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歌詩(為錢新祖)
But by such similitudes truth is obscured.
—— Saint Thomas Aquinas
1.
若你選擇的方向正確,站在風裏
瞭望島與石礁那些似乎就是宿昔
先驗;聖.托瑪士.阿奎納斯以及
其他,經院傳統的結構。但香港
曾經看...
輓歌詩(為錢新祖)
But by such similitudes truth is obscured.
—— Saint Thomas Aquinas
1.
若你選擇的方向正確,站在風裏
瞭望島與石礁那些似乎就是宿昔
先驗;聖.托瑪士.阿奎納斯以及
其他,經院傳統的結構。但香港
曾經看到你的哲學理念一閃而逝
那是倉促。閒適反照於我朝南的
細雨窗前,菸草,晚明,堅忍的
學業,無窮寂寥裹一顆拒不隱晦的心
2.
甚麼聲音響?海潮反覆拍擊雁鵝
藤壺的船底──彷彿這樣也等於
出發,若是乘船離開選擇黃昏時刻
當晚鐘進而取代了海潮的聲音響
隨身攜帶一座指北羅盤,若是沒有
就攜一本講早期耶穌會教士與
羅盤演進的關係,的書,再檯頭
星斗嵯峨處思想正反閃光如最初
3.
而我們已然失去習慣的辯論規則
試圖以沉默說服對方,無窮的冊葉
分散在書衣和引得之間,我懂得
一些你們不曾詳細說明的對,與錯
還不如,不如讓我陪你稍走一程
象徵,朝我們洞明雪亮的方向
這樣蹣跚搖擺,尋視此去幽黯的
前路,光明勝過宇宙創生第一個正午
----
詩人林餘佐賞析:
哀悼是人類獨特的心理活動之一,也涉及到文學創作的核心:追憶與再現。我們透過各式各樣的技藝去再現、追憶掛心的人事物,其中一個迷人且魅惑的事蹟大概就漢武帝為了賓妃招魂的故事。李夫人逝世,漢武帝思念極深,這時有一位方士少翁稱說他有招魂之術,能再現李夫人的形象。於是,方士方式在宮裡裝置布幕、屏障,並剪裁少婦人影,在晚上點起燈,人影映在佈置之上,漢武帝遠遠看去,彷彿是李夫人的倩影。這個記載看似荒謬,但牽涉到文學創作的動力,也形成文學創作的類別:「輓歌」。
楊牧的創作中不少作品是屬於輓歌這類的題材,像是〈紀念覃子豪〉、〈不是悼亡:寄溫健騮〉、〈一位英國文學教授之死〉……等。這類的作品多半在追憶自己和被悼亡者的過往情誼與共同經歷的日常事件。楊牧寫於一九九六年的〈輓歌〉(為錢新祖)也是如此。在詩的開頭楊牧引了聖.托瑪士.阿奎納斯(Saint Thomas Aquinas)的句子作為引子(But by such similitudes truth is obscured),彷彿也為了學者錢新祖一生追求的志業做了註腳。楊牧在第一段寫著:
曾經看到你的哲學理念一閃而逝
那是倉促。閒適反照於我朝南的
細雨窗前,菸草,晚明,堅忍的
學業,無窮寂寥裹一顆拒不隱晦的心
這裡所描述的是楊牧心中對錢新祖的追憶畫面,錢新祖所思索、追尋的哲思,在楊牧細雨的窗前相互探照下,詩人憶起昔日的菸草與共同堅忍探求的學業,在一顆拒不隱晦的心不斷地折射出回憶來。
輓歌詩除了再現逝者與詩人的共同回憶之外,「送行」也是輓歌詩、哀悼詩常出現的敘述情景,楊牧在第二段寫著:
甚麼聲音響?海潮反覆拍擊雁鵝
藤壺的船底──彷彿這樣也等於
出發,若是乘船離開選擇黃昏時刻
當晚鐘進而取代了海潮的聲音響
楊牧在詩中發問是什麼聲音響,打破了我們的回憶,原來是海浪拍急著船底,這裡出現了「船」這個移動的物件,船意味著分離,意味著死者與生者的分隔,於是楊牧說,在黃昏時刻選擇乘船離去,以鐘聲代替海潮的聲音。鐘聲是一個警示,揭示著分離的到來,輓歌詩除了追憶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醒離去的事實。
在〈輓歌詩〉(為錢新祖)這首詩中,楊牧不斷重現錢新祖遺留下來的印象,像是哲思的辯證,於是楊牧寫著:「而我們已然失去習慣的辯論規則/試圖以沉默說服對方,無窮的冊葉/分散在書衣和引得之間,我懂得/一些你們不曾詳細說明的對,與錯」那些昔日的辯論與思考,如今早已失去了發話者,只剩楊牧一人獨自回味,於是楊牧在此又再提及試圖留下彼此過往的事蹟。楊牧在《一首詩的完成》中,形容朋友像是「迎面而來的風」,讓自己得以飛翔、成長。於是,楊牧在面對錢新祖的死亡,最後寫著:
