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御盟逸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御盟逸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御盟逸居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古老命宮表看你今生是『幫夫命』或『富貴命』 人一生的命運,其實從出生那刻就已能窺知一二。而鬼穀子是戰國時代的傳奇人物,是知名的政治家丶外交家丶預言家,相傳他受命於天丶得書於仙,一生極富傳奇神秘色彩。相傳鬼穀子流傳了一份古老命宮表,從此表即可看出人的一生命數,今天老師幫大家整理了這份古老命宮表,快來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84的網紅Sydney&Ele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ydney-2016.02御盟逸居建案微電影2016.02 FB:昕思錄 昕穎Sydney思穎Elena https://www.facebook.com/sydney1015elena0817/ 昕思錄IG👉SydneyElena: elenasydney https://www.instag...
御盟逸居 在 琴音 // 日本髪と着物の人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6-03 21:02:42
昨日は即位礼正殿の儀でした。 色々神がかり過ぎてため息しか出ない。 . 天叢雲剣(雨雲を呼び出す)を使うタイミングでは大雨が降り、 (しかし台風は1つが消滅、1つは逸れる) 即位礼正殿の儀が始まった途端に皇居の上の雲が割れて青空が見え、 皇居に虹がかかる(イザナギとイザナミが下界に降りるときに虹がか...
-
御盟逸居 在 Sydney&Elen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30 08:53:02Sydney-2016.02御盟逸居建案微電影2016.02
FB:昕思錄 昕穎Sydney思穎Elena https://www.facebook.com/sydney1015elena0817/
昕思錄IG👉SydneyElena: elenasydney https://www.instagram.com/elenasydney/
御盟逸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古老命宮表看你今生是『幫夫命』或『富貴命』
人一生的命運,其實從出生那刻就已能窺知一二。而鬼穀子是戰國時代的傳奇人物,是知名的政治家丶外交家丶預言家,相傳他受命於天丶得書於仙,一生極富傳奇神秘色彩。相傳鬼穀子流傳了一份古老命宮表,從此表即可看出人的一生命數,今天老師幫大家整理了這份古老命宮表,快來瞧瞧!
依照下列的表格找出屬於自己的陰曆出生年丶日丶月丶時的相對的命宮與度數,將其相加即可得到個人的宮度(此算法十宮為一度),再對照下面的命宮數看詳細的解說,一起來試試吧!別忘了提醒身旁的閨蜜與家人也算算,看看誰天生好命!
算法:將個人的陰曆出生年(生肖 )丶月丶日丶時相對的「度與宮」全部相加(十度為一宮)
例如:
範例一
生於1980年陰曆8月29日晚上20:18時生
1980年(肖猴)=1宮2度
陰曆八月=3宮
陰曆29日=3宮2度
晚上20:18時=1宮2度
1宮2度+3宮+3宮2度+1宮2度=8宮6度(八宮六度)
範例二
生於1994年陰曆2月23日早上8:30時生
1994年(肖狗)=3宮
陰曆2月=1宮4度
陰曆3日=1宮6度
早上8:30時=3宮2度
3宮+1宮4度+1宮6度+3宮2度=8宮12度;十度又為一宮,因此是9宮2度。
【解析】图片
四宮
四宮四度:行乞之命
【詩曰】身單影只苦中求,奔波度日不自山,命中註定他鄉走,與人作楫到白頭。
【婚姻】若論婚姻,高親自必難求。亦以遲娶為佳。如早年行婚,難免中途分析。年齡更須高低相配。最興能各自謀生方可安寧。
【財運】比財有限,偏財尚多。初限奔波。碌碌依人,中運交進,漸漸步人青雲。路無叢棘。平平可行,但須做事耐久,異地安邦定可置業。
四宮六度:孤獨之命
【詩曰】初限交來運平平,中午辛苦受艱辛,春蠶作繭要白縛,到老還須自謀生。
【婚姻】若論婚姻。終身不利。如果四句之前結偶。雖然近居或遠避總無美滿之結果,待等行年四五,方可成家論親,尚且還有衝克,苟能兩强两硬,每日反目吵鬧,庶幾何以長久。
【財運】正財極少。偏財難得,如能不辭辛苦,節衣食,或可略能積蓄。而旺祖無遺業,所造自謀,初運東西奔波,無非糊口。過待末限交來,可有前頭。
四宮八度:輕薄之命
【詩曰】奔走勞碌過生乎,營謀作事難稱心,六親骨肉亦無靠,門庭困苦總堆營。
【婚姻】婚姻早締防克。亦有刑傷,必然遲娶。如果夫東妻西各自分離,方可久合。最好配兩强两硬,夫刀妻創,唇舌不讓。冒合神離,方能白頭偕老,幫夫之緣有限,家事可匆指顧。
【財運】正財運微,偏財亦有。但一生顛沛,終不能大展懷抱,宜靜待時機,切勿嗟怨生年。待到四句上廠。作事漸漸順手。杏花出牆,總可改紅吐艷。
五宮
五宮:破敗之命
【詩曰】生平富貴不周全,祖業難靠根基淺,命裡破敗受辛苦,早歲晚年總無險。
【婚姻】若論婚姻,無淪早娶遲婚。難得美滿之結果,幫夫又無緣。舒則有可,貧則難安。須要含氣,否則見面相詬,屬反目是非成家之道,四旬交進,要防衝克。
【財運】正財甚微,偏財亦少,奔波勞碌。方能平安過度。如果安順坐享,便生疾病受殃。中限交進,雖然經濟稍好,但是操勞難免,暮景漸佳,大勝青春。
五宮二度:勞碌之命
【詩曰】此命生成運不淺,財來財去自安然,早年辛苦中年佳,晚歲運至心才寬。
【婚姻】男命妻房如果配大,定然難到白頭。命中有美賢之妻可得,雖然飽嚐苦楚,均能同受。女命如能隨夫遠出,分事可資共課,將來還眉到老,定然鴻案相莊。
【財運】正財平常,偏財尚有,初限之間,辦事未能順手。出外方能順吉,申限交進,漸入佳境。東奔西成,南通北亨,但必固守財帛,可以大置一番事業矣。
五宮四度:無靠之命
【詩曰】營謀作事不順心,勞苦奔走過生平,六親骨肉皆無靠,風燭殘年才交運。
【婚姻】男命論若妻房,最好配大,故鄉聯姻不利,他鄉結婚最吉。女命幫夫有緣,凡事可得贊助,把持家政有餘,內外亦能敬肅,隨夫到處奔波,可免意外之虛。將來齊眉偕老,苦樂亦同甘。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不多,中運交進。作事諸多顛沛,東營西謀,百事無成,耗財廢時,無濟幹事。中限雖不甚佳,但亦無破礙,暮景漸人青雲,正可大置一番事業。但冒險之事,切不可妄求。
五宮六度:艱難之命
【詩曰】忙碌一生事難求,何日重開見日頭,難得祖業家可立,中年衣食尚可週。
【婚姻】婚姻配大利,早娶亦要防克,二旬之外結偶,自有賢慧之妻房來助。而女命幫夫有緣,最好隨夫出門。非但能夠幫助一節,兼能易地順利,將來畫眉相莊,定可百年偕老。
【財運】正財不多,偏財尚足,初限之間,碌碌奔波。東謀西脫托,漸漸稱心,三旬之處,當有名聲。聘請亦屬有人,此時只要潔身自守,便能大置事業。老運交來可以大展奇才,但須順時潮流,不可保守。
五宮八度:顛沛之命
【詩曰】族業無遺門庭微,一生衣祿終有虧,辛苦終朝無人問,顛沛流離總無歸。
【婚姻】婚姻顛沛。高親難求,二十之外,自有賢妻可得,而且內助得力,幫夫之緣亦有。但三十交進,依然難免刑克,如能出門遠離,或可避忌災星,最好安太歲,以迎吉慶。
【財運】正財有限,偏財五分,財來財去,到手便空。初限交進,不能稱心,中運之間,漸漸步入青雲。作事要有恆心,金錢亦須節儉,老運平平,一得一失。退守則安,一生零仃,自度光明,廣積功德,福及子孫。
六宮
六宮:和尚之命
【詩曰】衣祿僧道門中依,看破紅塵最相宜,姻緣好似花間露,三次應娶兩次離。
【婚姻】論到婚姻,終身無緣,雖然遲娶,命中亦有刑克。而且女幫夫無緣,內助不立。無妻若能強硬配合,最好兩地相離,各息謀生,方可免去災星。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有限,初運交進,無非依人為活,作事勞而無功。碌碌奔波過度,中運暮境,亦是百事難成。老能主張分明,有點恆心,足以自立基業。
六宮二度:離家之命
【詩曰】離鄉背井事自謀,祖宗產業本自窮,骨肉之情如冰炭,遠居異地謀事隆。
【婚姻】命中賢妻可求,高貴之親難攀,雖然困苦,猶能安貧為樂,相依為謀。女人魚水之中難得,且能隨夫彈唱,亦屬婦道之難能。幫夫之緣雖有,不離祖鄉,斷難發展,鴻案相莊,齊眉到老。
【財運】正財有限,偏財不足,初運交進,來源甚少,去路亦省。中限之間,作事漸順。投機之事不可做,以免失利,最好耐心安守,以聽天命,倘若妄求,容易招憂。
六宮四度:清貴之命
【詩曰】平生志氣運不通,正是淺水困蛟龍,有朝一日春雷動,將會風雲上九重。
【婚姻】命中一妻一妾,早經註定,二十之外,自有高親可攀,而且遇事可以共商,四德兼有。女人女紅亦能,幫夫有緣,可偕白頭。四旬左右,尚有美妾進門,上下和睦,內外亦是雍肅。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不足,初限交進,不見順手,諸事小心。免得招憂。中運之間,東西奔走,漸漸順境。進款雖多,出賬亦大,財來財去,無非過手。
六宮六度:鋼鐵之命
【詩曰】一生作事苦無功,祖宗產業在夢中,夫妻鐵石方至老,夫唱婦隨一場空。
【婚姻】若論婚姻,非但高親難配,而且穎倒難成。待等行年廿四,方才配親,男人妻房不宜大配,免得中途分道,最好小配二年,兩强两硬,夫罵妻咒,常常反目,如是方能永久,如此而已,可以唱隨到老。
【財運】正財尚有,偏財極微,初限交進,做事難得稱心。東奔西波,無非謀圖口腹。中運之間,漸漸可以市境。不義之時,切勿妄求,經商營謀,可以獲利。
六宮八度:風泊之命
【詩日】風裡柳楊無定期,或時茂盛或時稀,若得手藝為根本,衣然紅杏出牆梯。
【婚姻】男命妻屬須小配八九春,自然凡事大吉。女命幫夫緣足,家事不由自己操勞,將來魚水相得,定然齊眉偕老。男若配大,恐防。中途分折。四十左右,尚有災星,須安太歲以迎吉祥。
【財運】正財有限,偏財無分。作事無主,東西飄零。中限之間,雖然遭機稍佳,然而結果平平。四十之外,作事逐漸順境,不過積財有限,無非勉強過度。
七宮
七宮:飄泊之命
【詩曰】命運生來自主張,親朋之中少商量,離祖出宅宜早計,後來衣祿必富康。
【婚姻】若論婚姻,二旬交進,自有美滿之良緣可結。但是結偶須待花信,可免衝克。以龍虎馬為宜。女命如能隨夫出門格外得法,在家則無非平平,內助亦尚得力,鴻案定然康莊,悠然娛樂可到白頭。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六分,須要受得苦中苦,將能方做人上人。但初限之間,作事顛沛,雖然碌碌奔波,無非依人作嫁。且等四旬之後,漸漸步入青雲。
七宮二度:後發之命
【詩曰】悍年命運雖然好,中運又見勝幾分,晚景猶好中秋月,自然榮耀起家門。
【婚姻】男命婚姻有美滿之妻房可求,無論早婚遲娶,均屬無關妨礙。女命幫夫之緣甚足,內助之力又多,家事無論大小,做來井井有條。女德兼全,鴛盟之誼亦篤。中年之間,雖有暗衝,終能偕老齊眉。
【財運】正財尚旺,偏財亦有,初限交進,作事平平,須要仔細行事,不可冒險前行,以免失利。中運之間,漸漸步入青雲,路無荊棘,謀事有成,五旬左右,日進紛紛,可置田畝。
七宮四度:立業之命
【詩曰】事業微微難靠親,營亦謀事踏紅塵,創業異地人欽佩,聲名遠揚四方聞。
【婚姻】婚姻有美滿之親事可望,且等行年二十,自有親情可攀。惟男命須小配年紀,方能無衝無忌。倘若妻宮配大,難免中途分折鴛鴦。四十左右防有傷克,命中註定雙妻之慮。女命幫夫有緣,夫妻之間亦得安然,魚水相莊,可偕白頭。
【財運】正財十分,偏財平平,初限交進,未見稱心。須要靜心苦攻,以期將來發展。中運之間,漸漸得風,作事順遂,名亦可通,四旬之外,可步青雲。
七宮六度:移考之命
【詩曰】離開祖宅出外謀,六親骨肉各西東,過繼入贅最稱心,衣祿榮華有餘豐。
