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德式真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德式真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德式真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德式真諦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想說一則真人真事改編、而且正在上演的故事⋯⋯ --- 我從小在餐廳吃著由政府養成的廚師所提供的套餐,用傳統的料理方式,決定著我每天的食物。 我很會吃,吃得很好也長得很好,無論是在身高、體重,都是外界眼中的前三志願。 但當我有了小孩,成為爸爸之後,我覺得食物不該只有這樣的模式,我也不期待小孩...

  • 德式真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0 21:39:38
    有 361 人按讚

    我想說一則真人真事改編、而且正在上演的故事⋯⋯

    ---

    我從小在餐廳吃著由政府養成的廚師所提供的套餐,用傳統的料理方式,決定著我每天的食物。

    我很會吃,吃得很好也長得很好,無論是在身高、體重,都是外界眼中的前三志願。

    但當我有了小孩,成為爸爸之後,我覺得食物不該只有這樣的模式,我也不期待小孩成為他人眼中的前三志願,而是可以長成自己的樣子。

    但以前不吃政府提供的套餐,想要自己烹煮、或是自己開餐廳,都是違法的。

    我運氣很好,政府通過了「實驗餐廳」的法律,於是我和另外兩位夥伴,帶著自己的3位孩子,開了一間以用餐者為中心的餐廳,依據用餐者的需求,陪伴他們一起挑選食材、一起烹飪餐點。

    我是廚師也是用餐者,而用餐者也是廚師。

    我們實驗各種料理方式,不僅限於煎、煮、炒、炸而已,無論各國美食或料理,我們都自己找到方法來研究。

    我們甚至一起種菜、一起夜宿在餐廳、一起探尋台灣各地的美食。

    因為我們必須理解用餐者的胃口和營養需求,所以我們每年只增加3-5名的用餐者。

    餐廳開張的前三年,非常順利,政府委託「專家」成立的「餐廳審議委員會」,對於我們的經營模式讚譽有佳,不但評鑑拿到績優,也讓我們不需要每年申請,而是一次通過兩年。

    ---

    在我們餐廳的第四年,也就是前述兩年的通過時間到,我們滿心期待的提出了新年度的申請,因為我們更能夠掌握餐廳的經營了!

    然而,卻是惡夢的開始⋯⋯

    當年的認同我們的委員不見了,換來的新委員,對於我們和用餐者一起種植、挑選、烹飪提出質疑⋯⋯

    「你有廚師證照嗎?」委員質疑。

    「實驗餐廳條例不需要有廚師證照呀!」我回應,「我們和用餐者,都是廚師,也都是用餐者。」

    委員「建議」我們,需要聘請有證照的廚師,否則不予通過。

    我很納悶,這是威脅?命令?還是建議?

    但我為了讓餐廳繼續經營下去,我妥協了,我找到了三位和我有相同理念、而且有證照的廚師。

    現在我的餐廳有了中式、德式、英式料理「證照」的廚師,和我們一起經營料理。

    ---

    第五年,相同的委員又質疑了:「怎麼沒有美式料理呢?」

    「喔!我們有用餐者是自學美式料理的,還到澳洲自助遊學呢!會由她來協助我們進行美式料理的烹飪」,我回答。

    委員「建議」我們,美式料理不可以自己烹飪,需要有證照的廚師料理給你們吃,否則不予通過。

    可是我們的用餐者,在過去的用餐經驗,對美式料理很反胃,還有人看到美式料理就哭了。

    我堅持著,一步一步陪伴用餐者,慢慢地重拾對美式料理的接受度,甚至開始喜歡美式料理。

    我們還是沒有美式料理的廚師。

    ---

    於是第六年,委員很不爽的質問:「美式料理有證照的廚師呢?」

    「我們是自己找合適的食譜,和用餐者一起學習烹飪」,我回答。

    「委員的建議你都不聽,這樣我不能給你通過!」另一位委員說。

    在等待決議的過程很煎熬,但我猜在委員會裡,還有理解我們為何堅持如此經營餐廳的委員,所以我們第三次拿到「修正後通過」的決議。

    ---

    上週,說不給我們通過的2位委員來到我們的餐廳,要我為他們簡報餐廳的經營。

    我說:「餐廳的經營就和去年四月提出的計畫書一樣,我們重視用餐者的腦身心,培養用餐者自立增能共好的性格,也透過料理讓用餐者發揮他們的專長、智能和天賦⋯⋯」,我沒有準備簡報,而是將用餐者的心得文字匯整成冊,想要提供委員參考。