還不如,不如讓我陪你稍走一程
象徵,朝我們洞明雪亮的方向
這樣蹣跚搖擺,尋視此去幽黯的
前路,光明勝過宇宙創生第一個正午
陪著前行,可以看出楊牧與錢新祖的情誼,這裡的稍走一程可以看作彼此在問學、情誼、生活的延續,並且最終朝向「洞明雪亮方向」。最後楊牧將死亡提升到宇宙的創生,更意味著生命的終點以及日後延續的可能。輓歌詩的寫作除了是輓主與創作者的生前情誼之外,更有創發性的在於對輓主的身後的想像,楊牧在最後一段便呈現如此的臆想,將死亡與宇宙的創生做連結,是輓歌詩中的獨特展現。
------
設計:泱泱
圖源:https://pixabay.com/photos/sunset-island-ship-sea-landscape-1026239/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社會關懷 #輓歌詩 #林餘佐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形容海浪的句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輓歌詩(為錢新祖)◎楊牧
But by such similitudes truth is obscured.
—— Saint Thomas Aquinas
1.
若你選擇的方向正確,站在風裏
瞭望島與石礁那些似乎就是宿昔
先驗;聖.托瑪士.阿奎納斯以及
其他,經院傳統的結構。但香港
曾經看到你的哲學理念一閃而逝
那是倉促。閒適反照於我朝南的
細雨窗前,菸草,晚明,堅忍的
學業,無窮寂寥裹一顆拒不隱晦的心
2.
甚麼聲音響?海潮反覆拍擊雁鵝
藤壺的船底──彷彿這樣也等於
出發,若是乘船離開選擇黃昏時刻
當晚鐘進而取代了海潮的聲音響
隨身攜帶一座指北羅盤,若是沒有
就攜一本講早期耶穌會教士與
羅盤演進的關係,的書,再檯頭
星斗嵯峨處思想正反閃光如最初
3.
而我們已然失去習慣的辯論規則
試圖以沉默說服對方,無窮的冊葉
分散在書衣和引得之間,我懂得
一些你們不曾詳細說明的對,與錯
還不如,不如讓我陪你稍走一程
象徵,朝我們洞明雪亮的方向
這樣蹣跚搖擺,尋視此去幽黯的
前路,光明勝過宇宙創生第一個正午
----
詩人林餘佐賞析:
哀悼是人類獨特的心理活動之一,也涉及到文學創作的核心:追憶與再現。我們透過各式各樣的技藝去再現、追憶掛心的人事物,其中一個迷人且魅惑的事蹟大概就漢武帝為了賓妃招魂的故事。李夫人逝世,漢武帝思念極深,這時有一位方士少翁稱說他有招魂之術,能再現李夫人的形象。於是,方士方式在宮裡裝置布幕、屏障,並剪裁少婦人影,在晚上點起燈,人影映在佈置之上,漢武帝遠遠看去,彷彿是李夫人的倩影。這個記載看似荒謬,但牽涉到文學創作的動力,也形成文學創作的類別:「輓歌」。
楊牧的創作中不少作品是屬於輓歌這類的題材,像是〈紀念覃子豪〉、〈不是悼亡:寄溫健騮〉、〈一位英國文學教授之死〉……等。這類的作品多半在追憶自己和被悼亡者的過往情誼與共同經歷的日常事件。楊牧寫於一九九六年的〈輓歌〉(為錢新祖)也是如此。在詩的開頭楊牧引了聖.托瑪士.阿奎納斯(Saint Thomas Aquinas)的句子作為引子(But by such similitudes truth is obscured),彷彿也為了學者錢新祖一生追求的志業做了註腳。楊牧在第一段寫著:
曾經看到你的哲學理念一閃而逝
那是倉促。閒適反照於我朝南的
細雨窗前,菸草,晚明,堅忍的
學業,無窮寂寥裹一顆拒不隱晦的心
這裡所描述的是楊牧心中對錢新祖的追憶畫面,錢新祖所思索、追尋的哲思,在楊牧細雨的窗前相互探照下,詩人憶起昔日的菸草與共同堅忍探求的學業,在一顆拒不隱晦的心不斷地折射出回憶來。
輓歌詩除了再現逝者與詩人的共同回憶之外,「送行」也是輓歌詩、哀悼詩常出現的敘述情景,楊牧在第二段寫著:
