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理扭曲測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理扭曲測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理扭曲測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理扭曲測驗產品中有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BIOS month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果今天就是明天的話,那明天就放假了(可惜不是) ⠀ ⠀ 想像一個人住在城市邊陲的頂樓加蓋,週五的下班夜,沒局去沒事幹的他打開 IG 限時動態,互動遊戲、變臉遊戲,生活好像忽然有那麼一回事。 ⠀ ⠀ The Atlantic 曾採訪 XReality Center 的 Maya Georgiev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

心理扭曲測驗 在 /躺學心理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5:32:22

對於N號房事件,躺編這裡有一些想跟大家聊聊的: (都查得到就不介紹事情了(最後有推薦資料是躺編篩選過的 (#以下主觀意見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超歡迎 - - 我想,看完事件我們都很自然的會感到憤怒吧 畢竟實在殘忍的令身為人類的我們無法忍受 但是,最近剛好接觸了一些偏向社會學的觀點 想分享給大...

心理扭曲測驗 在 風信子 | 全職旅行的日本人妻|旅遊與文化專欄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22:35:35

【你了解自己嗎?】 . 由小到大,我們對於自己的存在都擁抱著不安與不確定。其實這絕對不是件稀奇事,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深奧的哲學問題,多年來也有很多哲學家努力不懈探討追尋答案。雜誌上刊載的心理測驗、星座性格分析,我們似乎在從任何方法嘗試打開自己未知的秘密,即使沒有科學鑑定也沒所謂。說起來,明明每天...

  • 心理扭曲測驗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8 18:29:31
    有 46 人按讚

    ▍如果今天就是明天的話,那明天就放假了(可惜不是)


    想像一個人住在城市邊陲的頂樓加蓋,週五的下班夜,沒局去沒事幹的他打開 IG 限時動態,互動遊戲、變臉遊戲,生活好像忽然有那麼一回事。


    The Atlantic 曾採訪 XReality Center 的 Maya Georgieva 對 AR 的觀察,她認為現在的美國用戶,只要十二歲以上都可以、有能力、也會嘗試做濾鏡,這象徵了線上體驗時代的來臨,讓投入創作這個行為的門檻變低。


    Georgieva 談到疫情期間,AR 濾鏡的互動性給人類另一種社交可能:「你想想,現在沒人去跟朋友閒逛,沒有社交空間,平台提供的工具用來表示他們的恐懼、孤獨,說明他們『渴望某些東西』的感覺。」濾鏡經過扭曲的成像、容易複製套用的機制,成為當代人最容易「共享一種體驗」的方法。在家打手遊三天三夜沒有跟任何人說半句話的日子,人類非常渴望與他人分享「我的經驗」。


    比如挑戰遊戲的生成,除了眨眼、立蛋遊戲、KTV 關鍵詞接歌挑戰,個人覺得最過份的就是「手勢遊戲」,是誰手指可以這麼靈活?這種挑戰闖關戰,比起比賽性質,更多是營造一種「我正在參與群體」的感受。跳舞機挑戰賽等遊戲機制,不僅打開傳播條件的限制,一個引發幾千人使用的濾鏡創作者可能只有兩百追蹤,也讓非 KOL 的使用者成為強力的散播者,透過一傳十的方法,引發從眾效應。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3ubu8v2


    Instagram 遊戲類濾鏡也很常跟隨「我是怎樣的人」發展公式,每個年代,都會有屬於每個年代的心理測驗。比如「我是哪個神奇寶貝」以後,延伸出你的愛情有多盲目(這還用你說嗎),我是哪種台灣小吃(太誇),我是哪個美少女戰士(夠了),我是哪種迪士尼公主(有完沒完)⋯⋯。代理商的行銷策略跟隨社群趨勢,比如麥當勞限時動態的堆雞塊遊戲,跟隨持修發表〈吃雞塊不沾糖醋醬不要跟我講話〉後強勢發行,我喜歡糖醋醬+番茄醬混醬(不重要)。


