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形容溪水的聲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形容溪水的聲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形容溪水的聲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形容溪水的聲音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鋼琴家陳毓襄與Rachmaninoff 的傳奇致命邂逅》 *我曾經詢問陳毓襄,如果這一生她必須挑選一首曲子,當人生最愛,答案是什麼? *她難得輕柔的聲音,幽幽地回答:Rachmaninoff 3。才二十歲,為了學好這首曲子,1992年她不計任何代價,用盡方法拜師Horowitz生前惟一主動收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銅門村的慕谷慕魚,寶藍色的溪水和巨石峽谷,許多遊客形容像是遺落的仙境。說起慕谷慕魚這個名號,其實是一個古老姓氏。三百多年前,第一個翻越中央山脈,從南投遷移到花蓮銅門,定居開墾的太魯閣家族,就是慕谷慕魚。對於這片純淨的山水,村民投注相當多的人力心力來維護,還曾經封溪護魚兩年,但是這些努力,追不上破壞的...

形容溪水的聲音 在 蔡郁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25:25

0318.2020 關於心流的練習: / 前些時候狀況不太好,必須暫時關了ig減少外界嘈雜聲音對我的影響,情緒一直起起落落、高高低低的,發現自己有好大一段時間沒有辦法專注(現在也依然會發生),並且感覺很浮躁,記性變差,常常找不到東西,狀況最差的時候沒有辦法重組自己想說出來的句子。 . 後來因緣際會遇...

形容溪水的聲音 在 Chululu 朱璐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17:05:20

我在很多場域工作過,在野溪邊是第一次。 當踩在大大小小的石塊之間,我才真的發現自己從來不曾這樣移動身體,至少在我現有的記憶之中沒有。然後一步沒踩穩、一腳就被苔滑進溪裡。 「原來溪邊的石頭會很滑」 在鄉下長大的我其實根本沒見過溪,偶爾回外婆家曾在灌溉渠道中踏踏水、把福壽螺從溝邊刮下來而已。南庄也有...

形容溪水的聲音 在 王少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05:33:27

栗松溫泉 親眼目睹的人間仙境 雖然已精疲力盡 但卻是我最難忘的生日禮物 謝謝台灣第一等的精心策劃 我一路從南橫一個雲深不知處的起點開始出發 是因為出發前下了一場大雨,使得路程更加險峻 外景隊從海拔1400的高度一路小心翼翼的往1000多的深谷下探 陡峭的岩壁加上溼滑的山路 我們一步一腳印的朝向深谷...

  • 形容溪水的聲音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14 15:04:57
    有 2,063 人按讚

    《鋼琴家陳毓襄與Rachmaninoff 的傳奇致命邂逅》

    *我曾經詢問陳毓襄,如果這一生她必須挑選一首曲子,當人生最愛,答案是什麼?

    *她難得輕柔的聲音,幽幽地回答:Rachmaninoff 3。才二十歲,為了學好這首曲子,1992年她不計任何代價,用盡方法拜師Horowitz生前惟一主動收的學生Bryon Janis,彈奏Rachmaninoff 3。她想學到Horowitz 對此曲的詮釋方式。

    Horowitz Rachmaninoff 3
    https://m.youtube.com/watch?v=D5mxU_7BTRA&t=613s

    文茜的異想世界訪陳毓襄:
    https://m.mixcloud.com/ari108/%E5%B0%88%E8%A8%AA%E9%99%B3%E6%AF%93%E8%A5%84-%E6%8B%9C%E5%B8%AB%E5%AD%B8%E7%90%B4%E7%9A%84%E6%95%85%E4%BA%8B%E4%BB%A5%E5%8F%8A%E4%BB%8B%E7%B4%B9%E7%9B%B8%E9%97%9C%E9%8B%BC%E7%90%B4%E6%A8%82%E6%9B%B2-12%E6%9C%88%E7%AC%AC5%E9%80%B1-%E6%96%87%E8%8C%9C%E7%9A%84%E7%95%B0%E6%83%B3%E4%B8%96%E7%95%8C/

    *陳毓襄2021年初本已忙碌的進行「天鵝湖」新年巡迴音樂會,彈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共四場,1/14日今晚輪到台北埸,我們一群朋友包括蔡琴、梁靜茹、魏崢、跨越醫界、建築師、藝術界⋯⋯都帶著朝聖心情去「瞻仰」她。

    *寫瞻仰,是敬重但也是驚嚇。因為1/30-31她將進行一場幾乎不可能的「死亡任務」:正常的鋼琴家應該會手殘、或是死在舞台上。

    台灣各大媒體均報導她將在1/30,台北國家音樂廳從下午到晚上,彈奏「Total Rachmaninoff 」。

    下午獨自一人演奏Rachmaninoff 1, Rachmaninoff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還有Rachmaninoff 2. 這只是當天下午:晚上,先由台灣在聖彼得堡鋼琴大賽得冠軍的新秀林冠廷演奏Rachmaninoff 4,然後陳毓襄再上場壓軸演出Rachmaninoff 3. 她一生的最愛,也是鋼琴曲之最。

    *這個「死亡任務」來自於疫情的冤美,本來要來台演出的俄羅斯國寶級鋼琴家馬祖耶夫因為疫情取消行程,在全亞洲誰能接下這個任務?國台交很快的腦海裡浮現一個名字:陳毓襄,非她莫屬。

