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SandeeChan.陳珊妮 公主粉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豈止偶像歌手」 / 馬世芳 陳珊妮所有舊作終於上了數位平台,新生代的聽眾可以一口氣補課了。那裡面,也有我的青春血汗啊。 第一次聽到陳珊妮的歌是1994年,那年她24歲,我23歲。總統是李登輝,台北捷運還沒通車,我們經歷了第一次台北市長直選,兩年後才將首次總統直選。那一年,台灣最暢銷的專...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林子安 AnViol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更多林子安: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__official/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violin/ WEIBO:http://weibo.com/u/6511795600 Spotify:htt...

  • 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 在 SandeeChan.陳珊妮 公主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1 19:03:00
    有 3,342 人按讚

    「你豈止偶像歌手」

    / 馬世芳

    陳珊妮所有舊作終於上了數位平台,新生代的聽眾可以一口氣補課了。那裡面,也有我的青春血汗啊。

    第一次聽到陳珊妮的歌是1994年,那年她24歲,我23歲。總統是李登輝,台北捷運還沒通車,我們經歷了第一次台北市長直選,兩年後才將首次總統直選。那一年,台灣最暢銷的專輯是劉德華的《忘情水》和巫啟賢的《太傻》。

    我坐在左營一輛軍車裡,聽到收音機播「茫然」,那個新人狠狠唱著「時間零零落落 / 事情繁繁瑣瑣 / 日子該怎麼過 / 到底想要什麼......」我如雷轟頂,從此成為粉絲。

    後來只要她有演出,我都排除萬難到場,所以有幸親聆了許多只存在了一夜的版本,和從來沒有錄成唱片的歌。那是如今後生們google不到的,僅僅留在九十年代空氣裡絲絲縷縷的記憶痕跡。

    在天后天王輩出、專輯動輒百萬銷量的九十年代,珊妮是歌壇邊緣人,一個模樣怪怪、MV怪怪、歌也怪怪的小歌星。那樣也好,我們一小小撮聽眾遂能心安理得把她當成一則共享的祕密。

    第一次看她pub演出,大概是1995年,看客不多,珊妮穿一件印著超人logo的T恤,一副中二少女的造型。後來最常看她是在「女巫店」,再過幾年才有了小河岸。我曾衝過一場新公園音樂台「友善的狗」旗下歌手的拼盤演出,還是歌手的李李仁發行首張專輯, 一面唱一面向台下扔贈品海報,底下女孩們搶成一團。珊妮接著上台唱〈忽略〉:「偉大的愛情像納不完的稅 / 誰想滿足誰的嘴」,大家怔怔地看,不知道拿她怎麼辦才好。

    她在第二張專輯《乘噴射機離去》(1995)把夏宇的九百字長詩譜成連唸帶唱的八分鐘長曲,我看過好幾次這首歌的實況,每次編曲都推倒重來,最近一次是今年在高雄衛武營,只用一把木吉他伴奏,仍然酣暢淋漓。她從不需要提詞機,一個字都不會唱漏。第三張專輯《四季末的唱遊》(1996)是我心目中台灣最最暢快過癮的女聲搖滾專輯,在我屈指可數的KTV經驗裡最難忘的一次便是點了〈抽煙〉和當時女友後來的妻一起嘶吼著唱「你~~抽完最後一支煙 / 喔喔我~~流一條黑色的眼淚黑色的眼淚黑色的眼淚......」。

    1997年「女巫店」創辦才第二年,史無前例讓珊妮包下連續兩個月、每週兩個晚上讓她演出新歌,最後從這批幾十小時的錄音選出最好的版本,輯錄成現場專輯《當壞人還沒變壞的晚上在女巫店》。這是中文流行樂史空前絕後的企劃,竟敢以現場實況發表整張全新作品。開場曲〈不做夢〉唱著「這是整個世紀最淒涼的青春 / 只愛無關痛癢的憂傷情歌 / 不做夢」,我一聽眼淚就掉下來──當時我們都還很年輕,卻都很有世紀末繁華落盡的蒼涼之歎哪。

    很長一段時間,〈不做夢〉是我衷心最最私愛的歌。我看過好幾個風格殊異的現場版〈不做夢〉,最記得一次小河岸她和吉他手徐千秀同台,珊妮舉著一只「大聲公」擴音器唱,秀秀把吉他噪音催到天崩地裂,那是足堪粉碎一切悲壯妄想的末日景象,但願我那天帶了錄音機,可惜沒有。沒趕上那年頭的聽眾,可以聽聽2004台北紅樓劇場《美中毒極限定演唱會》專輯的實況版:從冷冽壓抑到轟然炸裂,電音節奏重擊在心坎,那是直直奔向世界荒涼盡頭的史詩。

    1999年《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是她出道以來風格轉向成熟,製作愈趨細膩的一次大躍進,我記得初聽〈來不及〉那種被緩緩拽進北冰洋海底的感覺,那是最溫柔也最揪心的悼亡之歌。〈夏雪〉她和黃中岳一把木吉他的對唱,也是靈光充滿。〈美麗的女生〉、〈ㄐㄧㄢ視〉、〈肥胖者的悲哀〉則不妨和〈聽美人魚唱歌〉、〈最後一班公車〉、〈地球上的女人〉、〈天冷怕黑〉一起列入她的「女性視角歌單」,在「慘情歌」氾濫、女性歌者「人設」經常被定位成「怨婦」的九十年代,這些歌寫出了非常不一樣的女生故事。

    當時我以為《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已經夠厲害了,不過短短一年,她和吉他手徐千秀、香港音樂組合Minimal、鼓手肥仔明合作的《完美的呻吟》,竟又完成了一次跨度更大、距離更遠的飛行,簡直脫胎換骨,一舉站上了台灣創作樂壇睥睨群雄的顛峰。儘管銷售依然冷清,金曲提名依然無緣。在我心目中,這張專輯和同年王菲《寓言》、巴奈《泥娃娃》並列中文世界女性創作歌手的曠世鉅作。

    你看二十年前她竟已經寫了「隨時開放的性慾 / 內衣不懷好意偷了別人的情......也不算什麼嚴重的病 / 讓我痛快為你呻吟」──女性歌者寫身體慾望,銳利辯證的思維和縱橫恣肆的氣場,放眼中文世界,至今不見替人。

    21世紀初,我竟從一介樂迷,變成了珊妮的發行商和事業夥伴。那幾年我和朋友弄音樂網站,經營BBS社群,辦CD團購生意,自創獨立品牌。我們合作了兩張限量版實況《貳零零壹現場作品》、《貳零零參現場作品》,她親自繪製封面、手寫內頁歌詞,算是回報樂迷的紀念品。後來我們發行了兩張「拜金小姐」專輯,並且出版了《後來,我們都哭了》──她以這張專輯拿下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兩項大獎,「拜金小姐」也在2006年拿下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對一個小小的獨立廠牌來說,這樣的成績,算是很不賴了。

