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德國退休年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德國退休年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德國退休年齡產品中有1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48歲海蒂克隆:女人沒有保存期限,永遠都可以性感】 經歷2次離婚、育有4名子女,德國超級名模 #海蒂克隆(Heidi Klum)雖然已經48歲,但她還是勇敢追愛,不畏唱衰和異樣眼光。「人們一直提醒我的年齡,比我自己還介意」,但她也說,「你只需要過幸福的生活,不必擔心別人的想法,因為煩惱太多,只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升旗易得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6.2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1年6月2日 主持: Tony Choi 6.2 【三胎不亡割韭菜】中共落實三孩政策,同時延長退休年齡,韭菜要被黨割到斷氣為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的後備頻道...
「德國退休年齡」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國退休年齡 在 BiG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退休年齡 在 方健儀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退休年齡 在 Cher 雪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國退休年齡 在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國退休年齡 在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國退休年齡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退休年齡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國退休年齡 在 BiG日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退休年齡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德國退休年齡 在 BiG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20 03:33:16
這是近期柚子最喜歡的一部 因為不用上字幕⋯⋯⋯(喂! 是因為很日常很溫暖😁 其實老實說,平常待在紐倫堡的日子蠻規律的 甚至有點規律到無聊 每天出門就是去上課、去超市 回家就是讀書、做飯 如果沒有在歐洲旅行,我大概直接在過退休生活了 - #有意義的活動 好險學校的國際處會因應節日辦活動 趁著聖誕節的活...
德國退休年齡 在 方健儀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15:59:47
2019.7.26 U Magazine Local Gourmet . 最近可能好多香港人都累了,我收到通知,呢間餐廳會為大家開放,給予喘息的空間。 . 喜歡懂關懷,有同理心的餐廳。 . 《自己咖啡自己沖》 . 雖然丈夫與我仍未到退休年齡,但我偶然會想像到時的生活。我倆沒有小孩,而且60歲仍很年輕...
德國退休年齡 在 Cher 雪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8 07:05:25
34歲,把時間還給自己,35歲,仍然在旅行的路上,最後一晚我中轉上海,老頭邀請上海一聚,昨夜我們談了很多關於人生跟旅程的故事。 老頭早年到德國生活,退休後選擇上海,倒也沒有定居,而是四處遊歷,他喜愛音樂跟舞蹈,期間我們談了許多。 說真的,旅程最難能可貴的大概就是能碰上聊得來的人,能觸動心底大概順...
-
德國退休年齡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02 13:00:26【6.2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1年6月2日
主持: Tony Choi
6.2 【三胎不亡割韭菜】中共落實三孩政策,同時延長退休年齡,韭菜要被黨割到斷氣為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的後備頻道【升旗易日報】https://bit.ly/3jW9pr8
“每月贊助”支付方法 !
(1) 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2) Payme 97114085
(3) 我們英國的paypal户口 : hongkongerscommunity@gmail.com
英國合作社網站正式上線 https://wearehongkongers.co.uk/
英國合作社Whatsapp +44 7599451657
https://mewe.com/i/tuesdayroadtonyjohnny
https://gab.com/TuesdayRoadWorldwide
https://twitter.com/Tuesdayroad1
升旗易得道【新】支持我們2步曲!!