甚麼聲音響?海潮反覆拍擊雁鵝
藤壺的船底──彷彿這樣也等於
出發,若是乘船離開選擇黃昏時刻
當晚鐘進而取代了海潮的聲音響
楊牧在詩中發問是什麼聲音響,打破了我們的回憶,原來是海浪拍急著船底,這裡出現了「船」這個移動的物件,船意味著分離,意味著死者與生者的分隔,於是楊牧說,在黃昏時刻選擇乘船離去,以鐘聲代替海潮的聲音。鐘聲是一個警示,揭示著分離的到來,輓歌詩除了追憶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醒離去的事實。
在〈輓歌詩〉(為錢新祖)這首詩中,楊牧不斷重現錢新祖遺留下來的印象,像是哲思的辯證,於是楊牧寫著:「而我們已然失去習慣的辯論規則/試圖以沉默說服對方,無窮的冊葉/分散在書衣和引得之間,我懂得/一些你們不曾詳細說明的對,與錯」那些昔日的辯論與思考,如今早已失去了發話者,只剩楊牧一人獨自回味,於是楊牧在此又再提及試圖留下彼此過往的事蹟。楊牧在《一首詩的完成》中,形容朋友像是「迎面而來的風」,讓自己得以飛翔、成長。於是,楊牧在面對錢新祖的死亡,最後寫著:
還不如,不如讓我陪你稍走一程
象徵,朝我們洞明雪亮的方向
這樣蹣跚搖擺,尋視此去幽黯的
前路,光明勝過宇宙創生第一個正午
陪著前行,可以看出楊牧與錢新祖的情誼,這裡的稍走一程可以看作彼此在問學、情誼、生活的延續,並且最終朝向「洞明雪亮方向」。最後楊牧將死亡提升到宇宙的創生,更意味著生命的終點以及日後延續的可能。輓歌詩的寫作除了是輓主與創作者的生前情誼之外,更有創發性的在於對輓主的身後的想像,楊牧在最後一段便呈現如此的臆想,將死亡與宇宙的創生做連結,是輓歌詩中的獨特展現。
------
設計:泱泱
圖源:https://pixabay.com/photos/sunset-island-ship-sea-landscape-1026239/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社會關懷 #輓歌詩 #林餘佐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形容海浪的句子 在 小賴 Laiyit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1.17海岸錄音日| 心情紀錄
「像是射弓箭一樣,在拉與放之間,力道得剛剛好」。
這是海岸錄音日當天,一個很珍貴的時刻,好感謝攝影師幫我們紀錄下來了!冠宇哥示範拉弓箭的手勢,告訴我錄音時情感的「進、出之間」要恰到好處的拿捏。
那個下午,好幾次,唱哭了自己和觀眾,然後再很快收拾情緒,回到「恰如其份」的位置。好難,但好過癮!收與放之間,因為夠安靜,所有的表達都回歸到純粹無比的世界。有唱進情感、還是只是把歌詞唱完,表露無遺。
結束了這個非常非常美好的下午,有難以言喻的感動。
第一次這麼赤裸地把自己寫歌的內在狀態,唱出來,在觀眾的面前。
大部分錄音的歷程都是安靜而孤獨的,只有歌者、樂手、錄音師、製作人,全神貫注投入在這些過程中,知道那種分分秒秒與世隔絕,只剩下音樂和自己的世界。但這次是有觀眾的,我們分享這樣的歷程,讓觀眾一起經歷,陪我一起哽咽、一起哭、一起暫時忘記呼吸。
當初冠宇哥要我挑幾首自己的歌、可以投入在內心狀態的歌,也沒想過可以呈現到什麼程度,但很認真的準備了四首貼近自己的歌曲,是那種把每個句子唱進心裡,就會掉眼淚的歌曲。
當天一開始,冠宇哥跟大家說明了活動,並提醒大家,因為是正式的錄音,他還是會比較嚴格,請大家把手機關機、並且確認在歌曲結束、最後一顆延音停止之後,還要至少數三秒,才可以鼓掌,否則可能會破壞了聲音的完整。
第一首歌、第一個take,右手不受控制的發抖、冒汗,持續了整首歌,五分鐘。結束只有:「太可怕了!」可以形容。一身冷汗冒發!哈哈,在大家面前做這件事情還真是緊張,加上大家聽完冠宇哥的說明,也進入緊繃狀態,好像連呼吸都小心翼翼,我跟觀眾的連動讓那五分鐘好煎熬啊啊!!
