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公社榮獲今年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得獎感言說:「這是濁水溪公社的最後一張作品,能和金曲獎沾上邊,三十年前組團的時候,完全沒有辦法想像。」
二十年前,我和政大廣電班上的同學毛致新拍攝濁水溪公社的紀錄片時,也完全無法想像有一天,這部作品能在金馬影展放映。
《爛頭殼》是我們的畢業製作,2000年十...
濁水溪公社榮獲今年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得獎感言說:「這是濁水溪公社的最後一張作品,能和金曲獎沾上邊,三十年前組團的時候,完全沒有辦法想像。」
二十年前,我和政大廣電班上的同學毛致新拍攝濁水溪公社的紀錄片時,也完全無法想像有一天,這部作品能在金馬影展放映。
《爛頭殼》是我們的畢業製作,2000年十月(即整整二十年前的此時),濁水溪公社的主唱小柯和我們約在地下社會碰面,他在《破報》看到了我們刊登的畢製徵求拍攝樂團的啟事。
想想,他就把這樣的機會給了兩個與他毫無淵源的、名不見經傳的大學生,我每次回想起這件事,都覺得很神奇。
我們從大四上學期拍到下學期,拍到畢展前一個月,才開始剪接。拍片的那半年,依然是我人生中最魔幻的六個月,跟著心愛的樂團東南西北地跑,走進他們的生活,走入後台和練團室,看見別人看不到的另一面—舞台上的暴力美學之外,私底下更真實的、有情有義的一面。
2001年畢展結束後,水晶唱片的任將達先生替《爛頭殼》發行了VCD(多有年代感的載體),後來陸續在一些場合做過小規模映演,偶爾也會聽見有人說他曾看過(透過各種莫名其妙的管道)。
而我自己,大概每隔三四年會在家裡再看一次,當初一些技術上的瑕疵一直都在那裡,但我發現,隨著時間推移,它愈是提醒了我一些什麼,就是那種對未來毫無顧忌對他人眼光漫不在乎地做一件自己真的很喜歡的事情的單純與熱情。
我們就是這樣單純地拍了一部片,也許它替這個樂團、替台灣的搖滾時代留下了一些東西,在濁水溪公社已經解散的現在,《爛頭殼》有機會重新躍上大銀幕,讓人看一看二十年前的台灣,有一群與眾不同的人,這是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
感謝金馬影展節目總監曉珮,她是我們廣電系的學妹,畢展初次放映時人也在場,那時還是大三生。
這是我第一次用金馬影展參展片導演的身分發文(大概也是最後一次吧!),謝謝濁水溪公社,謝謝每個幫助過我們的人,也請朋友們幫忙轉發這個訊息,大家在電影院重聚,然後......1234
播映時間:
11.08(日)19:20 信義威秀14廳(映後座談)
11.09(一)17:00 信義威秀14廳
預告片(取自2001《搖滾客》VCD)
https://youtu.be/GZpKt9eleSg
電影本事:
世紀末,島國結束了五十年的國民黨統治,新總統宣誓就職前,亂彈、五月天、脫拉庫、四分衛在金曲獎同台演出,振臂高呼:「樂團的時代來臨了!」
這一切,和濁水溪公社似乎沒有任何關係。這支由台大學生左派和小柯籌組的龐克樂隊,總將態度擺在技術前面,他們剛在墾丁的舞台點燃了一場暴動,而90年代初期即活躍於各種地下文化現場的濁水溪公社,也在經典專輯《台客的復仇》發行後,在世紀之交走到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爛頭殼》是兩個政大學生的畢業製作,2000年底一通神秘的電話,把兩人捲入了濁水溪公社成軍來最動盪的一年—總統府前跨年演出樂迷被吉他砸傷、反併吞演唱會引起軒然大波的政治行動劇,乃至蛇年春天吶喊那場砸琴縱火的表演。
這次20週年特別放映,讓新一代獨立樂迷也有機會掉入當年那個風風火火的地下搖滾圈子,推開傳說中水晶唱片、聖界和地下社會的門,重溫一個真誠而躁動的時代,也重新認識這個台灣樂團史上最危險的樂團。
Loh Tsui Kweh Commune, the most influential & controversial punk band in Taiwan’s independent music history, viciously combined its restless performing style and left-wing attitude from the early 90’s until it disbanded in 2019. The unusual mixture of radical political awareness, staggering showmanship and catchy melodies makes it an extraordinary phenomenon and a great conflict between its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This documentary paints an honest portrait about a struggling band at its critical crossroad.
