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理技能訓練迷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理技能訓練迷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理技能訓練迷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理技能訓練迷思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23的網紅不務正業的超能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歡迎回到【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 ​ ❌為什麼要做這個Podcast節目​ 想透過訪問各行各業,給正在職涯卡關的人一些參考和方向,對我而言也可以向不同領域的職人學習,蒐集他們身上的「超能力」​ ​ ​ ❌為什麼我們要不務正業​ 原因有三個:​ 1⃣事業上多元發展​ 2⃣正職上多重輔助​ 3...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

  • 心理技能訓練迷思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4 15:02:56
    有 441 人按讚

    歡迎回到【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
     ​
    ❌為什麼要做這個Podcast節目​
    想透過訪問各行各業,給正在職涯卡關的人一些參考和方向,對我而言也可以向不同領域的職人學習,蒐集他們身上的「超能力」​
     ​
     ​
    ❌為什麼我們要不務正業​
    原因有三個:​
    1⃣事業上多元發展​
    2⃣正職上多重輔助​
    3⃣生活上多彩多姿​
     ​
    首先,事業上多元發展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現在是斜槓時代,許多人逐漸發現穩定的工作好像不再持久、企業再大也不一定能基業長青。舉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在節目上曾經訪談副業教練王明聖老師,他出的一本書叫《多找個籃子放雞蛋》,就是很傳神的理解,發展副業、培養多元技能就是為了要分散風險呀,尤其是現代、甚至在不久的未來,很多事情都不斷的在取代我們原本的認知跟工作需求,若永遠只守住單一發展,就像你的錢只投資在一支股票上,不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嗎?​
     ​
    正職上多重輔助,舉個例子來說而言,因為過去自己訓練簡報的能力,還參加學校簡報比賽取得好成績,沒想到在現在的工作上,簡報製作和上台說話的能力就用上了。另外,也因為做了Podcast,在做受訪者調查訪談的時候,其實這過程與正職工作中和客戶溝通、調查廠商需求是相同的。因此,不務正業並不一定要創業或開啟斜槓,擁有跨領域的認知和能力,可以讓你在正職的表現更突出、更無可取代。​
     ​
    最後,生活上多采多姿,我就不得不講到對我人生影響的top1電影:Be a Yes Man沒問題先生。除了金凱瑞演戲很出色之外,我覺得完全可以用裡面的劇情來解釋為什麼要不務正業。劇中的金凱瑞一開始因為一些原因過得非常不好,妻子跑掉、朋友討厭、將自己的心給封閉起來,後來因為某些原因他開始得發誓自己遇到什麼事情都要Say Yes,沒想到這個看似很鳥的舉動就讓他的人生就此徹底改變。當然過程你可能會覺得很麻煩,但當一個一個的yes之後,所有他學到的、他認識到的人、他學到的技能都幫助他可以變得更好,生活也變得更精彩,甚至有能力可以貢獻社會、幫助別人。最後,那種散發光芒的狀態也讓片中的金凱瑞自然而然變得與眾不同!​