    濾鏡文化的改變,從製作濾鏡的限制打開後漸漸變得更多元,原先 Instagram 濾鏡只給品牌使用,時尚品牌應用此放上穿搭、妝容,使用者套用後也能享有跟某名人一樣的妝,以虛榮感、代入感為主的趨勢至今轉變為更分眾的認同,有需要漂亮濾鏡給自己好氣色的族群,就有不修圖濾鏡放上厭世語句的族群。
    ⠀⠀

    濾鏡成了他們打破傳統審美、建構自我的工具。政治正確與單向度的正面價值觀跟隨 UGC 化的狀態鬆動,同時也讓使用者有了新的觀看方式——比如藝術家 Jess Herrington 活用濾鏡效果表達自己作品,重疊的臉孔與軟Q滑動的超長果凍,創作靈感來自當今被隔離的集體社會⋯⋯



    ▍世界很煩,我也要很討厭——IG 濾鏡創作者與他們的時代 ▹▹ https://bit.ly/3ubu8v2

  • 心理扭曲測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3 09:02:04
    有 215 人按讚

    「探索自我」與「認識自己」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追尋的,尤其在這個越來越強調自我品牌與個人差異化的網路自媒體時代,「#了解自己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顯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課題。
    但你是否會覺得每次探討這類的題目,總容易流於空洞的空談?或僅僅只是心靈雞湯的口號呢?為何我們能夠分析看見的現象,也可以釐清遭遇的問題,但我們卻極度不擅長「理解自己」,這可真是一個反直覺又反邏輯的弔詭。
    ---
    這篇 #客座文章 的作者是來自安控產業的軟體工程師 紀長興 ,他一手寫程式,一手寫文字,擅長理性與感性的思維表達。邀請你一起閱讀,兼具科技與人文色彩的他,對這本書精彩的解讀。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find-your-vocation/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發現你的天職》的作者是八木仁平,他為了找到真心想做的事,開始研究「自我理解術」,這套方法可以帶領你「了解自己」與「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書中詳實的講解如何進行「自我理解」的分解步驟,循序漸進的引導你展開自我探索。內容主要可拆分成找到「重要的事」、找到「擅長的事情」、找到「喜歡的事」這三大架構,再貫通前後的思路脈絡,以理解自己為出發點,最終定位出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時,感覺很像在看哲學書,因為作者針對一些詞彙下達了重新定義的再解釋,諸如「重要的事」、「擅長的事」、「喜歡的事」、「想做的事」、「真心想做的事」……等等,必須先釐清作者對於這些定義的詮釋之後,才能開始進入作者的思想體系內。但也無須因此擔心,因為書中的文字簡易淺顯,同時搭配不少線條簡單的插圖,幫助讀者輕鬆明瞭作者的文字意涵。
    .
    【這本書給我的三大啟發】
    .
    章節上的編排,主要是依循著怎麼找到「重要的事」、「擅長的事」、「喜歡的事」、「想做的事」、「真心想做的事」,如此這般漸進的主題往下推進,每一個章節除了圍繞著主題講解之外,也會提出不少觀點,其中引發我最深刻的三個思辨是:
    .
    1.#你所找到的天職並非唯一不變
    .
    一般人多半以為找到天職,即等於是找到人生的標準答案,只要堅守這個正確答案,便可從此高枕無憂、萬事大吉。像這種「找到標準答案」的迷思,就跟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一樣,都是不切實際的。

    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人都會不斷改變,所以絕對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興趣會變、思想會變、習慣會變,所以理想、夢想會變,你的天職當然也會跟著變。

    既然你找到的天職僅僅只是現階段的,還有必要辛苦去尋找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天職包含你的價值觀和各個目標,而價值觀是前進方向,目標則是前進距離的檢查點,方向是永無終點的,是一生都在前進的指引。因此要先找到現階段的天職,你才能再接著往正確(喜歡、適合、擅長)的方向前進。
    .
    2.#不需要為了改善弱點而努力
    .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情況,事實上,很多事情並不是努力就會有成果,而最恐怖的就是你已經很努力了,卻始終沒有成果。