    這個死亡任務,台灣各界媒體均主動報導:因為它是十年一遇的古典音樂界大事。

    「陳毓襄代打消息一出,網路上不少樂迷直接說這場不需要退票,直接聆聽一樣精采。考量音樂家與樂迷安全,馬祖耶夫(Denis Matsuev)無法成行,但「代打」的陳毓襄火花四射,一定能讓樂迷有所收穫。

    陳毓襄表示,這是她接過代打演出最瘋狂的挑戰,「這些協奏曲過去就經常演出,也都在俄國登台過,但是在一天內2場音樂會全部演出,這會成為我演出生涯的重要紀錄,我決定接受。」

    陳毓襄說,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是他所有協奏曲中最難的一首,長達45分鐘的協奏曲,鋼琴從樂曲開頭就開始彈奏貫穿到尾,除了「第二樂章」有一些些喘息,其他時間鋼琴幾乎都在演奏。

    陳毓襄回憶,她22歲時受邀與國台交前身台灣省交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指揮是當時團長陳澄雄,這首樂曲跟著她在台北、基隆與台中演出。這首協奏曲也是她19歲隻身前往莫斯科參加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的決賽曲,至今陳毓襄仍然保持唯一挺進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決賽的台灣鋼琴家紀錄。三年之後,之後她以Rachmaninoff 3取得進入波哥雷里奇鋼琴大賽的資格,23歲羸得冠軍:並受前總統李登輝邀請回台,於總統府舉辦音樂會,轟動全台。她是台灣第一個在國際鋼琴大賽得首獎冠軍的鋼琴家,而且才23歲,波哥雷里奇鋼琴大賽當年是國際比賽中獎金最高,沒有年齡限制的音樂比賽。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111000502-260111

    https://ent.ltn.com.tw/amp/news/breakingnews/3407191

    https://www.cna.com.tw/amp/news/acul/202101050271.aspx

    *1/31隔一天,陳毓襄如果還活著,在台中霧峰和國台交再一起演奏柴可夫斯基。

    *從宣布馬祖耶夫不來那天起,我每天上網,雖然那天又是「該死的星期六」我的世界周報上班日,我還是想搶票給朋友,尤其下午場。聆聽一場可能十年都不會再重現的瘋狂經典音樂會⋯⋯可惜觀眾太聰明了,沒有人退票:晚上也只剩下一些後排座位。

    *陳毓襄形容Rachmaninoff 為什麼在鋼琴界這麼受歡迎?因為這位曠世奇才的鋼琴曲目,尤其Rachmaninoff 3用盡了所有鋼琴的技巧,尤其最後近兩分鐘,此時整埸的演奏已經耗盡了演奏家的體力,整曲近45分鐘,中間交響樂團演奏鋼琴家可以喘口氣手休息不到兩分鐘,終了第43分鐘左右,進入最高潮、最快速、奔放的Deady45 seconds,許多鋼琴演奏家在這裡即失手⋯⋯演奏者必須克服這段瘋狂、激情、垂死、哀鳴、速度及琴音不斷的加快加大的45秒,然後才從降D小調轉為降D大調,鋼琴家最後得用盡一切的呼吸及力量如飛躍般完成這首曲子。

    *陳毓襄認為所有綱琴家詮釋這首曲子最好的是Horowitz ,但1992年她20歲,Horowitz 已經過世,她想學Horowitz 的祕訣,於是用盡全力及方法,拜師Horowitz 惟一的弟子Bryon Janis . 從此不斷精練三十年。所以我們才此生無憾,可以在台灣聆聽一位國際傑出的鋼琴家彈奏Rachmaninoff 3。

    *根據台灣音樂百科全書活人焦元溥,他告訴我Rachmaninoff 最難的不是技巧,而是詮釋及音色。有些人用敲琴的方法,可以彈完,流暢卻不動人:弱一點的彈Rachmaninoff 1&2可以,3就不行了。

    陳毓襄的師父之一:Byron Janis Rachmaninoff 3:
    https://m.youtube.com/watch?v=YUkvgg4gZI4

    * 去年12/12日,是我15年又三個月第一個休息的星期六,我把它獻給了陳毓襄,獻給了Rachmaninoff 3,獻給了衛武營。即使現在重新聆聽,整曲樂聲琴音好像奔波一生的侯鳥,找不到棲息之地,牠展開受傷的翅膀,飛越波光粼粼的大海,穿越夕陽餘暉,飛越山嶺尖銳的山脊,山谷下溫柔的溪水,天空相伴的雲朶,一一飄離,⋯⋯

    這一生,最後的凝視,穿越,翻滾、飛過⋯⋯

    侯鳥沒有淚水,但牠以高昂密集的鳴叫,詠嘆也告別牠依戀的大地⋯⋯

    末了,在詠嘆的最高音時,墜落。

    筆直地墜落。

    ——「珍貴影片來源:高雄市交響樂團」
    鋼琴/陳毓襄
    曲目/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
    奏曲
    演出/高雄市交響樂團
    指揮/楊智欽
    日期/2020.12.12(六)19:30
    地點/衛武營音樂廳

  • 形容溪水的聲音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5 09:01:44
    有 528 人按讚

    #神父的鹽
     
    七月到了,鬼門開,各式各樣的鬼魅跑了出來.
     
    有柯文哲要陳佩琪擔任精神領袖,有陳玉珍嚷嚷著要去東沙島干預國防,有太空人邱淑媞跑出來吶喊,「重手傷害基層,如何打仗?」,她發表一篇官場現形記,批評彰化衛生局被政風調查,她語帶諷刺地,扮演起她心目中的指揮中心,「長官明明就說入境不驗,怎麼還有人白目去驗?」、「更不要說前陣子的萬人篩檢了,撈出一堆漏網之魚,害主張不檢驗的大官顏面無光,如此 『犯上』、怎不罪大惡極呢?」彷彿彰化衛生局被調查,只是因為彰化篩了確診個案,戳破了中央所隱瞞的疫情,所以令大官不悅.
     
