的事,只專注於眼前。 . 東京奧運英國跳水金牌Tom Daley,在場邊打毛線成為新聞亮點,同時他也透露:「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近年來,國內比較重大的飛安事故都與復興航空有關,尤其像是花蓮地區,目前只有復興航空航班,如果民眾對航空公司本身飛安的信心無法提升,會影響整體往來進出的交通,事實上,現在搭乘率也比較低,不論是偏見或心理因素,又或者是實際的安全狀況,因此對於各種交通工具安全的維護,是政府最基本的責任。 ▶...

心理素質訓練活動 在 C h a r l y 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0:57:09

. #體驗順流的靈魂 這條手鍊其實原本是項鍊,發現戴在手上也好喜歡😍。靈魂目的項鍊的解讀是需要客製訂購的,字母、寶石都可以自己搭配顏色。看待它的方式因人而異,對我來說它是其中一種從旁觀者角度解讀自己的觀點,你可以選擇用雙臂迎接,也可以選擇順從內心,合則來不合則去,找到適合自己的能量,對此感到舒心就行...

心理素質訓練活動 在 王思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7:03:03

【新知】探索運動員強大的心理素質 許多精英運動員都有一個特質:壓力越大,表現越好。我永遠都忘不了高中時,NBA火箭隊的Tracy McGrady在第四節最後33秒裡面投進13分,81比80逆轉勝馬刺隊的那一場球賽,影片連結我放在文末[1]。 為了找出運動員超強抗壓性的秘密,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招...

心理素質訓練活動 在 Canyon 開揚 | 大台北最會吃自由教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6 06:33:22

#國際瑜珈日 #瑜珈初心者🧘‍♂️🧘‍♀️ “6/21 剛好是國際瑜珈日,瑜伽起源於古印度,擁有超過6000年歷史,是一種身體、心理以及精神的統合鍛鍊,目的是為讓身心靈合一,通過提昇意識,幫助人類發揮潛能的運動。” // 想也想不到疫情會在一個月前在台灣爆發開來...🤦🏻 記得從2018年開始...

  • 心理素質訓練活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4 22:14:41
    有 22 人按讚

    ✨分享✨巧手編織器-高手篇
    有沒有人喜歡編織的呀? 快來舉手😆
    愛麗絲以前就很愛用棒真織圍巾、輪針織帽子,覺得在編織的過程中,專注於一件事時相當的療癒、解壓,這時還能放下煩惱、不去多想無意義的事,只專注於眼前。
    .
    東京奧運英國跳水金牌Tom Daley,在場邊打毛線成為新聞亮點,同時他也透露:「編織能幫助我保持正念(mindfulness),不讓腦袋過度思考。」讓他無論在生活中、賽場上,都能擁有更強大的心理素質。
    .
    編織真的很棒!
    不論是在過程還是結果,都讓人滿意而且有成就感。
    因為自己也愛編織 ,所以當上誼出版社推出了『巧手編織器-高手篇』我就想一定要讓孩子試試看🥰
    『巧手編織器-高手篇』是一套專為孩子身心發展所設計的編織工具,
    讓孩子也能輕鬆做得到、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
    .
    孩子學編織的好處 :
    根據研究,
    有趣的編織活動可以全面促進幼兒六大發展領域的學習,
    在編織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與專注力;
    從修正錯誤中培養挫折忍受力,
    在學習閱讀說明文中,增進圖文閱讀能力;
    在掌握編織規律中,促進邏輯思考力,活化精細動作技巧,
    並且在變化花樣與顔色中促進創造能力,
    同時也能增進孩子的成就感。
    .
    『巧手編織器-高手篇』的內容中有 : 原木編織器3個、說明書1本、 毛線1捆、塑膠針2支
    其中原木編織器有 : 鱷魚編織器、小鳥鉤針和甜甜圈繞球器。
    鱷魚編織器萱萱還在學、還在訓練中讓自己不要繞錯XD
    但甜甜圈繞球器她已經上手了,可以做出一顆毛球
    後來我們還做成髮飾唷!
    萱萱超有成就感的呢!🥰
    來看看她的完成品吧~~
    .
    妳們家也有各種編織品或符合主題的親子手作品嗎?
    有的話一起分享一下吧~😆

