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微量分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微量分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微量分析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16的網紅暗黑森林 Dark Fores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Episode 55: 床頭邊的鏡子 2001年美國國慶日的夜晚, 警察們在高速高路上找到了一部被拋棄的車,而且發現車子有一些子彈孔與血跡.到底發生了什麼恐怖的事?犯人是誰?受害著是誰?這一集可以見識見識法醫學的厲害![榮忠豪] (案件介紹時間戳記 0:20:23) **第二段是靈異故事** 怕聽...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420的網紅まとめまとめ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外食の牛肉が臭くて食べ られないんだが… なんかものすごく生臭く感じる 家で使う牛肉はOG ビーフの牛コマと あと 100g200円くらいの サーロインとか これは臭いと感じないし、 毎回一食30gは...
微量分析 在 Dark Forest 暗黑森林 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09:55:56
Episode 55: 床頭邊的鏡子 2001年美國國慶日的夜晚, 警察們在高速高路上找到了一部被拋棄的車,而且發現車子有一些子彈孔與血跡.到底發生了什麼恐怖的事?犯人是誰?受害著是誰?這一集可以見識見識法醫學的厲害![榮忠豪] (案件介紹時間戳記 0:20:23) **第二段是靈異故事** 怕聽...
-
微量分析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26 09:00:03【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外食の牛肉が臭くて食べ
られないんだが…
なんかものすごく生臭く感じる
家で使う牛肉はOG
ビーフの牛コマと
あと
100g200円くらいの
サーロインとか
これは臭いと感じないし、
毎回一食30gは平気で
食べてるところが外食で
食べると臭くて臭くて食べ
られない牛肉がある
焼肉で出る牛肉も臭くて
胸焼けするし
定食屋でセットについてる
おまけ程度のカルビやハラ
ミ数切れも臭くて食べられない
肉うどんなんか出汁にまで
肉の生臭さが溶け出すし、
ハンバーグもかなり臭い
ビーフカレーはカレーの
強い匂いに牛肉の強烈な
生臭さが混じって
匂いだけでヤバイものがある
肉が溶けずにゴロゴロし
てるようなカレーは牛肉を
よければ平気
唯一マックのハンバーガーはいける
あれは何故か臭くない
付き合いで専門店で
ハンバーグ食べるときは、
いつも3分の1食べて終わる
ステーキも二切れくらいで
限界が来る
それ以上食べさせられると
臭くて吐きそうになる
幸い毎回周りが喜んで
食べてくれるけど
これがブタとかトリなら
平気なんだけど、
牛肉だけどーしても臭い
しかし、周り皆に
聞いても、誰一人そんな
生臭さは感じないという
何を生臭いと感じてるんだろう?
牛肉の種類によっては
匂いだけで吐きそうなほど
生臭い牛肉もある生臭さの
せいで食べられないけど、
牛肉の味自体は好き
なんとか生臭さを感じずに
牛肉を食べたい
生臭く感じる原因って何だろう
焼き加減とかの
問題じゃないなら高い肉や
国産牛や和牛の油が苦手な
んじゃないの
安い肉や輸入肉が
平気ならね
「上質の油が」って表現されるし
安い肉とはそれが違うんじゃない?
そうなのかな?
たまに知り合いから買う
和牛は食べられるんだけど
ファミレスレベルの店でも
生臭いと感じるんだけど
ファミレスの牛肉も脂が多いのかな
毎回一食30gのとこ
300の打ち間違いかと
思って二度見した
300gって6人分でしょ?
流石にそんなに食べられない
何か理由がある
んじゃないかなとは思う。
肉の違いやが言ってくれて
いるように油もそうだし、
何らかの物質が関与して
いる肉質の問題とか?
貴方の体質との相性とか。
あるいは少し思ったけど、
畜産に関わる牛への成長
ホルモンや化学物質、
肉の処理に使われる
添加物やその他の影響とか。
ある種の化学物質に敏感な
人達ってごく微量でも具合
悪くなるそうだよ。
又は特定の国由来の牛が
駄目なのかとか。
何かしら原因がある
んじゃないかとは思うよ。
逆に化学物質少ない方(高い肉)
が駄目なのかとかも考えもする。
アレルギー性症状の物質を
調べるみたいに、
その原因特定って少し手間
掛かるかもだけど、
それをせずとも改善さ
れると良いよね。
>唯一マックの
ハンバーガーはいける
あれは何故か臭くない
マックは私も好き。
昨日も行ったけど。
それはいけるってのが
ちょっと気になった。
30gって唐揚げ1個分
ないくらいじゃん元々
少食かあるいは獣肉は一口
二口しか食べられない
体質なんじゃないの?
