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後印象派特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後印象派特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後印象派特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後印象派特色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37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席涅克與秀拉】 之前專頁介紹過畫家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的作品,亦略略講解了新印象畫派——點彩畫派的特點。點彩畫派在繪畫史上不算是最為人熟悉的流派,但其代表畫家除了秀拉,還有另一名法國畫家席涅克。 以上這幅作品《威尼斯聖馬克潟湖》,便是出於席涅克之手。海邊與湖邊的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

後印象派特色 在 Openbook閱讀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09:58:22

#童書短評 #陪孩子叩問生命的本質思考未來 #最後一個人(巴巴文化) 童書作品叫好叫座的王淑芬,這回將眼光望向星際與未來,以機智的想像與明快的鋪陳,寫出這本懸疑精彩的青少年科幻小說,對人類未來何去何從、生命的存在本質,提出深層且急迫的叩問。書中諸多情節畫面,其實暗藏密碼玄機,甚至可連結互涉到其他經...

後印象派特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7 21:14:01

【溫柔與私密】  相信不少人都能認出以上畫作屬於印象派。作品《梳妝台前的女子》出自法國女畫家貝絲.莫莉索之手,光影陰暗交織出一片浪漫柔和的氣氛,亦是一幅少有地從一名女畫家角度,描繪女性私密空間的畫作。  描繪鏡前的女子,在西洋藝術史上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主題──例如希臘愛神維納斯對着鏡欣賞自...

後印象派特色 在 小玉雜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03 15:51:26

今日我因為頭痛而全日留在家中,昕昕因為準備下個月的跳舞試而跟爸爸外出上堂,外賣平台就解決呢我呢兩日用餐問題,聽日我都係乖乖休息兼陪昕昕上zoom😂 上星期六我和昕昕去咗馬鞍山新港城中心的《MOSTown x Sanrio characters Christmas Galleria》,整個展覽分為6...

  • 後印象派特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5 12:19:34
    有 13 人按讚

    【席涅克與秀拉】

    之前專頁介紹過畫家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的作品,亦略略講解了新印象畫派——點彩畫派的特點。點彩畫派在繪畫史上不算是最為人熟悉的流派,但其代表畫家除了秀拉,還有另一名法國畫家席涅克。

    以上這幅作品《威尼斯聖馬克潟湖》,便是出於席涅克之手。海邊與湖邊的風景,是他一生人最喜愛繪畫的題材。畫中可見,筆觸由點彩而成,非常特別。畫中可見威尼斯的聖馬克潟湖,中間是貢多拉(威尼斯最具特色的傳統船隻),前景是碼頭。天空中運用了淺粉色的紫和藍構成,一大片的雲彩是整幅畫的色彩基調。細心看,可以看到船隻拖出的水紋,又可見到近處的台階,羣眾各有各忙,點彩技巧令畫面呈現出一片獨特的寧靜,卻又顯得生動。

    席涅克是點彩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和秀拉曾經共同創辦了「獨立藝術家協會」,集結許多不滿意官方沙龍的藝術家們,為他們提供一個與眾不同的平台,推動了點彩畫派以至其他畫派的發展。他亦積極在藝術理論方面下功夫,進一步詮釋及記載新印象派的發展。1899年,他撰寫了藝術理論著作《從尤金.德拉克瓦到新印象派》(D'Eugène Delacroix au néo-impressionnisme),連同他繪畫的作品,為後世對新印象畫派理論研究留下重要的一頁。

    作品資料:
    1905年 法國 保羅.席涅克(Paul Signac)
    《威尼斯聖馬克潟湖》(The Lagoon of Saint Mark, Venice)
    縱129.5cm,橫162.6cm
    布面 油畫
    美國 Chrysler Museum of Art 藏

    圖片:Wikimedia Commons

    #着墨彩 #放位置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歷史 #威尼斯 #印象 #apaintingaday #signac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hkig #artist #impressionism #museum #paintings #venice #nature #lake

  • 後印象派特色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18:00:02
    有 177 人按讚