    #巧手編織器
    #同系列還有巧手編織器形狀篇
    #家有小小編織高手
    #信誼小太陽親子書房

  • 心理素質訓練活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8 09:00:25
    有 107 人按讚

    #Charlyn聊聊天:運動培養的心理素質💪🏻
    -

    今天是8/8,除了是父親節,也是歷時15天的東京奧運順利閉幕的日子🇯🇵(還是農曆七月鬼門開🙏🏻)。

    從7/23開幕以來,對開幕式的討論,Google首頁Doodle奧運限定合作小遊戲的加持🐱,再加上選手的優秀表現,這段日子台灣也吹起了觀賞奧運比賽的熱潮,而我當然也不例外。身為從小每逢奧運最先關注吉祥物,然後把報紙上的報導跟吉祥物都剪貼下來的我;電視上轉到比賽一定會看下去跟著讚嘆、跟著激動的我;頒獎典禮每次都忍不住跟著淚眼汪汪的我,真的很愛看運動比賽,還有什麼比運動更熱血的嗎?人的肌肉與身體是可以準確被訓練的,好吧,儘管有時候有點病態地在要求在操控了🙈。那是意志的體現,奇蹟的具現化。往往都很激勵人心,每次都感動到不行。

    #難產的奧運
    2017上半年到日本的時候就已經在期待2020東京奧運了,就算沒抽到票,也覺得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事會發生,感覺日本就會有很多新的東西出現。但是病毒打亂了一切,曾經抽到票的朋友大概更遺憾了。無論如何至少今天奧運順利結束了,希望每位選手都健健康康❤️。幾經波折,不斷更換最終拼湊出的開幕式,可能無法滿足所有人,但不得不說日本還是很強啊!煙火簡單但很美,場內打光也很舒服,配樂是遊戲音樂,場館位置用不同顏色遠看很像有觀眾一樣沒那麼孤單,最後的表演日本味回來了!超級變變變果然不會缺席!比起張揚舞抓,更需要節制的狂歡,是疫情下的妥協。

    #自我認同的提升
    還有什麼比體育賽事更能激勵人心呢?面對體育賽事,非常能提升對自我的認同感,我來自哪裡?我代表哪裡?我爭取榮譽的歸屬,各式各樣的議題都得以得到了關注跟討論。此外,還有一個就是很常被提起的,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的好與壞
    筆記本上幾段寫寫停停、塗塗改改,關於運動提升心理素質的內容已經留在上面好長一段時間,最近因為奧運的關係,大家又開始把關注放到體育身上,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合適的好時機,終於可以把這些文字好好整理寫出來了✍🏻 (我很怪寫完常常不發🤭,就是要來感覺了才會把它送出)。

    #體育教育是體驗人生的縮影
    這幾天經常可以看到觀眾分享觀展心得的時候,常常會說到某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很強大;也因為奧運帶出的體育話題,看到一篇作者寫道體育教育教會的不只是運動本身而是透過體育教育讓你親臨體驗人生的縮影。

    就我自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經驗來說,對我而言其中一個很大的收穫確實就是這樣的。體育可以是單純的競技,也可以成為不同群體中之間力量的分派,有各式各樣的角度可以討論,這邊無法一一解讀,只談心理素質的相關。我高中讀的學校打排球的校風很興盛,首先有了背景因素,再來他是團體運動,對一開始選擇參與的人來說,主動參加體育活動也可以是一種,在來到新環境後對融入團隊的嚮往,直到後面個人打出興趣才會持續直到大學都有參與。

    #建立自信的特效藥
    在場上領先、落後、追趕、超前、失敗、成功都在一個體育賽事中體驗完畢,人要不斷調適自己符合當下的情況,還要抵抗正以現在進行式來襲的壓力,逐漸培養個體適應能力的最大值。我很喜歡那種嘗試控制自己的感覺,即便那不容易也經常事與願違;然而一旦能控制自己的緊張,順利拿下一分的時候,那仿佛就是建立自信的特效藥。