    邱淑媞喜孜孜的發出警訊,宛若當年她太空裝傳來的「嗶嗶」聲,大聲的警告全國,氧氣筒的氧氣不足,要多多補充.
     
    接著,有台民黨立委蔡璧如接力,「陳時中此舉是防疫神話被戳破而惱羞成怒,用政風行為迫害國家人才,糟蹋防疫第一線人員的苦心,重挫第一線防疫士氣」
     
    又有羅智強痛批「好大官威,陳時中什麼時候成了共產黨,竟容不下台灣版的李文亮」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登高一呼「陳時中下台!」
     
    這一連串完美的演出,如果照著各大國民黨、台民黨串聯的劇本走,恐怕陳時中被胡亂罵了一番,成為十大惡人之首,既然是惡人,就乖乖下台,連辯駁都不用,我們不想聽,台灣人傻呼呼的,拆了自己防疫的屏障,照著他們完全沒有根據,也無風險評估,充滿不確定性的普篩邏輯走,說是普篩,不如說是亂篩.於是台灣從防疫第一的文明島國,將進入國民黨指揮,民進黨負責的黑暗時代,全島恐怕成為一群無知學者的實驗場.
     
    在這亂流之中,不得不佩服聯合報,刊載一連串的組合拳,諸如「台灣輸出病毒」、「政府查辦『吹哨者』讓人覺得似曾相識」、「陳時中下令調查彰化衛生局 是要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嗎?」、「政風查彰化衛局 施文儀:啼笑皆非」、「陳時中不普篩真相 『健保三倍券』讓醫護淪醫奴」、「【重磅快評】陳時中令政風查吹哨者 怕防疫神話倒了?」
     
    加上種種引用過氣政客的話語當作一種至理名言的深度報導,不具名主筆室的各種謬論,其出手之快、狠、準,堪稱中華民國媒體界中,無人能出其右的「王八拳」王者,我想,連紅媒中時都甘拜下風.
     
    不過邱淑媞倒是點出了一個重點, 

    「中央發布案例後被質疑入境無症狀不是不採檢嗎?次日宣布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已下令政風進行調查.」
     
    是阿,當初不是同一批人,質疑案485,來自美國的少年,「不是沒有普篩嗎?無症狀為何可以在居家檢疫第11天接受採檢?」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罵個臭頭,嘲諷「滾動式篩檢」、「有什麼不能說的秘密」、「時鐘就是可以搖可以擺」,甚至,「跟共產黨一樣,能蓋就蓋,抓到亂蓋.」
     
    結果,被發現這並不是指揮中心的本意,是彰化縣衛生局的獨斷,陳時中請政風處徹查,又變成,
     
    「好大官威,陳時中什麼時候成了共產黨,竟容不下台灣版的李文亮.」
     
    由此可知,這一幫人眼中,無論怎麼做,都是不對的,任何行為,都可以描述成「跟共產黨一樣」,這就是典型的共產黨鬥爭手法.
     
    我只看到一群共產黨,無所不用其極的,想把對方抹成跟自己一樣下賤.
     
    形容彰化衛生局長是「吹哨人」,又說「牙醫當衛福部長,台大公衛只能當衛生局長」,諷刺陳時中不懂專業,好像忘了這個牙醫,如何帶領台灣人度過險境,換得世界上風雨飄搖,美麗之島卻得以免除疫病的榮景,而這將病毒阻絕境外的功績,竟然比不上僅只是篩到一名還在隔離中的確診者,這樣目光,狹小如豆.
     
    葉彥伯是否為吹哨人呢?這樣的比喻,似乎是種混淆,吹哨者(Whistleblower),又可以稱為扒糞者,舉報者,告密人,換句話說,是揭露一個組織內部非法的、不誠實的或者有不正當行為的人,吹哨的行為有分幾種,對內揭露,或者對外揭露,吹哨人可以選擇將有關資料交予第三方組織,吹哨人往往容易遭受被吹哨者的報復性打擊.
     
    我們看彰化衛生局違法實施普篩,甚至不讓指揮中心知情,將還在隔離中的人抓出來實施核酸檢測,要他們自行到醫院,而當中還發生了採檢防護不確實,使受驗者置入傳染的風險之中,例如自行用走路、騎腳踏車去醫院,甚至照x光片,前一人測完,後一人立即躺下的情況.
     
    在這邊有個謬誤存在,雖然葉彥伯不斷強調一切依照中央程序,或者有人不斷引述陳時中所稱,受檢者自行搭車、家人陪同去受檢沒有問題,甚至跳針到磐石艦的情況,這些都是在狡辯.
     
    陳時中所稱的情況,是在cdc或者衛生局照著正當程序,請人去受驗的情況,這是特殊情況,彰化衛生局自作主張,還找了1500人離家檢驗,這本身就是來源不正當的毒樹果,不應該叫出去的,你叫出去,使之曝露在額外的風險之中,那就不是正常情況可以將之合理化的,而1500例,又加強了這種風險,這是很明顯的例外凌駕通則,把不正常的當成正常,這就是看到救護車闖紅燈,所以每個人通通都可以闖紅燈一樣,是去語境的謬誤.
     
