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聊保養
許多媽媽問:「保養能不能不要太多步驟,擦一瓶就能搞定那種最好!」今天就要來介紹幾款針對不同肌膚需求洗完臉擦一瓶就能搞定 的保養品 -
💡 #什麼是AllinOne保養
這是一種多功能合一的保養品,將化妝水、精華、乳液、面膜、按摩霜......等功效合而為一,洗完臉只需要擦一瓶就搞定保...
#柳燕聊保養
許多媽媽問:「保養能不能不要太多步驟,擦一瓶就能搞定那種最好!」今天就要來介紹幾款針對不同肌膚需求洗完臉擦一瓶就能搞定 的保養品 -
💡 #什麼是AllinOne保養
這是一種多功能合一的保養品,將化妝水、精華、乳液、面膜、按摩霜......等功效合而為一,洗完臉只需要擦一瓶就搞定保養。這種一瓶搞定的保養品保濕力都還不錯,最大的差異就在質地與吸收力。 -
🤔 #只擦一瓶夠嗎?
這類型產品是為了忙碌的現代人、懶得使用瓶瓶罐罐的人所研發,一瓶搞定的保養品保濕力都還不錯,但因為兼具多種功效,化妝水、精華、乳液、按摩霜、面膜......每個功效都有,若真的要精準的改善某一種肌膚困擾,可能效果就比較沒那麼明顯了。 -
▼保濕恢復彈性
#三得利蜜得絲三效極妍鎖濕菁華
想找回肌膚的彈性,就需要膠原蛋白,這一瓶針對保濕及恢復彈性的部份,運用了雙重深層膠原蛋白+蛋白聚醣,除了讓肌膚中的膠原及玻尿酸增生以外,蛋白聚醣還能像一張網子把膠原跟玻尿酸緊緊綁在一起,讓皮膚緊實提拉,所以在改善乾紋上效果還不錯。乳液狀的質地,塗抹會變成水狀,塗抹的觸感不會黏膩。 -
▼敏感肌&油性肌適用
#美樂思保濕凝露
這一瓶成份很單一,以溫泉水為基底加上多種保濕成份,因此敏感肌也可以使用。凝露質地塗抹時皮膚會感受到滿滿的水分,吸收滲透力很好不黏膩,很適合缺水性乾肌。這一瓶是這幾款All In One產品中擦起來最清爽的,適合夏天炎熱黏膩的季節使用,容易出油的油性肌膚也很適合。但如果一般肌膚以台灣冬天使用這一瓶,可能會覺得不夠滋潤。 -
▼滋潤熟齡肌
#OZIO歐姬兒蜂王乳凝露
這瓶凝露比較適合熟齡肌膚使用。除了足夠潤澤以外,還添加了較多能滿足熟齡肌需求的成份。使用時,先在手心搓揉溫熱,再由內而外的拉提塗抹,可以再加強在眼唇周圍及脖子紋路,最後全臉按壓。質地看起來濃潤,但事實上擦起來非常清爽不黏膩,兼具滋潤又清爽的感受,擦後肌膚變得澎潤有彈性,值得一試。 -
▼緊實修護紋路
#肌研多效按摩凝膠
除了大家都有的保濕成份,這瓶針對紋路特別加入大豆發酵精華、甘油葡糖苷、角鯊烷等…強化修護效果,也添加不同分子大小的玻尿酸,給皮膚長時間的保濕力,像果凍的凝露質地,而且有記憶,每次挖完瓶中的凝露品會即立刻復原成平滑表面,吸收力很不錯。塗抹後膚表雖有一層膜,但不會覺得不舒服。無添加香料、色素、酒精,敏感肌、眼唇周圍皆可使用。 -
▼美白潤色擦這瓶
#純白專科美肌多效乳霜
除了雙重玻尿酸、玄米油、明星成份蠶絲蛋白保濕精華...等加強保濕成份以外,也加入亮白的傳明酸,是這幾款中唯一具有亮白效果的產品。其中添加美肌粉末,塗抹後皮膚會明顯有亮澤感,也有些微潤飾膚色效果。質地藉於乳霜與乳液之間好推勻,滲透力、吸收力都很不錯。 -
▼年輕缺水肌
#KOSE 黑糖精彈力多效記形凝凍
以蘊含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的黑糖為主要成份,保濕力不錯,因為獨特的記憶型凝膠質地,使用後皮膚表面會像有一層膜覆蓋,需要一些時間來吸收,主要添加的成份也以保濕居多,比較適合年輕缺水肌使用。
得利蠶絲白 在 幸福空間 Gorgeous Sp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運用蠶絲白的竹炭漆牆面,
巧妙地呼應窗外環境清悠,
帶來了整體視覺上的純淨,
四十年屋子簡直搖身一變!
