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德國人對納粹的看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德國人對納粹的看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德國人對納粹的看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德國人對納粹的看法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子迂的蠹酸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兒時,應該是在某個卡通台,播放了個至今我都不知道名字是啥的動畫。我見到日本昭和時期一個平靜的日子,突然間市中心發生爆炸。無盡的光芒襲向市民,我見著某個女童被白光吞噬,眼球掉出來後,整個人瞬間蒸發。年紀尚小的我,難以接受如此衝擊的畫面,便向父親詢問這是甚麼,父親告訴我說這是二戰原子彈爆炸。 那是我對...

德國人對納粹的看法 在 每天德意一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23:56

【 #凱派聊德國】 ☀️上週我們提到了德國投票制度,也知道了今年9/26德國將舉行一場重要的選舉,將選出聯邦總理梅克爾的接班人,目前各個黨派都已開始投入選戰(Wahlkampf)! ‼️德國除了總理梅克爾之外,還有總統的存在!?那麼總理和總統的職責分別是什麼呢?他們又在德國的社會中扮演怎麼樣的角色...

德國人對納粹的看法 在 Emily ?? ??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31:03

去德國以前,一直被告知,納粹德國很敏感的歷史,不要隨便提起。 在德國的時候,卻發現德國人其實是很願意和別人解釋自己的看法的。 於是我就去私訊了很多身邊的同學,詢問他們,學校是怎麼介紹這段歷史的,以及他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大致整理成文中的幾點。 你有什麽看法呢?留言和我分享吧 更多關於留學...

  • 德國人對納粹的看法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6 09:00:10
    有 188 人按讚

    兒時,應該是在某個卡通台,播放了個至今我都不知道名字是啥的動畫。我見到日本昭和時期一個平靜的日子,突然間市中心發生爆炸。無盡的光芒襲向市民,我見著某個女童被白光吞噬,眼球掉出來後,整個人瞬間蒸發。年紀尚小的我,難以接受如此衝擊的畫面,便向父親詢問這是甚麼,父親告訴我說這是二戰原子彈爆炸。

    那是我對原子彈最早的印象,畫面此生難忘。後來我才知道那畫面應該是出自《赤足小子》中的原爆畫面。這動畫如果放在今天播,大概也不能播放那段原子彈爆炸的那幕戲。雖然如今的我知道原爆下的人體根本不會發生這些恐怖變化,但對我而言,這些恐怖的畫面卻真切表現了原子彈的情緒張力。

    (動畫畫面,慎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f4Q6ZigLY

    我對原子彈或核彈的下一個印象,出自小學時的國產遊戲《大富翁4》。當別人在地格上興建房子時,你可以用飛彈將其炸毀,但土地產權的所有人依舊是不變。不過如果是選擇使用核彈轟炸,不但房屋會被摧毀,就連土地的所有權狀都會消失,該土地會變成無持有人的狀態。當時的我對這些設計相當不瞭解,只知道是因為核彈比較強,所以才有這些效果。

    約莫是高中物理課,老師開始講述鈾235的基本知識原理後,我才懵懵懂懂的透過那複雜的數學,理解這東西何以能有這麼大的威力,但卻也僅僅是在武器價值上理解這東西的意義。後來隨著對政治和歷史的涉獵,我慢慢理解核武器的重大戰略意義,以及它無可取代的震攝意涵,甚至才慢慢體會甚麼叫做「冷戰」。

    二戰時期,主持原子彈《曼哈頓計畫》的奧本海默,之所以投入原子彈研究,有相當原因是希望能透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出現,讓戰爭快速結束,藉以拯救更多的人類。但在納粹敗退後,原子彈首次被用於廣島時,他深刻表示後悔這項研究的成果。

    核彈相比於尋常炸彈,意義確實不同。柏林雖在二戰中被幾乎摧毀殆盡,但德國人用歷史記憶重新建立起都市,過去的歷史意涵和精神似乎仍在。但廣島長崎被原子彈炸過以後,幾乎是夷平了整座城市的痕跡,在歷史上留下似乎永遠無法抹去的痕跡。即便真按照原址重建的紀念碑或建築,也都無法被賦予原子彈轟炸前相同的意義。