それが外食でステーキ1人前
(120g前後)
とかって無理があるんじゃ
ステーキメインでいえば、
150200くらいが
一人前の量だよ
コースならもっと少ないと
思うけどファミレスだって
フェアによるが和牛や国産
牛提供してることもあるしてか、
そんなに気になるのに
産地とか聞かないの?
ファミレスならメニューに
かいてあるし
レストランなら聞けば
教えてくれるでしょ?
スーパーなら自分で確認できるし
苦手な肉の分類の分析とか
簡単じゃない?
外で食わなければいい終わり -
微量分析 在 Asto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20 18:21:09#訂閱 #開啟小鈴鐺 #追蹤IG:heyheyastor
談工作▍lordrings107@gmail.com
想聊天/看貓去IG ▍https://goo.gl/HZhvP3
還有其他社群要不要看都沒差▍
FB■https://goo.gl/JRmIum
blog■http://goo.gl/3571Ul
wibo■http://goo.gl/uY6NoQ
■ 我在逼哩逼哩有官方帳號,不要再搬運我影片了■
/
都在家裏的話更可以對自己好一點,滋潤自己讓生活維持平衡~
這次要跟你們分享近期發現韓國媒體號稱小黑瓶平替版的醫美界小藍瓶「超微導B5能量修護賦活露」。我自己用了AHC這個小藍瓶之後真的驚艷到!很有感的保濕+突破保養撞墻期,各方面真的很接近小黑瓶,接下來要一一分析跟你們說他哪裡厲害!
|有什麼功能?
兩款都是主打他們都是走微生態科技,讓皮膚更穩定健康。兩款除了基本盤强效保濕,頂級全能定位的產品,因此額外有效修護、穩定膚質,細緻增加透亮感。
小黑瓶:
有7種益生質,獨家專利配方。一滴的酵母萃取含量是3000萬活性萃取。
添加維他命E作為修護。
有添加微量酒精可以疏通毛孔代謝角質。
小藍瓶:
有10種益生元。一滴2ml的益生菌菌體(非活菌。)含量是1億5000萬。
額外添加維他命B5+玻尿酸修護保濕。
沒添加酒精,對於酒精會過敏的人更友善。
|質地&吸收度
擠出來相較之下小黑瓶的質地再比小藍瓶濃郁一些。擦在臉上的感覺也很不一樣,小黑瓶摸起來是清爽感的精華液。小藍瓶推開會化成水狀精華感,是很輕盈的質地。
|修護力
兩罐其實差不多,都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整體讓膚況提升,比較潤/嫩/穩定。
屈臣氏找得到正版AHC小藍瓶!https://bit.ly/3ys0ODa
快來留言想要得到的原因,就有機會得到我的新歡~5/26 23:59截止,5/27抽出10位
/
■這是合作影片
我對自己發佈的業配影片很有信心,這信心來自於我是誠實分享,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喔。雖然我覺得好用,但一樣產品要做到百分之一百的人都覺得好用是不可能的,總會有人不適合。有這樣的事也很正常,也希望不適合的人可以留言分享自己的膚質、使用情況,把留言區當作「討論版」,對於其他人來說也很有參考價值。
這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任何理性分享我都表示尊重,但是惡意謾罵、羞辱、攻擊、毀謗、挑釁,我也不會姑息,請特定人士自重,不要公然挑戰法律。 -
微量分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14 20:30:01#犯罪心理學 #criminalminds #FBItest
FBI測試點擊這裡:https://www.jobtestprep.com/search?r=%20Free%20FBI%20Diagnostic%20Test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犯罪心理學Criminal Psychology,是在心裡學裡面
其中一門專門研究犯罪事件和相關人物的行為和心理,
研究的對象其實並不是犯罪人本身而已,
同時也包括職司逮捕,偵查,審批行刑的各種司法人員,
也包括證人和被害人。犯罪心理學家也叫鑑定人,
在英國和美國也叫專家證人,也叫做Expert Witness,
以幫助法官和陪審團了解被告的心理,還有證人證詞的可信度。
最早出版有關犯罪心理學的書籍是在1847年,
由奧地利籍的心理學家,漢斯。格羅斯,(Hans Gross)
出版了一本叫【犯罪調查】的心理學書,
他是第一名用科學的方法來查案的偵探,
書裡面就包括有醫學,彈道學,病理學,血清學,
人體測量學的方法來協助案件的調查,
也談到了礦物學,生態學,植物學家如何協助偵破案件。
而他的另外一本書:【犯罪心理學,法官,法律執業者與學生手冊】,
更被翻譯成8國語言,他也在書中寫了一個新詞:
刑事調查學(Criminalistics),
他也創辦了第一本偵探雜誌,也建立了第一個犯罪博物館.
