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得體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得體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得體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得體定義產品中有16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作家H:曖昧讓人受盡委屈,三種曖昧對象的剖析? 我總是說,真正談過戀愛的人,是最喜歡將交往前的「曖昧」時期拉長的,因為那段時期會讓雙方的心跳漏拍,神經敏感,悲喜交加,是一輩子裡面,很難得體會到的經驗。尤其是對我們這種談戀愛次數已經是兩位數的人來說,很容易在原本應該還是「...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Marz 2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lick CC for Subtitles] 2020 最自我的單曲【23】 只做你自己 🩸👁 數位收聽 🎧 https://marz23.lnk.to/23_AY 🩸👁 無需說明、無法定義 就用你的眼光看待自己 23是個精神情操 不單是 Marz23 自我介紹 也是灌注能量的符號 在靈...

得體定義 在 Tracy|營養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8:13:07

我是個不愛運動肚子也很多贅肉的營養師😂 因為發現只要談到減肥、瘦身、變美 就會有廣大網友聚集討論 於是我決定和大家聊聊體脂肪! 在開始之前先問大家 1. 你覺得體脂肪越低越好嗎? 2. 你要當個快樂的胖子還是痛苦的瘦子? 3. …胖子跟瘦子,誰定義? 我們很常分析熱量、講解增肌減脂飲食訣竅 但大...

得體定義 在 高魚兒?抹茶妞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8:26:52

沒有人!可以命令你要用怎麼樣的方式帶孩子 也沒有人能定義媽媽應該是怎麼的樣子 我很感恩有開明搞笑的媽媽與很純樸人很好的婆婆 所以沒有體會過媽媽群組裡所說的那些衝突 但沒想到育兒路上 竟然被我遇到了網路正義教養老女人來說教 只因為動態➡️外出老公背女兒 就問為什麼都爸爸背 媽媽都不抱女兒嗎?媽媽...

得體定義 在 3年抱3。1湊3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5:35:01

🎑中秋節 #親子烘焙工作坊 🐰亮晶晶肉兔月餅 / 🥮斑蘭月餅 中秋節除咗買月餅🥮,仲可以同小朋友一齊整可愛又好食嘅月餅至係最開心嘅事!🥳 KidzTech 呢個中秋節 推出咗 #雪雪肉兔冰皮月餅 同埋 #團團圓圓斑蘭月餅 親子烘焙工作坊!🌕🥮 冰皮月餅兔仔🐰造型超得意,造起嚟唔太難,同小朋友...

  • 得體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09:00:42
    有 35 人按讚

    作家H:曖昧讓人受盡委屈,三種曖昧對象的剖析?


    我總是說,真正談過戀愛的人,是最喜歡將交往前的「曖昧」時期拉長的,因為那段時期會讓雙方的心跳漏拍,神經敏感,悲喜交加,是一輩子裡面,很難得體會到的經驗。尤其是對我們這種談戀愛次數已經是兩位數的人來說,很容易在原本應該還是「曖昧」時期的朦朧美,卻被我們一眼識破,無法享受曖昧的美感。

    可是對於戀愛經驗不多的妳而言,妳一定很想知道,在曖昧的背後,對方存的是什麼心吧?!在揭開這道面紗之前,我們得先定義一下,曖昧,究竟是什麼狀態?簡單來說,曖昧就是「妳發現自己喜歡對方,卻無法認定,對方是否也喜歡妳?」或者是顛倒過來說,也是可以成立的。


    作家H X桂圓紅棗黑木耳飲X奇異果酵素X軟骨肉
    團購連結:https://privatecuisine.1shop.tw/%E4%BD%9C%E5%AE%B6H1
    👀追蹤「作家H」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0711writer/
    💊生命靈數諮詢感情與數字占卜測未來
    https://reurl.cc/b6d8kd
    ❤️最新創作「真。愛的平行宇宙」全面發行。
    博客來:https://reurl.cc/4g9xbK
    📺訂閱「作家H」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wqyDPJ6T2Jdu22LDrzhJA…

  • 得體定義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7 16:43:42
    有 43 人按讚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得體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19:19:43
    有 1,018 人按讚

    ▍人們渴望刺激與認可,以填補生活中的空檔

    我們已經有明確共識,撫摸嬰兒以及對成人施予與之相當的象徵性待遇(認可),都具有生存意義。那問題是,接下來是什麼?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問候完要做什麼?