【婚姻】男命妻房小配大利,自有良緣美締,而且有高親可攀,內助定然得力。女命幫夫之緣亦足。但四十歲左右,恐防有傷克,此時須要安太歲,以迎吉慶,如能出門避忌,自然可免憂愁。
【財運】正財六分,偏財亦足,初起平平,出門大利。中運交進,漸漸步入佳境,然而財源雖旺,不能積累,待等五十左右,方可大置田畝。
七宮八度:剝雜之命
【詩曰】命中生來剝雜多,祖產難招奈如何,初限奔波家不足,交進末運隆昌樂。
【婚姻】若論婚姻,男高親難求,糟糠之妻,命中耐受。女幫夫有緣,雖貧亦安,患難可共,操持安然。但中年之間,須防衝鬥,夫至南移,定然格外吉利。
【財運】正財極少,偏財無分,平生辛苦,難積阿斗。最好財來財去,可以免點憂心,個中命裡生成,如果經濟寬舒,不是生病,定有禍殃。
八宮
八宮:剛強之命
【詩曰】勞心費力未成功,直待花開一樣紅,出外經商逢貴助,終須還自改門風。
【婚姻】若論婚姻,須要兩强两硬,方能配偶。夫罵妻咒,時常反目,自然不得平安,但能偕白頭。如果女命太柔軟,難免中途分折。四旬左右,衝克尤加利害,此時要安太歲,以免災星來侵。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有限,命中財氣雖少,只求克勤克儉,或可略積銀錢。不義之財,切勿妄求,以免多生是非。中運交進,作事稍能稱心,但須要有恆心,方能立業。
八宮二度:勇敢之命
【詩曰】浮圖矗立出重宵,拾級行來步步高,但到半途須努力,要登顛頂莫辭勞。
【婚姻】婚姻男命不可配大,恐有刑傷。最好小配二歲,自然可偕白頭。女命幫夫之福亦有,離祖隨夫出門,自然格外吉利。待等年交五十,正可收帆回鄉,而且魚水相得,苦樂同甘,可羨患難同年。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尚足。初限交進,處境不利,幸而作事勇敢,尚稱平順。喜歡交友,財源難積。四旬左右,福入佳境,作事順遂,大可置業。
八宮四度:豪爽之命
【詩曰】批命推來志向高,孟嘗第二意氣豪,樂善好施人欽佩,逍遙度日樂滔滔。
【婚姻】婚姻有美滿可望,惟東西方之親事最宜。結偶遲早,均屬不妨,而且內助得力,幫夫之緣亦足。家事勿慮,如能隨夫出門,定卜家基興隆,魚水至樂。中年之時,恐防衝克,須安家堂,可免憂心。
【財運】正財尚有,偏財亦足,初運之間,雖然進款紛紛,但生性豪爽,樂於拯濟,所以進賬,無非財來財去,過手便空。四十交進,作事順境,正置大事業。
八宮六度:生財之命
【詩曰】初限命中有變化中年好比鋪上花若得貴人來扶助晚年成業享榮華。
【婚姻】初說婚姻定有節關,但等二十交進,正可乘機說親。惟正東方之親事最佳。南北兩方平平。男命中美妻可得,女幫夫之緣亦有,但切不可隨夫出門。免生意外之禍,魚水同樂,白頭可期。
【財運】正財不多,偏財尚足,初限之間,作事雖不十分稱心,所幸生成靈敏。作事可以捷足,然而操勞太甚。中運漸入佳境,暮運更加大勝青春。
八宮八度:敦厚之命
【詩曰】生成家業多田園,心平氣和好安然,榮華富貴可長守,時來運至到暮年。
【婚姻】本身樂善好施,令名遠近共欽,待等二十左右,定有高親可攀。且女命四德俱備,幫夫之緣亦有。主持家事不紊,上下亦無閒言。但四十交進,家內謹防口舌,須安家堂,可增吉慶,庶幾齊眉,可以偕老矣。
【財運】正財八分,偏財亦看,初期交進,作事雖不十分順境,但亦不走逆境,只要細心穩步,自然可以毋憂,中運直至暮運,一路平順,平坦可行,屆時正可大置事業。
九宮
九宮:聰穎之命
【詩曰】久坐塵埃以待識,書窗寂寞有誰知,一朝運到人相敬,富貴確須有定時。
【婚姻】婚姻有美滿之親事可望,如果東方之親事更佳。南北兩方平平,北方之親不見順利。女命幫夫雖然有緣,但是暗中有衝。四旬之外,尚有衝克,最好出門遠離,可以避忌災星。
【財運】正財尚有,偏財亦足。初運交進,做事機警,然而求助無人,全賴自身謀營。中運之間,漸漸步入青雲,一路順境,大膽可行。老運更佳,大可置業。
九宮二度:二婚之命
【詩曰】妻宮配合兩不求,恐有刑克難白頭,兩强两硬同為伴,終久還須別離走。
【婚姻】男命中有雙妻注定,婚姻無論早婚遲娶,中年定有傷克。四十交進,方有良緣可締,高親可攀。女命尚屬賢淑,幫夫之緣亦有,操持家政有方,但五十左右,宜安太歲,以迎吉慶。
【財運】正財有限,偏財無分。得無遺業,親族難依,自幼到老,難交好運。東西奔波,勞碌過度,作事顛倒。百無一成。如能耐性,可免奔波之苦。
九宮四度:發早之命
【詩曰】生成餘利便無說,借問此君命若何,福祿自然衣食好,早年大運便享樂。
【婚姻】廿歲之內完婚,仍需小心為上。待等二十四歲時,自有美滿姻緣可攀,而且姻緣巧締,幫夫有緣,持家有條理,庶幾齊眉,可以偕老。
【財運】正財尚旺,偏財平平,初運交進,作事順境,商通北達,東作西成,財源日進,正可大置事業。而已丶及至中限之間,須防景泰不一,作事務要循軌而行,切不可意外妄求,以免失利。
九宮六度:清高之命
【詩曰】志氣高尚量其寬,更有堅真爽性然,六親手足冰如炭,末限交運始得安。
【婚姻】如若早配婚姻,定然難得美滿,但等年交三十,自有良緣。而且內助得力,家事無論大小,不必親身憂慮。將來鴻案莊相,百年鴛盟偕老,然而中限之間,暗中略有衝克,最好出門遠遊,可免災星。
【財運】正財不多,偏財尚可,初運平常,作事雖非逆境,然未十分稱心,須等中限交進,漸漸步入順境。經商得弊均半,不義之事,切勿妄行。
九宮八度:安逸之命
【詩曰】初運駁雜瑣碎傷,真氣榮華晚運強,直交中年末運好,門閭改換姓名香。
【婚姻】婚姻美滿,高親可攀,然而早婚不利,最好二十結偶,命中內助得力,把持家政有餘,而且淑德均備。女子尤精,非有夙根者,斷不能享此艷福。然面四旬左右,暫時分居為宜。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尚多,初運交進,祿祿奔波。寄人籬下,作事須留意,免得多是非。中限交運,作事有成,積財可收,家業可興。
十宮
十宮:耀祖之命
【詩曰】此君命運不一般,為人處事不平凡,自創基業人敬佩,榮宗耀祖更無邊。
【婚姻】婚姻不可早配,自有華貴可聯,妻宮淑慧兼全,幫夫之緣甚足。姬妾可得,上下大小,雍容和睦,但末限不順,防有傷克,最好出門遠離,可以避忌剋星。治家雖然有道,須防暗中是非。
【財運】正財興旺,偏財亦多,初限平平,勤勞可守。中限之間,正可大振門楣,此時求名求利,可以任君前行,無阻無礙,到處成功。但不義之財,切勿妄求。
十宮二度:壽考之命
【詩曰】衣祿豐登壽元足,祖基產業自高立,生平享受消遙福,老來後福更安逸。
【婚姻】婚姻美滿可望,無論早婚遲結,均無妨礙,而且幫夫之緣甚足,內助得力,家政可以勿須內顧。比而伉儷雖篤,艷福雖有,但於中限之期,亦屬難免口角,如能出門,或安太歲,自然可以避忌。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尚足,初限未見順境,作事顛沛不寧。中運之間,漸入佳境,東西奔走,漸漸稱心,出門經商,可得人利。東南最利,西北不宜,末運更佳,大勝前景。
十宮四度:吉祥之命
【詩曰】青年快樂心神逸,生性豪爽人不欺,在外求財必有利,晚歲福祿更有餘。
【婚姻】男命如果婚姻配大,中途防要衝克,最好小配好,可以無中無傷。女命婚後內助得力,操持有方,幫夫有緣,共謀家業。五旬左右,暗中尚有刑傷,爾時須安家堂,以求清平,蔗幾齊眉,可以偕老。
【財運】正財尚是,偏財難求,生成福澤,毋須苦謀。經商出門,須走西北兩方吉利,如走東南,恐有禍事臨身。好運交進,作事稱心,東謀西就,到處成功。
十宮六度:興隆之命
【詩曰】求財求利命運宏,早年辛苦不受窮,若交中限運漸佳,晚年運來更亨通。
【婚姻】如果早結絲蘿,難到白頭。初限命中,克傷甚重,直待二十之外,方可完姻,此時有美滿之親事可望,而且無衝無鬥,內助得力頗多,幫夫成家興業,將來魚水同遊,可偕登首。
【財運】正財尚足,偏財亦有。初限平平,作事不能粗心。中運交進,漸入佳境,做事順遂,幫親有人。經商出門,南方最利,東西兩方,無非平平,北方不宜。末限更佳,大勝青春。
十宮八度:守舊之命
【詩曰】命里安穩謝蒼天,守舊惟恁心地堅,百尺竿頭餒進步,平安吉慶本相連。
【婚姻】男娶妻屬須要小配,方能齊眉偕老,如果配大,防中途分折。最好出門遠離,或能避忌衝克。男女命四十交進,桃花亦開,上下相得,內外安肅,備享人倫之幸福。
【財運】正財尚有,偏財亦多,為人勞碌勤求,到處有人援手。初運未進,作事不能稱心,如能操作技藝,自然格外吉順,暮限更勝青春,可以大置事業。
十一宮
十一宮:翻覆之命
【詩曰】命蹇時時運不如,遠同涸轍困魚骨,死灰尚有燃機在,降氣平心待展舒。
【婚姻】男若論婚姻,須要配大兩歲,方可安靜無事,如是妻房配小,可防中途分折。女命幫夫無緣,兩强两硬,難免時常反目。四十交進,要安太歲,虔祭祖先,庶可解厄消災,以迎吉慶。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不足,初運之間,作事尚可,惜乎此時,年輕入微,不能大置事業。中限交進,雖然作事不逆,然而一輪明月,尚幫幾點浮雲,末運甚佳,可以大興事業。
十一宮二度:振家之命
【詩曰】生成看澤振家門,後福留與子孫耕,中限運來家漸興,骨肉團賀喜氣新。
【婚姻】若論婚姻,可攀高親,早配不利,遲則安吉。女命幫夫有緣,相助得力。鴻案相莊,齊眉可以到老,而且四德俱尊,婦德足式,非有艷福者,端不能得其賢淑。如果出門遠離,尤屬相宜。
【財運】正財平平,偏財有限,初運交進,碌碌奔波,為人作事為主,依然一無收穫。中限之間,機運漸佳,但作事要有恆心,否則…曝十寒,依然是舊。末限更佳大可掙家業。
十一宮四度:後福之命
【詩曰】得寬懷處且寬懷,何用雙眉皺不開,尚若中年命不濟,到時名利一起來。
【婚姻】婚姻美滿可望,無論早婚遲娶,均屬相宜,男命妻房賢淑,女命幫夫之緣亦多。最好出門離祖,自然各事順吉。然而中限交進,命中恐有剋星,務要謹慎提防,庶能齊眉到老。
【財運】正財八分,偏財不多,初限中運,碌碌奔波,須耐心作事,靜待時機,切不可非分妄求,自招禍事。暮運交進,大有一番順境,東作西成,到處稱心。
十一宮六度:蹇修之命
【詩曰】世事由天莫苦求,須知福祿向你流,當年澤帛難如意,晚景欣然便不憂。
【婚姻】男命妻房配大不利,恐防中途分折,最好二九配親,方可無衝克。女命內助賢淑,操持家政有餘,魚水相投,可卜齊眉偕老。如能出門遠離,自然格外順利。
【財運】正財十分,偏財不多,初限平平,守之則吉,動則不利。三十交進,漸入佳境,作事順遂,處處稱心。經商營謀,可獲厚利,如要出門,須走東南,自有貴人扶助。
十一宮八度:光輝之命
【詩曰】骨肉光華氣象輝,家財興旺照富貴,安居樂享康寧福,末限人揚有遠威。
【婚姻】男命如果妻富小配,定然難到白頭,須要配大二歲,方可避忌衝克。女命內助賢淑,旺夫之緣亦足。中運之間,須防口舌,最好出門遠離,可免災星繼臨,然而命中註定,總然難偕白首。
【財運】正財極盛,偏才不有,但不義之財,切勿妄求,免滋意外之不測。中限交進,財氣日進紛紛,此時須安太歲,以迎吉祥,經商營求,定蔔一本萬利。
十二宮
十二宮:安康之命
【詩曰】安康之命無愁腸,善用心田壽命長,立志溫和忠孝道,榮華快樂過時光。
【婚姻】若論婚姻,有凰求鳳之徵,而且女命淑貞雙全,四德兼備,幫夫之緣甚足。惟恐中限防有衝克,最好出門遠而避之。必安太歲,亦能吉慶,魚水雖樂,終不能偕白頭,鴛盟前定,不可強求。
【財運】正財尚足,偏財不多,初限交進,即可大展宏圖,作事到處稱心。經商謀利,自然到市三倍。投機事業,此時不宜。暮運之時,一得一失,退守則安。
十二宮二度:福厚之命
【詩曰】不須勞祿過平生,獨自成家福不經,早有福星常照命,任君行去百般成。
【婚姻】若論婚姻,不論早配遲娶,均屬無妨。出門遠別,恐有意外之慮,最好在家安守,或可就近謀事,較為得宜。中限交進,上下一氣,家政內外,可以毋須顧慮。
【財運】正財尚足,偏財雖有不多。初限之間,作事雖不順遂,如能鑑貌辯色,見風使帆,到處不受人欺。中年宏運亨通,步入青雲,前途平坦,大膽前行。
十二宮四度:顯揚之命
【詩曰】門庭顯耀命不凡,安幫定國是才幹,手握大權作千將,威靈遠近四方傳。
【婚姻】婚姻配大不利,中限大有傷克,最好小配一歲,可以減少剋星。然而命中強硬,須得兩硬齊合,幫夫之緣亦有,將來雨水相得,定卜偕老百年。四十左右,最好出門避忌,可免災星。
【財運】正財尚旺,偏財亦多,東西南北,到處春風,作事順境,件件可稱心。經商能佔大利,如能救貧濟急,廣種陰德,不難大顯門庭,光宗耀祖。
