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理治療所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理治療所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理治療所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理治療所推薦產品中有35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養成直覺力的神奇方法 —— 到大型書店,每層樓都逛一逛?(EX 誠品書店) 我喜歡到書店亂逛,如果時間許可,就會每層樓都去瀏覽一下。看看平常幾乎不感興趣的書,可以刺激大腦,有在腦內建立新迴路的效果。很多時候,我便因此得到新的創意。 例如,我曾經走到平時不會接近的物理學書籍區,竟激發意想不...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需多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問題,一起來看看怎麼解決吧! 7 Mental Health Tips Therapists Actually Give Their Patients #SELF #健康生活 #心理健康 ------------------------------ ❗需要字幕...

心理治療所推薦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08:17:21

哇賽療心室ep28|悲傷可以是很有力量的feat.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收聽 👉🏻https://reurl.cc/kZgvrK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 本集重點: 。簡介《 #死亡與生命手記》和 #歐文亞隆 。捨不得心愛的人離開,連大師都很難換位思考 。在決定進入一段關係的同時,也意味有...

心理治療所推薦 在 癒天使的閲章????|靈氣療癒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7:51:41

【光明與黑暗的對話:意識合一】#靈界諮商師 (文長未擷取完整,此篇全文內容請至粉專:癒天使的閱章或方格子部落查看) 我們都需要深度的進入每一個意識裡去了解自己,一場與人漫長的對話投射學習、自我對話與自由書寫,才能察覺更多不一樣的自己。 |我們在地球彷彿是一個靈魂的時空旅行者,在三度空間裡掌握了...

  • 心理治療所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10:12:16
    有 48 人按讚

    —— 養成直覺力的神奇方法 ——

    到大型書店,每層樓都逛一逛?(EX 誠品書店)
    我喜歡到書店亂逛,如果時間許可,就會每層樓都去瀏覽一下。看看平常幾乎不感興趣的書,可以刺激大腦,有在腦內建立新迴路的效果。很多時候,我便因此得到新的創意。

    例如,我曾經走到平時不會接近的物理學書籍區,竟激發意想不到的想法。當時我正在尋找有關治癒(Healing,以消除壓力為主的治療)的點子,像往常一樣,一個人在書店腦力激盪,無意間注意到物理學區一本有關基本粒子領域的書,我才知道原來水晶有很強的能量。當我知道水晶非常適合運用在治癒後,便拿來對即將接受手術的患者進行心理治療時使用。

    每當自己正在進行的研究計畫遇到瓶頸時,我就會去書店探險。接觸完全不相關的領域,可以更清楚認識研究的本質,我已經不只一次有過這樣的體驗。

    逛書店不僅能得到新的刺激,對不知道什麼是可以使自己興奮的人來說,也是很有效的練習。因為在大量的書刊中,只憑自己的直覺,選出可能很有趣的,或許就能發現興趣或志向。

    我逛書店的時候,通常有三個原則。

    ①選擇大型書店、綜合型書店

    要腦力激盪的時候,我會選擇陳列各種領域書籍的大型書店。從頭逛到尾,所有領域的書櫃都瀏覽一次。這時,不要一開始就認定什麼領域是自己沒興趣的,請全部都去看看。如果知道書店的哪裡放什麼領域的書,就可以更有效率,因此若找到適合的書店,就經常去走一走,最好能熟悉到想找什麼就自然走到那裡。每家書店的擺設和品項都不盡相同,保留三、四家風格不同的書店,可以給大腦不同的刺激。

    ②拿在手上時的興奮感很重要

    標題或圖片、封面設計、書腰的推薦、使用的紙質等,因視覺或觸感上被吸引而拿到手上的感覺就已足夠。以這個標準,在瀏覽或閱讀的時候,也要重視「好期待」「好有趣」的直覺。

    ③與書相遇就像和陌生人邂逅

    書店也是與人(作者)共享體驗的地方。每遇見一本不同的書,就是與一個人的相遇。在書店,有數不清的人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背景,可以在短時間內就這麼有效率地獲得各種經驗,是很難得的機會。當你心生想知道某個作者的體驗或經驗的想法,其實那表示你已找到讓自己感到興奮的事的入口。