    在「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之後,接下來便是「結構渴望」(structure-hunger)。青少年經常面臨的問題是:「(互相問候)接著,你要對她(他)說什麼呢?」不光是青少年,對很多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社交中斷、一段沉默、空白的時間更令人不舒服。人類的永恆問題是如何安排其清醒的時間。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社會生活的所有功能都是為了讓人們朝該目標前進而互相幫助。

    「時間結構」(time- structuring)的操作方面可稱為「程式」(programming),它有三個方面:物質、社會和個人的。安排時間最常見、最方便、最舒服和最實用的方法,是制定計畫以處理外部現實中的物質:這便是通常所說的「工作」(work)。這種規劃可稱之為「活動」(activity),「工作」這個詞反而不太合適,因為社會精神病學的一般理論應該會認為社交也是工作的一種形式。

    「物質程式」(material programming)是為了應對變化無常的外部現實,就這一點而言,物質程式化的活動僅僅是安撫、認可,以及其他複雜的社交形式所產生與發展的條件。物質程式化一開始並不是社交問題,它在本質上以資料處理為基礎。建造一艘船的活動要依靠一連串的測量和評估其可能性,而為了讓建造活動持續進行,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社交互動都應當處於次要的從屬地位。

    「社會程式」(social programming)產生了傳統的儀式性或半儀式性交流。其最主要的判斷標準是能被地方所接納,即通常所謂的「有禮貌」。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會教他們的孩子要懂禮貌,也就是讓孩子知道如何適當的問候、進食、排泄、求偶和進行哀悼儀式,以及在一段主題式談話中如何表現出進退得宜。這種進退得宜便體現出一個人處理人際關係是否老練或得體,其中有些是普世通用的,有些則具有地域性。通常,正式儀式後面是半儀式性主題式談話,而為了區別,可以將後者稱為「消遣」(pastime)。

    隨著人們愈來愈熟悉彼此,將會出現更多「個人程式」(individual programming),結果就會發生「關鍵事例」(incident)。關鍵事例在表面上似乎是偶然出現的,而且當事人也能夠將它們說清楚,但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它們往往遵循明確的模式(我們可以對這些模式進行整理、分類),而且有一些潛在規則限制了這些關鍵事例的發展順序。只要大家按照心理遊戲規則玩下去,無論雙方是友好還是敵對,這些規則便持續潛藏,但是一旦有人違背心理遊戲規則,它們就會現身,並且帶來一聲象徵性、口頭上,或者「有法律意義」的大喊:「犯規!」和消遣不同,這樣的發展順序更多基於個人程式而非社會程式,所以我們稱之為「心理遊戲」。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以及各種組織生活,都有可能在年復一年的進行著同一種心理遊戲的不同變體。

    「大多數社交活動是由心理遊戲所構成」並不意味著心理遊戲「好玩」或者玩遊戲的人沒有認真參與關係互動。從一方面來說,如同「玩」足球和其他體育「遊戲」有可能一點都不好玩,而且參與者也可能相當嚴肅。人類心理遊戲的本質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一旦出現不合規則的情感,就會施以懲罰。「玩」心理遊戲可以非常嚴肅,甚至嚴肅到具有致命性,但是只有當規則被打破時,才會出現嚴肅的社會制裁。

    消遣和心理遊戲,是現實生活中真實親密關係的替代品。因此,我們可以把消遣和心理遊戲視為訂婚,而不是真正的婚姻結合,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會展現出一種尖酸的戲劇性特點。當個人(通常是本能)的程式變得更強烈並且人們開始放棄社會模式和隱蔽的動機與限制時,就會出現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是唯一能夠完全滿足刺激渴望、認可渴望和結構渴望的方法。它的原型是充滿愛的受孕行為。

    結構渴望具有與刺激渴望一樣的生存意義。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表達了個體避免感覺饑餓和情感饑餓的需要,缺乏感覺和情感會導致生物退化。結構渴望所表達的需要則是避免無聊,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曾指出,「惡」始於時間未結構化。如果這種未結構化再持續一段時間,無論多久,無聊就會成為情感饑餓的同義詞,並且帶來相同的結果。