接著,我不停調整呼吸、看著落地窗外的姑婆芋,隨風搖曳的身影,有陽光、有風,試著讓自己身體跟著搖曳,終於,第二個take明顯覺得自己好多了,恢復了一些自在。接著,冠宇哥開始告訴我吉他彈法可以再細緻一點,跟著身體和聲音的呼吸、像是海浪般的存在、然後提醒我在進入歌曲情緒時的內心狀態,像拉弓箭一樣,收放之間的奧妙要自己體會。
人生中拿過弓箭好像就那麼幾次,體驗式的練習而已,到現在好像才比較明白,收放之間可以發生多少事情。
謝謝一切!歌曲被記錄下來了,這篇文章也作為一個紀念。
謝謝當天來參加的朋友們,有你們的給力,才會有安心、最終能自在投入的我。
謝謝冠宇哥、謝謝小宇當天顧前顧後的準備,
謝謝嘎妞和熊一路陪著我,
謝謝家人在遠端的支持,
謝謝老天,給我這麼多禮物,引領我來到長濱。
最後謝謝自己,
為了「不虛此行,如其所是」,
每天都在努力。
#敬請期待新歌出爐
#海岸錄音日
#小賴的台東日常
#海岸音樂製作所
#沐山
#小賴laiyiting
形容海浪的句子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問
我是-位長期住在美國舊金山的台灣人。
我在台灣的表姐剛把您最近登出的-位女孩子的信傳給我,我看了內心很激動充滿感激,這世界上有您這樣的好人願意出心出力做出適合的支持。
我和大我四歲的表姐一個多月前才發現她和我在將近五十年前都曾經受到-位家人,家族中的大哥哥的性虐。表姐當年十歲,我五歲,被性侵到六歲。
因為最近又再一次的崩潰中才鼓起勇氣把埋了將近五十年的惡夢告訴家人。我的哥哥在震撼中挺起保護者的背包要求對方認罪,過去這幾個星期,我和我表姐彼此學到了也領悟了很多。我們過去一個多月來在我哥哥保護之下,一步一步小心的走出陰影,也因此事,意外地改善家族中不少親情關係。
我從五歲開始相信我是沒人保護的人,我是在家人眼中最不重要的人,這些錯覺,因這次的揭發,體驗到我身邊家人在知道真相後是不捨和心痛的,今天五十四歲的我,終於明白,他們是在乎我的,他們是我可以依靠的,我是有人愛和心疼的!