    #接納失敗享受當下
    排球是團隊運動,相互的配合、默契,習慣性地觀察彼此,記下每個人的喜好去配球,彌補彼此的不足,很多能力並非天生,但可以被訓練的。參與跑步的賽事也是一樣的,配速只要配錯了,前面緊跟著領跑的人,到後面卻失去該有的均速(是的,當年比800我就是配速失敗的小傻瓜😛,還因為好玩丟過鉛球比賽🤣)。所以才說人生不到最後都看不到結果啊!賽場上無論成功跟失敗都必須即刻面對,接受自己的不足,甚至到最後你也可以坦然覺得無需力爭獎牌,而是給好好地完成比賽的自己一個愛的鼓勵👏🏻。

    這種從運動競賽中得到的心理素質其實不知不覺,也默默地跟著你一直到人生其他的戰場上。過去那些我花在體育活動中的時間,無論長短,只要曾經投入其中,不僅是存入身體肌肉的記憶,還轉化成其他的養分,滋養長大成人的我❤️。

    #Tolyo2020 #東京奧運
    #晚上一起看閉幕式🏹🏓🏸🥋🏋🏻‍♀️🥊🏌🏻‍♂️🥇🥈🥉
    #然後讓我們約定好2024巴黎見🇫🇷🤙🏻

    -
    📷:照片是2018年,巴黎為了宣傳即將主辦奧運而在市政廳週邊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當時我也寫過專文分享🙌🏻。是用讓大家參與來了解各種運動項目,特別有意思。我當時有好好走完全程紀錄現場,還下場報隊打了排球🏐️😆。

  • 心理素質訓練活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6 15:30:40
    有 1 人按讚

    四年一度的夏季奧運,觀眾每每為那些超級人類的各種體能表現感到驚歎。不論是屢次打破世界紀錄的牙買加短跑選手波特(Usain Bolt),獲得23面奧運金牌的美國游泳選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或是為美國隊奪下奧運女子體操全能金牌的體操選手道格拉斯(Gabby Douglas),他們驚人的體能與優雅、近乎完美的姿勢與動作,總是在全球觀眾的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

    究竟是哪些因素造就奧運選手如此驚人的體能表現?長久以來,無論是專家或是普羅大眾皆認為,基因是決定運動員傑出表現的因素。這些頂尖運動員天生就有異乎常人的體格,讓他們在體能競賽上締造卓越的成績。舉例來說,許多體育評論家把菲爾普斯在四屆奧運的驚人表現,歸功於他伸展開來總長超過兩公尺的雙臂,以及極具彈性的大腳。

    然而自1990年以來,運動心理學家開始有了不同的見解,儘管天生的優異體格極為重要,單有這樣的條件並不足以成為偉大的運動員。相反地,卓越的表現似乎與特定的心理素質、長年的嚴格訓練,以及優秀的教練指導等因素有關。了解哪些因素讓運動選手成為體育場上不朽的傳奇,成了許多運動心理學家十分感興趣的研究議題。

    美國大峽谷州立大學的田徑教練波茲(Jerry Baltes),常常告訴他的隊員:「我可以讓你跑得更快,但我沒辦法讓你跑得快。」想要成為優秀的體育選手,一些天生條件是不可或缺的。

    天賦條件的影響
    2014年,美國演化生物學家朗巴杜( Michael Lombardo),研究15名曾獲奧運短跑獎牌的男女運動員、以及20名美國歷史上跑得最快的男性運動選手,發現每位頂尖運動員在接受正式訓練前,已在體育項目上有不凡的傑出表現。同樣地,當他訪談64名在大學層級運動會中,獲得卓越成績的田徑選手,也發現這些運動員在孩童時期,便展現出比同儕優秀許多的運動能力。

    這樣的內在體適能(intrinsic fitness)並非唯一與遺傳有關、影響體育成就的重要條件。即使在一群運動選手中,某些幸運兒似乎也比他人具有更佳的可訓練性(trainability),在接受訓練後進步特別迅速。有趣的是,在上述的研究當中,朗巴杜也發現這些優秀短跑選手在接受正式訓練後,進步程度也異於常人。

    所謂的可訓練性,與個人的肌肉強度和心肺功能有關。澳洲維多利亞大學的運動學家艾能(Nir Eynon),針對可訓練性進行一連串的研究。他召募數名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受試者,讓他們參與特定體能訓練。

