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復電流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復電流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復電流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復電流程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513停電啟示】強化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是關鍵(張簡樂仁/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05/15/2021 蘋果日報) 論者表示,我們更需要重新以「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機制」的角度,來彌補電網因應事故能力的不足。 作者:張簡樂仁/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 513停電事故,波及全台逾400萬戶,從居家用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委林佳龍今(4)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交通部長葉匡時,林佳龍指出,高鐵上週六跳電停駛,高鐵公司竟將復電緩慢歸因於維修人員遇上國道塞車,以致延誤一個多小時抵達現場,簡直不可思議,高鐵局應要求台灣高鐵詳細說明當天維修人員的動線與塞車點,徹查高鐵應變流程是否有延宕或疏失之處。 林佳龍詢問,當天高鐵在...

  • 復電流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5 21:28:35
    有 17 人按讚

    【513停電啟示】強化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是關鍵(張簡樂仁/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05/15/2021 蘋果日報)

    論者表示,我們更需要重新以「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機制」的角度,來彌補電網因應事故能力的不足。

    作者:張簡樂仁/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

    513停電事故,波及全台逾400萬戶,從居家用戶、大賣場、店家等都深刻體會到停電的不便,更有不少地方因停電導致交通大打結。經濟部15日公布調查結果,初判原因是台電人員操作失誤所此停電過程中,亦可看出電力系統遭逢片段的外力干擾,就造成全台大範圍的停電,凸顯我國「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機制」不足。

    在究責的同時,更重要是要痛定思痛,加強我國電網可機動因應外在環境變化的韌性,才有利於供電穩定。

    電力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隨著用電趨勢及供電機組狀態而變化,從發電、輸電、配電的每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才能確保供電穩定,用戶才能享受電為生活帶來的舒適及便捷。

    但要確保一個擁有千萬具設備的電力系統能穩定運轉何其不易,電力設備的故障,外力的侵擾,都可能讓供電出現問題,為了把損害降到最低,電力系統自有一套保護機制。在電源側透過備轉容量,電網側倚賴特殊保護系統,都可應付內在及外在環境帶來的挑戰。

    然而,當電網遭受的衝擊太大,上述的保護機制不足以及時舒緩其衝擊,只好暫時犧牲部分用電戶的用電權益,以計畫性輪流停電的方式減低電力系統的負荷以穩定系統,爭取時間盡力排除障礙,逐步讓電網運作恢復正常。過去2017年發生的大潭電廠因天然氣源中斷而造成整廠跳機(815事件),乃至於前日因路北超高壓變電所的匯流排因人員操作失誤造成興達電廠跳機事故(513事件),都有著類似的情況。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電網中存在著隱藏性的系統風險,而這風險可能大到整個系統的前衛保護不足以應付。過去815事件時政府曾邀集電力專家學者為台灣的電力系統作全盤性的檢視,也看出了許多台電系統現在及未來可能遭遇的問題,根據總體檢報告顯示,電網韌性不足是未來可能造成大停電的隱憂。

    所謂「電網韌性」,指的是電網可因應內外變化仍能穩定地供電給用戶的能力。為了因應發電、輸電、配電等不同層面可能帶來的衝擊,在發電端就要增加電源運用的彈性,如擴增可快速啟停、快速變化出力的天然氣機組,增加儲能設備的建置,在輸電端要有能及時了解電網狀態的監視系統、自動化投切保護設備、以及因應設備故障的備援系統,在配電端要能掌握用電戶的即時資訊,強化需求面管理,引進先進的資通訊系統來擴大需量反應,以迅速平衡發電及輸電短缺的量能。

    從過去大規模的停電經驗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事故決不是單一事件可以引發,皆是在許多不利的環境及條件下碰巧一起發生,這些條件的共通性都與大環境有關。不管是近日的513事件,還是今年年初美國德州因冰風暴所發生的大規模停電事故,皆可看到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影響。

    要電網能抵禦大型天災的衝擊而完好無缺是不可能的,即使勉強做得到也要付出龐大的代價,因此先進國家的做法是為電網可能遭受天災衝擊時預作準備,當非預期事故發生時能盡力維持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作,而讓被迫切離系統的負載盡速復電,這也是增強電網韌性的一環。強化電網韌性及可靠度已是國際間電業的顯學,亦被世界各國列為未來電網建設重要的政策方向,這樣的思維確實值得臺灣主管機關借鏡參考。