    【#魔幻建築】法國南部Arles(亞爾),風光明媚,是印象派畫家梵高旅居15個月的靈感小鎮。除了探尋梵高足跡,以後到亞爾,又多了一處必訪之景。建造7年,由解構主義建築大師Frank Gehry設計,位於南法當代藝術實驗中心「LUMA Arles」的主樓高塔,近日終宣布開幕。

    塔高約56米,表面由1.1萬塊閃閃發亮的鋁板磚堆砌而成,隨着日夜光影以及四周景致變化,為亞爾的天際線添置魔幻氛圍。建築下方圓形空間,呼應亞爾城內古羅馬競技場之貌;婆娑起舞的不規則外形,則取當地嶙峋岩石特性。梵高名作《星夜》,更是啟發Frank Gehry的主要靈感來源。那些捲動成不同大小漩渦的星體,與高塔的異想、扭曲意象,不謀而合。

    為推動亞爾城市藝術發展,由瑞士藝術藏家Maja Hoffmann成立的LUMA Foundation,2013年起投資活化法國國鐵車站廢棄空間,開創綜合藝術園區「LUMA Arles」。其中最重要的歷史廠房,正委託Frank Gehry改建,成就跳脫框架的「扭扭高塔」。Frank Gehry擅以解構主義創作,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布拉格跳舞的房子(Nationale Nederlanden)、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均出自他手。年過90,他腳步未緩,仍繼續用奇幻與童趣,妝點世界。
    ---
    《明周文化》推介:
    為什麼要寫富利來:民生商場在香港的另一種「繁榮」
    https://bit.ly/3A8iN2f
    屹立半世紀 拆遷前的漁光村 以人為本的現代主義建築特色​
    https://bit.ly/3gMINZD​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建築 #建築設計 #解構主義 #建築師 #frankgehry #lumaarles #arles #南法 #亞爾 #高塔 #活化 #重建 #當代藝術 #實驗 #梵高 #星空 #魔幻 #瘋狂 #扭曲 #不規則 #羅馬競技場 #童趣 #靈感 #vangogh #thestarrynight #lumaarlestower #我就是我

  • 後印象派特色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08 11:29:00
    有 564 人按讚