    一個人獨處時有兩種安排時間的方法:活動和幻想。有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有可能維持獨處,每一位學校老師都知道這一點。當個體成為由兩人或多人組成的社會集合的一員時,就有多種結構化時間的方法可供選擇。根據複雜程度,它們是:(1)儀式;(2)消遣;(3)心理遊戲;(4)親密;(5)活動,後者是前四種方式的基礎。

    社會集合中,每一個成員都想透過與其他成員交流儘量獲得滿足,愈容易讓人接近並獲得的滿足就愈多,而他的大部分程式化社交都是自動的。由於有些「滿足」(satisfactions)是在諸如自我毀滅這種程式化之下獲得,我們很難用「滿足」一詞的一般意義去理解,所以最好使用更中性的詞來替換,例如「獲益」(gains)或「獲利」(advantages)。

    社交接觸的獲益圍繞身體和心理平衡展開。它們與以下因素有關:(1)緩解緊張;(2)避免有害情境;(3)獲得安撫;(4)維持已建立起來的平衡。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已經詳細調查和討論了這些因素。若用社會精神病學術語來說,它們可表示為:(1)內在原發獲益(primary internal advantages);(2)外在原發獲益(primary external advantages);(3)次級獲益(secondary advantages);(4)存在需求獲益(existential advantages)。前面三個恰巧與佛洛德所描述的「疾病獲益」(gains from illness)相對應,分別為:內在原發性獲益(internal paranosic gain)、外在原發性獲益(external paranosic gain)和繼發性獲益(epinosic gain)。我們的經驗已顯示,從獲益的角度來考察社交作用要比視其為防禦機制運作更具啟發性也更有用。

    .

    【註】

    安撫(stroke):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

    伯恩將「安撫」定義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並認為安撫對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現在,物質剝奪、嬰兒依戀以及身體接觸對健康的重要性可能是心理健康領域研究最充分的幾個主題。例如,研究已證明幼兒需要身體安撫來維持生存,但是隨著他們學會用言語和非言語方式來交換安撫,實際的生理安撫已非必需。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上面這段摘文讓我用簡化的語言來說明: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互動滿足彼此的需要,這過程中會自然而然表現出情感,而情感表達的規則,跟社會文化環境,還有每個人的個性有關。那些透過情感表達規則滿足雙方需要的互動,可以形成一種心理遊戲。

    譬如說,有人常要搶占受害者的位置,因為恐懼為自己負責,所以把自己的某些情緒與行為,歸因於加害者的迫害。而被指派的加害者也可能透過這個過程,滿足自己的控制慾。受害者與加害者,都在這樣的互動中,滿足了部分的需要,儘管對彼此不滿,卻沒有覺察背後的動力。當這樣的互動方式固定了,就可能是一種心理遊戲。

    「人們為了心理存活就必須獲得安撫,但由於社會及個體內在規則限制了人們自由交換安撫,所以人們普遍缺乏安撫,因此心理遊戲便成為成年人為獲得安撫而展開的權力鬥爭。」

    這段引自施坦納(Claude Steiner)的說法,也可以作為補充。

    這本書是50年前的經典,所以在閱讀起來會感覺吃力,這是自然。對我來說,這本經典是教科書等級的著作,書裡面有不少概念,含納相當大的知識量,但缺乏足夠的說明,讓讀者能消化明白。這或許要等到下一中譯本出版,才能讓一般讀者抓到個相對清楚的理論樣貌。

    祝願您,能覺察自己如何結構時間,意識每段關係中或遠或近的交流,坦承面對自己的生活!