(#阿摸住海編)
-
CASE DATA
居住成員:大人×2、小孩×2
房屋坪數:38坪(室內)
設計風格:北歐風
房屋類型:標準格局
房屋狀況:老屋翻新
空間格局:3房、2廳、2衛、1廚
主要建材:透心美耐板、木紋美耐板、德國超耐磨木地板、得利竹炭乳膠漆、矽酸鈣板、止滑石英磚、鐵構材、實木
粉絲專頁: 文儀設計
-
喜歡 #文儀室內裝修設計 的個案嗎 😍
請撥打免付費專線 ☎0809-000123分機 19100
得利蠶絲白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然造就時尚
#FashionedFromNature
(今年度快過完了,來看一下這篇從人跟自然角度剖析的時尚史吧 :P 原刊於《週刊編集》no.16 )
自然造就時尚:西方服裝400年
今年度在英國倫敦V&A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展出一門別具趣味的展覽,名稱為「自然造就時尚」(Fashioned from Nature),展出十七世紀到當代的服飾,敘述四百年來自然跟時尚之間的關係。倫敦的維多莉亞與亞伯特博物館,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的關於裝飾藝術的博物館,當初以維多莉亞女王與親王之名成立。這個策展有別於一般的服飾策展,以美感風格,或以設計師的個人生命史開展;「自然造就時尚」以服飾的材質、設計、思考為敘事,將物件放到人類歷史發展之中來理解,反應人群跟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時尚之歷史歷經了,取之於自然,得利於自然,模仿與致敬,遠離與回歸,破壞與嘗試永續共生的不同階段。活生生一套科技自然史,就讓脫去一件一件歷史的襯衣,說分明。
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冒險家的探索,讓貿易的風,在不同的海洋上與船前行,同時也帶來了戰爭。這其中有歐洲各國國家力量的角力,想要成為世界舞台上,商業經濟的領頭羊。歐洲人前往新大陸,劃下領地,生物學家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一個又一個陌生而迷人的物種,動物,與植物。地圖這種視覺化展現地理空間的作法,也成為必須學習的知識的一部分。這時能夠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人,屬於上層階級,他們的衣著時尚,則透過設計體現出自然的韻律感、一年四季的循環。描繪生物植物的插圖百科、花卉之書(florilegia)開始風行,對於自然的紀錄以及搜羅,逐漸脫離了實用的面相,而帶有美麗裝飾的意味。這樣的想法,自然也反映到了服飾的設計上。當然,人們彼時使用的是純然的天然材料,不乏來自海洋冒險遠方所得。蛋白質纖維的:源自中國的蠶絲、歐洲尋常羊毛,植物纖維的:印度的棉、歐陸的麻,這些物質原料,涉及了農業、地產、工藝、國家貿易。
十九世紀,運輸科技的發展,書籍知識的普及,博物館紛紛設立,讓中產以及勞工階級都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自然史。得利於1840年後快速發展的鐵路系統,人們也更能夠簡易地前往鄉間以及山海畔,享受植物以及動物,玩賞博物學之美的樂趣。這樣自然主義式的樂趣,瀰漫在一般人都能購買服飾設計中;當然,此時,二手服飾流通的產業開始萌芽。也是在1823年,發明了將橡膠融在輕油,製作防水布的技術。此後服飾產業,開始跟石化礦物產業,產生具體的連結。