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征服神阿達瑪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征服神阿達瑪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征服神阿達瑪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征服神阿達瑪斯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76的網紅流浪者之哥-環遊世界7大洲travel around the world,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波斯波利斯】 當初選擇來伊朗的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波斯波利斯(((((為此放棄終身美國免簽證))))) 這是一座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遺址 遊走期間 感受過往的輝煌 感受當時人們的生活 #風不盡的狂吹 彷彿述說遭亞歷山大帝國焚毀的悲催 #我靜靜的傾聽 滿懷永恆的想望 這僅存骨架遺留下來的...

  • 征服神阿達瑪斯 在 流浪者之哥-環遊世界7大洲travel around the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1-12 21:58:21
    有 42 人按讚

    【波斯波利斯】
    當初選擇來伊朗的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波斯波利斯(((((為此放棄終身美國免簽證)))))

    這是一座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遺址
    遊走期間 感受過往的輝煌 感受當時人們的生活

    #風不盡的狂吹 彷彿述說遭亞歷山大帝國焚毀的悲催
    #我靜靜的傾聽 滿懷永恆的想望 這僅存骨架遺留下來的溫存

    《文獻參考》
    1979年波斯波利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曾經是波斯帝國行宮和靈都的波斯波利斯(今日伊朗的塔赫特賈姆希德),結局悲慘,被亞歷山大大帝毀於一旦。遺跡在被廢棄多年之後,經發掘,又提供了許多有關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資料。
    “波斯波利斯要比其他城市繁榮富足,但它遭受的厄運也超乎一般!”古希臘歷史學家,西西裏的狄奧多羅斯,在評述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這一聖城被毀於公元前330年,即在大流士一世為其奠基200年之後這一史實時曾作如是說。波斯波利斯的敗落,象征著由居魯士二世大帝及其後繼者們所創建的這一起自尼羅河迄於印度河的龐大的波斯帝國的終結。
    波斯波利斯未經交戰便落入了亞歷山大大帝的騎兵部隊手中。他們在城裏發現了驚人的寶藏:40,000塔楞特銀子以及同樣巨額的財寶,按照希臘歷史學家普盧塔克的估計,至少需要10,000對騾子加5,000匹駱駝才能將它們運走。大流士三世,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末代皇帝,在古尼尼微遺址附近的高加梅拉戰役中慘敗於亞歷山大之手,之後逃往埃克巴塔那避難。他的武裝力量至少暫時不會對征服者構成嚴重威脅。
    那麽,亞歷山大又為什麽要將波斯波利斯夷為平地呢?也向這位年輕皇帝開城投降的巴比倫不是獲得赦免了嗎?而亞歷山大在蘇薩沒流一滴血就坐上了大流士的寶座……

    一、火與劍
    其實,由於在波斯阿裏奧巴爾贊省長指揮下有四萬人把守關隘,亞歷山大的軍隊在通過波斯大門時曾不得不苦戰一番。後來,在部隊穿越平原的行進過程中,他們又目睹了一批800余人的希臘老年戰俘,衣衫襤褸,斷肢殘體,慘不忍睹。他們都只留下了“有用的”軀體,即只留下了為完成他們承擔的這一特殊使命所必不可少的那部分軀體。希臘軍隊於是群情激憤。
    主力部隊在波斯波利斯與亞歷山大會合之後,舉行了一次軍事會議,會上,這位征服者宣稱要把該城洗劫一空,夷為平地。他的副帥之一的帕爾梅尼奧試圖予以勸阻,說幹嗎要把眼下已屬於他的東西毀於一旦?而且又何苦冒險,用這種過分的殘暴行徑去重新點燃當地民眾的對抗烈焰?亞歷山大否決了他的意見,但允準留下王室建築。希臘士兵遂得以在城市居民區放肆行兇。《亞歷山大傳》一書的作者,羅馬歷史學家昆提烏斯·庫爾提烏斯·魯夫斯曾敘說,波斯首腦們如何穿上他們最漂亮的禮服,寧可從城墻頂端跳下或在各自家裏自焚,也不願落入敵人手中。一群群士兵四出搶掠,切割戰俘的喉嚨,或因分臟不均而自相殘殺。大屠殺延續了好幾天。
    波斯波利斯的厄運並非僅止於此。亞歷山大在迅速出擊,討伐了馬爾迪山民,班師回城之後,決定去掃蕩波斯軍隊殘部。在派遣他的方陣去西北之前。他舉行了盛大宴會,招待隨行人員。宴會就在早先波斯國王招待客人的地方,也就是多虧了帕爾梅尼奧的央求才得以保全的殿宇和花園所在的那一大片石質臺地上舉行。酒如河水般流淌,人們眼看就要醉倒。突然,以頭腦靈清和美麗動人聞名遐邇的雅典高級妓女泰依斯,開始慷慨陳辭,慫恿他們去焚燒當初曾毀了她家鄉的薜西斯們的宮殿,以為希臘報仇雪恨。她的話博得滿堂喝彩,於是,亞歷山大在一片狂熱的叫喊聲中拿起火把,帶領將士沖了出去,他們的足跡踏遍了這座王城的所有殿宇,在管樂聲的伴奏下,放火燒毀了一切可以燒毀的東西。

