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智圖軟體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智圖軟體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智圖軟體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智圖軟體推薦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張忘形,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imalaya免費聽30天】 ⠀⠀⠀ 先說重點,因為跟Himalaya的一個月合作快到期啦!萬一你有想聽書還在猶豫的,先趕快拉到下面連結註冊帳號,可以免費試聽30天~ ⠀⠀⠀ 在這個月中,用Himalaya聽了不少本書以及課程,除了合作快到期了之外,也用QA的模式分享一些心得給大家參考: ⠀⠀⠀...

 同時也有4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三尾木木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汪汪』得知最新影片消息 ➔ http://bit.ly/DaiCyuan_sub 🐶 💎 成為『會員』搶先看片搶頭香 ➔ https://bit.ly/DaiCyuan_mb 📜 集數列表 ➔ https://pse.is/3kxadt 💦 汪汪死庫水毛巾 ➔ https://sho.pe/...

心智圖軟體推薦 在 仇艸西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44:21

- #艸西這篇文章有點長 今天的文跟平常有點不一樣 以下有很多囉唆的讀書心得 但是我真的太想分享這本書了 如果認識了一個新朋友 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情 應該都是去找這個人的社群帳號 看看這個人平常的生活是怎樣吧! 就算非好友無法看到內容 起碼你看得到這個人在網路上是有活動的 好像是個「真的人」
如果...

心智圖軟體推薦 在 夜貓(ृ ´͈ ᵕ `͈ ृ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1:48

ipad常用app介紹終於來啦 看在貓貓熬夜趕稿的份上不分享嗎🥺 先介紹一下我的ipad & 配件 iPad Pro 2018 12.9吋 512GB Apple pencil 2代 以下app介紹依使用頻率排序!開始囉(。・ω・。)ノ 🌟GoodNotes - 付費軟體 #筆記 - ...

心智圖軟體推薦 在 BIG Studen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0:43

【期末報告還做不出來?5個免費PPT圖表工具收藏起來!】 #大學生聊工具 你還陷入在水深火熱的期末考週嗎?🤔 每次要交期末報告時圖表都做不好嗎?😫 讓 #工具王阿璋 向你推薦5個免費的PPT圖表工具 無論是想畫統計圖、心智圖或是其他酷炫圖表都很方便 讓你期末報告既美觀又能拿高分!💯 「 📍畫出好...

  • 心智圖軟體推薦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3 23:01:08
    有 23 人按讚