    我們不會將隔離者擅自外出,自己開車,就等同於依照正常指示下開車前往檢驗,或者說,因為指揮中心請人開車自行前往,就等於隔離者開車這件事沒有風險,而不能被指出.
     
    而又有基層的護理師爆料,長官為了研究要我們去欺騙民眾,FB上請居家檢疫的民眾去採檢是真的事情,他們那時覺得不可思議,但又不能對外說什麼.
     
    而彰化另一件萬人抗體檢測報告,也是逼迫衛生所人員打電話請出關的民眾來抽,若民眾不來,還要寫檢討報告.
     
    亦有醫護人員出面指稱,彰化衛生局為了普篩研究,強迫基層醫護抽血,「突然要篩檢彰化境內醫護人員有無感染肺結核,所以大家只能配合,也都被抽了兩管血、皮下測試.但我們根本沒有拒絕的權利」、「有被拿去做跟肺炎相關的研究,問題是,問卷單張上完全沒有跟肺炎相關的文字說明,實在很難接受這樣不光明正大的作法…」
     
    由此可見,真正的吹哨人,是這些醫護,甚至是陳時中,他請第三方政風處調查,卻遭受報復性打擊,而彰化擅自違法普篩的行為,一開始被懷疑是指揮中心幹的,被指控標準不一,當指揮中心調查的時候,又是指揮中心不對,被指控是共產黨、東廠.
     
    這群人,就是不管對或錯,一律都是指揮中心不對,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防疫,而是要把防疫的主責者弄垮,而完全不顧是否會使台灣疫情蔓延,連自己也受害,這些人,完全就是一群母親的子宮裡,腦部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孩,急著扯掉母親的子宮,認為自己就能加快出生,其實是快速死亡,既任性,又悲哀.
     
    怎麼看,都是這一群智障,把吹簫的人當成在吹哨,而吹哨人試圖吹起哨子的時候,他們急著打擊他,扯下他的哨子,塞在闖禍者的嘴裡,他們害怕真相被揭露,所以惡人先告狀,要讓真正的吹哨人淹死在謊言裡面,讓世界填滿他們美妙的簫聲.
     
    不如這麼說,國民黨這些人,台民黨的四趴白共,還有聯合報的主筆室,真的是會下地獄的阿.
     
    為何說,「彰化模式」是行不通的呢?
     
    雖然他篩出了還在隔離中的一人,但是篩了1400人才得出了那麼1位,顯然成本效益不成正比,篩檢能量是有限的,這樣子假公濟私,任意普篩的結果,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了這麼一點研究中的自滿,故意挑病毒量最高的時候,硬要隔離者出來篩檢,使群眾曝露在感染的風險之中,是以,有隔離一天就被抓出來篩的,三天被抓出來篩的,還有十天被抓出來篩的,浮動的標準,彰化衛生局說了算,如此為篩而篩,製造出多少破口呢?
     
    又,「彰化模式」跑出的結果顯而易見,我們可以從吹哨人的口中看出端倪,一名彰化民眾,沒有症狀時,被要求篩檢,等到出現症況的時候,又因為已經過14天,只能自行到急診篩檢,而且還要自費.
     
    由此來看,這樣的篩檢,並不是聚焦在防疫,或者以患者本身需求為出發點,而是聚焦在衛生所的需求,他們希望能篩出病毒而已.
     
    這有什麼差別呢?當你只是單純的為了篩出病毒,就跟手術開刀只是為了數據,而不是為了拯救生命一樣,人將不是人,只是被篩檢的有機體,為了篩出無症狀感染者的一個病毒,將應該被篩檢的,有症狀高風險的人置若罔聞,甚至為了追求篩出病毒,而將患者容易出現病毒的情境,曝露在群眾的風險之中,捨本,而逐末,即使篩到了一個,但是漏接了好幾個,甚至主動製造破口,「檢疫能量是有限的」,依照「彰化模式」,就是把能量打在無症狀者身上,而分散了有症狀者的能量,其對照的例子,應是比利時工程師,他在台灣的接觸者全為陰性,而肺部病毒存在時間至少3個月以上,感染地應在英國或比利時,他們抓的,就是這個沒被發現,但體內存有病毒的「無症狀傳染者」,研判他會在無人察覺的情況下進行病毒傳播,造成社區感染,然而,這位工程師顯然並沒有造成傳染跡象,而且本身的抗體毒值正下降中,所以「無症狀傳染者」是否會造成真正的損害,有待商榷,當他出現症狀時,有可能會被篩檢到,他沒出現時,不具感染力,有自行康復的可能.
     
    是否要為一個極端的例子,而改變整體策略?但可以知道的是,就算改變策略也不會是「彰化模式」,他比較像普篩前進行的前置實驗,以研究為目的,導致檢疫能量一半分給正常的情境,一半分給不為人知的「類普篩」情境,減少有症狀者的篩檢機會,給無症狀者較多的篩檢機會,這無疑是為了大海,放棄漱口杯,但任誰都知道,漱口杯撈針比大海撈針還來的有效率,「彰化模式」稱不上是「精準篩檢」,他是不精準的,不但不適用彰化,也不適用全台灣.
     
    誠如彰化縣長王惠美所說,「都是經過我王惠美同意的,要不要一併來把我調查一下,十歲的孩子,如果我們沒有篩出來,他就在社區趴趴走,他是不是一個未爆彈,那我們這樣做哪裡錯.」
     
    這是假定,十歲孩子出現症狀後,不會被篩檢到,在隔離期間或隔離之後,十歲孩子被遺漏之後,會是無症狀的傳播者,然而,現行檢疫有其科學根據,普篩邏輯的彰化模式,存在太多的假設和推論,而且沒有效率,更有根本的公平性問題,和造成指揮系統混亂的問題.
     