#爛頭殼
#金馬影展
#一二三四
#濁水溪公社
得獎感言20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尚氣之前,惡名昭彰的傅滿洲如何替華裔演員打開魔法之門】#葉郎電影徵信社
從漫畫中的滿大人( Mandarin )到電影中正名為徐文武(Xu Wenwu),梁朝偉在《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 尚氣與十環傳奇》中飾演的角色已歷經工藝水準的縫補修改。Marvel 漫威不惜推翻自家電影《Iron Man 3 鋼鐵人3》的故事線並加以自我嘲弄,把曾以大反派身分出現在該劇中的滿大人打為假貨,藉此將漫畫中充滿華人刻板印象的設定歸零重設。於是滿大人的動機再也不是毫無來由的征服世界慾望,而是更能引發觀眾同情的情感動機。
從刻板印象的萬惡反派到觀眾可以有共感的亦正亦邪人物,漫威的縫補手藝和梁朝偉的稱職演出果然在上映後受到一致好評。
許多人都知道滿大人一角脫胎自20世紀初以大眾讀物和電影的形式廣泛流行於西方世界的虛構人物傅滿洲,也或許知道這個人物因為帶有種族偏見而在20世紀後半葉大受譴責。然而比較少人記得的是,傅滿洲宇宙其實在過去九十年中多次幫助華人演員進入西方觀眾的視野,並改善他們在好萊塢舉步維艱的處境,就好像這位穿著舊式官服、留著八字鬍和讓人不舒服的長指甲的糟糕人物其實是華人社會派來臥底的好人。
傅滿洲是這麼替美國華裔演員打開好萊塢這道魔法之門:
「非常榮幸能以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的華裔女演員的身份站在這個舞台上。更重要的是我並非因為在電影中把臉塗黃或是扮演一些東方鬧劇人物而得獎,而是因為我真正去扮演一個女人——一個有靈魂的複雜女人。」
站在台上發表得獎感言的是台灣出生的台裔美籍演員楊雅慧(Michelle Krusiec)。
不過這個場景並不是真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而是她在 Netflix 上架的《Hollywood 好萊塢》劇集中扮演一個真實歷史上的華人演員黃柳霜(Anna May Wong)。事實上作為好萊塢百年電影史上第一個華人明星,黃柳霜也沒有真的獲得奧斯卡的肯定。混雜著真實事件和架空歷史的《好萊塢》劇集把她描繪成為終於等到命中注定的角色並因而大放異彩的好萊塢巨星。 黃柳霜本人的真實遭遇和這個架空歷史故事線相比,則顯得辛酸百倍。
身為華裔移民的第三代,1905年出生的黃柳霜等於親眼見證了電影這個新工業在洛杉磯的興起。但她經營洗衣店的父親是劇場表演的世代,在固定帶女兒前往華人劇院觀賞傳統中國戲曲的同時,一邊告誡女兒「好男不從軍,好女不從藝」的價值觀。抵抗父親意願的黃柳霜從跑龍套出發,一直到1924年在《The Thief of Bagdad 月宮寶盒》中飾演的蒙古女奴角色才開始被觀眾看見。
改編自傅滿洲小說的1931年 Paramount 電影《Daughter of the Dragon 龍女》則是她殷殷企盼的突破。雖然名義上取得傅滿洲小說作者的同名小說授權,但實際上電影除了片名之外和小說內容完全無關。
作者 Sax Rohmer 本人和廣受歡迎的反派人物傅滿洲之間的關係,實際上非常近似 Arthur Conan Doyle 和他創造出來的虛構名偵探 Sherlock Holmes 之間又愛又恨的關係。Rohmer 極力想擺脫傅滿洲,在此同時傅滿洲卻受到讀者甚至電影觀眾的廣大歡迎。《龍女》的小說實際上就是作者中斷數年之後被迫回來寫的歸來記。 不過 Paramount 電影則大膽地將第三次扮演傅滿洲角色的瑞典演員 Warner Oland 變成配角(Oland 稍後又以瑞典人的異國風情長相找到了另一份「華人職務」——扮演神探陳查理),而把電影故事重心轉移到傅滿洲女兒身上。傅滿洲電影由將臉塗黃的白人擔綱主角的傳統,也因為女兒角色的出現而得到難得的例外。
