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後傾角原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後傾角原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後傾角原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後傾角原理產品中有2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6 蔡傑 -------------------- 藝術家簡介 -------------------- 擅長以較為多樣化的角度觀看/檢視/梳理所企圖要詮釋的對象及物件乃至於現象到架構。 在表現 手法上傾向於帶有較為濃厚的詩性和文學...

後傾角原理 在 偽學術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33:31

【一起來寫】#天真有邪 :#奈良美智與當代藝術的微型感性 // 鄭雋立 . 廣受歡迎的日本藝術家 #奈良美智,首度在台灣舉辦特展,現正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7/24~10/31),高雄場次更新增藝術家在台期間的素描、攝影等26件新作。奈良美智筆下稚氣(但眼神邪惡)的兒童造型與粉嫩微甜色調,跟日本各種...

後傾角原理 在 陳顥元(Richard Hao-Yuan 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31:57

【業配小學堂】 HYC Flow 拉花鋼杯-傾注成形篇 這周要分享的主題是鋼杯如何影響拉花 剛開始研發的幾個版本很難用 設計到第六版時甚至一度想放棄 但後來仔細比對其他鋼杯及自己鋼杯的差異 歸納出幾個重要的變因 分別為傾斜角度、鋼杯嘴形、把手設計 以下會把這幾個變因逐一討論 【傾斜角度...

後傾角原理 在 盈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08:38:27

- 近年我越來越喜歡觀察各種影響社會脈動的小線索,例如當發生社會大事時,可以看到各家新聞平台主打報導的風格差異(對,我用主打這個詞,因為事實也許不能造假,但是給出資訊順序可以調整,甚至是挑揀。)有推濤作浪的、轉移焦點的、也有避重就輕地含糊帶過的。 在收到這個插畫邀約前,我從來沒注意過妖魔鬼怪之於我...

  • 後傾角原理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6:00:05
    有 33 人按讚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後傾角原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9 07:25:36
    有 251 人按讚

    《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用PDCA提問法主持會議
    你有想過嗎,要如何擺脫沉悶無趣的會議方式,成為一個好的會議主持人?我更好奇的是,除了傳統的「是/否」、「對/錯」之類沒有討論空間的命令式問題外,還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會議充滿更有建設性的討論?我從一本書裡找到滿意的答案。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host-meet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這本書廣義來說,是教主管們如何提出「優質提問」,引導下屬採取行動、催生成長。狹義來說,書中的焦點實例在於「會議主持」,透過引導提問的方式,激發部屬的發言慾望和思考,達成更有效的討論。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任何的會議主持人,用來讓會議進行地更流暢、更活絡。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商業引導服務〉機構的代表人新岡優子,曾任IT工程師、專案經理、公司顧問,目前運用自己在產業多元的經驗,協助其他公司進行團隊開發、領導能力、流程改善、會議改善。如同大部分日本的商業書籍,這是一本道理講得少、案例練習講得多的書。

    書中很具體地展示了88個問句,如何應用在不同的情境和流程中,鉅細靡遺地說明使用時機和例外條件。這篇文章整理我讀完後的收穫,以及濃縮對我最有幫助的問句,畫成一張「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提供日後參考。
    .
    #優質提問為什麼很重要?
    .
    先說結論:「好的提問能激發好的反思,好的反思容易帶來優質的行動」。在我的職場經驗裡,感受尤其深刻。最近有一位時常指導我的經理,對我(或對別人)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每當自己被問到,腦中立馬千頭萬緒。

    這句話真是簡單又萬用的提問,而且屢試不爽。當我們接到這個提問時,會為了回答而「反思」,也就是連結過去的經驗與價值觀,整理出自己的判斷與想法。反思很可能會帶來新的發現,促使積極的人發想具體的策略,最終促成「行動」。

    在主持會議的時候,這句話也適用於對其他的與會者提問,激發對方的思考和表達,進而傾聽對方真實的訴求與想法。《莫守成規》這本書裡提到叛逆型的領導者會懂得跳脫框架、建立「關係」,而且不斷發問:「當我們藉由提問與他人互動時,彼此的關係會變得更強韌。」

