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得心身醫學診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得心身醫學診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得心身醫學診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得心身醫學診所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26的網紅張志鵬泌尿科診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叔叔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泌尿專科醫師也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沒有性行為 會不會得到性病? 這就像是新冠肺炎的疫調一樣 除了你自己 還要調查你的伴侶 但是又有誰能夠完全知道另一個人發生過什麼事呢? 👨‍⚕️張醫師的建議 👉保護好自己 及早檢查與治療 避免傳染給別人 大部分的性病都是可以檢查及治療的 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黃惠萱 心理師 內容簡介: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最深的疼痛與吶喊。 一本給女兒,也給媽媽的母女關係療癒書。 「只要和媽媽相處超過三天,我們就一定會吵架。」 「我無法忘記媽...

  • 得心身醫學診所 在 張志鵬泌尿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1 13:20:15
    有 33 人按讚

    #叔叔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泌尿專科醫師也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沒有性行為 會不會得到性病?
    這就像是新冠肺炎的疫調一樣 除了你自己 還要調查你的伴侶 但是又有誰能夠完全知道另一個人發生過什麼事呢?
    👨‍⚕️張醫師的建議
    👉保護好自己 及早檢查與治療 避免傳染給別人 大部分的性病都是可以檢查及治療的 千萬不要放棄治療
    https://uro911.com/關於包皮龜頭炎成因-男人心裡最軟的那一塊/

    🔷頻尿(膀胱過動症) 到底為什麼?
    目前醫學上 頻尿(膀胱過動症) 是沒有原因的/找不到致病機轉
    張醫師知道 你被這個問題困擾很久 聽到這個答案一定很不爽
    許多專家學者做了那麼多的實驗與研究都找不出原因的東西
    希望在一次看診 就找到原因 一次用藥就好 這真的超出張醫師的能力範圍
    👨‍⚕️張醫師的建議
    👉生活習慣的修正 可以緩解大部分的症狀 問題是大家無法接受
    改變自己的習慣 打開耳朵先聽進去張醫師給你的生活建議 不要因為找不到原因就對張醫師森七七
    頻尿夜尿生活衛教 https://uro911.com/攝護腺肥大-一夜三次郎/

    🔷夜尿 為什麼我以前都這樣(喝茶/喝咖啡/睡前喝水)都不會 現在就會
    夜尿的致病因 是多機轉的 需要很多科別 像是糖尿病/心臟病/呼吸中止/睡眠障礙一起介入
    多年的問題 一次看診 就找到原因 一次用藥就好 這真的超出張醫師的能力範圍
    👨‍⚕️張醫師的建議
    👉睡前兩小時 不要喝水 大部分的人的可以改善很多 只是大部分的人 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習慣 先試試看 不要設限
    頻尿夜尿生活衛教 https://uro911.com/攝護腺肥大-一夜三次郎/

    🔷尿道痛/膀胱痛/會陰部痛(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 到底為什麼?
    很遺憾的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 目前原因/致病機轉不明
    張醫師知道 你被這個問題困擾很久 聽到這個答案一定很不爽
    但是世界上那麼多的專家學者做了那麼多的實驗與研究都找不出原因的東西
    一次看診 就找到原因 一次用藥就好 這真的超出張醫師的能力範圍
    👨‍⚕️張醫師的建議
    👉大部分的狀況 都可以以藥物治療緩解 目前也有新的療法-低能量線性震波 可以選擇 但是要自費 就要看能不能接受了
    https://uro911.com/男人痛痛病-慢性攝護腺炎/

    🔷血尿會是癌症嗎?身體有其他問題嗎?
    血尿的原因很多 癌症占不到1% 還是會先從最常見的原因開始找
    只能一樣一樣排除 希望在一次看診 就找到原因 一次用藥就好 這真的超出張醫師的能力範圍
    目前世界上 沒有一個單一方法或檢驗 就可以全身有什麼問題/癌症
    👨‍⚕️張醫師的建議
    👉小心地追蹤血尿 聽從醫師的建議 如果在追蹤的過程覺得有異樣 都會建議病人轉診 如果還是真的很擔心身體出甚麼毛病 想跳過健保規定 醫院有很多自費的高階健檢可以做 或許可以考慮
    https://uro911.com/尿潛血顯微血尿十大原因/