    那幾張專輯都貫注了我的心血:我們想用最高的規格,把最好的音樂用最正確的方式送到最該聽到的人面前。我們邀請當時還是設計新銳的聶永真、羅文岑、林小乙做裝幀,找了印刷廠不少麻煩,不惜工本做出了和音樂內容相互輝映的實品。現在重聽,那些歌都頂住了時光的淘洗,益發光彩奪目。然而它們也會召喚出一種僅屬於我個人的,隱隱作痛的記憶:那時我很清楚,經手的音樂都是最美麗的第一流的作品,然而日以繼夜陷身在帳務、進出退貨、貸款、通路、物流、折扣、人事、倉儲、租金、媒體公關......這些我無一擅長的事務裡,結果是無窮無盡的自我剝削的痛苦。

    那段搞獨立廠牌的經歷,讓我痛切覺悟:自己實在不是個生意人的料。後來我把公司收掉,花了好幾年處理善後,並且告訴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努力打零工吧,盡量做比較有把握、比較能發揮個人長處的工作。這個原則,我謹守至今。

    但我並不後悔當年做了這幾張專輯。珊妮讓我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工作狂:她永遠不滿足於既有條件,從不輕易妥協,不斷用最嚴格的標準檢視一切細節。一旦確定自己目標正確,她便能徹底無視他人眼光,那是令人膽寒的意志力。我所認識的創作人之中,沒有誰比她紀律嚴明,比她更願意學習,比她更不怕麻煩與痛苦。

    不消說,和她共事亦不免痛苦,但你完全沒辦法對她生氣,因為她對待自己比誰都嚴厲。

    當年珊妮做的很多事情知音寥寥,現在回頭看,新生代會驚歎她竟能走得這麼前面。然而,她早就move on到更遠更遠的前方,沒時間顧盼自雄、懷舊感慨。她之所以記不得很多當年自己創造的事蹟,原因大抵如此。

    許多千禧年方纔出生的樂迷熱烈愛上她近年那些野心仍大,仍然未必容易咀嚼的歌。或許這位前輩歌手唱出了他們說不出也想不清的這個世代的核心狀態,或許我們的時代終於慢慢追趕上她了。

    再過幾十年,我們都不在地球上了。後人聽到這些歌,會雙眼一亮,眼眶一熱,脫口問一句:「這是什麼?」

    那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裡面寫滿了才華、紀律和不為人知的痛苦。然而,人間最美的不朽的物事,絕少不是用才華、紀律和無窮的痛苦換來的。

    我何其榮幸,能夠參與這最美的不朽的小小的一部分。

    __
    #趁記憶消失之前

    📀全專輯/單曲數位上架中: https://orcd.co/sandeechan

  • 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20 10:46:20
    有 107 人按讚


    【哈比人:五軍之戰」:因失去,再擁有】
    【哀悼永遠的比爾博巴金斯:伊恩荷姆】

      從一開始不怎麼情願踏上冒險之旅,而且懦弱到老是受人保護,最後卻屢屢依靠智慧幫夥伴化險為夷,最後勇於投身戰場,並目睹同伴戰死沙場,那個來自於夏爾的哈比人,已經不一樣了。
      
      或許比爾博終其一生只須要待在袋底洞,每天早晨享用豐盛的早餐,偶爾在家門口咬一咬菸斗,這種愜意的生活是眾人夢寐以求,但憑著一股衝動,比爾博還是展開了旅程。雖然最後比爾博如願以償地獲得金銀財寶,他才意識到真正的寶物並不是身外之物,而是那些曾經共患難的朋友。

      患難見真情,所有經得起考驗的友情,都來自於大風大浪的試煉。每個人一生中最得來不易的就是真正的友情,當你遭逢人生劇變,有幾個人仍願意留在你身邊?
     
      《哈比人:五軍之戰》的結局讓我忍不住想要再三回味,比爾博得到了財物,但卻顯的哀傷,因為他失去這一生來最珍愛的夥伴,雖然經歷了生離死別,但他也不後悔踏上這段旅程,因為人終究難免一死,但最重要的,我們能永遠活在彼此的記憶中。往後的日子比爾博在家門口咬菸斗的時候,多了段能讓他反覆咀嚼的回憶。

      年紀愈長,逐漸明白最奢侈的事物不是可觀的財富,而是友情。離你而去的人會愈來愈多,也會發現真正理解你的人很少,酒肉言歡一番後,誰還願意傾聽你心中的寂寞與悲傷?當比爾博‧巴金斯從孤山歸來時,卻發現他的親友正在忙著拍賣他的財產,心寒的他更想念曾在孤山王國並肩作戰的矮人朋友們。

      回到夏爾的比爾博依舊是孤獨的,但這份孤獨卻不一樣了,飽滿的內在更能讓他忽略周遭對他的非議。旅程之前,比爾博是老氣橫秋的,但回到家鄉時顯得多愁善感,他觀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樣了。旅程不只讓人茁壯,也讓人的靈魂變的年輕許多。
      
      私心而論,我喜歡《哈比人》三部曲多於《魔戒》三部曲一點。《魔戒》三部曲確實引領我認識中土世界,但因為故事大部分為史詩規模的戰役,所以氛圍凝重不少,《哈比人》三部曲則是比較著重於冒險旅程的形式,整體風格更加詼諧而俏皮許多,所以兩者各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個人比較難以分辨優劣。

      早在拍攝《魔戒》三部曲之前,彼得傑克森在殭屍電影《新空房禁地》中就展現出大膽而細膩的玩心。《魔戒》裡總是不時穿插一些頑皮的動作戲,比起《新空房禁地》明顯收斂不少,而《哈比人》三部曲則有更多空間展現彼得傑克森淘氣的一面,無論是《哈比人:意外旅程》矮人軍團在食人妖洞窟裡列隊沖垮半獸人大軍,或是《哈比人:荒谷惡龍》的木桶泛舟,以及《哈比人:五軍之戰》裡,精靈瑟蘭督伊騎著大麋鹿,將四隻半獸人「串燒」斬首,這些天外飛來一筆的幽默不會突兀,反而總是適時紓緩戰鬥場面的緊繃。與《魔戒》系列相較,《哈比人》三部曲觀眾驚嘆的捧腹確實明顯多了些。

      《哈比人:五軍之戰》的片長是三部曲中最短的,劇情又回歸到之前魔戒一貫的大規模戰爭場面,由於超過三分之二的劇情在前兩部已詳述完畢,只剩最終五軍之戰的部分,所以節奏明顯比前二部曲還快了許多,文戲鋪陳沒多久就進入震懾山河的大戰。因為是前傳性質,戰爭場面規模自然略遜於《魔戒》三部曲,但整體精緻度提升許多,戰略的種類也相當豐富,每位角色個別的戰鬥場面篇幅也不少。與《魔戒》系列相較,《哈比人:五軍之戰》更有動作電影的風格。
      