    不要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但要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琢磨專長比克服缺點更能帶來成長,毋須浪費時間阻礙自己變強,也不要再妨礙自己增加信心。缺點再怎麼改進,仍是難以出色,即使拚命的克服缺點也只是讓你平凡無趣,不如集中火力發揮優點,才能出類拔萃。惟有強項才能創造成果,克服再多弱點也不會創造任何東西。
    .
    3.#賺錢的境界
    .
    一般人賺錢,是因為對別人產生價值、換得別人給予報酬。相較於雙方都看重公平交易的對價買賣,更高層次的人之所以賺錢,則是因為讓別人對他產生感謝。因為別人的感激之情而獲取報酬的人,不只更具有成就感,也更願意激發回饋社會之心,並進而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

    而那些執著於想把興趣當成工作的人,滿腦子認為只要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滿懷熱忱、成功發達。然而真把興趣當工作的人,結果通常是以上兩種層次都達不到,意志消沉也就罷了,最糟的是心態變得扭曲偏激。

    興趣只是取悅自己的一種自我滿足,一心只想著把興趣當成工作的人,心中只有自己,不管你有多喜歡,做再多也不會對別人產生價值,無法為自己換取酬勞之外,更別想得到任何人的感激。
    自我練習的部分

    書中有大量的自我練習題,經由完成這些題目,最終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與「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心理測驗或顧問諮詢,其實我從以前就很不擅長做這類,需要大量回憶前塵往事的評量測驗,所以在實作這本書的練習題時,我再一次的吃盡了苦頭。

    在幾乎已經呈現半放棄狀態下,朋友建議我,不要帶著批判的眼光去審視自己,而是改以中性的心境去單純回顧。果不其然,情況獲得大幅改善,我也得以完成書中所有的練習題。

    對於過去,每個人肯定都有不少羞於啟齒或遺憾悔恨的紀錄,因此我們直覺想逃避,不願意再揭開瘡疤來面對,更遑論掏心挖肺的向別人訴說。

    所有的悲歡離合、高峰低谷,每個人的路都要自己踐過踏過,要親自品嘗各種酸甜苦辣之後,才能懂得箇中滋味。然而,也正是你所走過什麼樣的路,將會把你和其他人的與眾不同區隔出來。把自己的歷程整理出一個豐富動人的故事,就是認識你自己(同時也是建立個人品牌,你將擁有自己的溫度,以及和別人不一樣的記憶點)。
    .
    【後記:什麼是成功】
    .
    人生意義就是追你所愛,愛你所追,成功的人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簡單來說,成功就是能做自己,要做自己,必須先認清楚自己和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人卻說要做自己,等於是邏輯思考不通。

    除非你想要渾渾噩噩、庸庸碌碌的過一生,否則你終究無法逃避探索自我的這條路。《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了解自己」與「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找出重要的事跟喜歡的事,去過你自己想過的生活,這就是人生意義,汲汲營營也好,平平淡淡也罷,只要你感到充實,這就是成功的人生意義。

    「成功並非目標達成,而是在每個瞬間活出自我特色,在活出自我的當下,就已經算是成功了。」 - 八木仁平

  • 心理扭曲測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2 07:00:00
    有 279 人按讚

    【規範:未來,先確認目標】

    在談規範制訂之前,除了「融洽的親子關係」要建立,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要先被確立,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課業要求」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父母的目標是:成績優異,考取班上前三名,段考均需要在95分以上。

    這個目標非常清楚,如果孩子的天資聰穎,想要朝這個目標邁進,理應不會是太難的事,遊刃有餘的孩子,還能空出許多時光,父母亦能與孩子在假日保有融洽又緊密的親子關係。

    但,若孩子的學習狀況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努力、練習、寫評量,必須花費所有精力去投入學習,才能換來優異的成績,這樣的孩子,父母想必會擔心孩子一旦鬆懈,課業就再也追不上排頭的成績,為了讓孩子永遠名列前茅,肯定會挪動所有空閒時光,提供給孩子讀書、學習、複習、預習、補習、寫評量,這麼一想,孩子的時間自然而然被填滿,親子時光又能從何處培養?

