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彭政閔亞洲大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彭政閔亞洲大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彭政閔亞洲大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彭政閔亞洲大學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真的假的?棒球本來不是打9局,而是搶21分?】 中華小將在2019年U18世界盃中奪下睽違9年的世界冠軍,也是中華隊史第3個U-18冠軍。這場精采刺激的比賽中,9局下半救援投手陳柏毓頂住壓力,撲熄對手美國的反攻,成功守住戰果拿下勝利。 9局下半令人屏息的關鍵時刻,也出現在永遠的「中職先生」恰...

  • 彭政閔亞洲大學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06 17:30:00
    有 737 人按讚

    【真的假的?棒球本來不是打9局,而是搶21分?】
    中華小將在2019年U18世界盃中奪下睽違9年的世界冠軍,也是中華隊史第3個U-18冠軍。這場精采刺激的比賽中,9局下半救援投手陳柏毓頂住壓力,撲熄對手美國的反攻,成功守住戰果拿下勝利。
     
    9局下半令人屏息的關鍵時刻,也出現在永遠的「中職先生」恰恰、彭政閔引退賽上。中信兄弟1分落後下,2人出局正好輪到恰恰上場,全場2萬多名觀眾起立吶喊,期待他能一棒追平,讓19年輝煌的職棒生涯再添一筆傳奇紀錄。可惜2好3壞滿球數後,恰恰以內野滾地球出局。
     
    你知道嗎?其實,棒球原來不是打9局的。
     
    #為什麼棒球會設定成打9局?
    19世紀初期,棒球運動其實是一種以哪一隊先得21分者獲勝的比賽。
     
    但隨著投手愈來愈厲害、比賽時間也愈來愈長,加上當時根本沒有夜間照明設備,為了加快比賽節奏,在1856年,由史上第一個棒球俱樂部紐約「尼克巴克俱樂部」(KnicKerbocker Club)出面開會討論棒球規則,決定將比賽定為9局,比賽中每隊上場人數9人,讓每一個人有機會上場打擊3次。
     
    這個規則一直延續至今,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 (MLB)今年是150週年,仍舊使用這個古老的規則。
     
    目前除少棒國際賽是打6局,原本U-23世界盃棒球賽(23歲以下成棒和職棒球員參賽的比賽)、U-18世界盃棒球賽(18歲以下選手參加的比賽)及世界棒球12強賽、亞奧運和職業比賽均採9局制。
     
    #比賽時間太長難吸年輕球迷,#一人左投將成MLB歷史?
    棒球運動風行的國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洲與中美洲國家,亞洲則是東亞的日本、韓國與台灣,但在美日,職棒都出現受歡迎程度逐年遞減的趨勢,尤其是日本早已被職業足球J聯賽(J1リーグ)超越。
     
    分析原因,可能都出現在球賽長度過長、動輒超過3小時,難以吸引小球迷,因此棒球迷年齡逐漸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
     
    近年來棒球有多種改革都跟比賽長度有關,包括突破僵局制、故意四壞直接上壘,投手暫停次數等。
     
    MLB明年將實施「一名投手至少投完3名打者才可退場」規定,一人左投將成為歷史,背後原因都是希望加快比賽節奏,尤其是在投手分工越來越精細的時代,每換一次投手至少就要花掉1分40秒左右,換愈多次時間就拖愈久。
     
    #2020年起U18和U23將改打7局
    此外,世界棒壘總會今(2019)年初已公布國際賽新變革,明年的U-23與U-18都將改為只打7局, 未來,打9局的國際賽事只剩12強與亞奧運會出現。
     
    國際賽若改為打7局,估計大約可以減少約40分鐘,有機會讓棒球比賽在2小時30分鐘內結束,這樣與足球比賽長度就差距不大,很多棒球研究者認為將有助於吸引年輕球迷。
     
    【更多冷知識】什麼是棒球150年未變的「#尼克巴克規則」 ?請點👉#網頁好讀版👉http://bit.ly/35fIheW

    #更多相關報導
    【最美的恰恰時光:把中職的黑暗打成燦爛】http://bit.ly/2lkoB7y
    【台灣人.棒球夢.中職30年】http://bit.ly/2lUfquB
     
