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媽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媽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媽媽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Cheap,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嗎? 「“啥?日本戰國?小日本也有戰國?」 「島國那能叫戰國?不就是幾個村長帶著十幾號農民聚眾鬥毆嘛」 「織田信長胸很大」 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這說法來自於中國,不外乎就是中國人愛膨風的吹噓炫耀心理,連戰爭人數也要比人多,才能凸顯強國是最強的。 #愛膨風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 ...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媽媽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嗎?
「“啥?日本戰國?小日本也有戰國?」
「島國那能叫戰國?不就是幾個村長帶著十幾號農民聚眾鬥毆嘛」
「織田信長胸很大」
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這說法來自於中國,不外乎就是中國人愛膨風的吹噓炫耀心理,連戰爭人數也要比人多,才能凸顯強國是最強的。
#愛膨風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
看三國演義灌水程度之大就知道,赤壁之戰直接一把火把曹操80萬大軍給燒了,然後曹操還可以若無其事地回北方繼續稱王..
後面更是各種吹,我們以最弱小的蜀國當例子
先是隨便「領兵五萬做先鋒」
接著劉皇叔「起兵七十五萬打東吳」 被陸遜燒掉之後
諸葛亮不久又「起川兵五十萬征南蠻」...嚇死了,五萬只能當先鋒? 還起川兵75、50萬?
實際上蜀國人口後期就100萬人
起兵75萬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弟弟妹妹,連同國王劉禪都上嗎
即使到了現代,各種天災人禍也都是百萬人為單位死去
(謎之音:那是真的有死百萬人)
反正中國什麼沒有,就人最多,人數上膨風當然不能輸
#但就代表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嗎
日本現在人口也有1.2億,人口也不少,想必以前也不會少到哪嘛,戰國時代日本人口推估900~1200萬之間,比三國人口還多勒(裴注的三國志注寫蜀國人口94萬、魏國443.28萬、吳國230萬),總人口大概770萬,加一加沒報戶口的也沒1000萬,三國都能吹出赤壁80萬大軍,那日本戰國會少嗎?
日本戰國記載比較清楚的關原合戰,雙方兵力超過十萬人,連同後勤人數,動員的總人數差不多就70萬人了,你家哪個村有70萬人?
#這段期間也英雄輩出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他的“風林火山”成為武田家的一種象徵,旗下騎兵戰鬥力爆表,並且第一次將鐵炮集中使用在戰爭中,在三方原合戰中大敗德川織田聯軍。
越後之龍、戰國軍神-上杉謙信,一生只為義理而戰,一生信奉佛教,終生不娶,受到包含宿敵武田信玄在內所有大名的尊敬,五次與武田信玄大戰川中島,十四次侵攻關東,威震東日本
戰國最強大名-織田信長-在桶狹間合戰打爆東海道第一弓取-今川義元,成功,“天下布武”,挾天子以令諸侯,攻占日本大半土地
豐臣秀吉-下級足輕,最後繼承織田信長衣缽南征北戰,一統天下建立輝煌豐臣政權的太閣殿下,簡直是立志暢銷書的主角。
德川家康-當過今川與織田信長的小弟,在前面兩位”巨人”死後,德川家康終成最終贏家,建立了持續265年的德川幕府
其他:你們舉例 ex:獨眼龍之類的
所以不管怎麼看,日本戰國都是一段很精彩的歷史,當然不是村長鬥毆,那現在就藉由戰國布武來好好了解日本戰國好了,現在戰國布武2週年慶典,原廠誠意回饋,登入立即領取“SSR武將”,天天歡慶派好禮,全新「關東爭霸」火熱開戰。輸入我的禮包碼【Sengoku2CP】還可以拿好禮喔!
不要遲疑,立即下載:http://bit.ly/Cheap666
延伸閱讀:
今川義元真的是白臉的無能胖子嗎? 桶狹間之戰的前因後果
https://youtu.be/g6xc3xel3mM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媽媽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憤怒或攻擊行為,尤其是親密關係中的憤怒或攻擊行為,是一種假象,是用來防禦恐懼得不到愛而製造出來的。
本來真相是渴求愛而又擔心得不到的虛弱感。也就是說,我擔心不配愛,卻立即轉化成了「你……」句型中的憤怒,表面意思是我才不在乎你,並向對方傳遞一個訊號你不配得到愛。
透過自我理解和理解對方,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寧靜下來,就不會盲目地去攀緣或被攀緣,而且心中還會產生慈悲與寬容。這時,對方不僅無法投射憤怒,還可能會被感化。
取自《身體知道答案》
************************************
各位朋友,晚安: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你首先要保持和自己內在的連結。具體而言就是,你首先要把注意力抽回一部分放到你自己身上,去感受自己的身體,並保持一種身體和內在的平衡。」
剛好我今天就這個概念,跟一些朋友討論自我理解與理解對方的動作。有些朋友聽得模模糊糊,但有些朋友似乎感覺受用。
時時回到高我,那是一種對自己的關懷。關懷日深,內在的動盪就能趨緩,那會感覺充滿著愛。
身心的需要被看見,即便需要沒有被全然填滿,問題依然無解,但我們的躁動能稍稍平息。
祝願您,能好好覺知自己的身心狀態,那是內在平衡安穩的開始!