    除了增強電網韌性及可靠度外,事前的未雨綢繆也相當重要,孫子兵法所謂: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即是做好電網風險管理的最佳註腳。電力公司可以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結果,歸納出各種災害對電網發生衝擊的嚴重程度,找出隱藏的弱點,以提前進行相對應的電力設備投資。

    例如因應未來運轉環境可能的變化,以風險或然率彈性調整重要設施維修排程,並根據電力關鍵設施的健康程度,滾動式檢討相關零組件更新的必要性。另外,可明確訂出風險控制的標準作業流程(SOP),於災害發生造成斷電時,讓運轉人員立即反應,照預先所設定的程序確實執行,明確公布停電與復電的優先順序,優先將民眾的恐慌與生活不便降到最低,並縮短斷電時間。

    一國的電力穩定攸關民生福祉與社會經濟發展,不應該一昧的要求供給端,更不要去誤導「缺電」的錯誤觀念。513大停電事故,曝露出我國電網隱藏性的脆弱,顯示我國電網韌性的不足。在事件發生後的一片撻伐聲中,不應該只是單純檢討肇事者的責任。我們更需要重新以「電網韌性」與「風險管理機制」的角度,來彌補電網因應事故能力的不足,如此才是真正「以不變應萬變」達到電力穩定及永續發展的關鍵。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515/SHQQ4YHLWBFPDJ6S3F6X2PIJII

  • 復電流程 在 謝淑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07 18:18:32
    有 589 人按讚

    「多一分準備,增一分保障;
    多一分演練,增一分經驗。」

    雲林縣109年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民安6號)演習

    #兵棋推演
    #綜合實作演練

    為了強化防災能量,讓災害發生時能減少一分損失,把傷害降到最低,今天雲林縣舉辦109年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演習。

    上午兵棋推演本縣以「地震」為複合式災害搶救演練主軸,透過腳本審查,檢視當災害發生時,各種災況的處置作為及各環節的標準流程的建立是否完善,才不致慌亂而延誤救災。

    下午也針對風災、地震應變處置及搶救、災民疏散收容作業等,進行實兵演練,從「減災管理」,到災害來臨時的 「救災整備」、處理災害時的「緊急應變」,到最後的「復原重建」依序進行演練。

    另外本次演習也模擬新冠肺炎通報案例,操作移動式負壓隔離艙作業,總計本次演練包括水利設施減災作為、防水擋板預佈、防颱廣播、預防性疏散、移動式負壓隔離艙操作、土石坍方車禍、護理之家火災、電力搶修復電、溪流受困吊掛、氣墊船救援、農損調查、瓦斯管線搶修、氯氣外洩搶救、高鐵出軌救援、震災救援、大傷機制啟動、民團後勤支援、收容所開設、國軍清消復原、危樓災後評估等共43項,參演單位共計53個單位、參演人員超過400人,動員各式應變相關車輛、巴士及船艇約50部、直升機1部,展現縣府災害狀況發生時緊急應變能力。

    我們期望未來不會有災害,但絶對要有憂患意識及萬全的整備,依循「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後復建」的流程進行,救災團隊要落實災害防救的整備工作,並加強縣民防災知能,以保障我們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感謝行政院動員會報為雲林等11縣市規畫演習事宜,也感謝縣府團隊為防災工作所做的各項準備,每多一次的演練,都有助於救災團隊默契培養及救災能量提升。
    /謝淑亞

  • 復電流程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1-27 19:00:03
    有 70 人按讚


    【郝景芳:我是怎麼寫故事的?】
     
    這次分享的是,中國科幻作家郝景芳在2017年創意寫作國際論壇的演講稿。
    也許有人對這位還算年輕的作家有些陌生,但可能都聽過她的一部中短篇小說《北京摺疊》─榮獲2016年雨果獎的作品。
    以下讓我們來看看她怎麼談寫作吧。
    -

    我是怎麼寫故事的? / 郝景芳
     
    一、抓人的故事是怎麼寫出來的?
     
