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德國科系查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德國科系查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德國科系查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德國科系查詢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W2 2021/4/27(星期二) 連續放假三天,星期日去爬山,隔天乳酸堆積的下半身讓我有說不出的爽快痛感,還好休息一天之後,又恢復到能屈能伸的巴低。 「台式香腸便當」是我的最愛,也是陽陽的;只是要台式菜色,都不是圈圈的菜,但如果依照他的喜好帶便當,那就是一三帶肉派,二四帶雞塊薯條,星期五Hot ...

德國科系查詢 在 Kat 相談室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16:42:03

世界上第一個粉底 ———————— 好久不見的#kat說故事 隔了半年終於再度寫了新的一篇 粉底液的歷史不像其他篇有這麼詳細的資訊可以查 加上我也不是專業科系出身 所以就用個有趣的角度來看看吧❤️ ———————— 「美妝大帝」名不虛傳 身為多項美妝品起源的古埃及貴族 使用銅瓶中...

德國科系查詢 在 We love beaut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6:19:40

🔥全新:一夜去皺神話FILLERINA 932, Fillerina Biorevitatlizing 932🔥 自上月最新Fillerina 932 改良版一夜去皺推出後回嚮甚多🙈 再來推出粉紅色盒有機活膚版😋💪🏻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肌膚逐漸減小透明質酸造成缺陷,如皺紋、皮膚凹陷、表情紋等。 ...

德國科系查詢 在 We love beaut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6:20:27

🔥2018全新最強:延續一夜去皺神話FILLERINA 932🔥 靠濃妝艷抹的時代逐漸遠去,靠美顏神器/美圖裝扮的美貌終究不是自己的。 女人,終歸是要在愛人面前卸下濃妝的,不要一素顏就讓愛人過萬聖節喲🎃。 🗞延續到2018年,fillerina 已改良到第8代了。 從2007年開始,意大利Labo...

  • 德國科系查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7 12:40:16
    有 111 人按讚

    W2 2021/4/27(星期二)
    連續放假三天,星期日去爬山,隔天乳酸堆積的下半身讓我有說不出的爽快痛感,還好休息一天之後,又恢復到能屈能伸的巴低。

    「台式香腸便當」是我的最愛,也是陽陽的;只是要台式菜色,都不是圈圈的菜,但如果依照他的喜好帶便當,那就是一三帶肉派,二四帶雞塊薯條,星期五Hot dog,那可不行。

    今天學校有越野競跑活動(Cross Country),圈圈要求我去參加,才使得便當文稍晚發放。他今天跑步從一開始吹哨起跑,倒數第一(屬於很沒有爆發力的小孩),跑到四分之一的時候倒數第八,看他沒有放棄的繼續在爬坡奔跑(上坡很多孩子都用走的了),我很感動,本來就不是運動咖,但運動家的精神倒是沒讓我失望,鬥志很堅強,一路追趕到終點,竟然跑進前十名,完全是龜兔賽跑裡的小烏龜以耐力取勝啊,媽我都落淚了,很慶幸自己今天去見證了他的努力。

    繼續來說:

    陽陽升學記(三)

    「選校!選到起笑」

    「選校」這是屬於父母的業務專區,小孩就是上學和去參加考試就好。
    選私校?還是公校?要報考幾所才夠?要選哪幾所?怎麼選?要報考什麼班?
    這個說起來真的是講不完,所以,我直接以陽陽的學業條件和我的經驗來分享,當然所有的決定還包含了經濟考量,所以,大家參考就好,不要當成指標和學習的對象。畢竟每一家的各項客觀條件和主觀考量因素都是不同的。

    先講公校:
    跨區就讀公校,一定是要參加考試,他們會透過考試篩選出成績相對優異的學生,除了考試,還要審核成績單,看在校成績和品性以及是否積極參與社團,如果通過考試的學生太多,名額有限 ,那成績單就是決勝的關鍵,通常都是以五年級的成績單為必須送件的參考。