合成的化學染料讓織染布既持久,又奔放鮮豔,這也形成了一個新的消費價值標準「持久不變」,人們開始追求更新更亮麗更耐用的新事物,而逐漸遠離容易隨時間降解的純天然染料織品。但是,對西方來說,從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初,也是時興把美麗動物「標本」片段,縫綴在服飾上的時代。展覽即展出一件以十九世紀末的純白蓬棉裙,上面的閃著五彩光芒的碧綠甲片花紋,來自吉丁蟲的背甲。一對從水藍碧藍到黛黑,毛茸茸球狀的耳墜,正是直接取用一對湛藍的紅腳旋蜜雀(honeycreeper)的頭顱標本。使用鳥羽的扇子帽飾是尋常的。在這時,歐洲的毛皮貿易也發展到了巔峰。
工業化帶來世界天旋地轉的改變,讓都市裡的人開始可望觸手可及的自然。對於蕨類植物的愛好也是此時發生的。除了走到植物園玩賞蕨類植物,室內有蕨類植物箱的設計,蕾絲、布料,也可以看到蕨類植物彎曲嫩葉曲線、對生的葉瓣設計。這是特出於十九世紀的自然設計紋樣。
到了二十世紀,科技、科學、交通、傳媒更加蓬勃,娛樂業的發達,讓布料一下子就開發出更多的可能。時尚指標人物在傳媒上,曾為一般民眾爭相模仿的對象。過去服飾可能是反映經濟階級,此時,服飾也曾為說明個人興趣傾向的畫布。時尚產業也是在20世紀,急速發展成為巨大的全球產業。20世紀的服飾風潮,很重要的一個是棉織品以及染色單寧服飾,在全民流行起來。沒有一個一百年比二十世紀的風潮更迭得更頻繁。捲入全球的世界大戰,變動的局勢。設計師們在各式各樣的累積基礎上,大膽地實驗線條、材質以及色彩。但是大量使用消耗性的石化原料製作成衣,也埋下環境的隱憂。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與社會責任相關的時尚產業環境倡議。
曾經從自然環境裡長出的時尚產業,如今已經因為過度製作,回過頭去傷害了自然。相對於過去追求奢華的慾望,「環保」、「永續」對於服飾產業來說,更是「時尚」的字眼。當Levi’s 牛仔褲開始廣告節省的水資源,Nike使用回收膠瓶的環保紗做鞋子。時尚不能夠再只是就地取材,而是必須具備瞻前的全貌觀,與塑造環境永續的參與者了。
得利蠶絲白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然造就時尚
#FashionedFromNature
(今年度快過完了,來看一下這篇從人跟自然角度剖析的時尚史吧 :P 原刊於《週刊編集》no.16 )
自然造就時尚:西方服裝400年
今年度在英國倫敦V&A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展出一門別具趣味的展覽,名稱為「自然造就時尚」(Fashioned from Nature),展出十七世紀到當代的服飾,敘述四百年來自然跟時尚之間的關係。倫敦的維多莉亞與亞伯特博物館,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的關於裝飾藝術的博物館,當初以維多莉亞女王與親王之名成立。這個策展有別於一般的服飾策展,以美感風格,或以設計師的個人生命史開展;「自然造就時尚」以服飾的材質、設計、思考為敘事,將物件放到人類歷史發展之中來理解,反應人群跟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時尚之歷史歷經了,取之於自然,得利於自然,模仿與致敬,遠離與回歸,破壞與嘗試永續共生的不同階段。活生生一套科技自然史,就讓脫去一件一件歷史的襯衣,說分明。