十二宮六度:達貴之命
【詩曰】此命威權不可檔,功名高禀步朝堂,榮華富貴誰能及,積玉堆金滿儲倉。
【婚姻】男命妻房須要配小,凡事均能安順,如若配親過大,不但常生是非,而且要防傷克。中運交進,無論男女,夫妻之間,要防反目不安,最好出門避忌,或安太歲,可求吉慶,庶能家業相安,同偕白頭。
【財運】正財興旺,偏財尚足,初限交進,財帛紛紛可進。東西營謀,屆時須要耐守,暫等待時而鳴。
十二宮八度:宏福之命
【詩曰】此路生來福自宏,田園家業最興隆,平生衣祿生盈定,一世榮華萬事通。
【婚姻】早配婚姻,恐防不利,待等二十四自有美滿姻事可望。女命內助賢慧,持家不紊,幫夫緣足,可以共謀,如能離祖遠出,定卜興隆滿圓,如果不離祖地,慎防兒息難育,中限之間,須安太歲,以免災星。
【財運】正財極旺,偏財無分,經商尚利,有人幫助,初限之間,無非財來財去,難得積儲,中運交進,財源日時紛紛,屆時可以退守田園。
十三宮
十三宮:發達之命
【詩曰】早歲晚年亭亭通,興家發達在命中,褶祿財源安排定,果是人間一財翁。
【婚姻】早配婚姻,須防傷克,需待二十五。會有富貴夫緣,無衝無克,相莊齊眉,自然幣水可樂。四十交進,耍防分折,最好出門遠遊,可以避忌災星。男命慎防命中雙妻,不免絲蘿重結,須謹防為是。
【財運】正財十分,偏財不多,初限平乎,守之財吉。動則不利,三十交進,斷入佳境,作事順遂,處處稱心,經商營謀,可穫後利,如要出門,須走東南,自有貴人扶助。
十三宮二度:榮華之命
【詩曰】一朝金榜御題名,顯祖華宗立大勳,衣祿定然原裕足,莊園財帛更豐盛。
【婚姻】婚姻定有美滿可望,無論早婚遲結,均屬順利。而且女命幫夫之緣甚足,內助得力,家政可以勿庸內顧。然而男命憂儷雖篤,艷福雖有,而乾中限之間,亦屬難免口角,如能遠離,或安太歲,自然可以避忌。
【財運】正財十分,偏財亦多,宏運長生,作事順境,經商營謀,最好守舊,如做投機營業,恐防失利。暮運交進,東作西成,到處受人歡迎,屆時退守為宜。
十三宮四度:豐盈之命
【詩曰】此命推來禮義通,一生福祿用無窮,甜酸苦辣皆賞過,滾滾財源穩而豐。
【婚姻】婚姻有極美滿之親事可得,以西南方之親事為佳,東北兩方平平,如求北向之親,不見順利。女命幫夫雖然有緣,但是暗中有衝,四旬之外,尚難免有克傷之慮,最好出門遠遊,可以避忌災星。
【財運】財來財去,到手便空,中限交進,做事稱心,東作西成,到處受人歡迎,正可大置宏業,但冒險之事。做之須防失足。
十三宮六度:大富之命
【詩曰】君是人間衣祿星,萬金京計不需掙,縱然富貴由天定,安事榮華度一生。
【婚姻】婚姻美滿,富貴可攀,然而早婚不利,最好近三十結偶。命中把持家政有餘,而且淑德均備,和藹可親。若能善種心田,自可百首偕老。
【財運】正財極旺,偏財亦足,伹初運交進,未見佔手,及至交進中限,南通北達,無往而不利,經商營謀,大順鴻力,定卜一本萬利,暮蒙更佳,大勝青春。
十三宮八度:大貴之命
【詩曰】生平福祿自然來,名利兼備帶壽偕,雁塔題命為貴客丶紫袍金帶走金階。
【婚姻】婚姻美滿可望,無論早婚遲婚,均屬相宜。女命賢淑,幫失之緣亦多,最好出門離祖,自然各事順吉,一團和氣,家政內外,可以毋須顧慮。
【財運】正財極旺。偏財亦足,但初運交進,未見順手,財來財去。無非江上之流,及至交進中運,南通北達,到處春風,火勢利達,暮運更佳,大勝青春。
十四宮
十四宮:官祿之命
【詩曰】命主為宮福祿長,富貴得來實非常丶名題金塔傳金榜,定中高科天下揚。
【婚姻】男命中一妻一妾,早經註定,二十之外,有高親可攀。女命賢淑,有事共商,四德俱備,幫夫有緣,可偕白頭,四旬左右,桃花亦旺,上下和睦,內外亦是雍肅。
【財運】正財十是,偏財亦多,初限之間,大展鴻業,作事到處順手,中限以至暮運,財帛口進紛紛,經營事業,可得厚利,出門須走東北方,自有貴人扶助。
御盟逸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千古傳誦的智慧化身:蜀漢丞相諸葛亮|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人稱臥龍,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成都有武侯祠。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瑾仕於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吏、鎮東將軍、司空。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在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門第不高的官僚地主家庭裡,誕生下一個嬰兒,他就是後來成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的諸葛亮。
躬耕南陽 隆中對策
諸葛亮,字孔明。父親諸葛窪,當過秦山郡郡丞。郡丞是協助郡太守掌管行政司法的官員,地位並不高,所以諸葛亮的出身並非名門望族。
諸葛亮有三個兄弟、兩個姐姐,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小的時候生母就病故了,大約在八歲的時候,父親諸葛掛又去世了。從此諸葛亮一家子就依靠叔父諸葛玄生活了。
諸葛亮四歲的時候,爆發了驚天動地的黃巾大起義,各地軍閥在鎮壓黃巾起義中,紛紛割據自立,互相攻戰不休。諸葛亮的家鄉徐州一帶,變成了軍閥間互相廝殺爭奪的要地,威脅著這一家人的生活和安全。諸葛玄與割據揚州一帶的軍閥袁術認識,這時正好袁術從淮南派人送來了一個任命他為豫章太守的信,諸葛玄認為這正是一個躲避家鄉戰亂的機會,他決定把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留在家鄉看管家產,於興平二年(195年)帶著諸葛亮姐弟離開山東老家,去就任豫章太守(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從此一家人就分散了。
諸葛玄就任豫章太守不久,袁術就在與另一個軍閥曹操的鬥爭中,失敗後病死了。袁術一死,諸葛玄就失去了靠山,這時後漢朝廷又派來個叫朱皓的當豫章太守,諸葛玄在豫章沒有法子呆下去了,於是就又帶著諸葛亮姐弟去襄陽投靠他的朋友荊州牧劉表。但是諸葛玄到了荊州不久,還沒有得到劉表的任用,就於公元197年病死了。這時諸葛亮已經十七歲,他的兩個姐姐已在荊州出嫁,就剩下他和小弟弟諸葛均在一起生活了。他本想帶著弟弟回老家尋找哥哥,但家鄉當時更亂了,一點也不知道哥哥的信息,所以在姐姐和朋友們的勸說下,決定暫時在荊州住下來。
叔父死後,諸葛亮帶著弟弟搬到離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村住下來。這裡山明水秀,風景幽雅,諸葛亮蓋了幾間草房,與弟弟在這裡一邊讀書,探討學問;另一方面又親自參加勞動,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諸葛亮在這裡一共住了十年(197年至207年),度過了他一生中非常有意義的時期。
當時荊州一帶戰亂較少,各地的很多名士來這裡避亂的不少。其中如潁川(今河南禹縣)的徐庶(字元直)、石廣元,汝南的(今河南平輿縣)孟公威,博陵(今河北蠡縣)的崔州平等,都是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們都成了諸葛亮的好友,經常在一起磋商學問,議論天下形勢。
襄陽當地有一個很有名望的人叫龐德公,諸葛亮的姐姐就嫁給了他兒子,他們之間既是朋友,又是親戚。龐德公的朋友司馬徽(字德操)、侄兒龐統,都是當地的名士,諸葛亮和他們交往甚密。諸葛亮經常登門向這些人請教學問,研討國家大事。龐德公.很能知人,當時割據荊州的劉表,幾次想請他出來作官,他認為劉表是個庸碌之輩,都謝絕了。他對諸葛亮的才能和抱負很敬佩,所以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臥龍」,暗示他今後必成大器。
諸葛亮在與荊州名士的交往中,他的才識很快得到了他們的器重,所以在襄陽一帶的士人中頗有了點名氣。沔陽名士黃承彥,家道富有,夫人去世較早,留下一個女兒阿醜,父女相依為命。阿醜從小就很聰明,跟著他父親整日讀書寫字,文化修養很高;但她長得又黑又小,再加上一頭的黃髮,模樣兒實在不好看。諸葛亮幾次到黃承彥家拜訪過,聽說他有一個女兒長得很醜,但一直沒有見到過。有一次他在黃承彥的書房中見到一些詩文,諸葛亮讀後讚不絕口,一打聽才知道是他女兒做的,所以他很佩服這一才女。這時諸葛亮已經到了該成親的年齡,他的姐姐和朋友們給他介紹了不少的大家閨秀,都不中意。黃承彥聽說諸葛亮在物色對象,覺得自己的女兒和他倒是才學相當,但論外貌諸葛亮年輕英俊,而自己的女兒長得太醜,實在配不上他。但是他從平時與諸葛亮的接觸中,知道他是一個重才不重貌的人,所以就決定試探一下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諸葛亮時,開門見山地向他說:你也到該成親的時候了,我有個女兒長得雖不好看,但才學倒可以與你相配,不知你願意不願意?諸葛亮因為對他女兒的才學早有所瞭解,一聽喜出望外,馬上答應了這門親事。這件事傳開後,人們議論紛紛,認為諸葛亮這樣儀表非凡的才子,找了那麼一個有名的醜女,太不可理解了。有人還編了兩句歌謠諷刺說:「莫學孔明擇婦,止得阿承(指黃承彥)醜女。」豈知阿醜不但有才學,而且很賢惠,對以後諸葛亮一生的事業,她都起了好作用。
龐德公的侄兒龐統這時曾游江東。他在割據江東的孫權的助手魯肅處,見到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回荊州的時候諸葛瑾托他給諸葛亮捎回一封家書。諸葛亮見信後,才知道哥哥早已離開山東老家,到江東避亂。現在一家人又都聯繫上了,知道了各自的下落,諸葛亮心裡也就踏實了。
在隆中隱居的諸葛亮,讀了很多的書,瞭解到很多我國歷史上興衰成敗的事情,他常常聯繫當時的實際,與周圍的朋友們探討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由於他的見解深刻而又實際,常常得到朋友們的讚賞。他在這時不但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政治見解,而且在當地社會上的聲譽也越來越高,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志同道合的集團,這都為他以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準備了條件。
在諸葛亮隱居隆中的十年期間,國內的政治形勢也在急劇地變化著。黃巾起義已經逐漸被各地的軍閥鎮壓下去,但東漢王朝也已名存實亡,它對各地的軍閥已經沒有能力加以控制。中原地區經過長期的混戰,曹操打敗了主要對手袁紹,逐步統一了北方。孫權佔據的江東地區,經過整頓內政和發展生產,統治也日趨穩定。而割據荊州的劉表和益州的劉璋,雖然也都控制了不小的地區,但都沒有什麼政治抱負,內部統治也不夠穩定。而且由於劉備的投靠劉表,更促進了劉表內部的不穩定。
劉備是涿郡涿縣(今河北涿縣)人,自稱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到劉備出生的時候,家境早已衰敗,幼年時是靠母親織草鞋勉強維持生活的。黃巾起義後,他在地主商人的支持下,同關羽、張飛等人組織起一支武裝,參加鎮壓黃巾起義,但到處受到排擠,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地盤,最後不得不在公元201年到荊州來投靠劉表。劉表對劉備的投靠自己,表面上雖然十分歡迎,但劉表這個人猜忌心很強,怕劉備的到來影響了自己的地位,所以只撥給他一支不大的人馬,要他駐守在荊州北面的新野(今河南新野縣),防守荊州的北大門。
