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徒步環島協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徒步環島協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徒步環島協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徒步環島協會產品中有4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7萬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11屆總統文化獎得獎名單出爐!恭喜所有得獎者 本屆得獎者有: 「文化耕耘獎」李安導演 「在地希望獎」社團法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人道奉獻獎」陳榮基醫師 「社會改革獎」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青年創意獎」HRC舞蹈工作室創辦人陳柏均。 我想每個得獎的個人或團體都象徵了他們在該獎項非凡的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千里步道2: 到農漁村住一晚」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周聖心 本書特色: 在地達人深度導覽: 傳統農村、原鄉部落、客家聚落、鹽村漁港、昔日煤鄉城 你嚮往一種常民生活感的旅行嗎?歡迎到台灣島內出遊,到農漁山村住一晚! 二○一一年,千里步道協會在《千里步道,環島慢行》書...

徒步環島協會 在 林佳龍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3:59:19

第11屆總統文化獎得獎名單出爐!恭喜所有得獎者 本屆得獎者有: 「文化耕耘獎」李安導演 「在地希望獎」社團法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人道奉獻獎」陳榮基醫師 「社會改革獎」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青年創意獎」HRC舞蹈工作室創辦人陳柏均。 我想每個得獎的個人或團體都象徵了他們在該獎項非凡的貢...

徒步環島協會 在 小象愛出門 ? 迷你Youtube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2 07:58:39

⠀⠀⠀⠀⠀⠀⠀⠀⠀⠀ 這地方,你有沒有停下來感受過呢? ⠀⠀⠀⠀⠀⠀⠀⠀⠀⠀ Day30 枋寮一日生活(住宿:枋客文旅) ⠀⠀⠀⠀⠀⠀⠀⠀⠀⠀ 清晨,我們倆蓋住手機的叫早音樂,不情願的從床上漸漸爬起,揉揉眼睛疑惑,那麼早起我應該要習慣了呀~ 但今天放假幹嘛那麼起來呢!? ⠀⠀⠀⠀⠀⠀⠀⠀⠀⠀ 開始徒...

  • 徒步環島協會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1:14:19
    有 5,760 人按讚

    第11屆總統文化獎得獎名單出爐!恭喜所有得獎者

    本屆得獎者有:
    「文化耕耘獎」李安導演
    「在地希望獎」社團法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人道奉獻獎」陳榮基醫師
    「社會改革獎」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青年創意獎」HRC舞蹈工作室創辦人陳柏均。

    我想每個得獎的個人或團體都象徵了他們在該獎項非凡的貢獻,而他們所創造的至高社會影響力,值得我們每個人謙卑學習。

    佳龍想特別提起我所敬重的「在地希望獎」得主「社團法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疫情期間,如果想去戶外透透氣,也鼓勵大家打開他們的網站,找一條寧靜的步道前去,回歸自然,洗滌身心。

    2020年,我在交通部長任內推動「脊梁山脈旅遊年」,鼓勵民眾進行一趟步道之旅。去年八月,佳龍偕同家人與親朋好友,特別走訪了淡蘭古道。我們在暖暖車站會合,徒步行走數小時,體驗這條由千里步道協會精心重現的古道,由協會執行長周聖心親自導覽。我們一路感受山林寧靜之美,也體驗古人篳路藍縷的開路傳奇。當天,哪怕時有滂沱大雨,沿途濕滑,也有陡峻地勢,都值得我們出發,愛上步道之旅。

    「社團法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夢想一條環島的千里步道,關於淡蘭古道,他們在網站這麼書寫:

    『淡蘭古道,是人們對於過去「淡水廳」與「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一般多指涉由萬華開始,經由松山、暖暖,翻越三貂嶺與草嶺進入宜蘭的「官道」路線,隨著十九世紀末以來的交通革新,古道漸為公路取代,或因交通路線改變而荒廢,今日僅剩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等片段為人所知。

    事實上,在漢人進入台北盆地與噶瑪蘭地區前,早有平埔族秀朗社、三貂社與「蛤仔難三十六社」居住於此些地區,山川河流自然已存在聚落間溝通的道路。即使在清領時期,淡蘭間的交通路線也隨著開墾與軍事需求,隨時代推移,由沿海至內陸演變出多條路線。日治時期後,不論是軍事用途的「陸軍路」,經濟用途的採礦路,乃至於聯繫著各個聚落間的「保甲路」,皆使得淡蘭古道超越單一時代、路線的範疇,因此,我們以「淡蘭百年山徑群」這個更加廣泛且具包容性的名稱稱之。

    在這張綿密的路網中,古道、古橋、石厝與廟宇搭起現代與往昔的橋樑,而自十八世紀末以來生活其上的人們、行走其中的商旅與宣教士、疾馳其中的軍隊與「土匪」,乃至隨著漢人拓墾而遷徙的原住民,皆在淡蘭百年山徑中留下豐厚的故事與記憶,留待今人追索、探尋。』

    想起在台中市長任內,我也請市府與千里步道協會合作,在大坑瑞井登山步道,延伸步道至南寮古道,串聯大肚山步道系統,打造百里「手作步道」,減少水泥使用,讓步道融入自然景觀,那是一段美好的合作,至今仍是學校讓學生們體驗步道的好去處。