************************************
撫平你內心的鉤子
【文/ 武志紅】
一個朋友總是和她先生吵架,稍微瞭解一下他們吵架的細節就會發現,他們總是以「你……」的句型講話,這樣說不了幾句,吵架就開始了。
所以,我勸她,以後多用「我……」的句型講話。並且,我請她當場就她談到的一起事件做練習,試著用「我……」的句型,對想像中的丈夫講話。
她嘗試了一下說,做不到,她沒有辦法用這個句型講話。
「為什麼呢?」我說:「試著去覺察一下,看看有什麼東西阻礙著自己,讓自己無法用這個句型講話。或者說,如果用這個句型講話,自己會有什麼感受。」
過了一下後,她說:「每當用『我……』的句型講話時,就會感覺到很虛弱,相反,如果用『你……』的句型講話,會覺得自己力量強了很多。」
這種強,顯然是一種假象,是為了掩飾真實的虛弱感而製造出來的假象。
這個小故事,反映了我們為什麼愛用「你……」的句型。因為,當用這個句型時,就意味著,不是我,而是你,要為發生的一切負責。
***
多數憤怒的真相是恐懼
佛學稱,心的本質是攀緣。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的內心無時無刻不在忙著與其他事物建立關係。說這句話的哲人的本意是,因為心是如此繁忙,所以很難有純淨的時候。
在我看來,攀緣沒有什麼,關鍵問題是,我們會按照固有邏輯去攀緣,結果就陷入了心早就有的幻象,而不能如實地看待事物。攀緣的方式,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講,就是投射與認同。我和你攀緣時,會將我心中的某些事物投射出去,如果你認同了,這個攀緣就成功了,我就和你建立了一個我的心所習慣的關係。
例如我這個朋友,她的真相是,她覺得自己虛弱,當面對她的家庭時,她會覺得沒有把握、沒有力量,而她不喜歡這種虛弱,於是使用「你……」的句型,理直氣壯地指責先生,假若她的先生中招了,便會產生一種虛弱感,覺得自己好像真的不行。
看起來,她的先生似乎沒有中招,相反也會用「你……」的句型說她,和她講道理,希望說服她聽自己的,或會找其他親人或朋友,向他們訴苦,你們看,這個女人多麼不講道理,希望你們能看在孩子的分上勸勸她。
使用「你……」的句型時,她會很憤怒,很喜歡指責他,而他則貌似非常堅定、非常講禮貌,總是在講道理,只是,他一樣使用的是「你……」的句型。這樣一來,他講得越漂亮、越像回事,她就越憤怒,因為他這樣講的意思無非你怎麼就這麼不通人性,不講道理,不考慮別人……聽上去,他講的似乎是有道理的,但他一樣絲毫不談自己,這也是將事情的全部責任推到了她身上,而她自然不能接受,於是會爆發出更大的脾氣。
如此一來,他和她的互動方式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他們對彼此的火氣會越來越大,說的話也越來越難聽。
從火氣越來越大這一點來看,他們的投射都成功了。她試圖用「你……」的句型將自己的虛弱感投射出去,她成功了,他會產生這種虛弱感。但他和她一樣不喜歡這種感覺,於是也用「你……」的方式將這種虛弱感反投回去。他也成功了,她也會產生新的虛弱感,嚴重的時候,會覺得活著真沒意思,會想死,於是轉而用更劇烈的「你……」的句型攻擊他。
這個故事中的道理,其實也是大多數憤怒之所以會產生的道理。太多太多時候,我們的憤怒是一個假象,是為了防禦真相而製造出來的假象。
朋友惠是很容易憤怒的人。一天,在吃午飯的時候,她突然對婆婆產生了很大的憤怒,強忍著才沒發洩出來。她和我談到這一事件時,我問她:「這種憤怒產生之前,還有別的感受或情緒產生嗎?」
這是我在談話中常用到的技巧,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產生了某種情緒、感受或看法,認為事情就是這麼一回事,但假若試著去覺察的話,便會發現在這一情緒、感受或看法產生前,還有其他的感受產生。那個在第一時間產生的感受可以稱為原初感受,找到它,就可以發現問題的根本所在,而其他的感受、情緒或想法,多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防禦這個原初感受的。
聽我這麼問,朋友惠靜了下來,細細體會自己的感受,並發現,在對婆婆產生憤怒前,她有一種恐懼產生——她擔心婆婆不愛自己。
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本來是擔心婆婆不愛自己,卻迅速將這種擔心轉化成了憤怒,本來是渴望關係的親近,卻立即轉化成了疏遠。以問問你自己,當你過去產生某些憤怒的時候,是不是有同樣的心理轉變過程?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憤怒或攻擊行為,尤其是親密關係中的憤怒或攻擊行為,是一種假象,是用來防禦恐懼得不到愛而製造出來的。可以說,本來真相是渴求愛而又擔心得不到的虛弱感。也就是說,我擔心不配愛,卻立即轉化成了「你……」句型中的憤怒,表面意思是我才不在乎你,並向對方傳遞一個訊號你不配得到愛。