     ​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對任何事物保持好奇、對任何事情勇於嘗試,Say yes to everything,找到我們的熱情之所在,盡力將心血傾注其中吧!​
     ​
     ​
    ❌收聽Podcast節目到這裡​
    。Apple:https://apple.co/2BycIiV​
    。Spotify:https://spoti.fi/35Kp8Sw​
    。KKBOX:https://bit.ly/2KWKXbr ​
    。比較常出沒在IG @william.buwunight.podcast​
     ​
     ​
    ❌節目列表陸續更新中​
    S2EP23 整理師 | 其實整理沒你想的那麼簡單,普通人也能學會的精準整理術 / 精準美學 Mini​
    S2EP22 副業教練 | 傳授「不務正業」也「不誤正業」的本事 / 副業學校 王明聖​
    S2EP21 行銷接案 | 行銷新手該如何進步 培養現代職場人人都需要的行銷力 / 野羊​
    S2EP20 少年頭家 | 18歲就創業的大學休學生,分享自我探索的不太乖哲學 / Bello​
    S2EP19 旅行創業家 | 結束369天的環遊世界,我把世界帶進台灣 / 徐銘遠Chester​
    S2EP18 線上英語家教 | 為什麼我這麼用功學英文,但看到外國人還是不敢開口? / LuLu​
    S2EP17 職涯作家、講師 | 該如何給予需要幫助的人職涯建議? 克服迷惘的人生指南 / 野羊​
    S2EP16 遠距英語教師 | 我想活得和周遭人的期待不同,真的可以嗎 / LuLu​
    S2EP15 泰國藍帶主廚 | 逃避不可恥還很有用,逃離外商改學廚藝的翻轉人生 / 暹羅猴老大​
    S2EP14 催眠師 | 前世竟是俄羅斯將軍?學會抵抗誘惑的自我覺察術 / Candice​
    S2EP13 半導體、顯示器設備工程師 | 外商幸福工程師的跨國職場與生活 / 台灣應材​
    S2EP12 書店店員 | 在網路時代好好讀書,談閱讀的意義 / 三個賣書人​
    S2EP11 雜誌總編 | 好好過日子,培養編輯雜誌的生活覺察力 / 大雄誌 王倚祈​
    S2EP10 旅行作家 | 把下班後的夢想變成職業 / 旅行沙舟 張J​
    S2EP9 占星師 | 用占星找尋自我的自雇者養成之路 / 文森特​
    S2EP8 在地經理人 | 把想法不同的陌生人變成夥伴 / 米濃聚落 陳佳鴻​
    S2EP7 獨立記者 | 面對真相:永不放棄、永遠質疑 / 陳映妤​
    S2EP6 訪問主持人 | 如何養成讓人眼睛一亮的提問力 / 你在幹嘛Han​
    S2EP5 消防員 | 學會與死亡和恐懼共處 / 阿憙​
    S2EP4 演員 | 我們是否也能演好「人生」這部戲 / 群堯&瑩美​
    S2EP3 生活黑客 | 人生就要破解系統不斷升級 / 雷蒙​
    S2EP2 劇場導演 | 如何擁有導演的洞察力 / 歐摩​
    S2EP1 專利師 | 幫普通人上一堂專利攻防課 / 胡書慈秘書長​
    S1EP38 音樂經紀人 | 為何在台灣大多數學音樂的人賺不到錢 Make Music Make Money - Linda​
    S1EP37 環境教育 | 海洋垃圾的怪奇物語,拯救海洋其實可以從簡單開始 / 湧升流環境教育 李東霖​
    S1EP36 泌尿科醫師 | 燒結菜花的細菌飄到鼻孔? 尿尿地方的迷思破解者 / 大鳥博士aka陳兆宏醫師​
    S1EP35 國際ISO稽核員 | 強者的路上是孤獨的,系統管理大師淬鍊之路 / Steven展宏​
    S1EP34 巧克力農場 | 屏東可可邁向巧克力王國的重要推手,返鄉青年的美麗與哀愁 / 好時丰農 黃琬倫​
    S1EP33 監獄管理員 | 人間煉獄? 在監獄工作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 釣客​