    部分民眾的心理,對於普篩的期待是,能確定自己有沒有病,而免除恐懼,對於無症狀者的篩檢,我們要問的是,為何是彰化?還有一個人可以篩兩次,一次精準篩檢、一次萬人篩檢,而萬人篩檢表面上是研究,實則有顯著的目的性,要求政府普篩,改變現行防疫策略,而這份即將到來(?)的報告,反而像是想把防疫主導權操之在己的政治籌碼,用來威脅和推翻現行檢疫政策,滿足少數群眾的「政府隱瞞疫情」、「無症狀傳染者到處造成社區傳播」、「民進黨政府蓋牌」的想像.
     
    而到了報告應該公布的時候,卻搶先蓋牌了,彰化推給台大公衛主導,台大公衛稱代表他個人,這個彰化萬人血清檢驗報告,還沒經過同儕審查,也不確定受檢者是否知情同意,科技部表示,當初申請計畫內容並未包含血清抗體調查計畫,而報告也沒通過研究倫理審查.
     
    如果要進行無症狀的額外篩檢,也應該是針對疫情較為嚴重的台北、新北,什麼時候會是彰化?而王惠美甚至還大言不慚的說「錢是中央出的」,簡直是慷全民之慨,這個縣長領導下的彰化縣,不服從防疫指揮,使系統混亂,私下普篩,又稱所有的案例都在電腦上,這種浮報的案例,不會造成系統混淆,導致指揮中心誤判嗎?為何要使全台灣人置入風險,然後彰化縣好處全拿?生雞蛋無,放雞屎有,飼料又吃得特別多,這個縣長是不是自認為彰化縣好就好,全台灣死人無所謂?
     
    何等短淺的眼光,卻自稱超前部署,何等自私的思維,卻說是在守護全民健康.
     
    可謂是,惠美一人爽,全台火葬場.
     
    王惠美如要負責,就應該現在下台負責.
     
    而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稱「搞不懂政府為什麼這麼做?台灣怎麼了?很難過!」又搖頭晃腦地表示「如果所有縣市都可以如此積極檢測找出無症狀者,就可以堵住這類型個案進一步傳播,讓疫情不致於擴散到社區.」
     
    這是顯著的公私不分,將少數集團的個人利益,替代掉整體公眾福祉,明明為了私利,卻說成是為了大家,明明是一個人犯了錯誤,卻指控整個台灣有問題,這樣的謊言,不但自私,而且卑鄙,乃至於如果全台灣都照著「彰化模式」去「積極檢測」,那不出三天,全台即將淪陷,若每個人都偷天換日,陽奉陰違,隱瞞指揮中心,私自檢測,各行其是,上情下不達,下情上不通,則防疫必將癱瘓,檢疫能量必然會虛擲,被分食殆盡,當境外阻絕一垮,那就真的趁了這些智障的意,台灣社區感染流行,只能開始普篩.
     
    管子曰, 
     
    「夫國有四亡,令求不出謂之滅,出而道留謂之擁,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謂之侵.故夫滅、侵、塞、擁之所生,從法之不立也.」
     
    指揮中心一開始的令發不出去,這叫滅;發到了中途即停滯,這叫擁;下面的聲音傳不到上面去,這叫塞,下面的聲音傳到一半,變成全然不相干的玩意兒,叫做侵.
     
    至於詹長權此類學者,看起來像個學者,其實根本是教宗,無論是說什麼比利時工程師在台灣感染,還是彰化違法普篩莫名跑出來圍事,責推台灣人,或者是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整日宣稱有無症狀感染者,要普篩,後來又強調自己從未使用「普篩」一詞,然而,無論是「陳秀熙建議 台灣應盡快展開新冠肺炎普篩」、「比利時工程師入境三個月後感染 陳秀熙:凸顯入境普篩重要性」,都可看出他如老媽一般,諄諄教誨,耳提面命.

    而「全面實施境外檢測」、「台灣防疫部署下一步?陳秀熙:在快篩抗體試劑」、「陳秀熙尤其推崇德國大規模社區篩檢」、「抗體快篩是全世界現在思考的防疫重點,也是台灣最快五、六月以後無法迴避的議題.」、「過去我們是採用症狀的篩檢,我一直講的是說,我講的是擴大檢查,在境外的擴大檢查,可是如果我今天可以做快篩,加二階段的確診的核酸系列.」無一不是普篩或者入境普篩的邏輯,都是要改變現實的篩檢制度.
     
    而這兩個自稱台大公衛學者,又提倡減少居家檢疫天數,增加檢疫次數,如冰島不分對象,兩次篩檢配合居家檢疫五天,以入境普篩替代14天檢疫隔離.
     
    五月的時候,疫情趨緩,開始有解封的聲浪,詹長權表示,冰島是全球每單位人口檢測做最多的國家,冰島和目前大多數國家一樣,實施入境需檢疫14天的規定,不過,冰島政府預計在6月15日前決定,讓到達的旅客都接受核酸檢測,只要結果為陰性就可入境,不必再檢疫14天.
     
    陳秀熙表示,解封後要思考對經貿活動造成的影響,全世界已經有多地進行大規模抗體檢測計畫,檢測計畫變成取代14天檢疫的方法.並稱因應未來可能有大量境外移入個案,要配合血清監測計畫.
     