    最近因為沉迷《文明帝國VI》,幾個同樣在玩的朋友便詢問我對於遊戲中核武器的看法。我表達了相當程度的反感,我僅僅在遊戲中使用過寥寥數次的核武器,只因為每次轟炸下去時,都市人口的驟減以及對區域的毀壞,讓我總在螢幕面前無法想像。我無法想像一座都市的建築、人民和歷史記憶,被核武器徹底夷平的畫面。

    換言之,我認為核武器之所以換來了和平,有相當理由是這武器不只在物理意義上能徹底摧毀敵人,更能在精神意義上將敵對文明徹底抹去。

  • 德國人對納粹的看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3 00:31:47
    有 687 人按讚

    Keep Reading! Let's 讀 it--#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很開心今年再次響應文化部走讀台灣系列活動。台灣的疫情好不容易終於趨緩了,回顧過去兩個月三級警戒的日子,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大家都是怎麼過的呢? 我自己在這兩個月讀了非常多的書,既然不能出門玩樂,那就翻開書,透過書本「蟲洞」進入微型宇宙好好遊歷一番,一樣能讓心靈感到相當的豐富。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三本書,都是在過去這兩個月疫情期間月讀過的好書,其中兩本還有錄製成益起看世界PODCAST喔!

    🎁成功的反思: 混亂世局中 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作者: 麥可 桑德爾 譯者: 賴盈滿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益起看世界podcast連結🔗 https://player.soundon.fm/p/dc67740e-7982-4e61-b4fe-05d11369392b/episodes/292d3231-62bf-4576-96d1-e7db43518e51
    有政治哲學家之稱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最新力作。桑德爾之前有一本書很有名,叫作正義,一場思辯之旅。這回他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再度推出力作,同樣也引發極大的震撼。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叫做: The tyranny of merit. 才德的暴政。直白表達作者對現行世界的遊戲規則真的很憤怒。身為哈佛大學的頂尖教授,他看著學子每年為了擠進長春藤盟校窄門搶破了頭,相當痛心,縱觀現行世界的價值觀,更是出了嚴重的問題。現在的世界奉行只要你有知識,能力,又努力工作,這就是獲取成功的不二法門。其實從小到大,學校與家庭的主流教育,就是不斷灌輸這樣的主流價值。但反過來說,這個世界對於「輸家」是非常粗暴無情的,錢賺得比較少,工作頭銜沒有很特別亮眼,甚至不太清楚自己的熱情在哪裡,還在辛苦摸索的,主流聲音常常批判他們是「人生失敗組」,就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堅強,所以也怨不得別人。這樣的批評不見得說出口,但隱然成為一種很不友善的氣氛,在社會築起一道道高牆,讓你撞得頭破血流,難以跨越。

    所以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壓力鍋: 贏的人不只自己要贏,更要孩子繼續贏下去,因為這個世界對輸的人是很殘酷的,所以他們更怕輸,千萬不可以掉入輸的那一邊;那在「輸」的那一邊,拼命想往贏的方向前進,但因為阻力太多,資源與支持不夠,常常無以為繼,所以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兩極,也讓民粹極端主義有了可以滋長的溫床….

