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乳牛」是一種對於現實生活的現象以高度簡化的科學模型進行討論的一種暗喻。
典故起源於關於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笑話:
農夫發現奶牛的牛奶產量變得很低,於是寫信給當地大學求助。大學內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而領頭的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助手們在農場進行了兩個禮拜的現場勘查後,將資料與數據交給了那位理論物理...
「球形乳牛」是一種對於現實生活的現象以高度簡化的科學模型進行討論的一種暗喻。
典故起源於關於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笑話:
農夫發現奶牛的牛奶產量變得很低,於是寫信給當地大學求助。大學內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而領頭的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助手們在農場進行了兩個禮拜的現場勘查後,將資料與數據交給了那位理論物理學家。
不久,這名理論物理學家抵達農場並對農夫說:「我有解決的方案了!只是要在真空下且乳牛是球體的時候才有效。」🐄
這則笑話的重點是:物理學家為了讓計算可行,經常將問題過度簡化到他們能想到的最簡單形式,但這樣的簡化會減少模型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學物理的過程很常遇到某些狀況,忽略空氣阻力、假設是彈性碰撞、忽略相對論效應、令g=10、π=3🤔,或是有時候為了讓式子看起來漂亮一點就用數學去近似,例如用泰勒級數近似函數、將分母中相加的項中遠小於其他項的部分丟掉、斯特靈公式(x很大時 lnx!≈xlnx-x)…等,這些操作確實減少了精確度與真實性,但犧牲了一點真實性,卻可以讓初學者更快理解物理概念,畢竟如果你剛上國中,物理老師就要你把空氣阻力摩擦力等全部考慮進去,那就澆熄了大部分人對物理的熱忱(澆熄的部分是大學教授在做的事💦💦💦),就算到了研究所也是如此,真實世界有太多變因,有的影響力大有的則很細微,量子力學中有些問題直接用手算是會算到死的,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是從最簡單的模型起手,再慢慢加入其他因素,從最主要的拓展到細微的影響,也就是微擾理論,然後再丟給電腦去算🖥。
有些人可能覺得,喔那是因為國高中的物理比較難,所以才要忽略一些因素阿,事實上在國小剛學到密度的概念時,教你體積×密度=質量,就已經默默把「晶體沒有缺陷」的假設放進來了,你很難在大自然或人工的晶體中,找到一個完全無雜質,也沒有點、線、面缺陷的晶體,所以隨便拿幾個鐵塊◼️⬛️◾️,他們的密度是會變動的,但因為差異實在太小,所以課本都直接給你7.874 g ∙ cm^-3
這個世界看似完美的東西也有他的缺陷存在,反之看似充滿缺陷的東西也有他的特質存在;人也是一樣,追蹤我的理工宅宅們,雖然你們可能常常被歧視只懂數理不懂女生,你們懂的女生只有看動漫會讓你喊我婆我婆的那幾位,然後一生大概也只剩下當工程師輪班的命,賺到的錢還只能交給醫生讓你多活個5年,休假也不會去健身精進自己只會在床上睡到中午,什麼戶外的活動都不想參與只想在電腦前坐一天,或許真的有一天發生奇蹟你的同學看到你的特質邀你一起參加聚會,
但是我拒絕。
突然一篇這麼富含教育意義又正向的長文會不會不習慣
#cow #sphericalcow #乳牛
#迷因 #meme #梗圖
彈性碰撞公式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成功高中畢業學長游舜凱,原本念台大生科,但不放棄行醫的抱負,花了1000多天的努力,終於考取心中理想:醫科。
舜凱學長之前分享了數學科重點和準備方法心態,現在分享物理囉!
快tag身邊的學測、指考戰士👍🏼
————————————
高二
▶️直線運動(自己念 不會可以回去國中再學)
▶️平拋 斜拋很重要(二維獨立性:水平方向 鉛直方向)
▶️靜力分析:
先全體,再個別
二維獨立性(水平鉛直 切線法線)
平衡=合力為零 合力矩為零
移動平衡是看合力
轉動平衡是看合力矩
不平行的三力平衡延長線要共點且形成封閉三角形
▶️牛頓定理有三個
常用手法:
東西會動是因為有速度不是因為力(慣性)
靜摩擦力沒有公式 只有最大靜摩擦力有公式
合力(大減小)=選定系統質量 X 加速度
▶️簡諧運動:
等速率圓周運動投影為簡諧運動
討論位移 速度 加速度 絕對不要背公式 用畫圖的 減少記憶負擔
端點:加速度最大 速度為零
平衡點:加速度為零 速度最大
彈簧只會考水平 鉛直彈簧如果不會可以略之
▶️動量守恆的前提系統不受外力(注意是鉛直方向守恆還是水平方向守恆)
角動量守恆的前提是不生力矩
力是動量的時變率 力矩是角動量的時變率
力學能守恆的前提:僅保守力(重力 彈力 電力)做功
▶️天體能量搭配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命題(注意橢圓軌道 or 圓形軌道)
▶️衝量動量定理:F(力)x T(經過時間)=M(系統質量)x 速度變化
功能定理:合力做功=動能變化(注意:做功有正有負 變化量必為末減初)
FT圖面積表示衝量(動量變化) FX圖表示做功
AT圖面積表示速度變化
▶️看到題目有提力有時間基本上考衝動定理
看到題目有提及力和作用的距離通常考功能原理
▶️碰撞只有三種:完全彈性碰撞 非彈性碰撞 完全非彈性碰撞(碰撞合體)
碰撞一定動量守恆 但是力學能不一定守恆
可以把系統動能分成質心動能和內動能(內動能公式強烈建議背)
質心動能永不變 通常都是內動能做能量轉換(轉成彈力位能 或是熱能散失等等)
完全彈碰的速度公式要背(106指考單選有命題)
▶️等速率圓周運動公式要背
會衍生考天體圓周 或是 電子繞原子核做圓周
列式都從:庫侖力或是萬有引力當作向心力 開始想
建議天體圓周的速度公式和週期公式要背
氣體動力論推導一次背結論
氣體混合不外乎利用莫耳數守恆和能量守恆(化學考氣體混合可能會反應)
注意題目是問總能 一個分子平均動能 還是 一莫耳平均動能
▶️波動通常考圖型
看題目一定先看是給 Y-X圖(波形圖) 還是 Y-T圖(波上某點的位移圖)
固定端 自由端圖片判讀
駐波很重要:兩端固定 or 一端固定一端開放
駐波頻率公式直接背(搭配諧音 泛音)
▶️光學偏重考物理光學 幾何光學的部分通常命題點是全反射(考古題很多不贅述)
全反射的臨界角公式一定要背 只有密介質到疏介質才可能全反射
全反射計算可能搭配三角的公式代換 角度大膽假設一定可以消或是代換
幾何光學一定要會斯司奈爾公式
透鏡的題目命題率太低(時間不夠就略看) 但是透鏡公式要會背會用
視深實深問題不常考但106指考單選有命題 稍微注意!!