劉備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他到了荊州之後,就四處打聽有識之士,想網羅一批有遠見的謀士,作為自己爭奪天下的助手。他聽說司馬徽是當地的名士,就去向他請教。司馬徽向他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龐統。他認為這兩個人是識時務的俊傑。後來徐庶拜訪劉備時,因為龐統已到江東投靠孫權,所以也向他推薦了諸葛亮的才幹。劉備知道徐庶是諸葛亮的好友,就想請他去把諸葛亮叫來,但徐庶對他說,諸葛亮這個人自恃比古代的管仲、樂毅還高,你親自屈尊去請他,還不一定見你,讓我代你請他,是絕不會來的。
劉備聽了司馬徽、徐庶對諸葛亮的評價,覺得諸葛亮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才,這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良輔。於是決定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但頭一次和第二次都落空了,正巧諸葛亮不在家。第三次去才見到了諸葛亮,這就是歷史上被人們傳為美談的「三顧茅廬」。
這時劉備已經是四十七歲的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軍,而諸葛才是一個二十七歲的未經世面的書生。諸葛亮被劉備真心誠意向自己求教的心情所感動,因而認真細緻地向劉備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以及劉備所應採取的對策。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認為,論名望和實力,袁紹都比曹操要大,但卻被曹操擊敗,這說明曹操有智謀。曹操戰勝袁紹後,已基本統一了北方,有百萬人馬,而且還可以借天子的名義發號施令,所以不能和他爭鋒。孫權佔據江東,那裡地勢很險要,又經過他父兄的經營,民心歸附,政治穩定,只能跟他聯合,也不能動搖他了。所以總的戰略上,應採取聯合孫權,抗擊曹操的方針。
諸葛亮認為,荊州是個用武的地方,但劉表無能,守不住這塊地方,這就給劉備佔據荊州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益州地勢很險要,土地也肥沃,但劉璋昏庸無能,治理不好。如果劉備借自己是皇室後裔的名望,據有荊州和益州之後,對內修明政治,安撫好後方的少數民族,然後就可以圖大業了。
諸葛亮認為,劉備在荊州和益州的實力穩定後,就可以與孫權結成聯盟,等待時機進攻曹操。時機一到,就可分兵兩路,一路軍隊由荊州出發,進攻洛陽;另一路主力軍由益州出發,經秦川去攻取長安。這樣,劉備復興漢室的願望也就可能實現了。
諸葛亮對劉備的這一番形勢分析,是非常深刻和有遠見的,後來的形勢發展,大體都與諸葛亮的上述估計相吻合,這說明他雖然身居隆中,卻時刻在關心著國家政治形勢的發展,並隨時準備參加治理國家大事,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劉備對他的這一分析,當然是佩服之至,因而對諸葛亮非常敬佩,覺得這正是自己一直在找的理想的助手。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去實現這一政治理想,諸葛亮見劉備待人誠懇,很尊重自己的意見,因而就接受了他的邀請,與劉備一起下山到了新野。
諸葛亮到了劉備的軍中,發現他只有幾千士兵,這麼點人馬如何能抵擋住曹操的進攻呢?當務之急是擴充軍隊。諸葛亮瞭解到,荊州當時有不少沒有戶籍的「游戶」,他們沒有控制在國家手中,而成為地主豪強的依附人口。諸葛亮建議下令讓這些「游戶」限期申報戶籍,從中抽一批兵員,結果劉備的軍隊很快就擴大到數萬人。
火燒赤壁 聯吳抗曹
劉表有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劉表喜歡劉琮,劉琦被排擠在外,任江夏(今湖北雲夢)太守。劉表不久死去,權歸劉琮掌握。這時曹操帶大兵南下進攻荊州,劉琮害怕曹操的威力,沒有通知劉備,就派人向曹操表示投降。當劉備很知投降的消息後,已來不及組織抵抗,只得倉猝向江陵(今湖北江陵)撤退。荊州的一些不願投降的百姓,也跟著劉備的軍隊撤退,由於人多,再加上幾千輛輜重,所以行動很緩慢。到了當陽(今湖北荊門),才決定撥出一支人馬,由關羽帶領,乘船到江陵會合。
當曹操知道劉備在向江陵撤退的時候,因為那裡屯積有不少軍械糧草,且又是軍事要地,劉備佔領了對曹操很不利,他就親自帶領五千精兵,日夜兼程追趕劉備。曹操的騎兵在長阪(今湖北當陽縣東北)沖散了劉備撤退的軍隊,劉備和諸葛亮帶著幾十名部下逃走。這時去江陵的路已被曹操切斷,只得改道漢津(漢水渡口),和趕來接應的關羽水軍會合。這時劉琦也帶了一萬多人從江夏趕來接應,就合兵一處,退守夏口(今湖北武漢)。
佔據江東的孫權,聽說劉表病死,就派自己的主要謀士魯肅,去荊州借弔喪為名,以探聽虛實,並遊說劉備共同抗曹。但是他到了南郡,就聽說劉琮已降曹,因而改奔當陽,與劉備、諸葛亮相見。他問劉備下一步的打算,劉備回答說,準備投靠蒼梧(今廣西梧州)太守吳巨。魯肅建議劉備不要去投吳巨,而應與孫權結為聯盟以抗曹。魯肅的建議與諸葛亮在隆中的估計不謀而合,劉備本來也不想去蒼梧,聽了魯肅的話當然很高興。
魯肅和諸葛亮的政治見解相同,而且諸葛亮又聽說魯肅是他哥哥諸葛瑾的好朋友,所以兩人一見如故,談得很投機,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魯肅跟著劉備到了夏口後,因為這裡在長江北岸,受曹操軍隊的威脅大,且與孫權的聯繫也不方便,劉備就接受魯肅的建議,改駐江南鄂縣之樊口(今湖北鄂城縣)。諸葛亮認為形勢很危急。向劉備建議馬上讓他跟著魯肅去見孫權,商討聯軍抗曹的事。劉備同意了。
諸葛亮和魯肅一同到了柴桑(今江西九江)會見孫權。諸葛亮知道孫權還沒有最後下定與曹操決一死戰的決心,就對孫權採取了激將法。他對孫權說:現在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如果你敢以江東的力量對抗他,就應果斷地與他絕交,而不應該表面上歸順,而內心又猶豫不決;如果覺得無力抵抗曹操,就應該放下武器,向他投降。你至今還猶豫不決,大禍就要臨頭了。孫權反問諸葛亮,那劉備現在危在旦夕,為什麼不早投降曹操呢?諸葛亮說,劉備是皇室後代,蓋世的英才,怎麼肯低聲下氣地去投降曹操!他已下定抗曹的決心,絕不會去投降曹操。諸葛亮的話激怒了孫權,他表示決不以東吳的十萬將士受制於曹操,願意與劉備結盟,共同抗擊曹操。
但是,孫權很耽心劉備剛打了敗仗,是否還有抵抗曹操的力量。諸葛亮向他解釋說,劉備雖然在長阪被打敗,但失散收集回來的士兵,加上關羽的水軍在一起,還有一萬多人,劉琦手下的軍隊也有一萬多人。曹操的軍隊人數雖多,但遠道而來,且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荊州劉琮的軍隊雖然投降,但不會真心幫助曹操打仗。如果孫權能派一個得力大將,統兵數萬,和劉備的軍隊同心協力作戰,一定能夠戰勝曹操,到時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
孫權在諸葛亮的說服下,雖然加強了反曹的決心,但他的內部意見卻不一致。以威望很高的老臣張昭為代表,認為曹操的力量這麼強大,再加上劉琮降曹的一千艘戰艦,長江天險已難守住,只有投降是一條出路。而以周瑜、魯肅為代表,認為曹操後方不穩,北方的戰士也不習水戰,而天氣嚴寒,馬無草料,曹操的軍隊不服水土,戰鬥力不會強。他們提出以幾萬精兵就可以破曹。經過一場辯論以後,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他拔刀砍去案幾的一角說,我和曹操勢不兩立,誰要再提投降,就和這砍去的案角一樣處理。
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參軍校尉,發精兵二萬,與諸葛亮一道去樊口,和劉備的軍隊會師,準備迎擊曹操。這時曹操的先頭部隊已到了赤壁(今湖北嘉魚縣東北),因為軍中發生疫病,所以與孫、劉的聯軍接觸後,就敗退到長江北岸的烏林,與主力軍相會合。這時形成雙方的軍隊在赤壁一帶隔江對峙的局面。
曹操的軍隊不習慣水戰,他們受不了船上的風浪顛簸,所以就用鐵索把戰艦的頭尾連接起來,這樣就平穩的多了。周瑜的部將黃蓋,發現曹操的水軍用鐵索都連在一起,完全失去了戰艦的機動性,他就根據這個弱點,建議用火燒戰船的方法,消滅曹操的水軍。周瑜、諸葛亮與黃蓋密謀,由黃蓋向曹操詐降,互相暗中約定了投降的時間和信號,由黃蓋帶著十艘內部裝滿了乾柴、油液和硫磺的船,外用布幔遮蓋,插上旗號,船後拴上輕便的小船,以備大船起火後人員的轉移。船過江心後,就扯起風帆,藉著東南風,直向曹操的水軍處進發。曹操的將士看見這些船,都認為是投降的船來了,擠在船頭看熱鬧,一點兒也沒有防備。當船隊駛離曹軍還有二里的時候,十艘大船突然起火,火烈風猛,直向曹操的水軍衝去。曹操的戰船被燃起火,而船又都連在一起,一時拆不開,結果一會兒就烈焰騰空,曹操的水軍都陷入火海之中,火勢很快又蔓延到陸地上的軍營。這時早已準備好的孫權和劉備的聯軍,趁火勢急攻曹軍,結果曹操的二十萬大軍一片混亂,不戰自潰,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曹操自己也只帶領了少數人馬,在孫、劉大軍的追擊下,從陸路經華容道(今湖北監利縣東北)逃向江陵。曹操損失慘重,無力再戰,只得留下部將曹仁據守江陵、襄陽,自己率領殘兵敗將退回了北方。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奠定了以後三國鼎立的基礎。它是諸葛亮聯合孫權抗擊曹操戰略方針的勝利。曹操回到北方以後,積極經營北方,使北方進一步得到了統一。孫權在江東的政權更鞏固了。劉備則在荊州站住了腳根。諸葛亮在劉備初敗之後,力促孫、劉聯盟的實現,並使劉備轉危為安,建立了一塊發展自己勢力的基地,這充分反映了他的傑出的政治和軍事才幹。
出謀劃策 開創基業
赤壁之戰後,劉備在諸葛亮的協助下,乘勝積極擴張自己的勢力。劉備帶兵佔領了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治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以三郡的人力和物力,擴充了劉備的兵力,充實了他的軍餉。這時周瑜也擊敗了曹操的部將曹仁,佔據了江陵。
為了加強孫權和劉備的聯盟,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還把自己已佔據的江北的南郡,轉借給劉備,這就是所謂的「借荊州」。同時,孫權還把他的妹妹嫁給劉備,雙方結為親家。
劉備在荊州鞏固了自己的地盤後,就準備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策略,進佔益州。而恰巧在這個時候,佔據益州的劉璋派人來請劉備。因為這時曹操削平了割據西北的軍閥馬超和韓遂,佔領了關中地區,還準備進攻益州北方的漢中,劉璋受到曹操的威脅,非常害怕。這時劉璋的內部矛盾重重,他的兩個部下張松和法正,早已暗中和劉備勾結,準備在劉備進攻益州時作內應。他們見劉璋在曹操勢力的威脅下惶恐無主見,就乘機勸劉璋說,劉備和你是同族,而和曹操是仇敵,如果請劉備來益州,協助你先曹操而佔領了漢中,曹操也就不敢進攻益州了。劉璋受騙,同意了這個辦法,他派法正去請劉備,劉備聽了正中其懷。就命諸葛亮鎮守荊州,自己親自率兵數萬,到了益州。
劉備到了益州後,受到劉璋的歡迎,給他的軍隊補充了很多物資,讓他去攻打漢中。但是劉備的軍隊行到葭萌(今四川昭化縣)就停止不前,在當地作起爭取人心的工作來了。這時張松為劉備作內應的事也被人揭發,劉璋下令殺了張松。劉備乘機佔領了涪城(今四川綿陽縣),並派人通知諸葛亮,要他火速領兵西上,與劉備合兵取益州。諸葛亮讓關羽留守荊州,自己領兵沿江西上,佔領了巴東(今四川奉節縣)。到劉備攻下雒城(今四川廣漢縣),進圍成都時,諸葛亮率領的軍隊也已到達成都附近,與劉備的軍隊會師了。在劉備和諸葛亮合圍成都的情況下,劉璋無力抵抗,只好投降。劉備順利地佔領了益州。