    S1EP32 台灣小姐 | 代表台灣重新奪回國際小姐的舞台:「自信就是最好的妝容」 / Joyce邱怡澍​
    S1EP31 博士後研究員 | 當一個參與COVID-19疫苗開發的菜鳥研究員,是什麼體驗? / Scott​
    S1EP30 餐飲內場 | 你想開一間家喻戶曉的林聰明,還是享譽國際的米其林 / 書時料理小P​
    S1EP29 共同辦公室 | 想經營Co-Working Space是門好生意嗎 / WEE聯合辦公室 劉祥德老闆​
    S1EP28 賣粽人 | 肉粽不是我的最愛,但我已經嫁給肉粽了 / 郭家肉粽 郭明坤老闆​
    S1EP27 商業地產開發 | 百發百中諸葛亮,談中國地產開發的怪奇物語 / WEE聯合辦公室 劉祥德老闆​
    S1EP26 偏鄉教師 | 想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找到想做的事,我加入了Teach for Taiwan / 王雅民老師​
    S1EP25 職業軍人 | 你每天在網路上罵的中共,對我們來說是真真實實第一線的威脅 / 小郭​
    S1EP24 藥師 | 長期不被重視專業的我們,口罩發放或許可以藥師被看見的好機會 / Daniel​
    S1EP23 移民顧問 | 不一定是舉家遷移,而是創造國際間更多的選擇機會 / Maggie​
    S1EP22 生涯規劃師 | 讓我為你心中的種子澆點水,用你的力量讓心中的種子發芽 / 小雅​
    S1EP21 老人送餐 | 我們不只是要讓長輩吃飽吃健康,更要他們吃開心吃享受 / 銀色大門​
    S1EP20 市議員 | 每一件你認為的無聊小事,可能都是民眾的人生大事 / 黃捷​
    S1EP19 原住民文化交流 | 是什麼原因讓她在節目上哭了,原住民族的身分認同大哉問 / 法法漾播客 Sagubi​
    S1EP18 賭場荷官 | 最有趣、最悲慘、最黑暗的賭場秘辛大揭密 / Carol​
    S1EP17 教育訓練人員 | 保險業也有教育訓練? 百萬年薪業務の養成 / 道舜​
    S1EP16 高中公民老師 | 為了讓學生學習如何表達立場,我在班上模擬小型市議會 / 詠霖​
    S1EP15 部落客 | 幫客戶分析客群與你的重疊之處,是案子源源不絕的關鍵 / 原味覺醒Moni​
    S1EP14 行動心理師 | 我們懂得上健身房練身體,應該也要懂得找心理師來「心理鍛鍊」 / 阿濡米​
    S1EP13 遊學顧問 | 代辦菲律賓遊學:最常遇到學生爽到不想回來 / 仁育國際John​
    S1EP12 車用電子工程師 | 擁抱「接近客戶」思維,當個不一般的工程師 / 猩哥​
    S1EP11 口譯者 | 翻譯翻譯,什麼叫做口譯 / Kimi​
    S1EP10 Podcasters | 致敬所有正在燃燒熱情,聊出一片天的我們 / 彼岸薄荷​
    S1EP9 示範演奏家 | MBA轉職音樂家的電子琴人生 / Eric​
    S1EP8 專利審查官 | 台灣專利其實很強? 走入專利攻防戰的世界 / Peter​
    S1EP7 新創輔導 | 你這麼年輕,真的能輔導我們創業嗎? / 小培​
    S1EP6 插畫設計(萌系繪師) | 這怎麼聊啦? 一窺神祕二次元的異想世界 / Amo Heavell​
    S1EP5 牧場管理(下) | 為什麼你那麼年輕,竟然跑到山上養雞 / 大野山雞 啟洋​
    S1EP5 牧場管理(上) | 我們養雞,從第一級產業到第三級產業全包了 / 大野山雞 啟洋​
    S1EP4 動物園照養員 | 我們的夢想其實就是失業 / 阿炸​
    S1EP3 人資管理 | 開箱公司裡的人資到底都在做什麼 / 張安妮Annie​
    S1EP2 空服員 | 不太乖「前」阿聯酋空服員的奇幻旅程 / 張安妮Annie​
    S1EP1 生產管理 | 將理性與感性做到極致的人們 / J小姐​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威廉の職業圖書館