    因此,規範的制訂,究竟是為了讓孩子得到學業成績的高分,還是為了讓家庭更和諧,得與失,衡量之後,才能明白此番選擇之後,我們會得到什麼,以及,會失去什麼,這些都是選擇而來的。

    不管父母選擇的目標是什麼,當孩子終於得取功成名就時,我深信父母會為孩子欣喜、會為孩子感到驕傲,但當孩子挫敗或困頓時,我擔憂的是,我們是否已經做好了父母與孩子連結的網,讓孩子安全的降落?

    唐鳳,一個從小就展現天分的天才,她是個耀眼的天才,不用費勁讀書,就能永遠的名列前茅,但看過她的採訪報導的人都知道,世界是容納不了真正的天才,因此唐鳳的求學之路,比一般人更坎坷艱辛,因為成績太過優異,遭到同學霸凌,小學六年,轉學六次。成績優異的唐鳳,承受著外界不能明白的困境,而她又是靠著什麼樣的信念,支持她一路挺過來?

    唐鳳說:母親,是我生命中的救星。

    一個成績優異的天才,也會有挫敗困頓的時刻,所幸她的母親一直站在她身後,為她織起一張溫暖的親子網,支持她轉學,支持她考試交白卷,支持她走一條只有唐鳳能走的路。

    唐鳳的母親,溫柔的接住了困頓的唐鳳,於是我們才能有今日的IT大臣。

    今天清明連假第一天,藉由唐鳳求學歷程的故事,學習連結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與幸福中成長。

    ==================

    媽媽是我生命的救星/採訪:陳雅林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1gplGW

    「慘遭霸凌的資優生童年」

    到底,天才是怎麼形成的呢?

    唐鳳的爸媽都在平面媒體工作,非常喜歡閱讀,這也使得唐鳳從小就被很多書籍環繞,她覺得書上的文字充滿魔力,加上罹患先天性心室缺隔,不能做太多戶外運動,所以待在家裡的時間很多。她通常接觸到什麼書籍,就一頭栽進去研究,當然,剛開始不識字,唐鳳必須靠長輩念給她聽,但由於天資聰穎,識字能力快,五歲就開始閱讀各國經典著作了。

    幼稚園的時候,父親常常牽著唐鳳的手,一邊散步一邊跟她談論蘇格拉底、因式分解以及矛盾集錦(就是數學的六個領域:邏輯、機率、數、幾何、時間及統計之間的矛盾),這些高等數學的概念讓年幼的唐鳳非常著迷。

    「反正數學用到的文字不多,它大部分是方程式,我覺得這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唐鳳居然認為方程式比較容易掌握,我想這對大多數數學不好的人來說,會倍覺受傷。當時的她,解方程式就好像是在玩遊戲過關一樣,不斷地征服關卡、挑戰難題,讓她一路進階到九元一次方程式,這是三歲到七歲的時光。她說:「我小時候也不是什麼都看得懂,之所以會多種語言與經典,都是跟家人對話學習到的,但對於數學和音樂,就覺得很有興趣。」

    漸漸的,熱愛數學邏輯的唐鳳,對家裡的一些電腦程式設計相關的書開始感興趣,但家裡沒電腦,於是,她用原子筆畫出一個鍵盤,再用鉛筆畫出電腦螢幕上的反應,自己在紙上按一按鍵,然後再擦掉螢幕上的鉛筆做出不同的反應,用這種最陽春的方式開始寫程式,爸媽看不下去,兩週以後就買電腦給唐鳳了,從此探索之門大開,等於,唐鳳從小的學習就是從自己的興趣開始的,而且自學,這種學習完全沒有邊界。

    但這一切,直到上了小學、進了體制,她才發現處處被制約在同一個框架裡,自己反而跟學校格格不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已經可以解出聯立方程式,而且當老師教一加一等於二時,唐鳳舉手跟老師說:「那不一定,如果是二進位的話,一加一就不等於二」,當場讓老師很難招架,後來老師乾脆要她每次上數學課時都去圖書館自己看書,唐鳳從此被從團體中隔離出來,她開始意識到自己跟其他人的不一樣。