1. 訂閱 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2. 俾like, 收看廣告,
【2020年7月1日, 升旗易得道就港區國安法公告 - 】:
因應港區國安法, 本台嚴正作出如下聲明:
1.本台節目於港區國安法生效日起作出全面重組和整合。
2.本台於2020年7月1 日前所作的所有節目均為節目主持或嘉賓之個人意見, 與本台立場無關。
3.本台所有節目之內容均並非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境內製作。
4.本台所有時事節目內容均為引述消息來源、新聞媒體報導 (包括海外媒體, 香港媒體等) 之內容而作出, 與發言者之政治立場或、主張或意見無關。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5. 任何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的接收者請注意: 本台所有節目內容謹為對新聞時事之評論, 不論在任何時刻均無意構成任何 “煽動、協助、教唆” 行為。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6. 最後, 本台據悉港區國安法內容可能帶來極嚴重法律後果, 本台奉勸所有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人士小心其條文內容, 切勿以身試法。
-----------------------------------------------------------------------------------------------------------
現時, 香港形勢危急, 我們希望各位團結一致, 運用智慧應對。
希望所有支持者能在各方面支援本台繼續擴播。
-----------------------------------------------------------------------------------------------------------
本台一直致力提供日報式的時事節目予大家。 Youtube 局部恢復了廣告, 但是無理打壓依舊。 廣告收益難以維持本台營運及支援工作。故此, 我們仍然希望聽眾能月費支持本台擴播!
我們經營困難, 因此本台必須改變舊有方式以繼續維持營運。 經商議後, 我們將向聽眾及支持者收取自願性的“每月贊助”。 初步將每月收取贊助港幣200元 (考慮到我們節目集數比同類型網台節目多更多)。 我們致力於降低營運成本,不希望謀取任何暴利, 以達到聽眾及支持者以合理公平的成本即可聽取時事節目。 我們不希望阻止一般大眾繼續收聽節目。 因此, “每月贊助”, 是完全自願性的。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檢討計畫內容,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 能盡力支持!
7.21, 8.31, 7.1。 我們, 退無可退。
齊上齊落! 團結一致, 不分割, 不譴責!
我們與前線抗爭者站在一起!
我們認為, 現在是世界歷史的重要關口, 能和近代歷史中的重大變化相比較。 2019年及2020年的事件均顯示出香港人對於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追求, 並同時令這股浪潮捲進全世界, 不可逆轉。
保留實力, 等待黎明!
----------------------------------------------------------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有突發新聞, 立即和大家分析局勢! 關心香港! :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3Ani
=========================================================== -
德國退休年齡 在 BiG日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1-18 18:00:09這是近期柚子最喜歡的一部
因為不用上字幕⋯⋯⋯(喂!
是因為很日常很溫暖😁
其實老實說,平常待在紐倫堡的日子蠻規律的
甚至有點規律到無聊
每天出門就是去上課、去超市
回家就是讀書、做飯
如果沒有在歐洲旅行,我大概直接在過退休生活了
-
#有意義的活動
好險學校的國際處會因應節日辦活動
