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心有餘而力不足成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有餘而力不足成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有餘而力不足成語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Luke I am your mother 英國小人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下個禮拜就要開始返回工作崗位了,正式向全職媽媽生活劃下句點,只是回工作其實也讓我蠻緊張的。 記得以前我在工作中飄渺不定向好長一段時間,打從18歲開始打工,一路做過兒美老師、五星級飯店、診所助理、採購、專櫃、行銷、業務、創業開店、咖啡手、總務兼職財務,也在不同行業打滾,也做過國際志工,一直到...
心有餘而力不足成語 在 Luke I am your mother 英國小人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2 17:58:38
下個禮拜就要開始返回工作崗位了,正式向全職媽媽生活劃下句點,只是回工作其實也讓我蠻緊張的。 記得以前我在工作中飄渺不定向好長一段時間,打從18歲開始打工,一路做過兒美老師、五星級飯店、診所助理、採購、專櫃、行銷、業務、創業開店、咖啡手、總務兼職財務,也在不同行業打滾,也做過國際志工,一直到...
心有餘而力不足成語 在 WU Q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17 06:10:51
首先先感謝一路照顧的山路同伴,以及借我各種道具的同事室友、同事,你們都39公分好棒棒,大恩只能含謝 (正文開始) - 沿路都是落葉,掩去來時徑,我走在山道中,時而天朗雲清可見萬里河山,時而霧鎖重林,行步蹉跎,深怕踏差便是萬丈深底。我拄著登山杖喘息,腦海突然想起前些日子讀到得禪詩:「白雲深處擁雷峰...
心有餘而力不足成語 在 ??Alle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19:51:39
- 越長越大 慢慢了解很多成語 例如心有餘力而不足 認清。 - #🙂 #👌🏻 #💭 #💪🏻...
心有餘而力不足成語 在 Luke I am your mother 英國小人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下個禮拜就要開始返回工作崗位了,正式向全職媽媽生活劃下句點,只是回工作其實也讓我蠻緊張的。
記得以前我在工作中飄渺不定向好長一段時間,打從18歲開始打工,一路做過兒美老師、五星級飯店、診所助理、採購、專櫃、行銷、業務、創業開店、咖啡手、總務兼職財務,也在不同行業打滾,也做過國際志工,一直到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以前常被家裡長輩念,覺得工作就是要穩定,在同一產業年資要夠久才有上升的機會,老實說實在我這樣換行業換角色的工作資歷,在台灣找工作著實也變成了絆腳石。這也讓我在人生常常感到困惑,難道穩定長遠就是人生勝利組嗎?難道一定要搞到個什麼頭銜才能表示你的能力所在嗎?
這問題困擾了我大半輩子,直到人生下半場去到了英國,還是找不到答案(😆😆)
有一次聊天,發現JOSH的爸爸是堂堂牛津大學畢業,這世界頂尖大學畢業生應該是有著人森羨慕的遠程,但他年輕時喜愛嘗試不同的行業工作,service, social worker, history teacher, 還在馬戲團工作過(這最讓我滿腦子問號&驚嘆號),頓時覺得自己以往常常被不諒解的不誤正業心裡瞬間得到舒緩,而且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啊!哈哈(又在亂用成語)
雖然後來在英國拿到了研究所,順利洗了學歷,但剛回到台灣時我的星路⋯不是,是工作運也沒有一路平穩,還是如往常面試需要先了解妳爸你媽你兄弟姐妹跟祖宗十八代,然後再質疑妳能力學歷跟經歷,花了兩個小時面試後在夕陽西下回家路上心裡對人生充滿問號?深深覺得自己在他們眼裡還是個ㄧ文不值的廢才。
記得以前同事問過我,對工作的期望是什麼?