————————————
❤️其他重點放在留言區哦!
彈性碰撞公式 在 大英國辦公室小職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辦公室生活] 打破辦公室規則的辦公室 - 硬體面 #好文回顧增訂版
辦公室搬了新家,在新的辦公室,完全是熱桌Hot desk跟彈性上班flexible and smart working. 你只進辦公室上班2天,其它天在家上班,或是朝七晚三,也沒有人會見怪
新辦公式的軟硬體,完全沒有:
一個人一個坐位
坐位上有一台PC,隔板圍住
不用朝九晚五的每天都進辦公室上班,無論你是什麼職務
辦公桌有抽屜,一堆個人物品,紙、筆、檔案夾、書面資料...等等
夠用的會議室
開放式辦公室的硬體面:
辦公室的新家,將原本是兩個辦公室兩家公司的員工,2000名員工"塞"在同個空間(當然還是有符合建築空間與人口比例),花了8個月整個打掉重新裝潢.整個辦公室是採開放空間
辦公桌在熱桌hot desk形式 - 共用分享的辦公桌,每位同事沒有固定坐位,以區塊來畫範圍,例如這一張桌子6個坐位是產品組,但產品組有8個人,隔壁張桌子10個坐位是行銷組,行銷組共有12位同事.然後這15張桌子加起來就是電子商務部的範圍
同事上班,看到組的桌子有空位就坐,採先來先贏先選,晚到了如果本組桌子坐滿了,就坐隔壁的桌子,或是任意的空坐位。
但是如果晚來了,看到同事常坐桌子是空的,還是會有善的先問一下此同事今天會不會進辦公室,再考慮要不要坐下去。
之前大家都很擔心上班時沒有坐位,或是得去旁邊坐的尷尬,不過大家後來就習慣了,只是如果旁邊坐了不熟的同事,當天上班就會很安靜沒什麼講話了,但是如果你要打破沉默,大方談話認識新同事,也是沒問題的。
每位同事都有一台筆電,因此任意坐也沒有關係,每張桌子都有大電腦螢幕,插上線就可以舒服上班,不用只盯著筆電的小螢幕看.連結internet跟公共槽的網路系統是wifi,也不用限制在有線裡。
個人物品完全放在個人置物櫃locker,之前同事都擔心置物櫃會不夠,需要共用,但是上班後,不少同事們反而說他的locker是空的沒在使用,因為發現不需要很多東西,以前有10支筆,現在用2支就好了,以前印了很多紙張文件,其實都沒在看沒用到,現在資料完全存在筆電中.英國人的辦公桌本來就已經很少有私人物品有特設的擺設,現在我的辦公室更是降低到0。
有時候比較麻煩的是會議室,整個公司只有12個會議室,所以如果有嚴肅又正式的會議,需要先找到會議室有空的時間才能開會,而不是像往常般要開會然後再訂會議室.因為開會實在很麻煩,所以能省略開會就省略開會.
但是辦公室的沙發區倒是隨處可見,每個角落都有稍微隔起來但是沒有門的open桌子與沙發/椅子,看見沒人坐就坐進去使用吧.連跟外部廠商開會,也是用這樣的方式,輕鬆一點。
我個人覺得如此開放性的辦公室,有好也有壞,感覺是比較輕鬆。如果熟識不少同事的話,每天跟不同同事坐一起是可以碰撞出不少火花,但是如果跟不認識的同事坐一起的話,會感覺有點悶,或是尷尬。
座位大風吹的遊戲,除了同坐同事外,有時候桌上的電腦螢幕或是椅子也需要靠運氣,有些位子的螢幕有點糊掉了,用起來就很OX,辦公室椅子永遠大風吹,好的椅子容易被早到的同事選走,如果不幸坐到高度不太合,或是無論怎樣就是覺得不合你舒服度的椅子,也是有點的惱人。
公司老闆們阿,能不能再訂購一批新營幕跟新椅子阿,這些對每天努力上班的小職員們是很重要的小確幸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