    最近,作者與讀者透過社群網站交流的例子也不少,只要你有心、有行動力,就有機會與作者直接對話。不一定只在書店閱讀,由此踏出一步,試著與你喜歡或感興趣的作者接觸,便有更多找到興奮之事的機會。

    —— 懶得吃早餐,小心腦袋變鈍 ——

    大家平常早餐都吃些什麼呢?早上要趕著上班,沒時間吃,隨便喝杯咖啡、咬一片吐司的人應該滿多的吧。但是,有時準備一份值得享受的早餐,帶著興奮的心情啟動一天也不錯。

    在感到特別累的日子,我就會在隔天準備一份特別的早餐。如果平常只吃麵包和咖啡,加上一、兩種水果,那麼這一天就特別把水果增加到五種,我會在前一天先想好期待早餐吃什麼。這麼一來,在比較疲勞或無力的日子,也能一早就興起興奮的心情。大腦本來就喜歡變化,只要每天改變一點習慣,就能使其活化。

    我雖然是提議吃豐盛點,但#也不是只限定在飲食#。除了早餐,也可以準備一個整天都能讓自己興起興奮心情的活動,也會有同樣效果。

    我在哈佛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時候,就常常安排「今天要去看那部想了好久的電影」或是「晚上要去室內攀岩」等活動,一整天帶著興奮的心情進行研究工作。預先安排活動的日子,專注力會比平常增加好幾倍,這就是藉由興奮所轉變的動力。

    —— 到神社、寺廟或教堂許願 ——

    「去神社、寺廟或教堂參拜時許願,令你興奮的事就會實現」,或許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指望神明幫我們實現夢想,的確不是很科學。不過,在神社、寺廟或教堂許願,對於尋找讓自己興奮的事其實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回想一下到寺廟參拜的感覺。是不是覺得有種說不出的莊嚴?這種感覺應該很難在日常生活中其他地方找到。拍掌之後,接著默禱自己的願望。這段有一點半強迫的許願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因為,人的思考容易傾向「反正不可能」「許願也沒用」之類的消極方向,若不是刻意為之,我們通常都無法直率地面對自己的願望。因此,去神社、寺廟或教堂,可以強迫自己把願望放進心裡。

    無論你是否相信神,在神社、寺廟或教堂許下的願望裡,多半都暗藏著自己的本質。所以,假如現在你還不知道該為什麼事情而興奮的話,建議可以每天去神社、寺廟或教堂走走,拍掌默禱,直率地說出心頭浮現的願望。

    此外,神社、寺廟所保佑的事情各有不同,到不一樣的神社、寺廟,也可能會發現自己過去從未察覺、或是刻意逃避的心願。

    例如,想祈求事業成功,你會去保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的神社或寺廟。但我建議偶爾也可以去保佑姻緣的神社或寺廟。以前總是以事業為優先的人,當意識到結婚或戀愛時,或許能在事業以外找到幸福。有了必須守護的家庭,心情因家庭或戀愛的幸福而煥然一新,在工作上也會比以前投注更多的熱情。

    換句話說,去各種神社、寺廟參拜,可能就有機會發現從未察覺的興奮期待。

    —— 許願其實就是活化大腦意識 ——

    桌子擺成「L型」或「U型」

    想要讓興奮之情不中斷,空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研究室或辦公室,我會刻意將桌子排成)U型或L型。理由是,身體轉邊,眼前風景也會有所改變,感覺很像是身處不同空間。這比單一模式的視覺活動更能讓大腦靈活運作。

    我現在的桌子是排成L型,一邊主要是使用電腦時的思考空間,另一邊則是寫東西時的思考空間。我喜歡收集文具,所以把收藏的各種筆整把地放在寫字的空間,疲勞的時候把視線轉過來,心情就變得興奮期待。只是轉一個方向,就能轉換心情,我認為對大腦也是好的刺激。

    辦公室或住家如果空間夠,我建議也可以排成U型。因為面對左右與前方的牆壁,感覺一定不一樣。每次改變視線,眼前的風景就有三種變化(如果斜角也算進去的話,就是三種以上),光是這樣就已經能刺激大腦。

    這本書挺有意思的,隨意翻翻也很有收穫。

    推介給大家《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先覺出版/作者:川﨑康彥

    讓你的大腦也開始動一動

  • 心理治療所推薦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4 21:05:21
    有 300 人按讚