前人走過的經驗總是有道理,書本提到的就是值得學習。怪只怪以前年輕氣盛,只懂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道理不就是這麼簡單,你不管做什麼決定,承擔的結果還是自己,只是別把別人對你的期望ㄧ肩往自己肩上摃,別人不會感謝你,但你只會可悲自己。
工作怎麼換,每個公司都還是有好的跟不好的地方,只是看你怎麼看怎麼接受它,還是你夠不夠喜愛它的好或帶給你的好處,在工作裡找到適合的平衡點,能持續自我成長。
只是你在哪學到了什麼,這好處會跟著你一輩子,也許不是在工作上,就是在生活裡。
#附上之前曾在倫敦麵包店工作的照片(懷念)
心有餘而力不足成語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原來這叫主動失眠
#體力_腦力_心力 #原來是三力在競爭啊 🤔
「看完這部就該停了!!」
雖然心裡這麼想,內心卻有股驅力,他就是無法放下手機,眼睛繼續看了下去。突然,碰一聲,手機瞬間摔到地上。小碩忍不住笑了出來,昨天晚上也是因為捨不得放下手機,結果邊看影片邊打瞌睡,手機竟然就掉到臉上。
已經好幾次了,真的要到累個半死,小碩才願意認命去睡覺,心裡同時想著:「怎麼又拖到這麼晚,明天睡眠又要不足了……」他既懊悔又煩躁,最後輾轉多時,才好不容易睡著了。
隔天早上醒來,懊悔沒有散去,疲累的感覺更是揮之不去。
這樣的故事,你熟悉嗎?或者,你也曾跟小碩一樣,該休息了,卻遲遲不肯上床睡覺?在現代的社會裡,這種「自找的」失眠,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甚至很熟悉。
這天,小碩終於受不了了,為了這個看起來不怎麼樣,卻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的問題,來到了心理師面前。
#小碩的睡眠困擾
小碩:「心理師,狀況就像我剛講的這樣,其實我早就該睡覺了,但每次都忍不住一直滑手機、看影片。白天有次打瞌睡還被主管抓到!想跟你請教一下,這種狀況算失眠嗎?該怎麼處理啊?」
心理師:「聽起來,你常常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卻又忍不住看了很多影片,一不小心就熬夜,而且,隔天早上起床都會很後悔,是嗎?」
小碩:「對啊,超後悔的!而且太晚睡,白天就沒精神,重點是,我明明知道早一點睡就不會這個樣子了,可是就是做不到。老實說,十一點多我其實就很想睡了,有時白天工作忙,甚至十點多就想睡了,那個時候如果乖乖去睡,通常都睡得很好,小孩怎麼吵都叫不醒我,而且可以一覺到天亮。但是,哎唷,這陣子就是每晚都忍不住要再滑一下手機再看一點影片……」
心理師:「是啊,真的很不容易。不過我想問清楚,剛剛你提到,有時白天會比較沒精神,如果讓你白天補個眠的話,好比今天放假,白天你想多睡一些的話,睡得著嗎?或者,假日可以多賴床時,能不能睡得比較晚一點?」
小碩:「這是個很好的問題耶!如果是週六、日,可以睡晚一點的時候,我是真的會睡得比較晚。白天累的話,有機會補個眠,通常也可以睡著,不過……以前就不一定了!」
心理師:「原來如此。從你剛剛提到的狀況裡,我聽到了兩個滿關鍵的部分。」
小碩:「嗯?是什麼?」
心理師:「第一,你晚上其實已經很累了,如果你順著身體的需要去睡的話,應該是『睡得著』的;第二點,遇到假日,你也能夠再『多睡一點』。因此一直拖延不去睡覺,還有剛才我提出的這兩點應該是睡得著、能夠再多睡一點,都和醫學上定義的『慢性失眠』是不同的。雖然表面上都是『失去睡眠』,都是在睡前花了一些時間『清醒』,躺在床上,無法進入睡眠狀態。」