在劉璋統治益州期間,法制廢弛,官吏腐敗,外來人與當地人的矛盾很尖銳,所以政局長期不穩定。劉備佔領益州後,就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全面整頓益州的政務。諸葛亮頒布了一些法令和條例,也就是所謂的「蜀科」,嚴格地加以執行,對那些橫行不法的人,不管他是什麼地位的人,也不管是「土籍」還是「客籍」,都嚴肅認真地以法制裁,這樣益州的社會秩序很快就得到好轉。對於任用官吏,也不分親疏,都量才加以重用。對於原來劉璋手下的官員,如益州太守董和,他為官正直清廉,劉備派他為掌軍中郎將,讓他和諸葛亮一起管理將軍府事務。劉璋的廣漢長黃權,曾勸劉璋不要請劉備入蜀,後來又堅決抵抗過劉備的軍隊,但劉備也沒有忌恨他,仍封其為偏將軍。對劉璋排擠打擊的人,也一一加以錄用。這樣也就穩定了統治階級內部,團結了劉璋的部下,使劉備在益州的統治穩定下來。
佔據益州,奪取漢中,然後再進攻長安,這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主要戰略思想。現在既已佔據丁益州,下一步就是如何奪取漢中了。
漢中地處四川北部和陝西的交界處,四周環山,中間土地肥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曹操佔據了漢中,益州的北方就無險可守,劉備就會處於挨打的地位;劉備佔據了漢中,不但在益州北方建立起一道防衛的屏障,而且可以成為北上進軍的跳板和前沿陣地。但當劉備佔據了益州之後,漢中已被曹操佔領,他派原來駐守長安的大將夏侯淵來鎮守漢中。
當劉備在益州的統治穩定下來後,就決定於公元217年親率大軍攻取漢中。他讓諸葛亮留在成都,負責後方的糧草供應。劉備的軍隊在陽平關,與夏侯淵的軍隊相持不下。劉備要諸葛亮派增援的軍隊,諸葛亮因益州所留兵力不多,怕都增援了後方出事。他徵求部下楊洪的意見,楊洪說: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如果佔領不了漢中,益州也保不住,應該發兵打贏漢中這場戰爭。諸葛亮接受楊洪的意見,立即發兵增援陽平關,在定軍山一戰,夏侯淵大敗,曹操被迫撤出了漢中。後來曹操曾親自率兵想再次收回漢中,但沒有成功,因而曹操的防線不得不收縮到長安。而漢中卻成了劉備後來進軍北上的前線陣地。
劉備佔領漢中以後,勢力發展到高峰。這時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一百二十人,聯名擁立劉備為漢中王。劉備當漢中王的儀式是在沔陽(今陝西勉縣)舉行的。他當了漢中王以後,就立劉禪為王太子,由軍師將軍諸葛亮總理軍國大事,實際上就是丞相的權位。
託孤重任 殫精竭慮
劉備佔領益州後,孫權就派諸葛瑾去見劉備,要求歸還劉備借去的荊州,劉備藉口說還準備攻取涼州,當然不願歸還。孫權對劉備不歸還荊州不滿,就派官吏去接管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被劉備的守將關羽趕走。孫權大怒,就派大將呂蒙帶兵二萬,要用武力去佔領三郡,雙方的關係很緊張,眼看孫、劉聯盟就要破裂。正在這個時候,劉備聽說曹操進攻漢中,就主動對孫權讓步求和,雙方以湘水為界,平分了荊州。
當劉備穩定漢中的形勢後,曾於公元219年令關羽在東線進攻曹操佔領的襄陽和樊城。時值秋季大雨,關羽用水淹曹軍,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曹操迫於關羽的威脅,甚至想撤出許昌,以避關羽的兵鋒。這時曹操利用孫權和劉備之間的矛盾,派人遊說孫權,乘關羽後方空虛的機會,去奪回荊州。孫權上當,派呂蒙輕取江陵、南郡等地,關羽聽到消息,只好撤去對襄陽的包圍,回兵救援後方,作戰不利,在麥城(今湖北當陽縣)被孫權所殺。荊州被孫權從劉備手中全部奪回。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曹丕廢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稱魏文帝。劉備聽說漢獻帝被廢,自己作為皇室的後裔,理應繼承漢朝的正統,也就在第二年稱帝,國號仍為漢,史稱蜀漢。他當皇帝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替關羽報仇,奪回荊州。
劉備親率大軍東征孫權,破壞了諸葛亮一心建立的聯盟。劉備當了皇帝後,已任命諸葛亮為丞相,但史書上沒有留下諸葛亮對劉備這次出兵的態度,從後來諸葛亮的態度看,他是不同意的。但劉備這時對什麼人的反對意見都聽不進去,一心想復仇,所以孫權派人向他求和,也一概加以拒絕。
劉備出兵初期,收復了荊州的一部分土地,一直打到狨亭(今湖北宜昌),與陸遜率領的五萬東吳將士對陣。陸遜見劉備的軍隊士氣旺盛,急於求戰,就採取以逸待勞,堅守不戰的方針。這樣雙方對峙了七、八個月之後,劉備軍隊的供應困難,士氣低落,陸遜這時根據劉備兵力分散的弱點,突然發動火攻,燒了蜀軍連營四十座,蜀軍大敗,劉備率少數人突圍,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在成都的諸葛亮聽到劉備慘敗的消息,嘆息說:如果法正還活著,一定能夠阻止這次東征。就是東征,也不會遭到這樣的慘敗。這說明諸葛亮在東征前,對劉備的東征曾持有保留的態度。
東吳在打劉備前,為了取得曹魏的支持,曾上表稱臣。孫權打敗劉備後,曹魏為了給孫權施加壓力,要孫權把兒子送到洛陽當人質。孫權不同意,曹丕就率軍南下,準備攻打孫權。這時孫權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就主動派人到白帝城,與劉備講和。這時的劉備已經沒有力量再打,只得接受了孫權的議和建議。
劉備退到白帝城後,心情鬱悶,一病不起。他覺得自己的病已經難於見好,就派人把諸葛亮召到白帝城,向他託付後事。他在病榻前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夠把國家治理好。我的兒子劉禪,你如果認為可以輔助,就輔助他;如果不值得輔助,就廢掉他。諸葛亮聽了劉備的話,很感動,他流著眼淚向劉備保證說:請你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輔助太子到死。
劉備在死前,還給太子劉禪留下一封遺書,他在遺書中回顧說:人活到五十歲就不算短命,我現在已經活到六十多歲,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惋惜。只是心裡放不下你們幾個兄弟。你們一定要努力,不可懈怠。凡作一件事,決不可因為小惡而去作,更不要因為小善而不去作。惟有事事賢德,才能使人心服。我沒有什麼值得你們傚法的,你們要多讀書,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你們和丞相諸葛亮相處,要像對待父親那樣尊重他。
不久劉備就死在白帝城。諸葛亮把劉備的靈柩護送回成都後,就輔佐十七歲的劉禪接皇帝位。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丞相兼益州牧,從此諸葛亮就擔負起了輔佐劉禪治蜀的重任。
在諸葛亮受託輔政的時候,蜀漢正處於一個很困難的境地。在,劉備東征失敗以後,不但軍事力量大大削弱了,而且內部的政局也很不穩定,一些地方豪強,乘機叛亂投敵。曹魏和孫吳,都想乘機消滅蜀漢。所以諸葛亮當時的擔子是很重的。
諸葛亮首先要處理的問題,是改善已經受到嚴重破壞的孫、劉聯盟。他深知如果孫權被曹丕壓服,投靠了曹魏,將對蜀漢構成生死的威脅。所以他在辦完劉備的喪事,奉劉禪即位以後,馬上派尚書鄧芝為中郎將出使東吳,開展了重建孫、劉聯盟的外交活動。鄧芝到了東吳後,孫權怕與蜀漢往來密切,得罪了曹丕,所以沒有敢接見他。鄧芝很瞭解孫權當時的心情,就上書給孫權說:我這次來,不僅是為蜀,也是為了吳。孫權一聽說他來也是為了吳,就想聽一聽他對吳有什麼建議。鄧芝一見孫權,就對他說,你要臣服於魏,不是讓你去入朝伴駕,就是讓你去送太子當人質,如果不依從,就會以討叛臣的名義南征,你是難以頂住的。而如果蜀吳恢復結盟,進可以兼併天下,退可以三足鼎立,為什麼我們不結盟抗魏,而你要去臣服於魏呢!孫權聽了鄧芝的話,覺著說得有理,就斷絕了和魏的關係,恢復了吳蜀聯盟。從此雙方派的使臣往來不斷,加強了彼此的瞭解和聯繫,諸葛亮也就減輕了東顧之憂,而一心整頓內政了。
劉備死後,諸葛亮在派鄧芝去東吳重修盟好的同時,提出了「務農殖谷,閉關息民」的政策。因為吳蜀結盟之後,魏就開始對吳用兵,吳魏的相爭,就給蜀造成了一個短時間的機會,可以休養生息,發展生產,以恢復國力。諸葛亮充分地利用了這一時機,整修水利,獎勵農耕,減輕農民負擔,因而使農業生產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和發展。
南中平叛 七擒七縱
蜀漢的南方,在今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一帶,居住著一些當時稱為「西南夷」的少數民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曾提出「南撫夷越」以鞏固後方的方針。劉備佔領益州後,諸葛亮就選派了一個很懂得處理民族關係的將領鄧芳,作廉降都督,負責治理南中地區,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劉備死的時候,鄧芳也已去世。這時益州(今雲南晉寧縣)漢族地主豪強雍閭發動叛亂,得到了孫權的支持,封他為永昌太守。同時,越嵩(今四川涼山、帶)少數民族貴族高定元,胖舸(今貴州貴陽一帶)太守朱褒,也響應雍閭,起兵反蜀。當時南中地區一共四個郡,除了永昌外,其它三郡都發生了叛亂。
諸葛亮在劉備剛死,處境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想用「撫而不討」的辦法解決南中叛亂。他讓自己的助手李嚴給雍閭寫了一封信,指明利害,勸他停止叛亂活動,被雍閭拒絕了。這時的諸葛亮,急於恢復吳蜀聯盟,整頓內政,所以對南中的叛亂,暫時採、取了等待的態度。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三月,當蜀漢內部穩定下來後,諸葛亮決定親自率軍南征。在離開成都的時候,參軍馬謖送了幾十里,臨別時馬謖向諸葛亮建議說:南中地勢險要,離成都較遠,即使用武力將他們征服,以後還是會有反覆。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這次一定要征服南人的心,南中才可長治久安。馬謖的這番話,很合諸葛亮的心意,他在南征中就注意了攻心之戰。
諸葛亮進軍南中,兵分三路。西路軍由諸葛亮親自率領,攻打越嵩的高定元;東路軍由馬忠率領,攻打胖舸群;中路軍由駐守平夷(今四川畢節)的來降都督李恢率領,直接攻打益州。諸葛亮想用東西兩路先平定益州的兩翼,孤立益州後,再集中力量平定益州的叛亂,當時的中路軍只起一個牽制的作用。諸葛亮率領的西路軍進入越嵩後,高定元在沿線築了很多堡壘防守,諸葛亮沒有忙於進攻,而是在大軍壓境下,讓高定元集中主力決戰,一舉全殲了這支叛亂力量,高定元被殺。與此同時,馬忠率領的東路軍,也擊敗了朱褒,順利佔領了胖舸郡。然後這三路大軍會合,集中圍攻叛亂中心益州。
諸葛亮的軍隊到了益州時,叛軍內部發生了內訌,雍閭被高定元的部下所殺。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孟獲,收集雍閭的餘部,繼續與蜀軍對抗。孟獲勇敢善戰,在當地少數民族中很有威望。諸葛亮想到馬謖臨別時的勸告,就想降服孟獲,以後再通過孟獲來治理當地的少數民族。於是他下命令,不要傷害孟獲,要活捉過來,對他作工作,讓他心服。