另外一本也是蠻出名的書,在1876年
由意大利心理學之父龍勃羅梭寫的【犯罪人論】,
他就研究了3000多名罪犯罪者的頭骨,
也研究了1279位罪犯的人體測量和他們的相貌分析。
他認為,有這麼的一種人天生就是犯罪者,
與正常人有點不一樣的特徵和相貌。
他也以解剖學分析為基礎,通過70多種犯罪遺傳的特徵。
而那個得出來的結果,就是天生罪犯是頭骨突出,眉骨隆起,
他認為,這些犯罪者其實是擁有祖前原始人的特質遺傳,
這些對他來說就是犯罪的基因。
但是現代的心理學家對他的理論嗤之以鼻,
因為事實證明在很多以後的犯罪者都沒有這種特徵的。
另外一名要是要說的,雖然他並不是心理學家
其實你和我都懂他是誰的,
但是影響犯罪心理學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人,
他就是柯南道爾,也就是寫福爾摩斯的作家,
他本身其實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共濟會的會員,
但是在1911年他就退會了。
他生平寫的60篇關於福爾摩斯的故事,
雖然他寫的都是虛構人物,裡面有一個案件是真實的,
就是轟動一時的傑克開膛手。
而柯南的作品也影響了很多警察,偵探還有心理學家,
其中就包括法國的法醫學家,埃德蒙。羅卡和美國的奧古斯都。霍爾曼
先說羅卡,羅卡本身是一名法醫,
他創立了第一間犯罪實驗室,也推出了一個理論叫:
【羅卡交換定律】,
理論是:“凡兩件物體接觸,必會產生轉移的現象,
用在案件裡面,
也就是兇手一定會在現場留下一些東西和帶走一些東西,
也就是說現場一定會留下微量的跡證。
而奧古斯都。霍爾曼本身原本是一名郵差,
但是他過後考了警察,並且成為了伯克利警局的局長,
也在1932年成立了偵探實驗室,也就是造就了以後的刑事調查實驗室,
好像我們看到的CSI的實驗室是一樣的。
而什麼叫做罪犯側寫,Offender Profiling?