    【Himalaya免費聽30天】
    ⠀⠀⠀
    先說重點,因為跟Himalaya的一個月合作快到期啦!萬一你有想聽書還在猶豫的,先趕快拉到下面連結註冊帳號,可以免費試聽30天~
    ⠀⠀⠀
    在這個月中,用Himalaya聽了不少本書以及課程,除了合作快到期了之外,也用QA的模式分享一些心得給大家參考:
    ⠀⠀⠀
    Q1:聽書有比看書來的好嗎?
    ⠀⠀⠀
    A1:說實話,這是見仁見智。我個人覺得看書其實比較快,但聽書比較能夠突破很多空間限制。例如你如果不是電子書,很難一次帶很多本。另外就是如果通勤是開車,就只剩下聽書這個選擇了XD。
    ⠀⠀
    ⠀⠀⠀⠀
    Q2:你都什麼時候聽?
    ⠀⠀⠀
    A2:之前常常在家的時候,我都是早上起床運動還有帶狗出門的時候聽。目前有比較多實體課程,我就是開車跟坐捷運的時候聽。
    ⠀⠀⠀
    另外有朋友分享他是睡前聽,設定聽一個章節就結束,睡著就當被動學習XDD。
    ⠀⠀⠀
    ⠀⠀⠀
    Q3:Himalaya跟其他的聽書軟體有什麼不一樣?
    ⠀⠀⠀
    A3:我覺得最大的差別就是你想聽的是完整的書,還是別人詮釋過後的書。先說我覺得沒有好壞,聽詮釋的書自然時間更短,並且馬上就會進入重點。但如果想要理解作者說的完整脈絡,完整的書其實會更棒。
    ⠀⠀⠀
    ⠀⠀⠀
    Q4:你都聽那些書?
    ⠀⠀⠀
    A4:我其實都是聽溝通說話類的書比較多,除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常常也能從其他人的分享裡得到許多。另外我其實更常聽課程,之前記得也推過劉軒老師的課程,在Himalaya看見當然馬上就再聽一次XD
    ⠀⠀⠀
    ⠀⠀⠀
    Q5:Himalaya的書量多嗎?
    ⠀⠀⠀
    A5:老實說台灣的書不多,但世界經典跟中國那邊的書很多。
    ⠀⠀⠀
    而我自己覺得量大不重要,但質滿重要的。畢竟他們要錄的是整本書,所以一定都是找很經典的書,或是非常暢銷的書,所以要說量可能不會比很多重點摘要的APP多,但如果是完整讀完一本書的,我目前聽到Himalaya是最多的。
    ⠀⠀⠀
    ⠀⠀⠀
    Q6:那用起來難道沒有缺點嗎?
    ⠀⠀⠀
    A6:大家都知道,我推薦東西就是講真話。當然還是有缺點的,我自己覺得有些腔調可能跟我們平常聽得不太一樣,不過聽久也就習慣了。另外既是優點也是缺點的,就是一本比較厚書,聽完可能要十幾小時...
    ⠀⠀⠀
    所以我覺得Himalaya不太適合速成,比較適合你想真的想細細品味一本書的人。
    ⠀⠀⠀
    ⠀⠀⠀
    Q7:那整體來說,推薦使用嗎?
    ⠀⠀⠀
    A7:當然接業配我要說推薦啊XD。不過我必須說,Himalaya最重要的,是你的使用情境。如果你是每天只有五分鐘,想聽一下重點摘要,那其實這個APP不太適合你,真心不推薦你使用。
    ⠀⠀⠀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需要通勤,時間在15分鐘以上,尤其我覺得開車特別適合,會讓我沒這麼暴躁XD。
    ⠀⠀⠀
    或是你大概平常會有做一些手在動,但是耳朵能用的情境,利如我老婆是曬衣服的時候,或是我陪狗女兒出去的時候聽,這時候就會超適合。
    ⠀⠀⠀
    ⠀⠀⠀
    Q8:那Himalaya怎麼計費呢?
    ⠀⠀⠀
    A8:台幣來說一個月是210,一年是1490(大概125一個月),我覺得如果是月費,一個月能聽一本書就保證回本。用年費來算,兩個月也大概不到一本書的錢,聽一堂線上課就更遠超這個價格了,所以我個人覺得超值。
    ⠀⠀⠀⠀
    ⠀⠀⠀
    Q9:我用網頁版註冊,他要我先填信用卡資訊耶
    ⠀⠀⠀
    Q9:別擔心,因為他像是用一些串流平台的試看優惠,等於你是先訂了,會有一個免費期。既是贈送,也算是一個試用期。如果你是用我的訂閱碼,會有30天的免費試聽。如果真的不適合,在試聽結束前退費都不會被收費。
    ⠀⠀⠀
    ⠀⠀⠀
    Q10:那還有什麼其他的福利嗎?
    ⠀⠀⠀
    Q10:由於他們的合作窗口非常佛心,覺得從我這邊來的應該都是愛學習的讀者,所以還有加碼贈送書籍的摘要心智圖。讓你聽完之後更能夠加深印象,我自己都覺得很讚啊!
    ⠀⠀⠀
    ⠀⠀⠀
    以上就是我自己PO在我個人臉書時有些朋友的疑問,還有我思考可能會被問到的一些問題。當然如果你還有其他想知道的,也非常歡迎留言。
    ⠀⠀⠀
    只是要提醒大家,跟Himalaya的合作活動只到08/25,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在這之前領取,點選連結或是輸入CWS30,就能免費聽30天:https://www.himalaya.com/mPmfK

  • 心智圖軟體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1 20:24:23
    有 43 人按讚

    好書推薦《#以少創多》人類終於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繁榮
    我們總認為,隨著經濟成長和科技進步,人類會消耗越來越多的資源,總有一天地球上的所有資源會被消耗殆盡。然而,事實可能正好相反,人類已經在工業時代之後重新「已知用火」,找到了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的方法。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more-from-les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以少創多》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我很喜歡他的前一本著作《機器,平台,群眾》書中對於數位科技將如何改變人類未來命運的精采論述。

    在新的這本書中,他談到自從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習慣向地球「榨取更多的資源」來達到更高產出。這種陋習和傳統的思維,仍然縈繞著大眾的思緒。但是他觀察到了一個現象,顯示人類已經掌握了新的方法,開始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

    他也提出與人類處境、大自然狀態,以及這兩者之間的大量證據,並且將所有的科學事實,彙整成這一套理論。在這套理論的背後的事實,是美國人口與經濟成長的同時,使用的大自然資源開始逐年減少、空氣與水污染逐漸降低。

