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微喪頭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微喪頭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微喪頭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微喪頭像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譚蕙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玫瑰花蕾] 今天香港有宗小新聞,《蘋果日報》位於將軍澳的壹集團總部大樓,內有很多綠色植物,自公司停業後擔心沒人打理,有心人聯絡過負責人,安排周日免費公開派發。 如此新聞,令人想起蘋果日報接待大堂,除了有漂亮的室內植物,還有一個巨型鳥籠,內裡的各式雀鳥吱吱喳喳叫個不停。據說,壹集團停業,有人已經...

微喪頭像 在 香港作家?莎比亞|散文|小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08:00:01

【我由醜男變成型男,重新追一次女朋友】 Ch.17  (由頭追故事 可按hashtag➡️ #我由醜男變成型男)  靜宜的媽媽,是我認識的長輩中,唯一沒有否定過我的人。  靜宜第一次帶我去她的家,我擔心了很久,除了外型也因著孤兒的身份而自卑。雖然只是中學階段,但哪有父母想自己女兒跟一個又...

微喪頭像 在 電影成長日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2:35:35

電影:神鬼獵人 (The Revenant)  在極致殘酷的環境下,Glass從死裡求生存。  ⚡️⚡️與熊打鬥⚡️⚡️ Glass在森林中獨自前進,鏡頭移動環繞從他的表情、動作到拍攝他槍指的方向與周遭的樹林,觀眾猶如親身被樹海壓迫。忽然樹林有動靜,Glass瞪大雙眼環顧四周,呼吸平穩而小...

微喪頭像 在 Crispy脆樂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00:53:42

【這是篇長文, from丁& Skippy】 ⠀ Hi,大家晚安!你們發現了嗎?Deja Vu 的單曲封面裡,我們臉上貼上的,正是上一張專輯《你快樂,嗎》的封面照。 ⠀ 那張對著鏡頭微笑的照片,在社群網站大頭貼上,陪伴我們度過了兩年半的時間。頭像會內化,也變成你看見我們的icon,變成我們在網路世界...

  • 微喪頭像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6 17:12:20
    有 3,054 人按讚

    [玫瑰花蕾]

    今天香港有宗小新聞,《蘋果日報》位於將軍澳的壹集團總部大樓,內有很多綠色植物,自公司停業後擔心沒人打理,有心人聯絡過負責人,安排周日免費公開派發。

    如此新聞,令人想起蘋果日報接待大堂,除了有漂亮的室內植物,還有一個巨型鳥籠,內裡的各式雀鳥吱吱喳喳叫個不停。據說,壹集團停業,有人已經把鳥兒也安頓好。

    信奉自由市場的黎老闆,還在大堂展示了三個經濟學者的頭像和說話:分別為殖民地時代前財政司郭伯偉、學者佛利文和海耶克的話。早年我到訪過,逐一細看金屬板鑲起的話,大概是說,政府干預市場越少越好,市場無形之手是最好的。後來我去美國芝加哥,特意也到訪芝大看看這些學者的主張。

    在傳媒大堂養鳥竪像,實在是非一般傳媒老闆的作風。一位前輩記者記得,她年輕時在香港任英文傳媒,曾經採訪過一單奇怪的新聞。原來黎氏大宅裡養了一頭黑熊,後來被有關當局帶走這只受保護動物。

    這些作風,令我想起被譽為美國最偉大電影《大國民》的主角Charles Foster Kane. 這套1941由Orson Welles拍攝的黑白電影,以美國報業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為藍本。

    Kane自小窮困,被富翁收為養子後,收購一份紐約報紙,以大膽的手法做新聞,發達後與歌女再婚。被影射的美國傳媒大亨特別因為戲中描繪其愛情生活不滿,傳聞Hearst曾派人花錢購下底片準備銷毁,最終電影順利上影。多年以後,Hearst後人在大宅放映《大國民》,替這段歷史來個closure.