中國女演員張夢兒在新片《尚氣》中飾演得滿大人女兒某種程度上繼承了傅滿洲女兒的性格。小說中原本叫做「花露水(Fah lo Suee)」的這個角色,有迥異於她的名字風格、也有別當時社會女性角色期待的性格——隨時想取代父親角色的野心勃勃,而不受禮教拘束。張夢兒在《尚氣》中直率爽朗的角色詮釋既合乎時宜,也成功搶走了兩位男性主角的風采,然而類似的女性角色詮釋放在90年前保守的美國社會就顯得超前時代。這時候狡猾地將角色寄託在「遙遠東方國度來的人」就成為減低美國觀眾衝擊、讓他們敞開心胸接受新事物的敘事手法。
《龍女》電影中飾演女兒的正是黃柳霜,花露水的拗口名字則被修訂為 Ling Moy。另一位日裔演員早川雪洲則飾演女主角冒險犯難的搭檔——秘密探員 Ah Kee。
這部電影同時成為這兩位好萊塢少有的亞裔演員的代表作。雖然傅滿洲小說和系列電影充滿對亞洲人的空想偏見和刻板印象,但也促使 Paramount 這樣的好萊塢片廠願意大膽冒險拍攝一部男女主角都是亞裔面孔的好萊塢電影。沒有《龍女》打開這一道門,華裔或是更廣泛的亞裔演員很可能還要在舞台角落掙扎數十年才有機會靠近舞台中央。
不過這道敞開的魔法大門同時也帶有自己的詛咒......
————————————————————
下文還有傅滿洲、滿大人、陳查理、鬼爪和他們的各種刻板印象變形如何在接下來90年內繼續替華裔演員打開機會之門(以及引來麻煩)。全文刊載於付費訂閱媒體端傳媒,請賞文字工一口飯。
全文由此去:
https://bit.ly/3hkpZAP
得獎感言20字 在 邦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臺東美景送給大家🌄
#自架腳架拍攝😎
/
前幾天讀了我手上這本 @taikermagazine #臺客雜誌
8月號主題是” The power of - “
採訪了各領域的人才 有歌手、演員、導演⋯
聊聊屬於你自己的”Power”是什麼?由你定義。
跟你們分享其中幾段文字 特別有感觸
首先是前天限時已經發過的
“You spent some time getting lost, and you also need to spend some time finding your way.” — @him_ella0618 #陳嘉樺
正好呼應到金曲獎 #壞特 的得獎感言:「在20歲我感到人生迷惘的時候,選擇休學停下來聽自己的內心,那是別人不理解的決定,但那段停滯的時光是改變我人生的開始。勇敢看自己內心的需要,你們也可以。」
還記得我今年初對未來徬徨時,也做出了休學的決定。思考選擇的那段時間是煎熬難受的,邊痛苦折磨,邊休息。還好當時有先停下一個多月重新整理步伐,確立目標後接著邁向新的攝影領域。
「堅持,只要你堅持做一件事,哪怕做了10年20年30年,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定可以把它做好。」—— @pochiehwang #王柏傑
ok說了那麼多,我只是想給迷路的人一些故事分享,如果你花了一些時間迷路,勢必也需要一些時間找路。有些人在20歲發光,有些人在60歲找到摯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要擔心。
在找到路之後堅持做就好了。
/
另外是 @infdark 設計師 #郭瑋 對於時尚的見解。在今年三月至現場看秀後,如今閱讀文章更能體會這樣的感受,值得省思。
「我覺得現在的社會對時尚有很大的迷思,很多人覺得一定要光鮮亮麗才能穿上這樣的服裝、才能佩戴這樣的飾品,才能過起這樣的生活。但事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我認為時尚並不是只一件商品,它應該是一個生活態度,它應該是透過這樣的生活態度去執行你自己的自我實現,還有自我信仰跟價值。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很時尚,但是每個人的時尚都該不一樣。」
“The era will inevitably move forward. If what I am doing now attracts controversy, then I will be curious about how people will treat this matter in a hundred years.”