    🔷在診所驗尿正常 再去別地方就診驗尿有感染?
    醫師只能看當下的問題 當下檢驗正常 並不代表之後不會 變陽性 醫師並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
    現在新冠肺炎也是 第一次驗 甚至第四次 才驗出陽性
    👨‍⚕️張醫師的建議
    👉 一般會請病人 三天再回診 複驗尿液 再度確認 如果中間有感覺症狀變嚴重 盡早回診
    https://uro911.com/下腹痛/

    🔷我身體到底有沒有結石 ?
    結石如果有腎水腫/血尿 才需要積極處理 一般結石大於0.5公分以上才會造成問題
    如果你的結石很小(細沙?) 目前沒有任何影像檢查並沒有辦法提供100%的診斷率
    在診所針對很小顆/沒有造成血尿或腎水腫的結石 在健保的規範 只能做有限的檢查 是很難診斷出來的
    👨‍⚕️張醫師的建議
    👉診所可以幫忙判斷結石緊急需要處理的狀況 (腎水腫) 如果想知道身體有沒有無症狀/或很細微的結石 建議到大醫院檢查 診所很多陰性結果的檢查 都會被健保局認定為不必要檢查 會被放大回推罰錢
    https://uro911.com/結石檢查流程之那些健保核刪教我的事/

    🔷性功能會好嗎?
    性功能最大的影響因子是年紀 再來是身體狀況的累積(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沒有人能把身體機能回到年輕的時候 只能盡可能地減緩老化的速度
    👨‍⚕️張醫師的建議
    👉先解決當下的問題 找一個目前有效的方法 身體機能的改善 是需要長時間的照顧跟改善的
    https://uro911.com/勃起功能障礙成因/

    🔷吃藥越來越嚴重 你是庸醫嗎?
    診所開的藥物 藥效都很輕 也都是解決症狀治療疾病的藥物 會變嚴重一般都是疾病本身的進展 或是 對藥物過敏/副作用 這些都是沒辦法預期的
    👨‍⚕️張醫師的建議
    👉有任何問題提早回診 若診所無法處理的狀況 張醫師都會轉診 相信我 沒有醫師會想害病人的
    https://uro911.com/泌尿道感染抗生素使用-四不一沒有/

  • 得心身醫學診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01 15:30:30
    有 538 人按讚


    臺北榮民總醫院大門 1959 vs 2019

    上圖由中央社記者李壽康攝於1959年11月1日,「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幕典禮」在該院中央大樓大門前廣場舉行,由副總統陳誠主持,應邀觀禮者包括三軍首長、醫界人士,及外賓共計四百餘人。(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謝謝我的表弟王建文特地幫我在榮總開幕整整60年後的2019年11月1日,於同地拍攝下圖。而上圖中的中央大樓也早在30多年進行改建工程,蛻變為目前的中正樓(1989年10月落成)。

    1956年6月6日,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籌劃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於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今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舉行破土奠基典禮;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俞鴻鈞親臨主持,有中外來賓數十人參加,包括美國經濟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長卜蘭德、美軍顧問團長史邁斯等人均在場觀禮。

    1958年7月1日,耗資美金160萬元(當時折合新台幣8400萬元),費時兩年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竣工落成。

    1959年3月,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始門、急診作業。

    1959年11月1日,全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總醫院」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正式開幕,總收容量為610個病床。開幕典禮於當天上午10時在石牌該院門前廣場舉行,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主持,三軍首長、醫學界人士、該院員工及外賓四百餘人觀禮。陳副總統及美國大使館代辦葉格先行致詞,然後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會主委蔣經國陪同陳副總統參觀該院設備與環境。首任院長為盧致德。

    1963年5月22日,院名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略去原名裡的臺灣二字),簡稱榮民總醫院。

    1966年9月27日,院名隨著退撫會更名而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

    1969年,除榮民、公保外 ,台北榮總也開放勞保、一般民眾就醫,且於同年興建樓高12層的中正大樓(這棟中正樓在新的中正樓於1989年完工後,更名為思源樓),當時病床增至900床 , 每日門診達1500人次。