孟獲雖然作戰勇敢,但缺少謀略,所以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後,孟獲兵敗被捉。諸葛亮讓軍隊擺開陣勢後,親自陪著孟獲到軍前觀看陣勢,想使孟獲懾服在自己的軍威之下。諸葛亮問孟獲:你看,這樣威嚴的軍隊你能打贏嗎?孟獲很不服氣,他傲慢地說:過去我不清楚你們軍隊的虛實,所以戰敗被俘。現在看了你的軍陣,也不過如此。我如果有機會再與你打仗,一定能夠打敗你。諸葛亮聽了他的回答,就爽快地放他回去,讓他整軍再戰。孟獲回去,果然重整隊伍,再與蜀軍交戰,又兵敗被捉。諸葛亮見他心裡還不服氣,就又放他回去,收集殘部再戰,結果又戰敗被捉。這樣一捉一放,前後共有七次。到孟獲第七次被捉時,諸葛亮又要釋放他,這時孟獲不願走了,他心悅誠服地說:我完全服你了,今後南人再也不反叛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七擒孟獲」。
諸葛亮平定了南中的叛亂後,為了便於控制,就把原來的四郡改為建寧、雲南、興古、永昌、越嵩、胖舸六郡,安排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的官員為郡守。對原來少數民族的部落組織,也保留下來,讓原來的酋長進行統治。對一些在當地影響較大的少數民族上層分子,都安排了較高的官職,以穩定少數民族的關係。如盂獲就官至御史中丞(中央的監察官),孟琰被封為輔漢將軍。這樣的安排,對拉攏少數民族上層,穩定南中的局勢,起了積極的作用。
諸葛亮還把漢族地區的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在南中地區加以推廣,以發展當地的生產。同時,他也從那裡徵收大量的物資,如當地的特產金、銀、丹漆以及耕牛和戰馬等,源源不斷地外運出來,充實蜀漢政權的財政及軍事方面的需要。
南中的士兵,作戰勇敢,善於爬山越嶺,諸葛亮抽其精銳,和他們的家屬一萬多戶,遷到蜀中,編為五部,號稱「飛軍」,成了蜀漢軍隊中一支特別部隊。對於少數民族中一些不適於當兵作戰的人,則讓他們給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地主當部曲,不但增加了勞動力,還易於加以控制。
諸葛亮對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主要採取的是拉攏安撫的政策,這對於協調當地的民族關係,爭取少數民族對蜀漢政權的支持,都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諸葛亮在世,南中地區一直比較穩定,這也顯示了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遠見。
北伐中原 壯志未酬
平定南中以後,諸葛亮就解除了蜀漢的後顧之憂,所以就集中力量,練兵講武,準備北伐曹魏。消滅曹魏,然後統一天下,這是諸葛亮一生的主要奮鬥目標,現在他終於可以開始施行了。
蜀漢建興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年僅二十二歲的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這時諸葛亮認為魏國幼主當政,內部不穩,正是北伐的大好機會。當時蜀漢攻魏的路線只有一條,就是出秦川,向長安進軍。但是軍隊要出四川,需經過一段崎嶇的山路,運送物資很困難。所以要北伐,首先必須把兵員和物資運到漢中集中,然後再從漢中伺機進軍。
諸葛亮要帶兵離開成都到漢中去,對成都的政治很不放心。這時後主劉禪雖然已經二十歲了,但他庸碌無能,不能獨立處理政事。因此諸葛亮在離開成都前,對政府的人員作了佈置和安排。然後他又給劉禪上了一個奏章,向他交待了應該作什麼,不應該作什麼。他在奏章中首先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說明蜀漢能達到現在的地位,都是大臣和將士拚死奮鬥的結果,來之不易。他勸告劉禪要勵精圖治,繼續發揚大家的銳氣,切不可妄自菲薄,阻塞忠勇之路。諸葛亮的這份奏章,就是有名的《出師表》。它表現了對漢室的忠忱,對事業的殫精竭慮,對劉禪的苦口婆心,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政治宣言。
諸葛亮將成都的事情安排好之後,就率領步騎二十萬前往漢中,隨行的有老將趙雲、魏延、吳懿等,還有年輕的參軍馬謖。到了漢中後,諸葛亮和大將們研究進兵的路線,魏延建議:魏軍長安的主帥夏侯楸,是曹操的女婿,此人膽小無謀。如果讓我領兵五千,從褒中(今陝西褒城)出發,沿秦嶺往東,經子午谷(今陝西漢陽)向北,用不了十天功夫就可以進到長安,夏侯楸一定會棄城逃走。這時諸葛亮率主力由斜谷(今陝西眉縣)會師長安。等到曹魏從東邊調集兵馬來反攻時,蜀漢的軍隊已經收服了咸陽以西的地區,佔據了主動。諸葛亮用兵一向十分謹慎,他認為魏延的計畫太冒險了,不如穩紮穩打把握大。他決定出祁山(在今甘肅西河縣),先取隴右(今隴西高原),再向關中,這樣的進軍不會冒太大的風險。諸葛亮用分兵兩路聲東擊西的戰術,一路派趙雲、鄧芝為疑軍,進駐箕谷(今陝西褒城北),揚言要從斜谷攻打酈城(今陝西眉縣);而另一路則由諸葛亮率領主力,向西北去攻打祁山。很快隴西的天水(今甘肅甘谷)、南安(今甘肅隴西)、安定(今甘肅鎮原)三郡,都叛魏歸蜀,天水將領姜維向諸葛亮投降。
諸葛亮在隴西的勝利,震動了魏國朝野。魏明帝一方面派曹真督軍馳援酈城,抵禦斜谷一線進攻的蜀軍,另一方面派大將張邰率軍五萬西上,抵擋諸葛亮的主力。他自己親到長安坐鎮,以穩定軍心。
諸葛亮聽到張邰率大軍西來,他觀察地形以後,決定派一支先遣部隊去守住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以牽制張邰的進軍。當時在諸葛亮身邊的還有大將魏延、吳懿等,但由於諸葛亮平時對馬謖的兵法很重視,沒有派遣這些老將,反而派並無實戰經驗的馬謖去鎮守街亭,而由另一個將軍王平為副將。馬謖到了街亭,張邰率領的魏軍也已到了街亭。馬謖見街亭旁邊有座小山,認為把營寨紮在山上,就佔據了高地,可以控制街亭。王平認為,山上無水源,如果魏軍切斷山下的水源,蜀軍就會不攻而自亂。馬謖忘了諸葛亮臨行的囑咐,也聽不進王平的勸告,把軍隊駐紮在山上;王平只得請求帶一千人馬駐守山下,以便接應。張邰見馬謖的軍隊駐在山上,馬上切斷了水源圍攻,馬謖的軍隊因為缺水喝,不攻而自亂,王平見山上的軍隊已亂,就拚命擊鼓,裝出要進攻的樣子,徐徐收集馬謖潰散的士兵,慢慢地撤出了戰鬥。張邰怕王平後面有伏兵,也沒有敢追趕。這就是有名的「失街亭」事件。
由於街亭的失守,打亂了諸葛亮的整個戰鬥部署。這時趙雲、鄧芝率領的另一支人馬,也被魏軍打敗。諸葛亮在進無所據的情況下,為了保存實力,不得不放棄已經到手的隴西三郡,收兵回到了漢中。諸葛亮在總結這一次戰鬥經驗和教訓的時候,認為馬謖不聽勸告,違背戰鬥部署的原則,是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本來他任命馬謖鎮守街亭時,一些老將就有不同的看法,現在馬謖違犯軍令,造成全軍的撤退,不嚴辦馬謖,難於使大家心服。諸葛亮和馬謖的哥哥馬良是好友,對馬謖也很有感情,但他不得不處以公心,揮淚斬了馬謖。諸葛亮認為自己錯用馬謖也有責任,因而上書向後主請求,也給了自己一個降三級的處分。
諸葛亮並不甘心這次北伐的失敗,他在積極地準備新的北伐。蜀漢建興六年(228年)冬天,當東吳大將陸遜在石亭(今安徽桐城)大敗魏將曹休,魏軍主力東下增援,關中地區空虛的時候,諸葛亮認為再次北伐的機會到來。但是當時有的大臣認為,前次北伐,無功而還,是否有必要再次北伐,對北伐能否取得勝利表示懷疑。諸葛亮為了堅定北伐的信心,又給後主上了一個奏章,說明如果不伐魏,在魏強蜀弱的情況下,是無法維持偏安局面的。只有用主動進攻的方法,才有可能改變蜀漢不利的處境。這個奏章被稱為《後出師表》。諸葛亮這次北伐,率數萬兵力出散關(今陝西寶雞市),圍攻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當時魏國守陳倉的軍隊只有一千多,但陳倉的地形險要,利守不利攻,所以魏軍在其將領郝昭的率領下,堅守了二十多天也沒有被諸葛亮攻下。這時諸葛亮因為魏軍援兵就要到來,蜀軍的糧食也供應不上,就主動撤兵回到漢中。
第二年春天,諸葛亮派部將陳式率兵攻取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兩郡,魏的雍州刺史郭淮從隴西進兵反擊陳式,諸葛亮率主力突然進至建威(今甘肅成縣),郭淮被迫退兵。諸葛亮派兵據守武都、陰平二郡,並對當地的少數民族進行了安撫,然後率主力又退回漢中。
這兩次的北伐,都局部地取得了一些勝利。後主認為諸葛亮立了功,就下詔恢復了諸葛亮原來的職務。
建興九年(231年)春天,諸葛亮在進行了兩年的準備工作,並使用了「木牛」作為運送軍糧的工具,還聯繫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的首領軻比能率眾至北地(今陝西耀縣)響應,再一次出兵北伐,包圍了祁山。這時魏明帝把大將司馬懿從荊州調回,要他率大軍去抵抗諸葛亮的進攻。司馬懿很有軍事才幹,他知道諸葛亮遠道而來,所帶軍糧有限,因而求戰心切,就採取了堅壁固守;以逸待勞,不與蜀軍主力決戰的戰術,想拖垮諸葛亮。諸葛亮雖然百般刺激司馬懿的主力出動決戰,但司馬懿一直堅守不戰。所以雙方相持了一個多月,諸葛亮在一些局部的戰鬥中雖取得了一些勝利,但一直未能消滅魏軍的主力。這時由於諸葛亮後方的運糧工作出了問題,不得不被迫退兵,而且在退卻中誘殺了魏的名將張邰,但從整個戰役來說,這次北伐仍未取得什麼大的進展。
諸葛亮退回漢中後,查問負責運糧的李平,為什麼不能按時把糧運到前線,結果發現是李平在裡邊搗了鬼,諸葛亮很氣憤。他查明瞭李平的過失,奏明瞭後主,削了他的官爵封號,把他流放到梓潼郡(今四川梓潼)。從這一件事情中,諸葛亮進一步認識到北伐中軍糧供應的重要。為此,他又設計了一種四輪運糧小車叫「流馬」,組織軍隊把軍糧先運到接近前線的斜谷(今陝西眉縣),派兵嚴加保護;同時,還在渭水前線分兵屯田,以就地解決糧食問題。公元234年,諸葛亮在軍糧問題上作了充分的準備後,與孫權約定,同時進兵伐魏。這一次北伐,諸葛亮集中了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郡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紮營,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相對峙。這次司馬懿仍然採取堅壁拒守,不輕易出戰,等到蜀軍的糧食供應中斷後,再發兵追擊的方針。
諸葛亮與司馬懿在五丈原相持了一百多天,諸葛亮想盡辦法挑動司馬懿出戰,司馬懿的部將也一再要求出戰,司馬懿就是堅守不戰。這時孫權北伐的軍隊因為出戰不利,已經撤兵。諸葛亮恐怕魏的增援部隊到來,增加與司馬懿決戰的困難,終日思慮重重,積勞成疾,一病不起。他感到自己這場病凶多吉少,所以在給後主上奏章報告病情的同時,附了一件密奏,告訴後主說:我如有不幸,後事可託付蔣琬。後主得知諸葛亮病重的報告,馬上派尚書僕射李福趕到五丈原探問病情,並向諸葛亮問了好多軍國大事。李福走後,諸葛亮的病情更加重了,但過了幾天,李福又從半路上返回,諸葛亮見到李福,對他說:我知道你返回的意思。我之後蔣琬可接替我的工作。李福又問:蔣琬之後,誰可接替呢?諸葛亮回答說:費韋可替。李福再問下去,諸葛亮就合上眼睛,不願再回答了。李福走後不幾天,諸葛亮就病死在五丈原的軍中,時年五十四歲。
諸葛亮在病重的時候,就把軍中的大事託付給了大將姜維和楊儀,並告以他死後退軍的密計。諸葛亮死後,姜維和楊儀按照他的遺囑,密不發喪,有組織地整軍而退。司馬懿得知蜀軍退卻的消息,親自領兵來追,楊儀領軍作出了反擊的行動,司馬懿怕中計,沒有敢再追,所以蜀軍從容撤退到斜谷,然後才下令發喪。司馬懿回到五丈原蜀兵原來的營地觀察後讚歎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呀!