    亞歷山大是否本來就打算走得那麽遠,是個尚有爭議的問題。盡管普羅塔克的意思似乎是說,那是縱欲者失去理智的一場胡作非為,但他說得並不那麽斬釘截鐵。古希臘羅馬的歷史學家們都各有各的說法。可以確定無疑的則是,到第二天時,亞歷山大就下令滅火,又過了些天,在死於叛徒之手的大流士的遺體被發現之後,他下令以應有之禮節厚葬這位波斯首腦。
    一夜的大火並沒有毀掉波斯波利斯整個王城。燒掉的僅只是建築物的上層結構,因為其主要材料是雪松。然而,經受了這場大火之後,接著便是年久失修。波斯波利斯的城墻,如同美索不達米亞諸城邦的城墻一樣,均由土磚砌就,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最後也就塌坍了。

    波斯波利斯(希臘語“廢都”之意)漸漸被人遺忘了。它的命運是短暫的,又是奇特的。
    有證據表明,大流士一世,波斯波利斯的奠基人,並非出身於王室。他的登基說明王朝發生了一次政變,而他未來的王位也曾處於岌岌可危之中。為了強調帝國的重新奠基,他下令建設兩個新首都,一個在蘇薩,另一個則在帕爾薩,位於波斯心臟地帶一處重要寺廟的遺址上,距今伊朗設拉子約80公裏。
    大流士先在帕爾薩的拉赫馬特山(“慈悲山”)山側對面整出一塊寬闊的臺地基礎,高18米,長530米,寬330米,然後才開始臺地上的建設工程。
    他們從帝國各省召來工匠和工頭,因為阿契美尼德皇家藝術采用了波斯帝國治下各不同國家的不同風格。這些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產生了總體效果卻無可否認是新穎獨到的。這種融合的一個引人註目的例子可以在圓柱上找到。盡管這些圓柱在其柱基、頎長的柱身、動物形柱頭上所雕刻的植物圖案會讓人同時想起埃及、伊奧尼亞希臘和亞述,但卻依然是典型的波斯風格。
    其實,這種融合在很大程度上當歸功於最早的那位建築師個人。大流士之後,阿契美尼德藝術轉而向巨型化發展。薛西斯在那座巨型樓梯上方建造了一座碩大無朋的正門,由兩頭高大的人首公牛把守。在他的那座百柱大殿的壁龕中,他把自己描繪成巨人,正在擊殺一群同樣碩大的怪獸。阿爾塔薛西斯沒有步他父親的後塵,他選擇了高雅和精美。那正是菲迪亞斯監督指導雅典巴特儂神廟建築的時候,想必是燦爛的希臘藝術對這位國王的宮廷產生了影響。阿爾塔薛西斯之後,只有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還給臺地增添了一幢建築,余者都只是給已有建築裝修潤飾而已。

    那麽,對波斯帝國而言,波斯波利斯究竟代表著什麽呢?它既不是政治首都,又不是經濟活動中心,也並無任何重大戰略地位可言。國王們每年只在那兒呆很少一部分時間。秋冬季節,國王們通常住在蘇薩;天氣轉暖以後則與其侍從們上埃克巴塔那。這兩個都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們發號施令、執行法律和進行外交活動的首都。而波斯波利斯則成了波斯帝國某種意義上的靈都。