    作者精煉多年來傳授「引導提問術」的經驗寫道:「優化關係品質和思考品質,促進行動品質的提升,進而帶來成果品質的提升。」這就是優質的提問能達到的效果,提升整體團隊的關係與思考、採取具體行動、強化最終成果。
    .
    #如何激起部屬發言慾望?
    .
    站在主管兼會議主持人的角度,不外乎希望大家參與會議,是能夠「達成共識」、「解決問題」、「促進行動」。要讓團隊產生化學效應,最重要的就是加深彼此的「信賴」關係。作者提出五個基本功,若自然而然掛在嘴邊,便能提升部屬的發言慾望:

    1.「謝謝。」保持真誠的笑容,無論部屬發言是否有益,皆表達感謝,讓人感到自己有所貢獻、還想再發言。
    2.「原來如此,這也是一種看法。」聽到立場不同或者相反的意見時,表達接納對方的發言,但還不表示肯定對方的意見。
    3.「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讓部屬把你當作一同思考的戰友,但要搭配問「各位覺得怎麼辦才好?」不要淪為只有自己動腦。
    4.「……(不多話)」身為主管常有強烈使命感,認為自己要負責解決問題。然而,太多話只會剝奪部屬思考與發言機會。
    5.「我還是想提出這個看法…」用於當團隊思考開始侷限、失焦時,用這句話擴大思考框架,或提出完全相反的想法。

    此外,保持「謙遜」的態度也會讓部屬勇於發言。我讀管理名著《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時寫下這則感想:「領導者要認知到,自己不一定得是團隊中懂最多或最厲害的人,懂得讓出空間給下屬發揮和表現,讓下屬來『教』自己。」
    .
    #開會時應該問哪些問題?
    .
    讀到這本書的後半段,看到作者把「PDCA循環」用來做為會議的審視和改善規則手法。但我對於制定會議的規則比較不感興趣,反而覺得這個循環很適合做為會議的起承轉合,我整理書中實用的問句範例,畫成以下這張「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
    .
    #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 (詳見附圖)
    .
    #PLAN
    首先,是會議開始時的規劃(Plan)階段,提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誰最困擾?我們最應該先解決的是什麼?」之類的問題,定義會議討論的主軸,凝聚大家的聚焦方向。
    #DO
    接著,是會議重頭戲的執行(Do)階段,針對討論方向開始向部屬提問:「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你打算怎麼做?需要什麼協助?」透過這類問題,激發思考與討論,催生各種提案與想法,讓議題有一定程度的發散。
    #CHECK
    再來,是會議收斂的檢核(Check)階段,試著帶領團隊回顧,問道:「我們的討論是否有朝目標前進?」也可以向個人提問:「你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這項重點嗎?」把討論完的策略與議題進行收斂,凝聚團隊共識,加深部屬對各個議題的認知。
    #ACTION
    最後,總結會議內容的行動(Action)階段,問出:「根據今天的討論,要採取哪些行動?」讓團隊針對共識,擬定各項行動。透過「所以誰能為這件事做什麼?」之類問題,讓各項行動有明確的執行者,完成這次的會議循環。
    .
    後記:#你喜歡哪一種工作風格?
    .
    《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書中的88個問句範例,大部分是由(1)使用原理、(2)使用範例、(3)進階運用要訣、(4)宜避免使用的提問構成,適合讀者挑選符合自己風格的問句,進一步研究跟練習。

    以我自己接觸過日本外商的經驗,還有之前讀到《2030轉職地圖》這本書裡獵頭專家談日本職場文化,可以知道日本的職場倫理上對下的態度,仍舊根深柢固。書中也有許多篇幅,在講尊敬前輩的用詞和問句要如何調整,台灣的讀者倒不一定要照單全收。

    相比起「命令式」一口令一動作的帶領風格,這本書讓我提高對於「提問式」領導的意識。拋出問題讓部屬自己回答與尋找答案,更能夠促使部屬成長與進步,似乎也更符合年輕一代比較傾向自主、自由的工作風格。

    關於提問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呢?