這樣一來,我們就將自己的虛弱感投射了出去,令對方產生了虛弱感。
***
他們這樣對你,是因為可以這樣對你
朋友嚴經常會因為所在的外商公司複雜的人際關係而焦頭爛額。
很有意思的是,他的人際衝突都源自和下屬的關係。並且,這些故事無一例外都有類似的邏輯:他很有耐心,沒有主管架子,充分考慮對方的需要,很講禮貌,但下屬對他越來越不尊重。
他幾次找我訴苦,聽多了,我也有些不耐煩,忍不住點了他一次:「他們之所以這樣對你,是因為可以這樣對你。」
「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他不解。
「我解釋說,每個人都喜歡做有用的事,而不喜歡做無效的事,如果你的屬下發現,他們可以不尊重你,那他們就會越來越不尊重你。也就是說,假若你只會使用耐心、沒架子、充分考慮對方的需要等方式對待屬下,而沒有一點厲害手段,那麼就是在教你的屬下對你不尊重。」
聽到這裡,他說明白了,但他覺得自己就是無法用厲害手段對待任何一個人,而他也認為,他正是因為一直使用這些讓別人感覺很好的方式才贏得了現在的職位,所以如果讓他放棄以前的做法,他會覺得很難。
「哦」,我趕緊說:「我沒有說要你放棄以前的做法,你的『讓別人感覺很好的方式』會在很多地方、很多時候很有效果,只是你只會使用這一種策略,未免太單調了一些,所以你可以在繼續使用這一方式的同時,再增加一種新的方式而已。如此一來,你就會靈活很多,而不是非要在同一棵樹上吊死。」
我這個朋友認識我很久了,但他不喜歡心理學,不喜歡聽很細緻的分析與解釋,所以我使用了以上語言。假若做更精細的分析,可以說,他心中先是有一個內在的、固定的對話模式:「我為你們考慮很多,你們能不能為我多考慮一點,你們這些自私的壞蛋,你們肯定不會考慮我的需要的。」
這個對話模式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即投射性認同的ABC:
A 即我為你們考慮很多。
B 即你們能不能為我多考慮一點。
C即你們這些自私的壞蛋,你們肯定不會考慮我的需要的。
可以說,嚴的好人形象是一個生存策略,是他希望透過這樣做而獲得更多的愛與認可,但是,他沒有信心,而且還有怨氣,就好像他早就知道,無論他怎麼付出、怎麼善良,都註定得不到更多的愛與認可。
當他的心攀緣時,就會將這個內在的對話投射到一種關係中,而對方也會不自覺地認同他的投射。
這就是說,他的屬下之所以不考慮他的需要,對他不尊重,其根本原因是他在教他們這樣做,而他隨之產生的怨氣,也是早就準備好了的。
和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嚴的這種內在對話模式,首先是在他自己家中形成的,他在家中是老大,下面有弟弟和妹妹,父母一直疼愛弟弟和妹妹,並要求做一個盡責的大哥,但無論他做得多麼好,父母仍然是疼愛弟弟和妹妹遠勝於他,而且弟弟和妹妹好像也總是不領他的情,這讓他心中總是憋著一肚子怨氣。
每個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營造的,嚴的故事也不例外。假若我們懂得這一點,我們自然會更用心地去覺察,而覺察的句型自然會是「我……」,這個句式的意思就是我要為我的一切負責或我要發現我內心的祕密等。
***
如果沒有認同的鉤子
我們不僅要明白自己在玩投射的遊戲,而且要明白,別人也在玩這樣的遊戲,明白這一點,會幫助我們脫離一些可怕的攀緣。
用形象的說法來說,投射就好比一個人要去你家裡掛衣服,但你家裡必須有鉤子才能掛得上,而假若你根本沒有鉤子,他發現沒地方掛衣服,那他就會放棄。
山岡莊八的歷史小說《德川家康》中有一個傳奇的和尚,他年輕的時候自稱隨風,遊遍全日本,拜見了諸多大名,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引起紛爭。四十來歲的時候,他明白這些紛爭是自己的心勾起的,深以為恥,決心改變這一點,並起了新名字叫天海。從那以後,無論他走到哪裡,用什麼語言說話,都不會再引起紛爭。
最危險的一次是他去勸說一方諸侯北條家。當時,北條家想對抗已基本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天海想勸說北條家順應天下大勢,不要發起無謂的戰爭。他說的話很直接,幾次令北條家領主北條氏政不爽。如果換作別人,北條氏政早就喝令屬下殺死對方,但北條氏政發現,他就是對天海起不了殺心。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天海既不投射憤怒,也不認同憤怒,所以他不會在北條氏政心中掛憤怒的衣服,北條氏政也無法在天海心中掛憤怒的衣服,憤怒也就無從生起了。
這是小說中的情節,似乎聽起來不可靠,但這種故事在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的。