    【贈書】【好書分享《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天下文化X Readmoo電子書全書系書展】​

    「與清晨對應的不總是黑夜,與少女心對照的也不是將死之老。​
    這兩極之間琢磨熟成的時間,應如午後的緩慢和煦。」​


    大概是眼看著我從少女成長為資深少女(嘴硬)了,最近常接獲關於熟齡女性的推薦閱讀咳咳咳。說正經的,現代社會推崇年輕、極力抗拒老化,不時在影視媒體上看到〈王祖賢嚴重劣化,小倩變黑山老妖〉或〈廣末涼子一秒變老阿姨〉等充滿惡意的聳動新聞標題。​

    人們追求抗老、凍齡、逆齡、逆生長,商人善於大量製造並販賣老化焦慮,強調四十歲看起來得像三十歲、三十歲看起來要像二十歲。是故,遇到喜歡叫別人猜年紀的人時,千萬記住這是陷阱題,也是送命題!我們必須蒙蔽良知,將目測年齡減少十五歲,才能得到一朵朵春光燦爛的明媚笑容,安心嘆息自己又平安活過一天。​

    渴求青春樣貌、強健體力的同時,人們往往忽略了身體健康,心理更要健康。很可惜地,人類的智慧並不會伴隨年齡增長,不少人外表看似成人,心智年齡卻像小孩,剛好和柯南相反。所以鄧惠文醫生在《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一書中,探索中年世代的內心、變老的意義,並細密梳理關於自我、家庭、伴侶、親子等難題。​

    個人喜愛本書的原因在於鄧醫生以堅實的精神科醫學為基礎,書寫內容有理有據,非空泛之談,觀點冷靜清晰、鞭辟入裡,文字又溫潤如玉,以雋永輕盈的文筆撫慰、療癒人心,每個在成長過程受過傷的讀者,都能在書裡找到安慰,沉浸於淬練過的平靜。​

    談老去,鄧醫生以醫學觀點說明,當你太恐懼老化、過於努力去抗老,易導致慢性壓力,甚而衍生各種身心症狀,反而使人類的正常機能老化。不妨釋放內心枷鎖,改為「知老」、「樂老」,接受自己現在的年紀與狀態,讓身心皆得到自由,才能創造由內而外的安定感。​

    回頭想想,年輕時期的王祖賢美艷無雙,熟齡的她不也美得沉靜自然?而七十六歲的海倫米蘭(Helen Mirren),即便臉上有明顯歲月痕跡,仍難掩動人風韻,迷人風趣,是我最喜愛的女星之一。她們老得如此優雅,正符合哲學家阿密爾之語:「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

    談家庭關係,年屆而立或不惑,許多人既為子女,亦為父母,夾在兩難身分間,內心滿溢不安全感,咎因兒時受的傷,擔憂自己會不會重蹈覆轍?害怕沒能力成為好家長,如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身為榮格心理分析師的鄧醫生認為,人越到中年,越會浮現無法原諒的原生家庭創傷,「與父母和解」並非意謂要諒解他們,而是放過自己,不再執著於曾歷經過的不公平,把現在的人生過好,成為比父母更好的人,也許你已經是了。​

    此課題亦涉及目前很多意見領袖倡議的「做自己」,然而,書中以心理治療工作實例說明,若過往經驗讓我們相信被拒絕的可能性極大,不得不壓抑天性,採取保護措避免失望,便極易陷入「我做什麼都無法改善人生」之「習得性無助」,例如中國流行的「躺平」現象,或是不少人受困於婚姻泥淖中,卻說:「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和諧,我別無選擇。」​

    試問,你是真的沒有選擇權,還是害怕選擇,選擇了不選擇?​

    再者,習得性無助也導致所謂的「做自己」,傾向缺乏方向性的「我『不要』當好人」、「我『不要』再說好」,意識到了嗎?以上宣言只是對他人的反動,我們只知道「不要」什麼,卻不清楚自己「要」什麼,這離「做自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不僅一針見血指出人生面臨之大哉問,重點在於提出解方,閱讀本書不限於單向觀看,是與自我的互動對話,讀者在一章章瀏覽過程中審閱自己,認清性格中的多重面向,重新界定自身價值,找到往後餘生要前進的方向,正如本書副標所言,「明天的女人,將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因為中了樂透頭獎)(並不是!!)​