  • 心理技能訓練迷思 在 動身指南 Getting Starte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4 16:04:07
    有 17 人按讚

    關於 #學習動作 的三大迷思:
    -
    -
    一. 忘記這項動作怎麼做了,你是真的「忘記」還是害怕想起來?

    「#動作學習是永久的一種改變。」
    動作學習可定義為經由練習或經驗而導致永久之動作技能的改變過程。學習過程中包含個人、任務、環境等三方面互動的結果,而需要感知、認知、行動等系統的複雜處理過程來共同解決任務難題。在動作學習過程中,神經突觸也會發生改變,因此動作學習引起的是相當永久的一種內在狀態的改變。
    -
    -
    二. 怎麼練都練不起來,難道我就廢?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在「刻意練習」一書裡提到: 「任何人都可能進步,不過得用對方法,停滯不前並非因為缺乏天分,而是練習的方法錯了。」,由此可知遺傳學的作用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以莫扎特為例,幾乎任何人都會認為他是一位音樂天才,艾瑞克森則指出莫扎特並不是與生俱來就有如此高的音樂造詣,而是因為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練習。
    -
    -
    三. 關於動作學習,練越多次越好?

    「#練習次數必須足夠,#動作技巧才能改善。」

    想要知道動作技巧有沒有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而改善,可以選擇一個可量化的結果,例如完成一個動作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就表示這個動作的動作技巧越來越好。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所寫的「刻意練習」一書中,他觀察了西洋棋、音樂、醫學領域和運動等等領域的學習者,發現若要成為「頂尖專家」,必須經過一萬個小時的刻意練習,因此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一書中,將一萬小時看作是一個「神奇數字」,因為他提出這是一個人想要在一項技能上達到專家水平所需要投入的時間。而出現了「一萬個小時定律」這樣的說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成為某個領域或是動作的專家,很多的訓練動作其實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練習就會有非常好的成果,例如在診間中給予病患的運動處方,通常在十幾分鐘的「刻意練習」之後,也都會有令人滿意的進步。

    「#踏出舊有的訓練舒適圈,#去刻意練習。」

    根據Fitts和Posner的動作分期學說,當我們學習一項陌生的動作時,可分為: 認知期、半自動期(連結期)和自動期。

    #認知期:

    需要花費心力去了解動作的細節,在練習動作時,速度不宜太快,重點在於完成動作的細節,例如硬舉時,能不能維持好胸廓和骨盆的穩定,能不能控制好髖部的動作且同時維持膝蓋的穩定性。
    -
    -
    #半自動期(連結期):

    這時完成動作的注意力需求降低,練習動作時的速度提高,可以同時注意更多細節,例如硬舉時的呼吸策略、手抓握的方式、肩胛骨的下壓內收和足底三角的穩定性。
    另外,在練習動作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某些訓練方式肌肉的感受度很棒且訓練效果很好,某些方式則差強人意,因此我們會把這些動作的方式和結果連結起來,來得到最佳的動作策略,也因此每個人的最佳硬舉方式都不盡相同。
    -
    -
    #自動期:

    這時完成動作變的自然,不需在做動作前花很多心力去注意動作細節,便可以以幾乎半自動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動作,而且動作的精確度也是三期中最高的。
    -
    -
    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加,不只所需的注意力變少,還可同時完成其他任務,譬如剛練習騎自行車時,一開始需要訓練平衡感和注意路況,隨著練習次數增加,可以在騎行同時拿水壺喝水並調整不同的騎乘姿勢來面對不同的環境。並進而開始練習踩踏頻率、控制踩踏強度和配速,如果只是單純的練習騎車,則終究無法晉升成選手。因此「練習次數」和「練習方式」同樣重要。
    -
    -
    另外我們的動作表現也和荷爾蒙有關,當我們主動想學習這項動作時,會因為腦內多巴胺的分泌,所以動作表現也會較好,相反的,當我們被動的學習動作時,則會因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增加,使得動作表現較差。

    #動作學習
    #動作表現
    #刻意練習

  • 心理技能訓練迷思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2 07:30:01
    有 39 人按讚

    身為一個剛踏入醫療領域的 PGY,在學習琳瑯滿目的臨床知識之外,看著前輩們貢獻自身所學,撰寫論文、在各大醫學會展現光芒,甚至是同學、學弟妹們居然已經開始投身研究領域,有時也很希望自己,能夠有點什麼。
     
    雖然現在還沒有遇到機會,但我想要先把自己準備好,不希望未來面對良好時機,卻什麼都不會。
     
    本次的實作案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本次的實作並非使用虛擬的 data,而是使用張凱閔老師自身發表論文的 data 去做實際演練。
     
    雖然數據都是老師事先整理好的,但是看著自己在一個中午的時間,居然真的能夠繪製出 SCI 等級的圖表,內心真的很感動!
     
    課程的最後,張凱閔老師分享了給予新手的實際建議,從如何發想題目、善用搜尋引擎、統計分析時應注意的細節、投稿後如何提升 acceptance 的技巧,談到該如何給自己適當的心理建設,以持續推進研究進度,都非常的實用。
     
    本次的課程,讓我獲益良多,也破除了我對於 meta-analysis 的迷思與障礙,真的非常感謝老師們的指導!
     