    諮詢專家/陳子軒(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
    採訪整理/嚴文廷
    插畫/一百隻熊

  • 彭政閔亞洲大學 在 Linn / 老娘才不是日本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24 08:00:00
    有 268 人按讚


    從小看到大的我恰彭政閔宣布引退,然後ARASHI團體活動宣布休止,再來連傳奇的鈴木一朗都要引退了⋯⋯以後再也看不到帥氣朗神的雷射肩了啊😭

    平成的結尾到底是要讓棒球痴棒球狂沒有棒球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棒球迷妹跟死忠阿拉西迷妹崩潰幾次!!!

    #對沒錯其實老娘是爪迷
    #當喜歡的偶像一一引退
    #就表示我們老了嗚嗚
    #該找新擔了嗎
    #發現最近火紅的偶像都比自己年輕😂
    #以下開放崩潰或是推坑

    【當年在異鄉,難以忘懷的 Ichiro 身影】

    看到同年紀的 Ichiro 退休,心裡有複雜的情緒。

    Ichiro 挑戰大聯盟,剛好是我去美國留學的第一年。在美國的第一年,課程的壓力重得不得了;加上要準備博士資格考,每天都是忙到三點才睡。生活都是唸書,很苦悶。但念書還不是最大的挑戰。

    在那時候,剛開始試著打入米國人圈子。超難的!人生地不熟,英文又講的很破。每次跟美國人好不容易有話題可以講話的,在腦海裡面總要先確定句子哪邊要加 s、哪邊要加 ed。總是要花個老半天確定句子文法都沒問題後才要講。結果!人家已經到下一個話題了!超悲劇!!(請別再教文法至上的英語教學了!)

    身為亞洲人,在美國的第一年,覺得辛苦。打不進人家圈子。在白人為主的社會裡,也很難得到什麼認同或支持。總之,我就是覺得格格不入。一直找不到自己在這個白人社會裡的自我定位,心裡很是失落。

    就在這時候,Ichiro 來到了美國。一開始美國球評也看衰他,就跟現在看衰大谷一樣。但 Ichiro 初登場後九天,那石破天驚的從右外野雷射肩把球傳到三壘觸殺跑者,一球就讓全美國人都震驚了。這個經典的傳球也被譽為 "The Throw"!

    Ichiro 一次又一次的守備美技、他的安打、他的快腿,讓向來覺得自己棒球是老大的美國人,瞠目結舌。甚至到後來都變成他的粉絲。看著 Ichiro 從一開始別人對他的質疑,到後來的贏得大家對他的尊敬、景仰。這對於跟他同年,同樣是在異鄉打拼載浮載沉的我,真的是好大的激勵!

    誰說我們在美國就一定是當人家 follower?
    誰說我們不能做出傲人的成就讓人佩服?

    當時,每次只要看到 Ichiro 在電視螢幕上又讓美國球評驚嘆,我總會跟著高興,甚至把自己也投射在其中,心裡說著:

    「別看不起我們亞洲人!拎北有一天也要讓米國人佩服!」

    就在 Ichiro 來到美國的隔一年,我得到了密西根大學的傑出助教獎。在整個密西根大學幾百位各系所的助教們中,只有十幾個人可以得到這個傑出獎。而在過去的三十年,我們 EECS 系只有兩個助教曾經得過這個全校很難得到的獎項,我是其中的一位。得獎者名字,被永久放在學校的大廳裡。

    雖然常有美國學生總是覺得,亞洲來的博士生助教就是英文差;甚至有許多亞洲助教認為自己不是美國土生土長,覺得自己在美國得沒那麼好、學生不喜歡,也是正常的。

    但我拒絕接受這種偏見,因為 Ichiro 也絕對不會以這種理由作為表現差的藉口。拎北就是要教到讓美國學生都覺得 Benson 超讚、要讓密西根大學也認可拎北是他們全校最傑出的助教。而我,真的做到了!

    Ichiro 可能不知道,他對於那幾年我們這些跟他一樣在異鄉努力的年輕人是多麽的重要:

    是 Ichiro,讓我們知道不要劃地自限;
    是 Ichiro,讓我們知道只要努力,是能得到世界的尊敬的!
    是 Ichiro,讓我們知道要找到自己長處,用不一樣的方式成功!