    1971年,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指示榮民總醫院與國防醫學院共同成立陽明醫學院(今國立陽明大學)以培養醫療人才。

    1977年,第二門診大樓完工啟用 ,原樓高6層的建築物於1983年因門診人次增多而加蓋7、8樓。

    1979年8月,行政院核定以10月31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為「榮民節」,目的在使國軍退除役官兵永懷蔣公德澤,益勵忠貞、團結奮鬥、報效國家。

    為了落實政府照顧榮民之宗旨,臺灣榮民總醫院於臺灣中南部地區先後籌建臺中、高雄兩分院,以支援輔導會所屬12所榮民醫院的醫療作業。

    1982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正式開幕。

    1984至1988年為更新計劃第二期,拆除中央大樓 ,改建成綜合醫療大樓「中正樓」,採國際標準的現代醫院設施,興建動力中心及附屬工程。

    1985年5月,位於中正樓後方樓高10層的綜合大樓完工 ,定名為「長青樓」,依其名收住退役將官及一般暨癌症病患,並設有復健治療室。

    1988年7月1日,臺灣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獨立為臺中榮民總醫院,位於臺北的榮民總醫院同時更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臺北榮民總醫院。

    1989年10月,新中正大樓落成。中正樓為臺北榮民總醫院最重要的建築物 ,也是天母、北投地區的地標,耗資新臺幣75億8千萬元,為地上24層、地下3層之 SRC 構造 ,頂樓設直升機停機坪,以備緊急救護之需。

    中正樓的病房設計具人性化 ,所有病人使用的空間均有大型觀景窗,而且早在國內環保意識還不普遍的年代,中正樓的廁所就以節能減碳為主要設計,全部廁所都有對外窗能接收自然光線,避免廁所因為通風不良 、日照不足而有霉味 ,也因為這個構想 ,讓中正樓外觀不同於國內其他醫學中 心 ,看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 ,且能符合現代醫療需求 ,並由原來的1816床擴充到目前的將近3000床。雖然病床數不斷增加 ,但對病人的照護並沒有因病床的增加而壓縮病人的使用空間 ,這要完全歸功於當初堅守尊重人性的設計。

    1990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正式開幕。

    1993年7月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獨立為高雄榮民總醫院。

    1997年元月,臺北榮民總醫院建置國內最早之榮陽數位化醫學圖書館,提供榮總、陽明同仁豐富、新穎之醫學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化醫學資源。

    1998年7月,在臺北市臥龍街設立「大我新舍門診部」輪派醫師駐診,提供該地區四千餘高齡單身榮民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

    2000年及2001年,先後承辦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及署立宜蘭醫院開公立醫院委託經營之先河,使當地居民也可以獲得與國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

    2002年6月,與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醫療技術合作,嘉惠臺北市東區居民。

    2013年11月,隨著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組織調整,「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正式更名為「臺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榮總在成立之初,床位有610張,醫療服務對象僅限於在台退除役官兵,後來逐年開放及於榮眷、公、勞、農、漁保及一般民眾。並逐次興建一、二、三門診大樓,門診人數由最初每日200餘人次,增至目前每日約8000餘人次;因應門診量的增加,陸續擴增床位,目前擁有2932張(統計於2019年1月)。

    目前臺北榮總的主要建築有中正樓、思源樓、長青樓、第一、二、三、湖畔門診大樓、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身障中心、動力中心、科技大樓、護理館等;土地面積為30.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為54萬5203.83平方公尺。

    臺北榮總現有員工6443名(醫師1256名、護理人員3010名,醫事人員932名、技術人員305名、行政人員664名、技工工友276名,統計於2019年5月),組成堅強的醫療團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精確地為病患診治各種疾病。

    在歷任院長及同仁辛勤耕耘之下,臺北榮民總醫院被列為國家級醫學中心,肩負病患醫療服務、醫事人才培訓及醫學研究發展三大任務,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善盡政府照顧人民健康之責任。