    二、靈都
    每年春分時節,國王都要來主持一次盛大的新年慶典,歡度諾魯茲節。從不邀請外國使節參加,這或許可用以解釋,為什麽無論是這一盛典,抑或是盛典所在地的這一城市,在西方的信息源中從沒有提到過。諾魯茲這一古代波斯節慶歲歲不絕,是一種宗教性的慶典,由帝國至高之神阿胡達·瑪茲達主持,其帶翼象征物隨處可見,但這同時又是王中之王邀請他的臣民都來參加的一種政治性會盟。波斯波利斯的每一樣東西似乎都是為歡慶諾魯茲節而專門設計的.

    在2500年後的今天,波斯波利斯已只剩下一副骨架。奇形怪狀的一堆堆廢墟,空蕩蕩的門框,以及石柱柱基,似乎都在滿懷著永恒的期望,凝視著這一望無際的平原。多少世紀以來,這些遺跡一直在誘使人們進行種種揣測。1930年代以來,波斯波利斯的發掘工作已經提供了有關這一古代波斯文明的許多珍貴資料。但波斯波利斯的神秘面紗依然存在。不難想象,大流士如何從離波斯波利斯幾公裏遠的納克謝·魯斯塔姆的墳墓中走將出來,去檢閱他的萬人禁衛軍。

    評價:
    波斯波利斯是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的首都,興建於公元前518年。在美索不達米亞諸都城的啟發下,大流士一世在一塊兒無垠的半人工半天然臺地上修建了一座擁有眾多宮殿的建築群。波斯波利斯古城遺址提供了許多關於古代波斯文明的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完)

  • 征服神阿達瑪斯 在 夏天晴x天狼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11-12 12:12:00
    有 74 人按讚

    天晴今天要來推薦《美少年的腐歷史:原來我們已經腐了兩千年》,先前在網路購書時一直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因為簡介裡有:
    ◆◆伊達政宗對「小姓」的忘年之戀;武田信玄寫情書向春日源助賠罪?
     
    以前玩戰國無雙的時候去查過,小姓有一說法是年輕貌美的男性稱謂(請參考「眾道」),亦是隨從>//////<想想比女生美的森蘭丸(織田信長的小姓),再妄想一下伊達政宗跟他小姓忘年之戀,\(´p`)/(快!我需要輸血)戰國時代可說是男色文化的全盛時期!
    這本書不僅僅只有這個喔!還有還有(๑˃́ꇴ˂̀๑)
    ◆◆古希臘時代的少年愛被視為「高尚之愛」,甚至存在著同性戀軍隊?
     
    之前有看過關於古希臘的「少年愛」的資料,太鼻血了><古希臘有成年男子和少年談戀愛的習慣(一種流行?成年男子被賦予教導少年一切的任務,包括那方面的教育XDDD)

    ◆◆米開朗基羅每次畫作中的女性身體最後都會變成男人體格?
    ◆◆莎士比亞的成名作竟是獻給俊美少年的戀愛詩!
    ◆◆西方經典文學《追憶似水年華》,法國童話《藍鬍子》的角色原型是來自於同性戀?
    ◆◆達文西的學徒都是美少年,甚至連名畫「蒙娜麗莎」都是以少年為模特兒?

    總論一句話,其實我們已經腐了兩千年!BL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的文化!BL萬歲!(快把這人帶走!

    想知道更多內容,請大家帶走這本,貼上本書的簡介
    ★☆★☆★☆★☆★☆★☆★☆★☆★☆★☆★☆★☆★☆★☆★☆
    \\\\\\\\\\\\\\\\\\\\\\\\
    《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 桐生操 又一力作
    橫跨兩千多年、最真實赤裸的男男之愛

