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形容眼淚流下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形容眼淚流下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形容眼淚流下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形容眼淚流下來產品中有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6 年前的今天杜鵑颱風攻擊台灣!外面風雨很大。老婆肚子好大,本來預產期還有一個禮拜,但是沒想過Ekim想要給我們突然的驚喜❤️ 那天原是產檢的日子,但颱風天完全叫不到taxi,我就下去路邊開始攔車!一台停了問我去哪裡,我說老婆懷孕告訴司機婦產科的地址,他覺得不順路不要載我😭 另外一台taxi也一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2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社會上不同人士說出他們與張超雄的故事,第一集由特殊學校校長、兒童文學家何巧嬋女士與大家分享。 張超雄個人網站:http://cheungchiuhung.org.hk/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Fernando-Chiu-hung-Che...

形容眼淚流下來 在 楊莫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8:29:29

✝️ 感謝主 ‭‭詩篇‬ ‭127:3‬ ‭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 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 ‬‬ 去年失去的 今年上帝就為我補上了 今年成為了一位父親 當天知道的時候 真的抱著老婆 爆哭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那種 以前在跟老婆開玩笑要生小寶寶的時候 完全沒有想過 既然會這麼感動 ...

形容眼淚流下來 在 追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03 20:11:02

白色的光​ ​ ​ 高三面臨升學大考之前,有一個夜晚,母親的朋友來電問我還在學校讀書嗎?我說對。她緊接著詢問,晚點到校門口來可以嗎?阿姨有東西想要拿給妳。​ ​ 那時母親已不在。距離大考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的情緒其實不太穩定,總覺得自己勢必為這場戰局的輸家,完全沒把握贏得漂亮戰績凱旋而歸;同時...

  • 形容眼淚流下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20:13:49
    有 10,114 人按讚

    6 年前的今天杜鵑颱風攻擊台灣!外面風雨很大。老婆肚子好大,本來預產期還有一個禮拜,但是沒想過Ekim想要給我們突然的驚喜❤️

    那天原是產檢的日子,但颱風天完全叫不到taxi,我就下去路邊開始攔車!一台停了問我去哪裡,我說老婆懷孕告訴司機婦產科的地址,他覺得不順路不要載我😭 另外一台taxi也一樣,再來一台都不想要載我們!不過時間越來越久,我沒辦法等很久。整個衣服全濕,幾乎看不到前面20 公尺。

    最後我攔了一台,直接說:我給你1000 元!載我們去婦產科。司機說OK!我馬上上去帶老婆一起搭車去婦產科。本來以為應該是正常的孕婦反應,結果醫生覺得要立刻剖腹!

    我當時的緊張無法形容,結果老婆30 分鐘內準備進手術室!在外面我傻傻的等待,原來準備當爸爸的第一個時刻這麼的複雜!愛、緊張、恐懼、緊張所有的感覺都在我的心中!

    差不多30 分鐘後門開了,護士抱著一個小毛巾跟我說:恭喜,給你看你女兒!

    我一看Ekim就眼淚開始流下來,她很好奇的看我,當時她才2620 公克!好小,臉是紅紅的。好像她看著我說:這個光頭是誰吧?😂

    杜鵑颱風晚上帶Ekim 給我們,雖然是一個辛苦的過程,但是我們順利的擁抱Ekim。老婆平安,Ekim 健康是最重要的事。

    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當天好奇看著我的小臉已經長大了。有時候發脾氣讓我們崩潰,有時候被我們罵就生氣,不過大部分的時間Ekim是一位很乖的孩子。愛運動,喜歡探險周邊的環境,不斷的問問題,很活潑的她,今天慶祝6 歲的生日🎂 2006 年來台灣的時候,沒想過會留在台灣這麼久,根本沒想過結婚,還當爸爸👨🏻‍🦲 但是我喜歡人生的自然驚喜。

    老天爺給我Ekim❤️很愛她,一直想要擁抱她。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天看她獨立成功,變成一位有能力的女生。不過我不想要她長的那麼快,因為爸爸還想要多抱她,像剛出生的小寶寶一樣❤️ My little Ekim 6 years old🎂

  • 形容眼淚流下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4 15:02:38
    有 35 人按讚

