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6日
我們的一生,會遇見幾次像這樣以分開為前提的相戀? 「妳看著桌上那個不太大卻又不算小,去年聖誕節妳和他一起去挑的魚缸
裡面有兩隻魚,一隻叫阿囂,另一隻叫阿嘟。
牠們是一對情侶。就像妳和他一樣。
妳說那時的你們就像有過不完的蜜月期, 誰都不想從這樣的美好回到現實。
為了有更多時間...
2011年4月16日
我們的一生,會遇見幾次像這樣以分開為前提的相戀? 「妳看著桌上那個不太大卻又不算小,去年聖誕節妳和他一起去挑的魚缸
裡面有兩隻魚,一隻叫阿囂,另一隻叫阿嘟。
牠們是一對情侶。就像妳和他一樣。
妳說那時的你們就像有過不完的蜜月期, 誰都不想從這樣的美好回到現實。
為了有更多時間與他相處,妳搬出來和他同住, 妳很興奮,因為妳擁有的,是他全部的時間。
妳習慣了一早醒來就看到那張熟悉的臉,睡覺時他總會把手放在妳的腰間
妳好喜歡用右手畫著他右臉的弧線,就像妳喜歡睡在你們雙人床的右邊。
妳漸漸的不再那麼常和朋友出門逛街,不再和朋友共度午夜
妳說那時的妳,生活中除了他妳什麼都可以不在乎。
你們總是猜拳決定今天誰去買晚餐,窩在家看完電影即使颳風下雨你們也一定要吃的那間臭豆腐
一起到大賣場採購一個月的必須品,妳總像個孩子一樣吵著要坐在推車裡面
他總是會幫妳圍上你們兩個人一樣的圍巾替妳扣上安全帽,他總是習慣拉妳的手環抱他的腰…
天氣熱時你們會一起搶一桶冰吃,妳總是氣他都挖的太大口
妳說你們的兩隻魚就像你們一樣在同一個世界有著同樣的呼吸依靠著彼此
妳以為你們誰也不能沒有誰。
後來…
妳說他累了,累的沒有辦法繼續和妳走下去
那是妳終於第一次察覺,原來你們的想法有這麼大的差異
妳說即使過了這麼久,妳還是不懂他累了的意思
他要妳過的比他好
他說他配不上妳的好
他說他還不懂怎麼去愛
他說兩個人沒有一個人的輕鬆快樂
他說或許他還是應該單獨一個人。
原來分開他會比現在好過。
他就這樣搬走了只留下一句謝謝妳的照顧今後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妳常常忘了現在是幾點,一個人也不知道怎麼煮泡麵,就算換了床單卻還是留著他的味道
妳變得不愛說話也不再那麼常笑了
每晚的每晚妳總是哭個不停妳其實也討厭這樣
哭了又能怎樣事實並不會改變他也不會再回來
他走了留給妳的是滿屋子的寂寞空洞
這個洞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的擴大妳怎麼也阻止不了只能慢慢被吞噬…
唯一陪伴妳的只剩下那兩隻魚。
妳常常看著牠們就這樣掉了眼淚
因為妳羨慕妳忌妒
因為牠們的互相依存再一次的提醒了妳他的離開
陽台的花妳不再細心澆水喝咖啡也不再像從前那般講究
妳忘了幸福是什麼感覺忘了什麼叫做甜蜜的滋味
甚至,每天的餵魚妳都好想選擇遺忘
因為太痛苦了…
什麼事情都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去完成的感覺妳不願意接受
有一次阿囂躲在瓶子裡面,阿嘟找不到牠那慌亂的樣子妳到現在都還記得
多像妳一樣…
只是不一樣的是, 阿囂並不是真正的離開。
那一瞬間妳整個人都碎了, 連妳也沒辦法控制的就這樣大哭出來
哭到睡著的妳做了個夢,那是你們去買魚的那天
記得當時妳說要買魚的時候他卻說為什麼不買烏龜?
妳說因為魚很可愛啊
沒想到當時微不足道的一句話在夢裡卻清晰了起來
『魚不像烏龜可以水陸兩棲,烏龜沒有水也不會馬上就不能活比較好養不是嗎』。 妳之於他
魚之於水
烏龜可以兩棲,魚卻沒有辦法
妳沒有了他,就像魚沒有了水一樣,怎麼呼吸…
醒來以後妳什麼也沒做
只是一直一直看著魚缸
一直一直看著……。」 當時正是聽著蔡健雅的雙棲動物寫下這篇文章的
一首歌的背後會有幾個故事?
一個故事會有幾首歌能詮釋?
最能代表你們之間的,是哪一首歌?