小碩:「什麼是慢性失眠,我這樣是嗎?」
心理師:「一樣來說,我會用『5個3+合適條件』來評估,要先符合以下五個三的頻率及嚴重度:每週三天以上;睡眠困擾包含以下三項之一:入睡需要三十分鐘以上、半夜醒來超過三十分鐘、比預計的時間早醒三十分鐘以上;然後持續超過三個月。重點是,這樣的睡眠問題是在睡眠環境及睡覺條件都合適的情況之下想睡仍睡不好,才符合失眠。換句話說,如果是睡眠環境有明顯噪音干擾而無法入睡,稱不上慢性失眠;或是像你一樣,在自己拖延不睡的條件之下而無法入睡,就算符合上述的頻率及嚴重度,在醫學上一樣不是慢性失眠。」
小碩:「喔?可能喔,我也覺得我和別人的失眠不一樣,而且,我之前其實都沒失眠過啊!」
心理師:「沒錯,常見的失眠原因有很多的可能性,舉一個典型例子,過度清醒的失眠者。通常這些失眠者的生活幾乎都充滿焦慮,煩惱多如髮絲,因為這些焦慮和煩惱不斷,想睡但是睡不著,大腦就像是關不掉的風扇,轉個不停,也因此花了不少時間在床上『清醒』著。這類型的失眠者,通常對於睡不著是千百個不願意,所以也可以叫做『被動失眠』。不過呀,你的狀況是你主動讓睡眠不發生,說穿了,是你放棄睡眠,因為你一直捨不得睡,我們把這種失眠叫做『主動失眠』。光是這個被動和主動,就是很明顯的差別了。」
小碩:「主動失眠這個詞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不過,心理師,我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啊?」
心理師:「好問題。在回答之前,我先反問你,你知道人類有三種「力」,可以說是三種能量來源,也就是『體力、腦力跟心力』嗎?」。
小碩:「體力我知道,這個詞很常聽到,不過,腦力和心力,我不確定那是什麼。」
心理師:「當你度過忙碌的一天後,代表你累積了足夠睡眠驅力,需要足夠且良好的睡眠來恢復體力,讓隔天體力再次充滿。至於,什麼是腦力呢?像現在,我們在想事情、動腦、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正動用大腦,使用各種不同功能,有些功能你應該很熟悉,像是注意力、記憶力、運算、思考、判斷、決策等等的,這些都是大腦的功能,也是我們心智裡頭的活動,是由我們的『腦力』負責的。」
小碩:「喔!原來這是『腦力』的意思。」
心理師:「是啊,腦力還有一個特性,你現在雖然在跟我談話,假設今天早上你在公司有個需要急著完成的案子,卻還沒告一段落,這一類還沒做完的事情、還沒下定的決策,即使你已經暫時放下,它們還是會在背景悄悄地執行。」
小碩:「那樣會有什麼影響嗎?聽起來好像還不錯……」
心理師:「我們再舉個具體一點的例子,想像一下,你原本正在處理一個案子,突然老闆一通電話,叫你快點去幫他完成另外一個案子。你急急忙忙地遵照老闆的指示,先去完成他叫你做的事,同時你原本在做的事情,其實還在你的腦子裡,只是從『前面』跑到『背景』去了。這看起來好像是好事,可以一口氣處理很多事,不過,對大腦來說,這種狀況叫做『認知負荷』,負荷愈大,其實就更耗損腦力。」
小碩:「哎,每天我開車去上班的時候都會開始想,還有哪些事情還沒做完,我還以為自己很專心在開車……」
心理師:「你真是一點就通,那些你還沒做完的工作,在你開車的時候還是在背景消耗你的腦力呢!」
小碩:「好,我懂了,那什麼是心力呢?」
心理師:「有句成語『勞心勞力』,就是在形容一個人費盡千辛萬苦要完成一些事,這些事不但耗費體力,也讓人付出了大把的『心力』」。
小碩:「所以勞力就是『體力』,勞心就是『心力』嗎?」
心理師:「答對了,你可以把心力想像成一種『心理的空間』,每當我們遇到一些事情,造成生活變動,或是需要處理,不管是大還是小,都會對我們的心理狀態造成影響,有時我們可能覺得有壓力了,或者開始有了某些情緒。」