  • 得體定義 在 Marz 23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10 21:00:12

    [Click CC for Subtitles]

    2020 最自我的單曲【23】 只做你自己 🩸👁
    數位收聽 🎧 https://marz23.lnk.to/23_AY

    🩸👁
    無需說明、無法定義
    就用你的眼光看待自己

    23是個精神情操
    不單是 Marz23 自我介紹
    也是灌注能量的符號
    在靈魂窒息的時代,透過真實的怒吼
    帶領你進入Marz23的內心世界

    超越認知,顛覆感官
    未來就是現在,這就是未來音樂
    開出 post hardcore trap 的第一槍

    -
    📍Marz23專輯首發演唱會【23】
    7.14(二)中午 12:00 KKTIX 準時開賣
    Tickets on sale via KKTIX on Tuesday, 14th July at 12 PM

    日期|Date:2020.08.23(日)
    時間|Time:18:30 入場 19:30 開演
    地點|Venue:Legacy Taipei 音樂展演空間
    地址|Address: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票價|Price:預售票 NTD 1200 / 限量雙人套票 NTD 2200
    / 現場票 NTD 1500 / 身障票 NTD 600
    購票|https://Marz23.lnk.to/CONCERT23AY

    #Marz23 #23

    Lyrics :

    我從小就立志 長大當個Rockstar
    反抗學校體制 老師覺得我fucked up
    每天化妝背著吉他 他們嘲笑我天真
    抱歉各位女士先生
    與眾不同是我天生

    講到靠爸抱歉比賽都拿第一
    比誰都細心更比誰都用命在硬拼
    從搖滾再玩到饒舌無所不能是我的構造
    我從台下空無一人
    唱到每一場全部都Sold out

    要改變這國家 看待藝術的眼光
    無法維持現狀 哪怕受那一點傷
    變種人該崛起 所有規則我來更新
    請把音量催大聲聽 這代表新時代的聲音

    我永遠無法被定義
    因為我只做我自己
    誰都無法取代的傳奇
    代表天使數字的23

    十幾年來千瘡百孔從不曾放棄
    選擇相信自己勝過你相信上帝
    別再苦口婆心勸我寫芭樂歌才能出名
    因為我就是能成功就等同於是天注定
    Let me pull the trigger
    你們給我跪著聽著別問我是誰
    就是因為沒有任何可以匹配的歌
    所以是神同時也是鬼
    沒有學歷更不在乎地位
    心裡面只充滿愛沒敵對
    存在就為了用音樂聽覺音階侵略
    你乏味的體會

    我就是23 人們眼中的異端
    帶天命下凡把這世界改造一番
    鋼鐵人一般碰不到的頂端
    為了讓你感知到更高維度的奇觀
    Yeah call me 23 人們眼中的異端
    帶天命下凡把這世界改造一番
    鋼鐵人一般碰不到的頂端
    為了讓你感知到更高維度最極端的奇觀

    我永遠無法被定義
    因為我只做我自己
    誰都無法取代的傳奇
    代表天使數字的23

    -
    曲 Lyrics & Composer:Marz23
    製作 Producer:W.LIN / Marz23
    製作執行 Producer Assistant:whyx 于修
    編曲 Arrangement :W.LIN / / Marz23
    吉他 Guitar:Marz23 / 凌享
    鼓 Drums:whyx于修
    混音 Mixing:whyx于修 / Andy Lin (DMI studio)
    母帶後期 Mastering:Andy Lin (DMI studio)

    -
    製作團隊:得體工作室 D.T. Studio
    團隊監製:柯英智 Arvin Ke
    導演:王孝玨 Mark wang
    製片:林孝昇 Elva Lin
    製片組:李孟鴻 Red Lee、洪邦傑 Bon Hung、張少鴻 Wesley Chang
    美術:許嘉達 Hsu Aplus
    美術組:黃芊蓉 Huang Cian-Rong、張瑋哲 Chang Wei-Che、陳顥文 Chen Hao-Wen
    攝影師:林燁 Lin Ye
    攝影組:文國平 Boon Kok-Peng、蔡亞玲 Tsai Liz、鍾士偉 Chung Nakao
    燈光師:黃維宣 Gary Huang
    燈光組:林晏均 Lin Yan-Jun、張哲誠 Zhang Zhe-Cheng、馬翊展 Ma Yi-Jhan
    造型師:饒芳瑜 Funny
    妝髮:何佳樺 Tasha ho
    場務組:陳茂榮 Chen Mao-Rong、李明雄 Li Ming-Syong、溫左承 Wun Zuo-Cheng
    演員:周濃 Chou Nong
    舞者:陳湘文 Zora Chen、陳姿帆 Fiona Chen