  • 後傾角原理 在 思思漫走 Milki's Wonderlan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8 22:10:09
    有 74 人按讚

    全新MAXI-COSI✨【STONE 360度 #旋轉成長型汽座】
    閃耀登場🔜 https://milkiblog.com/maxi-cosi-stone/

    台灣從2020/9/1開始,汽座法規就規定2歲前一定要後向乘坐
    才能確保寶寶脆弱的頭部和發育中的脊椎被保護🧠
    但在歐洲國家,向後乘坐到4歲或甚至更大的都有!
    其最主要原因,就是 #孩童向後乘坐到越大會越安全

    身為MAXI-COSI的忠實粉絲💖
    從生哥哥開始就是就使用品牌另外一台汽座Axissfix Plus
    #STONE寶石360 汽座的規格更是可以直接"後向到4歲"
    兩台可以說是各有優點
    主要取決於哪一台汽座更適合家中的汽車或寶寶👶

    ⌜STONE過人的優點⌟
    🔹符合i-Size 歐盟最新法規
    🔹從新生兒時期可一路向後乘坐到4歲
    🔹獨家的G-CELL蜂巢防撞專利
    🔹ClimaFlow,特殊花紋設計,結構到布料通風涼感看得見
    🔹Easy In五點式安全帶,解開肩帶自動彈起,寳寳抱放更方便
    🔹360旋轉、更寬敞更舒適的空間
    🔹椅背7段高度、正反5段躺度,傾斜角度150度市面最躺
    🔹isofix通用接口,安裝簡易不易錯
    🔹業界最強保固,總代理5年保固、事故換新
    -
    除了360度旋轉已是汽座界必備的大趨勢以外~
    最讓我驚豔的是專利ClimaFlow
    從結構到布料摸起來很舒服不悶熱😌✨
    特殊花紋設計,讓接觸面透風散熱
    不管長途短途都保持寶寶的舒適感👏

    此次在安全性方面,整張汽座採用
    獨家G-CELL側邊蜂巢防撞專利,以密度最高
    受力最平均的蜂巢六角形原理,加強整體汽座的結構及防撞‼

    另外,Easy In五點式安全帶,也是一項很獨特的便利設計
    按下安全帶解開時肩帶會自動彈起來,不用再喬安全帶了好方便😍
    -
    台灣總代理翔盛國際baby888 5年保固且事故5年換新已經說到爛了🤣
    業界最強保固,保固時間這麼長,小孩都使用超過4歲了,有夠無敵

    說了這麼多,MAXI-COSI STONE #寳石360涼感汽座
    就是集安全、舒適、便利與人性化設於一身的汽座
    大家可以去門市試坐看看,不過寶寶可能一坐就起不來了唷😂
    -
    💎官網詳細介紹:https://reurl.cc/DZ1xNQ

  • 後傾角原理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06 19:10:49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6 蔡傑

    --------------------
    藝術家簡介
    --------------------
    擅長以較為多樣化的角度觀看/檢視/梳理所企圖要詮釋的對象及物件乃至於現象到架構。

    在表現 手法上傾向於帶有較為濃厚的詩性和文學性,作品內容及其狀態呈現的語境思辨迴路上不論是發 想的動機還是到完成皆含有相當大的成分是為戲謔甚至嘲諷的意味在。

    在處理的題材選擇上從帶 有個人感受性抒發/家族記憶/世代作用於個體或群體後所產生的聚合物/文本的再現及詮釋/族群 種族/宏觀事實的辯證。



    --------------------
    作品介紹
    --------------------
    「塵埃微粒在暗示內的一束陽光柱中旋轉。」魯克瑞修斯

    「再來看一眼這個小點。就在這裡。這就是家。這就是我們。在這個小點上,每一個你愛的人,每一個你認識的人,每一個你聽說過的人,每一個人,無論他是誰,都曾經生活過。我們所有的快樂和掙扎,數以千萬自傲的宗教信仰、思想體系觀念意識,以及經濟學原理教義,每一個獵人或征服者,每一位勇士或是懦夫,每一個文明的締造者或摧毀者,每一位君王或農夫,每一對陷入愛河的年輕伴侶,每一位為人父母者,所有充滿希望的小孩,發明家或探險者,每一位靈魂導師,每一個腐敗的政客,每一個所謂的『超級巨星』,每一個所謂的『最偉大領袖』,每一位我們人類史上的聖人或是罪人……我們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於這樣一粒懸浮在一束陽光中的塵埃上。」卡爾薩根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 後傾角原理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0-07 23:15:13

    格價專家 :
    【全港至平】深水埗香港最平生活百貨, 平過淘寶、Aeon Living Plaza、Daiso、$12店, 深水埗電子特賣城 2021【第3輯 】
    https://youtu.be/EX37sLPoZo8

    深水埗香港最平生活百貨, 平過淘寶、Aeon Living Plaza、Daiso, 深水埗電子特賣城【第1輯 】
    https://youtu.be/h3KSjNy8scY
    深水埗香港最平生活百貨, 平過淘寶、Aeon Living Plaza、Daiso, 深水埗電子特賣城 【第2輯 】
    https://youtu.be/muMKQ9LDTVQ