趁著聖誕節的活動,我才知道原來德國有這樣的一個文化
後來在路上發現其實數量還不少
只是每顆樹的年齡層不太一樣
這樣的活動讓我覺得很窩心
會不自覺的想像他們的笑容😊
所以不知不覺就花了有點超過預算的錢😅
雖然他不知道我、我不認識他
但如果我的一點心意、一點小舉動
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我也覺得值得了
-
#德國式的愛心
雖然德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冷漠
但其實他們是用不一樣的方式表達關心
沒錯!德國人連關心都很隱晦😂
其實我曾經看過一位婦人
提著剛從超市買完的超大麵包
送給坐在橋下的街友
還有,歐洲因為環保的觀念
寶特瓶是可以換成錢的
有些人會將保特瓶給街友
讓他們拿去超市商還錢買吃的
-
再來補充一個比較有趣的聖誕節現象
除了住在學生宿舍以外
若是聖誕節期間清潔人員來你家按門鈴
跟你祝聖誕和新年快樂
最好意思一下給點「紅包」哦😉
也感謝他們這一年的幸苦維護環境整潔
臉書粉專:BiG日常 - BertxGloria (http://bit.ly/2shTGfH)
歡迎追蹤我們的ig哦: big_bertxgloria (http://bit.ly/2NDFtAV)
By柚 -
德國退休年齡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4-12-16 18:19:09比利時12月15日發動大罷工,導火線是政府計劃延長退休年齡,並縮減醫療和社會保險預算。全國數百萬勞工共同響應罷工,為二戰以來比利時最大規模抗議活動。各大機場宣布關閉24小時,600架次航班受到影響,往來歐洲各國的高鐵也停駛,海陸空交通大癱瘓。
義大利工會12月12日也發動大罷工,主要是勞工不滿政府計劃修訂勞動法,讓企業能更輕易解雇員工。米蘭等50多座城市都爆發示威抗議,示威者試圖爬過欄杆,闖入政府建築物,還和警方爆發激烈衝突,向警察投擲石塊和燃燒彈。警方施放催淚彈以驅散民眾,使街頭彷彿變成戰場。
德國亞馬遜物流中心員工,12月8日發起罷工行動,員工要求公司承認他們是零售業僱員,以獲得合理的薪資待遇。在耶誕假期來臨之際,員工們只希望能夠過個好年。
多國不約而同在年底發動罷工,凸顯全球勞工生活水準未見改善。國際勞工組織12月公布的調查顯示,全球實質薪資幾乎原地踏步,已開發國家薪資去年甚至只增加0.2%。
德國退休年齡 在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48歲海蒂克隆:女人沒有保存期限,永遠都可以性感】
經歷2次離婚、育有4名子女,德國超級名模 #海蒂克隆(Heidi Klum)雖然已經48歲,但她還是勇敢追愛,不畏唱衰和異樣眼光。「人們一直提醒我的年齡,比我自己還介意」,但她也說,「你只需要過幸福的生活,不必擔心別人的想法,因為煩惱太多,只會讓你多更多皺紋。」
🌸加入大人社團LINE,實踐美好退休生活>https://maac.io/1upXv
⭐️訂閱美好生活報,30秒成為大人社團團友>>http://bit.ly/36EizjN
德國退休年齡 在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陪媽媽來趟羅馬假期!一口冰淇淋,大人也能擁有浪漫少女心】
邁入一定年紀,就成了浪漫絕緣體嗎?德國媳婦 #鄭華娟,分享母親到德國探親的回憶。她發現,浪漫的幻想不會因為年齡而消逝。一口冰淇淋,就能讓大人找回少女心、享受當下的喜樂時刻。
#法治大國的日常小事
🌸加入大人社團LINE,實踐美好退休生活>https://maac.io/1upXv
⭐訂閱美好生活報,30秒成為大人社團團友>>http://bit.ly/36EizjN
德國退休年齡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夜.文摘: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 新作品》
* 《讓工作有趣的兩個方法》羅素
使工作有趣的有兩個元素:第一是巧技的運用,第二是建設性。
每個練有什麼特殊本領的人,總樂於施展出來,直到不足為奇或不能再進步的時候為止。這種行為的動機,在幼年時就開始:一個能頭朝地把身子倒竪的男孩子,在頭向天正式立著的辰光,心裏是不甘願的。
有許多工作予人的樂趣,和以妙技為戲得來的樂趣相同。
一個律師或政治家的工作,其包含的樂趣一定還要美妙得多,正如玩橋牌遊戲時的趣味一樣。雖然,這裡不但有妙技的運用,也有和高明的敵手鈎心鬥角之樂。即在沒有這種競爭元素的場合,單是應付一樁艱難的工作也是快意之事。