    沒有委員要聽我說、也沒有要看,委員說「這太複雜了,要有簡報」。

    過程中,他們去詢用餐者。

    我想,這樣也好,因為我們大量地和外界接觸,超過95%的外人,都認為我們的用餐者,是餐飲業的佼佼者,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家。

    「你們中式料理的時間太少了!」委員坐下來說。

    「是的,因為我們要品嚐的料理非常多樣,而時間就這麼多,所以從菜單上看到的中式料理是少的,不過我們有很多主題式的綜合料理,當中都有包含中式料理的元素喔!」我回答。

    委員說:「這樣是不夠的,你們用餐者中式料理的基礎功不足!」

    「是的,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培養每個用餐者,開啟自己的感官,成為品味生活的美食家,而不是成為中式料理的廚師」,我回答。

    「這樣不行,你知道實驗餐廳的用餐者,還是會回到一般餐廳去用餐的,你們要讓他們回到一般餐廳時可以銜接,而不會造成一般餐廳的困擾」,委員轉頭問同行的一般餐廳的行政主廚,「你們餐廳是不是有從實驗餐廳回去的用餐者,你們是不是要花資源協助他們銜接?」

    一般餐廳的行政主廚說:「是的,因為我們不能拒絕用餐者來我們的餐廳,所以有的會需要提供補救的料理。」

    我疑惑地問:「我從來不知道實驗餐廳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要銜接一般餐廳耶?」

    委員說:「我們來是要提問的,不是回答你的問題!」

    我無言以對。

    委員說:「不然你來說服我!」但我覺得委員並沒有真的想要被我說服。

    「你們中式料理的菜色太少了!我今天就先不講德式和英式料理了!」委員說,「下次請你中式料理的廚師一起過來,我來問他!」

    這只是對話中的一角,還有更多令我不解、疑惑與無力的對話。

    ---

    實驗餐廳的設置,不正是要在一般餐廳之外,找出更多料理的可能性嗎?

    究竟從哪一天開始,實驗餐廳是為了一般餐廳的銜接而存在?

    又是從哪一天開始,實驗餐廳的菜色需要和一般餐廳的一樣?實驗餐廳的特色料理不被重視,卻只一昧地「建議」要參考一般餐廳的菜單?

    我們這間實驗餐廳,最多只能容納30組用餐者,在過年後即將額滿。用餐者的選擇,不正是反映出他們的需求嗎?為什麼委員要改變實驗餐廳的優勢呢?

    有四位用餐者跟我說,他們曾經在委員經營的實驗餐廳用餐,但想要轉來我們這間餐廳。

    「難道我被針對了?」我不寒而慄。

    年齡較小的用餐者,哭了,他們覺得委員要來解散我們這間餐廳;年紀較大的用餐者,很生氣,覺得委員完全不懂實驗餐廳的真諦。

    「但是我們的餐廳能否繼續營運下去,決定權卻在這些委員手上」,我很無奈,不知所措⋯⋯

  • 德式真諦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6 22:21:44
    有 3,728 人按讚

    【#隨緣家書🌍】Patreon的網友建議這篇文章完全Public,供多些朋友思考。

    「應該移民嗎?」——真正的答案,在這裏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有非常複雜的答案。在過去十年,每次都想長篇大論的答,總是被斷章取義。也難怪,本來在太平盛世,稍具思考型答案已經顯得很離地,但在此情此景的新香港,朋輩間,坦白說,沒有人不在想這問題。但與此同時,也沒有人不在尋找「是」與「非」之外的答案。

    因為,大家經過過去一年,都成長了。都知道香港的出路,只有在重重矛盾、悖論、衝突中,跌跌撞撞地尋找。

    我真心的答案是:this is not a question。非黑即白的「移民」概念,早已在冷戰結束時,已一併終結,正如中美就算出現新冷戰,也不會有一道圍牆,而是全新型態、互為表裏的衝突。不少人提起「移民」,往往有出於情緒的反應,就是因為假定了一種either / or 的對立。

    從前,或許是的。但現在,還是嗎?