      《哈比人:五軍之戰》戰鬥上的細節有不少影像上的生動描寫,跨越了小說文本天生的侷限。例如,電影將惡龍史茅革,與長湖鎮弓箭手巴德的對手戲,描寫的更加生動而戲劇性,原作巴德只是將一支細小黑箭劍射進史茅革鱗甲中的細縫,電影中則是改成雕像上巨大的黑劍,還有增加了史茅革的叫囂台詞,凸顯了它的自負性格。彼得傑克森並未凌駕原作,他只是讓小說與改編電影間有著相輔相成的處理,文本與影像彼此各有長短之處,但導演沒有讓兩方犧牲各自的優勢,這是相當難得的。

      原本矮人與半獸人的戰爭,在《哈比人歷險記》原作中沒有詳述,但彼得傑克森將死於大戰的半獸人首領「阿索格」,改編成與索林橡木盾結下世仇,從《哈比人》前二部曲就埋下了阿索格尋仇的另一條主線;另一方面,小說中的甘道夫也時常不明原因離開比爾博他們,直到關鍵時刻才出現,在《哈比人》三部曲裡,甘道夫離去的空白被處理成去對抗潛伏的黑暗力量,也藉機讓《魔戒》系列的經典角色串場,使得《魔戒》與《哈比人》的聯繫更加強烈。這兩條故事的線路,最終在《哈比人:五軍之戰》匯集成磅礡而具有宿命氛圍的決戰。
      
      《哈比人歷險記》原作的形式為兒童文學,風格上自然比較淺白而詼諧,直到最後五軍之戰才轉變的較為嚴肅,中間的銜接性沒有很深刻的情感處理,《哈比人》三步曲因為埋設了支線的關係,所以原作的諧趣與悲壯風格在電影中間容並蓄,讓三部曲有了氛圍上的延續。原作小說的篇幅相當短,然而在彼得傑克森的詮釋之下,原本僅有一部電影的篇幅,被擴編成三部曲的形式。原作故事的擴編存在了加油添醋的風險,但因為重返中土世界的契機十分珍貴,也許彼得傑克森本身也不願意太快結束中土世界的旅程吧?

      有人推測,哈比人原作的擴編是出於商業的考量,但我更願意相信是彼得傑克森私人的情感因素。重返中土世界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等待了將近十幾年的歲月,如果我是彼得傑克森,怎麼甘心只能在中土世界駐足短暫的時光?再說魔戒三部曲早已於奧斯卡寫下風光的記錄,傑克森導演倒是不用再拘謹於許多考量,《哈比人》三部曲反而更顯的悠閒自在。
      
      《哈比人》三部曲加入許多原創的劇情,可能讓電影變的有些冗長,但也不至於讓我厭煩,因為那些原創的劇情看得出來,是身為狂熱粉絲的導演才能做出的嚴謹架構,而不是沒有頭緒的東拼西湊,在不破壞大致原作架構的情況下,為故事創造新的可能性。彼得傑克森的獨到見解,讓讀過原作的我覺得耳目一新。

      在《哈比人》三部曲最引人注目的原創角色,非陶烈兒莫屬。基本上《哈比人歷險記》原作沒有愛情的部分,所以陶烈兒就擔綱了《哈比人》三部曲重要的愛情戲路。愛情的曲折離奇,和緩了過於陽剛的戰爭情節。
      
      在《魔戒》三部曲亦有一段淒美的戀情,人類遊俠亞拉岡與半精靈亞玟,他們克服了種族的隔閡與戰亂等諸多考驗,最後如願譜成完整的戀曲。《哈比人》三部曲中陶烈兒與奇力的相戀,也凸顯出精靈與矮人間的種族衝突,他們的戀情十分坎坷,最後卻沒有美好的結果。
      
      《魔戒》三部曲中亞玟放棄了精靈的長生,選擇與亞拉岡廝守短暫的一生,這段愛情的命題在探討「放棄部分的自我而獲得完整的幸福」,但陶烈兒與奇力的戀情則是在探討「愛情的缺憾」。當陶烈兒摟著奇力的遺體,泣訴為什麼心這麼痛?精靈瑟蘭督伊僅回答一句:「這就是愛情」,簡短的一句,看似沒有任何回答,但也回答了很多。愛的越深,痛的越撕心裂肺,就是因為陶烈兒覺得痛徹心扉,才證明她與奇力之間的愛是真摯的,但天底下並不是所有的情人都能受到祝福。失去,也是愛情的一部分,短暫得轟轟烈烈,成為無盡的思念,失去奇力的陶烈兒之後何去何從?恐怕也只能成為無限遐想。

      其實不只陶烈兒失去了摯愛,《哈比人:五軍之戰》通篇的論述都是以「失去」為中心,陶烈兒失去了奇力,比爾博巴金斯失去了幾位旅程的戰友,索林·橡木盾重新拾回失去的財寶與權力,但最後他意識到差點失去最珍貴的夥伴。然而最珍貴的事物,往往都是在失去之後才會顯現。比爾博歷經失去朋友的哀傷,但他帶著這一生中最磅礡的回憶返鄉,不再只是虛無度日;索林·橡木盾曾經失去的太多,所以面對重新擁有的財富與權力時變的失心不悟,在最後一刻懸崖勒馬,雖然失去生命,但最終還是斷氣於比爾博的臂彎中,至少闔眼之前能意識到,真摯的友情不曾離開過他;陶烈兒必定會沉浸於哀傷一段不短的時日,但奇力已經永遠活在她的心中,再也不會離去。
      
      《魔戒》三部曲的結尾,有種苦盡甘來的勝利感,然而《哈比人:五軍之戰》卻有濃厚的惆悵,但不會讓人感到絕望。面對失去與擁有,我們不免會顯得愚痴,失去的懼怕與憂愁,會暫時遮蔽我們的視野,最後才意識到,手握的愈緊,你就再也無法得到任何珍貴的事物。若比爾博不願意放下安逸的生活圈,怎麼能擁有能讓他反覆回憶的冒險旅程?