誰能想過100年後會是怎樣?
/
後記:
偷偷說,其實開始接觸臺客雜誌是因為看到喜歡的攝影師—Adams Chang,拍攝的照片很吸引我,讓我很想多看多了解,於是就買來欣賞。第一次看覺得雙語內容挺不錯的,中文看膩了就讀讀英文參透其中。
#ThePowerofPhotography
得獎感言20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新知揀三條
1.奧斯卡收視率可能會撞沉美國影藝學院
2.歐盟對法國的串流保護性新法有意見
3.尼爾森串流統計顯示串流大戰進入枯水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Oscars 2021: looming TV ratings disaster could be calamitous for Academy(https://flip.it/3ZrTxz)
│
今年的金球獎和 Baftas 典禮轉播都創下極低的收視率,始得接下來4月25日要發生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轉播完全是剉咧等。過去一整年的電影放映體系幾乎完全停止運作,使今年的電影獎變得跟多數關注無關緊要。而且即便在疫情之前,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收視率就已經在逐年下滑,無論影藝學院和典禮製作單位每年都努力調整機制和形式都難以撼動這個下滑的趨勢。推測其中一個原因是入圍電影越來越難是熱賣的電影,加上明星文化已經完全被更保證熱賣的系列電影宇宙給取代,再也沒有人有興趣打開電視看明星走紅毯和發表得獎感言。要命的是每年7500萬元的轉播授權費是整個影藝學院的命脈,而且他們好死不死選在這種危機時刻投資興建一個造價不斐的影藝學院博物館。一旦轉播頒獎典禮的電視台決定從這艘大船跳船,影藝學院很可能跟鐵達尼號一樣沉沒不起。
│
│
▼2. European Commission takes issue with planned French SVOD rules(https://flip.it/B_c_dJ)
│
歐盟為了保護本地內容生產對抗 Netflix、Disney+和 Amazon等國際串流業者,而在去年修訂的 AVMSD 視聽媒體服務指令已經在今年1月生效。其中在依據該指令完成國內法制定的歐盟國家中,動作最大的法國所擬定保護性法令傳出引起歐盟執委會的質疑。法國的新法要求訂閱制串流中的歐洲片源必須有85%來自法國製片(非訂閱制則是80%),歐盟認為這個比例太過偏袒法國製片。此外歐盟原本要求串流業者留下5%營收再投入當地內容製作,法國新法則大幅提高為20%,並且如果平台上的節目包含空窗期較短、當年在法國電影院發行的新片的話更必須從營收中留下高達25%的買路財。法國國會三月底通過該法,認為新政策是保護法國產業的重要一步。不過顯然歐盟執委會認為法國下手太重。
│
│
▼ 3. Nielsen Streaming: The Great Pandemic Content Drought Has Arrived(https://flip.it/p0Rb9I)
│
去年陷入白熱化的美國串流大戰使串流節目的水龍頭像是關不起來一樣, 一檔接著一檔上陣。許多人都在猜他們到底什麼時候子彈(節目和預算)才會終於用完。去年開始對串流節目進行收視率監測的 Nielsen 尼爾森最近的數據似乎顯現了什麼端倪:過去一週已經是連續第二週全美沒有任何串流節目或串流電影的觀看次數高過10億分鐘觀看次數的門檻,也意謂著連續兩週美國串流市場上未能出現爆紅節目。觀眾被過多串流服務分散注意力當然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另外一個可能因素是三月份各家精銳盡出,使四月的收視數字相對顯得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