    《大國民》其中一幕,寫Kane年少氣盛,進駐一間老牌報紙編輯室,他把自己藝術藏品搬來,連牀也搬進來。

    原來的老報人表示側目,Kane反駁:「你們以前做新聞是運作12小時,我們的新聞是24小時運作。」Kane拿着別張報紙問為何我們的標題那麼小,別人的那麼大,老報人答,那個新聞根本不大,Kane答:「只要標題夠大,新聞就夠大。」還請「狗仔隊」到失踪婦人的家追問那位丈夫是否把妻子藏起來。

    這種氣焰氣魄,小報做法,讓Kane的報紙迅即大賣。但Kane自命不只是個生意人,他出身寒微,永遠記得蟻民的苦況。夜深,他把氣油燈關掉,說出一句志氣話:「我要這份報紙,對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好比氣油對紐約那麼不可或缺。」

    一張報紙,讓一個城市的人感到有所歸屬,也是蘋果日報於1995年創刊號,社論寫過的話。當年的社論題為〈《蘋果日報》:我們屬於香港〉,內文這樣寫:「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我們深信,習慣了自由的香港人,對不合理的禁制,不公平的對待一定不會啞忍,因為天生下來香港人便對自由熱烈追求。」結語寫道:「我們將忠誠地去緊守工作崗位,老老實實地做個驕傲的香港人。」

    說回《大國民》,此電影不只是說報業,其戲名「Citizen Kane」,說明的就是一位報人不只是一個普通人,而是象徵了美國精神的國民。他的善與惡,好與醜,完美與瑕疵,也就是說明美國精神的衝撞、破格、探索。

    在漆黑的房間,燈光師讓Kane的臉落入完全暗黑的當中,新穎的打燈法,說明了Kane內心的不可理解。他用筆於紙上寫了幾句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我們的原則。大意是,要為人民發聲,讓他們不會被有錢人的聲音淹沒。Kane的兄弟調侃道,「你好像寫的是美國憲法?不要把人民掛在嘴邊,口口聲聲。」

    但雄心壯志的Kane當然聽不入耳,他喚了印刷小子進來,「第四次改版。」令我想起蘋果日報打破了一般報紙印刷規範,過去廿六年,每個清晨,它是最早應市的報紙,凌晨二時於九龍旺角已經可買;新聞只要夠大,隨時加印特集號外也可以。

    這一天,香港也有一單不大也不小的新聞。有一間政府官方運作的康文署圖書館,早前被發現「館長推介」一欄,擺放了多本關於黎智英的自傳,究竟是館長知道,還是被戲弄不得而知,但事又引起一陣騷動。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多年來出版過多本傳奇,有些是由本人授權,有些是別人撰寫的。

    香港的出版業從來頗自由,禁書進出口的聖地。自國安法一出,今年七月中辦的香港書展,營運方說,若有人舉報書籍涉違國安法,會召警方處理。而亦有人發現,於官方在全港的圖書館搜索系統,黎智英的多本自傳已經消失了,或不准借閱。

    黎智英的歷史,有那麼令人害怕嗎?他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香港人經歷過。那些年,大量人口為逃避政治運動,或追求更好生活,從中國內地逃難到港。在廣州,這段歷史叫「大逃港」。南中國的人民,抱着一只籃球或車呔,穿一條底褲,或爬山或游水,南來香港,尋找自由和生存的機會。

    黎智英在廣州出生,父親很早來港,母親被抓往勞改,自小和輕微智障的姐姐及攣生妹妹一起求生,甚麼低下層的工作也做過,能夠有一口豬油撈飯吃已經很快樂。據說,今日黎氏能受得了香港監獄的狀況,部份原因,也因為出身寒微,捱得苦。

    《大國民》始終是一套美國電影,說的是,發了達的Kane,無論多奢華的日子,也沒法滿足他,從政失敗,人民不愛他,他卻嘗試從一個失意歌女身上找真愛。然而Kane想操控歌女,兩人最後亦不歡而散,歌女離他而去。Kane在大屋Xanadu中孤獨終老,畢生追尋的是甚麼?

    Kane在病榻上呢喃了幾次:「Rosebud」(玫瑰花蕾),一位記者於是展開偵查這名傳媒大亨死前的遺言究竟是指甚麼?是名是利?是兄弟情?是愛情?

    電影最終幕,大堆官僚在點算Kane財產,在豪宅裡把已逝主人的藏品分類,值錢的放一邊準備變賣,不值錢的一概扔進火爐即場銷毁。其中一個木製雪橇玩具被指為「便宜貨」,被扔進火爐。

    鏡頭大特寫雪橇的圖案,正是一朵人手畫的玫瑰花圖案。回帶電影開場,貧窮的Kane在冰天雪地的美國小鎮,被逼離開親生父母,到富翁家作養子,母子別離之前,少年Kane正在小屋門外的積雪上玩樂,伴着他離家的只有那只雪橇玩具。即使富甲天下,死前一刻,他還是想起自己那個寒微的家和父母。