    親身走過,便能感受千里步道協會,秉持著一步一腳印的精神,守護台灣土地之美的堅持。他們以雙腳行走,踏遍台灣山海風景,一點一滴挖掘、保護我們的土地。從平地到深山,從自然到人文,用自己的步伐走出台灣土地樣貌。倘若你也想多認識台灣步道之美,佳龍邀請您打開千里步道協會網站,步道,就在你的指尖下。

    再次恭喜「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也謝謝你們長年的努力,獲頒總統文化獎,實至名歸。

    #總統文化獎

    千里步道|http://www.tmitrail.org.tw/
    中華文化總會

  • 徒步環島協會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30 18:56:25
    有 9 人按讚

    郭兆偉 - 走!尋找台灣美麗海岸 

    [講座簡介]

    全台灣超過1500公里的海岸線,你去過幾段呢?最喜歡哪裡呢?讓走過台灣海岸線6圈的男人來跟你分享13年來海岸徒步旅行的故事!分享藏在各色沙灘、嶙峋岩石下,歷代祖先胼手胝足與大海討生活的腳跡履痕。 
    [郭兆偉 講師經歷]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
    辦理『走在家鄉海之濱』沿全台海岸徒步環島活動13年

  • 徒步環島協會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31 12:00:29
    有 373 人按讚

    【千里之夢 始於足下-周聖心】

    「走路,是人們走向世界最簡單的方式」

    👣 #千里步道協會 執行長周聖心,透過串聯環島徒步路線,發展出一系列的有趣活動,有「臺灣步道日」、「生態旅遊」、「到農漁村住一晚」,甚至是每年都有許多人搶破頭、而且每次必秒殺的 #手作步道工作假期!
    這些難得的體驗,不僅可以藉此看見不一樣的山林風景,更帶動了山村經濟,讓走路也展現出一股力量💪

    一起來了解走路圓夢的故事,也歡迎大家關注 千里步道 喔!

    #2021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 #綠色奧斯卡

  • 徒步環島協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2-02 09:02:35

    本集主題:「千里步道2: 到農漁村住一晚」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周聖心
      
    本書特色:
    在地達人深度導覽:
    傳統農村、原鄉部落、客家聚落、鹽村漁港、昔日煤鄉城
      
    你嚮往一種常民生活感的旅行嗎?歡迎到台灣島內出遊,到農漁山村住一晚!
      
    二○一一年,千里步道協會在《千里步道,環島慢行》書中,首次公開專為徒步行走及單車騎乘近三千公里的環台千里步道路網,引發許多熱烈的共鳴與回響,而且還獲得開卷美好生活獎與入圍金鼎獎圖書藝術生活類的殊榮,但更重要的是啟動了新一波走讀台灣的環島風潮。
      
    這條彰顯台灣地方特色的國家級環島慢速路網,串連起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聚落、社區、鄉鎮,而這些綴滿在環島步道上的耀眼亮點珍珠,怎麼能夠錯過!千里步道協會的第二本新書《到農漁山村住一晚》,要為大家分享千里步道上最亮眼的九個台灣特色農漁山村,包括:活力小農村——宜蘭員山的內城、花蓮光復的太巴塱、彰化溪州的圳寮、高雄美濃的九芎林,魅力小漁村——雲林四湖的三條崙、嘉義布袋的新厝仔、屏東牡丹的旭海,以及令人驚豔小山城——新北市的猴硐和金山,透過低碳生態的深度遊程體驗書寫,邀請你一起來認識未曾親臨過的台灣美麗角落,讓不為人知的農漁山村美景與特色活力,得以被看見、被守護。
      
    ☉宜蘭員山內城:最美好的農時光
    ☉花蓮光復太巴塱:感受原鄉旺盛生命力
    ☉屏東牡丹旭海:山海環抱國境之南
    ☉高雄美濃九芎林:守護雙溪黃蝶飛舞
    ☉嘉義布袋新厝仔:傳承幸福鹽滋味
    ☉雲林四湖三條崙:歡迎來當養蚵人家
    ☉彰化溪州圳寮:鄉村小路上邊吃邊玩
    ☉新北市瑞芳猴硐:煤鄉的九十九種玩法
    ☉新北市金山:尋訪迷人的金山祕境
      
    作者簡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千里步道」是一項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的公民參與運動,2006年由徐仁修、小野、黃武雄共同發起。透過跨領域、跨縣市的串連,試圖提供人們一條可安全步行、單騎,保有自然人文之美的綠色路網。
      
      在城市,注重綠色交通、倡議行人與自行車安全通行的空間;進入社區,則協助推動生態旅遊、促進小民經濟、在地飲食、友善環境的無毒農產;面向公眾,進行身體力行環境教育,例如推動手作步道與無痕山林等;面對政府,則長期進行環境與景觀保護等政策遊說,期待推動美麗風光保留區、建立社區參與守護環境機制;並藉由環島路網沿線一村一林徑種樹計畫與社區認養,結合企業與跨社群志工,共同打造出低碳綠色的環島廊道。
      
      六年多來在眾人合力下,已於2010年7月完成3000公里的環島路網串聯,2011年7月出版《千里步道,環島慢行》,該書並入圍2012年金鼎獎藝術生活好書。未來並將透過社區認養、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公益生態旅行、示範區與美麗風光保留區等議題推動,讓步道變綠道,也串起人與人之間緊密的連結。想知道更多訊息,歡迎造訪「千里步道」網站:www.tmitrail.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