    我們不妨先梳理提起「移民」,往往出現的對立式dichotomized情緒:

    1A. 假如移居別處,就等於放棄我城,促進換血,這是不負責任。

    1B. 假如留守我城,但君子不立危牆,連累人犧牲得毫無價值,同樣不負責任。

    2A. 假如移到他方,天天圍爐取暖,只會成為蝗蟲,成為別人的排外對象。

    2B. 假如移到他方,成了由內至外的美國人、英國人,豈非數典忘祖。

    3A. 假如離開香港,沒有了熟悉的土地承載,再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3B. 假如留在香港,換血急速進行,社會大手術,同樣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4A. 假如到了海外,找不到和現有待遇同級的工作,就是二等公民,代表無能。

    4B. 假如到了海外,只靠私人儲蓄過世,那是階級特權,是為自私……

    「移民」的偽對立:住這裏Vs住那裏,融合Vs排外,上流Vs下流

    凡此種種,一堆負能量。但這些對立,從來都是偽對立來的。

    1. 在過去一年運動,明顯有大量工作,都是海外香港人積極參與的:捐款,文宣,後勤,乃至專門回來,反映他們始終心繫香港,港人對他們,不應有事鍾無艷;某程度上,國安法甚至也是要專門打擊他們,從現在通緝美籍港人Samuel Chu,即可見一斑。同理,生活在香港的不少人,其實早已「精神移民」,只在乎物質層,卻也不見得可以有何貢獻,則大可無事夏迎春。在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有不少工作,即使不談政治,也100%肯定海外比香港適合,例如教育、文化、藝術、創作、創科等,都必須無邊界的創作力,才能成功;而通過互聯網和社區網絡,即使身處海外,影響也依然能輻射本地,甚至更能輻射本地。

    就像疫情期間的教學,甚至香港、紐約還是剛果,又有何分別?而且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不少家長都覺得此刻的香港,不可能是理想地方:只要問有多少表面上支持政府的「藍絲」,讓孩子在非海外學校、非國際學校、非直資、非IB的本地學校接受教育,就是最好的指標。但另一類工作,卻是必須在地才能見效,例如社工、醫護、工程、本土經濟等,他們令香港人活得體面、尊嚴,同樣有時代選中的機遇。台灣民進黨創黨時的金主們,大都在戒嚴時代白手起家,對台灣自然有貢獻;猶太人保存血脈的大腦,二戰時都在美國,自然也對手足有貢獻。貢獻不在身在何方,而在心在何方。

    2. 假如「移民」的定義,就是昔日的唐人街,時光停滯,與外界隔絕,連當地語言文化也不懂,自然非常糟糕,也值得被排斥;等而下之的酷愛炫富,乃至反客為主影響當地核心價值,更是大忌。至於昔日不少二、三代移民,以和母體割裂為榮,滿口比本地人更造作的口音,同樣叫人吃不消。但香港人難道沒有其他選擇?全球化時代出現後,不少到了海外的香港人,都奉行「engagement」策略,一方面積極融入當地圈子,另一方面在當地建立的社會資本,能對香港有幫助,例如進入當地經濟高端層,或把香港文化融入當地、自成fusion,都是功德無量,兩者兼顧得如魚得水,因為認同從來不是排他性的。這完全不涉及政治,但也是「國際線」的真諦。同一道理,留在香港的,同樣可以建構本地國際網絡,單是一間重慶大廈,就是由下而上國際線的寶庫。

    3. 甚麼是「香港身份認同」,自然每人都有不同定義。林鄭月娥、李柱銘、梁天琦的定義,就全不一樣,但都會存在,就算是2020年的林鄭月娥,也不會說自己不是香港人吧。所以無論怎樣定義,香港身份認同從來都是外向型的,是很有效的大熔爐,信奉的是公平競爭、相信法治但靈活變通、專業精神而超然政治、東西文化共融、不依靠被規劃而相信由下而上,屬於典型的港口身份:例如梁天琦、羅冠聰也是新移民港人,南亞裔Jeffrey Andrews是土生土長港人,猶太人盛智文也是歸化港人。假如說離開了香港,就再也沒有身份認同,那怎解釋在過去一年,不少海外港人二代、甚至不懂地道廣東話,就像剛談及的美籍港人Samuel Chu,也完全被connected?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對身份認同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昔日理論,顛覆了上世紀對地緣政治的想像,本身就是一種加速劑。且看今天香港青年認為與英國同齡港人屬同一社群,還是感覺隔壁藍絲長老更似同一屋簷下?