    1963年,由美國實業家柯柏先生在捐贈該院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正式啟用,是為國內最早成立醫學研究部門的醫院;在基礎與臨床並重的前題下,培育醫學研究人才,研發出多項領先國內的研究成果。

    為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利及民生,臺北榮民總醫院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已見成果;興建之醫學科技大樓,是結合基礎、臨床、資訊科技與實驗動物中心等尖端設施並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之科技、人文並重的智慧型多功能研究空間,完成後將是國內第一棟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的臨床研究病房,符合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LP)及合於生物安全等級2-3級的研究設施(BL2-BL3),及符合國際標準之動物照顧等設施的醫學研究大樓。

    為縮短診療時空差距、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加強醫療教學與群體醫療服務,臺北榮民總醫院自1996年起,運用遠距電訊傳訊數位網路系統,提供國軍金門醫院、金門縣立醫院及宜蘭縣醫療院所遠距會診、遠距教學、遠距會議及遠距病例研討等遠距醫療支援,建立醫療資源共享,一年平均4百餘件,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近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致力於神經修復及再生、人腦科學及認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腦神經造影、腦神經資訊、幹細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臍帶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電生理、電子病歷等先端醫療科技之研發,俱有重大的成果。

    臺北榮民總醫院各科均訂有臨床處置作業規範、標準作業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種品管會,以確保醫療品質。為了提昇服務效能,該院開發自動語音辨識預約掛號系統、全國藥品資料查詢辨識系統、雙語藥袋、病患醫療資訊系統、更新手術同意書;開辦夜間門診、啟用開放式單一窗口多功能櫃台、設立安寧病房、定期舉辦社區衛教服務;成立各種品質管制委員會,負責監督醫療品質;推動建立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品質及病患權益;舉辦策略發展共識研究會、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訓練課程、成立品質改善行動小組,定期舉辦病患問卷調查等措施;設立財團法人惠眾醫療基金會幫助艱苦病患,組織龐大志工團隊散佈全院各區為病患服務。

    60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孜孜不懈,秉持「以客為尊」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致力於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提昇,提供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便利的就醫環境及人性化的服務;以「視病猶親、追求卓越」之服務理念,遂行醫療服務、教學訓練、醫學研究三大任務的發展與成長;以「品質」、「效能」為核心競爭力,謀求人類的健康與福址。

  • 得心身醫學診所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28 22:13:13
    有 110 人按讚

    討論非常詳細!
    也推薦去年審稿的 《性的解析》

    《性的解析 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3:懷孕、生產、性的醫療與健康》

    作者:威廉.亞伯 , 芭芭拉.薩雅德
    原文作者:William L. Yarber, Barbara W. Sayad
    譯者: 林哲安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導讀

    有完整的性教育,才會有完美的生產

    文╱陳鈺萍(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

      今年,由於大選綁公投的緣故,性別平等教育的議題有了被熱烈討論的機會。公投辯論會中,第十四案與第十五案反方代表們的論點讓人瞠目結舌,真想送給他們每人一套《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讓他們好好研讀。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學歷的高低跟性知識的豐富與否沒有一定的關係,並凸顯台灣過往性教育的貧乏。

      一九七○年代出生的我,成長於戒嚴時期的台灣,小學階段的性教育,來自少女內衣以及衛生棉公司的廠商。他們把高年級的女孩們集中到禮堂,講述女性青春期生理變化之後,順便推銷其產品。男孩們總是好奇,「妳們到底去聽了什麼?為什麼那麼神秘。」隔離與隱晦,讓男孩們無法理解女孩們的生理變化,在那樣的年代,女孩如果在國小時就開始發育,或是月經來潮,必須忍受男孩們的捉弄。他們總能從女孩的抽屜搜出衛生棉,像拿到戰利品般的宣示。「好朋友、大姨媽」是月經的代名詞,各種與性、性別有關的器官、事件、生理變化,不能明講,都有代名詞。上了中學,《健康教育》課本中講述青春期身體變化的章節,老師要不含糊帶過,要不乾脆不講,男孩們對於女孩們與性別有關的嘲弄更不曾少過。當時許多學校是男女分班或是男女分校,讓老師與家長們少掉許多麻煩,似乎每個少男少女度過青春期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明白這些大人們隱晦不提的事。至於同志議題,那就更不用說了,喜歡同性是不見容於這個社會的事情,是不能說的。