    和寬攝影器材有限公司_器材協助
    妄想機影音製作有限公司_器材協助
    群力小客車租賃有限公司_交通協助

    化妝 Make up:Eddi Hsu
    化妝助理 Assistant Make up:Melody Chan
    髮型 Hair stylist:立柔
    服裝造型Stylist:孟慶豪、鄭采忻(Mega Treasure)

    -
    ■ 更多 Marz23 消息:
    Marz23官方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arrrz23/
    Marz23 官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arrrz23/
    華納官方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華納音樂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arnermusictw/
    華納音樂 官方 LINE:http://nav.cx/3sTa2ck
    華納音樂 官方 TikTok:http://vt.tiktok.com/JPWMLQ/

  • 得體定義 在 Post76影音玩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4 17:46:31

    Soundbar 一體化揚聲系統雖然方便,但因箱體所限,低音部分都需要靠外接超低音喇叭輔助。然而 Denon 最近推出的 Soundbar 系統 DHT-S216 除了主打性價比路線,更自帶兩組下向式超低音,使 Soundbar 在無需超低音喇叭加持下亦能呈現出非常得體的三頻表現。至於其 3D 聲效升級 DTS Virtual:X  技術更能夠將所有輸入音訊升頻至沉浸式音效,令這支入門身價一體化揚聲系統充滿不少驚喜元素。

    ⚡️圖文片 : https://post76.hk/news/2020/05/denon-dht-s216-review/
    ⚡️討論帖 : https://post76.hk/thread-317290-1-1.html

    ----------------- ⚡️⚡️⚡️ 精選文章 ⚡️⚡️⚡️ ----------------
    ?‍♂️◆最新精華帖◆??
    http://bit.ly/2WZa1iC

    ??‍♂️◆最新影音報告◆?
    http://bit.ly/2FtLbBj

    ??‍♂️◆最新熱門帖◆ ✈️
    http://bit.ly/2IDflEh

    ?主站: https://post76.hk/
    ?網店: https://store.post76.hk/

    -~-~~-~~~-~~-~-
    Please watch: "【好熱戲特備】全港首試『#FOLLOWMi 鄭秀文世界巡迴演唱會』4K UHD 藍光碟 | 實試4K/60p HDR | DTS 24/96 Auro 3D升頻效果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hTYVe4Nz8
    -~-~~-~~~-~~-~-

  • 得體定義 在 NanaQ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1-10 08:00:00

    00:40 【改變自己|9個方法變美變漂亮】

    1. 調整作息
    不熬夜、不吃宵夜

    2. 提升品味與氣質
    讓別人產生欣賞的感覺

    3. 注重整潔與細節
    開始注重細節的同時,會變得越來越愛惜自己

    4. 充實內涵
    問我自己一個問題:「當我老了之後我還剩下什麼?」
    外表真的只是一層暫時性的表皮,他會老他會消失,
    千萬不要依靠外表來獲取別人的欣賞。

    5. 重視自己的身體
    運動之後變得比較有線條,穿衣服也比較撐得起來,
    但這些都只是附加價值,最終目的是為了健康。

    6. 提高情商
    斷捨離壞脾氣,別讓這個缺點影響別人對你的印象,
    也別讓這個缺點影響你的人緣。

    7. 喜歡自己,有自信
    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是很難建立自信的,
    在這之前你要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試著問問自己:「我缺乏了什麼?」
    :「缺少了這些東西會影響我什麼?」
    :「那麼我可以如何改進?」

    8. 選擇優秀的朋友
    提升自己才有資格選擇朋友

    9. 多喝水
    多喝水除了可以調整體質之外,也可以改善皮膚粗糙的問題


    👇【做自己】 8 個方法定義自己
    https://youtu.be/lZtDgHR06V0

    👇【改變生活】 10 個習慣讓你更快樂更自由
    https://youtu.be/DtHI_1xvboE

    👇【和我一起做飯】低澱粉!飽足感! 6 分鐘便當
    https://youtu.be/-1DA_YQDSEs

    👇【極簡交友圈】 7 個方法定義好朋友
    https://youtu.be/Y1Vz4QNly_4

    👇【皮膚保養】粉刺痘痘保養關鍵 12 tips
    https://youtu.be/tONorFfY8as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Music by Mindy Gledhill - Bring Me Close - https://thmatc.co/?l=54FF12D0


    #改變自己 #變美 #變漂亮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