    ◆在人類史上,為什麼男性之美令人如此著迷?
    ◆世界文壇上,有半數以上我們叫得出名字的文學家或藝術家,都是同性戀或雙性戀?
    ◆古希臘時代的少年愛被視為「高尚之愛」,甚至存在著同性戀軍隊?
    ◆米開朗基羅每次畫作中的女性身體最後都會變成男人體格?
    ◆莎士比亞的成名作竟是獻給俊美少年的戀愛詩!
    ◆西方經典文學《追憶似水年華》,法國童話《藍鬍子》的角色原型是來自於同性戀?
    ◆達文西的學徒都是美少年,甚至連名畫「蒙娜麗莎」都是以少年為模特兒?
    ◆日本曾將同性之愛融入社會制度中,還發展成神聖的「稚兒信仰」?
    ◆美國原住民部落,早在被殖民之前就盛行「第三性」公關 !
    ◆伊達政宗對「小姓」的忘年之戀;武田信玄寫情書向春日源助賠罪?

    這些真實的男男戀,有純粹的愛情交流,也有慾望和變態的控制,更有殘酷禁忌的迫害。BL在歷史上的軌跡不只帶來情欲感官上的衝擊,更深深影響著人類文化。
    ★☆★☆★☆★☆★☆★☆★☆★☆★☆★☆★☆★☆★☆★☆★☆
    \\\\\\\\\\\\\\\\\\\\\\\\
    作者簡介 【桐生操】
    「桐生操」是堤幸子和上田加代子兩位日本女作家的共同筆名。上田加代子曾於巴黎大學、里昂大學主修法國文學與歷史,在當地結織了堤幸子女士,返回日本後,兩人開始共同創作,陸續著述各種隱藏在歷史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而大獲好評。2003年,堤女士因腎功能不全逝世。主要作品包括《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世界惡女大全》、《世界性生活大全》、《世界情死大全》等著作。
    ★☆★☆★☆★☆★☆★☆★☆★☆★☆★☆★☆★☆★☆★☆★☆
    \\\\\\\\\\\\\\\\\\\\\\\\
    繪者簡介【HAREKO 】
    目前是自由插畫的工作者,偶而會做一些平面的設計
    但最大的興趣還是在烹飪跟手工的事物上面。
    歡迎來雷米記事的粉專玩玩。
    ★☆★☆★☆★☆★☆★☆★☆★☆★☆★☆★☆★☆★☆★☆★☆
    \\\\\\\\\\\\\\\\\\\\\\\\
    譯者簡介 【鍾明秀】
    文化大學推廣部中日筆譯班(29期)進修結業,因對日本文化深感興趣進而自修日文,並取得JLPT日文檢定一級資格。在看了電影《模仿犯》與動畫《十二國記》之後,深深愛上日本小說與動漫。非常喜歡日本的妖怪、傳說、稗官野史,還有一切天馬行空的神奇故事。譯有多本奇幻小說、架空戀愛小說、以及BL漫畫。BL小說翻譯作品有《流浪貓理髮店》(大風文化出版)等,譯作持續增加中,賜教信箱:mingxu526@hotmail.com。