      《哈比人》從首部曲開始埋下的支線,最後在《哈比人:五軍之戰》產生極大的效果,無論是橡木盾索林從對於財寶與權力的執迷中醒轉,亦或對於友情與愛情的深鑿細劃,因為有前二部曲的鋪陳,讓三部曲整體有了動容而完整的收尾,從一個可能只是單純的尋寶故事,被重新詮釋為讓人歌泣的磅礡史詩。彼得傑克森對於中土世界濃烈的情感與眷戀,灌溉出《哈比人》更多層次的新生命。
      
      「哈比人歷險記」原作小說是一個架構十分簡單的故事,一個被惡龍看守的寶藏,以及一群想要征伐惡龍的勇者,這樣的簡易的故事概念啟發了許多經典的「角色扮演(Role-Playing Game)」類型的電玩,也成為後來許多奇幻文學的濫觴。在《哈比人》三部曲裡可以看見許多奇幻作品的角色原形,在《哈比人:五軍之戰》更是傾巢而出,哥布林、半獸人、精靈、矮人、哈比人、以及人類等等,全在戰場上殺成一塊兒,曾經被許多奇幻創作者奉為圭臬與教材的經典文學,如今化為生動的史詩影像,我想應該不少人激動不已吧?

      雖然奇幻創作的後起之輩源源不絕,但中土世界的故事仍舊不會褪色。當代的文學世界觀越來越龐雜,恩怨情仇的支線也愈加繁複,種族也多到眼花撩亂,但「哈比人歷險記」的歷史地位始終屹立不搖。然而這不是「舊愛總是最美」的無病呻吟,而是許多奇幻文學作者沒有領略「少即是多」的創作精神。「哈比人歷險記」的創作脈絡單純清晰,真誠的友情描繪,面對財寶與權力的愚痴,當代真的很難再閱讀到俐落而率直的奇幻創作。
      
      當一道料裡裹上一層又一層的糖霜與調味料,食材本身的鮮味早已被覆蓋殆盡。再多的種族,再多的恩怨情仇,再多的世界觀,那些僅是調味料,洋洋灑灑的一大堆設定,最後卻瓜分了純粹冒險的精神與樂趣。托爾金學識豐富,然而哈比人與魔戒卻未曾讓人感受過學識的繁重,他將自身豐富的閱歷濃縮成筆下簡潔有力的冒險故事,化繁為簡是智者重要的表徵。  
      
      經典的文學、電影或是歌曲,總是難免被後人改編或是重新詮釋。很多的重新詮釋有時只是技術層面的精進或改變,例如電影特效的進步,或是歌曲更換了演奏方式,但很多只是為原本的靈魂換上了另一副不合適的軀體。哈比人與魔戒十分幸運,而且是價值連城的幸運,遇上了真心熱愛它們的導演彼得傑克森,保留了原先文本的精髓,用影像將文本未詳述的細節加以強化,並將托爾金筆下中土世界的設定融會貫通,創作出符合當代精神卻又不失原作特色的作品。除了魔戒與哈比人之外,彼得傑克森也翻拍了小時候所崇敬的《金剛》,再再顯示改編與忠於原作之間拿捏的熟稔。

      或許這一生中,很難再找到能比彼得傑克森更熱愛魔戒的導演了。《哈比人》三部曲絕非善盡善美,但那絕對是一堵不矮的「中土世界障礙」高牆,我難以想像誰能跨越過這個高牆。之後魔戒或是哈比人或許都有在被重新翻拍的機會,但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能否再現?無論如何,《魔戒》與《哈比人》已經成為我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回憶之一。

      雖然不捨,但在怎麼漫長的旅程,終究要曲終人散。與其讓電影因為要壓榨剩餘的商業價值而延續下去,也許即時畫上最完美的句號,能讓這段史詩保持永恆的絢爛。
      
      我與魔戒的邂逅,算是無心之柳。當初《魔戒》三部曲上映時,我還是個高一生,對於史詩類型的電影不感興趣,但在同學邀約之下,於農曆年假看了《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那時電影已經上映了將近三個月,但電影院仍舊坐無虛席,甚至只能買到前三排的座位,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但很快的這個疑惑在接下來的聖盔谷的磅礡的戰役中一掃而空,從此我深深著迷於托爾金所打造得中土世界。
      
      十三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已經到了必須為自己人生負責而焦頭爛額的年紀。這十三年間歷經大風大浪的洗禮,稍微少了青春時期對於夢想的衝勁,甚至有點畏怯於冒險與嘗試。就在這個時候,《哈比人:意外旅程》上映了,我再度走進揆別九年的中土世界。看著曾經被矮人們視為累贅,後來卻成為拯救眾人的英雄的比爾博‧巴金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那個曾經受人否定與嫌棄,但又努力振作的自己,《哈比人》三部曲剛好符合我人生的歷練,所以看來格外有感觸,我不禁反問自己,那個嚮往冒險的靈魂究竟去哪了?

      跌跌撞撞的十三年,曾經失去很多,也曾經擁有一些事物,或許我還沒有抵達人生中的孤山王國,也還沒有見識過真正的狂風暴雨,但我唯一能確定的是,現在憧憬安逸的生活還太早了。從《魔戒》到《哈比人》之間,經歷過許多人生層次的轉變,但《哈比人》再度讓我憶起當年喜歡上《魔戒》的情境,而我也意識到我已經和十三年前的自己不一樣了,雖然自身的孤寂並未改變,但面對孤寂的心境已經不同了。
      
      如今中土世界的旅程再度落幕,我不確定未來能否再踏進中土世界,若再有下一次的旅程,或許已經又是十幾年後,而那時我又在何處漂泊?或是已經安定下來?我已不敢再多做遙想。歲月一直是人們最大的頑敵,也許未來的中土旅程也不再是原班人馬,或許飾演甘道夫得伊恩麥克連已經安詳仙逝,飾演精靈王的雨果威明已經垂垂老矣....... 腦海中無限浮出的「或許」,都是對於即將告別的中土世界的強烈眷戀與不捨。無論魔戒與哈比人是否會再被重新演繹,但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中土旅程,確定已經永遠落幕,成為青春歲月中最精華的印記。
      
      曾於《魔戒》三部曲中,飾演皮聘的比利包伊德,雖然沒有正式回歸《哈比人》三部曲的演出,但他為《哈比人:五軍之戰》獻唱了片尾曲The Last Goodbye。在錚錚吉他聲、與充滿深情思念的歌聲中,我的雙眼逐漸濕熱而模糊起來。
      
      再見了,那些中土永恆流傳的英勇故事;再見了,那些驍勇善戰又樂天的矮人軍團;再見了,那些善良又單純的哈比人們;再見了,那些神聖又英勇的精靈們;再見了,那些走遍天涯的遊俠;再見了,那些為了守護愛人而殞命戰場的英靈們。
      
      以及,再見了,那個熟悉的袋底洞木門。若未來有幸再度歸返,請再為引頸期盼的我們敞開。

  • 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20 08:05:19
    有 254 人按讚

    【哈比人:五軍之戰」:因失去,再擁有】
    【哀悼永遠的比爾博巴金斯:伊恩荷姆】

      從一開始不怎麼情願踏上冒險之旅,而且懦弱到老是受人保護,最後卻屢屢依靠智慧幫夥伴化險為夷,最後勇於投身戰場,並目睹同伴戰死沙場,那個來自於夏爾的哈比人,已經不一樣了。
      
      或許比爾博終其一生只須要待在袋底洞,每天早晨享用豐盛的早餐,偶爾在家門口咬一咬菸斗,這種愜意的生活是眾人夢寐以求,但憑著一股衝動,比爾博還是展開了旅程。雖然最後比爾博如願以償地獲得金銀財寶,他才意識到真正的寶物並不是身外之物,而是那些曾經共患難的朋友。

      患難見真情,所有經得起考驗的友情,都來自於大風大浪的試煉。每個人一生中最得來不易的就是真正的友情,當你遭逢人生劇變,有幾個人仍願意留在你身邊?
     