    4. 說到海外的生活、工作,這從來不應使用香港的同一基準:人不應該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在這層面,處於不同崗位的香港人,完全可以發揮2+2=5的作用。香港人的資產相當豐厚,能力也高,人均GDP接近五萬美元,甚至高於不少人的移民目標德國、加拿大、日本;總GDP的規模,也可比愛爾蘭、馬來西亞、以色列,而且還未計算海外港人在內。

    在全球化時代,香港人毋需大規模聚居在某一地方,也可以結成互助經濟體:英國港人可以支持住在台灣的黃秋生拍電影;台灣港人可以建立網上教室教美國港人中文;美國港人可以請被打壓失去工作的本地港人當freelance designers、editors;本地港人則可以從英國網購當地港人製作的日用品……李嘉誠在英國建「香港城」,固然是由上而下的例子;無數可以出現的虛擬香港村,則是由下而上的例子。香港百年前起家之時,華商全球網絡的匯款,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讓香港成為一體兩面、內外合一的概念,日本濱下武志教授對此有詳細研究。百年前,未有現代科技,尚且如此,何況2020年後的世界?

    這些,自然都是理念層面的討論。重點,還是如何執行。

    真正的「移民」,其實是減少任何單一依賴的一個「Package」

    十年前,我就真心相信每一個香港人,無論今天廣義的黃、藍,都應該有一個足以在全球生活的package。無論是最本土、還是最建制的人,萬一到了萬不得已之時想離開,都不應該受限。建制派有一個觀察是對的:不少vocal的本土派輿論領袖,都不在香港。不願離開時,也應該擁有實力。這對人對己、大局小局,都有好處。這個package,不是由純粹物質的check list組成的,而是由能力主導的check list 組成的:

    1. 我們需要有被其他地方接受的能力。這不一定等同外國護照,可以是一種後備身份(例如擴權後的BNO),可以是一種聯繫身份(持外國護照的家人讓你離開),可以是一種能力身份(擁有其他地方高認受的專業資格),也可以是一種社會身份(外地朋友願意和有能力在必要時協助離開)。對香港人而言,這是不少人想到「移民」時真正所指的:對現狀感到不安,但因為種種原因,卻不希望馬上走,這在黃、藍營當中,都非常普遍。

    2.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開工的能力。這不等於高薪厚職,甚至恰恰相反:在未來slashers世代,任何工作反正都保障不了終生收入、也再沒有到死的長糧這回事,真正能保障生活的,再不是擔驚受怕地保住一份工,但到了退休還是繼續擔驚受怕,而是要有到死也能開源的能力。很多人不敢發聲、犧牲一生的自由,不外出於這種恐懼,因為很擔心沒有走出comfort zone的能力。

    至於這能力是甚麼,總會與時並進,更重要的,還是「學習的能力」。我們常對新一代說:能夠好好與人溝通(須知陪月、幼稚園老師才是最難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與持不同語言者溝通(例如瑞士人那樣有四種語言),與電腦溝通(例如掌握編程語言、能隨手寫網頁和app等),基本上,就可以保障在任何地方找到工作。無論現在是否依靠單一僱主,我們都必須有第二、第三收入,可以是某種嗜好,可以是某種投資,而且應該是geographically friendly。到了要走要留,地域就不是限制。

    3.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適應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十年,常推廣的「文化智商」(CQ),一方面了解國際關係宏觀的基本倫理,另一方面要在最「落地」的日常生活,培養多元品味,例如兼容咖啡與烏龍茶、印度電影與台灣文藝片、Rap與古典樂等,那樣到了任何地方,都不會成為異鄉人。而這能力和我們珍愛本土文化和生活,從來不是對立的。即使足不出戶在香港,只要有能力,也足以建立personalized的獨家國際網絡,這可以圍繞你的興趣(例如電競)、技能(例如投資)、研究(例如找到愛好哥德式建築的全球同路人)、工作產生,到頭來,才容易在不同地方都有接頭人,讓網絡和現實世界虛實相間。至於出國留學、working holiday,除了增值,也是獲取上述網絡和能力的理想中介。

