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德國國旗相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德國國旗相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德國國旗相似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護台胖犬 劉仕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告別車輪 台灣應該修改國徽嗎? 要。當然要。 有人認為改國徽不重要,但我認為很重要。 今天內政部長徐國勇在接受立法委員 陳椒華 質詢時表示,內政部將在四月九號前針對「國民黨黨徽跟國徽」高度相似一事提出評估報告。 我個人非常期待,內政部這份評估報告能夠反映台灣主流民意。 台灣自從1996...
德國國旗相似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告別車輪
台灣應該修改國徽嗎?
要。當然要。
有人認為改國徽不重要,但我認為很重要。
今天內政部長徐國勇在接受立法委員 陳椒華 質詢時表示,內政部將在四月九號前針對「國民黨黨徽跟國徽」高度相似一事提出評估報告。
我個人非常期待,內政部這份評估報告能夠反映台灣主流民意。
台灣自從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以來,目前已經經歷三次政黨輪替。而隨著政黨政治逐漸成熟,台灣的民主成就也得到舉世肯定,多次被各國政要及國際媒體讚譽台灣民主成就。
隨著台灣民主日趨成熟,台灣社會對本土化認同也逐漸升高。多次民調顯示,台灣社會尤其年輕一代,對台灣的本土化國族想像已成為民意主流。
國徽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象徵,本就要能作為代表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及社會等面向的綜合具象化表徵。
惟相較於本土化的國族想像以及年輕一代對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這塊土地的在地認同,目前中華民國的國徽卻仍舊停留在過去黨國不分時期,使用與中國國民黨黨徽高度類似甚至兩者混淆不分的圖像。
國徽並非不能改,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國徽都改了很多次,甚至改了十幾次。
只有台灣,車輪牌國徽一直放在那邊,屹立不搖,又醜又礙眼。
改國徽只要修改 #國徽國旗法 即可,不需要修憲,是一件立法院就可以單獨決定的事。民進黨既然在立院是多數,如果真心想捨棄車輪國徽,說實話只是一夕之間的事。
另外也請大家幫忙分享給周遭設計圈的朋友們,時代力量正在舉辦 #台灣意象國徽設計大賞 (活動連結我放在留言處),請設計界的朋友們踴躍參賽。
這次比賽的評審團可說是黃金陣容加上豪華打線:
1. #蔡詩萍:評審團團長,資深媒體人/ 作家
2. #顏伯駿 :三頁文有限公司 創辦人,2017-2020連續四屆執行金曲獎視覺規劃。
3. #葉忠宜:卵形oval-graphic平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藝文空間森³ sunsun museum共同創辦人。創辦華文圈第一本專業字體設計刊物《Typography字誌》,作品有:2018台灣國慶主視覺,2020台灣設計展主視覺,聯合報系500輯500趴活動主視覺等。
4. #蕭宇辰:臺灣吧 Taiwan Bar Studio共同創辦人
5. #江亭儀:日然設計行銷事務所負責人
6. #陳鼎翰:玩味創研股份有限公司 Play Design Lab 董事長暨執行長 / 2018 德國 iF Design Award
7. #賴芊宇 :采果創意整合工作室創意行銷總監 Executive Creative Director
非常感謝上述七位評審願意擔任這項比賽的重責大任。這次國徽設計大賞收件期間有兩個月,希望能看到優秀的參賽作品。
台灣是台灣,讓我們告別車輪。
#國徽
https://taiwanemblem.tw/
德國國旗相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完整版】2020.10.17《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TG9pXkDbg
德東城市反猶襲擊案發生滿周年之際,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向全國發出警訊,「德國的反猶太主義正在急劇加溫」,極端思潮甚至滲入執法警界,當局憂心恐動搖國本。歷史上最大的變革與危機,總是伴隨著反猶太主義的興起,當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催生了新一波反猶主義浪潮,大批群眾上街抗議防疫措施過嚴,正導致德國民主再次面臨重大危機。