    第二名的同學竟然希望第一名的唐鳳死掉

    當時學校透過資優測驗,已經確認唐鳳的智商是屬於最高等級,於是詢問唐鳳的爸媽是否讓孩子轉到有資優班的學校?唐鳳與媽媽討論,覺得嘗試新環境也不錯,但萬萬沒想到,資優班裡扭曲的競爭,徹底擊垮了唐鳳,第一名的她,被霸凌了。

    「因為當時資優班裡有一位同學,常常考第二名,而只因拿不到第一名,回家就會被家長打罵,於是,這位同學憤恨不平地來嗆我說:『如果你不在這個世界上,那我就是第一名了。』……」第二名的同學竟然希望第一名的唐鳳死掉、消失,這是多麼可怕的詛咒。

    不只如此,同學們為了考好成績,有一次趁老師不在的時候,伸手搶她的考卷想要抄答案,但唐鳳不想讓同學看,就拿著考卷逃跑,四、五個同學在後面追,最後跑到摔倒在地上,同學上前補了一腳,導致她撞牆昏倒。

    這一年著實難熬,唐鳳經常在半夜做惡夢,不但會驚醒大哭,甚至還出現自殺的念頭。她很不快樂,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最終痛苦地跟媽媽說:「我不要上學了。」母親眼看自己的小孩都想自殺了,當然支持孩子休學,小二下學期,唐鳳就再也沒有去學校了。

    之後再度轉學,這回轉到台北市指南山區的一所迷你小學念小學三年級,雖然環境與資優班比起來相對友善,但依然無法滿足唐鳳的學習需要,唐鳳母親開始另外幫唐鳳找尋學習資源,也開始支持唐鳳部分時間在家自學了,自己擬定學習計畫。總計小學六年,唐鳳就轉了六所學校,她現在會開玩笑地說:「我每個小學都只待一年,這樣的轉學法,剛好使得我都不用做暑假作業,這是最開心的地方」,狀似幽默輕鬆,但其實這段過程也是斑斑血淚,尤其包括父親的不諒解。

    人與人之間,不該只有「競爭」

    當時爸爸曾經認為唐鳳應該要有能力去面對群體生活的困難,並且解決它。這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愈發劍拔弩張,逼得父親最後遠走德國修習博士,暫時逃離這個高度緊繃的教養問題。而唐鳳的母親則到處找尋資源,來因應唐鳳旺盛的學習力,像是台大數學系教授朱建正,他是三個資優生的爸,很能了解同樣天賦異稟的孩子思維,他和唐鳳每週有兩個小時在研究室聊天;另外,媽媽還帶著小學三年級的唐鳳到楊茂秀博士所推廣的兒童哲學「毛毛蟲哲學教室」,在這邊,她遇到的老師是輔大哲學研究所的研究生陳鴻銘,雖然年紀相差很多,但兩人卻不斷地進行批判性、關懷性與創造性的對話與思辨。還有一位楊文貴老師,也幫唐鳳到大學社團裡找一些擅長數理的大四學生,跟小三的唐鳳討論數學。

    重新接觸數學和哲學的唐鳳,身心靈似乎比較安定下來,媽媽再幫孩子轉學到新店山上一所迷你小學,這個學校標榜與大自然親近,校長很樂意讓唐鳳以不同的方式的就學,後來唐鳳就從四年級直接跳級到六年級,而且一週只要去三天就可以,這時候的唐鳳愛上讀詩、寫詩。

    後來小學六年級的課程都修完了,媽媽帶著唐鳳到德國去找爸爸,就留在異鄉重讀四年級,當地老師明白唐鳳的數理優異,因此數學作業都可以不用寫,老師全力幫助唐鳳學德文,兩個月的時間,她就能聽說讀寫德文了,真的是天才,後來她又繼續跟著同學一起學法文。
    在德國的歲月,很開心,更難能可貴的是,父子情感漸漸修復,唐鳳認為,是德國的自由適性發展教育環境改變了父親。