    ★☆★☆★☆★☆★☆★☆★☆★☆★☆★☆★☆★☆★☆★☆★☆
    \\\\\\\\\\\\\\\\\\\\\\\\
    【前言】
    夢幻又稍縱即逝的「少年之美」
    BOYS' LOVE(BL)、少年愛、YAOI、JUNE、腐女……儘管這只是一時興起的熱潮,但這些詞彙在日本的報章、書籍等各式出版中,已確實地扎下根基。
    要是問少女們喜歡BL的哪一點,答案不一而足。例如,「我討厭看到喜歡的男生跟女生卿卿我我的樣子,但如果對象是男的就可以接受。」或是「為了克服困境而掙扎時,所產生的緊張感與懸念很吸引人」等等……
    近年來,社會上重視公民權利的意識急遽上升。但事實上,直到數年前為止,想出櫃宣告自己是同性戀者,都還是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在西洋歷史上也一樣,自從基督教興盛之後,同性戀被視為是毫無生產力的性事,而有一段漫長且備受迫害的歷史。
    不過,若再進一步探究歷史,可以發現無論是西洋或日本,有些時代同性戀是擁有公民權並光明正大存在的。
    例如古希臘時期,少年愛被視為一種高尚的行為,並盛讚追崇年輕男子健美勻稱的體魄。如同後來的西歐文明將男女戀愛理想化一般,古希臘的人們也將同性戀視為理想的愛情形式。
    而日本,在過去也將同性戀稱為「眾道」或「男色」,以自然的方式融入社會制度中。戰國武將除了擁有眾多妻妾之外,與稱為「小姓」美少年進行性行為也是理所當然的風尚;在禁止女色的佛門寺院中,僧侶就由稱為「稚兒」或「喝食」的美少年侍奉,讓他們打點身邊瑣事,甚至做為解決性需求的對象。
    當時甚至還盛行「稚兒信仰」。中世紀的日本認為「稚兒」是神佛的化身,因此人們認為與神佛化身的幼兒肉體交融,是一件很神聖的事。
    不過,西歐自從基督教勢力抬頭,同性戀就被視為罪犯或病人,開啟了它的苦難歷史。之後歷經好幾個世紀的抗爭及社會運動,同性戀者才在現今的社會上取回他們應有的權利。
    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在什麼時代的哪個國家,同性戀始終存在。例如,大文豪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peare)、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保羅‧魏崙(Paul Verlaine)、亞瑟‧韓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尚‧考克多(Jean Maurice Eugène Clément Cocteau)、安德烈‧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湯瑪斯‧曼(Paul Thomas Mann)、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楚門‧卡波提(Truman Garcia Capote)、尚‧惹內(Jean Genet)等名列世界文壇的大文學家,都是著名的同性戀者。
    少年之美不屬於男人或女人,或許可以說,是介於兩者間的美。只要稍微偏向任何一邊,可能就會破壞其微妙的平衡,因此是一種處於邊緣上的危險之美……
    此外,少年之美也可說是剎那的美。像是日本江戶時代就有這樣的說法:「小姓的壽命最長三年」;《希臘詩文選》(The Greek Anthology)中,所收錄的古希臘詩人斯特拉頓(Strato of Sardis)的詩作寫道:「十二歲如花朵般盛開的少年雖然甜美,卻不如十三歲的少年更能勾起欲望。(中略)十六歲的少年是眾神追求的對象,而十七歲的少年根本輪不到我,只有宙斯才能享受。」
    這種時間短暫、如煙火般燦爛的,就是少年之美。猶如曇花一現,在須臾之間夢幻般地消逝。正因為如此,當時的人們才會將少年之美,視為既是人生的理想,也是真實的純然美麗姿態。

    桐生 操
    ★☆★☆★☆★☆★☆★☆★☆★☆★☆★☆★☆★☆★☆★☆★☆
    \\\\\\\\\\\\\\\\\\\\\\\\
    【試閱】 古希臘
    ●少年愛是高尚的「天上之愛」
    在古希臘,同性戀是非常普遍的行為,少年愛也被古希臘人認為是一件高尚的事。在當時,少年成長到一定年紀之後,就會脫離母親的保護,送到體育館裡接受體育訓練,以鍛鍊出勻稱的體魄,男性的力與美備受當時人們的崇拜。
    古希臘時代認為異性間的愛情,肉欲層面更甚於精神層次,所獲得的只是稍縱即逝的肉體快感,因此被視為低俗之事而受人輕蔑。
    相較之下,少年愛則是透過愛情在心中孕育美德,帶來社會的團結與個人名譽,塑造出調和世界的「天上之愛」而受人稱頌。
    既是政治家也是大詩人的雅典立法者梭倫(Solon),即曾以詩如此歌頌:「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腸胃、腰腹與雙腿,時而享受少年或年輕女子魅力的幸福,肯定不會輸給家財萬貫的大富翁。」
    梭倫雖然立法將同性性行為排除於學校及格鬥競技場之外,但根據《希臘羅馬名人傳》(The live of the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內所記載,他的目的並非是為了消滅同性性愛,而是為了禁止身分低微的人從事這項行為,讓同性性愛成為上流社會獨有的高尚活動。