    桑德爾想問的是: 「贏家」真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所有的成就?這過程中有多少人的善意與扶持,才能成就一個人的成功? 「輸家」真的就是活該? 那如果我只是一個在美國中西部好好務農的小人家,一個全球化浪潮襲來,我的農夫生活無法繼續,我被逼著要去學電腦,如果我就是不喜歡,難道跟不上全球化,就是我活該不夠努力嗎? 這個世界有沒有一個可能,不要用「贏」與「輸」區分人類? 而是資源多的一方可以意識到努力之外,自己有很大的原因是「幸運」,並且回過頭來幫助「資源少」的那一方,大家可以共享資源呢?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作者: 諾瑞那賀茲
    譯者: 聞若婷 先覺出版社

    益起看世界podcast 連結🔗
    https://player.soundon.fm/p/dc67740e-7982-4e61-b4fe-05d11369392b/episodes/ed574ccc-7a3b-4189-87b6-8153a74ab8cf

    英國知名經濟學家諾瑞納赫茲最新力作「孤獨世紀」,精準的整理出這個世代的我們面對到最普遍的挑戰:孤獨。

    從人類從演化史來看,一直都是群居的動物,研究顯示,跟鄰居,朋友,家人之間互動密切的人普遍比較健康長壽。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過度強調競爭,從十九世紀英國工業化開始,大批人力往城市移動,人類脫離的鄉村,也脫離了那種左鄰右社互相寒暄照顧的生活情境。尤其到了八零年代以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總統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大肆提倡政府少管一些,讓民間自由競爭,八零年代經典電影華爾街,GREEDY IS GOOD,貪婪是好的更是讓整個人類社會宛若失速列車,朝著貧富差異極大化的不歸路飆過去,這個觀點就跟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的「成功的反思」有一點像了,那些被資本主義全球化放棄的人,成了地球村的邊緣人,他們的心理狀態其實是非常孤獨的。而孤獨有時其實不是有沒有人陪伴,而是一種不被接納,不被理解的挫敗感.

    赫茲擔心的是: 「孤獨」這種情緒會為極端的民粹主義加入燃料。他提到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學家,叫做漢納鄂蘭,她是二戰時期從納粹魔掌中幸運逃到美國的猶太人,對於德國人為什麼像是集體被惡魔催眠一般臣服於希特勒的領導,做出傷天害理的行為相當百思不解。一九四九年,她出了極具爭議的代表作:極權主義的起源:在書的尾聲她寫出了一個獨特的結論:極權主義是以孤獨為基礎,而孤獨是人類經驗中最絕望且激進的一種。既然覺得自己在社會找不到容身之處,乾脆就把自己的價值感全都交託在一位強大的領導者身上,藉此找到目標與自尊。

    這樣的情境在1930年代的德國,或是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有著令人憂心的驚人類似。

    解方是什麼: 赫茲認為: 人類最根本要體認到,過度競爭已經完全走錯路了。人類需要的不是競爭,而是合作。資本主義社會中如何加入關懷與和解,才是我們最需要去努力的方向。最後赫茲感性的說:對付孤獨世紀的最終解藥,就是我們站在彼此的身邊。

    🎁原來老子這樣說
    作者:傅佩榮 九歌出版社

    一場世紀瘟疫讓人類有著濃濃的末日感。前兩本書真的比較憂國憂民,都是在擔心世界走錯了方向,人類如果不徹底覺悟,恐怕只會走上毀滅一途。

    如果人類希望能尋找理想的生存模式,那或許穿越時空,借重兩千多年前的大聖賢老子的智慧,也是不錯的選擇。

    老子與佛陀,耶穌都是被譽為偉大聖人等級的人物,他們對於在虛幻世界載浮載沉的人類,提出真知灼見的教導,一直到今天,簡單的道理依然歷久彌新。

    其中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傳世經典。是聖經之外全世界複印成冊作多的書。老子是誰呢? 據說他周朝的圖書館管理員,飽讀詩書但深藏不露,道德經的內容,講人與自然,宇宙與萬物運行之道。人間一切皆是虛空,萬物有生有死,但唯一不滅的是道,道是什麼? 好難的大命題,傅佩榮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白話解釋道德經文句。這本書是同事郭于中介紹相贈的,我常常聽他分享這本書帶給他的益處,偶然間翻閱,對於老子的智慧驚嘆不已,一口氣整夜讀畢已經天空微白,好久沒體驗這種聞道則喜,手不釋卷的樂趣。