    艾能和同事發現,即使所有受試者的訓練量完全相同,他們體能進步的程度卻迥然不同:某些受試者的心肺功能增強了50~80%,有些受試者卻毫無進展。

    艾能表示,每個人的可訓練性極為不同,即使兩個人的訓練時間點、運動量和飲食習慣完全一樣,也不會從運動中獲得相同益處;也就是說,即使具有強大的決心與毅力,體能訓練對某些人的幫助仍然有限,這種明顯的個別差異極有可能來自遺傳。

    1998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遺傳學家布夏爾(Claude Bouchard)和同事,針對99個家庭的基因進行遺傳分析,發現可訓練性與基因密切相關。儘管眾多研究指出遺傳因子對運動能力的可能影響,直至今日,科學家仍未發現確切的運動遺傳機制。

    2016年,布夏爾和同事比對了1520名耐力頂尖的運動選手,和2760名對照組的基因序列,試圖找出與運動能力相關的基因,然而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兩者間並沒有呈現任何顯著差異。這或許意味著運動能力並非由單一基因所控制,而是反過來──運動能力可能與許多基因有關,但單一基因的影響極為微小。

    雖然布夏爾的基因比對研究結果不符合預期,近年來其他遺傳學研究,卻為這個謎團帶來一絲曙光。舉例來說,澳洲墨爾本大學的遺傳學家諾斯(Kathryn North)在過去10多年針對ACTN3基因進行研究,ACTN3負責產生讓肌肉快速收縮、展現出爆發力的蛋白質,諾斯發現,帶有這個基因的小鼠具有較高的肌耐力。

    獨特的心理素質
    艾能接續諾斯團隊的研究結果,也試圖在人類身上找出ACTN3與運動能力的關係。艾能和同事發現,做為對照組的一般人有16%缺乏此基因,然而實驗組的300名頂尖短跑選手皆帶有ACTN3這個基因。艾能表示,ACTN3基因雖然只能解釋1~1.5%的短跑能力差異,但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這個基因或許是成為頂尖短跑選手的必要條件之一。

    頂尖運動選手不僅擁有異於常人的傑出體能,更具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心理特質。舉例來說,參與國際賽事的運動選手,比常人更容易進入心理學家稱為「神馳」(flow,或譯「心流」)的獨特專注狀態:高度專注於當下所從事的活動,完美的表現也因此自然而然展現。

    頂尖運動員也能在巨大的壓力下,展現出過人的專注力和意志力──一種運動學家所說的「讓夢想成真」(making it happen)的能力。

    澳洲運動心理學家史旺(Christian Swann)說:「某些時候,運動員不需要體驗所謂神馳狀態,或是發揮讓夢想成真的能力也能贏得比賽。但若要達到個人最佳紀錄的表現,他們必須進入上述其中一種、甚至兩者皆備的心理狀態。」

    史旺與同事也發現頂尖運動員所具有的人格特質,包括自信心、競爭能力、樂觀、心理強韌性以及適應完美主義(adaptive perfectionism,一種重視成就、但不會一犯錯便自我否定的完美主義心態)。

    頂尖運動員也在某些特定的知覺和認知測驗上,有極佳的表現。2013年,美國認知神經科學家艾維斯(Heloisa Alves)召募了87名頂尖的巴西排球選手,和67名非運動員的對照組進行研究,要求他們完成一連串執行控制功能、記憶以及視覺空間注意力的認知測驗。

    艾維斯發現,相較於非運動員,這些排球選手在執行控制功能,和視覺空間注意力測驗中,都展現了較快的反應速率和較優異的認知能力。艾維斯認為,長期體能訓練也鍛練了特定的認知功能;正因如此,頂尖運動員自然而然在某些認知能力上表現優異。