鞠躬盡瘁 流芳青史
諸葛亮二十七歲時被劉備從隆中請出,到五十四歲時去世,他的後半生一直是兢兢業業,在風雲變幻的歷史舞台上,輔助劉備和他的兒子劉禪,苦心經營蜀漢政權。他平生的志願,是由蜀漢來統一全國,但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他沒有能實現自己的志願,就病死在戰場上。根據他的遺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定軍山(今陝西勉縣南)。定軍山地處蜀魏交界處,劉備和黃忠曾在這裡打敗魏軍,殺了魏國名將夏侯淵。諸葛亮選擇這個地方作為墓地,而不歸葬成都,說明他對這個戰場的懷念。諸葛亮在遺囑裡,對他的葬儀要求簡樸,只穿平時的便服,不陪葬任何器物,只依山造一小墳堆即可。他安葬的時候,後主派大臣弔唁,贈給他「忠武侯」的稱號,所以後來稱他「諸葛武侯」。
諸葛亮生前還給後主上過一個奏章,說他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這是佔領益州後,劉備賜給他的一筆錢買的產業,一家人的生活的主要來源。他自己在外任公職,衣食都由公家供給,沒有積蓄任何一點財產。作為長期身居相位的諸葛亮,在生活上能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在封建時代是不可多得的。
諸葛亮娶黃氏醜女為妻後,成為家庭內的得力助手,相傳「木牛」、「流馬」就是受黃氏的啟發製造的。但黃氏早年未生子,諸葛亮過繼其兄諸葛瑾之子諸葛喬為繼子。諸葛喬娶了皇家的公主,拜為駙馬都尉,但諸葛亮對他管教甚嚴,外出打仗帶在身邊,常讓他帶頭作艱苦的運輸工作。可惜諸葛喬二十五歲上就夭逝了。諸葛亮晚年得一兒子諸葛瞻,在他死的那一年,諸葛瞻八歲。他在給他的哥哥諸葛瑾的信中說,諸葛瞻雖然聰慧可愛,但怕他不能成重器。後來蜀亡時,諸葛瞻駐守涪城(今四川綿陽),經過英勇搏鬥,死於戰場。他的十多歲的兒子諸葛尚,聽說父親陣亡,也衝入敵陣戰死。這說明諸葛亮的兒孫們還是成器的,所以後世稱諸葛亮祖孫三代是「三世忠貞」。
諸葛亮病死前線的消息傳到成都後,朝野震動。不管是生前、受過他恩惠的,還是受過他批評處分的,都很悲痛,都認為他的死對蜀漢是一大損失。為了懷念他,經過大臣們討論,決定在他的墓地為他立廟,以便祭祀。後來當魏國大將鐘會攻下漢中時,還派人專門上定軍山祭掃了諸葛亮的墓,並下令嚴禁在諸葛亮墓地周圍放馬、砍柴。這說明諸葛亮以其崇高的思想品德,不但得到了蜀國官民的愛戴,也同樣受到了敵對國將士的尊敬。
但是,歷史的發展常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諸葛亮半生苦心經營的蜀漢政權,在他死後雖然仍由他的信任者蔣琬、費棉、姜維的全力支持和經營,但國力日衰。在他去世三十年後,終於被魏所滅亡。諸葛亮的事業在他死後雖然失敗了,但諸葛亮畢竟是一代名相,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封建政治家和軍事家。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御盟逸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唐遠征西域高昌之戰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唐朝前期面臨的重要外部威脅依然是北方的突厥勢力。西元629年11月,突厥進犯河西走廊地區,嚴重威脅到唐朝內地同西域領土的聯繫,唐太宗李世民意識要決戰時刻來臨了。西元630年正月,突厥殘部在陰山被李靖徹底擊潰,頡利在逃往吐谷渾途中被唐將張寶相俘獲押送長安。至此,東突厥汗國滅亡,其所轄領土和數十萬部衆均歸屬唐朝。唐朝北方疆域跨過蒙古草原,進入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北海(注:即今貝加爾湖)成爲大唐帝國內湖。
當時的西域正處於另一個強敵的控制之下,這就是西突厥汗國。西突厥汗國原本是早期統一的大突厥汗國的西方領土。西元583年,控制汗國西方領土的貴族射匱自立爲可汗,原本統一的大突厥汗國正式宣告分裂。西突厥繼承了原大突厥汗國的西方領土,疆域東起金山,西北到西海(注:即今阿爾泰山和裏海),西部進入伊朗高原,南部瀕臨印度河流域。囊括了整個中亞、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以及今新疆近三分之二的地域,實際上控制了西域地區,成爲西亞最強大的國家。
東突厥滅亡後,西突厥問題開始突現出來。尤其是其控制下的西域對唐朝的河西、隴右地區構成巨大威脅。西突厥經常向西域地區的唐朝控制區發動進攻,而且在東突厥滅亡後開始不斷竄犯唐朝控制下的漠北地區,對剛剛納入唐朝版圖的漠北地區構成嚴重威脅。
唐要打通進入西域的道路,就涉及到一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的小國。這個彈丸之國與西域其他少數民族小國都不同——它是一個漢族政權。從國王到百姓,基本都是中原移民後裔。這個小國就是本文的主角——高昌王國。
高昌與中原王朝具有極爲深厚而又複雜的歷史淵源。高昌(注:即進中國新疆哈拉和卓)位於近新疆吐魯番市東40公里的火焰山下,是從西漢起中央政府駐軍和移民一手創建的。高昌位於吐魯番盆地東部,而吐魯番盆地自古就是溝通內地和新疆地區的戰略通道。高昌正好扼控這一戰略咽喉,地位極其重要。從西漢時起,爲保護這一戰略咽喉,中央王朝開始在高昌地區修建城堡要塞,駐紮大量軍隊屯田並大量移民。屯田軍和中原移民對開發、建設高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駐軍和移民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昌城逐步發展爲西域大城鎮,設立高昌郡,成爲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重要戰略據點。西晉滅亡後,西域逐漸失去同中央王朝的聯繫,西元460年,控制西域的柔然汗國扶植傀儡政權高昌國,高昌遂獨立,都城爲高昌城。
由於國小兵弱,建國後很長時間裏高昌都不得不依附周邊強鄰,這種委身於人的日子確實是很難過的。隋朝建立時,正好趕上突厥強大時期,高昌被夾在兩強之間左右爲難。當隋朝擊敗突厥以及突厥分裂後,局勢開始明朗,高昌隨即倒向隋朝。但隋朝不久就二世亡國,中原再度陷入混戰。高昌再度變臉,委身與強悍的東突厥汗國。
西元630年。剛剛立國不久的唐朝居然一舉滅亡了強大的東突厥汗國,整個東突厥從國民到疆土統統納入大唐帝國版圖。於是識相的國王麹文泰立即變臉,於同年偕王后、太子親赴長安朝見「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一個控制通往西域戰略咽喉的重要國家的國王帶著王后、太子親自朝見,這引起李世民的高度重視。唐朝政府以帝國皇室親王禮儀和待遇隆重接待了麹文泰,李世民冊封了高昌王后「公主」並賜姓皇家姓氏「李」,這在當時西域小國王室中是不可想像的殊榮。從此,雙方的關係迅速升溫。高昌成爲唐朝在西域的代言人和重要盟友。但這種局面沒維持多久就夭折了,原因就是麴文泰又變卦了——西突厥來了。
西元638年,西突厥進攻唐朝控制下的西域地區,溝通內地和西域戰略咽喉的高昌王國自然不會被放過。首先「冊封」麴文泰爲「高昌王」,隨後給予大批金銀財寶,而且在高昌附近派駐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進行保護,甚至直接將一支精銳的突厥鐵騎軍團送給麴文泰。
在西突厥支持和慫恿下,麴率領突厥騎兵軍團和本國軍隊「御駕親征」並相繼拿下了伊吾、焉耆王國。焉耆王國是大唐在西域天山南部的重要戰略據點,而位於今中國新疆哈密的伊吾則是從中原進入西域的必經之路。麴文泰的行爲直接威脅到了唐朝在天山南麓的戰略利益。而最危險的是,麴文泰封鎖邊境,禁止唐朝商隊和使節進入高昌境內。而高昌是當時溝通中原與西域的戰略咽喉,這種行爲徹底阻斷了西域與唐朝的往來。加之他已經明確了勾結西突厥的態度,直接威脅到了唐朝在西域甚至是河西地區的利益。
唐朝派出特使到達高昌,麴文泰在「寶座」上怒目橫眉的瞪著唐朝特使,說到:「唐在中原,高昌於西域,萬里之遙,互不相干;鷹飛於天,雉竄於蒿,貓遊於堂,鼠安於穴,各得其所,豈不快活耶!」
特使回到長安後,如實稟告了情況。李世民聞暴跳如雷,這位「天可汗」甚至咬牙切齒的罵麴文泰爲卑鄙小人。
於是,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出兵高昌。而他決定的統帥,則是他親信的大唐西涼名將侯君集。
侯君集是關中豳州(注:即今陝西旬邑)。他是大唐帝國開國元勳名將。侯君集在朝中任職後不久,就被派往邊防重地河西戍守。在任內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華,參與並實際指揮了唐朝前期著名的征吐谷渾之戰,此戰正是由於採用了侯君集提出的戰略戰術才取得最終勝利。吐谷渾之戰使侯君集聲名大振,威震西域。成爲李靖之後唐朝在西域的一代名將。正是由於侯君集的軍事才能以及他長期在西部前線的經歷,熟悉西域地區風土民情以及軍事形勢,因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任命他爲大唐帝國西域遠征軍最高統帥,來指揮這場大唐帝國建國後距離最遠、環境最爲艱苦的遠征。
西元639年12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麾下將領包括牛進達、薛萬均以及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以和契苾何力。調動的包括唐朝正規軍,以及此時已經成爲唐朝一部分的突厥和鐵勒族精銳鐵甲騎兵軍團,此外還徵發從屬與唐帝國的周邊回紇、薛延陀等部族騎兵等共15萬大軍,基本都是騎兵。組成大唐帝國西域遠征軍,正式出擊高昌王國。動用如此龐大的軍隊尤其是精銳的大規模騎兵軍團,李世民顯然更多的是考慮到要應對征伐高昌的過程中西突厥的武裝干涉。
大軍出發前,爲作到師出有名,李世民以大唐皇帝和「天可汗」的身份發布了《討麹文泰詔》作爲宣戰聲明。在詔書中,李世民以事實爲依據,在充分的證據下歷數麹文泰反覆無常、背信棄義、恩將仇報、侵犯鄰國、勾結西突厥侵犯大唐帝國威望和國家領土主權等的種種罪行。尤其是在詔書中痛斥麹文泰作爲一國之君,卻是一個背信棄義,毫無做人最起碼的廉恥和道德誠信的卑鄙無恥之徒。西元640年1月,大唐帝國遠征軍正式誓師出征。
唐朝遠征軍總兵力達15萬人,而且都是驍勇善戰的鐵甲騎兵軍團。統帥侯君集威震西域,麾下將領同樣能征慣戰,而且唐朝的綜合國力更是絕對無法比擬的。唐軍有15萬人,高昌舉國上下,全國總人口3萬7千7百人;包括王室衛隊在內,高昌軍隊共有兵力7000人。另外有西突厥駐紮在可汗浮圖城的「威懾」部隊騎兵1萬人,雙方實力根本不成正比。但就是在這種典型的螞蟻對巨龍般的實力對比下,麹文泰居然充滿自信,不但要保住國家,而且居然還敢叫囂要擊敗唐軍。那究竟是什麽給了麹文泰如此大的信心和底氣呢?