    【以發表 SCI 為學習目的,一天學會統合分析的技能!】
    ⠀⠀  
    ✓ 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技巧:以指定論文為例
    ✓ 拆解論文架構:照這樣做,最容易。
    ✓ 那些重要的專有名詞:Meta-analysis 重要數值
    ✓ 互動實作時間: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減少卡關,邁向成功。
    ⠀⠀ 
    🚩 無經費、無資源者的起步首選
    ⠀⠀ 
    最新梯次|7 / 31(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瞭解課程|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統合分析工作坊》,就是根據「統計不同」與「資源較少」,所提出的 solution。用新思惟一貫的高品質課程規劃,與高效率教學方法,加上廣獲好評的互動實作,以往的三大研究課程,已經帶出非常多學術起飛的校友。
    ⠀⠀ 
    🎖 【年度回顧】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2020 年共 689 篇論文發表!
     
    🎖 2021 年 4 月新思惟校友總計 96 篇發表,其中 11 位是首篇論文發表!
    ⠀⠀ 
    無論你是想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
     
    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 
     
    【學員評價】 
     
    真希望在醫學生或實習醫師時期就有機會上新思惟。
     
    上完課,馬上就可以開始寫統合分析!
     
    跟著講師的經驗走,這條路,最短、最快!
     
    經驗豐富的講者,才能把複雜概念簡單化!
     
    我要發表|7 / 31(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立即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心理技能訓練迷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28 19:00:09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BBC有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片名叫做《BBC跟拍49年:窮人跟富人的人生七年》。

    這部片的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從他們的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的生活。

    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令人有點難過的事實喔,那就是「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

    這部片子150分鐘,基本上證明了這個觀點,那就是「社會階層」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然而,是因為這些窮人不夠努力嗎?是他們沒有機會?還是他們的基因不夠好?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最近我讀到了一個專欄作家,叫「胡偉良」先生他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喔,在這邊特別要跟你做分享。

    其實在這些窮人的孩子裡,不乏天賦絕佳、工作拚命、機會多多的人;但他們依然過得很不如意。

    歸根結底喔,真正的關鍵在於,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以至於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跟判斷。

    這裡呢,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跟你做解析~第一個層面就是:「關於人生路徑的規畫」。

    這部紀錄片,呈現了非常讓人難過、但卻又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在7歲的時候,當富人的家長,已經告訴這些孩子要常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這一類的專業財經期刊了!

    這讓他們開始對於社會的財富的運行,還有其中的規律,有了一個重要的啟蒙。

    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的中學,考上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一切是這麼的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然而我們反觀那些貧民窟的孩子,這時候的他們,基本上都還為自己很基本的溫飽、家庭暴力、校園暴力…這些問題所困擾著。

    這時候的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完全沒有「規劃人生」這樣的想法跟意識。

    在這些孩子56歲的時候,富人家的7個孩子,基本上都已經上了私立學校,可能是讀牛津、劍橋;接著成為律師、教授,自然的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

    然而這些底層社會的孩子呢?他們後來很不意外的,也都做著很普通的服務性的工作,像是修理工啊、保安這一類的。

    並且他們也常常陷入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這些問題的影響。甚至於如果沒有社會福利,他們的生存處境真的是很令人憂慮的。

    然而,這些情況也不乏「寒門出貴子」這些故事,這些寒門的子弟,之所以能夠翻轉他們的命運;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選擇」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他們願意主動的去規劃人生,盡力跳脱原本的圈子,有意識的去跟那些更加優秀的人交往、並且學習。

    其實啊,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這些能夠超越階級的人,他們首先對於「成功」都有所渴望,在確定目標的前提底下,去制定他們自己的人生規劃。

    他們對於財富的積累、創造被動收入、和有效的自我管理,都有一定的認識;所以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就能一把抓住。即使沒有辦法一次翻身,他們也會積極的去創造,跟等待更好的機會。

    能夠主動規劃自己人生的窮人,他們只是現在沒有錢,但不代表未來會一直窮下去啊!