    我們的大國民,又有沒有他的玫瑰花蕾呢?黎智英坐囚前,不只一次接受訪問,說得哽咽,「香港的自由社會給了我這一切,為了回報這份自由,或許是時候我要為它付出。」“I came here with nothing, the freedom of this place has given me everything. Maybe it’s time I paid back for that freedom by fighting for it,” (法新社,2020)

    12歲的黎,游水來香港後,由工廠散工做起,之後矢志要當老闆,開了製衣廠,佐丹奴曾是八十年代非常成功的成衣品牌,其推銷手法新穎,讓黎氏擁有強大資本,進軍傳媒業。

    在傳媒業,由《壹週刊》到《蘋果日報》,他以優厚的薪酬招兵買馬,然而要忍受高壓工作環境也讓不少傳媒人又愛又恨。《壹週刊》聞名的「鋤書會」讓人聞風喪膽,公司競爭激烈,黎老闆炒人也手起刀落,如此管理風格和一般文人辦報相去甚遠。但香港曾經有一種精神,就是雅俗混雜,創意爆發,沒有界線的創新,也讓整個香港傳媒界風起雲湧。

    在壹傳媒工作過的人,被該公司解僱過的,或會擁有深深的恨,但我也認識不少同業,對公司,對黎老闆,又恨又愛。尤其在香港如此風雨飄搖之日,黎氏本有機會脫身,但他卻一步一步走進牢獄。一位生意人,由擁抱自由市場,到擁抱自己相信的理念,不能自拔。

    壹集團至今,有多位高級管理層及主筆以國安法被捕。公司資金被凍結,向員工出糧也有困難。有員工卻說,寧可自動辭職也不願被解僱,「不想公司蝕錢」。

    黎老闆在囚車出入法院,原來追着囚車喊「老闆!加油!」的壹集團高層,現在自己身在囚車中,換成其他暫且獲保釋,或暫時安好的同事追着囚車大喊:「羅生,加油!張生,加油!」採訪法庭的《蘋果日報》記者,由寫抗爭者的故事,變成寫老闆的法庭新聞,變成寫上司成為被告的採訪筆記。

    一位在《蘋果日報》打工的攝影記者說,在法庭第一排旁聽後,被公司派往「上山」去拍攝羅偉光總編被收押荔枝角收柙所的照片。由於那個山坡偏僻,要爬好一段路寄身樹叢以超長鏡才可以拍攝得到。「幸好你下囚車時沒有回頭,否則我應該會崩潰了。」平日在公司撞口碰面的上司,這一天,成為了照片新聞裡的主角。零距離的痛楚。

    在香港,被關押的抗爭者,包括黎智英本人,在香港監獄有權訂閱一份報紙閱報,當中包括蘋果日報。這是牆外人們不明白的狀況。沒有了蘋果,就如切斷了關柙者對外資訊的一個重要選擇。很多記者或作家繼續寫實體報,也是抱着這種「文字可以進牆」的原因,奮力揮筆下去。總有一些東西,網絡不可取代。

    說回我們的「大國民」,他沒有孤獨終老,因為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黎老闆的妻子,在壹集團運作的最後一晚,受同事擁簇,在最後一份《蘋果日報》付印的時候,她獲員工們的深深擁抱。

    或許,黎老闆也有他的「玫瑰花蕾」。據說,黎智英還未偷渡來港時,只有八、九歲的他,替別人在廣州車站開車門托行李,獲得小小打賞,有時是錢,有時是禮物,有時甚麼也沒有。

    但他很記得,有人給了他一片巧克力:「我那時完全不知道香港是怎樣,但把巧克力放在口中,天下間有這麼美味的東西,來自一個地方叫香港,那時我便認定,香港就是天堂,我要去那個地方。」

    (圖片來源:By RKO Radio Pictures, still photographer Alexander Kahle -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Volume XII, Number 12, January 1941 (front cover),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6766797)

  • 微喪頭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5 12:07:41
    有 158 人按讚

    [啲中文幾好喎!]我是秦始皇。我沒有死,我吃了長生不老藥。我在陝西有3000噸黃金和300萬秦兵被封印,現在只需要198元就能解封。只要你打錢給我,待我解封之日,我就收你當乾兒子,立你為太子!

    TLDR:關維鵬都叫Teddy Robin啦!可能我係 陳大文 David Webb TM Chan 呢?唔得咩?

    ============================
    告個急先:Ivan已被炒,已成失業人士。未訂嘅記得訂Patreon,積小成多呀。訂咗嘅可以考慮加碼(https://bityl.co/4Y0h)。 一星期至少出返六篇文.月頭訂最抵!月費80
    ==============
    1. David Webb啲中文幾好喎.牛頓隔離在家發明(其實係發現)咗微積分,萬有引力定律,三大力學定律,仲有光學理論。David Webb都唔差,啲中文學到咁好!