    這張照片,是當年水手隊來跟底特律老虎隊比賽時,我去現場看所拍的照片。那個舉著球棒,站在異鄉的土地,以打者的身份征服美國的無畏身影,一直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謝謝 Ichiro,讓當年在異鄉年輕的我,有勇氣去打拼!

    我將永遠忘不了 Ichiro 這個超帥氣的身影!!

    #當時異鄉遊子慰藉還有建民
    #一直希望一朗能打到五十歲
    #看到同年的英雄退役好感傷

    (歡迎分享)

  • 彭政閔亞洲大學 在 健身狂 Sally & 隊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12-11 22:49:50
    有 530 人按讚

    我也是在國外唸書時,
    因為學校的健身環境而愛上健身的,這點要感謝芝加哥伊利諾大學的健身房,讓我結了這個癮,
    環境真的容易改變人,
    我深深體會到。

    謝謝水肥哥這次的好文章,
    讓人有淚水啊⋯⋯

    【只要多一點】
    .
    ●YouTube版連結●https://youtu.be/SKy7MgudpMg
    .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亞洲區第二輪資格賽,中華男足最後在傷停時間以1:2敗給了越南無緣晉級,主力球員之一的溫智豪跪倒在大雨之中流下了男兒淚,談到輸球原因,溫智豪自認中華隊的實力優於越南,但他也承認:「我們還是得加強訓練,只是在台灣的環境要提升有限!」
    .
    「只是在台灣的環境要提升有限!」
    .
    幾年前,「林來瘋」熱潮襲捲全台,每天打開電視、翻開報紙都是在講林書豪,連已經收山的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還曾經特別花上一集煞有其事的討論了兩個小時,其中有一個題目我覺得很有意思,直到今天還記得非常清楚,這個題目就是-
    .
    「如果林書豪是在台灣打球長大再去美國,他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嗎?」
    .
    我想結論......,大家應該都很清楚......
    .
    當然,林書豪的成功,有天時、有地利、有人和,就算真的時間倒轉讓傑若米‧林從來一遍,他也未必能夠循著相同的道路再創造一次奇蹟,但仔細觀察國際各大運動賽事,我們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台灣如果扣除掉那些長期培育、重點栽培的項目,我們的運動員往往是年紀輕時成績非常好,但慢慢地長大後,就會被同地區、甚至原本實力不如我們的國家給超越......
    .
    問題在哪?
    .
    最近館長的成吉思汗在舉辦「臥推耐力賽」,比賽誰臥推自身體重0.8倍的次數最多,有的人推了15下、有的人推了20下,老實說,這些數據對我這種普通人來講已經很不可思議了,但你們知道嗎?洛杉磯快艇隊的大前鋒Blake Griffin在新秀測試時臥推85公斤就已經可以推22下了......
    .
    我來告訴你這22下有什麼意義?第一,他不是專業的健力或健美選手,別忘了,他是個籃球員,他除了臥推能推22下外,他還跳得比你高、跑得比你快、隨便就能灌爆你的籃;第二,Griffin的身高將近210公分,我們都知道,臂展越長、臥推的難度越高;第三,那年他才20歲......20歲啊......,回過頭來想想自己20歲時......,姑且不要說是我們這種一般人了,全台灣有幾個打籃球的大學運動員臥推85公斤可以推22下的?
    .
    然而,我之所以要點出這件事,並不是要說臥推做越重就越強壯、大家都趕快去練臥推,我又不是白癡,我也知道事情沒那麼單純,我的目的是想請大家一起來想一個問題,Blake Griffin臥推85公斤22下,難道他是有一天起床忽然就會臥推了?還是他有一天起床忽然臥推就85公斤了?或者是他有一天起床忽然臥推85公斤就22下了......?
    .
    請試著想想,從0到85,從1下到22下,這中間需要累積多少訓練量才能達到這樣的成果,而在美國,不是只有Blake Griffin如此重視肌力訓練,而是所有的運動員,不管是個人運動如馬拉松、鉛球、格鬥技,還是團體運動如棒球、美式足球、排球,雖然訓練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沒有運動員不做肌力訓練的,從16歲到22歲這段身體同化作用井噴的黃金期不斷累積的成果,最後就造就了「台灣的林書豪」和「美國的林書豪」截然不同的命運......