    海內外香港人,不分黃藍,也是命運共同體

    只要香港人、特別是中生代和新生代,能做到上述各點,兄弟爬山,各自選擇,自然不應再有「移不移民」這疑問。目前有大約150-200萬港人和後代散居海外和中國內地,單是主張加拿大的60多萬香港人、已比在沙田的香港人多,香港人已經是一個散居全球的命運共同體。今天藍黃高度對立,其實除了20%酷愛天天鬥爭的深藍無可救藥,絕大多數香港人的思維都是很一致的,在共同體內部,到了海外,反而大可以拋開政治分歧,就像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在香港,反而變成buddy,因為他們有共生能力。例如不少(表面上的)藍營商人,捐了很多資源支持香港(大多是黃營的)新一代創業、學習,這種資源流動,屬自然發生的默契,這就是真正的香港;現在很多僱主也在讓資金、公司先移到海外,也製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予香港下一代。我們面對大時代,應該改變停留在數十年前「是否移民」的過時思維,內外合一,這才是香港人生存下去的最大憑藉。

    在過去十多年,每次被訪問,都有記者問我「是否移民」。其實,我心裡明白,他們只期望最簡單的答案。而作為國際關係學者和近年的創業者,我大多時間,都不在香港。於是,有人以為我在新加坡,有人以為我在台灣,有人以為我在葡萄牙,有人以為我在英國,有人以為我在美國。其實,我全都在,one way or another,因為我成長以來,就是如此追求,也許是預視了全球大趨勢如此,也許是預視了狹義香港的出路如此,也許是futures studies和國際關係令我不能自拔。

    至於未來,作為父母,讓下一代在這樣的香港接受教育,無疑是不負責任的,因此一定會讓她們到海外讀書,也會花多些時間和她們一起,但除非有不能入境的一天,否則斷不會改變保留香港為根據地之一,而且無論在香港、還是海外,適逢亂世,都應該開拓更多業務。朋友們,即使以往不理解,難道到了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還不理解嗎?身體力行讓香港人有落地的國際視野,無論身在何方,一直都是我的崗位,過往如是,未來也如是。

    但願我們不會成為最後一代香港人。

    經濟一週,2020年8月

    ⏺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959046

  • 德式真諦 在 茲茲堡小日子 Windy in Würzbur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14 19:58:58
    有 208 人按讚

    我的德語流行歌單之五🇩🇪情人節快樂💞Alles Liebe zum Valentinstag

    情人節來分享一下幾首好聽的德文情歌,誰說德語不浪漫?就讓幾首好聽的德文情歌,陪伴你渡過這個情人節夜晚😍

    💟德文婚禮必聽情歌
    Silbermond - Das Beste 💌最美好的
    首先先來介紹這首「最佳德文情書範本💌」、德國婚禮點閱率最高的歌,每一句歌詞都浪漫到不行!!! (少女心發作😍)Du bist das Beste was mir je passiert ist.(遇見你是最美好的事情。)Dein Lachen macht süchtig.(你的笑容讓人上癮😘)想寫德文情書嗎?這首拿去抄一抄就對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YAQHDMqfA

    💟德國也有月亮代表我的心
    Andreas Martin - Ich fang dir den Mond 🌛我要為你摘月亮
    自古以來,月亮常常作為愛情的意象🌛,中文歌有【月亮代表我的心】,德文歌則有這首【我要為你摘月亮】,然而就如歌詞中Du, Ich fang dir den Mond mit einem gold`nen Lasso ein, dann wird es um dich, nie wieder dunkel sein. (你,我要用金繩為你摘下月亮,你的周圍將不再黑暗。)搭配輕快的旋律,這首歌裡的月亮🌛,有別於其他情歌柔情的形象,反而有種天真的爛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uTs9EYa90

    💟經典的德文情歌
    Nena - Liebe ist 💓愛是
    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德文情歌,演唱者Nena是80年代德國流行天后,愛是甚麼呢? Liebe will nicht. Liebe kämpft nicht, Liebe wird nicht, Liebe ist. Liebe sucht nicht. Liebe fragt nicht, Liebe ist, so wie du bist. (愛是不求回報,愛沒有爭吵,愛不會改變,這就是愛。愛不必尋找,不必詢問,愛就是你。)簡單而雋永的愛情箴言(怎麼有點像愛的真諦😂),大概就是這首歌流行至今的原因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IgDBqV9f8