    2. 正經,除咗微信女,亦有冒啲咩股壇名嘴。我唔少朋友都有畀人冒(我就冇,證明真係冇人識,不過焉知非福)。但佢地又好醒架喎,例如佢會放張(舉例)胡孟青嘅相,然後只稱自己係「青姐」。

    3. 咁,可能我真係叫「David Webb」呢,有乜唔得?Jason Bourne真名都叫David Webb 啦(我是鐵粉)!可能我係 陳大文 David Webb TM Chan 呢?唔得咩?關維鵬都叫Teddy Robin啦,周鵬都叫薩頂頂啦,型英師靚正,網名嚟之嘛。你見啲非洲球員,又莫扎特又波歷克(*)又柏天尼又查斯古特都係咁

    4. 咁本身,有冇問題呢?我…….都唔知。我有冇impersonate other?冇喎又好似。咁我改自己個別名做胡孟青 畢菲特都唔得?況且,我都冇話自己係 胡孟青 畢菲特,我話我係「青姐」,「畢翁」之嘛。「個名你註冊咗咩?」

    5. 至於相,一樣之嘛,我貼張相咋喎,我冇話嗰個係我喎。我見好多網友啲頭像都係侵侵啦,唔見有人拉喎。

    6. 認真,雖然好似話唔應該Blame the victim(**)。但即係,咁都信嘅,照計十居其九嘅人心中都覺得抵撚死。雖然未必敢講出嚟,陣間又畀人話Blame the victim,虛偽嘅社會。

    7. 但當然另一問題係:你心諗,咁白痴都有人信?就真係有的。況且成本唔係好高(***)。正如尼日利亞啲 email 某某將軍有幾億但就係爭幾百蚊解封唔到咁,有咁白痴得咁白痴。係特別的,都有人解過:就係確保釣到啲最白痴嘅人。因你有啲白痴唔晒,未閹乾淨未變晒喪屍嘅,陣間覆咗佢,問得幾問你又唔落搭,佢就浪費時間。

    8. 所以重覆一次:個策略一定係有咁白痴整到咁白痴,確保稍為正常嘅人都唔會信。因為啲False Positive (未計啲玩嘢嘅人)都好花時間的。

    (*)擺明off topic,絶對主觀,但在我心中,波歷克係近廿年甚至半世紀最有個人能力亦最有影響力嘅德國球員。你見岡比亞都有個波歷克(!),佛得角有兩個波歷克(!!),總唔見有個塞拉利昂拿姆或者茅利塔利亞馬圖斯(不過,魯爾/萊奧/話烏 個仔就叫Mateo,就真係name after 馬圖斯)

    (**)你可以留意下講呢句嘢嘅人係照樣做的,佢地嘅意思係:唔好Blame啲佢覺得唔應該Blame 嘅victim

    (***)不過而家啲微信女群組都幾落本,佢平時都好多嘢寫,又要寫下CoinBase呀,美國通脹呀,字節跳動呀。得閒又要醒兩隻真係升嘅畀你(雖然可能係騰訊之類)。都要啲時間同知識的。搵食唔易。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400人訂!(https://bityl.co/4Y0h)。 年費仲有85折
    ==============

  • 微喪頭像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7 16:01:57
    有 44 人按讚

    02/27(六)
    [100題生活題目]NO.75做自媒體的初衷

    我曾經沒辦法順利走路。
    當時的我非常喜歡跑步,
    加入了跑團,還當跑步是自己的人生熱情
    我曾經忍著疼痛一跛一拐的走到離家
    只有300公尺的公園,
    直到最後一步也邁不出去,只好哭著回家。
    在我看著穿著跑衣的人在公園裡慢跑時
    我內心充滿了忌妒,
    我曾經堅持的設計師夢想和
    跑步的興趣都在一夕間粉碎了。

    我換了一個又一個的醫院,
    找了一個又一個的師傅,
    接受各式各樣的整脊治療
    有些治療都非常的疼痛,
    甚至會讓我慘叫。

    整整有兩年的時間
    我背上印滿罐子紫紅色的圈痕
    痕跡沒有消退又不斷烙印上新的
    身上永遠有藥布的氣味
    為了治療,我耗盡了多年的積蓄
    甚至被不舒服的觸摸、敲竹槓過
    我的腰一直在發炎,輕輕按壓就會覺得疼痛,
    常常在治療的時候痛到哭了出來

