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強化玻璃回收台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強化玻璃回收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強化玻璃回收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強化玻璃回收台北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0台灣設計的未來與展望】 移師屏東舉辦的「#2019台灣設計展超級南」已落幕,讀了一些資料才發現,原來過去連續舉辦了16年總共才累積了600萬人次,但這次屏東設計展一下子就衝破400萬人次,#讓17年來總參觀人次終於突破千萬!今年的觀展人口數字頗讓我訝異!可以說每 5.75 個台灣人當中...

  • 強化玻璃回收台北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25 21:40:10
    有 1,290 人按讚

    【2020台灣設計的未來與展望】
     
    移師屏東舉辦的「#2019台灣設計展超級南」已落幕,讀了一些資料才發現,原來過去連續舉辦了16年總共才累積了600萬人次,但這次屏東設計展一下子就衝破400萬人次,#讓17年來總參觀人次終於突破千萬!今年的觀展人口數字頗讓我訝異!可以說每 5.75 個台灣人當中就有 1 人到屏東看過今年的設計展,幾乎是等於一個新北市或是兩個台北市的人口總數,這樣的狀況就算是天后張惠妹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都幾乎不可能達成這樣的動員!難道台灣設計產業真的進入黃金時代了嗎?
     
    我覺得這樣的現象其實來自中央、地方、民間的各自努力,才能共同達成如此成果!自從台灣設計展、文博會、台灣設計師週等官方與民間的大型文化設計活動每年定期舉辦後,開啟了民眾與設計師之間溝通的平台管道,一些可能認為自己生活跟設計無關的觀者,也從展覽當中獲得刺激,開始思考如何能讓設計進入生活,提昇生活的美學水準。尤其最近這幾年,政府非常積極帶頭邀請設計師或創作者進入公部門的各種業務,從中央到地方都可以看見政府首長積極要把「文化與設計」納入施政核心的努力!
     
    國家政策的規模來說,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 鄭麗君 部長努力推動的「文化內容策進院」已於2019年6月正式上線,以文化部為運作核心,行政法人身份的文策院能更具體投資影視音產業或圖文數位文化內容產業,努力發展台灣IP!而為了發展台灣設計產業與創意經濟,去年開始經濟部積極籌備,希望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升格為「台灣設計研究院」,日前由蔡英文總統親口宣布,#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於2020年正式成立!這將是台灣第一個府院等級的設計相關部門,#設計思考與執行正式進入公部門的施政思維,一定會讓台灣的都市規劃、公共設計、對世界的台灣設計定位策略等都有一個截然不同的革新局面!
     
    能讓國家機器如此為設計與文化積極地動起來,除了公部門有數位重要人物如 吳思瑤 立委等人積極在官方施力之外,地方政府首長努力在民間推動的成果也不可小覷。交通部觀光局邀請 UID Create 桔禾創意整合 、 Hwat's 樺致形象設計 進行「台灣燈會在屏東」的策展與整合,加上屏東縣長 潘孟安 在以地方首長身份配合全力支持, 相信專業尊重經驗的結果,就是創造出史無前例的千萬人次屏東燈會觀展成績,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這樣的屏東經驗也成功延續到台灣設計展在屏東的熱潮!前台東縣長 黃健庭 透過前副縣長也是建築師、現任台創董事長 張基義 的幕後溝通協調,努力打造全台第一個政府機關的設計部門———— 台東設計中心 ,未來將讓此平台成為政府公務員把創意工作者媒合進公部門業務的把關者。
     
    而全台最年輕的新竹市長 林智堅 ,順利接棒台灣設計展2020的籌劃策展,也是因為他過去曾在新竹舉辦過許多叫好叫座的設計活動,像是委託台創執行了「新竹300博覽會」,以城市設計發展為軸、科技發展為線描繪出2050的城市願景,看見新竹市的過去與未來。更成功再生了新竹公園,委託 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在第一座公立玻璃工藝博物館策劃了「新竹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展覽的核心空間由大面積強化玻璃與多達33000個經由 春池玻璃 Spring Pool Glass 循環經濟系統所回收再製成的143玻璃杯所組成,讓人震撼的視覺經驗獲得一片好評!也成功打造出新竹傳統工業———玻璃的全新面貌與風華。
     
    我希望台灣設計展能在台創升格成設計院的當下,以城市規模納入設計思考,一起和地方首長打造出新竹的城市個性,要請有名的設計師或策展單位做整合規劃或主視覺很好,但更應該要和在地方默默努力耕耘很久的地方產業、創意工作者、科技研發人員、工藝師、藝術家等共同加入,#並結合城市觀光,製作APP等方便瀏覽的數位內容,就像是國外知名的設計展一般,讓外地台灣人、甚至是外國人也能因為這場盛事而有了造訪台灣不同城市的機會!這將會是很好的台灣IP切入點!
     
    期待2020之後,台灣創作環境與實力能越來越好!成為亞洲所有軟實力的頂點!一起加油!
     