一個能在飛機上獻本領的人感到其樂無窮,以致甘願為之而冒生命之險。
我猜想一個能幹的外科醫生,雖然他的工作需要在痛苦的情勢之下執行,照樣能以手術準確為樂。同樣的樂趣可在一大批比較微末的工作上獲得,不過強烈性較差而已。我甚至聽到鉛管工匠也以工作為樂,雖然我不曾親身遇見一個這樣的人。一切需要巧技的工作可能是愉快的,只消它有變化,或能精益求精。
假如沒有這些條件,那麼一個人的本領學到了最高點時就不再感到興趣。
一個三英里的長跑家,一過了能打破自己紀錄的年齡,就不復感到長跑之樂。幸而在無數的工作內,新的情勢需要新的技巧,使一個人能一天天地進步,至少直到中年為止。有些巧妙的工作,例如政治,要在六十至七十歲間方能施展長才,因為在這一類的事業中,豐富廣博的人情世故是主要的關鍵。
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歲時要比旁人在同年齡時更幸福。
在這方面,只有大企業的領袖堪和他們相比。
然而最卓越的工作還有另一元素,在幸福之源上,也許比妙技的運用更加重要,就是建設性。
有些工作(雖然絕非大多數的工作)完成時,有些像紀念碑似的東西造起。
建設與破壞之別,我們可用下列的標準去判辨。
在建設這件事情的原始狀態是紊亂的,到結局時卻形成一個計劃;破壞正是相反,
事情的原始狀態是含有計劃的,結局倒是紊亂的,換言之,破壞者的用意是產生一種毫無計劃的事態。這個標準可應用於最呆板最明顯的例子,即房屋的建造與拆毀。
建造一所屋子是依照一預定的計劃執行的,至於拆毀時誰也不曾決定等屋子完全拆除後,怎樣安放材料。固然破壞常常是建設的準備;在此情形中,它不過是一個含有建設性的整體中的一部分。
但往往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以破壞為目標而毫未想到以後的建設。他大抵把這點真相瞞著自己,自信只做著掃除工作,以便可以重新建造,但若這真是一句托詞的話,我們不難把它揭穿,只要問問他以後如何建造就行。
對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必是模糊的,無精打採的,沒有重點的,不比他提及此前的破壞工作時說法又確切又有勁。
不少的革命黨徒,黷武主義者,以及別的暴力宣傳家,都是如此。
他們往往不知不覺受著內心仇恨的鼓動;破壞他們所恨的東西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至於以後如何,他們是漠不關心的。
可是我不能否認在破壞工作內和建設工作裡,一樣可有樂趣。那是一種更獷野的,在當時也許是更強烈的歡樂,但不能給人深刻的快慰,因為破壞的結果,很少有令人快慰的成分。
你殺死你的敵人,他一嚥氣,你的事情便完了,因勝利而感到的快意也不會久存。
反之,建設的工作完成時,看了令人高興,並且這工作的完滿也不會到達無以復加的田地。最令人快慰的計劃,能使人無限制地從一樁成功轉入另一樁成功,永不會遇到此路不通的結局;由此我們可發現,以幸福之源而論,建設比破壞重要多多。
更準確地說,凡在建設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於在破壞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因為你一旦充滿了仇恨之後,就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設中毫不費力地獲得樂趣。
所以人要治療憎恨的習慣。
—-羅素
* 理想的動物社會沒有盼到,而他們反倒落入了這樣一個時代:誰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動輒狂吠不止的惡犬到處橫行,你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你的同志在招認了醜惡罪行後,被撕成碎片——她不知道怎麼會鬧成這樣的。—-喬治歐威爾
* 羅斯福自一九三三年就任美國總統,提出一連串百日維新政策,使用的都是憲法裡賦予總統的緊急行政命令權。
到了一九三六年,羅斯福在美國的聲望已經到達最高峰了。
什麼叫最高峰?零負評嗎?不是的。
他的主張等於是抓住社會主義裡某些重要精神,然後補足資本主義貪婪及製造災難後所形成的不平等;雖是資本主義,可是用了部分社會主義的精神。
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兩邊都沒有討好。
美國企業界、政治菁英普遍認為他太左。
而哈佛大學──羅斯福的母校,現在在美國被認為是平等及自由精神的象徵──在當時三百週年的建校紀念會時,羅斯福走進去, 本來以為會迎來美國最高學府學生給予他的掌聲,但他面對的是噓聲!