    ●同性戀軍隊
    西元前四世紀的希臘,甚至還有一支由同性戀組成的軍隊。
    柏拉圖(Plato)在《會飲篇》(Symposium)中,曾敘述「如果誕生了一個由同性戀者組成的國家與軍隊,他們的統治肯定是最優秀的。只要每個人都能與心愛的人一同並肩作戰,即使人數很少,或說得更極端一些,即使與全世界為敵,都還是能夠戰勝敵人。」
    換句話說,人們都不會想在心愛的人面前表現出懦弱、貪生怕死的行為,而是想展現自己的高貴情操。甚至心愛的人若身陷險境,自己也會賭上性命去守護對方。這種軍隊就是利用這樣的人性來提升戰鬥力。
    實際上,古希臘城邦底比斯(Thebes,也譯作忒拜)就有一支這樣的軍隊,由一百五十對同性戀情侶所組成的,名為「底比斯聖隊」(Sacred Band of Thebes)。他們在戰鬥之前,一定會先向愛神厄洛斯(Eros)獻上供品。
    他們總是與情人一起並肩作戰,生死與共,接二連三的勝仗讓這支軍隊名震天下。但到了喀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Chaeronea),以雅典軍與底比斯軍為主力的希臘聯軍敗給了馬其頓軍,這支軍隊也在此役中被全數殲滅。
    戰爭過後,在現場清點戰死人員的征服者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看到這三百具相擁而亡的底比斯聖隊戰士屍首,停下了腳步。當他得知這些人是同性情侶時,不禁感動落淚,並說了這句話:
    「任何質疑這些人的行為或經歷是不得體的人,都應該被殺死。」

    ●連殘酷暴君也感動的同性戀故事
    還有一個與同性戀相關的感人故事。這是發生在西元前六世紀,西西里島的阿格里真托(Agrigento),一對名為卡利頓(Chariton)與墨蘭尼波斯(Melanippus)的情侶身上的故事。
    當時阿格里真托的統治者是殘暴酷虐的暴君法拉里斯(Phalaris),據說他會把人關在青銅製的牛身裡以火灼烤。
    住在此地的美少年墨蘭尼波斯及青年卡利頓,是一對彼此相愛的同性情侶。有一次,墨蘭尼波斯遭到不公平的審判,心生憤慨之餘,偕同友人計畫要暗殺暴君法拉里斯。
    當卡利頓得知這個計畫時,對於墨蘭尼波斯的魯莽相當驚愕,於是試圖說服少年打消念頭。然而,墨蘭尼波斯聽不進去他的勸告,意志堅決。卡利頓為了不讓墨蘭尼波斯身陷險境,於是自行前去暗殺法拉里斯。就在他拿著短劍襲擊法拉里斯時,被一旁護衛的衛兵們抓住。
    法拉里斯對卡利頓施以殘酷的拷問,要他招出共犯,但卡利頓很有骨氣地承受長時間的拷問,堅決不供出墨蘭尼波斯的名字。就在這個時候,墨蘭尼波斯出現在法拉里斯面前,坦承自己才是這起暗殺的首謀,應該要由他來接受懲罰。
    這對戀人捨命互相保護對方的行為,讓殘酷的暴君深受感動。最後,法拉里斯釋放了兩人,並將他們驅離西西里島,下令永遠不得再回到這個地方來。
    根據阿特納奧斯(Athenaeus)的著作記載,太陽神阿波羅盛讚兩人「教導生命短暫的人類何謂神之愛」,認為他們兩人的愛情應受人們景仰。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3502
    金石堂:https://goo.gl/7qh2F8

    \\\\\\\\\\\\\\\\\\\\\\\\
    ★☆★☆★☆★☆★☆★☆★☆★☆★☆★☆★☆★☆★☆★☆★☆

  • 征服神阿達瑪斯 在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en Madri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1-09 20:23:19
    有 23 人按讚


    今天是馬德里的假日,鄉民們還記得是為什麼嗎?迷錯,今天是馬德里守護神阿爾穆德娜聖母(Virgen de la Almudena)日,關於這位聖母傳說故事就請大家回顧這本相簿的舊文吧!