    《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 25.4的聖戰進行曲》

    25.4是我的紅太陽,這幾年越來越能理解其中的意涵。和我還不很熟的朋友,會形容我認真;一旦和我熟起來了,就直接問我是不是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

    我覺得他們都沒說錯,我的確很認真地為自己信奉的真理而奮鬥著,只是年輕時,不太明白自己到底跟這個世界過不去甚麼,那個心中的真理,感受得到,形容不出來。

    如今我已然是個中年人了,真理在這些年的越辯越明之中,歸於清晰:我相信人人自有其矜貴。關於愛、資源、智識,應該是共有財,而不是獨霸權。所以,我奮鬥的事情,也許有人覺得癡愚至極,可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的價值,我也願意為了愛、資源、智識的水平流動,而付出任何努力。

    書上說,25閘門展現的是眾生之愛,每一回我讀,都不以為自己的起念,有這麼宏偉,我只希望,能夠幫助某些屈於弱勢、迫於形勢、困於現下,因而不能近用基本權利的人。他們多半誤以為自己不能、不值、甚至不配得到這麼多,我可以用自己的例子告訴他們,不,你完全能、你太值得。

    職場上,基於這個原則,我知道有時我表現得很不識時務,職場畢竟很少打得起聖戰,出了日劇這個框框,半澤直樹可能老早被請回家吃自己。

    但我仍然蠢笨地堅持著,資訊的透明與對等,以及行有餘力,我們如何行使社會責任。看到沒有人嘗試過的新做法,我會以自己的方式,滴水穿石、軟硬兼施到批准執行為止,除了聲譽迴響,我更在意能夠建立起一些嘗新試錯的SOP,如此,人人都可以按圖索驥來冒險。

    當然,受挫、受氣、受誤解、受白眼,都有過,偶爾連自己也懷疑,這又是何苦呢?為什麼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輕輕鬆鬆就好了呢?

    這個時候,我的腦子裡總會放起這首歌,五月天的《倔強》,這根本就是寫給25號閘門的聖戰進行曲,太喜歡了,特別是唱到「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的那一段,眼淚也會情不自禁流下來。

    然後就會鼓起再戰的勇氣,是啊,我和我驕傲的倔強,緊握雙手絕對不放。哪怕以剛克剛,終究玉石俱焚,最起碼,路,有人走出來,就不怕後面沒人跟上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倔強》

    當 我和世界不一樣 那就讓我不一樣
    堅持對我來說 就是以剛克剛
    我 如果對自己妥協 如果對自己說謊
    即使別人原諒 我也不能原諒

    最美的願望 一定最瘋狂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我和我最後的倔強 握緊雙手絕對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我在風中大聲的唱
    這一次為自己瘋狂 就這一次 我和我的倔強

    對 愛我的人別緊張 我的固執很善良
    我的手越骯髒 眼神越是發光
    你 不在乎我的過往 看到了我的翅膀
    你說被火燒過 才能出現鳳凰

    逆風的方向 更適合飛翔 我不怕千萬人阻擋
    只怕自己投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 生存》

    25號閘門坐落於G中心,展現了眾生平等的大愛,相信宇宙中的一切都值得被愛,特別是當完全接納或臣服於自我設計,會更加顯化高我的能量:除了將不同形式的愛帶到人世間,重要的是激勵人們活出個體的獨特之處,以貫徹25號閘門的信念:即便我們南轅北轍,每個人都如此獨特矜貴,價值不應有別。

    所以25號閘門被視為靈性戰士,致力傳遞平等的普世準則,也熱衷為超脫階級、貧富、性別、種族…等等限制而戰。這樣的純真,許多時候被視為天真,因為現實總是張牙舞爪,即便傷痕累累,依然堅持不懈。

    生命對於25閘門的考驗,來自於「接受」,接受自己的信念,也接受各種挑戰信念的磨練。因此,25.4的「生存」,展現於外的是一種「憨膽」 :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捍衛自己的初衷,而且異常執著,用外人看起來癡愚的方式達成目標,起心動念通常跟個人利益無關,也不是經由事先盤算或評估而來,而在於:總有人得身先士卒,好讓大家共擁權利、資源、或智識,這些不該被寡占或獨享。

    之所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讓我想起一句話:「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處於人世之中,25.4能夠輕易感應對向51閘門的戰士召喚,相信只要堅持得夠久,一定會開出一條血路,震懾群體覺醒。