    💟德文情歌對唱代表
    Kate und Ben - Ich Lieb Dich Immer Noch So Sehr 💕依然愛你
    說到德語對唱情歌,就不得不提這首【依然愛你】,Du bist der große Regen. Das, um was ich wein'. Ich lieb dich immer noch so sehr. (你是一場大雨🌧,一場使我痛哭的大雨😭,但我依然愛你。),歌詞真摯深情,雖然有點悲傷,但確實是首會讓人忍不住一聽在聽的好聽情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I_p2Zr79U

    💟遠距離戀愛情歌
    Mark Forster - Zu Dir (Weit Weg) 🏃‍♂通往你的路(很遠)
    這首歌送給遠距戀情侶🌏,輕快的旋律,傾訴著不輕鬆的情感,多想和你一起走,多艱難的等待,大概是每一對遠距戀人的心情寫照,Von Dir zu mir, so weit, weit weg.(你和我的距離,如此遙遠,遙遠的路)一語道破了無奈與不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_DQovJATw

    💟單身就要聽這首
    Annett Louisan - Pärchenallergie 😷情侶過敏
    別以為我只會介紹這些甜膩膩噁心巴拉(?)的德文情歌,這首歌是點播給單身朋友的😤 Manche vertragen keine Nüsse, Oliven oder Sellerie. Bei mir ist's einfach ne gewisse akute Pärchenallergie. Ich bin allergisch gegen Pärchen. (有些人不能吃花生、橄欖或芹菜,而我只是患有某種急性情侶過敏症😷。我對情侶過敏。)真的是首可愛的好歌對吧?偷偷告訴你們,這也是我今天介紹的歌裡最喜歡的一首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vC9xx1LI

    德文的情人節快樂,其實也可以說Alles Gute zum Valentinstag(同生日快樂的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alles是所有的,Gute是好的意思),但我更喜歡Alles Liebe zum Valentinstag💖這個說法,直接翻譯就是祝福你在情人節裡都是愛💕 在此祝福大家無論有沒有情人都幸福快樂😊 好聽的德文情歌還有很多,就等下次情人節再跟大家介紹囉~也歡迎你們和我分享其他好聽的德文情歌😉

    #茲茲堡小日子windyinwürzburg #茲茲堡小日子德國生活 #手繪 #德國留學 #歐洲 #德國 #交換學生 #德文 #德文歌 #德語歌 #歌單 #德文情歌 #情歌 #AllesGutezumValentinstag #情人節 #valentinstag

    我的新書,德國旅遊圖文書---心德筆記在這裡⬇
    金石堂連結👉 https://goo.gl/ZUQivR
    博客來連結(缺貨中)👉 https://goo.gl/qPRLhy
    誠品連結(缺貨中)👉https://goo.gl/xY7hbc
    淘寶連結👉 https://goo.gl/ruwEaq
    各大網路及部分實體通路皆有上架喔😀

    德語歌單同場加映
    我的德語流行歌單🎤https://goo.gl/6U0Jgg
    我的德語翻唱歌單🎤https://goo.gl/TPgDbO
    我的德語夏日歌單🎤https://goo.gl/MBRPZ8
    我的德語洗腦歌單🎤https://goo.gl/q1tsBh
    我的德語正能量歌單🎤https://goo.gl/sU7C13
    我的德語聖誕歌單🎤https://goo.gl/WJvTJP

    德語片單同場加映🎥 https://goo.gl/DSEhUC

    德文小教室同場加映
    蘋果先生🍎、橘子小姐🍑https://goo.gl/3JBSJv
    賣萌德文👶https://goo.gl/YhXIPm
    旅遊德文✈https://goo.gl/sTMy9t
    德文檢定Goethe-Zertifikat B2、C1✍應考及準備心得🇩🇪https://goo.gl/R3s5Ct
    那些拼湊起來很有趣的德文字🤣https://goo.gl/o5VLAr
    德式口頭禪之一🇩🇪https://goo.gl/6D1vJA
    德式口頭禪之二🇩🇪https://goo.gl/YYL7t1
    學語言,練習不要臉😜https://goo.gl/5xkehn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line貼圖販售中
    👉https://line.me/S/sticker/1416551
    一起學德文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