    像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是老子對於國與國相處提出的忠告。他看透人性喜歡競爭比較,所以主張小國寡民各過各的,否則往來密切心生忌妒比較,為了爭奪好處殺伐征戰就不可避免,這樣的看法或許在地球村全球化的時代很難被接受,但他對人性的洞見之精準,也提供了我們很另類的思考。

    那大家也想知道愛讀書的台視台語新聞主播郭于中最近讀了哪些好書嗎? 接下來就交給他囉! #郭于中

    文化部 為響應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的精神,推出 #走讀台灣系列活動,串聯文本與臺灣在地連結,使民眾可以在城市、鄉野、山林以及海岸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歡迎大家來一起走入文本,讀出臺灣。一起來種下閱讀的種子,靜待在更多人的心中,緩緩生根萌芽。
    #閱讀的種子
    #走讀臺灣
    #KeepReading
    #Lets讀it
    #疫起待在家
    #一起來讀書
    #台視新聞
    #益起看世界podcast

  • 德國人對納粹的看法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22 13:06:44
    有 175 人按讚


    是說我在看《諾曼地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 這本書時,讀到一段很令人意外的記載,作者寫道,轉戰了大半個歐洲的美國軍人們,對許多歐洲國家的評價甚低,卻在戰爭尾聲,終於踏入德國境內後,發現最文明、最勤奮、最誠實有記律、跟美國人最像的竟然是死敵德國人。而德國人似乎也發現這件事,一名被美國俘虜的高階納粹軍官,在與美軍聊天時說到,其實美、德應該一起對付卑鄙的俄國人才對。
    .
    這也讓我開始思考一件事,這個文明的德國社會,為什麼會犯下滔天罪行,設立集中營屠殺上百萬猶太人。於是我開始尋找有關這方面的史料,甚至想聽聽看德國人自己的說法。然後我意外發現,你其實很難找到當時德國人的宣傳與辯解之辭。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不難理解,因為當猶太人被迫害的證據鐵證如山,受害之慘令人不忍卒睹時,任何正常人都不願意去寫下或轉述納粹的連篇謊言,對於這件事並沒有所謂「平衡報導」的空間。
    .
    對於新聞與歷史,我們總希望報導者、記錄者,能維持中立,盡量呈現兩方的意見、不同的看法。但這個在多數時候都成立的鐵則,其實有一些例外,納粹屠殺猶太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今天你不會看到有一本書,書名是《納粹協助猶太人脫離貧窮》,然後封面上有一群猶太人開心在集中營裡工作的照片,封面上的介紹還寫著某個猶太人去到集中營以後,獲得很多工資,改善了生活環境。即使你在書中也忠實呈現了猶太人被迫害與屠殺的事實,但光是書名與封面,就足以讓你結束你的寫作生涯了。
    .
    沒錯,這世界上有些議題沒有辦法「平衡報導」,忠實呈現兩方的說法。在西非的激進組織「博科聖地」手段兇殘,每每綁架當地女學生並屠殺村民,他們也有一套理論來支持他們為什麼把女學生當成奴隸,當成牲畜一樣轉賣。但你能忠實轉述「博科聖地」的看法寫一篇報導,標題是「博科聖地繼續宣傳綁架女學生是要拯救她們遠離西方污染」再搭配一張女學生淪為性奴後開心的照片嗎??任何有良知的正常人都辦不到吧,而這就是為什麼公視這次的行為引發眾怒的根本原因。
    .
    有意思的是,公視至今仍然不清楚自己錯在哪裡,似乎一部份人認為是綠營網軍挾怨報復,另外一部份人覺得是網路鄉民不看內文,只看標題就出征。但問題在於公視第一時間在臉書貼文上呈現的,就是如此不堪的東西,引發眾怒能怪誰??在引爆爭議以後,連忙修改內文並加入平衡報導的連結,卻又沒有進行適當的危機處理,這當然會讓事情越變越糟。公視的小編是第一天接觸網路嗎??不知道很多人都是只看標題與圖片的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