    我們決定學校的參考依據之一是透過一個叫 The Better Education
    https://bettereducation.com.au/ 的網站,查詢學校的評鑑分數,這些分數來自於學生參加Naplan成績平均值和學校各項學術表現得出來的結果 。這個網站還能交叉比對你心儀的幾所學校輸入之後的排名。可以幫助你在喜歡的幾所學校中,那一所排為第一志願,那一所作為候補志願。當然這都是以學術成績來作為參考標準。

    另外,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接送是否方便,將來我必須奔波於兩校之間接送孩子,跨區就讀,選校必須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或是老杯是否有條件可以就近支援,大眾運輸是否方便(如果你放心孩子自己搭公車火車的話)。

    再來就是學校的校風如何?是否有種族歧視的問題?校園霸凌事件是否頻傳?負面新聞是否多於正面新聞?這些對我們應該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其實以上三點考量,在選擇私校與公校時都是一樣的考慮範圍。

    最後,我們選GC中區北區最搶手的A高中,最近一次2019年評鑑成績還不錯落在94分(老杯方便接送),以及兩所我們家隔壁學區評鑑成績大約在中上評比同88分的公校稱B和C ,一共三所公校,兩所要參加考試,一所申請就好。每個學校的申請條件和考試時間都不同。

    你以為選好就去報名,然後就等考試了嗎?私校可能如此,公校(搖頭)沒這麼簡單。

    孩子六年級第一個學期開始,我們就開始關注學校的網站,等公佈Open day我們就得上網登記參加,時間到,就帶著孩子前往學校聽簡報。孩子絕對是心不干情不願的前往,對他們來說真的很無聊,但你得去了解,才能知道學校招生條件是什麼?也能在第一時間拿到申請表。

    我們只參加公立學校的Open Day,三所都參加了,辛苦老杯。

    拿到申請表以為填寫資料,附上成績單就繳費就可以等考試,又錯了。

    我沒想到這裡的高中跨區申請會這樣麻煩,
    A校:獨招,考試依照Naplan考題模式出題。
    申請表中需要選填分組志願:
    1.法語班:用法文學習數學,科學和電腦和程式語言等學科,當然必修法語。(這個我們直接放在第三志願,雖然老杯是在法國巴黎念拿的博士學位,也用法文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但要他用法語教數學和科學,人生沒有必要這樣找自己的麻煩,直接跳過)

    2. Stem班:我理解為理工班,在這理會比較著重數學,科學和電腦程式等理工方面的學科,未來大學也是朝這個面向去重點學習和選科,我們了解到女兒對於電腦程式語言是非常的弱項,而且排斥,雖然在校成績總能拿到A或B,但每次問他「不是討厭,怎麼還能拿A或B」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這個成為第二志願)

    3.Waldorf 華德福教育體制班:全GC應該是唯一創辦這個班級的學校吧,這個教育體制源自於德國。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創始人相信這是一套能夠照顧學生身心靈整體發展的教育模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google一下 Waldorf Education)
    學校的文案說明中表示: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學術學習方式,對英文,數學,歷史和地理還有科學的學習,輔以藝術角度和公開演說訓練及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班級主要在學習獨立創造和思考,自己尋找答案,而不只是老師單向的傳授。我覺得如果孩子熱愛藝術和充滿寫作興趣、饒富文藝氣息可以選擇這個科系。

    老杯說,當參加學校簡報時,這是陽陽唯一抬起頭來聆聽的部分,當然,陽陽自己決定了Waldorf為第一志願。我們也認為這個最適合他。

    另外學校還有其他特長班可以報考,像是音樂班,體育班和戲劇班。這些特長班除了要參加學科考試,還得有術科面試。也是三個志願中可以選擇的項目。

    學校B:獨招,試題以ICAS考題模式進行。
    需要先送成績單,符合資格,才通知考試。
    所以,你有可能送報名表,繳了報名費,然後不一定能參加考試。(哼!跩什麼跩,但還是默默地報名了ˊ)
    申請表中的志願選項有:

    1學術班:同上stem班,就不贅述。報考資格:數學和科學和英文,電腦程式語言四個科目中,至少要兩個A,兩個B

    2商業領袖人才培訓班:數學和英文一定要拿A才擁有考試資格。課程內容包含數學會帶到商業應用,科學和電腦應用程式都會著重在商業領域,聽說還會學習分組成立公司和經營。學校還有作業是發五元給孩子們當創業基金,讓他們利用所學,用五元創造更大利潤,曾有個孩子用五元賺了800元。學校舉例說明如此。(他們才11、12歲耶,要開始學這些了?!)

    3日語班:需要基礎日文能力。學術成績要求(我忘了)

    老杯說,不想女兒太早沾染銅臭味,於是我們就報了第一和第三,兩樣都拿到考試資格,因為當時open day遲到,沒聽到日語班的條件,拿到考試資格時才發現根本不會日文,所以直接放棄沒有去考。

    B校申請資格這麼硬,你要不要送件?
    當然要送,哪來這麼多AAAA的學生,不管孩子成績單幾個ABC,就賭他收不到這麼多符合資格的人數,不得不把把資格放寬,所以不要被條件限制所影響而退縮。有送有機會,有考有希望👍。

    第三所學校是送審成績單,但成績單也都要求主要科目要拿A,時間也壓在比較後期,我們想說如果報考的學校都名落孫山,再考慮送件,畢竟公校報考費用至少都是100元起跳,在加上兩所私立學校的報名費又是兩三百元,能先不花,就省下來。

    公校申請完畢,私校申請和考試及放榜過程明天繼續,時光飛逝,我又要去接小孩放學了。

    祝大家有美好的午後時光❤️

  • 德國科系查詢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13 14:28:46
    有 80 人按讚

    【推薦《我們在德國IB學校學會的事》】
    💖孩子努力的目標,就是發展成為最佳版本的「自己」
    .

    凱若媽咪算起來應該是我的小學妹了

    但我可以從她的著作中不斷看到她真誠反省自己、保持開放思維、不斷修持又奮力精進自我的身影,往往給我這個學姐必要又適時的提點。

    反映在和孩子的相處,凱若媽咪也始終保持彈性柔軟善於自覺的習慣,

    因此在她這本新書裡,我們可以看到凱若媽咪如何按捺住大人的主觀成見,細細感受、並接受女兒自主興趣的萌芽、又如何的壯大、最後匯聚成自己鮮明又適性的生涯方向,

    作為家長的,能做到不主導、不批判、不強壓,著實不容易。

    在108課綱上路的此時,凱若媽咪與女兒這本真誠的現身說法,雖發生在遙遠的德國,但絕對是很棒的參考歷程。

    以下是我的推薦序/ 彭菊仙
    ………………………………………………………………
    .
    108課綱已上路,其中最重大的方向就是希望孩子能在最快速成長的國高中階段摸索自我,逐漸對焦到清晰的生涯方向,

    網路社群上父母最疑惑的便是關於新課綱的「學習歷程」,這個全新的名詞還沒帶來曙光,卻造成父母極大的集體焦慮,因為華人的爸媽們普遍跟它很不熟。

    雖然凱若講的是遙遠的德國IB學校,但是她娓娓敘述女兒如何從單純的熱愛打球到順勢發展、鎖定自己的生涯方向,卻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學習歷程示範。

    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確信,完整且完美發展的學習歷程絕不能藉由爸媽依照「自己」的理想一手打造,絕對必須將主權交還給孩子,

    父母則透過陪伴、觀察來感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特質與能力分布;同時,願意儘可能的放下自己,去接受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孩子將自己的亮點發展成專業。

    凱若女兒小學畢業來到德國就學,一開始得克服非常艱難的語言與文化隔閡,

    所幸,喜歡體育的她遇到了一個引她進入籃球世界的貴人教練Johen,不僅教會她籃球,也讓她很快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而這個起點,竟讓她有機會逐步看到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的價值、引發如泉湧般的探究熱情,

    最後,具體的生涯方向便順理成章地浮現---不是去當運動員,而是對「運動管理」產生高度興趣。
    .