      《哈比人:五軍之戰》的結局讓我忍不住想要再三回味,比爾博得到了財物,但卻顯的哀傷,因為他失去這一生來最珍愛的夥伴,雖然經歷了生離死別,但他也不後悔踏上這段旅程,因為人終究難免一死,但最重要的,我們能永遠活在彼此的記憶中。往後的日子比爾博在家門口咬菸斗的時候,多了段能讓他反覆咀嚼的回憶。

      年紀愈長,逐漸明白最奢侈的事物不是可觀的財富,而是友情。離你而去的人會愈來愈多,也會發現真正理解你的人很少,酒肉言歡一番後,誰還願意傾聽你心中的寂寞與悲傷?當比爾博‧巴金斯從孤山歸來時,卻發現他的親友正在忙著拍賣他的財產,心寒的他更想念曾在孤山王國並肩作戰的矮人朋友們。

      回到夏爾的比爾博依舊是孤獨的,但這份孤獨卻不一樣了,飽滿的內在更能讓他忽略周遭對他的非議。旅程之前,比爾博是老氣橫秋的,但回到家鄉時顯得多愁善感,他觀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樣了。旅程不只讓人茁壯,也讓人的靈魂變的年輕許多。
      
      私心而論,我喜歡《哈比人》三部曲多於《魔戒》三部曲一點。《魔戒》三部曲確實引領我認識中土世界,但因為故事大部分為史詩規模的戰役,所以氛圍凝重不少,《哈比人》三部曲則是比較著重於冒險旅程的形式,整體風格更加詼諧而俏皮許多,所以兩者各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個人比較難以分辨優劣。

      早在拍攝《魔戒》三部曲之前,彼得傑克森在殭屍電影《新空房禁地》中就展現出大膽而細膩的玩心。《魔戒》裡總是不時穿插一些頑皮的動作戲,比起《新空房禁地》明顯收斂不少,而《哈比人》三部曲則有更多空間展現彼得傑克森淘氣的一面,無論是《哈比人:意外旅程》矮人軍團在食人妖洞窟裡列隊沖垮半獸人大軍,或是《哈比人:荒谷惡龍》的木桶泛舟,以及《哈比人:五軍之戰》裡,精靈瑟蘭督伊騎著大麋鹿,將四隻半獸人「串燒」斬首,這些天外飛來一筆的幽默不會突兀,反而總是適時紓緩戰鬥場面的緊繃。與《魔戒》系列相較,《哈比人》三部曲觀眾驚嘆的捧腹確實明顯多了些。

      《哈比人:五軍之戰》的片長是三部曲中最短的,劇情又回歸到之前魔戒一貫的大規模戰爭場面,由於超過三分之二的劇情在前兩部已詳述完畢,只剩最終五軍之戰的部分,所以節奏明顯比前二部曲還快了許多,文戲鋪陳沒多久就進入震懾山河的大戰。因為是前傳性質,戰爭場面規模自然略遜於《魔戒》三部曲,但整體精緻度提升許多,戰略的種類也相當豐富,每位角色個別的戰鬥場面篇幅也不少。與《魔戒》系列相較,《哈比人:五軍之戰》更有動作電影的風格。
      
      《哈比人:五軍之戰》戰鬥上的細節有不少影像上的生動描寫,跨越了小說文本天生的侷限。例如,電影將惡龍史茅革,與長湖鎮弓箭手巴德的對手戲,描寫的更加生動而戲劇性,原作巴德只是將一支細小黑箭劍射進史茅革鱗甲中的細縫,電影中則是改成雕像上巨大的黑劍,還有增加了史茅革的叫囂台詞,凸顯了它的自負性格。彼得傑克森並未凌駕原作,他只是讓小說與改編電影間有著相輔相成的處理,文本與影像彼此各有長短之處,但導演沒有讓兩方犧牲各自的優勢,這是相當難得的。

      原本矮人與半獸人的戰爭,在《哈比人歷險記》原作中沒有詳述,但彼得傑克森將死於大戰的半獸人首領「阿索格」,改編成與索林橡木盾結下世仇,從《哈比人》前二部曲就埋下了阿索格尋仇的另一條主線;另一方面,小說中的甘道夫也時常不明原因離開比爾博他們,直到關鍵時刻才出現,在《哈比人》三部曲裡,甘道夫離去的空白被處理成去對抗潛伏的黑暗力量,也藉機讓《魔戒》系列的經典角色串場,使得《魔戒》與《哈比人》的聯繫更加強烈。這兩條故事的線路,最終在《哈比人:五軍之戰》匯集成磅礡而具有宿命氛圍的決戰。
      
      《哈比人歷險記》原作的形式為兒童文學,風格上自然比較淺白而詼諧,直到最後五軍之戰才轉變的較為嚴肅,中間的銜接性沒有很深刻的情感處理,《哈比人》三步曲因為埋設了支線的關係,所以原作的諧趣與悲壯風格在電影中間容並蓄,讓三部曲有了氛圍上的延續。原作小說的篇幅相當短,然而在彼得傑克森的詮釋之下,原本僅有一部電影的篇幅,被擴編成三部曲的形式。原作故事的擴編存在了加油添醋的風險,但因為重返中土世界的契機十分珍貴,也許彼得傑克森本身也不願意太快結束中土世界的旅程吧?