    影片目錄:
    00:00 開始
    00:12 簡介今集內容
    00:23 電子特賣城賣貨平價原因
    00:40 如何得知是否有貨
    00:50 如果貨品壞, 如何換領, 手續如何
    01:23 店舖地址位置
    01:29 店舖賣什麼東西
    01:40 店鋪貨品價錢
    01:54 影片重點
    02:14 第一必買
    02:22 示範產品優勝之處
    02:53 無痕納米勁黏雙面膠紙原理
    04:07 第二必買
    05:07 第三必買
    06:59 第四必買
    08:47 第五必買
    09:30 第六必買
    10:10 第七必買
    11:18 第八必埋
    11:29 第九必埋
    11:56 第十必買
    12:25 是咁的環節


    #電子特賣城 #深水埗電子特賣城 #深水埗 #香港最平 #生活百貨 #深水埗 #livingplaza
    #手機配件 #手機配件開箱 #cable線 #讀卡器 #microsd卡 #雷品介紹 #噴油瓶
    #日本生活用品 #日本家品 #按摩器 #香港日式百貨

    香港最平生活百貨深水埗, 平過淘寶、Aeon Living Plaza、Daiso


    Hello大家好, 我叫呀Tsar, 今日為大家介紹全港最平生活百貨

    深水埗電子特賣城第二輯, 之前我拍過一集,

    今日除了會介紹另外十大必買之外

    還會補充上次講漏的資料,

    為何我拍第二輯呢?除了因為上集太受歡迎

    另外就是因為,我聽網友說,電子特賣城貨品是淘寶批發的

    如果一批貨賣完之後,視乎貨品受歡迎程度,才會再次入第二批

    換言之,貨品是非常多新款式,貨如輪轉,

    你看完我影片後,如果喜歡的話,將我影片你喜歡的貨品cap圖

    在其facebook或IG問有否返貨, 我見他們有回答問題的

    當你在店舖購買當日,付完錢之後,

    有條小巷給你試貨品有否壞,

    假如30日之內,貨品有壞,憑著產品黃色價錢牌

    可以去其店舖換一件新的,店舖全港只得一間深水埗,

    絕無分店,如果未看過上一集的網友

    看罷這一集,可以番看;我會放個結連在留言置頂

    方便你參考,但如果已經看過第一集,

    就要看完這集之後,幫我用whatsapp Facebook分享給朋友啦,

    位置在深水埗福仁商場地面。

    即黃金電腦商場斜對面, 集特價outlet、手機配件、

    零售雜貨、電玩文具精品店

    與及百貨公司集於一身的大型地道特賣店。

    印尼姐姐都懂來這裏,貨品平過淘寶

    由三、五、九元,都有交易

    所以店舖經常水洩不通,近年更成為深水埗購物地標新icon

    經濟差,當然要知道那裏買平東西,平買並非我拍影片的重點

    如何將件平貨,發揮最大功效,才是我拍影片最大目的

    看完我的影片,你就會慳好多錢;

    片尾當然有你最喜愛的是咁的環節,記得看到最尾呀

    事不宜遲,快些看看今日的十大必買,Are u ready?