它是一種調查的方式,讓調查人員或者是警察,用在未知的罪犯身上,
罪犯側寫大概分為四種,
1. 地緣剖繪,分析犯罪時間和案發地點的模式,
來找到犯人出沒的地方
2. 調查心理學:借鏡分析心理學理論,
借由審訊現行犯的犯案行為與作案風格,來判定犯案者的特徵
3. 類型學,就是分析案發現場的特徵,
接著根據各種典型特有的特徵來歸類兇手
4. 臨床心理學,利用精神病病學和臨床心理學,
來判斷兇手是否患有精神病或者是心理失常。
而罪犯側寫的程序也分為五個階段:
1. 分析兇手本質的行為,並比對從前曾犯下類似案件的罪犯。
2. 深度分析犯案現場
3. 分析受害者的出身背景與作息活動,
尋找可能的犯案動機以及兇手與被害者的關聯。
4. 分析誘發犯人犯下該起罪案的可能因素。
5. 根據觀察到的特征建構疑犯的側寫,可對照過去的案件。
其實這個方法在中世紀的時候已經有法官或者執法人員
開始用這種方法來尋找罪犯,但是它並沒有成為一種學科,
而在1880年由於是倫敦的傑克開膛手事件,
外科手術醫生,湯姆斯。邦德以法醫的身份
參與了瑪麗,凱麗案件的調查,
瑪麗,凱麗也就是開膛手案件最後一名受害者,
他分析了所有相關的案件和兇手的作案手法和行為特徵,
得出來的結果是:
1. 兇手是一個人作案,獨行俠,沒有固定的職業
2. 冷靜和大膽,身體高大並且處於中年,衣著整潔
3. 情緒不穩定,患有性慾亢奮的性異常症狀。
4. 沒有解剖學的知識,所以兇手不是醫生和屠夫。
5. 受害者全部都是妓女,兇手對於妓女有特別的憎恨和厭惡
6. 受害者的肚子被剖開,內臟被挖出,臉和陰道都被搗爛。
但是由於當時並沒有DNA的科技,因此這個也成為史上的懸案之一。
不過網上謠傳他們把英國作家羅素。愛德華
當年買下的證物,凱瑟琳。艾道斯的披肩,
他們就拿這個披肩去化驗,上面除了找到受害者凱瑟琳的DNA之外
還有另外一個人的DNA,他叫艾倫。柯敏斯基,
但是由於證物上的DNA因為太久了,所以不能做證物,
因為它存在著DNA可能會變異的可能性,所以不可以用這個來斷定兇手。
而最早這種罪犯側寫成為一個專門的調查方式,
是詹姆斯。布魯休斯開始的,
在1940年紐約的愛迪生大廈發生了炸彈事件,
兇手留下簽名F.P,由於當時的炸彈並沒有爆炸,也沒有人受傷
因此愛迪生公司的人也沒有深入調查,但是在10年後的聖誕節,
也就是1960年,這個F.P炸彈客在公共場所放了12枚炸彈,
引爆了6枚,但是也是沒有人受傷,
而在1955年也放置了52顆炸彈,引爆了40顆,
造成一個人死亡和多人受傷,政府就開始對這個事件特別的關心
就著重了調查這個案件
但是憎恨愛迪生公司的人非常的多,兇手在案發現場留下的證物也很少,
因此警方就邀請了詹姆斯來幫忙,詹姆斯就對於兇手做了罪犯側寫:
他的結論是:
1. 作案者是男性,因為一直以來的炸彈客都是男性,沒有例外
2. 年齡介於50歲以上,擁有偏執心理(偏執狂)
偏執狂很愛保護自己,所以他犯罪的時侯,
往往就是以 ‘自衛’來做出發點
3. 他受過良好的中學教育,從他的字體可以看得出來
4. 他有中等的身材,擁有運動型的體魄,因為85%的偏執狂都是運動體型的
5. 他非常遵守時間,做事井井有條。
6. 他不是純正的美國人,因為在他的信件裡面,
有某些專有的特別名詞寫法。
7. 他受過心理創傷,他和愛迪生公司人的糾紛
不可能成為他在公共場所放置炸彈的原因。
8. 他有戀母情結,獨身,沒有女朋友,
可能小時候常常反抗父親,滋生他反抗權威的情緒。
失去母愛的傷痛還沒有癒合,所以可能是和女親屬住在一起。
9. 他是斯拉夫後裔,因為斯拉夫的恐怖分子裡面,
大部分都是喜歡用炸彈
10. 他可能住在布里奇波特,這是根據他匿名寄出的恐嚇來推斷出的地理推測。
11. 他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因為他一直在信中說自己是病人,