    ⬇️⬇️⬇️⬇️⬇️​
    【書展活動說明】:​
    1、天下文化X Readmoo電子書全書系書展,9/30(四)前,單本85折、3本75折​
    https://bookzone.pros.is/3nu63w

    2、《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一日限時「五折」優惠,9/15(三)凌晨12點起​
    https://bookzone.pros.is/3lt8ug

    3、週週限時加碼優惠預告​
    9/22(三)《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增訂版)》55折​
    9/29(三)《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54折​


    ⬇️⬇️⬇️⬇️⬇️​
    【抽獎辦法】如下:​
    1、感謝天下文化大方贊助,本次贈書由讀者選擇書展中想看的書「任一本」,將抽出兩位幸運的讀者!​

    2、鄧惠文醫生的《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從9/15(三)凌晨12點起,限時24小時五折優惠(190元),所以個人建議有需要的讀者趁折扣買鄧醫生的書,抽書部分另選有興趣的,比如《雜訊》、《致富心態》、《灰階思考》等(今年的熱門暢銷書)​

    3、留言請告訴我,你最想看天下文化書展中的哪本書?(請點連結挑選)​
    例如:『我最想看《雜訊》』​

    4、即日起,至2021/9/18(六)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名單​

    5、抽獎不限地區,住在地球的讀者皆可參加,抽中的讀者,天下文化將提供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序號​

    #天下文化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鄧惠文醫師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 #中年課題 #熟齡女子 #生命故事 #自我 #家庭 #伴侶 #親子 #照護 #世代 #大姐之路

  • 心理治療所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4 12:00:58
    有 1,270 人按讚

    ▍接受失敗

    「失敗是一個小小的成功。」這句格言出自一九九八年在攀登印度布洛阿特峰(八四 ○七公尺)時,意外去世的登山運動員埃裡克.埃斯科菲埃。埃斯科菲埃生前是個「力量驚人,令其他登山運動員害怕的怪物」。一九八七年,他遭遇了一場嚴重車禍,從此半身不遂。但具有挑戰精神的他(說明他屬於高自尊)繼續登山,直至意外死亡。

    一般來說,沒有人喜歡失敗。然而,為了改變,我們必須採取行動,因此我們得要承擔可能失敗的風險。正如我們的一位病人所說:「我們要接受的不是失敗,而是『會失敗』這個念頭。」有時候,當心理醫生認為病人需要經歷失敗,才能去除心理障礙時,會「特意要求」他失敗一次,而不是讓他不惜任何代價地避免失敗。

    我們對塞巴斯蒂安就是這麼做的—他來我們診所諮詢,因為他依靠服用抗憂鬱藥治好了憂鬱症,但很不放心,害怕憂鬱會復發。他覺得患憂鬱症的經歷令他變得脆弱,在他眼裡,他是因為缺乏自信而引發憂鬱症,然後憂鬱症又反過來令他更加不自信。

    害怕失敗和自信不足的心理,一直困擾著塞巴斯蒂安。在與他深入交談之後,我們發現了他的恐懼的來源:他的父親是一個焦慮而專橫的完美主義者,對孩子的評價總是十分地嚴苛。

    孩子們的成績單,會在一家人吃晚飯的時候被大聲地念出來,沒考好的孩子就遭殃,即使那只是相對來說成績差了一點點。他從來不鼓勵自己的孩子,因為「好好學習是分內的事」。因此,塞巴斯蒂安被養成了一種極為嚴格的訓令式思維:「你應該一次就學會」、「你永遠都不能犯錯」、「你必須要掌握所有知識」等等。他的自尊水準因此低得出奇,總是害怕自己表現得不好。

    在治療的時候,塞巴斯蒂安很清楚自己問題的原由,但顯然他不能改變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我們採用了被認知心理治療師稱為「現實檢驗」的治療方法:透過現實來檢驗預言是否為真。換句話說,讓他真的失敗一次,看看成人後的失敗,是否和童年時的失敗一樣可怕。