    她回憶著說,「當年我在台灣念小學,每個學校都念不滿一年,這確實比較不尋常,從父親的角度來看,他也不知道要怎麼看待自己的小孩,是一個完全非他小時候所學到的那種直線成就取向。我想,他在德國待了一年後,大概也慢慢了解,看事情本來就有很多的方法,也不需要一定要去迎合體制或衝撞體制,總是可以找到新的路。所以,後來是父親改變了!」

    「但畢竟父親曾經希望你能設法留在體制,去勇敢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妳怎麼跟他溝通這件事的?」

    「當時我是用體育選手做比喻,像是舉重,在那個舉重選手適合的量級去舉重,是在鍛鍊肌肉,但如果越級,就是超過量級,硬要去舉重的話,不但鍛鍊不到肌肉,而且可能傷筋動骨,可能會一生都沒有辦法從那邊恢復。所以,我想每個人的承受力還是有限的!」

    這樣的比喻,感覺像是揠苗助長,但唐鳳想說的是,把人放在不對的環境就是很窒息,他更具體的描繪:「好比現在把你裝到一個八歲小孩身體裡,然後要去每天去上學二年級,你也會受不了的!」

    結果,唐鳳一家四口和樂地在德國生活,一下子一年就過去了。德國小學是四年制,唐鳳已經念完四年級,那下一步呢?德國老師想推薦資優的唐鳳去一所明星中學就讀,另外也有來自美國的華裔訪問學者提議讓唐鳳去美國名校就讀,但一直有思辨能力的唐鳳卻自己做出決定—她要回台灣,要在自己的土地長大,理由是,她要做台灣的教育改革!

    怎麼回事呢?小時候歷經霸凌的唐鳳,一再思考,那位希望她死掉的第二名同學為什麼會有這樣仇恨極端的態度?她的結論是,八歲的孩子不會自己想像出這樣的講法,一定是家庭給她「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競爭」的想法,因此她說這是整個結構性的問題,她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思考的過程,她看了很多兒童心理學的書,想著:「我未來如果能夠投入教育的話,我要把這種結構上的狀況解決掉,不要讓大家覺得只有一種價值叫做競爭!」

    於是,唐鳳回來台灣,再念一次六年級後,升上國中,當時的校長杜惠平與唐鳳深談過後,特許她不用每天到學校,只要有參加學校考試、可以記錄成績即可。那麼,不用上學的日子,她就到大學去聽課,不但聽了許多政治系、法律系和哲學系的名師課程,她的海量閱讀,更讓她浸淫在各式各樣的經典大作裡,而拜網際網路崛起之賜,唐鳳更自在地認識了一大批台灣的電腦天才。

    「我十二歲第一次寫比較大型的程式,當時有一些清大、交大的研究生在虛擬世界裡面教我怎麼寫,就像是請家教一樣。」唐鳳回憶著說。

    「那他們一定不知道這個寫程式的人只有十二歲?」我好奇電腦彼端的人恐怕不知道電腦此端是個孩子。

    「對,但我在某些地方也會主動講我只有十二歲,但對方很多人不相信」,對唐鳳來說,年齡完全不是個問題,於是她發現,幾歲這件事,是看自己怎麼設定,「我如果表現得很幼稚,人家就把我當小孩;我如果表現得很成熟,人家就把我當大人。後來,我發現,他們是覺得我是一位很喜歡裝小孩的大人,哈!」看來唐鳳成熟到反而被動變成偽裝能力超強。