    科學證據也顯示,我們在關心的事物「絕大多數」變得越來越好。當然,不是「所有」事物都變得越來越好,而這本書,就是試著指出哪些事情已經朝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展中,又有哪些問題仍滯足不前、甚至退步,需要我們多一分的關注。
    .
    【樂觀四騎士在全世界馳騁】
    為什麼人類開始懂得「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在經濟成長的同時,消耗更少的資源、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原因在於自工業時代之後,有四種關鍵因素同時存在,且彼此互相影響,作者稱它們是「樂觀四騎士」。

    1. 資本主義: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促使企業用更少的資源達成產出,並且尋找更多新的能源與研發替代方案。
    2. 科技進步:促進企業對資源使用的效率,追求「去物質化」的手段,對資源採取減量、替代、優化、蒸發的方式處理。
    3. 公眾意識:因為公民們意識到經濟和人口的成長,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想要採取對地球更好的措施。
    4. 回應民意的政府:政府看到人們關注環境汙染,因而回應民意,制定有效的法規來限制和減少汙染。

    資本主義促進競爭,鼓勵企業尋找用更少資源產出的方法,科技進步加速了這個進程。尋找到優良方法的企業,將獲得巨大報酬,因此這本身就是個正向循環。公眾意識和回應民意的政府,則透過民意和法規,限制與減少企業因為使用資源而造成的汙染。

    作者鼓勵人們應該把這些進步「紀錄」下來,因為這會告訴我們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成效的。這本書也傳達一個觀念:「我們不需要把經濟和社會方向盤猛烈的轉往不同方向,我們只需要踩著油門,讓樂觀四騎士在全世界奔馳。」
    .
    【「去物質化」是什麼?】
    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斷看到「去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這個術語,它貫串全書,也是最令我最有啟發的關鍵字。在資本主義市場的運作之下,渴望賺錢的公司往往會尋求使用更少的資源。這股渴望,會讓它們採取更進步的技術,邁向以少創多的局面。

    作者稱這個現象叫做「去物質化」,常見的有四種途徑:減量、替代、優化、蒸發。

    1. 減量:使用更少的鋁來製作鋁罐、使用更少的農地、水、肥料達到相同糧食產出。用更少資源創造相同產出。
    2. 替代:新的頁岩壓裂法降低天然氣成本,正在替代原本盛行的煤炭發電。提供核能運轉的鈾燃料是下一個機會。
    3. 優化:隨著數位感測器和排程軟體的出現,鐵路車廂的利用率、航空客機的載客率都有非常大幅的提升。
    4. 蒸發:物質被取代消失。一隻iPhone就取代了電話、攝影機、錄音機…等無數的裝置,堪稱去物質化的冠軍。

    去物質化讓我感到啟發的點,在於輕量化、整合型的技術、數位化的科技,的確讓我們逐漸擺脫對「物質」的依賴度,轉而追求其他不需要消耗大量物質的事物。在未來的世界,「有形」的產品會越來越昂貴、稀少,但「無形」的產品反而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價值。
    .
    【樂觀四騎士帶來了哪些改變?】
    第一,它們讓人類和大自然的相處方式明顯進步。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加快了「去物質化」的腳步,法規約束了汙染的排放,全球的貧窮、糧食、公衛、教育、壽命都持續邁向正面的發展。仍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這部分目前尚無全球共識的規則,是非常迫切的問題之一。

    第二,它們使經濟活動更加集中化:越來越多的產出來自越來越少數的國家、農場、與工廠,越來越多的報酬流向越來越少數的公司和個人。科技的進步讓利用資源的運用方式更具效率,但也造成更多贏家通吃的局面。

    第三,它們導致人際關係越來越脫節,社會資本降低。四騎士推動世界繁榮的同時,加上集中化的推波助瀾「不均」的財富分配,許多人感覺有一種被四騎士拋下的「不公平」感受。

    與大自然的進步是好消息,集中化則是好壞參半,脫節則是令人擔憂的趨勢。

    書中對於集中化和脫節的解決方案,並無著墨太多。因此,我推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民主式經濟的誕生》這本書,書中提倡企業應該盡可能避免「榨取式經濟」的模式,轉往「民主式經濟」讓個人和企業共同繁榮,藉此解決不均和不公的問題。
    .
    【我們還需要注意什麼?】
    作者認為普通的公民,並不用擔心「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這兩個騎士,因為根本不需要別人插手,它們自己會找到最棒的「去物質化」方法,降低資源的使用,達到更多的產出。