小碩:「心力跟壓力有關啊?」
心理師:「是啊,在我們的心理空間裡,遇到耗費心力的事情時,就好像堆積了雜物,心裡有種『阿雜』的感覺。有的阿雜感覺是焦慮、有的是無奈,有時是壓力罩頂。一旦心理空間堆滿了雜物,就表示心力耗光了,這時候,我們沒有多餘的心力再去面對新的挑戰了。心力不足的時候,抗壓性會變得很低,可能只是遇到一點點小事,就控制不住情緒,爆炸啦!簡言之,任何生活上的變動,需要處理或動員能量去面對時,都可能引發我們的情緒。心力是一種能量,讓我們心有餘且力很足地去行動。不過,心力的耗損換來的是情緒的累積,如果持續太久,沒有疏通,心力用光了,情緒積滿了,就需要恢復心力,才能迎接更多挑戰。」
小碩:「原來如此,這麼想來,我下班回家時偶爾脾氣會比較差,一定是因為心力用光了!」
心理師:「是啊,不但心力沒了,體力通常也少了大半,現在你對腦力、心力、體力有比較清楚的概念了吧!」
小碩:「大概知道了,可是這跟主動失眠有什麼關係啊?」
心理師:「我們回到你剛剛說的狀況,晚上明明已經很想睡了,馬上上床也是睡得著的,但就是沒有行動。對身體來說,睡眠本來主要來恢復我們的體力的。」
#總是在辦公室坐著
心理師:「不過,在這個時代,有時候我們的『腦力』跟『心力』其實消耗的比『體力』還要多,你的工作也是這樣嗎?」
小碩:「算是,我辦公時幾乎都是坐著,真的比較少用到體力。」
心理師:「工作一整天的狀況下,腦力和心力因為快用光了,更想要恢復,這時候你最想要做的其實不是睡覺,因為睡覺是用來恢復體力的。換句話說,你會很想看一些有趣的影片、追劇或是玩遊戲啊,把整天的任務與作業從工作『轉換』一下,清空一下腦袋,讓腦力恢復。也會透過滑Instagram、看臉書,給個愛心、點個讚,或是留言與人互動一下,讓情緒適當地表達出來,透過人際間的交流,來恢復你的心力。」
小碩:「這樣說好像說得通欸!」
心理師:「沒錯,你看喔,你的三力之間啊,有個『競爭關係』出來了:下班的時候,『腦力和心力恢復』的需求會跟『體力恢復』的需求彼此競爭,這就是為什麼你明明很想睡了,就是遲遲不肯睡覺,反而只想玩手機、耍耍廢。」
小碩:「真相大白!!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知道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心裡就覺得很不滿足,一直有點煩躁,總想應該還要再做點什麼才甘願!」
心理師:「這樣很正常呀。」
小碩:「因為我老覺得白天沒什麼空檔讓大腦與心力休息,只有睡前才有一點點時間,理所當然就用這寶貴的時間放空吧!」
心理師:「這樣的渴望很常見的,但是如果為了放空、耍廢而擔誤到睡眠,隔天精神不濟,也不好了。我在臨床上遇過很多這樣的案例,都戲稱這是一種『主動失眠』呢!」
#主動失眠檢核表
✔️假日的上床時間比平常明顯更晚,至少一至兩小時以上
✔️假日的早晨如果沒安排,習慣也期待睡到自然醒
✔️平日上床的時間,很容易一延再延
✔️主觀覺得夜晚睡眠總量不足夠
✔️導致平日上床時間一再拖延的原因,通常不是太重要的事,如上網、看影片等
✔️白天起床需要鬧鐘叫醒
✔️需要上班時,白天疲勞、嗜睡感受明顯
✔️透過咖啡及茶等咖啡因物質來提神
✔️身體出現一些警訊,如容易感冒、代謝變差、易胖及記憶力下降等
*本書提出的「主動失眠」概念,目前僅為一種生活及睡眠型態,並非醫療臨床診斷,讀者請勿過度診斷及標籤。
--
‼️‼️‼️‼️‼️‼️‼️‼️‼️‼️‼️‼️‼️‼️
原訂3月20日晚上的新書分享會
活動異動:因疫情之故,本次新書分享會取消了!