    第一必買,無痕納米勁黏雙面膠紙, 絕對非普通的雙面膠紙

    我示範給大家看,1.5公升礦泉水,貼在牆上一點都冇問題

    強力承重,用途廣泛, 更何況你家裏面的掛畫、時鐘、

    盆栽、記事月曆版,都可以輕而易舉貼在牆上,絕對高強黏性

    適用多種光滑牆面,即使在廚房放些有花紋的磁磚

    絕對冇問題, 你可以黐在廚房上,掛一些收納架,

    可令到你不需鑽牆,

    讓我解釋一下為何可以有超強吸附力和無痕喇,

    它的黏力並非靠膠水或膠紙,而是納米吸附技術,

    膠紙撕落的時候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它通過材料表面密布大量納米級的微細小孔,

    令到膠紙具有超強的吸附力,

    適用於玻璃、木質、磁磚、塑料、大理石等,多種光滑牆面可使用。

    但就不適用於牆紙與及橡膠類嘅牆面。

    並能夠進行任意剪裁;最厲害是你剪少少部分,

    然後你可以將其伸展得更加長,那就可免不必要的浪費

    一卷可以用多人幾倍,你看我拉到幾長,

    納米另一個好處,就是掹返出來的時候冇痕,

    質地你越壓得大力,越黐得實,就算給水淋,都能夠黐得好實

    但如果產品返貨,你問清楚是聖在洗水之後可以重用

    因為我試過是不能,但若有可能入貨2.0,這個我不答到你

    當你想攞件物件走的時候,輕輕扭一下就會出來了,

    痴心換情深,黐膠紙永無限,黐膠線欠五行

    第二必買, 八合1開罐頭器,

    乜乜tv mall 賣58元, 尾部只要輕輕按旁邊個掣

    有割袋功能, 只要將膠袋頂部攝入這條罅,就可以幫你開膠袋

    頂部塊小小橫鐵片, 是撬蓋功能,類似奶粉罐之類的物件

    上半頂部,可以用來開罐、或開啤酒樽完全冇問題

    扭蓋可以用中間這個圈,套落樽蓋, 扭一扭就好容易開到

    一來不會令到自己手痛,二來不需整鞋雙手

    開罐頭就更易省力,這部分有少少磁力

    令到開罐頭時,罐頭蓋會被粒磁石吸住,

    不需要插隻手指落罐頭, 撩返個蓋出來

    上邊手柄,可以一邊開罐頭,一邊扭動上面個手柄,

    慳水慳力, 最重要開出來的罐頭蓋,完全不鋒利,

    八合1開罐頭,不會鎅親自己隻手

    第三必買 ,.......

    第四必買,吸塵機機械人,

    家用智能超薄全自動吸塵洗地打掃三合一

    這個價錢,你不好期望將千幾二千元的去比較

    那些過千元的有好多感應功能 ,

    這個碰到牆會雖然識轉彎,但不會去到死角

    而且是名副其實的吸塵機,只會吸塵和頭髮

    大件些的垃圾,好像紙碎吸不到的

    我打開個蓋給你看下,但由於我家沒有大件垃圾

    所以我接受到其先天性不足

    由於我在家不喜歡著鞋,通常我一早起床,

    就開著其任處走,不知何時開始

    家中好像多了隻寵物,唯一值得安慰

    你不需要買糧食給它,只幫其叉電就得啦

    充電掣USB位置,在上面,有些出面賣的在側邊好難找

    未充夠電就紅燈;充飽電就綠燈,好容易見到,

    充電時間大約兩個鐘,連續開機使用就一個半鐘

    亦不需要帶它落街拉屎,這個寵物非常聽話

    而且不多識吠,冇噪音,超級靜

    我攞張厠紙在其風口,測試下風力給大家看,

    大家看到個吸力嗎? 體積好細,重量輕,而且有個手柄

    你隨時可以其逗起,將它放入廚房、客廳睡房都得

    任由它走動,都吸到好多地面上好微細的塵埃

    所以我現在可以在家於穿鞋,

    還附送一個自稱納米的布,用來拖地

    但我就沒有用啦,或許我搵日應該試下

    網友如果有用過,請留言,分享一下

    誰人及你咁吸塵;食大件啲垃圾都不忍心

    第五必買, 環保可伸縮保鮮蓋

    最主要是比保鮮紙更加耐用

    每次用完可以清洗,冷熱皆可

    可以放入微波爐,或雪櫃都可以

    由於質地其中一邊滑得來好黏手,另一邊一粒粒突起,

    除了可以當煲蓋用 、亦可扭開好實的蓋

    滑那邊可以用來當蓋用,好高防漏功能

    放在雪櫃保持新鮮,放入微波爐亦不怕滲漏

    保持微波爐清潔, 伸縮性亦好強

    可以配合不同器皿的大小冚蓋

    由於質地可以任意變形 ,即使你包住個蘋果洋蔥

    一樣可以包得密密實實,保持食物新鮮

    第六必買,Borofone B05耳機,這個牌子有好多其他型號

    但我這個是有線,非藍牙,只賣29元

    還可以摺疊帶出街,如果你在家打機聽歌非常之方便

    說到音質,跟我買百幾元的耳機質素差不多

    3.5 mm插嘴,可以插在多款不同手機型號, 電腦,平板電腦,

    附帶有收音咪功能可以傾計講嘢, 條cable線是1.2米長

    Cable線有一粒按鈕掣,如果你聽歌時,按一下可將歌曲暫停

    再按一下就可繼續, 價廉物美、性價比高,

    第七必買, 可擦式月份時間表,

    我將其貼在電腦上面,我岳高頭就可以望到我要做的事

    明確將自己要趕的deadline,在頭上寫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不寫好自己預期時間將要完成的任務,

