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心理利己主義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心理利己主義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InAMinor (ヴォヤ—ジュ1969)看板W-Philosophy標題[請益] 心理利己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 在 Elainetang.6mam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4:44:51
【#好文重温】培養社會未來真領袖 「我相信一個會感恩的年輕人,才是社會未來的領袖。」孩子長大後有沒有一顆感恩之心 - 遇上逆境不抱怨,遇上順境會感恩,擁有時懂得回饋 – 才能成為社會未來的真領袖。 ————————————————————————— 在剛過去的書展中,家長們除了搶購補充練習外,...
關於這個論證
或許是小弟資質駑鈍
翻了兩本倫理學都覺得講得不是很清楚
以下綜合兩本書關於這個論證的要旨
再加上一點自己的理解
最後附上我自己對這個論證的反駁
希望板上高手不吝賜教
一、定義
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
所有人類動機都是自我關懷的,人只會作那些對自己有利的行為。這是個「事實描述」。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
所有人在道德上都應該追求自己的利益。此指涉「應然」問題。
二、論證
這個論證有兩個前提:
1.心理利己主義為真
2.「應該」蘊含「能」("ought" implies "can")
(2是個大多數人廣泛接受的命題,
因為道德原則不可能要求人們從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論證的結論為:
倫理利己主義為真。
論證過程如下:
我們可以把心理利己主義,也就是前提1的句子改寫為:
你不可能不自私。 ......(a)
我們可以把前提2『「應該」蘊含「能」』改寫為句式:
若「你應該做X」,則「你能夠做X」。 (因為「蘊含」就等同於如言)
這個句子邏輯上等同於
若「你不可能做X」,則「你不應該做X」。(by contraposition)
X帶入語句「不自私」
若「你不可能不自私」,則「你不應該不自私」。......(b)
結合(a)和(b)
得到結論:你不應該不自私。
此即倫理利己主義
三、反駁
論證之中提到「應該」蘊含「能」所改寫成的兩個句式:
<1>若「你應該做X」,則「你能夠做X」。
<2>若「你不可能做X」,則「你不應該做X」。
其實兩者並不邏輯等值!
原因在於「你應該做X」的否言,嚴格來說並不是「你不應該做X」,
而是「並非你應該做X」。
「並非你應該做X」在語意上並不等同於「你不應該做X」。
起碼我們可以舉出一個反例,例如道德上有許多無關對錯的行為(例如午餐吃什麼)
這一類的行為X既非「你應該做X」,也非「你不應該做X」。
因此,「並非你應該做X」和「你不應該做X」的語意絕不相等。
(不過「並非你能夠做X」和「你不可能做X」在語意上似乎相等?我好像找不到反例)
既然推論的這一步有誤,
整個論證自然崩塌。
附帶一提,
林火旺老師的<倫理學>則是從此論證兩個前提的爭議之處下手,
對論證本身倒是沒說什麼。
若我對這個論證的理解有問題,
還請各位高手指正 <(_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