    爻辭形容25.4是垃圾場中的玫瑰,環境艱險、人情澆薄,仍不惜為辯證真理而背水一戰,無所求亦無懼。奮戰難免留疤,純真光采如同牡蠣殼中的珍珠,在精神層面鼓舞與滋養眾人。

    *圖片摘自網路

  • 形容眼淚流下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8 07:12:51
    有 162 人按讚

    【「同理孩子」不是一種招式,是需要仔細琢磨的能力】

    應該有不少人聽說過,或是在教養書上讀到過,要處理跟孩子之間的衝突的時候,直接「說道理」是沒有效果的。大人必須要先「同理」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情緒被理解,心情緩和下來之後,才能開始有效溝通。

    但是,「同理」兩個字說得輕巧,好像只要家長手頭上備著幾組情緒相關的詞彙,遇到問題,就亮出「你是不是在難過」牌、「你是不是在生氣」牌,被情緒困住的孩子就會立刻被「降伏」,聽懂大人要說的道理,恢復成笑容滿面的小可愛。

    怎麼觀察,怎麼抓準時機,怎麼斟酌用字,怎麼判斷「同理」有效無效,這些魔鬼般的細節,放到每個孩子身上都不一樣。教養文章裡的例子永遠都是有一些類似的地方,但是又有差異很大的地方,那些差異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其實「同理」這件事情,是諮商師需要重點磨練的能力之一。我用「磨練」兩個字來形容,大家就可以比較能理解,這不是像說話或走路一樣,在長大過程中必然會學習到的能力。諮商師需要磨練「同理的能力」,因為這跟個案之間的「信任感」息息相關。透過「同理的回應」,個案才能一步一步確認「諮商師真的能夠了解我的處境」,才有可能逐漸敞開心房,說出內心的想法。

    以同樣的邏輯思考,「同理孩子」這件事,並不是一種「調教用的招式」,而是一種「了解的過程」。當大人的態度,語言和肢體碰觸,傳達出「我願意懂你,可以相信我」的訊息時,孩子才會放鬆下來,表達出內心真正的情緒,或者是說出剛剛原本不願意透露的想法。

    類似這樣「同理孩子」的過程,我有過一次很完整的經驗。

    ***
    蕃茄拿了一本英文繪本要我讀,我問他想聽中文還是英文,他說要中文就好,於是我就看著英文,用我自己的翻譯讀出來。讀到某一頁的時候,蕃茄阻止我:

    「你念的跟我想聽的不一樣。」

    以前的翻譯不一樣嗎?我想很久,想不起來以前到底怎麼翻的,就稍微更改了斷句跟選字,再唸了一次。

    「不是這樣,還是不太一樣。」
    「你記得我之前是怎麼讀的嗎?」
    「我不知道,反正就是不一樣!」

    蕃茄的表情跟聲調都改變,明顯感覺到不悅。喔喔!這種時候就是要靠「同理孩子的情緒」來解決吧。應該沒有問題,這個情境還滿簡單的。

    我說:「 你覺得沒有聽到想要的版本有點不高興嗎?」
    蕃茄把我的臉推開:「我不想說,我不要說。」

    「沒有關係的,我知道這種感覺。有時候我在講一些我覺得爸爸應該要記得的東西,可是他卻不記得,這個時候我也會不高興。」
    「我不要講。」

    奇怪,為什麼不是很順利?有哪裡的頻率沒有對到嗎?我琢磨了一下剛剛跟蕃茄的對話,我說「不高興」的時候他的反應很抗拒,感覺並不接受我的解讀,這時我就急著跟他說「沒關係,我知道」,其實他不相信我真的知道他的感受吧。

    我靜下心來,回想起小時候媽媽曾經編過一個故事給我聽,我實在是很喜歡,但隔了一陣子當我希望媽媽再說一次那個故事的時候,媽媽卻說他忘記了。回想起當時的心情,我對著蕃茄說:「你真的很希望能夠聽到一模一樣的說明是嗎?沒有聽到很失望吧?」