我的一個來訪者小蘇遇到一個瘋狂的追求者,他先是迷戀她,等發現怎麼做都無法得到她的垂青時,他向她發出了暴力威脅甚至死亡威脅,這令小蘇陷入了嚴重的恐慌中。這樣的威脅是很實在的,所以假若有人遇到類似的威脅,我總是建議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但同時,我也會講前面給嚴講過的那個道理——他們之所以這樣對你,是因為可以這樣對你。
首先,小蘇應當明白這個瘋狂追求者的內在邏輯,他表現得很憤怒很強大,但這其實是一種假象,他的這種憤怒,是為了防禦他得不到所愛的虛弱感才製造出來的。本來,他自己產生了虛弱感,他不想要這種感覺,所以潛意識中想把這種感覺投射到小蘇身上。
假若小蘇產生恐懼,那就意味著他的這個投射成功了。因為每個人都想做有用的事情,所以這會促使他繼續進行投射。相反,假若她不認同這種投射,那麼他的投射也會自然停下來。
需要強調的是,不認同投射,絕不意味著還擊。通常,我們會認為,對付別人的憤怒與攻擊的方式,是給予更有力的還擊。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還擊其實是意味著,他的投射還是發揮了作用,畢竟,我們通常是有了憤怒才會還擊,而憤怒之所以會產生,也經常是有恐懼感在先。
那麼該怎樣做呢?首先,小蘇可以去感受那種恐懼,既不要因為恐懼產生了而去還擊,也不必逃避這種恐懼,她可以很純粹地去體會這種恐懼。透過這個辦法,我們會發現,假若你只是很純粹地去體會某種感受時,這種感受最後會被化解掉,而這種感受背後所藏著的種種情結,一旦被發現也會消失。
其次,小蘇可以想像自己就是他,去體會他的心境。我深信,我們每個人的靈性都是相通的,當我們很投入地去想像自己是某個人時,我們真的會體會到這個人的感受。
譬如,我的另一個來訪者,她的父親非常暴躁,這經常給她造成很大的困擾。
一次,父親再次對家人發脾氣時,她放鬆自己的身體,並在放鬆狀態中去感受父親的感受,結果進入了自我催眠狀態,並發現本來很高大也似乎很強大的父親,在她面前變得越來越小,最後只有一滴淚水那麼大。
這次經歷讓她深深地明白,父親之所以透過暴躁的方式顯得那麼高大,是因為他那時感到非常無助、非常弱小。
透過自我理解和理解對方,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寧靜下來,就不會盲目地去攀緣或被攀緣,而且心中還會產生慈悲與寬容。這時,對方不僅無法投射憤怒,還可能會被感化。
譬如,小蘇發現,當他再次對她發出暴力威脅或死亡威脅時,她基本上不再有恐懼產生了。結果,他的威脅越來越少,最後不再發出了。
***
隨時保持與身體的連結
史蒂芬.吉利根曾在他的課堂上講了一個可以應急的辦法。這個辦法是,無論身處何種情景,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中正點。
他的意思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你首先要保持和自己內在的連結。具體而言就是,你首先要把注意力抽回一部分放到你自己身上,去感受自己的身體,並保持一種身體和內在的平衡。
吉利根一直在修習日本的合氣道,而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自己的中正是合氣道練習中的一個基本原則。
譬如,合氣道的黑帶級別中會有這樣的練習:你進入一個房間,房間內同時有幾個人襲擊你,而且房間內還有一些紙貼在牆上,紙上有字,你不僅要成功應對幾個人的襲擊,同時還要把這些字記住。
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必須保持自己的中正,無論處於什麼狀態,你都對自己的身體和內在有很好的覺知。
通常,我們一遇到襲擊這種劇烈的投射,心會一下子縮緊,而我們的注意力很容易會被對方投射過來的巨大情緒力量所吸走,於是就成了一個自動反應機器,被對方的強烈投射所控制了。
要避免這種情況,極為重要的一點是,你不是去更努力地注意對方,而是先把相當一部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感受你的身體和內在的感受,和你的身體與內在保持一種連結。這時,你就像太極拳高手一樣,對方怎麼用力你都不會失去平衡。
據我所知,頂級太極拳高手對自己的身體有可怕的覺察力,哪怕僅僅是蒼蠅落在身上這麼大的力道,他們也會對其性質、方向等種種力的特性在第一時間有很準確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是透過他們自己的身體實現的。這意味著,他們比對方還清楚其力道,於是就可以很好地將其化解掉。
這種境界也許太高了,但你真的可以把這個當作原則去試試,無論遇到什麼情形,首先將注意力抽回到自己身上。
.