持續16年的恐嚇信當中,如果是癌症,就不會活那麼久,
如果是其他疾病,也應該痊癒了,所以最有可能性是心血管疾病。
最後警方根據詹姆斯的側寫,很快就破案了,
兇手喬治。默特斯基,他的特徵和罪犯側寫
幾乎是百分百吻合,所以過後的專業罪犯側寫師的職業就誕生了。
除了這個案件,詹姆斯博士也幫助很多的案件破案,
其中就包括波士頓絞殺魔。
在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OSS戰略情報局
也就是中央情報局CIA的前身,局長威廉。約瑟。唐納文,
請波士頓的心理學家瓦特。查爾斯。蘭格博士
為阿道夫。希特勒做一個罪犯側寫,
他們要揣測希特勒在輸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可能會做出的行為,
側寫中描述希特勒對自己外表非常的一絲不苟,
過分保守的嚴謹態度,他身體健康但是卻害怕細菌。
擁有躁鬱症,有戀母情結和還有被虐症,
同時他也患有妄想症,所以在這種心理建設下,
如果戰敗,他一定會選擇自殺。
而這些資料也交給了OSS戰略情報局
不過這些資料在戰後就銷毀了,
而蘭格博士就在1970年推出了一本叫【希特勒的心理】。
而過後罪犯側寫這一個職業
就在約翰。愛德華。道格拉斯的發展下,
成為以後FBI調查組的行為科學科,
道格拉斯是聯邦調查局的特工,對於抓美國的連環殺人兇手居功至偉。
也有現代福爾摩斯的稱號。
他也是第一位專職的FBI側寫探員。在他的生涯裡面,
曾經去過監獄裡面訪問非常多的連環殺手
還有一些史上最出名的罪犯,
包括大衛。理查。伯克維茨(山姆之子連環兇殺案兇手),
泰德班迪(連環姦殺案兇手)被譽為最英俊的殺手之一
過後他就用這些資料出版了幾本書,第一本書
【性殺案的模式還有動機】
還有另外一本叫【犯罪分類手冊】CCM(criminal classification manual )
而美劇【犯罪心理】就是根據他其中的一本書
【Mind Hunter】來創作的。
罪犯側寫並不像心理學一樣,用理論的方式為基礎,
而是根據現場的罪證,包括現場的一些資料,
一些作案手法還有臨床心理學
來推測兇手的特定行為和特徵,用這種方式去協助破案
加上鑑證科,法醫,彈道,化學檢驗等等不同的方法,
務必要將兇手繩之以法。
那人為什麼會犯罪呢?好像在宗教裡面講的,
人的本身是有原罪的基因,而每個人由於是有思想還有情緒,
我們都會有可能犯罪,如果一個小孩子你不理他,
不教導他,他是一定會變壞!
但是並沒有什麼天生的罪犯和殺人狂,而是某種原因
觸發到他的犯罪慾望,經而做出不是人類可以做出的惡行,
動物之間是沒有犯罪的,
它們不會為了炫耀而殺死了其他的動物,把它的皮披在身上,
不會因為好玩而虐待其他動物,餓了就要吃,
這只是他們的基本慾望而已。
但是反觀人類,由於是擁有思考的腦袋,
他們可以害人,殺人,虐待甚至屠殺!
這些不就是人類基因裡面的原罪嗎?
你我都有可能犯罪,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好人
修身養性,做好事,說好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遠離罪惡。
最後,讓我們做一個FBI的測試,
看看你們是否有資格進入做FBI的特工,
點擊在說明文下方的連接去測試一下吧!
這只是一個免費的版本,如果你要正式考試,需要給79美金,
不過你們去玩玩也是不錯的!因為這個測試的確是很難!
測試後留言告訴我你的成績吧!
那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
覺得自己學到東西,就記得點贊,分享還有訂閱吧!