      進入一九八○年代之後,台灣社會因解嚴而往民主國家邁進,社會風氣開始轉變,性教育不再是禁忌、不可說的話題,如果以十年為一個世代,一代比一代的想法更自由、更開放。千禧年後出生的兩個兒子,成長於性別主流化的年代,因為《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關係,他們在小學就有性別相關的課程與討論,聽兒子們說起對於性別刻板印象的看法、同志議題的探索、男女生理差異的理解,他們是非常具有性別意識的一代。有一次帶小兒子坐計程車,年近七旬的計程車司機問我有幾個小孩,知道我有兩個男孩後說:「妳以後好命啊啦!會『賺』兩個媳婦轉來!」我說:「我攏叫伊兩個免結婚啦,結婚對查某囡仔沒啥好處,好好啊到陣,欲生沒愛生攏沒要緊,有伴都好啊。我沒想欲『賺』兩個媳婦啦,而且囝仔合意是查甫還是查某還不知咧!」司機先生氣到一路都不願意再跟我說話,世代間的溝通,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性的解析》第三冊主要討論懷孕、生產以及性感染疾病等相關主題,內容十分詳盡紮實。婦產科門診就是檢視性教育成果的地方。我曾在國立大學附近的婦產科診所看診一段時間,我都說那是「阿萍阿姨性教育門診」,很多大學生們開始有性生活之後,充滿恐懼與不安,因為他們╱她們在大學之前所接受的性教育並不充足,而且過往對於性行為與避孕知識的傳遞,經常是恐嚇、威脅式的,讓他們╱她們無法「享受」性生活,同時照顧自身的安全。對於性病只有恐懼,缺乏預防的完整概念,對於避孕方法也是一知半解。一旦意外懷孕,在診間囁囁嚅嚅地不知如何是好,眼淚總是少不了。若大學的通識課程,都能好好講述《性的解析》的內容,相信會讓整個社會往更平權、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雖然這本書在美國是大學生性教育的教科書,但是我覺得成長於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法》尚未實施年代的「成年人」們,也都需要補足這些重要的知識。

      我這幾年專注於「溫柔生產」的發展,在生產現場有許多觀察與心得。溫柔生產強調女性生育的自主權,產前討論生產方式時,最大的阻力通常來自於家人的擔心,尤其是伴侶。父權式的西方醫學很容易與台灣社會尚未完全拆解的父權結構結盟,對女性在生產場所與方式的選擇上形成雙重壓迫。這樣的壓迫情況,隨著一九九○年代出生的世代漸漸成為生育的主力,情況開始好轉;這也與社會風氣愈來愈強調平權,新世代的女性愈來愈了解自己,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非常相關。

      「生產,是做愛的極致。」推動溫柔生產以來,我們累積了一個又一個共同高潮。在那個催產素充滿的場域,母親全然發揮,靠著自己的力量與腹中的寶寶一起努力,伴侶全心投入與協助,一同生下孩子,費洛蒙的擴散,讓參與的每一個人都處於高潮的欣快感中。這樣回歸女力的生產自主,生產場所與方式的自由選擇,需要建立在從小到大充分的性別平等教育之上,從與伴侶交往、結婚、備孕、懷孕、生產而至之後的養育,都需要充分的了解。而我內心更深的盼望,是一個更平權的社會,即使是單身、任何性別認同的孕婦,都可以安心懷孕,微笑生產!

    =====
     創造繼起的新生命,是性的重大意義之一;
      但性的意義遠遠不僅止於傳宗接代,它更是對於我們的生命的自我完成。

      「生,還是不生?」「拿掉還是生下來?」「去醫院生,還是在家裡生?」這一連串和性有關的決定,決定了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社會允許、支持我們做哪些決定,也決定了我們的社會是什麼樣的社會。

      本書是《性的解析》系列的第三冊,著重在懷孕、生產、性的健康、疾病與醫療,這一冊的內容更接近我們的身體,也同樣接近我們的人生。

      ■ 在本書中,我們將更深入認識以下這些議題:

      ──避孕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避孕法?你╱妳支持墮胎權嗎?贊成與反對的原因分別為何?