    六月份的時候,發生日本女留學生在台染疫事件,疫情轉而嚴峻,「入境普篩不可避免!台大公衛:下階段防疫可借鏡冰島『代替14天檢疫隔離』」陳秀熙表示,「該名女學生2月入境台灣,6月下旬返國在機場檢疫遭到確診,其間有4個月時間,要說2月先遭感染入境持續維持無症狀,機會非常的低.」暗示在台灣被感染,但事實上,日本女學生在台接觸者全為陰性,7月時自費篩檢亦顯示為陰性.
     
    陳秀熙指出,透過日本女學生個案,應該重新考量入境檢測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外籍人士的防疫措施檢討,另他也提到,台灣社會很在意是否零確診破功,應該慢慢轉成著重於「零新冠重症、死亡個案」.詹長權則進一步說,「入境普篩不可避免.」又講起冰島來,「他們已經開始入境檢測替代14天隔離檢疫」.
     
    7月的時候,疫情又趨緩,詹長權又建議,台灣邊境解封可比照冰島,採取入境檢測或14天隔離檢疫兩者擇一的方式.
     
    8月份,台灣一例返港的女性確診,又掀起台灣輸出病毒的聲浪,然而,該返港女性第一次採檢為陰性,第二次為陽性,在港居家檢疫曾逃跑,被香港列為本土病例,亦有越南移工,自台返國被確診為陽性,事後通知,是在越南隔離時被傳染.
     
    陳秀熙表示,建議採取「精準入境」策略,例如高風險國家除入境檢測,檢疫第五天二採;中風險國家入境者檢疫第五天採檢;低風險國家維持居家檢疫14天,如此可將境外漏網之魚降到極低,這又是在偷渡入境普篩.
     
    台大公衛學院又於12日發表,「入境旅客是否應全面篩檢?」記者會,陳秀熙又籲入境檢測2次,居家檢疫縮短至5天.
     
    19日,檢疫旅館拉警報,陳秀熙建議,現行一律隔離檢疫14天政策下,檢疫旅館不夠、檢疫量能緊繃已是無可迴避的議題,中央應慎重考慮依照入境國風險分層進行一到兩次篩檢,可兼顧縮短檢疫天數和保護社區.
     
    20日,「籲入境者兩次篩檢 陳秀熙:居家檢疫5天成本更低」,又以居家檢疫一天1000元、檢驗一次3000元加以計算,結論是「入境檢驗+居家檢疫5天再次檢驗」最便宜.
     
    總而言之,疫情不管趨緩,還是嚴峻,這兩位學者就是一律照冰島模式,縮短檢疫天數和入境普篩就對了,防疫旅館不足,扯入境普篩,有疑似自台灣返國確診案例,也一律說是在台灣感染,所以要入境普篩.
     
    這都是先有定見,再由其他案例和情境套入,說如此這般要這樣才對,結論通常只有一種,入境普篩,這叫做傳教,並非科學. 
     
    這兩人天天開入境普篩佈道大會,台大公衛學院簡直是他們的禁臠,可以說是普篩的傳教士.
     
    事實上,如果要擴大篩檢,也應該是針對有症狀者,例如本土上,今年或去年,有肺炎、氣喘、呼吸道症狀者,應以他們為目標,而非鎖定無症狀傳染者,對著假想的敵人打空氣.
     
    先前指揮中心曾就沒有旅遊史也沒有接觸史的第19例肺炎死者進行回溯採檢,如果真的懷疑本土有感染,應該是朝這個風向去尋找.
     
    而全台最大的普篩仔,大概非新北侯友宜莫屬.
     
    這傢伙明明是個外行,先前說要封城,又在彰化在隔離時篩出個案登高一呼,要全面普篩,侯稱「令人想到到底有多少無症狀確診者,因為無篩檢而出去」,又指出「彰化衛生局篩檢出無症狀確診者,是中央律定範圍外的對象,是否成為破口,再次呼籲中央針對入境者要全面普篩,再加上居家檢疫、自主健康3層保護,彰化這件事就證明入境者沒有全面普篩,會讓國人害怕.」
     
    後來風向大變,彰化被發現根本是違法普篩,這個普篩仔又自爽的表示,「至於中央研擬對於12個高風險國家入境者全面普篩,侯友宜說,謝謝中央聽到他今年3月份就開始提到,入境者在居家檢疫要全面普篩,再加上嚴格的居家檢疫,雖然剛開始(中央)沒有採取作為,陸陸續續開始評估高風險(國家)先來做全面普篩,起碼要再做滾動式修正,落實當時他所提到的入境者全面普篩的目標跟方向.」
     
    簡直是高虹安上身,結果被發現這個12國普篩根本是被放出來的風向,根本沒這回事.
     
    侯友宜在事發之時,上演這12國記來轉移焦點,從3月開始不斷增添柴火,結果火越燒越旺,一發不可收拾,等到國民黨開始要求14縣市一齊普篩,上演14國記,這個全國最大的普篩仔又縮了回去,一面稱,「目前新北市跟中央一定是並肩作戰.」另一面又稱「他在今年3月就不斷強調入境全面普篩,將病毒阻絕於境外,希望中央重視地方的聲音」,一面說「量能夠的時候,他希望能夠普篩,若不足,先從高風險國家先做」另一面又煞有其事地大喊團結,「同的敵人是病毒不是自己人」,這種三面手法,普篩也要幹,會配合中央,又要當公道伯呼籲大家別吵架,卑鄙猴之助,不是浪得虛名.

