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與新時代思想的共通之處
「神聖的源頭在我們的內在,也在我們的外在世界。彼此相生,彼此相合,交相影響,無限循環。」
(這一部份的內容,會從各聖賢的思想,讓各位思考、體會、理解進而去感受各學派的境界、能量,以及他們所想傳達的道理、所渴望到達的境界究竟為何?)
人是一個小宇宙,世界是一個大...
#中國思想與新時代思想的共通之處
「神聖的源頭在我們的內在,也在我們的外在世界。彼此相生,彼此相合,交相影響,無限循環。」
(這一部份的內容,會從各聖賢的思想,讓各位思考、體會、理解進而去感受各學派的境界、能量,以及他們所想傳達的道理、所渴望到達的境界究竟為何?)
人是一個小宇宙,世界是一個大宇宙,有一個小宇宙在我們之內,也在我們之外的世界,在我們之上,也在我們之下,大宇宙包含著小宇宙,彼此相生,無限循環。神聖的源頭在我們的內在,也在我們的外在世界。彼此相生,彼此相合,交相影響,無限循環。
每個人的內在都擁有一個浩瀚的小宇宙,有著豐富的情感、獨一無二的經歷,小宇宙被大宇宙牽引著,可以說是所謂的星象、命運,而眾人的小宇宙也引導著大宇宙的方向,即所謂的集體意識的影響力,這兩者間相互影響,生生不息。而源頭之光,所謂的神性、悟性、絕聖棄智的境界一直在內心的深處,無論向外尋找,向內發掘,你都能得到體悟,但真正的解答其實一直都在內在的根源。
這段話,其實可以結合各家的學派,以古代星象學來看,每個人身上與生俱來的星盤就像是一個個小宇宙一般,與天象無時無刻都在變動的星象就像是一個變動的大宇宙;若以漢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 1來看,人的形軀每一方面都是與天、地相類的,人的骨節數目,與每年的月、日數目相符。人的五臟與五行數目相符。人有四肢,與四時相符。天有日月,人有耳目。地有空谷,人有空竅;地有河川,人有理脈。形軀與天相類,情感也與天相類。因此說,人就像是一個小宇宙般的運行。
其次,再如《易經》中強調的三才之道,將天、地(大宇宙)與人(小宇宙)並立起來,「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序卦傳〉謂:「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人為萬物之一,可見人是擺在後者的,先有天地之生成,而後才有萬物(人的誕生),所以三者無法並立之,但天地人仍各有其道,交相呼應,互相聯繫,而且易道是一種以乾坤、陰陽的形式成全萬物的存在。
而儒家所說的天人合一,以“天”為道德原則的本源,“人”應受道德規範,天人合一是一種自然的現象、自然而然的接受教化 ,合而為一。 (部分觀點)
「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但由於人類容易受到後天的名利、欲望所蒙蔽,所以才會需要有所"修身養性",《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順著天性去行事叫做正道,修養自身走上正途就是所謂教化……,中,是天下事物自然的根本;和,是天下人人共行的道路。能夠完全達到中和的地步,天地便可安居正位,萬物便可順遂生長。第三段指出中和的修養功夫與境界,若能達到此境界,則可順天地萬物而運行;《孟子》中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學問之道沒有別的什麼,不過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來罷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在說自覺地履行道德義務的境界。儒家所說的天人合一的"天"指的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人"應該跟隨著天道而行才會順遂,因此儒家的天人合一以人為主體,不斷的校正自己的言行舉止,直到使自己的行為舉止渾然天成很自然的符合禮法、符合天道,與萬物和諧,肉身已然成為道的化身,始為天人合一。
(#未完)
#下篇為道家、佛家
.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佛學 #儒學 #中國思想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