    故事都是圍繞著某個大問題,講述問題的前提和解決方案。最好的謀篇佈局往往都是根據問題本身而確定的。所以要去構思一個故事的話,我都是以問題為導向的。
    我的故事並不一定要有明確的答案,但一般都會有明確的問題。確定這個問題後,接下來我的故事結構和謀篇佈局,都會圍繞這個問題來確定。
    以戲劇故事傳統的三幕結構為例。
     
    第一幕:起始性事件
     
    戲劇在剛開始,需要花一點時間交待人物背景,然後會有一個誘發事件,但是還不夠形成行動的決定性力量。再後來,一些起因會出來,能夠讓主人公進入行動,構成追求他想要的東西的動機。
    比如說他的女兒受到威脅,他要去營救;或者是他本來是一個要金盆洗手的人,但是現在世界面臨威脅,他要去拯救世界;或者是他自己生活被打破了平衡,他要去挽救自己的一段婚姻生活等等。
    到第一幕結束時,這個重大的起始性事件就要開場。如果說是電影的話,到30分鐘的時候,得讓這個人投入情景,你要給他製造足夠強烈的投入理由和動機 —— 他到底要去追求什麼,不管是拯救世界,還是拯救孩子,還是拯救他自己,還是去幹什麼,反正你先確定他要追求什麼,在第一幕講他怎麼樣開始追求。
     
    第二幕:阻礙與衝突
     
    誰是阻止他的力量,誰是反面人物,誰是困境的製造者,他遭遇了哪些危險,在電影裡面會講究阻礙和衝突的最大化 —— 讓他生命受到威脅,讓他遭遇到一連串致命打擊,或者阻礙他的力量實在太過於強大,以至於一切都像是不可能達成;或者說是他自己遭遇了一個非常非常重大的信仰危機等等。
    就是為了一點:讓阻礙和衝突最大化,這樣故事才會張力十足。
     
    第三幕:解決方案
     
    他如何化解危機達成心願,或者是他也可能沒有達成心願和目標,阻礙和衝突把他給壓垮了。通常好萊塢的劇裡面有九成是主人公戰勝了阻礙和衝突。
    但正是這些壓力和張力,使得他的人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最後解決了問題。
     
    這三幕結構的內涵不難理解,就是將故事大問題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用行動來展示,用戲劇高潮來表達問題的深度和情感衝擊的強度,最後解決問題。
     
    那麼,小說呢?
    小說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影視劇更自由,可以超越傳統的戲劇結構。
    小說也可以是以問題為導向,也可以表現為影視劇裡面展現的強度非常大的問題和張力結構。但是小說可以不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可以沒有那麼清楚的主線與衝突。
    一個故事能打動人,或者說故事能抓人,並不是這個作者在故意的去賣一些小謎題,然後每一集給你拋出來一個新的謎題等等,只要故事的核心問題是讀者關心的就行。
    小說可以大大突破戲劇的傳統結構,但是它仍然需要勾勒出人物的人生的最大問題,然後展示出這個人物情緒裡面最深的部分,只要故事前面的氛圍和結構勾勒的足夠好,讀者就能夠理解這個過程的一切。
    比如科爾姆‧托賓的《母與子》用極短的篇幅勾勒了主人公生活的背景,以及他看到失散多年的母親時百感交集的情緒,以及到底相認還是不相認的糾結,直到最後選擇悄悄離去。
    如果這是一個影視劇的話肯定不行,這個影視劇得要幫他牽出很多母子雙方的往事糾纏。小說,某種程度上,可以很自由的寫這些微妙的、難以捕捉的,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難以描述的瞬間,而這些瞬間是非常寶貴的。
     
    文字在任何時候都仍然是最強大的。因為其抽象性和任意性,文字所營造出來的氛圍體驗和空間感受是可以超越圖像之上的。
    塞林格《九故事》、卡爾維諾《煙雲》、博爾赫斯《沙之書》、福克納《我彌留之際》等等都是如此。
    當然,傳統的戲劇三幕結構我們仍然要銘記於心,將來也會時常用到。
    另外,關於「問題」補充一點,純文學和類型文學的差異在於對「一般性問題」的關注。
    類型小說更多關注類型化的問題,比如殺人犯到底是誰,是推理小說關注的問題;某些科學問題則是科幻小說關注的問題。而人類生存中的一般性問題,比如自由與束縛、自我認知、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基本政治問題,往往是所謂純文學、主流文學會更關心的。
     
    二、我是怎麼寫故事的?
     