學生以噓聲對他表達抗議。因為有很多社會主義信仰者認為,羅斯福應該以更符合民情需求的方案,來取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當時左派在美國校園裡已經開始萌芽。
羅斯福怎麼自處呢?他憤怒?委屈?或是討好年輕學子?都不是, 他一跛、一跛的走上台、發表演說,一如往昔,充滿自信。
他告訴學生們:
這個國家現在正步上經濟復甦的路途,我們當然會繼續尋求改善美國工人的工作環境;我們當然也會繼續為降低電價而努力;我們仍會繼續為年輕男女、殘疾同胞、失業保險、老年福利及女性保護等問題而努力。
但是我們才剛開始,有太多類似的問題要被解決,制度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年輕學子沒有耐性,他沒有說服這些學生。
但美國下層社會的人們心中,羅斯福是他們的英雄。那個時候羅斯福所到之處受歡迎的景象是:一位資深記者記錄小羅斯福來到紐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這個地方,車隊通過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連結紐約市跟紐澤西的一條隧道──洞口之後,如雷的掌聲已經響起,整個城市沸騰。
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舉目所見是一片搖動旗幟的人海。
當時在美國華府最重要的辯論,並不是我說的在哈佛大學,而是剛好與哈佛大學學生批評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羅斯福把整個國家帶離資本主義太遠了。」
所以當哈佛的學生罵他:你還是在保護資本主義啊,你還是在保護貪婪的富人!但共和黨與民主黨參議員對他都有意見,認為他:太左了。
很快的,一九三七年進入羅斯福第三屆總統的競選活動。
選舉有時候是媚俗的,因為民主政治的前提是由老百姓決定國家未來。
當一個制度危機可能連專家都非常困惑時,人民怎麼可能有他們的理性分析、合理及最好的政治選擇?
面對一九三六年年底大選時,共和黨提出競選主張,最重要的四個字叫作「平衡預算」,在美國這可是天經地義。
他們認為,羅斯福拿太多國家的錢創造「新政」,留下太高的國家負債。
共和黨當時批評:美國正處於危急之秋,美國人的福利太高了,高到那些人根本不想工作,美國年輕人沒有任何前途、看不到未來,政府又有這麼高的赤字。
共和黨不是希望贏得總統寶座,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打敗羅斯福, 他們要的是贏得參眾兩院。
但他們不知道正由於那一次的競選勝利之後,共和黨大贏了國會,他們真的如願以償:但代價是:華爾街股市因政府過早走向平衡預算,再度大崩盤,美國走向「二次衰退」,失業率又大升,美國做為世界經濟當時惟一的中心,世界經濟又再度被拖垮。
於是,大西洋這邊納粹主義達到巔峰:太平洋那端日本軍國主義羸得絕望社會的全面支持。美國平衡預算不到一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美國平衡預算剛好兩年又九個月,德國侵佔波蘭。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掀開序幕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1940年二戰已經開打了半年,根據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8%的美國人支持同盟國,只有2%的人支持納粹;可是問他們要不要捲入這次歐洲戰爭,90%美國人說:不。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不存在的。美國眼看著納粹在整個歐洲連戰皆捷,不動如山。
美國不想捲入戰爭的民意,多麼的深入人心,幾乎在每一個美國人的血液細胞裡流動。
然而,羅斯福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不一樣。其實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看到威爾遜總統支持國際聯盟卻被國內批評,他曾經説:自己也很想找各種理由來反對國際聯盟,可是想破頭也想不出理由。
在那個年代,羅斯福很感慨的說:「我們就算中立,也不應該不聞不問吧?」
可是他拿這樣的美國一點辦法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國會,廢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禁止軍火出售的規定,也就是可以賣一些軍火到歐洲去。
其中,出口44%軍火都賣到英國。
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年春天,經過幾個月的觀戰,德國已經在很短的時間裡不只是打下了奧地利、波蘭,一路打到了北歐,征服丹麥;征服了東歐,打到北歐了。
此時,英國人才從幻想和夢中驚醒,但美國人仍然置身度外。
全英國開始恐慌了,因此邱吉爾出任了首相。德國在歐洲大陸勢如破竹,這個情形一直到一九四○年九月,眼看希特勒下一個目標就是英國。