    為了忍受這一種痛苦
    我甚至扭曲自己的信念,
    只要越痛治療就越有效
    只要會痛就代表會好。

    我一邊這樣告訴自己,
    讓自己擁有微薄的希望不至於崩潰
    一邊又開始經營自媒體,
    因為我相信自己可能有很大機率
    會坐輪椅渡過下半生,
    如果真的變成殘障人士,
    在不能出去找工作的情況下
    我只能依靠我的雙手和頭腦
    想辦法創造一丁點價值。

    我在書裡看到能決定你賺多少錢的
    決定你有多大的影響力,
    最有影響力的就是2種-演講或是寫作
    於是我毅然決然地踏上寫作這一條路。

    在我人生跌到谷底的時候,
    我內心湧起一股對自己冰冷的恨意,
    和無限的後悔---
    「如果、早知道、當初不要這麼做、我的脊椎就不會歪掉、不會得到梨狀肌症候群,我就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有好多事想要做,我有夢想還沒有達成,我好恨我好後悔,我想殺了自己!」

    這個念頭像是刀劍一樣,無數次的刺在我的心上,兇狠的攻擊我自己。

    「求求你,救救我,救救我...如果治療得好的話,如果我能重新正常走路的話,接下來我不會讓自己後悔所做的每一個選擇,我要盡全力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求求你,救救我...」
    我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喃喃自語著
    不曉得自己許願的對象是神明還是惡魔,
    只要有人能聽到,並回應我的請求就好了。

    我在許多師傅的手下輾轉流浪,
    就像搭著火車經過一站又一站,
    鼓起重新相信的勇氣,最後又失望的離開
    我依然無法下車,只能邁向絕望的終點站
    距離終點站越近,
    內心的希望再崩壞一些些
    到了終點站,也許就喪失了活下去的希望吧。

    這時支撐我的只有書籍而已,
    好佳在在最後一站,
    我遇上了在某個偏鄉裡只有熟人
    才知道的一位師傅,
    他甚至是我遠的要命的遠親。

    在整復了幾次之後,
    我身體有狀況有明顯的好轉
    而且治療過程也不怎麼疼痛
    收費非常的便宜只要300元
    我忍不住在治療床上痛哭失聲。

    「你的問題是骨骼多重結構異常,
    要重新把你的骨骼調整至原位。1個禮拜要來兩次,持續一整年。」
    師傅這麼要求我
    好的,沒有問題。

    在找到師傅的那一年,
    我同時也完成了鐵人三項,
    為什麼把這一個選為第一個要達成的目標,
    因為我知道我還需要運動幫忙復健。
    單靠師傅的整復是沒有用的,自己一定要努力才行。
    另外運動產生的腦內啡、荷爾蒙
    可以調節我的情緒保持正向跟積極,
    還有一個目標可以讓我對人生產生希望。
    那一年,我重生了,
    那一個坐輪椅的未來已經消失了。

    在之後我花費了無數的精神,
    從書中萃取大量的知識和許多人的幫助之下,
    把自己扭曲的信念
    重新調整並建立起來。

    如果要說我為什麼對自媒體經營有堅持不懈的熱情,以及挑戰各式各樣的事情,
    除了它是我其中一個10年目標和興趣以外,

    只要如果我敢偷懶,或是沒有想要持續之前對於自媒體更新的熱情,我就會問自己:
    「如果我現在就要死了,我會留下什麼遺憾嗎?我會後悔自己因為偷懶/沒有勇氣而沒有去做這個挑戰嗎?」

    這個簡單的問句
    讓那股曾經體驗過的後悔和恐懼湧了上來:
    「如果我現在就死了,還有這個跟這個沒有做,我一定會很後悔,我一定會恨我自己,為什麼沒有盡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我再也不要後悔了!!」

    「再也不要後悔。」
    從此變成我人生的座右銘,還有行動的準則,
    不管有什麼恐懼,只要我覺得值得,我都會努力突破。
    再次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天,一定會再次到來吧?
    得過病的我,可不會天真以為這是多年後才會發生的事,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死,隨時隨地都會迎來人生的終結。
    到時我一定要笑著說:「我此生沒有遺憾。」

    就算自媒體最後沒有成功,也沒關係
    起碼我有努力嘗試過了
    人生是自己的,
    做人一遭,
    不要留下遺憾,
    因為後悔才是比失敗更可怕的東西。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100道生活題目
    #自媒體
    #初衷
    #動機
    #動力
    #異業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