    因為自己親自走過練球之路,深知其中的辛苦,所以明白一個球員要堅持走下去,需要有很好的引導系統,不

    論飲食作息、練球方式、意志力鍛鍊、團隊合作、戰術設計,都須仰賴良好的管理;

    她同時在和同儕相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擁有活潑愛助人的特質,因此,她擔任了助理教練一職,從中體驗到自己對別人的正面影響而看到自身的價值。
    .

    而在國際大學日以及實習的機會,她更加確認了她對結合統計學、管理學、公共關係、活動設計的運動管理躍躍欲試,

    從此,不待父母威逼,她便非常主動地查詢大學相關科系學程,思考如何籌得學費,因而從心發願要有一番作為。
    .

    若是我們把凱若女兒此案例搬到相當重視學科的台灣呢?會不會一開始這株在體育上探索的小小幼就被扼殺?

    因為,如果不是想要成為專業的運動員,有多少父母能有此強大心臟讓孩子純粹玩球?

    連凱若媽咪一開始都不能完全釋懷,她自己是一個在台灣一路讀名校的學霸,她承認自己非常難以擺脫舊思維,她甚至也曾跟女兒說過:「打球是閒事,請把正事做完再去打球!」

    不過,凱若在IB學校卻從未聽聞任何一個老師批判女兒花太多時間練球,再加上她善於觀察、省思並願意等待,

    在不斷找機會和孩子深度的對話中,她愈來愈能勾勒出女兒的潛質樣貌,之後,不是她推著女兒走,反倒是女兒汩汩的熱忱把她一直放不開的手自自然然的鬆開!
    .

    根據調查,台灣國中孩子約有七成都不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高中也還高達六成,很多孩子甚至考完學測任由命運帶領,花落誰家都憑機運。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台大學生如果有機會重選,只有44%會選擇現在的科系,其他則是不會再選或不知道。

    或許我們會說十幾歲的孩子懂什麼?不過凱若讓我們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

    有天凱若跟婆婆提到她爸爸罹癌的往事,凱若說:「我當時還是個孩子呢!」

    當她婆婆知道凱若當時十九歲,就很自然的回答:「喔,那不是孩子,已經是個大人了!」
    .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正是因為東方的爸媽最難學會的功課就是放手,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走冤枉路,所以一路代為安排,現在又來個學習歷程、生涯探索,父母是不是又要一路緊張安排下去?

    殊不知,孩子始終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為自己出征,才可能是最長的冤枉路。

    謝謝凱若無私的分享,她生動而順暢的文筆讓讀者感覺親身參與了她女兒的探索過程而絕對能心有所悟,我真心希望台灣爸媽都要來觀摩!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991?loc=P_0003_009

  • 德國科系查詢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08 01:06:05
    有 203 人按讚

    #彭菊仙老師的超感人推薦序
    「#非常值得參考的_學習歷程_示範」
    108課綱已上路,其中最重大的方向就是希望孩子能在成長最快速的國高中階段探索自我,逐漸對焦到清晰的生涯方向。網路社群上父母最疑惑的,便是新課綱的「學習歷程」,這個全新的名詞還沒帶來曙光,已然造成父母極大的集體焦慮,因為華人的爸媽們普遍跟它很不熟。
     
    雖然凱若講的是遙遠的德國IB學校,但是她娓娓敘述女兒如何從單純的熱愛打球到順勢發展、鎖定自己的生涯方向,卻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學習歷程示範。
     
    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確信,完整且完美發展的學習歷程,絕不能藉由爸媽依照「自己」的理想一手打造,絕對必須將主權交還給孩子,父母則透過陪伴、觀察來感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特質與能力分布;同時,願意盡可能的放下自己,去接受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孩子將自己的亮點發展成專業。
     