2014/02/03
微缸水陸缸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仁慧:一個特別的出家人】
這週分享的同樣是汪曾祺的作品─〈仁慧〉。
和上個月提到的馮驥才的人物軼事不同,儘管同樣是極短篇,但汪曾祺總能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描述中,巧妙塑造人物形象。
一起來看看這則短篇小說吧。
-
仁慧 / 汪曾祺
仁慧是觀音庵的當家尼姑。觀音庵是一座不大的庵。尼姑庵都是小小的。當初建庵的時候,我的祖母曾經捐助過一筆錢,這個庵有點像我們家的家庵。我還是這個庵的寄名徒弟。我小時候是個「慣寶寶」,我的母親盼我能長命百歲,在幾個和尚廟、道士觀、尼姑庵裡寄了名。這些廟裡、觀裡、庵裡的方丈、老道、住持就成了我的乾爹。我的觀音庵的乾爹我已經記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師父,我也跟著叫她二師父。尼姑則叫她「二老爺」。尼姑是女的,怎麼能當人家的「乾爹」?為什麼尼姑之間又互相稱呼為「老爺」?我都覺得很奇怪。好像女人出了家,性別就變了。
二師父是個面色微黃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個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潛心念佛,對庵裡的事不大過問。在她當家的這幾年,弄得庵裡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裡長滿了荒草,一片敗落景象。庵裡的尼姑背後管她叫「二無用」。
二無用也知道自己無用,就退居下來,由仁慧來當家。
仁慧是個能幹人。
二師父大門不出,仁慧對施主家走動很勤。誰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夀。誰家小少爺滿月,她去送長命鎖。每到年下,她就會帶一個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磁壇裝了四色鹹菜給我的祖母送去。別的施主家想來也是如此。觀音庵的鹹菜非常好吃,是風過了再醃的,吃起來不是苦鹹苦鹹,帶點甜味兒。祖母收了鹹菜,道聲:「叫你費心」。隨即取十塊錢放在食盒裡。仁慧再三推辭,祖母說:「就算是這一年的燈油錢。」
仁慧到年底,用鹹菜總能換了百十塊錢。
她請瓦匠來檢了漏,請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塵土堆積的槅扇紙全都撕下來,換了新的。而且把庵裡的全部亮槅都打開,說:「幹嘛弄得這樣暗無天日!」院子裡的雜草全鋤了,養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種了兩棵玉蘭。她說:「施主到庵堂寺廟,圖個幽靜,荒荒涼涼的,連個坐坐的地都沒有,誰還願意來燒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陣就要到觀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觀音庵過的。每次都是由我陪她去。
祖母和二師父在她的禪房裡說話,仁慧在辦齋,我就到處亂鑽。我很喜歡到仁慧的房裡去玩,翻翻她的經卷,摸摸烏斯藏銅佛,掐掐她的佛珠,取下馬尾拂塵揮兩下。我很喜歡她的房裡的氣味。不是檀香,不是花香,我終於肯定,這是仁慧肉體的香味。我問仁慧:「你是不是生來就有淡淡的香味?」仁慧用手指點了一下我的額頭,說:「你壞!」
祖母的散生日總要在觀音庵吃頓素齋。素齋最好吃的是香蕈餃子。香蕈(即冬菇)湯;薺菜、香乾末作餡,包成薄皮小餃子,油炸透酥。傾入滾開的香蕈湯,嗤啦有聲,以勺舀食,香美無比。
仁慧募化到一筆重款,把正殿修繕油漆了一下。煥然一新,給三世佛重新裝了金。在正殿對面蓋了一個高敞的過廳。正殿完工,菩薩「開光」之日,請贊助施主都來參與盛典。這一天觀音庵氣象莊嚴,香煙繚繞、花木灼灼,佛日增輝。施主們全部盛妝而來,長裙曳地。禮贊拜佛之後,在過廳裡設了四桌素筵。素雞、素鴨、素魚、素火腿……使這些吃長齋的施主們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餃子。她們吃了之後,把仁慧叫來,問:「這是怎麼做的?怎麼這麼鮮?沒有放蝦籽麼?」仁慧忙答:「不能不能,怎能放蝦籽呢?就是香蕈!——黃豆芽吊的湯。」
觀音庵的素齋於是出了名。
於是就有人來找仁慧商量,請她辦幾桌素席。仁慧說可以。但要二天前預訂。因為竹蓀、玉蘭片、猴頭、都要事先發好。來赴齋的有女施主,也有男性的居士。也可以用酒,但限於木瓜酒、狶薟酒這樣的淡酒,不預備燒酒。
二師父對仁慧這樣的做法很不以為然,說:「這叫做什麼?觀音庵是清靜佛地,現在成了一個素菜館!」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赴齋的人多,收入的香錢就多,大家都能沾惠。佛前「樂助」的錢櫃裡的香錢,一個月一結,仁慧都是按比例分給大家的。至少,辦齋的日子她們也能吃點有滋味的東西,不是每天白水煮豆腐。