甚至,原來這段好長好長的路,我有一位也藏在陰影下的表姐,默默的,遠遠的,走在一起。
許多的領悟我們多希望是在四五十年前就得到,雖然晚了幾十年,但我們正在學著把我們的痛苦和悲傷轉為力量。表姐和我在我們大家族中,以我們的經驗開導下一代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和家人溝通,如何學會信任家人,希望能藉此幫助更多的人。
這一個多月來,我們的注意力從傷害我們的人轉放在我們這些心愛的家人,無意中,在這些家人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許多美好的轉變,無論是兄弟姐妹或母女間的關係。
原來,這段路其實不是那麼孤單的。
我想真心的謝謝您為我們所做的,為我們開啟一道安全的環境把話說出來,這條沈默的路真的很長。
以下是我在他人承認罪惡後唯一説的話。
7/27/2020
他的信,我大概至今唸了五次。
當我哥哥第一次通知我他有來信,我完全沒有急著要閱讀它的感覺。
當我第一次閱讀信時,我快速瀏覽了一下,對信沒有任何情感上的反應,沒有憤怒,沒有悲傷,沒有同情心,一無所有,空白。
幾個小時後,我再次讀完它,但仍然,空白。
再唸一遍,什麼都沒有。
第二天早上,我又讀了一遍,仍然空白。
二十四小時後,我的感覺是⋯⋯他描述的童年對我來說已完全陌生,直到讀完他的信後,我才回想起家庭開車出去的旅行。經過多次閱讀,我才隱約地記起那些旅行,並且隱約地記得我們的父母對他和他們兄弟姊妹慷慨之情,從他們整個童年到進入大學,甚至到成年都是如此。
但是我不記得他所描述的幸福時光,我不記得他寫的父親在方向盤後面開車帶大家出去玩的神氣或印象。空白。我的父親神氣的形象, 他看得到,也留住了,我沒有。
我記得的是無論何時,他和他的姐妹在我身邊時,我都感到恐懼。 有時,他即使不在附近,只要家庭聚會ㄧ提及他的名字,都會使我陷入極大的恐懼之中。
我希望我有旅途愉快的回憶,我希望有和家人在一起天真無邪自由自在在一起的回憶,但我對此沒有任何記憶,只有恐懼和需要保持沉默,否則我會被殺死。這是他在我五歲時,給我的一次又一次的恐嚇。
現在,我了解了,為什麼小時候知道可以離開台北搬到台南會有解脫的感覺,以及幾年後必須搬回台北後的那種憤怒和恐懼。
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做為一個國小四、五年級的學生,我叛逆地堅持自己要留在台南,即使父母必須搬回台北,即使兩個哥哥已經搬回台北上學了。
現在,我明白了為什麼在一個古老的日式房屋中獨自度過那些令人恐懼的夜晚,並沒有讓我恐慌。即使是附近的孩子們會時常在客廳外面的窗戶上刮指甲來嚇我,或發出幽靈般的聲音。我很害怕,但是那種害怕比不上必須回到台北的恐懼。如果我回到台北,我將又不再有自由,不再有選擇,必須在家庭聚會上面對他,必須住在與他所在的城市裡。我沒有和大家庭快樂團聚的記憶,只記得當年的著急和恐慌,怎麼去鎮定,怎麼去保密,怎麼去不被殺死。
我永遠記得我父母的朋友在台南家的前院千方百計地抓住我,一方面安慰媽媽,因為九歲的我歇斯底里死都不上裝滿行李箱準備回台北的車。我就像一隻野生猴子被迫入鐵籠子一樣,我完全失去了控制,媽媽必須心痛不捨的留下我。我記得她無奈的神情和眼淚,也記得我的無助和不願。你能夠想像九歲的孩子當時寧願與媽媽分離的堅決選擇?
我記得,在整個青春期,當我們的父母雇用表哥表姊來當我們家教的時候,我心裡無處可發的憤怒,無處可躲的恐懼。
我記得在每週二下午在鋼琴課之前,右腿無原無故的疼痛是因為鋼琴老師的聲音很像他的聲音。我記得的是媽媽ㄧ次又一次的責駡,鋼琴老師對我ㄧ次又一次的懲罰,因為我在他面前裝耳聾。
我記得爸爸在深夜背著我到藥房去尋求止痛藥來止住我半夜醒來無法解釋的胸痛和喘不過氣的那些夜晚。
我記得大阿姨的婚禮,四舅的婚禮,五舅的婚禮上只要他一説話或在我視線範圍內,我就僵硬了。
我記得在我們搬去台南後的第一個暑假,他和他姐姐妹妹來我們台南的家玩,當他走進來,一看到我的那一刻,他用恐嚇的眼神對著我又擺出割喉的手勢,我整個夏天都只記得那個手勢,他搶走了我以為可以終於解脫的第一個在台南的暑假。
我的童年記憶和他記得我們的家庭時光完全不同。
他在接受我家人的愛和慷慨的同時,除了他現在描寫的可恥的罪惡感之外,他還記得那段快樂的時光和旅途。
我沒有快樂的記憶。我記得的是黑暗,恐嚇,沉默,和恐懼。