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冒險家的探索,讓貿易的風,在不同的海洋上與船前行,同時也帶來了戰爭。這其中有歐洲各國國家力量的角力,想要成為世界舞台上,商業經濟的領頭羊。歐洲人前往新大陸,劃下領地,生物學家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一個又一個陌生而迷人的物種,動物,與植物。地圖這種視覺化展現地理空間的作法,也成為必須學習的知識的一部分。這時能夠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人,屬於上層階級,他們的衣著時尚,則透過設計體現出自然的韻律感、一年四季的循環。描繪生物植物的插圖百科、花卉之書(florilegia)開始風行,對於自然的紀錄以及搜羅,逐漸脫離了實用的面相,而帶有美麗裝飾的意味。這樣的想法,自然也反映到了服飾的設計上。當然,人們彼時使用的是純然的天然材料,不乏來自海洋冒險遠方所得。蛋白質纖維的:源自中國的蠶絲、歐洲尋常羊毛,植物纖維的:印度的棉、歐陸的麻,這些物質原料,涉及了農業、地產、工藝、國家貿易。
十九世紀,運輸科技的發展,書籍知識的普及,博物館紛紛設立,讓中產以及勞工階級都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自然史。得利於1840年後快速發展的鐵路系統,人們也更能夠簡易地前往鄉間以及山海畔,享受植物以及動物,玩賞博物學之美的樂趣。這樣自然主義式的樂趣,瀰漫在一般人都能購買服飾設計中;當然,此時,二手服飾流通的產業開始萌芽。也是在1823年,發明了將橡膠融在輕油,製作防水布的技術。此後服飾產業,開始跟石化礦物產業,產生具體的連結。合成的化學染料讓織染布既持久,又奔放鮮豔,這也形成了一個新的消費價值標準「持久不變」,人們開始追求更新更亮麗更耐用的新事物,而逐漸遠離容易隨時間降解的純天然染料織品。但是,對西方來說,從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初,也是時興把美麗動物「標本」片段,縫綴在服飾上的時代。展覽即展出一件以十九世紀末的純白蓬棉裙,上面的閃著五彩光芒的碧綠甲片花紋,來自吉丁蟲的背甲。一對從水藍碧藍到黛黑,毛茸茸球狀的耳墜,正是直接取用一對湛藍的紅腳旋蜜雀(honeycreeper)的頭顱標本。使用鳥羽的扇子帽飾是尋常的。在這時,歐洲的毛皮貿易也發展到了巔峰。
工業化帶來世界天旋地轉的改變,讓都市裡的人開始可望觸手可及的自然。對於蕨類植物的愛好也是此時發生的。除了走到植物園玩賞蕨類植物,室內有蕨類植物箱的設計,蕾絲、布料,也可以看到蕨類植物彎曲嫩葉曲線、對生的葉瓣設計。這是特出於十九世紀的自然設計紋樣。
到了二十世紀,科技、科學、交通、傳媒更加蓬勃,娛樂業的發達,讓布料一下子就開發出更多的可能。時尚指標人物在傳媒上,曾為一般民眾爭相模仿的對象。過去服飾可能是反映經濟階級,此時,服飾也曾為說明個人興趣傾向的畫布。時尚產業也是在20世紀,急速發展成為巨大的全球產業。20世紀的服飾風潮,很重要的一個是棉織品以及染色單寧服飾,在全民流行起來。沒有一個一百年比二十世紀的風潮更迭得更頻繁。捲入全球的世界大戰,變動的局勢。設計師們在各式各樣的累積基礎上,大膽地實驗線條、材質以及色彩。但是大量使用消耗性的石化原料製作成衣,也埋下環境的隱憂。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與社會責任相關的時尚產業環境倡議。
曾經從自然環境裡長出的時尚產業,如今已經因為過度製作,回過頭去傷害了自然。相對於過去追求奢華的慾望,「環保」、「永續」對於服飾產業來說,更是「時尚」的字眼。當Levi’s 牛仔褲開始廣告節省的水資源,Nike使用回收膠瓶的環保紗做鞋子。時尚不能夠再只是就地取材,而是必須具備瞻前的全貌觀,與塑造環境永續的參與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