好啦!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微量分析 在 暗黑森林 Dark For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pisode 55: 床頭邊的鏡子
2001年美國國慶日的夜晚, 警察們在高速高路上找到了一部被拋棄的車,而且發現車子有一些子彈孔與血跡.到底發生了什麼恐怖的事?犯人是誰?受害著是誰?這一集可以見識見識法醫學的厲害![榮忠豪] (案件介紹時間戳記 0:20:23)
**第二段是靈異故事**
怕聽鬼故事的忠比們就請止步!Ruby盧春如會跟大家分享她自己曾在峇里島發生過的靈異故事. 絕對讓你們頭皮發麻! (案件介紹時間戳記 1:24:44)
歡迎走進『暗黑森林』
E-mail: DarkForestPodcast@gmail.com
IG @DarkForestPodcast
Ruby 盧春如 @redstonelu
榮忠豪 @therongone
照片順序:
1)Simi Valley 連環強姦犯/殺害Megan Barroso的 Vincent Sanchez
2) 永遠保持微笑的開心果20歲的Megan Barroso
3)殺害Megan的兇器 AK47 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
4)案發現場-Megan的車
5)在Megan身上/Vincent車上/步槍上找到的紅色亮片
6)Megan車旁被刮到的部分
7)專門在鑑識科做微量分析的Ed Jones.這位Trace Evidence Analyst是本案件的關鍵人物,還好他有收集亮片的習慣
8)Ruby與盧姊姊峇里島之旅的第一間民宿游泳池(第二個房間太害怕沒拍)
9)Ruby盧春如與盧姊姊
https://anchor.fm/darkforestpodcast/episodes/Episode-55-e14s06n
微量分析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隱藏在食物中的危機-重金屬與神經疾病】
估計全球有數千萬種有機或無機物質,近十萬種化合物被用作商業製品,許多造成環境負荷並進入生態鏈,也透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尤其經過食品,包括故意或無意,造成體內負荷甚至危及各種健康效應,近期由於分子毒理學之進步及超微量分析之儀器與技術發展,發現食品隱藏很多安全問題。(資料來源:【註1】)
近年來,各類食物中殘餘的農藥、重金屬、添加物、致病微生物等可能引起健康危害的議題,普遍受到各國重視與廣泛討論,加上國際貿易的活絡,各類農產品、加工食品及不斷被開發出來的新穎性食品,流通量越來越大,消費者的選擇性雖然增加,但面對各類食品的安全性疑慮亦隨之增加。(資料來源:【註2】)
最近食品安全意外頻傳,因此與食品相關的重金屬汙染也再次受到大家的重視,重金屬過量與神經疾病息息相關,最常被提到的有鉛、鋁、錳、汞、砷、銅、鎳、鋅等。
■鉛中毒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曾調查高雄市九百多名學童的血中鉛濃度,發現學童血中鉛濃度越高則學業表現越不好,尤其語文及社會學科最明顯。平均血中鉛上升3 μg/dL,則成績退後一名。由此報告可知,台灣的環境低濃度鉛暴露引發孩童智商及認知能力的障礙的問題的嚴重性,值得我們重視。
由於從事鉛相關行業的工人多年的研究發現,長期高濃度鉛暴露引起鉛中毒,會引起許多嚴重的併發症。最近幾十年來的多項研究證實,即使低濃度的鉛暴露,仍可能會造成健康上嚴重的影響。
■藥材與重金屬
中藥用來安神鎮靜的硃砂【註3】,也是含無機化合物的汞;在中藥常使用的雄黃也含有較高濃度的砷,因此雄黃酒不建議多喝,總結來說,日常接觸的食品與中藥中,許多含有重金屬成分,建議大家在選擇時,需多加小心注意,才不會不知不覺中成為重金屬中毒的受害者。(資料來源:【註4】)
■「鉛」的毒害
古羅馬人喜愛在釀造紅酒時加入「醋酸鉛」增加風味,導致大部分人普遍有「鉛中毒」可能,鉛會在軟組織和骨骼中積累,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說到鉛的危害,許多歷史與考古學家相信「鉛中毒滅了整個羅馬帝國」。
■「鉛」長期受到廣泛運用,近年才發現具毒性而減少使用!