{內文}
(抗議民眾)
猶太人 懦弱的豬,滾出來 靠你自己來打一場啊
當發生在德國東部城市哈雷,那場反猶襲擊案屆滿周年之際,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日前憂心忡忡地向全國發出警訊,「德國的反猶太主義正在急劇加溫」。
(CBS記者)
影帶中,一名柏林青少年鞭打一名戴著"yarmulka"(猶太圓頂帽)的人,他用阿拉伯文高喊"猶太人",這個畫面震驚德國上下,人民的回應也非常快速,不同信仰的德國人都戴上圓頂帽以示團結,德國警方在今年上半年,就收到超過400件猶太遭攻擊事件,比去年同期成長整整10%
民眾猶如驚弓之鳥,因為滋擾事件遍布日常,如噩夢般揮之不去。
(CNN調查報告)
在這家猶太人開的德國餐廳,老闆尤拉以說,每天都有人恫嚇他
(尤拉以/德國猶太餐廳老闆)
他們說要殺了我,"我要斷了你的膝蓋,斷了你的手","斷了你的牙"
更可怕的是,極端思潮已滲入執法警界,《紐約時報》日前報導稱,有德國西部警隊涉嫌分享希特勒影像與新納粹暴力文宣,經官方調查後,已有29名員警遭到停職查辦。
(Herbert Reul/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內政部長)
我想得很遠,也希望這些只是單一個案,沒有人知道,但顯然這並不是單一個案,先是發生在漢堡,然後到奧罕,現在是穆翰,實在是太多了
多年來德國政壇與安全首長始終駁斥,關於極右派勢力已滲入安全單位的說法,
普遍將其視為單一個案,外傳今年夏天,德國政府低調將一支特戰部隊,遭極端份子滲入的單位整組解散,意味著問題已嚴重到難以改善,如今德國多地警局涉入極右派極端主義醜聞,慕尼黑當局甚至確認有員警,在聊天群組公然分享反猶貼文,這些都已被當成可能動搖國本的危機嚴肅處理。
(新聞主播)
德國軍事情報部門目前正在調查600多名涉嫌極右翼關係的士兵,這些士兵中有20名是來自精銳KSK突擊隊的成員,該組織通常負責反恐行動和解救人質,但是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擔心右翼極端主義者滲入其中
事實上,這股反猶勢力日趨暴力。不只是發生在一年前德東城市哈雷猶太教堂的槍擊事件,迄今仍讓人記憶猶新,身穿軍外套,頭帶頭盔的嫌犯,大剌剌直接在街頭開槍的景象,更讓人久久揮之不去。
(梅克爾/德國總理)
此刻有許多跡象表明,肇事者是出於對其他宗教或外貌人種的仇恨,而採取了右翼極端主義種族主義的動機
當德國人還在創傷中尋求慰藉,一份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大流行,已導致新一波反猶主義的興起,因為證諸歷史,世界上最大的變革與危機,總是伴隨著反猶太主義的興起,此番新冠病毒大流行,越來越多說法直指猶太人想藉疫苗市場賺取暴利。
(記者VS Dr. Michael Laitman/猶太哲學卡巴拉主義者)
我們的敵人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嗎?那些惡毒的仇恨者呢?絕對可以,他們將意識到仇恨的根源,並且會覺得他們恨我們是正確的,因為我們沒有做好工作,所以沒有完成任務,但是過了之後,他們當然會愛我們
以德國街頭接連上演,抗議防疫措施過嚴的群眾示威,就是最好的例子,當上百人同時揮舞著手中的德國國旗,不斷激化要大家衝進議會之際,那面旗幟跟當年鼓舞納粹分子的又有何差異?
(Olaf Scholz/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我們無法接受有些人現在出現在我們民主最重要象徵面前,議會象徵來自黑暗的過去
對德國人來說,反猶主義及其引發的極右派極端勢力,是當前德國民主的最大危機之一,歷史或許不會重演,但總能找到相似之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j1NhLMDXqM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完整版】2020.10.17《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TG9pXkDbg
德國國旗相似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習帝說要「有效影響國際輿論」,香港就有班社會賢達去外國「篤魁」光榮冰室】
中國人新移民教授黎明夥同其夫鍾一諾,在醫學雜誌《刺針》發表評論,批評疫症中有香港人的防疫意識與中國(和普通話)族群關聯起來,例子是知名黃店光榮冰室「不招待中國人」的告示。文章發出 4 天後,香港平機會就找上光榮冰室,表示店家「可能會被檢控歧視」。
是甚麼學術論文?