      ──不孕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治療?生產一定要到醫院嗎,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為什麼會有產後憂鬱症?

      ──人對於自己身體形象的感受,如何影響其性生活?身心障礙者如何享受性生活?如何獲得性權?有哪些疾病與性有關?

      ──什麼是性功能困難?有哪些不同的類型?有哪些因素會導致性功能不滿?

      ──哪些行為提高了性感染疾病的風險?性感染疾病的種類有哪些?應該和性伴侶聊聊對方的性史和性病嗎?如何談起?

      ──什麼是愛滋病?經由何種途徑感染?愛滋病的傳布呈現什麼樣的人口學現象?如何防治愛滋病,並保護自己?如果HIV病毒檢測結果呈現陽性,怎麼辦?

      本書提醒了我們,性從來都不只是性,它關乎身體,也關乎觀念,更關乎他人和我們的人生。

    ===============
    誠懇推薦

      陳鈺萍.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專文導讀、審定、推薦

      黃國洋.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好孕工作室講師——共同審定、推薦

  • 得心身醫學診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5-24 17:23:32

    本集主題:「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黃惠萱 心理師
      
    內容簡介: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最深的疼痛與吶喊。
    一本給女兒,也給媽媽的母女關係療癒書。
      
    「只要和媽媽相處超過三天,我們就一定會吵架。」
    「我無法忘記媽媽對我的批評、謾罵與控制……」
    「我怨恨媽媽,但看她流淚,我的心卻好刺痛。」
      
    世界上,再沒有一種關係,
    如同母親與女兒之間,緊密複雜、幽微又糾葛。
    當帶傷的女人成為母親,當所有心理困頓在家族裡代代相傳,
    身為女兒的妳,有機會將彼此的傷痛劃上句點。
      
    ★完整收錄20種令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
    ★38種給女兒的自我療癒方式。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讓「每一個媽媽」的成長創傷被看見,
    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女兒」都能被擁抱。
      
    曾經,那個好小好小的妳,媽媽就是妳的天地,妳的全世界。
    媽媽微笑,妳的心就暖成一片;媽媽蹙眉,妳感覺心灰灰;而媽媽一哭,妳也跟著掉淚。
    小小的妳,很想好好保護媽媽,更想一直擁有媽媽的愛,但……
      
    「我身上像是多長一顆心,隨時準備照顧媽媽。」──憂鬱型的母親
    「大家都欺負媽媽,只有我為媽媽抱不平……」──懦弱型的母親
    「媽媽,我過得好,是不是會傷害到妳?」──嫉妒型的母親
    「媽媽說她都是為了我好,可是我一吃東西就狂吐。」──控制型的母親
    「我在每個愛我的人身上,尋找媽媽的味道……」──缺席型的母親
    「最應該保護我的人,卻看著我被爸爸性侵……」──旁觀型的母親
    「小時候我字寫不好,媽媽就說我是雜種、蠢豬。她用棍子打我的手,甚至用針刺我的手。」──殘忍型的母親……
      
      20個真實案例,每一篇都令人唏噓,甚至噙滿淚水。
    女兒即使脫離母體,卻往往有條無形的「心理臍帶」,連結母親與女兒,讓彼此成為聯繫很深,但又糾葛不已的生命共同體。
      
      黃惠萱心理師在這本談論母女關係的書裡,探討20種讓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與一般談論此類型的書不同,除了女兒的困境,黃心理師更細膩分析母親在成長環境中所受的種種貧乏與創傷。母親不是不愛女兒,但她可能是沒有能力;母親也不是不回應女兒,但她可能身上滿是傷……
      
      而當女兒覺察母親所帶來的桎梏與傷害,除了理解母親當年的困境,並在相處上,立下情緒界限外,女兒也需先放下罪惡感,例如「媽媽養我很辛苦,我不是應該多體諒她?」「媽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我怎麼可以生她的氣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尋自我,讓「自我的碎片」回家,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妳」都能被擁抱……
      
    作者簡介: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
      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作者粉絲頁: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