其實,鉛是從很久遠以來就長期運用的一種重金屬,因為鉛好開採,又具有密度高、延展性高、柔軟好成形,熔點相對較低、而且不易氧化等特性,所以特別受到人類長期而廣泛的應用。鉛用在製作各種器物,如與銅製為合金銅器、水管、水晶玻璃、鉛酸電池、油漆、含鉛汽油等等,所以可以說鉛一直在人的周圍無所不在。
一直到近年來才注意到它的毒性,鉛會在軟組織和骨骼中積累,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老人失智,並會造成骨質異常以及傷害內臟如腎臟還會造成貧血,此外還可能引發生殖問題並影響兒童智商。(資料來源:【註5】)
■鉛中毒診斷與症狀
▶ 一般而言,鉛中毒的症狀不易提早診斷。
▶ 若血中鉛濃度在 40 ~ 69 μg/dL 之間:屬於「輕微」,臨床表現包括:疲倦、嗜睡、對於休閒活動缺乏興趣,其他還有生育能力下降、高血壓。
▶ 若血液中鉛濃度為 70 ~ 100 μg/dL之間:則屬「中度」,其臨床表現為:頭痛、記憶力喪失、性慾降低、失眠、覺得腸胃道有金屬味、肚痛、噁心、便秘;慢性暴露有腎病變、貧血、肌肉疼痛無力、關節疼痛。
▶ 若血液中鉛濃度大於 1000 μg/dL:則為「嚴重」中毒,症狀包括:昏迷、癲癇發作、表情呆滯、譫妄、局部動作異常、頭痛、眼睛乳突水腫、視神經炎以及其他腦壓增高的症狀,足下垂、腕下垂,腹部絞痛,嚴重貧血故看起來蒼白。
▶ 鉛中毒在成人的表現多以慢性為主,少有急性中毒情形。急性中毒的表現為:腹部絞痛、急性肝炎、胰臟炎、溶血性貧血以及腦病變。
(資料來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議題召集人序,Page 6
▶ https://bit.ly/2Q1cSpZ
∎【註2】: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前言,Page 14
▶ https://bit.ly/2Q1cSpZ
∎【註3】:
衛生福利部 - 中醫藥司公告
主旨:公告「自94年5月1日起禁止中藥用硃砂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
依據:藥事法第22條第1項第1款規定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發文字號:署授藥字第0940002424號
▶ https://bit.ly/3h1UHfM
∎【註4】:
高醫醫訊-高醫醫訊月刊 第33卷10期「隱藏在食物中的危機-重金屬與神經疾病」
▶ https://bit.ly/313kAq4
∎【註5】:
食力 -「鉛」的毒害由來已久,甚至滅了古羅馬帝國?
▶ https://bit.ly/3iUAxET
∎【註6】: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鉛中毒」:https://bit.ly/349jSth
➤➤照片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知識學堂-鉛中毒」: https://bit.ly/3kXdjjg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 #重金屬 #神經疾病 #硃砂 #雄黃 #鉛中毒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行政院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微量分析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食品中汙染物:天然來源物質的健康風險經常被低估】
為落實有效且適當的風險溝通,應將民眾對風險的主觀感知列入考量。由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undesinstitur für Risikobewertung, BfR)所執行的一項針對食品中汙染物之風險感知(Risk Perception)研究結果指出,只有不到60 %的德國民眾認知到食品中的不良物質具有高度的健康風險,並且最被大眾所熟知的汙染物是「汞化合物」及「戴奧辛」;相較之下,只有少數的受訪者聽說過蜂蜜或茶中的天然毒素「吡咯利啶生物鹼(Pyrrolizidine Alkaloids, PAs)」,且聽過的人當中只有約1/3知道吡咯利啶生物鹼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
食品中的汙染物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威脅。汙染物會透過多種途徑進入到食品中,他們可能是天然存在,也可能是在食品加工的過程進到食品當中,或者可能是由於人類活動而釋放到環境中,進而進入到食物鏈。(Mor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台灣) / 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 https://goo.gl/SyzVDj )
估計全球有數千萬種有機或無機物質,近十萬種化合物被用作商業製品,許多造成環境負荷並進入生態鏈,也透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尤其經過食品,包括故意或無意,造成體內負荷甚至危及各種健康效應, 近期由於分子毒理學之進步及超微量分析之儀器與技術發展,發現食品隱藏很多安全問題。
台灣數十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影響國人健康及社會不安, 甚至影響國際形象。在法規制度面已有許多改進處置,各學術機構也紛紛成立食品安全或檢驗中心,既然化合物眾多,都有可能被混進食物鏈或食品,對於食品安全防不勝防,必須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及加以預 防。過去也有許多建議,對於體系及運作較為完整,但對於如何以風險評估及早發現問題, 預防策略較少著墨。但不可能對每一項試驗,必須具有策略,提出科學證據,對於高風險食品物質或添加物並透過政策法規採取各種預防措施。
(Mor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Page 6 -議題召集人序)
Reference:
1.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書架,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book/
購買資訊:
>>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衛院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天然來源物質的健康風險 #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 #食品中汙染物 #汞化合 #戴奧辛 #食品安全事件 #食安 #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