尤其使二師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學會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從來沒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魚念那幾本經有什麼意思?為什麼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裡有過這樣的規定?她要學。善因寺常做水陸道場,她去看了幾次,大體能夠記住。她去請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鐵橋。這鐵橋是個風流和尚,聽說一個尼姑想學放焰口,很驚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對經卷、唱腔、儀注都了然在心了,就找了本庵幾個聰明尼姑和別的庵裡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輕尼姑,學起放焰口來。起初只是在本庵演習,在正殿上擺開桌子凳子唱誦。咳,還真像那麼回事。尼姑放焰口,這是新鮮事。於是招來一些善男信女、浮浪子弟參觀。你別說,這十幾個尼姑的聲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癩貓嗓子要好聽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藍大紅袈裟,戴八瓣蓮花毗盧帽,兩邊兩條杏黃飄帶,美極了!於是漸漸有人家請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議論。
觀音庵氣象興旺,生機蓬勃。
解放。
士改。
土改工作隊沒收了觀音庵的田產,徵用了觀音庵的房屋。
觀音庵的尼姑大部分還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勸仁慧還俗。
「還俗?嫁人?」
仁慧搖頭。
她離開了本地,雲遊四方,行蹤不定。西湖住幾天,鄧尉住幾天,峨嵋住幾天,九華山住幾天。
有許多關於仁慧的謠言。說無錫惠山一個捏泥人的,偷偷捏了一個仁慧的像,放在玻璃櫥裡,一尺來高,是裸體的。說仁慧有情人,生過私孩子……
有些謠言仁慧也聽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後來在鎮江北固山開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館,賣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餃子。
菜根香站穩了腳,仁慧把它交給別人經管,她又去雲遊四方。西湖住幾天,鄧尉住幾天,峨嵋住幾天,九華山住幾天。
仁慧六十開外了,望之如四十許人。
微缸水陸缸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仁慧:一個特別的出家人】
這週分享的同樣是汪曾祺的作品─〈仁慧〉。
和上個月提到的馮驥才的人物軼事不同,儘管同樣是極短篇,但汪曾祺總能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描述中,巧妙塑造人物形象。
一起來看看這則短篇小說吧。
-
仁慧 / 汪曾祺
仁慧是觀音庵的當家尼姑。觀音庵是一座不大的庵。尼姑庵都是小小的。當初建庵的時候,我的祖母曾經捐助過一筆錢,這個庵有點像我們家的家庵。我還是這個庵的寄名徒弟。我小時候是個「慣寶寶」,我的母親盼我能長命百歲,在幾個和尚廟、道士觀、尼姑庵裡寄了名。這些廟裡、觀裡、庵裡的方丈、老道、住持就成了我的乾爹。我的觀音庵的乾爹我已經記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師父,我也跟著叫她二師父。尼姑則叫她「二老爺」。尼姑是女的,怎麼能當人家的「乾爹」?為什麼尼姑之間又互相稱呼為「老爺」?我都覺得很奇怪。好像女人出了家,性別就變了。
二師父是個面色微黃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個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潛心念佛,對庵裡的事不大過問。在她當家的這幾年,弄得庵裡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裡長滿了荒草,一片敗落景象。庵裡的尼姑背後管她叫「二無用」。
二無用也知道自己無用,就退居下來,由仁慧來當家。
仁慧是個能幹人。
二師父大門不出,仁慧對施主家走動很勤。誰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夀。誰家小少爺滿月,她去送長命鎖。每到年下,她就會帶一個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磁壇裝了四色鹹菜給我的祖母送去。別的施主家想來也是如此。觀音庵的鹹菜非常好吃,是風過了再醃的,吃起來不是苦鹹苦鹹,帶點甜味兒。祖母收了鹹菜,道聲:「叫你費心」。隨即取十塊錢放在食盒裡。仁慧再三推辭,祖母說:「就算是這一年的燈油錢。」
仁慧到年底,用鹹菜總能換了百十塊錢。
她請瓦匠來檢了漏,請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塵土堆積的槅扇紙全都撕下來,換了新的。而且把庵裡的全部亮槅都打開,說:「幹嘛弄得這樣暗無天日!」院子裡的雜草全鋤了,養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種了兩棵玉蘭。她說:「施主到庵堂寺廟,圖個幽靜,荒荒涼涼的,連個坐坐的地都沒有,誰還願意來燒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陣就要到觀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觀音庵過的。每次都是由我陪她去。