‼️‼️‼️‼️‼️‼️‼️‼️‼️‼️‼️‼️‼️‼️
--
《#認真的你_有好好休息嗎?》
博客來 https://bit.ly/37LJYSe
金石堂 https://bit.ly/2UaYij9
讀 冊 https://bit.ly/318BBxk
誠 品 https://bit.ly/2RLQkvj
心靈工坊 https://bit.ly/38VmF8G
心有餘而力不足成語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一下我這幾天在日文學習同好社發表的三篇文章。
<稱謂>
看到有同好在社團詢問,稱呼一個人「大哥」,除了「あにき」之外還有什麼說法。這就讓我想起了,可能是我多年受到日本文化薰陶的關係,我非常討厭別人叫我「帥哥」,我覺得這種稱呼有點輕浮而讓人感覺不舒服。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感受,不代表社會上的一般看法。
然後,我的職業病又犯了,又雞婆的想多說兩句。
有時候,問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當然,也許是出於對日台(日華)之間文化差異的不理解,這點無可厚非也無須苛責。但背景如果不說明一下,終究還是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裡。像是「稱謂」的用法,在社會上是代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跟每個社會文化的約定俗成,有很深的連結。學習外語時下意識地用自身的文化經歷去套用在外語學習上,這是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
譬如,對親戚或家人打招呼時,我們通常會把「稱謂」(稱呼)掛在嘴上。到舅舅家去拜訪時,進門看見舅舅要打招呼,一定會開口說「舅舅」,這一聲「舅舅」不但確定了彼此之間的親屬關係,也是華人的一種既有的打招呼方式。但是對比日本社會的這種場合,一般是不會用「おじさん」來打招呼的,除非是舅舅沒看到我,才會用「おじさん」來呼喊舅舅引起他注意,而如果跟舅舅已經面對面,通常就只會說「こんにちは」,而不會再加上「おじさん」。
推衍到外人也是,我們在路上向他人問路,首先都會用稱謂當做發語詞,最常用的就是「先生」、「小姐」,再來有可能是「這位大哥」、「阿伯」、「阿桑」等等。但日文頂多就是用個「すみません」,而不會再特別加上稱謂,更別說如果你口稱「おじさん」、「おばさん」,我想即使是小孩也會招人白眼的吧。並且在學校當中也是如此,我們都是「校長好」、「老師好」、「同學們好」,一定要加上稱謂來確認彼此身分再「問好」,而日本則是看場合,不一定要加上稱謂。
當然,在日本向人打招呼是否加上稱謂這個問題,要做過調查才能清楚明白,但就我的體驗而言,一般是不加稱謂的情況比較多,而且通常也是不加稱謂會比較自然。而反觀中文,正式的打招呼方式是必定要加上稱謂,這也許有例外,但是一般社會上的認知是加上稱謂的打招呼方式是被視為有教養、有禮貌的。
至於「哥哥」的稱謂,在日文當中一般最正式的說法是「お兄さん」(尊稱)跟「兄(あに)」(謙稱),再來有可能是「にいさん」、「おにいちゃん」、「あんちゃん」、「あにき」、「にいに」等等按照年齡、地域或家庭習慣而有不同的暱稱。但這些稱呼都是對內的,對外不會使用。所以我們在外面問路時會說的「大哥,請問一下」,如果翻成日文,大概就只能用「すみません」一詞來表現。如果說使用「あにき、ちょっと聞きます」來問路,恐怕大多數聽到的日本人都會臉上一陣錯愕。而日本除了黑道之外,應該是沒有人會稱呼不認識的人為「あにき」的吧。另外,如果是小混混,也許會用「おい、そこのにいちゃんよ」(喂,那邊的小哥啊)來叫喚他人,但這些都是不良的例子,無法應用在正常的日文對話當中。