是地利和外部勢力的介入。其中地理因素非常重要。唐軍兵出敦煌後,就進入了一望無際的西域大漠戈壁。高昌地處吐魯番盆地,周圍一片大漠黃沙。而且高昌距離唐朝有7000里之遙,通往高昌的道路都是沙漠。途中沒有水源,沒有草木植被,沒有飛禽走獸,更沒有糧食軍需。15萬騎兵的人和馬在這片死亡之海中連最起碼的吃飯飲水都無法保障。沙漠中地形極爲複雜,在那個技術落後的時代人在沙漠很容易迷路。而且沙漠中氣候極端嚴酷,白天氣溫超過60度,晚上則滴水成冰。如此極端嚴酷的氣候環境大軍幾乎是不可能穿行的,而這也正是麹文泰所依仗的。在他看來,唐軍不可能穿越這條連飛鳥和蟲子都無法逾越的天險,主力必然會被浩瀚的沙海吞噬。而他則可以坐在家門口以逸待勞,等著收拾衝出沙漠劫後餘生的唐軍殘部。
更重要的則是西突厥的介入。西突厥欲谷設可汗也得到唐軍大舉西征的消息,爲此他親筆寫信給麹文泰,抱希望高昌堅決抵抗,他保證將竭盡全力支援高昌。爲此,他特意在高昌都城附近可汗浮圖城駐紥了1萬精銳鐵騎以表明態度。
大唐遠征軍進入西域沙漠前,不少部將畏懼嚴酷的環境,主張繞遠路,走環境適合行軍的路線。但統帥侯君集堅決反對這種戰術。他斷定,麹文泰自恃有天險沙漠,必然輕敵,絕不可能料到唐軍居然敢於穿越7000里死亡沙海去進攻。因此,唐軍必須走這條連鳥獸都無法生存的路線,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兵出險著,出其不意。駐紥西北多年的侯君集就對惡劣環境做了充分準備。每個騎兵都配備有多匹戰馬以供換乘,同時馬上還攜帶了大量乾糧、鹹肉和多具裝水的大皮囊,而且攜帶了多套軍裝以隨時應變複雜的氣候。還打造了近千部大車,攜帶了數量極爲龐大的軍糧、馬料、箭鏃兵器等軍需品,甚至製造了大量專門儲水的水車。爲穿越沙漠,唐軍還徵調了大量軍駝。
整個唐朝遠征軍攜帶的軍需物資足夠大軍在沙漠中使用3個月的,這還是在大軍身後有龐大的後勤補給運輸隊的情況下。而沙漠複雜的地形更沒有難住唐軍,因爲唐軍先鋒就是喑熟當地地理的突厥族名將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是大唐帝國早期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曾經參與著名的征吐谷渾之戰,在戰爭中表現極爲出色,生俘吐谷渾王後等王室成員,立有大功。爲表彰其功勳和人品,唐太宗李世民將臨洮公主嫁給契苾何力,他也由此成爲唐朝皇室宗親。遠征軍組成出擊後,契苾何力主動要求擔任前鋒帶路。
儘管事先有充分準備,但殘酷的環境氣候依然給唐軍帶來巨大困難。惡劣的氣候自不必說,沙漠裏複雜地形給唐軍造成巨大威脅,尤其是隨時可能出現的流沙,奪走了千餘名大唐將士的生命,實際上在整個平高昌戰役中,唐軍在沙漠行軍過程中的非戰鬥傷亡遠遠超過直接戰鬥減員。遠征軍甚至在途中數次斷絕了同後方的聯繫,陷入缺糧無水的瀕死危局,將士們甚至殺戰馬、吃馬肉、飲馬血。軍心士氣和人的神經幾近崩潰邊緣。爲了鼓舞士氣,遠征軍統帥侯君集與將士同甘共苦,行軍和吃住的條件與普通士兵完全一樣。當缺乏糧食和飲水時,他從來都是以士卒爲先。在統帥鋼鐵般堅強意志的激勵下,大唐遠征軍全體將士克服後人難以想像的重重磨難,戰勝了魔鬼般的酷熱、寒冷、缺水、流沙、狂風和沙塵暴,歷時7個多月,終於走過了煉獄般的死亡大漠。
西元640年8月,契苾何力率領的大唐遠征軍前鋒3000騎兵率先衝出死亡沙海,包圍高昌門戶磧口。此時,出現在高昌守軍面前的是一幅恐怖的畫面:在他們面前,是3000名剛剛經歷生死磨礪,從7000里死亡沙海中走出來的唐朝騎兵。蓬頭垢面的唐朝騎兵們吼叫著,如同一群衝出地域的魔鬼一樣撲向磧口城!高昌守軍只有1000多人,還有千餘名西突厥駐軍,根本沒有料到唐軍居然能夠穿越死亡之海! 1000多人的高昌守軍未作任何抵抗,全體投降。唐軍主力隨後到達,高昌門戶洞開。
磧口失陷的消息迅速傳到高昌都城,但國王麴文泰堅決不信。而就在此時,另一條消息徹底斷送了他求生的最後一根稻草——西突厥駐軍逃跑了!這些人迅速跑回西突厥在高昌的基地可汗浮圖城,而此時西突厥可汗欲谷設正好就在這裏。得到唐朝重兵到來的消息後,欲谷設比誰都清楚自己手下這1萬多騎兵的斤兩。於是,不顧當初與麴文泰的「山盟海誓」,只留下2000多人看家,欲谷設帶領手下主力掉頭就跑,一直跑回中亞裏海邊的老家,把麴文泰自己扔給大唐十幾萬虎狼之師。
麴文泰就這樣被活活嚇死——驚懼而病死!
麴文泰死了,他的兒子麴智盛繼位。但高昌大勢已去:西元640年8月,唐軍攻克高昌國都門戶田地城 (注:即今中國新疆魯克沁)。隨後,唐軍包圍高昌國都高昌城。新國王麴智盛率全部軍隊軍迎戰,等待西突厥的援軍。
侯君集很清楚對手的想法。他一方面部署警戒兵力,隨時截擊可能出現的西突厥援軍,另一方面集中主力全面攻城。作爲經營500多年的軍事要塞,高昌城的防禦設施極爲完備堅固,易守難攻。唐軍缺乏援軍和補給,加之強大的西突厥隨時可能干涉,必須速戰速決。
爲此,他在內地專門徵集了一些善於製造攻城器械的工匠從軍。這些工匠在哈密,建造了多部高達5丈的巨型攻城塔。攻城塔下面是一個巨大的4輪底座,用人力推動前進。上部是一坐高大的塔樓,塔樓裏面是多層盤旋而上的雲梯,外面由厚木板掩護,頂端前部是一個可以開合的吊橋門。士兵在裏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護,當接近城牆後放下吊橋門,士兵可以直接從塔內衝出蹬城作戰。避免了以往雲梯傷亡大的缺點。而且還可以在裏面瞭望城內地形和佈防,作到瞭若指掌。同時,製造了多部重型拋石炮和重型車弩炮。
一切準備就緒後,西元640年8月8日,大唐遠征軍對高昌城發起總攻。唐軍瞭望員在高聳的巨型攻城塔頂俯瞰高昌城,城內佈防一覽無餘,隨後開始「按圖索驥」的指揮唐軍重型遠程炮火轟擊。唐軍以數百尊重型拋石炮和重型車弩炮猛烈炮擊城牆,巨大的箭鏃和足有籃球大小的石彈裹挾著火焰遮天蔽日的飛向高昌城,迅速覆蓋全城,城內立即燃起熊熊烈焰。後方,數萬唐軍騎兵軍團用弓箭以齊射的方式,在不到4小時的時間就向小小的高昌城發射了數十萬支火箭。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的覆蓋了全城,整座城市被籠罩在一片煉獄般恐怖的「火雨」之中,成爲一片火海,濃煙滾滾,烈焰沖天!
在遠程火力的掩護下,侯君集命唐軍騎兵則用皮囊、草袋裝土填平了護城壕溝,隨後步兵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通過攻城塔和雲梯凳城牆,另一部分則架衝車直攻城門。這些先進武器是此前幾代高昌人都沒有聽說過的,尤其是對唐軍的重型遠程火炮更是聞所未聞。攻城塔在牛和人力的牽拉下,推進到城牆邊,隨後放下吊橋門。唐軍士兵不帶頭盔,甚至不穿甲胄,揮舞鋼刀吼叫著衝上城牆。在猛烈攻擊下,守軍土崩瓦解,外城迅速被攻破。而此時,西突厥在可汗浮圖城的數千駐軍和後來的2000多所謂援軍早已向唐軍截擊軍團投降。
在走投無路下,抵抗了僅僅一個上午之後,高昌末代國君麹智盛向侯君集遞交降書乞降。在降書中,他向唐朝大皇帝陛下虔誠謝罪,同時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他那已經被嚇死的老爸麴文泰。隨後率滿朝文物和全部王室成員,正式向大唐帝國投降,高昌王國滅亡。隨後,侯君集派兵迅速四處出擊,陸續平定高昌全境3郡5縣22城。
唐朝正式將高昌納入版圖,在當地設西州,在可汗浮圖城(注:即今中國新疆吉木薩爾北)設庭州。後來,在此基礎上,唐朝在在著名的交河城恢復了已經中斷400之久的安西都護府。西元646年,唐滅薛延陀並相繼降服鐵勒、拔野古等部;西元657年,經過先後兩代人的前仆後繼,大唐帝國滅亡西亞最強大的西突厥汗國。至此,唐朝勢力延伸到西域全境。大唐帝西北疆域最北端跨越蒙古高原,進入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北海(注:今貝加爾湖)成爲帝國內湖;東北到達今黑龍江口地區,並跨過日本海,擁有庫頁島;最西端瀕臨西海(注:今裏海)東岸,鹹海成爲帝國的內湖;西南越過阿富汗進入今巴基斯坦境內,瀕臨波斯高原,最南端進入越南境內成爲中國歷史上在西部疆域最遼闊的朝代。
發生在西元640年的大唐平定高昌之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平定高昌之戰是唐朝開國初期在西部距離最遠、難度最大的一次大規模戰略遠征。平定高昌之戰的勝利對唐朝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高昌的平定使唐朝終於打開了通往西域縱深腹地的大門,這就爲後來大唐一系列偉大的西方拓邊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定高昌也由此成爲大唐進入、收復西域故土的關鍵性戰役。
大唐遠征軍全體將士在煉獄般的漫長行軍後,依然保持並發揮出驚人的戰鬥力,充分表明了唐朝軍隊尤其是起西北軍隊強悍的戰鬥力。事實上,西北軍一直是唐朝最強悍的軍隊。其戰鬥力之強悍,甚至在安、史之亂後,國力嚴重衰敗的情況下,居然還發生了張議潮領導的偉大的「甘、涼十二州歸唐」大起義。
平定高昌之戰中,唐太宗李世民正確的戰略決策無疑是最關鍵的。正是他力排衆議,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偉大的戰略眼光,毅然發動了高昌之戰,並在其後果敢的將高昌納入版圖。如果李世民聽任主和派的意見,先是不開戰,戰勝後又放棄高昌,那産生的一系列惡果將是不可想像的。
今天,當後人駐足中國新疆的高昌古城遺址,不禁遙想大唐帝國拓土開疆的篇章,縱馬西海天山的史詩。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