    可是缺乏規劃、沒有目標意識的這些窮人,即使一個機會掉在他眼前,他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自然日後留下來的,就只有憤恨跟嘆息而已。

    而第二個層面我們來看,就是「關於身體和欲望的規畫」。

    一個人成功與否,「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其實還是其次;知道「不該做什麼」,有時候是更加的重要。

    這些不該做的事情,有好多是你以為喔,只會出現在戲劇裡面,但是卻很真實的發生在這個社會上啊!

    說到底,很多年輕人都是抵抗不住欲望的誘惑,然後又不尊重自己的身體;最後可能染上了像是愛滋啊!

    或者是毒癮;或者是陷入了比如說賭博的心態、一心想就只想要賺快錢,於是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很容易看出差異的,就是關於「健康」跟「身體」的自我管理,說白了就是能不能藉著運動,去控制自己的體重、控制自己的飲食?

    還記得嚴凱泰曾經說過:「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夠控制什麼呢?」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喔!

    在這部紀錄片裡面的精英階層「Andrew」跟「Jone」。他們在56歲的時候,還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體態。

    屬於中產階級的公務員「Peter他們夫婦」,他們的身材也是相對比較好的。然而,在那些底層的那些個案,他和他們的妻子,就顯得肥胖、臃腫。

    然而他們有好幾個在年輕的時候,都是非常帥氣、非常英俊的啊!

    其實呢,優秀的家庭背景不只代表著更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事情,是會傳遞給孩子優良的生活管理。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誘惑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有毅力,也會更能夠自律跟自強。

    從年輕開始,就一定要好好的規劃自己的健康,和管理自己的欲望。「規劃健康」是為了讓你能夠有更好的工作,跟享受生活的條件,讓你能夠有更強的毅力和活力。

    而「管理欲望」是為了讓你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做那些毀掉了你要用一輩子的身體。

    而第三個層面,叫做「刻意的學習跟練習」。

    大家都知道學習和練習的重要性,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遇上什麼就學什麼,並沒有系統性與重點的規劃。

    你可能聽過葛拉威爾,曾經提出的「1萬小時定律」。這裡指的是如果你想要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

    如果每天八個小時,一個禮拜五天,大概你要花五年的時間。

    可是問題來了?資歷超過五年,甚至於十年的工程師到處都是啊!然而有幾個人成為比爾蓋茨?還是祖克柏呢?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於多數人的學習,都沒有真正的聚焦,更缺乏了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處境,進而進入深入思考的一個理解。

    而「刻意練習」就是在做足功課的前提底下,通過實踐不斷的去強化自己和所處領域的認知,同時又能夠不間斷的接收他人的回饋,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計畫。

    而更具體來說,你可以用「改善率」這個概念出發。過去啊!你可能很習慣去想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

    而「改善率」的概念,就是要你聚焦在你到底改正了多少錯誤?你彌補了多少短處跟缺失?根據你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評估你學了多少新東西。

    億萬富翁馬克.安德森,曾經在談到祖克柏的時候,他就說道:「如果你有機會跟祖克柏這樣子偉大的CEO相處,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專家啊!」

    「他們對本行業,或者是其他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瞭解,這些都是透過刻意的學習、焦點式的訓練才能夠得到的。」

    你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的思維,這樣子才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有重點的瞭解相應的知識;而非自我安慰式的,停留在「有學習的感覺」裡。

    而第四個層面呢,「對於家庭的規畫」。


    其實除了身體以外,能夠陪伴我們最久、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就是我們的家庭了!

    有人說過喔:「一生中跟我們有密切聯繫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0個人;甚至於30到60人這個數字,都是很正常的;而親人就是其中最親密的人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個叫「Sue」他的女孩,她離婚之後自己帶著孩子獨自的生活,經歷了一段人生的低谷,後來再婚的夫妻生活是很和諧的,事業跟生活也都有了起色。

    而另外一個女孩,是嫁了兩次、又離了兩次,生下的幾個孩子,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大學;自己的身體不好也就算了,還遭遇了一系列感情上的打擊,到後來只能靠救濟金過她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女性,男人找到一個好老婆之後,對人生的改變也是非常顯著的。

    一段糟糕的婚姻,會影響你的心情、事業、父母、生活。而且即使是你遇到了下一段感情,你也要費心費力的,去處理上一段婚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另外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還要應付婚姻問題帶給孩子的傷害。所以呢,在面對親密關係的經營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考量,什麼是對你最好的;而什麼是對你另外一半最好的?