以上文字取自
身體知道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295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媽媽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的飲食文化受到日本影響,許多我們熟悉的醬油品牌其實也來自日本。但這些日本的醬油文化與品牌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這篇來自【轉角國際】上摘錄《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上的文章,帶我們認識日本醬油的歷史,也進一步發現原來我們熟悉的醬油品牌原來有這麼曲折精彩的故事。
也請您別忘了參加九月份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高雄SOGO誠品】,一起來深究探討台灣飲食文化當中的「醬」。
-------------------------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高雄SOGO誠品】九月活動
活動主題:醬,不只是調味而已x《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分享人:陳建源(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主持/對談:宋世祥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
時間:9/24/2018 (二) 1900~2030
主辦:【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協辦:誠品南台灣
調味是回憶也是文化,本次分享將由日本媽媽的台灣料理談起,觸及飲食記憶與混血飲食兩個有意思的主題,並結合分享人近年的醬文化研究,台灣飲食裡有著蔭油與豆麥醬油的兩個傳統,在這個有趣的競爭過程中,台灣如何再發現自己的飲食傳統。講座中也分享導讀《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
日本擁有兩萬家百年以上的長青企業,其中超過九成都與「生活必需品」相關,飲食更占大多數,包括餐廳、調味料、飲料、漬物、甜食等,其中與近世日本人飲食傳統最有關係的就是龜甲萬醬油。
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與龜甲萬有關係?
故事可以從日本戰國群雄競逐天下開始講起。豐臣秀吉死後,群臣之間產生了嫌隙。
德川家康雖然在秀吉死時,發誓支持秀吉的兒子秀賴,但是他知道繼位的幼子不是他的對手,奪取天下的欲望便重新燃起。秀賴戰敗後,豐臣家的武士全數切腹自殺,其中一名武士賴德在大阪城陷落時也跟著主子一同赴死,但為了留下香火,賴德的妻子真木茂攜子逃亡。
真木茂就是龜甲萬第一代的創辦人。
德川政權怕豐臣家的殘黨負嵎頑抗,追捕時間長達十五年。真木茂帶著兒子兵三郎,從大阪一路往東逃,最後落腳於江戶城東北方的野田(位於千野縣內),改姓茂木。
從當時的文獻來看,一六六一年時,野田地區釀造商人有高梨兵左衛門、茂木七左衛門,高梨家製造醬油、茂木家製造味噌。味噌和醬油的製作步驟有點類似,差別在於味噌以煮過的大豆泥、鹽和水製成;醬油則增加了炒過的碎麥加以發酵。為什麼他們選擇在野田製造醬油呢?
德川家康建都江戶,附近鄉村所種植的白米大部分都得送進城中,供諸侯和武士階級食用。野田的農民平日除了種植稻米之外,在冬季農忙之餘會釀造醬油,以賺取額外的金錢。野田是利根川流經之地,所以運送貨物至江戶十分方便。(案:現在的東京雖然看不到水道的痕跡,但是江戶城其實是個水都,有縱橫交錯、大小不等的河川交通網絡。)便捷的水利交通成了野田製作醬油的優勢,但促成此地醬油製造業繁榮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江戶形成的日本料理,其味覺基礎都離不開醬油。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1312017?fbclid=IwAR2pBMkBNpD9vforDxphhtask6PTYvQelWxbu6D-FTeEasNNYWukgalG7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