祖母和二師父在她的禪房裡說話,仁慧在辦齋,我就到處亂鑽。我很喜歡到仁慧的房裡去玩,翻翻她的經卷,摸摸烏斯藏銅佛,掐掐她的佛珠,取下馬尾拂塵揮兩下。我很喜歡她的房裡的氣味。不是檀香,不是花香,我終於肯定,這是仁慧肉體的香味。我問仁慧:「你是不是生來就有淡淡的香味?」仁慧用手指點了一下我的額頭,說:「你壞!」
祖母的散生日總要在觀音庵吃頓素齋。素齋最好吃的是香蕈餃子。香蕈(即冬菇)湯;薺菜、香乾末作餡,包成薄皮小餃子,油炸透酥。傾入滾開的香蕈湯,嗤啦有聲,以勺舀食,香美無比。
仁慧募化到一筆重款,把正殿修繕油漆了一下。煥然一新,給三世佛重新裝了金。在正殿對面蓋了一個高敞的過廳。正殿完工,菩薩「開光」之日,請贊助施主都來參與盛典。這一天觀音庵氣象莊嚴,香煙繚繞、花木灼灼,佛日增輝。施主們全部盛妝而來,長裙曳地。禮贊拜佛之後,在過廳裡設了四桌素筵。素雞、素鴨、素魚、素火腿……使這些吃長齋的施主們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餃子。她們吃了之後,把仁慧叫來,問:「這是怎麼做的?怎麼這麼鮮?沒有放蝦籽麼?」仁慧忙答:「不能不能,怎能放蝦籽呢?就是香蕈!——黃豆芽吊的湯。」
觀音庵的素齋於是出了名。
於是就有人來找仁慧商量,請她辦幾桌素席。仁慧說可以。但要二天前預訂。因為竹蓀、玉蘭片、猴頭、都要事先發好。來赴齋的有女施主,也有男性的居士。也可以用酒,但限於木瓜酒、狶薟酒這樣的淡酒,不預備燒酒。
二師父對仁慧這樣的做法很不以為然,說:「這叫做什麼?觀音庵是清靜佛地,現在成了一個素菜館!」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赴齋的人多,收入的香錢就多,大家都能沾惠。佛前「樂助」的錢櫃裡的香錢,一個月一結,仁慧都是按比例分給大家的。至少,辦齋的日子她們也能吃點有滋味的東西,不是每天白水煮豆腐。
尤其使二師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學會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從來沒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魚念那幾本經有什麼意思?為什麼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裡有過這樣的規定?她要學。善因寺常做水陸道場,她去看了幾次,大體能夠記住。她去請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鐵橋。這鐵橋是個風流和尚,聽說一個尼姑想學放焰口,很驚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對經卷、唱腔、儀注都了然在心了,就找了本庵幾個聰明尼姑和別的庵裡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輕尼姑,學起放焰口來。起初只是在本庵演習,在正殿上擺開桌子凳子唱誦。咳,還真像那麼回事。尼姑放焰口,這是新鮮事。於是招來一些善男信女、浮浪子弟參觀。你別說,這十幾個尼姑的聲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癩貓嗓子要好聽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藍大紅袈裟,戴八瓣蓮花毗盧帽,兩邊兩條杏黃飄帶,美極了!於是漸漸有人家請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議論。
觀音庵氣象興旺,生機蓬勃。
解放。
士改。
土改工作隊沒收了觀音庵的田產,徵用了觀音庵的房屋。
觀音庵的尼姑大部分還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勸仁慧還俗。
「還俗?嫁人?」
仁慧搖頭。
她離開了本地,雲遊四方,行蹤不定。西湖住幾天,鄧尉住幾天,峨嵋住幾天,九華山住幾天。
有許多關於仁慧的謠言。說無錫惠山一個捏泥人的,偷偷捏了一個仁慧的像,放在玻璃櫥裡,一尺來高,是裸體的。說仁慧有情人,生過私孩子……
有些謠言仁慧也聽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後來在鎮江北固山開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館,賣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餃子。
菜根香站穩了腳,仁慧把它交給別人經管,她又去雲遊四方。西湖住幾天,鄧尉住幾天,峨嵋住幾天,九華山住幾天。
仁慧六十開外了,望之如四十許人。
微缸水陸缸 在 夢工廠模型公仔工作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水陸兩棲生態微景觀
用自己雙手打造一個流水潺潺,
綠意盎然的小天地。
創造出屬於個人獨一無二的魔法森林。
..........................................................................
世外桃源水陸缸
時間:02/16 上午9點-下午6點
地點:台中-夢工廠模型公仔工作室
報名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