    蕃茄突然抬頭看我,點點頭,眼淚就流下來了。

    Bingo。

    蕃茄瞬間跳下沙發丟下書跑去找爸爸了。我聽見蕃茄在遠方,抽抽噎噎地跟爸爸說:「我,我好想聽那個一模一樣的,嗚嗚,可是媽媽,嗚嗚嗚⋯⋯都說不出來⋯⋯」

    當我狀況不好,疲倦又煩躁的時候,這個情形很容易被我解讀成「蕃茄在生我的氣,討厭我了,還跑去跟爸爸告狀」。但是這天我跟他的情緒非常對焦,我發現他跑走其實是因為他被正確同理了,失望的情緒找到出口流出來了,所以立刻需要爸爸的安撫。

    傑克輕輕地問他:「媽媽上次是照著書上唸的嗎?」

    「不是。」蕃茄吸著鼻子說。
    「那真的是沒辦法呢,這樣的話必須媽媽自己想起來才行。」

    接下來的對話小小聲的,我聽不清楚。隔了一會兒,廚房裡並磅並磅,一大一小開開心心出門去倒垃圾了。

    幹得好啊媽媽!我有點得意地站起身,把書拿回櫃子放。

    ***
    這個例子發生的時候差不多剛好一年前,蕃茄四歲半左右。看到這一段紀錄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我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辦法這樣同理蕃茄了,經常因為他的「玻璃心」感到非常的不耐。

    例如說,接蕃茄放學以後帶他去公園玩,要回家的時候我站起身跟其他家長說:「那掰囉我們要先回去了。」蕃茄就崩潰大哭:「你不可以跟其他人說掰掰,我不要你跟他們說掰掰!!!」

    又例如說,我從廚房倒杯水過來,聽到蕃茄跟爸爸在討論「家裡還剩幾顆蘋果」,我隨口說句「喔我剛好有看到,還有兩顆」,蕃茄也可以崩潰大哭,因為他是要爸爸猜答案,不是在聊天,結果被我搶先講出來了。

    還有更多根本想不起來的例子,都是因為他自己心裡有某個藍圖,結果我做的事情不符合他的預期,或者打亂他原本心裡的計畫,他就瞬間被引爆,尖叫眼淚齊發,有時還罵人!

    真的是搞不懂耶!到底有什麼好這麼難過的,我又沒有做什麼很誇張的事,只是一些誤會,不然就是你自己想耍把戲又不講,誰知道你在想什麼啊!我哪有這麼糟糕,也不是故意的,你這樣呼天搶地的好像我對你很差是什麼意思?說要同理小孩,也都有在同理你了讓你好好哭哭個過癮,還這樣不知好歹,都幾歲了。拜託我已經算很尊重你了,該道歉的時候也跟你道歉了,你要不要去看看其他家長,像你這種哭法,早就不知道被揍過幾輪了!

    啊。

    我突然意識到,剛剛那段內心的碎念,都是在替我自己抱不平。我覺得我做了這麼多,同理這麼多,讓步這麼多,蕃茄也該「鬧夠了」,該「知足了」吧。比起其他人,我已經做得很好了,你這孩子不要太過分。

    我其實在意的是我自己。

    我被不平衡的情緒塞得滿滿的,根本沒有空間去理解蕃茄。雖然我並沒有惡言相向,看似有給予蕃茄表達的空間,也說了「我知道你很難過啦」,但是我說出口的話是「空的」,裡面並沒有真心。我不想浪費時間。我不想讓我的心情被他「牽動」,因為這樣好麻煩又要拖好久。我想要維持我的冷靜和超然的態度,所以只想著給他哭一哭我就要來說教,完全沒有意願把蕃茄安撫下來。

    我似乎也在不知不覺中,認定「你已經夠大了」,主動提高了對蕃茄情緒表達方面的要求,擅自訂出我認為他應該要做到的標準。所以,在蕃茄崩潰的當下,我早就私自判斷了蕃茄的情緒是否「適切」,如果我覺得適切,他才有資格得到我的同理;如果我認定不適切,我就不應該去「配合」他,讓他稱心如意。追根究底,其實是因為我自己對激烈的情緒表達,有非常負面的觀感。我並不想去感受,也不想去理解,我只想要蕃茄停止,改掉這種動不動就崩潰的「壞習慣」。