    我講一下自己的寫作過程,就是從構思、設計到實際落筆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的寫作過程。
    首先,我會畫一些結構圖。
    其次,獨立構思人物性格。我會去想這裡面的每一個人物,讓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相對獨立,脫離故事情節本身,仍然可以想像這個人是什麼性格。
    然後,完整敘述的過程。前兩步可能是一個時間很不確定,也很漫長的過程。比如,我一個小說可能要構思好幾年。對我來說,寫作的過程也是時間不等的,半個月、一個月、幾個月,都很正常。
    最後,修改。寫完初稿以後,我可能會把它先放一放。放上一段時間,然後再拿出來修改,因為修改的這個過程很多時候也是一個重寫的過程。
     
    其實,在構建人物的環節,我們可以向電影製作領域學習。
    電影一般會強調人物跟情節相互推動。故事發展過程中會有一個情節,然後會因為主人公的一些性格弱點使得他犯了一個錯誤,情節就又往前推進了一步,主人公和配角再產生衝突,情節繼續向前推進,如此往復。
    電影劇本講究的就是這樣一個滾動的過程。好的劇本通過情節的緊張刺激,把人物的性格全都凸顯出來,這個是電影劇本創作裡面比較流程化的東西。
    小說寫作,其實很多時候可以不像他們這麼嚴格。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像電影學習到很多——一個故事梗概的構造,獨立的人物小傳,以及人物和情節間的相互推動。
     
    最後,我講一下自己在寫故事過程中的一些經驗。
    從靈感到構思醞釀,可能是很漫長的過程。然後中間不斷圍繞構思去看書學習各種資料,尋找新的線索。一般情況下,一個故事會在我頭腦中有一定成熟度再落筆,這樣相對效果會較好。等到我真正落筆之後,我就跟隨我手底下文字的走向。
    我不會從一開始沒有想清楚就輕易落筆。
     
    三、給初學寫作者的建議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成熟作者,我就不做建議了。因為每個成熟作者都有自己的習慣,都跟別人不太一樣。各家有各家的習慣。
    但是如果是第一次寫故事,我強烈建議不要糾纏在開頭的地方,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推動自己寫下去。哪怕對開頭多麼不滿意,也不要重新寫,一股勁地繼續往下寫,每天一定的量,哪怕500字或者是1000字,保證不能停,一定要直到寫完,哪怕你這個東西寫的再不好,也要堅持寫完。
    所以第一次寫故事,我現在覺得寫的再怎麼失敗也沒有關係,寫完了就好,後面再慢慢的重新審視,重新修改。
     
    最後說作家的生活方式。可能別人經常會問:作為一個作家,你是如何生活,如何寫作的?但是真的,我覺得一個作家如何生活完全不重要,只有他的寫作方式是重要的,找到自己能夠順利寫下去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喜歡全職工作,給了我一扇視窗,讓我不斷見到人,與人打交道,走在路上。這些都是我構思的過程。

  • 復電流程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3-11-05 12:44:28

    立委林佳龍今(4)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交通部長葉匡時,林佳龍指出,高鐵上週六跳電停駛,高鐵公司竟將復電緩慢歸因於維修人員遇上國道塞車,以致延誤一個多小時抵達現場,簡直不可思議,高鐵局應要求台灣高鐵詳細說明當天維修人員的動線與塞車點,徹查高鐵應變流程是否有延宕或疏失之處。

    林佳龍詢問,當天高鐵在上午11點16分跳電後,交通部長是何時接獲通報?葉匡時部長回答,他是在11點40分左右接獲高鐵局簡訊,並轉請高鐵局了解狀況。葉匡時也表示,高鐵公司在一點左右才通知台鐵協助疏運,動作的確太慢。林佳龍批評,交通部不應坐等高鐵公司展開應變,事實上今年四月高鐵首次大規模停駛時,交通部當時便宣示將建立應變與鐵公路疏運協調機制,交通部應對現行的疏運計畫再作檢討。

    林佳龍也質疑,高鐵公司對外說明此次跳電,是因為雲林站區的區分絕緣器受到濕氣及鹽分影響,在高鐵的所有設備中,難道沒有其他機件同樣會受到濕氣或鹽分的影響嗎?林佳龍提醒,高鐵雖然自2007年才開始試營運,但實際上1999年即已動工,許多設備有可能已使用七、八年以上,隨著運量增加,高鐵公司應加強維護工作,避免隨著設備逐漸進入汰舊期,而影響營運安全。

    而針對高鐵日前提出延長特許年限的申請案,林佳龍也詢問葉部長目前進度,葉匡時部長則回應,因高鐵提出的財務改善方案整體而言太偏向原始股東,因此交通部與高鐵仍在溝通中。林佳龍要求,在高鐵的營運安全、應變機制及票價問題未得到徹底解決前,交通部絕不能草率同意讓高鐵延長特許年限過關。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