    我們可以關注和影響的領域,就是提高自己對證據和事實的認識,避免被黨派和意識團體的錯誤資訊操弄。用自己手上的選票,去支持在做正確事情的候選人,提高「公眾意識」和鼓勵「回應民意的政府」這兩個騎士。

    例如,責罵企業的不當行為會讓責罵者感覺自己很有道德,實際上很少達到什麼效果。更好的方法是投票給認真看待對抗污染和保護瀕臨危機物種的候選人。作者舉出值得每個公民關注和支持的七個議題:

    1. 減少污染:汙染不是資本主義關心的成本,但它需要被政府限制、規範,留意那些試圖「放寬」任何規範的候選人和遊說團體。
    2. 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溫室效應氣體持續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但它在全球還沒受到有效的管制。支持那些對這個議題有正確洞見的候選人。
    3. 提倡核能:科學證據顯示,核能仍是唯一不會排放溫室效應氣體、可以擴大規模、安全、可靠的動力來源。民意反對和建造成本是巨大的障礙。
    4. 保護物種與生態環境:資本主義本身對於稀有的動物最感興趣,因為他們能賣最多錢。我們要持續支持那些保護土地、限制獵捕的政府法規。
    5. 提倡基因改造生物:廣泛的科學和醫學證據已經證實它是安全的,有助於提高收成、減少農藥、改善營養。最大的障礙仍是牢不可破的民意反對。
    6. 資助基礎研究:民營企業不容易砸大錢在研發上面,政府的政策與計畫扮演重要腳色,我們應該支持那些提倡基礎研究的候選人。
    7. 提倡市場、競爭與創造工作機會:我們常忘了競爭和創新帶來的繁榮和機會,導致社會主義正在死灰復燃。應該聚焦在提供工作機會給與社會脫節的人們。
    .
    【我的讀後心得】
    在讀的過程中我試著問自己,對於這些議題,我自己能做些什麼?在書的尾聲,作者的這席話讓我受到啟發:「我們能為地球做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增廣自己的知識與見聞,使用可獲得的最佳資訊來指引我們的行動與決策。」

    上一本讓我對世界的認識有「頓悟時刻」的書,是比爾蓋茲推薦過的暢銷書《真確》,已故作者羅斯林感嘆道:「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已經減半,但針對多數國家的調查中,知道這些事實的人不到10%」。

    這些不知道事實的人包含我自己。

    《真確》從人類心智偏誤的解析,加上事實證據的輔佐,導正了我對世界發展趨勢的錯誤認知。而這本《以少創多》則從資本主義、科技、汙染、環境的多種角度,帶給我許多的啟發和省思,也讓我對那些懸而未解的議題產生興趣,例如核能與基改。

    如同作者所說:「我們相信的很多東西是因為我們周遭的人相信它們,或是所屬的政治陣營成員們相信它們。」人們害怕核子反應的巨大威力、害怕基因改造帶來的健康影響,害怕我們即將耗盡地球資源,這些感受究竟是人性本能的恐懼驅使?還是基於科學事實的判斷?

    雖然我自己也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持續閱讀、對既有觀點提出疑問、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就是走在增廣見聞的這條路上最好的燃料。

  • 心智圖軟體推薦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30 20:00:14
    有 64 人按讚

    #我如何制定我的blog翻修計畫​

    我一直有一個想法,我想要可以翻修我的blog,該怎麼說這個想法,這個想法就像是有人很常說「我想要改造我的房間」但是遲遲沒有動工一樣。​

    我過往也不是沒有做過,但就是微調首頁、分類,以剛剛的例子來說,就像是你去逛了Ikea,買了一個喜歡的簡約風櫃子,回家把物品重新擺放那樣,然後就沒了。​

    可是,你知道,你要的不是只是這樣而已。​
    但是,一直卡關,你不知道卡關在哪裡,但這也不影響你的生活,於是時間這樣過去了。​


    ●○●​
    我覺得最困難的,是「#我不知道該如何分類我過去寫的文章」,關鍵是「還要可以同時容納未來寫得文章」,整件事情困擾了我許久,感覺就像是在思考「我要如何重新佈置我的房間,才可以讓過去的物品擺放地又好看,未來買的物品也無違和。」​