    在說服了塞巴斯蒂安並徵得他的同意之後,我們決定讓他進行三次「檢驗」,在每次「檢驗」中,他都要讓自己失敗:
    一、去一家電腦商店,告訴售貨員他完全聽不明白店員的說明。
    二、去自己所住街區一家熟悉的店鋪,假裝在挑選完東西後才發現沒帶錢。
    三、故意遺漏工作週報的一部分,不做好充分準備。

    這三次檢驗的難度是逐漸遞增的,但我們都已經事先確認了不會引起太大問題,包括工作週報。

    塞巴斯蒂安完成了檢驗,發現失敗並沒有招致任何災難,他的自尊反而提高了—售貨員承認自己解釋得不太清楚;商店老闆笑了笑,讓他先把東西拿走,下次再來付錢;同事們則對他表示問題不大……漸漸地,塞巴斯蒂安成功地消除了因過度害怕失敗,而綁手綁腳的心理障礙。他的憂鬱症也因此加速痊癒。

    以下是幾個如何應對失敗的建議:
    一、看待問題並不是非黑即白
    這是缺少行動力的人身上最常見的問題之一。除了巨大的成功和災難性的失敗,他們想像不到還有什麼其他結果。由於他們很清醒地看到自己不能獲得成功,於是預計自己會遭受災難性的失敗。
    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調整一下對失敗的看法即可。

    二、記住每個人都曾經失敗,正在失敗或將會失敗
    我們的社會對於失敗的態度很虛偽:當人們慶祝成功的時候,經常會忘記提起成功之前遭受的失敗。於是,很多人以為別人沒有失敗過。但成功的人一般是以失敗開頭的。我們經常參加精神病學大會,注意到很少會聽到大家談論某個方法的失敗,然而討論失敗的方法和討論成功的方法一樣有意義。
    在與年輕的心理治療師討論的時候,他們經常告訴我們,他們聽從資深醫師的建議,並嘗試他們推薦的方法,但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於是他們得出結論,自己是資質平庸的醫生,自尊受到打擊。實際上,有經驗的心理治療師很可能對自己初期的摸索閉口不談,而只展示好成果,這能使他自尊得到提升。

    三、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和經驗
    將你的失敗看作瞭解自己的資訊來源,而不是自己無能的證據。如果你可以達到此種心態,每一次失敗都會使你離成功更近一步。

    .

    《#恰如其分的自尊【暢銷經典版】》
    L’ estime de soi
    .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弗朗索瓦‧勒洛爾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傳統教養對於「失敗」,常給予負面回饋,這其實讓大人小孩都會傾向畏懼改變。就我的觀點來說,只要有意識地繼續努力,就比較不像「失敗」,比較像「還沒成功」。

    我很喜歡圖裡的比較,相對於傳統思維,更能鼓舞人心,並且踏實地看待自己。這也符合正向教養的精神,一個自動自發的孩子,常常比不敢輕易嘗試的孩子,會有更多的「失敗」,不是嗎?

    祝願您,能重新定義「失敗」,並且藉此更認識自己!

  • 心理治療所推薦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9-08 21:30:01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需多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問題,一起來看看怎麼解決吧!

    7 Mental Health Tips Therapists Actually Give Their Patients
    #SELF #健康生活 #心理健康
    ------------------------------
    ❗需要字幕的朋友 👉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馬上訂閱傳送門 → http://bit.ly/2eoVk7R

    --------------------------------------------
    【更多VOGUE TAIWAN】
    +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 Twitter:https://twitter.com/Vogue_Taiwan
    + LINE:voguetaiwan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bit.ly/2eoVk7R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 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是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 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和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上傳推薦給大家,也請喜歡我們頻道的各位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我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多的內容給大家

  • 心理治療所推薦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8-14 19:00:04

    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的努力,持續關推廣社會對自殺者遺族的認識與關懷,陪伴走過失落與療癒。

    我們在這兩集的影片中,參考了協會理事呂芯秦老師所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這本書的內容。

    姊姊自殺的傷痛、母親離世的打擊,讓呂老師從家屬與多年加護病房護理師的角度,記錄下整段療癒過程所面臨的壓力與傷痛,希望透過揭露整段過程,讓更多台灣人理解,我們可以怎樣看待生命的逝去、如何面對處置,並轉化為療癒的力量,讓留下來的人能夠好好走下去。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內容,以下是我們推薦的資源:

    📍FB專頁: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

    https://www.facebook.com/Scar201811/

    📍FB專頁: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

    可透過捐款方式索取 呂芯秦, 李佩怡, 方俊凱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325800253264&id=251005988263


    影片中提到的六個療癒過程,都能在連結中找到更多資料。
    誠摯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到大家:)


    每個人多付出一點關心,一起讓社會變得更溫暖!