告洋狀和出口轉內銷,在這個崇洋媚外的殖民地並不少見。究竟黎明和鍾一諾的文章是否直接促成光榮冰室遭迫害,先不必一口咬定。我們看一些事件背後的人事和結構。
首先黎鍾二人的文章,連同標題約 469 字,是 correspondence,即信件、通信,類似「讀者來函」,不是鍾一諾介紹時說的「學術文章」,也不是「論文」,不是 SARS 病毒基因排序之類的學術論文。
其次,《刺針》的亞洲內容編輯,是一個名為 Helena Hui Wang 的中國人。中港台發去的文章,或內容相關,大概都是由中國人來審。一向被世界體系迫害和無視的台灣公共衛生界,一向批評這個現象。世衛受中國強烈影響,偏頗無極限,其他機構亦不會有例外。你談西藏新疆,很敏感,多數因為不同原因消失;但說香港人歧視、鬧西方歧視中國人,西方的政治正確和中國的政治正確都符合了,犧牲的只是香港。
這個問題其實遠非「大外宣」那麼簡單。一些人慣於默默衝撞禁忌,被打壓、被滅聲,一些人則衝撞受害者來取悅權力和具有權力的知識。《刺針》上一次涉及香港的內容,是一月間發表的一個心理學研究,對比政治動蕩下港人精神健康狀況;再上一篇,是去年在理大之戰救急扶危的醫生文德麟 Darren Mann 所寫,批評警方拘捕醫護人員,遠低於國際人道慣例,在文明國家聞所未聞。
進路的品位之分
對比之下,你就能看見所謂問題意識和關注點,有品位之分。以上的立論或研究,要不有重大的第一手經歷,要不是嚴謹的科學研究。黎鍾的文章,則近乎無的放矢,充滿社科宗教味,而且關懷的對象僅限自己。
當然沒有人規定不可以只關心自己。只是長期下來,足以令學者形象由研究學問的人,還原成另一種群學阿世、出入名利場之人。在去年政治形勢火紅火綠之際,在一個私人討論會上,人人都在說一些宏觀實際的政治形勢研判,何式凝則在不斷訴苦說自己因為害天水圍 80 個手足被捕,而遭「網絡欺凌」,令人失笑。
那一次就當何式凝只是一時未調適好情緒,但到了將近半年之後,何式凝仍然喋喋不休,繼續透過外媒批評自己受到恐亡恐嚇、相貌攻擊,謊稱自己只因「質疑勇武手段」就被批評,將自己鑲嵌入一個「女性受額外壓迫」的框架,假裝無辜,卻隱瞞了天水圍事件才是一切的原因。
何胡言亂語甚麼「運動歌頌激進這種傳統的男性價值」,其實何知不知道,前線有大量女人?「激進」為何會與男性聯繫起來?言則「和理非請願絕食」就是女性式抗爭?究竟何式凝知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預先批判是甚麼玩法?
全球的病毒數字,不是武漢最高嗎?對武漢乃至中國人戒懼,何罪之有?對中國人戒懼不等於就對其他人掉以輕心,只是對中國人更加高度留意罷了;其次,中國不准香港封關,民間就自救,包括對中國人敬而遠之,就被究責「要反思及正視內心深處恐懼的投射」,但有沒有聽過他們好發高論之餘,爭取或至少呼籲特區政府拿回權力,切實封關?有沒有究責北京中央政府不要再繼續隱瞞數據,讓香港人(和其他人)掌握疫情,以免恐慌?
或許有,也許沒有,但用力分別很大。究責北京,不會有光環,太出位可能危及教席;出力究責毫無權力的香港人,可以得到自己的「學術文章」刊登在外國學術雜誌,用女性主義反種族主義鬧香港的反對運動,分分鐘拿外國人權獎,因為你的東西符合西人一小撮學術菁英的口味。用力做甚麼、做甚麼不需太用力,聰明人都懂得。如果北京和中國人有做好本份,我們反應不合理,那你才來矯枉我們,ok?
對歧視和種族仇恨好反感?新疆集中營、西藏打壓宗教,真正的東西,又不見他們用吃奶力,在學術圈子呼籲 spotlight。去年,中國人製作了一隻殺香港人、「打曱甴」的遊戲,這些是不是種族仇恨?他們或會說,這只是一部份人,不代表全中國,中國也有好人的;那香港的歧視比例有多少?有統計嗎?如果說不能因為一些中國人染病,就定性整個族群;一些香港人敬中國人而遠之,怎可以定性香港的防疫就是「fuelled with prejudice against a certain group of people」?病毒如果來自非洲而我們針對中國再來話我們歧視吧。
「歧視」、「仇恨言論」等概念,是美國、歐陸作為多民族帝國而產生的機制,在香港並不適用。香港的族群構成並非完全單一,但遠比歐美中國來得單一。動不動就將香港人的行為視為歧視偏見種族主義,乃強搬外國情境置於香港,削足就履,扭曲港情來供外國理論發揮。這十年,香港人針對水貨和奶粉等物資的抗爭,屢被抹黑為種族歧視兼法西斯再現,就是一個將中國人視為黑人、香港人視為白人的錯誤類比。這些人並沒有以一個香港人的角度貢獻學術技能、詮釋真相,反而附合不明港情的歐美白人,硬塞種族歧視的教條,乃西方中心主義的意識形態奴才。
當然他們並不委屈,他們得到境外支持,因而可以出口轉內銷。香港是殖民地,不只是權力,更在腦袋。這裡的人不是以中國人的心態來視物,就是以白人的心態視物。這種志得以滿的「自我否定」,正是殖民地產物的精華所在。
武漢爆發奪命病毒,習近平親自下令,「要做好社會維穩工作,有效影響國際輿論」,所以全世界的天朝主義同路人,就趕著出去製造「中國人被歧視」的歪論,從道德高地炮打各個主權國家和個人維護自己生命的權利,轉移中國隱瞞疫情、資訊不透明、劣跡斑斑,才是所有地方敬中國人而遠之的理由。全球都是中國的受害者,進步份子卻趕著去檢討受害者,厲害了。
訕君賣直者
最近《明報》也有類似的進步文章〈疫症觸發的香港運動陰暗面〉,作者說自己去歐洲和「反政府的基進組織」交流,不懂回答為甚麼有人舉美國旗、有人用 Pepe,諸如此類。作者當然透露出他有很多東西看不慣的新時代東西,但他的反感卻是奉著「國際行動者」和「國際人權運動」的境外權威。我不知道香港人魚死網破、被姦殺被墮樓,死傷無數之下,還要花心思符合那些「國際人權運動」的標準。我們符合了,運動就會成功嗎?
