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彰化天空步道有開放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彰化天空步道有開放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彰化天空步道有開放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彰化天空步道有開放嗎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天空的辯證 #是蛋塔橋還是拚觀光:天空步道熱專題報導 文 / 李雨蓁、陳信諭 醫師 2月4號這天,剛開放的 #崗山之眼 園區爆量湧入1萬1千多名觀光客,達到原來預想的5倍,9台接駁車和30台共乘計程車在道路上不斷奔波載客,仍讓山下遊客苦等許久。 觀光局表示崗山之眼是高雄「#第...

  • 彰化天空步道有開放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2-12 20:00:00
    有 197 人按讚


    #天空的辯證
    #是蛋塔橋還是拚觀光:天空步道熱專題報導
    文 / 李雨蓁、陳信諭 醫師
     
    2月4號這天,剛開放的 #崗山之眼 園區爆量湧入1萬1千多名觀光客,達到原來預想的5倍,9台接駁車和30台共乘計程車在道路上不斷奔波載客,仍讓山下遊客苦等許久。
     
    觀光局表示崗山之眼是高雄「#第一座天空廊道」,實際上是一座斜張橋狀的「觀景台」,主塔高達40.5公尺,以纜線支撐88公尺長的天空廊道,涵蓋周邊園區在內,共耗資1億2,800多萬元,可遠眺阿公店水庫及北大武山、台灣海峽。
     
    在崗山之眼開幕後沒多久,水公司便宣布與圓山飯店合作,將耗資千萬,從圓山飯店到澄清湖九曲橋興建一座天空步道,全長近200公尺、高十公尺,預計今年五月完工,預估可增加一至二成觀光人潮。
     
    高雄已經是較晚加入「天空步道熱」的縣市,但很多人想問的是:一窩蜂的蓋天空步道,真的有助拼觀光嗎?
     
    根據《遠見》雜誌統計,台灣目前投入營運和即將落成的天空步道,加起來就有18條,如果再把規劃中的列進來,將多達21條。但好過日自行查詢,若以較寬鬆標準,號稱天空步道的至少有28座。其中以南投縣9條最密集,遠見雜誌甚至稱「觀光收入一半都靠天空步道撐起來。」其餘如嘉義、桃園也不在少數。若作成一張圖,嘉義、彰化、南投幾乎是天空步道最集中的「一級戰區」。
     
    所謂天空步道,並無明確定義,根據好過日自行分類,大致有:
    1.吊橋型:如竹山天梯、太平雲梯,以主跨距的景觀與驚險為賣點。
    2.落差連結型:常用於減緩登山坡度,如八卦山天空步道、澄清湖天空步道,能改造風景區原有動線。
    3.山壁突出型:常用於取得懸崖以外的視野,如美國大峽谷天空步道、龍鳳瀑布空中步道,行走之上格外驚險。
    4.平地搭起型:常用於賞景、取得樹冠視野,如澳大利亞瑪姆雨林天空步道、溪頭空中走廊。
    5.觀景台型:如崗山之眼,可說是觀景塔在動線與結構上的變形。
     
    各地政府紛紛搶建天空步道並非沒有原因,大部份的步道就營建成本而言,都能很快回收。例如桃園小烏來天空步道為造價800萬,開幕三個月就擠進76萬人,不到四個月就回本。南投猴探井天空之橋,更是在開幕三個月,就回收興建成本2300萬。竹山天梯、太平雲梯熱潮當頭,更有一車車的遊覽車猶如進香團一樣搶進山區,連周邊攤販也大賺一筆。
     
    然而,大約一至二年後,大部份天空步道的人氣都鋭減到1/10以下。或許政府認為只要收回成本,先撈一筆,後續不要虧太多,就算拆掉都划算。但這樣掠奪式的游擊攤販思維,被許多人諷刺為「#蛋塔橋」,這真的是邁向「觀光大國」長久之道?
     
    此外,多半建於郊山或丘陵帶的天空步道,也引起環境破壞的爭議。目前全台灣的天空步道,因為量體有限,興建前統統不用環評,頂多送水土保持計畫書。但從興建過程剷除樹林,結構體密集落樁的過程,對植被的破壞不能說不大,花東幾座位於地質脆弱帶的天空步道更是令人擔心。
     
    但,引來許多批評的「天空步道」,是否只是政策跟風,一無是處?
     
    以國外成功案例來看,天空步道並不是像是無俚頭造型教堂這樣的建設。例如神戶Venus bridge,是百萬夜景勝地;被台灣連外型照抄的大峽谷天空步道,仍是重要景點。就算在人工建築上,天空溜滑梯、天空雲霄飛車等噱頭也不斷出現。
     
    看來,「登高眺望」確實有其吸引力,甚至是人類本能的某種悸動。然而「觀看的藝術」如何發揮,需要因地制宜。綜觀成功案例,景觀步道呈現重點仍在獨特景觀,而不在步道是否「世界最長」、「結構宏偉」。
     
    以設計觀點來看,天空步道在於畫龍點睛、而非畫蛇添足,結構要結合地景,減少破壞與突兀感,都該是設計準則一部分。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多年建築界極力檢討「創造地標」的紀念碑式建築思維, 2004 年,隈研吾出版了《#負ける建築》一書,這裡日文的「負」是指敗北之意,也就是「勝つ建築」的反義。他反思人類追求更高、更大的象徵性建築風潮,而忽略建築存在的意義,因而強調使用在地建材、融入地景和延續當地傳統,詮釋建築的文化樣貌。
     
    無獨有偶的是,2010 年,藤本壯介出版《#建築が生まれるとき》一書,內文以「弱い建築」描述人與建築之間的空間關係。弱和強相對,強調不把建築功能強加在人身上,而要讓建築順應人的自由移動,模糊既定空間關係。
     
    如果我們以「#負建築」、「#弱建築」的概念,來看待天空步道風潮,或許更能找到逃脫蛋塔命運的答案。與其在山頭建了什麼地標來吸引遊客,不如說如何用最低限的破壞,打磨出這座山頭的特色。
     
    最後,我們要再次回到高雄,除了崗山之眼外,還有兩座被冠上「天空步道」的景點,座落在紅毛港文化園區的舊輸煤運送帶,以及高屏溪舊鐵橋上,這兩座步道讓人可以進入過往只有煤炭或火車能行經的路線,接觸文化遺產,其實饒富意義。 像這樣保留主體,改變用途,創造體驗的轉用,顯然可以在低開銷低破壞下創造意義。而如果能在整體園區的展示豐富度更加強,「重回歷史現場」的聯想還能更鮮明。
     
    這也呼應了我們的主題,本來觀看有理,步道無罪,壞了大事的是台灣常見的一窩蜂抄襲。如果在天空步道開發案的規劃上,政府能多引入各界意見來討論視覺空間重構到文化、生態保留的配套措施,我們相信:這樣的步道,才是通往觀光重鎮的大道。
     
    #高雄 #天空步道 #崗山之眼 #澄清湖 #高屏溪舊鐵橋 #紅毛港文化園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