<看動漫學日文>
看到有社友詢問初學者該不該看『鋼の錬金術師』,以及該不該學裡面的日文。我想身為一個日文老師,我應該要表示一點個人看法。
首先,該不該看呢?看,當然要看,只要是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任何跟日文有關的事物,都應該要看,不只是動漫,影音的包括電影、日劇、日文歌、電視或廣播節目,文字的包括小說、隨筆、詩集、報紙、雜誌等等,只要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都應該要看。這不直接跟日語文的運用能力產生關聯,而是看了這些東西,不但可獲得娛樂效果,還可增廣見聞,在日語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可跟日本人聊天對話時,就不怕缺少話題而困窘。
但是,如果要說到該不該學,這就是一個大問號了。動漫中的日語,除了少數像『ちびまる子ちゃん』、『サザエさん』、『あたしんち』等作品,會比較貼近一般現實生活中的日語之外,其他像是當紅的『ワンピース』、『ドラゴンボール』、『銀魂』、『ソードアート・オンライン』、『鬼滅の刃』等等動漫,其中的日文用語大多天馬行空、脫離現實,首先看不看得懂、聽不聽得懂就是一個大問號了,而就算看得懂聽得懂這些用語,那麼除了在「不知者不罪」的情況下亂用之外,大概這輩子都不會有機會用到。
像是「くそ!こんな事があってたまるか!(可惡(or媽的/渾蛋)!我怎麼能忍受讓這種事情發生!)」這句,絕對不可能有人一早起來就對著家人說「くそ!こんな事があってたまるか!」,也不可能有人在上課時被老師點名回答時說「くそ!こんな事があってたまるか!」,更不要說你去求職面試的時候有可能對著面試官說「くそ!こんな事があってたまるか!」嗎?像這樣的動漫句,做為一種娛樂效果,我們可以去理解它,但卻無法將它應用在任何的日常生活上。
所以,結論就是,看都可以看,而且有興趣的都應該要積極地去看。但是學,就千萬可別亂學,你的人格與涵養從你開口的那一瞬間就可獲得判斷,所以好孩子可千萬不要亂學喔!
<帯に短し襷に長し>
(1)通常我看到日文的諺語或慣用句時都會特別小心注意查證,尤其是不要盡信辭典上的翻譯。
像是「帯に短し襷に長し」這句,辭典上大多翻譯成「高不成,低不就」。但仔細想想,「高不成,低不就」通常是用在個人的求職或工作成就上,這跟日文的「帯に短し襷に長し」根本不對稱。
與其要硬套上中文的成語,我覺得還不如老老實實地把意思翻譯出來就好。
帯に短し襷に長し→要長不長,要短不短(要大不大,要小不小...etc.)的,很難用。
PS:翻譯是一件困難辛苦的工作!
(2)幾天前我有分享了對「帯に短し襷に長し」的翻譯看法,而剛剛又偶然間看到我2019年6月的一個回答,這邊也貼給大家參考一下。
背景是有社友問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沒有什麼適當的日文說法?結果有人回答說是「帯に短し襷に長し」。於是,我就回答如下。
「帯に短し襷に長し」是表示「要長不長要短不短,根本無法發揮用處」,也就是「半調子,完全沒用」的意思。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以用以下幾句話來說明。
1.上には上がある、下には下がある。
2.上と比べれば十分ではないが、下と比べればましである。
3.上には劣るが、下には優る。
4.まずまずというところである。人並みであ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