    .
    但說到肌力訓練,我相信很多台灣的基層運動員不是不想練,而是不知道怎麼練(http://www.roundballcity.com/forums/thread/62044.aspx 2007年的討論,運動員不想做重訓,怕練大肌肌會跳不高......),或者根本沒有資源練,我還記得十幾年前在念大學時,我們學校的重訓器材就是一台背闊肌下拉機、一台股四頭延伸機、一台飛鳥夾胸機、一台二頭肌彎舉機,我每天的菜單就是去把四台機器都做一遍,做到痠了就回家然後自我感覺良好,哪裡懂什麼能量系統、分期化、功能性訓練這些複雜的概念,當時大家的練法都是把自己當成健美先生,也難怪連彭政閔這麼優秀的球員都會說出:「我到30歲才知道重訓重要性。」這種話......
    .
    在觀看下面的影片之前,請容我提醒您一下,影片中所有的場景、設備、科技,並不是什麼「國家等級」的訓練中心,影片中的所有素材,都只是取自於一般的美國校園而已,我知道,美國的狀況非常特殊,他們的例子不能套用在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因為美國對於體育項目的投資非常龐大,其背後的原因除了高度的商業化之外,還有以前討論過的高學費所換來的頂級設備,但我之所以刻意只挑選校園的運動環境做對比,這是因為我想表達一個論點-良好的體育環境必須是全面性的,這個全面性指的是要融入於家庭、學校乃至於整個社會之中,但台灣的做法到現在還是和北韓、中國等極權國家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不過是透過一個特殊的制度將運動員剝離於社會之外密集訓練,雖然過去幾個世代下來,這樣子做確實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運動員,但對比那些才能被摧毀、埋沒的小朋友,這個數字或許根本不值一曝......
    .
    一眨眼,十幾年過去了,我也從青春帥氣的小伙子變成了一個憤世嫉俗的肥宅......,沒錯,現在運動的環境變得比較友善、很多基層教練的觀念也進步了許多,但能享有這些資源的人,往往還是那些少數從小就被抓去體育班苦練的小朋友,不然就是過了訓練黃金期、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成年人、職業運動員,如此將「體育/其他事情」切割開來的畸形文化在這十幾年間,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長年來,我們的運動員一直都是在這種缺乏良好社會基礎與資源的狀況下在世界舞台對抗列強,說真的!在這種先天失調、後天不足的環境下還能獎牌一面一面拿,台灣的運動員根本已經不合理到逆天了,但政府、乃至於一般民眾卻仍動不動拿出「國家榮譽」的大旗壓在他們身上,要求他們在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為國爭光,這本來就是一種不切實際、強人所難的要求啊!
    .
    我是一個實際的人,我也知道台灣基層體育文化或環境不可能在一夕之間就有天翻地覆的改變,只是回想幾年前,我的一位同學住進國訓中心備賽,沒多久就在臉書貼上當時所拍下的照片,宿舍的門是爛的、床也是凹凸不平,他憤憤不平的抱怨,如此品質怎麼能好好休息、訓練、為國爭光?當時我曾對這則新聞感到非常有興趣,但因為自己不是體育線記者,按照規定不能隨便踩人家線,於是我就把這則新聞交給了負責相關路線的同仁,沒想到許久不見下文,詢問後得到的答覆居然是「我們現在要跟體育署建立關係,所以要賣他們個人情不能報導這新聞。」(=_= )

    (結果幾年後還是差不多爛......,【新聞】國訓宿舍像貧民窟 國手不如街友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7495)
    .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我就常常在想,今天即使國家要求運動員睡天橋底下備賽,按照台灣人任勞任怨的善良天性,他們應該也會照著做、而且不會有任何怨言,但就算我們不能讓運動員都住帝寶,或許只要能再多給他們一點點資源,再多一點點就好......,很多比賽的結果,可能都會大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