      有人推測,哈比人原作的擴編是出於商業的考量,但我更願意相信是彼得傑克森私人的情感因素。重返中土世界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等待了將近十幾年的歲月,如果我是彼得傑克森,怎麼甘心只能在中土世界駐足短暫的時光?再說魔戒三部曲早已於奧斯卡寫下風光的記錄,傑克森導演倒是不用再拘謹於許多考量,《哈比人》三部曲反而更顯的悠閒自在。
      
      《哈比人》三部曲加入許多原創的劇情,可能讓電影變的有些冗長,但也不至於讓我厭煩,因為那些原創的劇情看得出來,是身為狂熱粉絲的導演才能做出的嚴謹架構,而不是沒有頭緒的東拼西湊,在不破壞大致原作架構的情況下,為故事創造新的可能性。彼得傑克森的獨到見解,讓讀過原作的我覺得耳目一新。

      在《哈比人》三部曲最引人注目的原創角色,非陶烈兒莫屬。基本上《哈比人歷險記》原作沒有愛情的部分,所以陶烈兒就擔綱了《哈比人》三部曲重要的愛情戲路。愛情的曲折離奇,和緩了過於陽剛的戰爭情節。
      
      在《魔戒》三部曲亦有一段淒美的戀情,人類遊俠亞拉岡與半精靈亞玟,他們克服了種族的隔閡與戰亂等諸多考驗,最後如願譜成完整的戀曲。《哈比人》三部曲中陶烈兒與奇力的相戀,也凸顯出精靈與矮人間的種族衝突,他們的戀情十分坎坷,最後卻沒有美好的結果。
      
      《魔戒》三部曲中亞玟放棄了精靈的長生,選擇與亞拉岡廝守短暫的一生,這段愛情的命題在探討「放棄部分的自我而獲得完整的幸福」,但陶烈兒與奇力的戀情則是在探討「愛情的缺憾」。當陶烈兒摟著奇力的遺體,泣訴為什麼心這麼痛?精靈瑟蘭督伊僅回答一句:「這就是愛情」,簡短的一句,看似沒有任何回答,但也回答了很多。愛的越深,痛的越撕心裂肺,就是因為陶烈兒覺得痛徹心扉,才證明她與奇力之間的愛是真摯的,但天底下並不是所有的情人都能受到祝福。失去,也是愛情的一部分,短暫得轟轟烈烈,成為無盡的思念,失去奇力的陶烈兒之後何去何從?恐怕也只能成為無限遐想。

      其實不只陶烈兒失去了摯愛,《哈比人:五軍之戰》通篇的論述都是以「失去」為中心,陶烈兒失去了奇力,比爾博巴金斯失去了幾位旅程的戰友,索林·橡木盾重新拾回失去的財寶與權力,但最後他意識到差點失去最珍貴的夥伴。然而最珍貴的事物,往往都是在失去之後才會顯現。比爾博歷經失去朋友的哀傷,但他帶著這一生中最磅礡的回憶返鄉,不再只是虛無度日;索林·橡木盾曾經失去的太多,所以面對重新擁有的財富與權力時變的失心不悟,在最後一刻懸崖勒馬,雖然失去生命,但最終還是斷氣於比爾博的臂彎中,至少闔眼之前能意識到,真摯的友情不曾離開過他;陶烈兒必定會沉浸於哀傷一段不短的時日,但奇力已經永遠活在她的心中,再也不會離去。
      
      《魔戒》三部曲的結尾,有種苦盡甘來的勝利感,然而《哈比人:五軍之戰》卻有濃厚的惆悵,但不會讓人感到絕望。面對失去與擁有,我們不免會顯得愚痴,失去的懼怕與憂愁,會暫時遮蔽我們的視野,最後才意識到,手握的愈緊,你就再也無法得到任何珍貴的事物。若比爾博不願意放下安逸的生活圈,怎麼能擁有能讓他反覆回憶的冒險旅程?

      《哈比人》從首部曲開始埋下的支線,最後在《哈比人:五軍之戰》產生極大的效果,無論是橡木盾索林從對於財寶與權力的執迷中醒轉,亦或對於友情與愛情的深鑿細劃,因為有前二部曲的鋪陳,讓三部曲整體有了動容而完整的收尾,從一個可能只是單純的尋寶故事,被重新詮釋為讓人歌泣的磅礡史詩。彼得傑克森對於中土世界濃烈的情感與眷戀,灌溉出《哈比人》更多層次的新生命。
      
      「哈比人歷險記」原作小說是一個架構十分簡單的故事,一個被惡龍看守的寶藏,以及一群想要征伐惡龍的勇者,這樣的簡易的故事概念啟發了許多經典的「角色扮演(Role-Playing Game)」類型的電玩,也成為後來許多奇幻文學的濫觴。在《哈比人》三部曲裡可以看見許多奇幻作品的角色原形,在《哈比人:五軍之戰》更是傾巢而出,哥布林、半獸人、精靈、矮人、哈比人、以及人類等等,全在戰場上殺成一塊兒,曾經被許多奇幻創作者奉為圭臬與教材的經典文學,如今化為生動的史詩影像,我想應該不少人激動不已吧?

      雖然奇幻創作的後起之輩源源不絕,但中土世界的故事仍舊不會褪色。當代的文學世界觀越來越龐雜,恩怨情仇的支線也愈加繁複,種族也多到眼花撩亂,但「哈比人歷險記」的歷史地位始終屹立不搖。然而這不是「舊愛總是最美」的無病呻吟,而是許多奇幻文學作者沒有領略「少即是多」的創作精神。「哈比人歷險記」的創作脈絡單純清晰,真誠的友情描繪,面對財寶與權力的愚痴,當代真的很難再閱讀到俐落而率直的奇幻創作。
      
      當一道料裡裹上一層又一層的糖霜與調味料,食材本身的鮮味早已被覆蓋殆盡。再多的種族,再多的恩怨情仇,再多的世界觀,那些僅是調味料,洋洋灑灑的一大堆設定,最後卻瓜分了純粹冒險的精神與樂趣。托爾金學識豐富,然而哈比人與魔戒卻未曾讓人感受過學識的繁重,他將自身豐富的閱歷濃縮成筆下簡潔有力的冒險故事,化繁為簡是智者重要的表徵。  
      
      經典的文學、電影或是歌曲,總是難免被後人改編或是重新詮釋。很多的重新詮釋有時只是技術層面的精進或改變,例如電影特效的進步,或是歌曲更換了演奏方式,但很多只是為原本的靈魂換上了另一副不合適的軀體。哈比人與魔戒十分幸運,而且是價值連城的幸運,遇上了真心熱愛它們的導演彼得傑克森,保留了原先文本的精髓,用影像將文本未詳述的細節加以強化,並將托爾金筆下中土世界的設定融會貫通,創作出符合當代精神卻又不失原作特色的作品。除了魔戒與哈比人之外,彼得傑克森也翻拍了小時候所崇敬的《金剛》,再再顯示改編與忠於原作之間拿捏的熟稔。

      或許這一生中,很難再找到能比彼得傑克森更熱愛魔戒的導演了。《哈比人》三部曲絕非善盡善美,但那絕對是一堵不矮的「中土世界障礙」高牆,我難以想像誰能跨越過這個高牆。之後魔戒或是哈比人或許都有在被重新翻拍的機會,但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能否再現?無論如何,《魔戒》與《哈比人》已經成為我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回憶之一。