    在處理情感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溝通的能力,避免因為自己一時的情緒,或者是過去經驗的投射,卻傷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胡偉良先生在經過以上的解析之後,下了這樣的結論:「有些人生規畫還是愈早做愈好,很多時候當你醒悟過來,到底是什麼把你跟別人區分開來的時候,你往往已經沒有去追趕,跟彌補的餘地了!」

    他說的其實沒有錯,然而我想要延伸去做一些補充,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結論,有一點停在「無能為力」的挫折感裡,好像當自己發現了什麼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這個時代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資訊落差幾乎已經消失」了,只要你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你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學習的資源跟機會。

    雖然要改變思維的慣性是很難的,因為你的思維慣性,是結合了你的先天性格啊、家庭環境啊、重大事件啊、主觀詮釋啊、社會文化啊…這些的總和,形成一個堅實的系統,幾乎會不存在那種「畢其功於一役」這樣的短期特效藥。

    但是呢,在學習資源很容易取得的前提底下,「時間」的累積效應,就很容易放大,就像是「滴水穿石」這個道理一樣。

    過去的人們活在一個幾乎沒有「水」,也就是沒有學習資源的世界裡,但你並沒有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我多年以來,也是用這樣的思維跟這樣的實踐,從2005年的「有聲書評」,一直到2016年的「一天聽一點」。

    在堅持分享的背後,其實是持續的學習跟自我修煉,這樣子讓我看見了超越原生環境的風景跟世界。

    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也被稱作一聲「老師」,我提供了很多朋友翻轉命運的學習機會,無論是從人際到溝通、從時間管理到人生規劃;透過實體的課程,或者是線上課程的形式,讓我見證到很多朋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我一回頭啊,我發現這些朋友的改變,卻引發了我自己更深刻的學習和前進。到頭來喔真正被改變的,其實是我自己。

    在這裡,無論你有沒有參與我的課程,只要你願意接收我所製作的內容,我都想要跟你說一聲「謝謝」~因為,是你圓滿了我的生命。

    最後呢,「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跳脫宿命的安排,那麼歡迎你「現在」就加入學習,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你不是生來是什麼就得是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就創造出了什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關於我們的原生的環境、關於我們的天賦、關於階級翻轉的部分。

    我想你一定很關心,怎麼樣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如果你對這方面有渴望,如同我說的,其實現代的時代,已經是一個沒有資訊落差的時代。

    只要你有心學習,到處都有資源;當然也包含「啟點線上學苑」為你推出的【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裡,不只是會讓你打破一些面對生涯、面對生命的迷思,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會給你具體的作法。

    翻轉命運,從學習開始!歡迎你的加入。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心理技能訓練迷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11-26 09:01:06

    節目主題:Free Being Me 快樂做自己

    世界女童軍總會(WAGGGS),為了幫助年輕女性,在生活中發揮自己的潛能,成為新時代的女性與世界公民,特地與國際知名的女性護理品牌多芬(Dove)公司合作,並結合了世界頂尖的心理學家、人體形象研究專家、教授等,策劃設計了一套為期三年的國際性活動,名稱是「快樂做自己」(Free Being Me)。

    這項活動的五堂課,是鼓勵女性從小認識自己的身體,喜歡它並接受它,進而建立對自我身體的信心和自尊,成為未來長大成人時價值觀的基礎,年輕女性在同儕相互影響下,樹立榜樣,勇敢地向時下流行美的迷思挑戰,不必盲目接受或追逐當前社會媒體所推崇的形象迷思。

    中華民國台灣女童軍總會,是世界女童軍總會 145 個會員國中,第一階段被邀請參加此項計畫的 16 個國家之一。作為受邀國家,不僅證明並提升了中華民國台灣女童軍總會,在聯合國非政府婦女組織的地位,此項活動,毫無疑問也可以幫助國內參與女童軍運動的年輕女性,吸收新觀念、新知識,以及新訓練技能,與國際潮流接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