    至於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他可能以為自己是背著天庭盜取天火,送往地上的人間,一副俠醫精神,但他不知道的是,天庭不是天庭,也和彰化一樣,都在人間,隨意盜取篩檢能量,是一過,被發現後吶喊基層士氣被打擊,是貳過,拿眾人的火替自己取暖,根本是打擊全體基層和百姓的士氣;被發現後訴諸悲情,為自己開脫,卻釀起鬥爭,和國民黨串聯,惡人先告狀,劍指指揮官陳時中,這就是在打擊全體防疫的士氣.
     
    當他跟著一群衛生局基層人員,接受王惠美的獻花,搞成一副悲壯的場面,說的一副為基層的樣子,實際上,只是拿基層工作人員們當擋箭牌,他們要陪局長獻花,又要被抽血,如同做直銷一樣去拉篩檢,葉局長可曾想過他們被當成工具人的心情? 
     
    他以為自己是普羅米修斯,但實際上,比較像馬謖.
     
    諸葛亮叫馬謖守街亭,要依水在山下設陣,豈知這馬跑上山去,稱什麼「置之死地而後生」、「背水一戰」,說我軍居高臨下,敵兵無所遁形,哈哈大笑三聲,擅自更改策略,結果卻斷了水源,失了街亭,大敗而歸.
     
    他把大敗說成是大勝,抗命違規,說成是服膺指揮,我有裁量權,應該要被斬了,周圍一干馬稷幫,卻跑去斬諸葛亮,還要蜀軍全部都要用街亭佈陣,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
     
    照他的佈陣,蜀軍兵力是用之不竭,蜀軍糧草是吃之不盡,蜀軍水源是靠天降甘霖,蜀軍指揮可以是多頭馬車,恐怕只有全國陷之死地,無人可以後生.
     
    彥伯,可謂台灣之幼常也.
     
    後疫情時代,我們要面對的,可能不只是病毒而已,還有應著病毒而起的,「後疫情時代臆病症候群」.
     
    臆病,在日文中有膽小的意思,亦有疑神疑鬼,徒增痛苦的意思,在疫情的當下,遏止心中的不確定感,恐慌的心情,比災難本身造成的結果,還要重要,所以,與其擔心自己有沒有生病,不如祈禱疫病直接降臨,讓自己染病,讓災害直接發生,這樣子,大家都清楚了,大家都平等了,不用再擔心病毒在哪裏了,把自己遭遇到的各種煩惱,都與未曾謀面的病毒相連結,只要確認自己生了病,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不安全的,那就可以歸因各式各樣的煩惱.
     
    而這樣的心情,就會被一群想法完全相反的菁英(他們自認為)所利用,他們期盼更多的災難,更多的恐慌,好讓自己支配群眾,實踐自己心中的模型,他們像是一群好戰的戰士期盼戰爭,也像是膽小僧侶,躲在幕後用信仰驅趕羔羊,無論如何,這都是野心,而非真心為了群眾福祉,他們迫切證明自己的智慧,自己是有用處的,如此,就墮入了理性的漏洞,誠如霍克海默所說,
     
    「一種思想的發展,這種發展只以最有效的方法為目標,而不反思目標的合法性,將人變成單調的器具,而不承認人本身及目的的社會.」
     
    這些人,不算是專家,頂多算是專業而且訓練有素的狗.
     
    這群台大公衛學者,在想著篩檢別人之前,不如先去台大精神科做一下精神鑑定吧.
     
    而另一群政治狂熱的戰士,他們認為現階段台灣防疫的成果,阻礙了自己的利益,卻忘了,自己的生命也在防疫保護傘的庇蔭之下,先有健康無虞的身體,才有他們出的那張嘴.
     
    他們像群賭徒,四處丟擲硬幣,與人打賭,「等一下就會發生地震」,等到地震發生,房屋崩垮,就連他打賭的所在,酒店也垮了,他們仍滿意地看著那群四處奔逃的人,高興地對他說「你看,我說的對吧?」
     
    這群人不信任台灣的防疫結果,拼命想戳破他以探求所謂的「真相」,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他們把災難視為是支撐自己動搖的世界,的一種莫須有的憑依,這種病態的連結,將會使得人們祈禱災難發生,當所有人的世界搖搖晃晃,自己的世界才能感到穩固,這種「我對你錯」的思維,其實是不理性的災難關聯.
     
    若是要探求「真相」,戳破「神話」,那還算好了,就怕他們主動製造災難,這些「後疫情時代臆病症候群」的下一步,恐怕就是自己主動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引入病毒,造成大流行,來證明自己的普篩之正確,台灣防疫是假的,都在蓋牌,台灣輸出病毒,台灣跟中國一樣爛,陳時中下台...等等,病態的思想.
     
    神父曾以大衛迎戰歌利亞來比喻,那些求取「夾縫中自由」的人們.
     
    面對龐大的巨人,大衛只有從拉谷溪水中挑選的五顆石頭.
     
    儘管是這樣強烈的不對等,但人們從來不會放棄在地上放上釘子,希望讓大衛踩到,讓這樣的不對等再更增加一些.
     
    儘管他們知道,每擋下巨人揮舞的粗大手臂,就增加了每個人的生機,大衛倒下了,他們也無法倖免.
     
    但是此時奮戰的大衛,那個嬌小的身影,在他們眼中,卻比巨人還要龐大,還要來的感到壓力.
     
    他讓他們沒辦法做平常喜歡做的事情,比如,提問一些無腦的問題,發明一些無腦的理論,或者是狂幹民進黨.
     
    但他們不知道,這個不自由不是大衛造成的,而是巨人,和他愉快的非利士夥伴,所造成的.
     