  • 心理素質訓練活動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08-16 18:28:44

    口頭質詢─
    ▶近年來,國內比較重大的飛安事故都與復興航空有關,尤其像是花蓮地區,目前只有復興航空航班,如果民眾對航空公司本身飛安的信心無法提升,會影響整體往來進出的交通,事實上,現在搭乘率也比較低,不論是偏見或心理因素,又或者是實際的安全狀況,因此對於各種交通工具安全的維護,是政府最基本的責任。
    ▶飛安調查報告中飛安事故的趨勢分析,如果以十年為一個單位,數據顯示早期大概是駕駛員與天候因素占比較大的比例,但是過去十年來系統與設備因素的相對比例攀升,甚至超越天候因素,有點違反我們一般外行在看這些事情的基本邏輯。因為各種航空器材一直在精進,科技也一直在進步,理論上,系統與設備應該不斷地精進與提升,而在國籍民用航空運輸業飛安事故發生原因分類統計中,系統及設備發生事故的比率卻提高,到底這是什麼原因?是我們使用不當,回到駕駛員分類的問題,還是採購相關機型與台灣地理環境的使用,究竟是什麼其他的因素,造成人為的失誤反而比天然的天候因素還要更嚴重。若是人為的因素,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這當中一定有檢討的空間。我們的狀況和比率與其他國家雷同嗎?還是我們的狀況特別多?
    黃煌煇主委:航空器都在先進國家生產能夠走向商業化,它的整個系統設計與risk非常低。從這兩次重大事件發生,我們分析大部分最主要的是飛行員在操作上沒有完全按照SOP。
    王資深飛安調查官興中:從我們每十年做的統計可知,人員因素曲線是在下降,跟機械相關因素則呈上升趨勢,經細部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個是很多因機組件造成的飛航事故都是出於空中壓力異常,過去十年來這樣的事故大概發生了七、八件,空中壓力異常與雙發動機加壓系統的某一零組件有關,這與原廠製造比較有關係,我們也提供了飛安改善意見給原廠,雖然這對整個飛航安全沒有那麼大的影響,但實際上整個高度的控制是會對人體有影響的,這是其中一個故障率升高的原因。另一個是我們發現近幾年維修發動機尤其是普通航空業對發動機的維護或葉片的鑄造也有一些問題,我們從這十年來的調查得知,在機械結構、設計上或零組件上的故障率確有比較升高的趨勢,但評估起來,這些都不是對飛航安全有那麼重大影響的主要組件,而是飛機其他系統的零組件。加壓系統零組件造成的事故比率全世界都類似。相關原廠也在極力改善問題中。至於第二個因人員維修造成葉片或發動機操作上問題的部分,我們會再加強努力請他們改進。
    ▶我們能主動影響的就是人員的部分,包括駕駛員和維修人員,近年來增加甚多民用航空器,發展得也很快,國外的駕駛員市場需求甚大,其薪資條件也遠比國內優渥,此時人力的培訓就特別重要,俾能維持我們駕駛員的基本素質,你們提出的整體飛安環境改善建議報告第四項特別強調要建議航空業者加強駕駛員落地重飛的訓練和決策,請問航空公司對此有無確實執行?你們有無後續追蹤?你們的建議中還提到要安裝檢視飛航紀錄器,難道目前不是所有航空器都有裝設嗎?
    王資深飛安調查官興中:我們會委請民航監理機關督導航空公司確實落實執行這些改善建議。另一般航空公司的航空器都有裝,但是直昇機、旋翼機和公務航空器都已非常老舊,當初的設計沒有此一項目,我們現在正在執行計畫,裝設比較簡單的、有點像是行車紀錄器但是比較精細的簡易型紀錄器。
    ▶超輕航載具出事率頗高,現在國人的休閒生活已經愈來愈傾向尋求新型態的刺激,東部地區的新觀光型態就包含了這些超輕型載具,但對這部分的管理規範卻尚不完備,請問你們在做過相關事故事後調查後,對這部分有無具體建議?非法的空域和場地與發生事故的關連性為何?是不是場地空域合法了就不會發生事故?請以書面提供給本席。
    王資深飛安調查官興中:這幾年,民航局為落實超輕型載具活動的管理辦法,規定了合法的空域和合法的操作場地,我們調查超輕型載具的事故後發現,大部分都發生在非法場地和空域。除了場域合法、活動團體也合法外,相關人員還需取得證照,航空器需有適當維修。證照的取得、訓練和對空域的熟悉度都有一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