    凱若女兒小學畢業來到德國就學,一開始得克服非常艱難的語言與文化隔閡,所幸,喜歡體育的她遇到了一個引她進入籃球世界的貴人教練Johan,不僅教會她籃球,也讓她很快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而這個起點,竟讓她有機會逐步看到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的價值、引發如泉湧般的探究熱情,最後,具體的生涯方向便順理成章地浮現——不是去當運動員,而是對「運動管理」產生高度興趣。
     
    因為孩子親自走過練球之路,深知其中的辛苦,明白一個球員要堅持走下去,需要有很好的引導系統,不論飲食作息、練球方式、意志力鍛鍊、團隊合作、戰術設計,都須仰賴良好的管理;她同時在和同儕相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擁有活潑、愛助人的特質,因此,她擔任了助理教練一職,從中體驗到自己對別人的正面影響,而看到自身的價值。
     
    而在國際大學日以及實習的機會,她更加確認了她對結合統計學、管理學、公共關係、活動設計的運動管理躍躍欲試,從此,不待父母威逼,她便主動查詢大學相關科系學程,思考如何籌得學費,從心發願要有一番作為。
     
    若是我們把凱若女兒的案例,搬到相當重視學科的台灣呢?會不會一開始這株在體育上滋長的小小幼芽就被扼殺?因為,如果不是想要成為專業的運動員,有多少父母能有此強大心臟讓孩子純粹玩球?
     
    連凱若本人一開始都不能完全釋懷,她自己是一個在台灣一路讀名校的學霸,她承認自己非常難以擺脫舊思維,她甚至也曾跟女兒說過:「打球是閒事,請把正事做完再去打球!」
     
    不過,凱若在IB學校卻從未聽聞任何一個老師批判女兒花太多時間練球,再加上她善於觀察、省思並願意等待,在不斷找機會和孩子深度的對話中,她愈來愈能勾勒出女兒的潛質樣貌,之後,不是她推著女兒走,反倒是女兒汩汩的熱忱把她一直放不開的手自自然然的鬆開!
     
    根據調查,台灣國中孩子約有七成都不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高中也還高達六成,很多孩子甚至考完學測任由命運帶領,花落誰家都憑機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台大學生如果有機會重選,只有四四%會選擇現在的科系,其他則是不會再選或不知道。
     
    或許我們會說十幾歲的孩子懂什麼?不過凱若讓我們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有天凱若跟婆婆提到她爸爸罹癌的往事,凱若說:「我當時還是個孩子呢!」當她婆婆知道凱若當時十九歲,就很自然的回答:「喔,那不是孩子,已經是個大人了!」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正是因為東方的爸媽最難學會的功課就是放手,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走冤枉路,所以一路代為安排,正式上路的新課綱又來個「學習歷程」、「生涯探索」,父母是不是要更加上緊發條及早為孩子做好規劃?殊不知,孩子始終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為自己出征,才可能是最長的冤枉路。
     
    謝謝凱若無私的分享,她生動而順暢的文筆,讓讀者感覺親身參與了她女兒的探索過程,而絕對能心有所悟,我真心希望台灣爸媽都要來觀摩!
     
    --彭菊仙老師(親子作家,著有《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誰說分數不重要?》等書)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
    讀了菊仙老師的推薦文真是非常感動。老師百忙之中還真的很仔細閱讀了凱若的這本小書,還撥空寫出這篇感人的推薦序呢!很希望就如老師所說,這本書的分享能提供「學習歷程」而苦的家長老師們一些不同角度的參考!
     
    女兒的學習歷程並非一帆風順,更非輕鬆無壓力,但卻在許多老師與IB環境的引領下,逐漸堆砌出屬於她的未來雛形。
     
    已經收到這本書的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一篇故事呢?
    也很期待收到大家的回饋與分享呢!
     
    【凱若新書這裡買】 http://bit.ly/2lWCyJ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