    【#阿潑 島嶼無風帶 🇰🇷🇰🇵🇪🇸🇺🇸🇫🇷畢卡索的『韓戰禁忌』?】
      
    #周末回顧:你有看過主圖這張畫嗎?這是大師畢卡索(Pablo Picasso)在1951年完成的《韓國大屠殺》。在冷戰時期,此作曾是南韓與西方自由世界「封殺」的「禁忌之作」。但在70年後的這個星期,這幅大師名作即將首次登陸韓半島、第一次在南韓首爾文化中心「藝術殿堂」公開出展——但《韓國大屠殺》與韓國本土的初次相會,卻也引發了許多幽微不堪的討論與回應。
    .
    《韓國大屠殺》是畢卡索生涯的「三大反戰名畫」之一,目前藏於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儘管無論在藝術技巧與公眾知名度上,《韓國大屠殺》的評價都不比兩幅前作——《格爾尼卡》(1937年,西班牙內戰,法西斯空軍對巴斯克小鎮的地毯轟炸,現藏於馬德里索菲亞王后美術館)與《納骨堂》(1945年,二次大戰,涉指納粹發動的種族滅絕大屠殺,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但就政治爭議而言,它卻是畢卡索戰後生涯的「問題名作」。
    .
    畢卡索的這幅作品,發表於1951年1月。由於半年前,韓戰才剛在朝鮮半島開打,短短6個月之內局勢就經歷了北韓入侵、漢城淪陷、仁川登陸、攻克平壤、中國參戰....等一系列戲劇化發展,因此畢卡索也將這幅畫命名為《韓國大屠殺》。
    .
    在這幅畫中,一群男性的武裝士兵,身著中世紀的歐洲鎧甲與刀劍,高舉著科技槍砲,瞄準著一旁赤身裸體的絕望婦孺——這幅「處決畫面」的構圖,也被認為是畢卡索對兩幅戰爭名畫,西班牙巨星哥雅(Francisco Goya《1808年5月3日》)與法國印象派大師馬奈(Édouard Manet,《處決馬西米連諾皇帝》)的致敬。
    .
    但大師的命名與作品續敘述,卻讓眾人感到極度困惑與困擾,因為與《格爾尼卡》的狀態不同,除了強調「反戰爭」之外,畢卡索並沒有進一步解釋這幅畫的意志背景。誰是殺人者?誰是被殺者?主動被動的腳色模糊,放在當代仍在廝殺進行式的「即時戰爭」背景中,也成為各自表述的東西大亂鬥。
    .
    一般認為——或者說「過去的南韓」如此解釋——畢卡索在《韓國大屠殺》裡的批評對象,應是美國與南韓的「自由盟軍」。因為在韓戰初期,南韓軍隊與美軍確實曾爆發多次爭議的平民屠殺慘案,像是南韓軍隊以清共為名殺死恐達20萬人的「保導聯盟虐殺事件」與「12月大屠殺」;或者是美軍部隊因無法辨識敵我,而無差別射殺南逃難民的「老斤里良民虐殺事件」。
    .
    更何況因為西班牙內戰緣故同情國際左翼的畢卡索,在1940年代就加入了法國共產黨——儘管身邊親友總私下認為畢卡索對於共產黨的支持,是情緒大過於理性(畢竟在西班牙內戰中,蘇聯是對抗佛朗哥軍團出力最大也實際馳援的國家),他本不理解、也沒有意願理解馬列主義——但畢卡索對於共產黨、蘇聯的支持,在藝壇中仍頗為知名。
    .
    於是,業界也傳出了許多謠言,懷疑這幅「韓戰作品」,是法共私下邀畫畢卡索的「政治業配」。而冷戰中的美國與南韓,也因此大力抨擊這幅「赤匪文宣」,封殺這幅畫作的展示與曝光討論——甚至直到70年後的今天,南韓方的策展單位,在展覽開始前還不斷接到抗議電話,痛罵主辦方:「展出這種共匪宣傳的汙名之作,是不是敵我不分!你們還算是韓國人嗎?」
    .
    但事實上,《韓國大屠殺》這幅作品,除了作者親下的「畫作標題」外,圖像之中並沒有很明確的韓國暗示。畫作當中,殺人的行刑軍隊,身著歐式鎧甲與未來兵器;被殺的裸體婦孺與綠色山河,也幾乎沒有東方特色與韓文化符號(畢卡索也不曾造訪韓半島,或展露出任何興趣)——正也因此,這幅畫當時也廣受法國共產黨的主力批鬥,譴責畢卡索的作品:「迴避了真相的控訴...沒有正面凸顯出『西方侵略』暴行事實。」
    .
    不過對於左右兩派的種種不待見,畢卡索本人倒是不以為然,他不特別宣傳這幅作品,也不特別解釋他的創作理念,只曾在輕描淡寫的表示:「《韓戰大屠殺》並無意指控誰、或在任何一方選邊站...如果說我的作品有立場,那即是絕對的反戰,我為人類宣傳、我只站在人類這一邊。」
    .
    然而時過境遷,儘管南北韓於法律上仍持續處於「戰爭狀態」。但在本次的畢卡索首爾大展中,大部分的韓國媒體與民眾,卻仍對「大師真跡」的來訪感到興致昂然,而對於《韓國大屠殺》這一爭議作品首度在韓國出展,更多也有種「我們的苦難歷史,曾是被大師筆觸所紀錄與看見」的微妙亢奮。
    .
    但在戰爭中誰雙手沾滿了鮮血?誰掩蓋了記憶?誰算是好人?或誰不是壞人?歷史的許多AB面卻也留下了許多刻意被遺忘的記憶——這正也是本篇回顧文章中,當時所提到的討論與反思之一。
    .
    #名畫的故事 #MasacreEnCorea #韓戰 #歷史 #轉型正義 #美國 #蘇聯 #南韓 #北韓 #畢卡索 #PabloPicasso #藝術 #한국에서의학살

  • 後印象派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08 22:00:12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