    你不會知道,原來好短時間都可以做好多事,

    關鍵就是要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

    避免自己浪費時間 ,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提高生產力

    而且可以擦寫, 不知大家有否聽過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由一個叫由 Francesco Cirillo的人所創立,

    番茄工作法的原則是,每工作 25 分鐘,就要有 3~5 分鐘的休息。

    如果你不用這種方法, 好容易你那五分鐘走去碌手機

    碌下碌下就碌了半個小時, 時間一路一路delay

    半小時其實我已經可以做到兩個graphic,

    在連續工作了 4 個番茄鐘之後,最好安排一次比較長時間的休息,

    介於 15~30 分鐘之間。這個方法適合與當你獨自工作時

    如果你連續開幾個鐘會議,當然不可以用這個方法啦

    配合第8必買, 電視屏幕置物架~$15,可以善用空間,

    騰出檯面上面的位置,令到你的枱面,

    更加容易攞到你需要的文具

    第九必買, 多用途小刀螺絲批開瓶器

    體積細小,容易收藏;我手上這一個,耳垢吸塵器

    都是他們產品,但不太work,支管還好容易爛

    試給你看,那麼你們見到就不要中伏了,

    之後我就撬開個盒,將個盒的用途,我來放micro SD card

    將細物件放在入面,容易收藏,不容易遺失

    第十必買, 輕巧攜帶隨身手袋掛勾,

    掛在枱邊可以當掛鉤用,同朋友去社交的時候

    將個钩掛在你當眼處,可以減輕避免被打荷包的機會

    搭的士落雨可以將個鉤掛在的士前面座椅柄

    即使你排隊的時候,

    亦都可將勾在附近的欄桿,減少膊頭的疲勞

    其他細細件的 ,留返下次有機會再講啦

    不過你們不要走呀 ,要聽埋是咁的環節喎

    又來到是咁的環節啦,以前我返學的時候,

    還未流行有校巴接送,同學大多數都是搭巴士返學

    那早我一位女同學,在上巴士的時候,

    有另外一間學校的學生妹企在她前面上車入錢

    原本都是正常速度入錢啫,突然間那個女仔雞咁腳跑上巴士上層

    我同學望一望地下,個女仔好像跌了什麼在地上

    再望真一點,不知是否因為那位女學生條底褲太鬆

    跌了塊用過的衛生巾出來,

    雖然我同學都覺得好驚訝,但都不及那個司機反應快

    司機立刻轉頭向整架巴士的乘客大聲問:

    喂! 你們那個跌底嚿叉燒呀?! 88!!!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 後傾角原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10 07:04:55

    本集主題:「編劇魂:說故事是本能,寫劇本沒有教條,用文學素養和科學思維孕育你的傑作」介紹
             
    訪問作者:小野
          
    內容簡介:
    ★「臺灣新浪潮電影重要推手」首次公開四十年編劇心法,科學方法直指核心,突破框架激發潛能。★
        
    編劇是可以教的嗎?說故事有沒有通則?
    故事大綱要寫多長?劇本有所謂的「格式」嗎?
    正邪對抗、角色轉變是鐵律?導演期待看到什麼?
    文學電影和電影小說有什麼不一樣?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人物從二十個變成兩百個;「三廳電影」帶來錢潮,也帶來局限;《成功嶺上》扭轉了僵化的愛國主義,學生電影一再翻新。田野調查只是基本功課,故事的選擇要像顯微切片一樣精準。創作關乎思想,技術只能輔助;故事和風格都是為了描繪主題,角色之間的關係隨時都像化學變化一般質變,情緒節奏帶來如力學原理般的力量,劇情發展發展簡直像是一場考古發掘的過程。劇本結構是用來表達創作者的創作觀點和形式。
        
      被稱為「臺灣新電影浪潮運動重要推手」的作家小野,第一次公開從七○年代初入電影圈沉澱至今的心路歷程,並以特殊的「科學/文學」斜槓背景,帶來一套難忘的「野式編劇法則」,用第一手經驗帶領讀者認識電影劇本,然後,超越電影劇本。
      