    嗯......真的可以這樣嗎?​


    我在前幾天看了《沒人看見你的好,你要懂得自己誇》這本書的時候,得到了一個啟發,其中有一個環節在說明「自我介紹的順序很重要」​

    ❝ #你的自我描述必須是目標導向,而不是從「你最擅長做什麼」排列到「你想做什麼」。人們如何看待你,由你來決定。❞​

    ❝ 用什麼順序說出敘述詞,將決定並協助他們達成目標。❞​



    其中有一個例子大大地給了我靈感:​
    ❝ 我有個客戶想獲得更多演講工作,卻因市場反應冷淡而感到沮喪。她在每一篇簡介上依序介紹自己是作家、慈善家和演說家。「演說家」是她給自己的的最後一個定義,她強調的身分顯然不在這三個字上面。也難怪人們把她視為作家,而非演說家。❞​

    ❝ 我經常看到我的客戶犯這種錯:他們想 #因為自己的某個專業能力而獲得肯定,卻在自傳上把這個描述放在最後面。❞​


    叮!我聽見我腦袋中被打開的聲音。​


    沒錯,我們會覺得被侷限是因為我們同時希望保留過去、現在與未來,但是,如果深入思考,我們要的是藉由過去、透過現在、走向未來,那麼,什麼是「#我們要走向的未來」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
    於是,我思考,有什麼是我想要記住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不是寫作、不是個人品牌、不是課程、不是電子報,而是「業務」。​

    是的,我希望我被記住的第一件事情是:「#一個優秀的業務」。​

    例如,我在前幾天鼓勵我的摯友拿下一個完整的案子,協助他做時間成本的預估,還談到了30%的預付訂金,讓案子的確定度提高、風險降低。​

    又例如,我上週剛簽下了一個千萬的訂單,是我做業務四年來最大的訂單,還得到了非常多針對的產業know how。​

    又例如每雙週的華爾街日報導讀,週五晚上讀那些難懂的原文文章,不為了什麼,就是因為我真的在乎我在商業上是否有足夠的長進。​

    又例如我擅長陌生開發,前幾天一個私下的聊天,我就協助我的朋友克服了下午陌生開發的恐懼。​

    這些都是我引以為傲的業務能力,可是他們出現的機會與次數,卻比其他的主題少很多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我思索著,對啊,為什麼呢?​
    或許是因為業務不夠吸引人、不夠吸睛、不夠讓人淺顯易懂。​
    但,說實話,我追求的不是這些啊。​

    於是,我決定我要把「#業務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沈迷過去的快樂。​


    ●○●​
    其次,是我過去辦了很多活動,有線上也有線下,有讀書會也有200個人的活動,有自己當主持人也有幫作者賣書的。但我不是一個辦活動的人,我還沒有針對這個想到一個好的名詞,但我想,暫時稱呼為是「講師」。​

    只是,#我是一個喜歡自己辦活動的講師。​


    ●○●​
    最後,是大家熟知的部分,我是一個寫作的人,我是「#作家」。​
    要放上「作家」這個詞彙的時候,我也在思考著「我配嗎?」「我值得嗎?」,但我們思考一下,作家這個定義,就會發現它很廣泛。​

    維基百科說:​
    「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至少,我認為,我是個作家。​


    ●○●​
    於是,我在思索整個blog的時候,我想了一句新的話:​
    我是一個業務、講師與作家,​
    我相信寫作會帶來幸運。​


    ●○●​
    有了這三個關鍵字之後,我重新規劃了新的網站的site map,簡單分為​
    ☑︎首頁​
    ☑︎ 業務與商業讀書會​
    ☑︎ 講師與活動經驗​
    ☑︎ 作家與寫作系列文​
    ☑︎ 書籍推薦與讀書心得​
    ☑︎ 關於我​


    當然,這中間會包含很多文章的重新改寫,一篇好的文章,不是一開始寫就會是最好的,而是需要不斷的修改,建立blog也差不多三年了,是時候該重新修改。​

    除了內文的修改外,也包含圖片的調整、重新設計,我會直接從流量高的文章開始進行修改,這樣做CP值是最高的。​





    ●○●​
    如果你同時有一個網站想要重整的話,歡迎你也開始跟著我開始一起動工。​

    我的第一版site map在這裡,雖然可以找到更專業的畫ssite map軟體,但我嘗試後 ,覺得第一版就用心智圖的方式,簡單明瞭。​
    覺得圖片太小的話,這裡有原始版的線上連結:​https://gitmind.com/app/doc/7312861979


    blog的翻修我會第一手記錄在我的電子報當中。歡迎訂閱:​https://hi.goldfishblog.tw/100-career-questions

    歡迎你隨時給我建議。這裡是我的blog:​https://goldfishblog.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