    我沒有要PASS

    而她能完全脫離學校的制約,是在國中二年級,儘管唐鳳可以不用到校,但校長希望她能參加考試才能有成績紀錄,但每次唐鳳都是交白卷。

    「交白卷就零分耶!」我不解地問。

    「那同學就沒有什麼可以抄的!」唐鳳還是覺得,「成績是自己的成績,為什麼要給別人看」,看得出幼時的霸凌讓她傷痕很深。

    「那零分,你要怎麼PASS ?」我再問。

    「我沒有要PASS 啊!」唐鳳這麼一答,瞬間讓我自慚形穢,覺得自己是否落入成績主義與升學主義的窠臼裡了……。

    正當心頭為之一震時,她又說:「因為當時我國二的時候,校長已經跟我說,我之後其實不需要去學校,因為我自己有一套不需要學歷也可以做學問的方法,校長很支持我。但因為我那個班級是自願就學的實驗班,這個班之後會上哪個高中,完全是靠在校成績來決定的,如果我國一成績太好,國二不交幾張白卷拉下來的話,會影響到其他班上同學的升學。」

    喔?原來唐鳳的交白卷,是為了避免同學的升學受到她成績太高的比例影響,果真,在校園體制裡,她的學習得處處考量到別人的處境……後來唐鳳就輟學了!

    其實,唐鳳當時多次參加科展比賽奪大獎,早就可以保送建中了,但她就已經不想再待在體制裡了,當時她有建中的朋友直接跟她說:「你不用來讀建中,因為你自己就已經有研究方向,自己一天想要研究個十六個小時都可以,但如果去念高中的話,一天就會被學校綁住八小時,還得被迫分神去應付別的事情,何必如此呢?既然已經有一個清楚的學習計畫,就執行它就好了!」

    母親是我生命中的救星

    接下來,開始完全自學的日子,網際網路上,唐鳳自由地向來自全球各地的高手學習,當時她的朋友群都是電腦很高竿的大學生,她也開始投入自由軟體運動與開放原始碼,朋友非常均勻地分散在全球每個時區都有。到了二十四歲,比較有能力旅遊了,唐鳳兩年內飛了超過二十個城市,一一去拜訪世界上她早已交流多時的高手朋友,自由學習真的讓她更如海綿般的吸納各家門派的技藝一樣,非常如魚得水。
    「母親是我生命中的救星……」

    唐鳳的母親李雅卿,曾經擔任《中國時報》記者和專欄組副主任、《商業周刊》副總編輯,法律研究所畢業,在媒體工作上的表現傑出,但為了專心陪伴天才兒子的成長,兩度辭掉工作。

    「你最感恩媽媽的是當人生遇到哪些狀況時,她指引你往前走?」我問。

    「一個就是我小學二年級被霸凌後決定休學,媽媽支持我,她跟我說:
    『休學就休學,沒有關係,老師那邊,媽媽會去處理。』而我就是那個時候開始看兒童心理學的書,想搞清楚同學怎麼會變成那麼愛競爭的樣子。」

    唐鳳回憶,「如果不是由我母親擋著學校的話,其實按照強迫入學條例,我其實不能不去學校,所以這個是很重要。」

    小二的資優班就學歷程,是唐鳳人生最大的噩夢,當時包括唐鳳的弟弟唐宗浩也三歲了,兩兄弟經常會打電話找媽媽,牽掛的問題愈來愈複雜,於是,唐鳳家開了家庭會議,看是要爸爸還是媽媽辭職回家陪小孩,畢竟這兩位家長都在同一家報社上班。投票結果三比一,媽媽三票,兩個兒子都要她陪,爸爸得到的唯一一票是自己投給自己的,所以大家尊重這個民主結果,由媽媽離開報社,開始在家教育小孩。

    走過生命幽谷,唐鳳非常感恩母親:「我小二休學,媽媽決定辭職陪我成長後,她有類似用兼職的方式去《商業周刊》工作,但是後來發現我休學之後,其實需要的不只是有人陪著,而是需要能找到更多的老師來帶領我,這個時候她在《商周》那邊可能也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她等於是為了我辭職了兩次!」唐鳳的眼光閃爍著對母親的感謝之意,如果不是媽媽的陪伴與帶領,她不知道自己會陷入怎樣的痛苦深淵。