      於臺灣電影產業起飛、沉寂,又再度興盛的四十年間,小野曾身為電影的企劃、編劇、製片、原著作者、版權銷售和劇本改編,甚至行銷等角色,也歷經兩家電視台在變革時的重要角色。近四年更擔任台北影視音實驗敎育機構的校長及教授編劇實作課。
        
      本書中,小野首度把電影圈如此豐富的實戰經驗轉化為文字,並透過八十部經典電影賞析,佐以珍貴的部分劇本原稿,傾囊相授獨門心法,深入淺出趣味十足。若你是電影工作者、學生,或喜愛電影的人,亦或是電影研究者、評論者或是相關內容製造者,本書都將帶給你全然不同的觀點。
      
    「我們得充滿真摯的情感,有一種非說不可的慾望,一切才可以開始。」──小野
      
    【PART 1 我就這樣開始寫劇本】
      在中央電影公司,我陸續遇到了一些天才型的編劇和導演,和一堆正要燃燒熱情的電影人。八年來他們天天坐在你的對面,天天到你家來煩你,天天談的都是劇本,當然也會發些牢騷,傾吐祕密。當一起得奬時在臺上相互擁抱流下眼淚。其實和那麼多的天才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並不是什麼幸福的事。因為和天才在一起,學不到什麼東西,他們在創作過程渾然天成,你看不到什麼具體技巧,更糟糕的是,你會越來越自卑。我扛著一大袋自己寫的企業書、行銷計劃、票房紀錄和劇本回家,告訴自己暫時安靜下來,把這些非常難得的經驗寫成一本「工具書」。而這本書的構想,一放就放了三十年。
      
    【PART 2編劇的六種科學方法】
      對我而言,要替電影編劇找到一套可以教授的方法,是不太可能的。可是在我自己編劇的過程中,卻不斷的冒出一些自創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卻是一些科學方法。所謂的科學方法,是從科學知識中找到一個最接近劇本創作的思考及運作方式,所以最终仍然是要依靠人腦。這些方法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像是靈感一樣忽然跳出來,本身也像是另一種創作。終於在一個適當的時機,我把這些科學方法公開。在公開之前,我陸續在一些大學的編劇工作坊試著告訴學生,像是找到一種新藥,做人體實驗,效果不錯。
      
    【PART 3文學如何改編成電影】
      我不斷把文學作品引進電影和電視,除了想讓更多人藉由大衆傳播媒體認識文學作品外,更貪心的希望能因此促進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對我而言,浸淫在大量的文學改編成電影的寶貴經驗中,終於也發現到一些奇妙的東西,一些過去不曾思考過的問題。於是我決定把這些「發現」寫出來和大家分享。同時也覺得用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是給初學者最好的方法之一。讀一本好的小說,看一部好的電影,如果能夠找到改編的方式,我想你會距離「寫劇本」又更接近了一些。試試看你的潛力,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作者簡介:小野
      本名李遠。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曾經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攻讀分子生物學,也曾經擔任國立陽明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助教。
    1981年受明驥總經理之邀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擔任製片企劃部企劃組的組長,和當時的同事吳念真及新鋭導演侯孝賢、楊德昌、柯一正、萬仁、張毅等共同推動影響台灣電影發展深遠的「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電影劇本五度入圍電影金馬獎,並以《恐怖分子》、《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刀瘟》等獲得英國國家編劇獎、亞太影展及金馬獎最佳劇本獎。
      
      二十四歲時以《蛹之生》、《試管蜘蛛》等小說成為七○年代暢銷作家。創作類別豐富多元,小說、散文、詩及童話。並屢次獲獎,包括第二屆聯合報文學獎首獎、中國時報舉辦讀者票選「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蛹之生》一書獲選為七○年代十大最重要書籍。目前文學創作已經超過一百部、電影劇本三十部。
    曾經出任台北電影節創始第一、二屆主席。在電視工作方面,擔任過台灣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及中華電視公司公共化後第一任對外徵選的總經理。長年參與不少社會運動,包括敎育改革、環境保護、基本人權、土地權等,為「千里步道運動」的發起人之一。
        
      近年來更努力倡議「文化在野」的觀念及投入影視音人才培育的計畫,現任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及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成為大家口中的「小野校長」。《編劇魂》是他在長期創作及敎學後第一本工具書,想要和讀者們分享自己長期累積的創作經驗。
              
            
    作者粉絲頁: TMS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出版社粉絲頁: 積木生活實驗室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