    陳時中不是病毒.
     
    拿走你的釘子,停止扯後腿,看看那些奮戰的人,他們的肩膀,都跟你一樣瘦削.
     
    你應該看著他們的堅強而堅強,而不是因為忌妒蒙蔽了雙眼.
     
    你應該是個大衛,一起對抗巨人,守護自己的家園,brother.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RRHH #Spencer #LAN #Jean tomoyo的贊助
     
    【贊助神父的菸 守護台灣防疫】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形容溪水的聲音 在 安啾愛旅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5 21:55:15
    有 103 人按讚

    「越美的地方暗藏越多危機」#我被虎頭蜂螫了
    👉這篇一定要看的山知識:https://bit.ly/33rGEMv

    “心裡的不安遠超過痛、麻、痠”
    過了幾天傷口已經復原的差不多了
    這次爬山被大自然上了一課😵

    -

    上週末去爬桶後越嶺古道的小礁溪支線
    沿途景色令人震撼
    溪水的水質清澈到直接見底散發出天然湖水綠顏色
    走進完全未開發的林道
    和煦陽光從樹蔭縫隙撒下
    如同置身在亞馬遜叢林
    在準備細細品味這片大自然造就的美景時
    大自然的另一面危險也悄然靠近
    我們其中一個夥伴身旁出現一隻紅黑色的肥大虎頭蜂
    本來想靜待虎頭蜂離去但牠卻直接往夥伴的大腿蜇下去並停留在夥伴腿上
    無可奈何只好徒手把虎頭蜂從腿上拔起
    還在震驚當中時
    隨後又衝出四五隻虎頭蜂
    直接往夥伴的屁股、小腿刺下去
    大家往上逃離的途中 我的左小腿也麻掉
    第一次看到黑紅色相間的虎頭蜂
    到現在還忘不了為了拔開牠而碰到牠腹部的觸感

    -

    一陣慌亂中到了上方平台
    夥伴被螫了四個包
    其中兩個是在屁股上還冒出鮮血
    夥伴開始嘴唇發麻、聲音逐漸沙啞
    我的左小腿腫了起來
    開始痠痠麻麻
    開了手機SOS功能求救 #完全沒訊號
    立即決定折返下山 #原本是要走O型路線但是折返下山的距離較為短
    你沒聽錯!是要折返下山
    意味著我們又在經過那塊虎頭蜂地盤

    -

    每個人心裡害怕不安
    硬著頭皮快速通過
    衝在最前面的夥伴幫大家擋了一個攻擊
    下山的泥土道路非常溼滑
    一不小心就會摔的狗吃屎
    當時的我已經忘記左腳的疼痛
    只求不要造成大家的負擔
    索性坐在泥土路上
    一路滑下山
    途中碰到幾組山友
    一臉好奇著為什麼這麼早就下山
    “我們被虎頭蜂攻擊了‼”

    他們二話不說
    也跟著我們一起下山
    平安回到停車場
    趕緊直奔急診
    沿途不斷的查詢被虎頭蜂螫的相關知識......

    -

    這五大點是最重要也是我們後來想想詢問醫生後的結果👇

    🔸Q1:怎麼樣的穿著才不會碰上虎頭蜂?
    淺色衣物尤佳
    我們被蜇的三個人
    上半身都是白色
    但下半身都是黑色
    偏偏被蜇的都是集中在腳與屁股

    🔸Q2:看到虎頭蜂怎麼辦?
    切勿拍、打、揮、反應過大等舉動
    這些在於虎頭蜂眼裡
    都是具有攻擊性動作

    🔸Q3:不幸被虎頭蜂螫怎麼辦?
    立即下山
    因為螫針與警戒費洛蒙會同時留在人的皮膚內
    而費洛蒙同時也是虎頭蜂間的信號
    因此不要覺得被一隻虎頭蜂蜇
    還可以繼續往前走
    接下來會招惹更多虎頭蜂攻擊

    🔸Q4:掛急診後,醫生會怎麼處理?
    打破傷風藥+口服藥+藥膏
    記得要盡可能形容蜜蜂特徵 #畢竟分了很多種類

    🔸Q5:被虎頭蜂蜇多久會好?(這是我的狀況)
    掛完急診後
    有按時擦藥吃藥再加上充足睡眠
    第一天可能還會不舒服
    過了第二天只剩壓下去當下會刺痛
    第三天基本就痊癒

    -

    「山永遠都在,等準備好再來🙋‍♀」
    永遠不要小看大自然
    近期大家瘋狂往戶外跑
    同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才是旅途中最重要的事🙏🙏🙏

    #有問題舉手
    #歡迎分享
    #歡迎存起來
    #歡迎留言關心我和夥伴
    #歡迎繼續去我的哀G看照片
    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travelingya/

  • 形容溪水的聲音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10-09 22:29:35

    銅門村的慕谷慕魚,寶藍色的溪水和巨石峽谷,許多遊客形容像是遺落的仙境。說起慕谷慕魚這個名號,其實是一個古老姓氏。三百多年前,第一個翻越中央山脈,從南投遷移到花蓮銅門,定居開墾的太魯閣家族,就是慕谷慕魚。對於這片純淨的山水,村民投注相當多的人力心力來維護,還曾經封溪護魚兩年,但是這些努力,追不上破壞的速度,假日一天三千名遊客造訪,已經超過環境的承載,這幾年,部落又開始出現封山的聲音。觀光開發和生態保育之間,該怎麼平衡呢?或許入山者,多一點點的同理心,就是最好的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