    現在的唐鳳,享譽全球,身心靈都綻放出自由與自信的光芒。回想自己人生最難熬的歲月,就是八歲小二被霸凌的那個階段,尤其,當時原本很疼她的阿嬤和爸爸都要求她對於困境「再撐一下」時,她覺得簡直是世界末日、極度不舒服,所幸母親的即時全力救援,讓孩子展開精采的人生。

    「那你第二次覺得要非常感謝媽媽是什麼時候?」我問。

    「再來就是在國中二年級,我決定考試交白卷,完全放棄學歷!」

    「媽媽馬上就能接受你國中肄業的學歷?」

    「沒有,就算是母親,也很難接受這樣的行為。所以當時我就直接去找杜惠平校長,杜校長很開明,他說沒有問題,教育局那邊他來幫我處理,意思就是督學、體制什麼的,我們都不用擔心,他就是幫我擋著這樣。那麼,當杜校長採取了這個態度之後,我母親也就OK了,這也很重要。」

    唐鳳生命中的貴人救星,真的都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

    🔥 2021父母教養手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reurl.cc/A8Vj8p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高雄工作坊11月6和7 (活動未上架,目前開放三人以上團體報名)
    #台中工作坊12月11和12 (活動還未上架,目前開放三人以上團體報名)

  • 心理扭曲測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7-19 19:00:04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身旁有很多朋友,都參與了他在各個不同求學階段的同學會,我想可能是因為最近開始放暑假吧,所以像這樣的聚會越來越多。
    當我跟這些朋友,聊到參與同學會的經驗的時候,他們都會跟我分享一些,他們很意外的狀態。
    比如說我有一位朋友就跟我說,他記得當年在大學的時候,他很希望大家記住他的,是他有多麼的幽默跟好笑。所以呢,他每一次在跟同學互動的時候,他都會絞盡腦汁的去佈很多的梗啊,然後想辦法去抖包袱啊…等等之類的。
    結果呢過了十幾年之後,參加大學同學會,他才發現大學同學們,對於他說過的笑話,一個都沒有記得,反而比較記得的是他出風頭的樣子,然而當我問這一位朋友,你那次出風頭你希望被大家記住嗎?
    他卻很哀怨的跟我說,那一次的經驗他覺得好糗,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家忘記這件事。然而經過了十幾年,大家記得的都不是他自己希望大家記得的,反而他最希望大家忘記的,大家卻記得清清楚楚。
    其實我自己在教學當中,我常常會提醒很多朋友,我說溝通最大問題,在於我滿頭滿腦在想自己「想說」的話,在人際裡面最大的問題也是在於,我們太在乎自己的形象,我們太用力的包裝自己。
    但是我必須說,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我們當然得做一些包裝,去讓別人對我的感覺是好一些的。可是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包裝究竟是你刻意演出來給別人看,還是你就是這樣子活呢?
    這才是比較重要的關鍵,其實我這一位朋友,從大學以來一直到今天,他為什麼這麼愛出風頭?他應該要處理的,並不是他如何取得別人的注意,而是他內心的「不安全感」啊!
    他太害怕自己沒有被看見,然而這一份害怕,常常讓他做了很多不恰當或出格的事。所以從他的主觀認知上,他希望大家記得的是他的好印象,可是大家卻記得的往往是他出醜,或者是他在不恰當的時機,說的那些不恰當的話。
    所以我自己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常常會提醒很多朋友,是的,我會教你一些技巧,然而這些技巧的背後,我都會更強調它更深的部分是什麼,如果你不是打自內心的相信,你要如何好好的善待別人?
    或者是你要怎麼樣的活,可以讓自己變得更自在,那麼你做的所有、所有的改變,很有可能都會變成是一種扭曲。所以到頭來,你到底希望別人怎麼記住你?
    如果你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如你先專注在「你到底想怎麼活」?別人會記住你的,往往是你活出來的樣子,而不是你想讓大家記得的部分。希望今天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程會幫助你用最自然、最不違反你個性的方式,去跟別人做最好的連結。
    我相信透過這一門課,我會陪著你一步一步的找到,更適合你活出來的樣子,我很期待在8月30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