    所謂的同理對方的情緒,很重要的關鍵是「#不帶批判的接納」,還有「#主動理解的意願」,才能讓對方感受到我跟他在同一個位置,願意分擔他內心裡的感受。我根本沒做到任何一項。這樣虛有其表的「同理」只是一種表演,讓我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我想起以前,我的父母總是板著一張臉命令我:「說啊,我們是你爸媽,有什麼好不能說的。」他們總是覺得心累,總是覺得「方法用盡,我就是不肯說」。但是事實上,從我的角度來看,我早就用過很多的方法「說」,是他們不願意去聽,我再也不會上當了。

    我分享學校發生的趣事,父母說:「你在學校都做什麼啊,有沒有在專心唸書啊。」

    我跟同學吵架了,關在房間裡哭,父母說:「這些人你長大以後都不會記得,不要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

    我被同學霸凌,跟父母說出具體細節,數年後那些細節被父母提出來,說是我人格有問題不討人喜歡的證據。

    沈默,是一種自我保護。說出口的話如果不被接納,只會讓自己更受傷,所以寧可閉口不談。寧可抱著沒有任何人可以傾訴,無法被人理解的寂寞,住在很深很深的黑暗裡。

    沒有同理,就沒有信任,就不可能卸下心防說出心裡的真正的想法。

    如果,我還是堅持這樣「我比較委屈,我已經很努力了,你應該要知所回報」的態度,那麼遲早,蕃茄也會開始用冷冽的眼神看著我,半個字都不想說出口吧。

    我還不是很確定,能夠如何有計劃又有效果地,讓我自己同理他人的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但是至少,我可以先從「#在當下發覺其實我比較在乎自己」,還有提醒自己「孩子拒絕溝通時,#別急著責怪他」開始吧。

    ---
    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言:
    [蕃茄家塗鴨牆--同理心](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1v85hlwpof0qc7ou)

  • 形容眼淚流下來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2-03-08 15:35:28

    社會上不同人士說出他們與張超雄的故事,第一集由特殊學校校長、兒童文學家何巧嬋女士與大家分享。

    張超雄個人網站:http://cheungchiuhung.org.hk/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Fernando-Chiu-hung-Cheung/133557895720
    -----
    特殊學校校長何巧嬋:難忘Fernando的男兒淚

    三年前,教育局不讓18歲以上的智障學童繼續讀書,讓特殊學校校長何巧嬋認
    識了張超雄。她和他,一起帶領數以百計的智障學童和家長一起上街。何校長
    發現,張超雄當時雖然已不再是立法會議員,卻沒有放棄為弱勢社群爭取權益
    的心,因為他有切膚之痛,因為張超雄二女兒盈盈,也是受影響的智障學童。

    何校長記得,2009年夏天遊行集會期間,天氣悶熱,偶爾下雨,張超雄總是向
    來遊行的孩子們噓寒問暖。隊伍之中,經常可以見到張太和女兒盈盈的身影。
    後來家長們向法庭申請司法覆核,希望法院可以判處教育局殘疾歧視,然而卻
    被判敗判,令不少家長都感到傷心和失望。

    「當時輸咗官司,法院外有一大班記者等待我們發言。我很傷心,有點情緒,
    超雄看到我這個樣子就跟我說:不如待會由我跟記者發言,你休息一下吧。但
    後來到我們出去見記者,他一開口說話,眼淚已經流下來了。」何校長形容,
    這一幕很深刻,因為她記得,張超雄在整個運動一直很冷靜,但到了關鍵一刻
    也忍不住流下男兒淚。何校長說:「他不只是對孩子的情況理性關注,而是身
    同感受。」

    雖然官司敗訴,但法官卻對家長的情況深表同情。後來教育局把18歲的中學畢
    業期限取消,智障學童的情況亦喚起了社會關注。何校長和張超雄一起成立了
    「特殊教育家長大聯盟」,持續關注智障學生的需要。

    何校長投身特殊教育20多年,她覺得,張超雄的加入,對整個界別起了關鍵作
    用:「張超雄角色是特別的,他本身也有個智障女兒,對特殊教育有第一手理
    解。但另一方面,他亦曾經是立法會議員,所以他可以在立法層面推動。在香
    港歷史上,從沒像他對特殊教育這麼熟悉,又能倡議政策改變的人出現過。」

    但何校長強調,張超雄對智障學生的關心,是超越個人的:「有些人會覺得,
    他是否因為自己有個殘障女兒才出來為殘障人士爭取呢?我的感覺是,他的關
    心面不是個人,而是整個社會弱勢社群的福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