美國和英國有一種特殊關係,但美國人普遍厭戰,他們深信正是因為一次大戰美國沒有介入,美國才能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國。
面對反戰的民意,羅斯福採取一項大膽的措施:他以總統的行政命令權,把五十艘服役已久但還可以用的驅逐艦,以退役為由送給英國,交換可以租借英國在海外的海軍基地。
一九四○年,又時逢美國總統大選,羅斯福在這一刻面臨抉擇。過去的慣例,總統連任兩屆就不選了,可是他覺得為了歐陸戰爭,他必須參選。
他知道大多數美國人民並不瞭解,美國人不可以把自己置於國際事務之外,他必須用個人的聲望來領導這個世界,所以他決定競選第三任。
那時候的美國憲法沒有禁止競選第三任或第四任總統;直到一九五○年,美國才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美國總統任期最多連兩任。
羅斯福想解決歐洲事務,他覺得只有他可以做得到, 但當時他也沒意識到這即將成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人處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還未必意識到這就叫做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羅斯福說:我好幾個夜晚都躺著想,自己問自己,身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是否有權力呼籲美國人,自我訓練為國家效勞,然後拒絕一己之私呢?面對危難,每個人都不應該逃避應負的責任。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那一刻並不容易。
其實他對於競選第三任,自己也常常處於搖擺之中,沒有那麼堅定,他曾說:「有一部分的我很想退休,回到海德莊園。」
也就是回到他出生的羅氏大宅,寫寫回憶錄。
可是他的良知不允許,所以這次他仍然競選了。當然,輿論的批評就大了, 批評者認為他不該打破慣例,世界大戰干美國人什麼事情;連他曾經在大蕭條時期史無前例的在田納西河谷設立管理局,成立一間水力發電公司,等於是美國第一次有國營事業,也被拿出來批評是左翼,或說這就叫做官僚作風。
選舉的結果,羅斯福還是連任了,得票數是二七二四.四萬張,和他競爭的共和黨候選人叫威爾基Wendell Lewis Willkie,他的得票是二二三○.五萬張,美國人打破總統連任兩屆的傳統,讓羅斯福繼續領導,可是贏的票數就沒有羅斯福第二次連任時這麼多。
這說明瞭其實大多數老百姓未必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危險是什麼;其次老百姓容易很厭煩一個人,我們都已經看了你八年,我還要再看到你?──這當然是老百姓的一種天性。
所有的英雄都會令人厭煩。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保羅• 甘迺迪Paul Kennedy講的話。
美國國內本來還為羅斯福勝選問題繼續吵,但是吵到一九四一年, 突然沒什麼人再吵下去了;因為美國已經變成民主同盟國家的兵工廠,利用了租借法案,將飛機、坦克還有其他用品送到英國。
簡言之,美國從歐陸的戰爭,開始嘗到甜頭,發現了一門好生意。
那時中國也開始因為抵抗日本侵略獲得美國的援助,貸款達到五百億美元。同時,羅斯福凍結德國、義大利這些法西斯國家在美國所有的存款以及信用,接著日本也被列入凍結的對象。
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兩人會晤,共同發表《大西洋憲章》,宣稱確保世界遠景更美好的共同原則──可是請注意,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沒有參戰。
歐陸戰爭打到英國時,美國出口大增,失業率開始大降。美國人突然在那一刻發現一件鬼魅般的事, 原來支持其他的國家打仗,變成軍工廠,可以解決美國大蕭條的問題──這是之前他們從沒想到的,他們只想著如何避免捲入戰爭。
但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這使得美國後來出現「軍工複合體」。他們發現此事,實在太穩賺不賠了。
美國第一次嘗到甜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難以想像,包括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等二戰快結束、一九四五年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1.2 %。
從一九四○年的10%,短短四年之內降到1.2%,幾乎達到充分就業。
所以經濟及歷史學家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美國的大蕭條:也從此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https://www.archdaily.com/554750/bombay-sapphire-distillery-heatherwick-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