      雖然不捨,但在怎麼漫長的旅程,終究要曲終人散。與其讓電影因為要壓榨剩餘的商業價值而延續下去,也許即時畫上最完美的句號,能讓這段史詩保持永恆的絢爛。
      
      我與魔戒的邂逅,算是無心之柳。當初《魔戒》三部曲上映時,我還是個高一生,對於史詩類型的電影不感興趣,但在同學邀約之下,於農曆年假看了《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那時電影已經上映了將近三個月,但電影院仍舊坐無虛席,甚至只能買到前三排的座位,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但很快的這個疑惑在接下來的聖盔谷的磅礡的戰役中一掃而空,從此我深深著迷於托爾金所打造得中土世界。
      
      十三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已經到了必須為自己人生負責而焦頭爛額的年紀。這十三年間歷經大風大浪的洗禮,稍微少了青春時期對於夢想的衝勁,甚至有點畏怯於冒險與嘗試。就在這個時候,《哈比人:意外旅程》上映了,我再度走進揆別九年的中土世界。看著曾經被矮人們視為累贅,後來卻成為拯救眾人的英雄的比爾博‧巴金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那個曾經受人否定與嫌棄,但又努力振作的自己,《哈比人》三部曲剛好符合我人生的歷練,所以看來格外有感觸,我不禁反問自己,那個嚮往冒險的靈魂究竟去哪了?

      跌跌撞撞的十三年,曾經失去很多,也曾經擁有一些事物,或許我還沒有抵達人生中的孤山王國,也還沒有見識過真正的狂風暴雨,但我唯一能確定的是,現在憧憬安逸的生活還太早了。從《魔戒》到《哈比人》之間,經歷過許多人生層次的轉變,但《哈比人》再度讓我憶起當年喜歡上《魔戒》的情境,而我也意識到我已經和十三年前的自己不一樣了,雖然自身的孤寂並未改變,但面對孤寂的心境已經不同了。
      
      如今中土世界的旅程再度落幕,我不確定未來能否再踏進中土世界,若再有下一次的旅程,或許已經又是十幾年後,而那時我又在何處漂泊?或是已經安定下來?我已不敢再多做遙想。歲月一直是人們最大的頑敵,也許未來的中土旅程也不再是原班人馬,或許飾演甘道夫得伊恩麥克連已經安詳仙逝,飾演精靈王的雨果威明已經垂垂老矣....... 腦海中無限浮出的「或許」,都是對於即將告別的中土世界的強烈眷戀與不捨。無論魔戒與哈比人是否會再被重新演繹,但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中土旅程,確定已經永遠落幕,成為青春歲月中最精華的印記。
      
      曾於《魔戒》三部曲中,飾演皮聘的比利包伊德,雖然沒有正式回歸《哈比人》三部曲的演出,但他為《哈比人:五軍之戰》獻唱了片尾曲The Last Goodbye。在錚錚吉他聲、與充滿深情思念的歌聲中,我的雙眼逐漸濕熱而模糊起來。
      
      再見了,那些中土永恆流傳的英勇故事;再見了,那些驍勇善戰又樂天的矮人軍團;再見了,那些善良又單純的哈比人們;再見了,那些神聖又英勇的精靈們;再見了,那些走遍天涯的遊俠;再見了,那些為了守護愛人而殞命戰場的英靈們。
      
      以及,再見了,那個熟悉的袋底洞木門。若未來有幸再度歸返,請再為引頸期盼的我們敞開。

  • 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 在 林子安 AnVioli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2-25 22:30:11

    ■ 更多林子安: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__official/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violin/
    WEIBO:http://weibo.com/u/6511795600
    Spotify:https://spoti.fi/2XmfcLw

    各式工作演出邀約請私訊IG或臉書專頁
    For business, pleas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 my Instagram or Facebook fan page.

    ■ 更多【Cover by AnViolin】:https://bit.ly/2vWVtF5

    🎶樂譜連結 Sheet Music🎶
    https://gumroad.com/anviolin
    (台灣請用蝦皮)https://shopee.tw/anviolin

    --

    各位,尖叫聲!終於這天來到了!
    終於有一隻影片開頭標題是林子安,代表我自己就是表演者,而不是cover別人的作品!
    今天是耶誕節,到了耶誕節就也說明著一年的結束,以及要迎接新的一年。
    在這麼受大家喜愛、誰都不會忘記的日子,我當然也要上傳對今年的我而言最具意義的一首歌。

    MEET這首自創曲的產生,就是把從各位身上感受到的一切化為音符表現。
    古典音樂背景出身,但後來決定走出古典音樂圈、站在街頭的出發與探索,面對人生十字路口,有撞牆有挫折,也有些規劃亂了套,但同時也摸索到一些東西,並且幸運地得到非常非常多幫助,所以副歌前的幾次堆疊,如同這一路上遇到挫折停下,但不因此停滯,反而一次次突破向前。

    副歌的部分就像是帶著各位粉絲和我一起征戰,如同各位用屬於自己的方式讓我知道這些我堅持的事情不是一個人孤單在做,是大家一起陪著我一起的。
    享受在街頭被人群滿滿包圍的當下,也喜歡站在台上被大家的尖叫聲完整的感覺。

    我的音樂是回饋給大家,希望在各位工作或其他方面感到挫折的時候,也可以有接住各位的力量。
    因為有大家我們的相遇才有意義,謝謝各位一起完整了meet這個字。

    最後祝大家耶誕節快樂喔🎄🎁

    歡迎大家在沒有下雨的週末到信義區香堤大道,聽cover歌曲的live版!詳細演出相關資訊,我都會更新在我的Instagram 限時動態!

    --

    Merry Christmas 🎄🎁

    Everyone !!!! Finally the series 【AnViolin Original】comes !!!
    The title starts with MY NAME, saying that it's my own video and it's not covering the works from other performers.It is Christmas today, and on this lovely and special day, I should also do something memorable for me this year.

    《MEET》was made for my fans. Looking back, from the point I decided to step out of the comfort zone as a classical musician and perform as a busker, there were setbacks and obstacles at the intersections of my life and career, but at the same time I explored and figured out lots of things and fortunately I got sooooooo much help. The beginning of the song was saying this story.

    The killing part of the song is about how those love and support from my fans (Anbers) take me all the way to the place where I am now. Thank you for being here for me all the way. Thank you all for completing our MEET.

    Should you have any request regarding cover songs, just comment below and let me know.
    Also please share the video and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https://bit.ly/2EsTGMQ.
    Don't forget to click the 🔔 bell to be notified when my videos come out!

    Visit me at Taipei Shin Kong Mitsukoshi Xinyi Plaza to enjoy more my live cover songs. Check it out details on my Instagram stories!