我們不符合,就代表我們應該自殺?Do you think we care? 我們有定性過這是國際人權運動嗎?長大吧,我們這樣一個全民參與沒有大台的運動,就一定要符合某些脫離現實的小派系的小眼睛小視野?憑甚麼這樣要求?拿國際來說事?這是 2020 年了,資訊爆炸,我們可不是不懂國際要靠「啟蒙代理」去分派「外國在說甚麼」。去歐洲見「反政府基進組織」,就來指指點點看不慣?那不是等於七八十年代,民智未開,未興自由行,去過日本幾次就自稱日本達人嗎?Come on.
作者當然亦陰魂不散地嘲諷梁天琦和黃台仰:嘲諷梁天琦的團結奮進性格,後來在警察內部都同樣出現。這樣的關聯寫作,就像猩猩和人類的基因很相似,所以我認為《明報》這篇文就是猩猩所寫;黃台仰去了德國流亡,作者就諷刺本土派明明「反移民」,到頭來卻要由德國的「國際主義」救助 — 這是販賣無知,黃台仰和很多人從來沒有一刀切反移民,他們是反對無限制、反對香港無權審批、反對本地人變成二等公民。
香港在無自身審批權力下硬生生塞入了百多萬外人,跟龐大的德國收容了兩個香港人,有可比性嗎?兩者造成的影響,能跟百多萬人在一個彈丸之地相比嗎?黃台仰李東昇作為難民,要循規蹈矩,要學德文,是難民,是客;中國人的母國,擁有香港主權,再背後有一個要殖民溝淡香港人的長期政策,跟德國可以相比嗎?香港人有殖民德國之嫌嗎?拿難民和單程證去比根本比喻不倫,我們香港人可沒反對酷刑聲請。
也許是 2010 年以來的左翼社運,在這個運動並沒有特別的發言權和主導力,內心也有一點不舒服,死剩的,就在中國病毒爆發的時候抓緊機會批評香港人。他們也變不出甚麼新玩法,都是罵香港,拿去外國賣;拿外國做權威壓我們,爭自己的話語權。這便是《萬曆十五年》所說的「訕君賣直」,嘲笑自己人,來顯示自己的正直,再拿去外國賣,這也是他們圈子的貨幣。
有意義的變革ㅤ是不會每個人都開心的
到最後左翼的狂想還是「我們何不把這個反抗運動的身份認同提升,跳開民族論」,他們本來就不喜歡國族或民族觀念,這是他們的社科宗教信仰,卻包裝到好像理性。就算明知「我們是香港人」的認同根本是政治的基礎,也是二百萬人的抵抗能支撐下去的唯一所持。他們呼籲解放覺醒,但一群人走在解放覺醒的道理,就會形成敵我親疏;左翼繼而不喜歡群體界限,不喜歡到寧願香港一齊沉淪,變成第三世界,也不願看見任何國族先獨自解脫。
所以他們不喜歡「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不喜歡《願榮光歸香港》,不好意思大力批判 2019 年以來的運動,於是滿懷心事重覆自己始終認為「運動蘊藏種族主義排外氣息」,以示自己沒有同流合污(擁抱獨一無二的香港人身份認同)。
他們也不喜歡梁天琦,但左翼進步份子太過封閉,太舒適,總是不理解自己批評的東西。也許梁天琦終會變成跟他們一樣,到時左翼和自由派會說,他馴服了、他改好了,放棄了排外和種族主義。梁自始至終都在別人的誤解中,多可憐。
就像港漂也總是有兩種,一種是放下前塵,積極融合;一種是永遠的貌合神離,一天到晚想擴張自己的影響力,卻總是要以中國人的本位來重寫香港精神香港價值,來令他們自己舒服。
鍾、黎、何以及一些思想乖辟的左翼,早就已經選好了自己的路線;香港作為國族,亦已選好自己的路。前者會不斷批評和搞破壞,雖然一個主體總需要反題。政治運動不是賣雪糕,Nation building 亦往往不是 happy ending,它帶來血與火而不是奶和蜜;過程中會有人不開心,不會所有人都很開心,特別是世界公民或華心未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