    還有川普居然當選了,真的是大傻眼。。。

    【阿爾穆德娜聖母(Virgen de la Almudena)日傳說】

    話說公元711年,摩爾人塔里克(Jabal al Tariq)領軍打敗哥德國王羅德里戈(el rey godo Rodrigo)後,只用了7年的時間便一舉征服了整個伊比利半島,開始為期800年伊斯蘭式帝國的統治。

    公元856年,哈里發科爾多瓦穆罕默德一世及其軍隊抵達伊比利半島中心的小村莊時,將該地命名為Magerit(也就是現在的馬德里),並下令在原有的古羅馬瞭望台遺蹟處興建為城堡要塞(現今的Palacio de Oriente)。幾個世紀以來,這個小村莊一直崇敬著聖母Santa María de la Vega(又稱為Concepción Admirable),但當穆斯林到達後,當時信仰基督教的村民們,害怕聖母受到穆斯林的褻瀆,於是將聖母像交給一個鐵匠藏起來; 鐵匠找了一個隱秘的地方將聖母像供起來,同時為了讓聖母不孤單,在其兩側放上了兩隻燃燒的蠟燭。這個故事後來就在世世代代之間口耳相傳,但卻沒有人知道聖母像被藏起來的切確位置。

    公元916年穆斯林們將原來的聖母瑪麗亞教堂(Iglesia de Santa Maria)改建成清真寺。經過了3個世紀後,公元1083年,國王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收復馬德里,當村民告知他這個傳說後,他向世人發願:「如果我們征服了托雷多,我發誓一定要找到Santa María de la Vega的聖像,不找到不罷休。」

    同時,國王阿方索六世也命令畫家在該教堂牆上繪製聖母圖; 當聖母圖完成後,苦笑不得的事發生了。這個不知名的畫家居然把Santa María de la Vega聖母畫成國王的法國妻子Constanza de Borgoña的模樣,甚至在聖母手上畫上象徵法國皇室的百合花飾(flor de lis); 當時的馬德里人們也將錯就錯,將這幅聖母圖改名為「百合花聖母」(Virgen de la Flor de Lis)。正所謂命運弄人,公元1624年當教堂的聖壇在改建時,這幅畫也莫名地遺失,之後才在阿爾穆德娜聖母大教堂的地下室找到。

    就在國王阿方索六世發願2年後,公元1085年11月,托雷多被順利攻下,基督教的「收復失地運動」(Reconquista)算是階段性的完成任務,當阿方索六世回到Magerit後,正式將其更名為「Madrid」,但 Santa María de la Vega的聖像仍未找到。在無法可尋下,阿方索六世決定求諸神助,在教堂舉辦了長達九天的祈禱儀式(La plegaria)後,由國王的組織下,他率領宗教領袖、貴族、軍隊到平民百姓等,一塊沿著馬德里的城牆遊行,一直走到靠近現今la Cuesta de la Vega的阿拉伯城牆時,突然掉落了幾塊岩石,當時天色已黑,就在岩石留下的缺口處發出神聖的光芒~~~眾人尋尋覓覓的Santa María de la Vega的聖像終於出現了。

    讓在場所有人更驚嘆的是,在經過了373年後,聖母像兩側的蠟燭居然還完好無缺的燃燒著,顯現神蹟的這一天,正好就是1085年的11月9日這一天。

    (譯到這,箱民本人都覺得,這一切根本就是國王安排好的橋段,他早就找到聖像,然後再安排神蹟以宗教一統人心嘛!!)

    這個找到Santa María de la Vega聖像的位置在現今的拜倫街(calle Bailén) ,該段城牆在1707年時被拆毀,後人在該處放置聖母石像以作紀念; 至今該石像仍是許多馬德里人的朝聖地。

    1868年教堂被拆毀,聖母像一度被移至伯納達斯修道院(convento de las Bernardas,如今僅作教堂使用,在calle Sacramento上),1911年,聖母像回到仍在興建中的阿爾穆德娜大教堂; 內戰時期又再度被遷至伯納達斯修道院,一直到1954年才回到阿爾穆德娜大教堂。 (只能說阿爾穆德娜聖母像也是命運多舛,老是被搬來搬去的)

    阿穆德納聖母主教座堂
    http://zh.wikipedia.org/…/%E9%98%BF%E7%A9%86%E5%BE%B7%E7%B4…

    有關阿穆德納聖母傳說的相關文章:
    http://es.wikipedia.org/wiki/Virgen_de_la_Almudena

    https://cajondesastres.wordpress.com/…/leyendas-de-mi-ciud…/

    http://secretosdemadrid.wordpress.com/…/la-leyenda-de-la-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