    --

    頻道文字編輯 Social media editor/manager: Lily Wu

    |音樂製作名單|
    製作單位 Production unit:緯肯藝術 WecAn Art
    發行人 Publisher:高緯成
    音樂總監 Music Director:盧鈞右
    作曲 Composer:林子安、盧鈞右
    編曲Music Arranger:盧鈞右
    多軌錄音 Multitrack recording:吳駿宜、齊家陞
    小提琴 Violin:林子安
    爵士鼓 Drum:李科穎
    鍵盤 Keyboard:盧鈞右
    電貝斯 Bass:黃幼舜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鄭元智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蔡信澤 @烘嗓音樂製作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蔡信澤 @烘嗓音樂製作

    |影像製作名單|
    伯樂影像工作室
    導演 Director:陳俊甫
    攝影 Director of Photography:陳俊甫、李金勳、陳弘軒、吳安綺、王正蘋、溫崇函、薛建宏
    剪接師 Editor:陳俊甫

    --

    🎻Sponsor AnViolin🎻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的話,歡迎贊助我,讓我有更多資源去提升畫面與音樂。
    贊助連結:
    (台灣請用歐付寶)歐付寶:https://p.opay.tw/77sBF
    (Via Paypal)Sponsorship:https://www.paypal.me/Anviolin

    --

    【Cover by AnViolin】每週上傳新的cover影片,【AnViolin Original】不定期更新。
    喜歡的話請訂閱我的頻道 https://bit.ly/2EsTGMQ
    也記得開啟🔔訂閱通知,按讚留言分享給你家人朋友看喔!

    還想聽子安cover什麼歌,或是關於什麼主題的作曲?留言跟我說 !
    --

    #林子安X李科穎
    #MEET
    #AnViolin
    #MEETviolin
    #AnViolinOriginal
    #CoverSong
    #ViolinCover
    #CoverByAn
    #林子安
    #林子安小提琴

  • 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 在 理想混蛋-雞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8 20:00:12

    任誰的心底深處都有著無法抹平的缺憾、由悲傷、痛苦的經驗構築成的影子;但請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當我們鼓起勇氣接受那些不完美,傷口也能開出最美的玫瑰……。

    民謠新星 理想混蛋 × 創作才子 廖文強
    最誠摯的聲音 最暖心的合作

    理想混蛋 首張全創作專輯【愚者】
    先行曲《絕地花園》 5/08 各大數位平台 勇敢盛開

    理想混蛋 首張全創作專輯【愚者】
    各大通路預購中
    5/20 數位實體全面發行

    博客來:https://reurl.cc/b53zM3
    五大唱片:https://reurl.cc/Qd570O
    佳佳唱片:https://reurl.cc/qdnmyq
    誠品書店:https://reurl.cc/V603Ky
    光南唱片:https://reurl.cc/nzqnW6
    滾石購物網:https://reurl.cc/Y1YrRO

    ◇◆◇◆◇◆◇

    《絕地花園》詞曲由雞丁和阿哲兩人一同譜寫,創作靈感來自於紀錄罕見疾病患者生命故事的同名書籍「絕地花園」。絕地花園,即是指在最寒冷的冰原、最酷熱的沙漠這樣嚴酷的環境中,都依然能見到頑強的生命開出花朵。

    《絕地花園》曾在理想混蛋的一次現場演出中發表,真摯的歌詞和動人的旋律,加上神秘演出嘉賓──廖文強,無預警的現身獻聲,讓這首歌即使尚未發行,就已引起歌迷的熱烈討論與敲碗,可以說是最被期待收錄於專輯的創作之一。理想混蛋也在專輯製作初期,就已與製作人討論,將這首歌列入「一定要製作」的名單。

    這次製作《絕地花園》錄音室版本,理想混蛋也再度找來廖文強再續前緣。提及為何會力邀廖文強合作,理想混蛋笑稱「他真的是我們的偶像!」原來,吉他手阿哲在高中時參加吉他社,第一次成果發表會,上台表演的就是廖文強的歌曲;主唱雞丁在大學期間,第一次在校際歌唱比賽得獎也是演唱廖文強的歌。「以廖文強鐵粉的身份來說,我們真的是圓了夢了!」

    談論到大學時期參加歌唱比賽的經驗,雞丁說:「我大二的時候開始參加歌唱比賽,卻都以失敗淘汰收場……。我很灰心,在思考是不是真的該放棄音樂的時候,我聽到廖文強的『自卑』這首歌,我才明白,我只想著不能輸,卻沒想過到底要透過音樂傳達什麼意念、太在意『比較』的概念而迷失了自己。我也想成為像這樣用音樂說故事的歌手。」後來,雞丁在台北大學的北韻獎就選唱了「自卑」這首歌,與吉他手阿哲一起抱了三個獎盃回家。「但那時已經覺得得獎不是最重要的事了,而是有人聽到我唱的歌而感動,那才是重要的。」

    而提到是怎麼認識理想混蛋的,廖文強則表示記憶猶新,同樣是在一個校園比賽的場景。「我是那場比賽的評審,他們試音的時候彈我的歌,結果正式來的時候居然是唱別人的歌,我那時候就想,這兩個小屁孩敢捉弄評審,真的是好大的膽子!」比賽結束後,雞丁和阿哲主動來找廖文強攀談,就此成為了好友。「後來我就一直關注著他們,從校園到正式組團,到後來他們邀請我當嘉賓一起演出,甚至是現在的正式合作發行單曲,我覺得遇見這些優秀的孩子也是我的幸運。看著他們熱血、衝勁十足的樣子,就好像看到自己!」

    ◇◆◇◆◇◆◇

    作詞 Lyricist:邱建豪 Kidding Chiu/郭哲成 Jerry Kuo
    作曲 Composer:邱建豪 Kidding Chiu/郭哲成 Jerry Kuo
    製作人 Producer:李宗軒 Alex Lee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姚書寰(姚頭) Johnny Yao
    編曲 Arrangement:理想混蛋 Bestards/李宗軒 Alex Lee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郭哲成 Jerry Kuo/李建廷 Dillion Lee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李宗軒 Alex Lee
    鋼琴 Piano:巫凱瑞 Kai Jui Wu
    貝斯 Bass:王育嘉 Yu Chia Wang
    爵士鼓 Drums:盧可沛 Look Lu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姚書寰(姚頭) Johnny Yao
    和聲 Backing Vocal:姚書寰(姚頭) Johnny Ya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李宗軒 Alex Lee
    錄音助理 Recording Assistant:林書弘 Shu Hung Lin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築流音樂 Raise Music/61 Music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于子傑 Tzu Chieh Yu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唐承運 ChengYun Tang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翼研娛樂 EMStudio
    OP:好混蛋音樂有限公司 Bestards Music Co., Ltd.
    SP: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ISRC:TWHE52000010

    Follow Us!
    理想混蛋 Facebook|https://reurl.cc/r8ZZ6Z
    理想混蛋 Instagram|https://reurl.cc/zzrrY0
    理想混蛋 YouTube|https://reurl.cc/GrXXAv

  • 後來的我們王理文吉他譜 在 leftab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7-15 15:51:20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