他的信中談到了他自己的感受,這和我的情緒完全不相連。
他的感受與我無法繼續學習音樂的感受完全不相關,我無法繼續學習進音樂系,因為一首每個鋼琴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曲子,總使我想起了當我被困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癱瘓時,他的妹妹在外面彈這首鋼琴曲的時刻。
他的羞恥感和我當年年幼和少年一次又一次因做噩夢而醒來看到被尿床弄髒的床單時產生的羞恥感沒有共鳴。
他描述的罪惡感和我當年作為一個年輕母親的罪惡感也毫無共鳴。我當一個媽媽的內心總是充滿恐懼,而且隨著兒子的長大愈來愈深,害怕自己怎麼做都無法保護他,這個罪惡感直到如今還沒減輕。
他描述,但他缺乏坦誠的勇氣,也和我一輩子缺乏去面對大大小小的衝突的勇氣毫無共鳴,因為我的頭腦裡永遠影印著如果我不順服,如果我有意見,就會被割喉的恐懼。
他形容信主後,半夜醒來耳邊聽得到怒濤中的和平歌聲。我聽到的是五歲開始每夜的惡夢中小小的我自己站在沙灘上大浪衝到頭上的怒吼,害怕被海浪吞噬,但是我一點都動不了。海浪總是在沖到我頭頂上方就變成厚厚的岩石,壓得我喘不過氣。 之後我學著有時候在巨浪變成岩石之前把自己哭醒,多次醒來,阿媽和阿姨總取笑我,又尿床了。
我內心的海浪與帶給他和平的海浪非常不同。
我對他的信的反應,是空白的,甚至有種諷刺的感覺。
他期望我和我表姊,家族另一位受侵者,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感覺?或接受道歉?以為這樣的祝福就能抹去我們的傷痕嗎?或給我們帶來溫暖和平安?我真的笑出聲來。那種平安早就永遠被奪走了,我們也從小被迫相信自己沒有權利有平安的心,我們甚至從未經歷過那樣的平安和溫暖。
他的信表達了他的糾結、厭恨、後悔和要求寬恕。我卻只讀到一個缺乏同情心和一個自我為中心的人的自私懺悔,他專注於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悲劇,而不是擔心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以及現在他如何幫助他人康復。
因此,我有很多話要說,但我,也無話可說。
五十四歲的我
7/27/2020
回
在你的信裡
一再一再提到「空白」這兩個字
原來空白是如此巨大包容
提醒每個後來跟你有類似遭遇的人可以擁有遺忘的權利
這是一種正面能量
雖痛苦不堪惡夢不斷浪濤壓頂割喉駭像
但你一次次高舉出這個權杖
對著這個傷害勇敢地直接地說
退 退 退
不許你有再髒污我的機會
儘管所有的記憶都要一併擦去也在所不惜
所以他這輩子是得不到他想要的原諒與平靜了
即使在神的面前
他的怯懦依然
他只是透過玷污神的身分來求饒
以為只要把神搬出來就能奏效
真要是真心懺悔
他早該在信主後就跟大家坦承
而不是被舉發後才認罪才寫信
其實我們都沒有原諒誰的能力
因為不原諒並不會讓痛苦消失
是他有沒有一種認知
發生過的事不會消失
被原諒也不能消弭他做過的髒事
他如果能在宗教找到一點靈性
他就不該只是自私地妄求他自己的內心平靜
他應該用一次次經歷不平靜的恐懼去體會受害者長期的感受
一直到人生終點
不斷地體會
是這樣的心才能讓他從地獄裡看到天堂的光
而不是只是在內心懦弱的禱告
那都是枉費的心機
相對的
你把這一切的經歷和感受擲地有聲的呈現
是一次升級版的大躍進
因為你這次帶領著一大群人一起躍進的
有各個年齡層的受害者
有還不知悔改的加害者
有被蒙在鼓裡的親友
有需要這些認知的人們
真的是充滿意義的一次聯手效應
你帶著時代進步了
你的信是我讀過對於加害者懺悔的來信最深刻的
因為你沒有要潦草讀過這個悔改
因為你知道只有透析這些文字的真與假
痛楚才能變成有意義能救人救心的故事
這已無關罪與罰
這是不要再輕忽這樣普遍的傷害存在
命運裡殘酷的考驗都有一種神奇的特性
就是只要你挺得住
即使過程不斷複雜腐爛陰暗不公
但挺得住就表示這個牆沒有打趴你
你的生命依然有力
這個力量最大的能量是給人們保留一個希望
如同燭火
在暗黑世界
你還有很多話要說
這句話很有篇幅
會的
會有很多人站出來
接續你的句子
不再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