    --


    #記得打開CC字幕 傾聽,有時候就是最好的陪伴。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again
    |剪輯後製:Pookie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引用書目:《我是自殺者遺族》,作者:呂欣芹、方俊凱 出版年:2008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文經社
     
    → 參考與推薦書目:《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哀傷旅程》作者:克里斯多福&亨利.賽登 譯者:楊淑智 出版年:2001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心靈工坊

    → 《解剖自殺心靈》作者:愛德溫.史奈曼(Edwin S. Shneidman)  譯者:李淑珺 出版年:2006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圖文不符懶人包:面對生命的驟逝,除了悲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https://bit.ly/2w4liCL
    → 倖存者的餘聲——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https://bit.ly/2P1tdtj
    → 自殺遺族復原歷程探討-以一個經歷多重親人自殺個案為例:https://bit.ly/2w4I916
    → 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OAwMVZ
    → 自殺方式之具體防治策略:https://bit.ly/2MhRs8E
    → 全國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P4dz06
    → 自殺防治概論:https://bit.ly/2MMxBdR
    → 當愛已遠離 自殺者遺族守護人關懷指引手冊:https://bit.ly/2vGEHdx
    → 台北馬偕-自殺者遺族說故事團體招募:https://bit.ly/2MJCaWr
    → 「自殺親友(遺族)關懷」訪視流程及注意事項:https://bit.ly/2OxORnG
    → 安寧講堂:https://bit.ly/2OzrfiF
    → 說故事療傷 自殺者遺族走出陰霾:https://bit.ly/2MpEdC5
    → 自殺者親友的權利:https://bit.ly/2vCmlK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 心理治療所推薦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7-16 15:03:18

    《早點這樣想,該多好》
    博客來:https://goo.gl/vgJbbf
    金石堂:https://goo.gl/i78Ftr
    誠品:https://goo.gl/SPdXgW
    晨星:https://goo.gl/NuueR5

    「這是我寫給個案的情書。 那些沒來得及說完的話、放不下的牽掛,化成文字,
    寄給每一個還在人生路途上奮鬥的旅人。」--楊嘉玲

    有些熱情,是刻在基因裡,它會持續呼喚你,直到你行動為止。--楊嘉玲

    她為了提升治療功力,聽前輩的話,週週同步整理會談的逐字稿,
    有一天發現解決人的問題,不是教科書上的分析,不是理所當然的看診,
    而是懂得擁抱個案的心。

    小時候作文拿低分,被退稿,卻堅持埋頭苦寫,持續二十年,
    一篇「藏在不禮貌的背後,更重要的事」在網路上瘋傳超過26000人按讚分享……
    「你不是講話直,是講話刺」成為某雜誌的主要標題;
    她持續在網路上堅持發表每一句話,每一篇文,給許多人修復深層傷痛的希望,
    楊嘉玲,她是心理治療師,更是以文字轉換療癒能量的煮字者,
    這本書她驗證自己成長的密碼:17歲,27歲,37歲,
    年齡數字給的不是皺紋與成見,不是逃避與固執,是卡住的路上懂得轉彎的成熟思維。

    她聽過無數個案的故事,解決無盡的困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曲。
    現在,也許你在爛感情繞圈圈,你正走入人際關係的死巷裡,
    或者焦慮未來的自己到底要何去何從?
    你習慣讓嫉妒綁架你的善良,害怕變成自己也討厭的人……
    如果有人能夠對你說,你不孤單,你的心情,有我來懂,該多好。

    一個心理治療師跟你一樣,在成長的路上,努力成為一個幸福飽滿的大人,
    每個生命階段的挫折與糾結,都有可能成為一次蛻變的契機,
    只要你不放棄。

    ★收錄「藏在不禮貌的背後,更重要的事」一文,超過26000人網路瘋傳 按讚分享
    ★璞成心理學堂創辦人/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絢慧 暖心推薦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