    #2020台灣共好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 #設計院 #文策院
    #我屏東我驕傲 #我台灣我驕傲
    #新竹玻璃設計藝術節 #光動 #新竹300

  • 強化玻璃回收台北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9-11 21:16:25
    有 377 人按讚

    【腦中小劇場 第51場 這些人,是真的看不懂國字嗎?】
        
    我很懷念九十分鐘前,她剛坐下來的樣子。
      
    她穿著有機棉質的藍染洋裝,筆記本是以再生紙釘裝而成,肩包看起來也是自己縫的,因為我在永樂市場看過同款布面,日本進口,橘綠相間,線條彎出漂亮的弧度。恐怖的是,在我行完這場注目禮之後,她已經在餐盤上做好垃圾分類,環保鋼杯插上玻璃吸管,跟我們這種隨口說說做環保的人相比,她整個身體都在做環保。
      
    她正在進行日文翻譯,而且是比較老派風格的那種,完全不靠電腦,一邊翻字典,一邊看著原稿一字一句謄入筆記本。年近三十,頂著深褐色的奧黛莉赫本頭,素顏,粉色護唇膏是臉上唯一的加工品。在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一個人的氣質是有形狀的,它從赫本頭的天靈蓋緩緩發散,就像柏油路上的蒸氣,份量足以完爆咖啡店文青幾百條街,即便她只是坐在速食店長桌一隅,而我則是坐在她對面的幸運大叔。
      
    完美的早晨,因此誰也沒料到九十分鐘後,她會在倒垃圾的前一秒爆炸。
      
    「這些人,都看不懂國字嗎!」
      
    形式是問句,結尾卻是驚嘆號,而現場就跟我上傳的這張照片一樣災難,就客觀結果來看,這些人可能真的看不懂國字。無論是「塑膠杯」、「塑膠蓋」或是「塑膠餐具」的投入孔,全都堆滿了紙杯,很明顯,苦心設計這些塑膠分類貼紙的人完全被塑膠了。
      
    於是赫本頭的天靈蓋開始噴發怨氣,她義憤填膺地抽出那三疊紙杯,丟進右下方寫著「紙容器回收」的垃圾桶裡,接著做了一個出乎意料的舉動,當然我也很希望是走過來跟我要電話,但很遺憾她完全沒鳥我,而是一屁股坐在垃圾桶旁的座位,當起環保小尖兵。
      
    她的天靈蓋切換成感應儀,眼色凌厲地掃視每個有可能誤觸紅線的人,結果這作法居然有幾分震懾效果,在那期間大家又突然看得懂國字了。可惜十五分鐘之後,她前腳一走,現場又是一片狼籍,實況就是我上傳的這張照片。赫本頭離開時,並沒有因為短暫的榮景而感到喜悅,相反地她的表情非常失望,完美的早晨,結局卻那麼令人唏噓。
      
    因為事實是,那些人都看得懂國字,因此赫本頭氣的是,大家明知故犯!
      
    倘若能倒轉那十五分鐘,或許我可以展現紳士風度,坐在她面前,重新推敲整件事的因果始末。坦白說,要和赫本頭一起站著罵當然很過癮,說不定還能順勢推書吸粉,但身為心如止水的正直大叔,我寧可和她一起坐著想,畢竟一個人不認識字,可以當成個案處理,但當一群人同時不認識字時,或許就是一種社會現象了。對社會現象發火,就跟對氣象發火一樣徒勞,倒不如試著理解它的運作歷程,再來決定要花多少力氣在它身上。
      
    首先,在判斷這些人是否明知故犯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件事,那就是「速食店曾改過遊戲規則」。在更早之前,那三個圓形杯孔確實是拿來丟紙杯的,其餘的紙製品或塑膠製品則是丟入下方的「一般垃圾」與「資源回收」圾圾桶,而這做法已行之有年。因此,與其說這些人明知故犯或看不懂國字,倒不如說「積習難改」,因為整件事的前半段,比較像是某種無意識的反射動作。畢竟我們已經很習慣那三個孔就是拿來丟紙杯,一旦習慣成形,大腦便不會再花時間與資源去判讀那些國字的意涵。在那當下,它們只是一堆曲線與方塊的組合,沒有任何意義,就像你老闆大半夜傳來的那些靠北簡訊一樣。
      
    積習難改,與神經構造息息相關。
      
    所謂習慣,指的就是「在不過度佔用大腦資源的情況下,能迅速應付外界刺激的固定反應」。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組系統負責習慣的養成,那就是基底核(Basal ganglia)與紋狀體(Striatum)。
      
    基底核長得有點像蝸牛,它的構造包含了尾狀核、殼核與杏仁核,前兩者相加就是紋狀體。一般來說,人面對「外界刺激」,通常會出現「行為反應」,紋狀體是這條連結的基礎,而整組蝸牛系統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進行「連結學習」。
      
    一旦刺激與反應形成了聯繫,人不斷重複某種行為,就會逐漸強化感覺運動皮質與紋狀體之間的「習慣迴路」(Ann M. Graybiel & Kyle S. Smith,2014)。行為越熟練,迴路越穩定,需要動用的腦內資源也就相對減少,因此大腦當接收到某些熟悉的外界刺激之後,便會下意識地作出自動化反應,習慣因而養成。
      
    然而人的注意力極其有限且珍貴,一旦建立了便捷的神經迴路,大腦會自動地不再注意或意識到這些穩定的迴路,而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郭乃文,2014),因此許多下意識的反應便由此而來,譬如分辨男女廁、開車打方向燈或隨手丟紙杯。但試想有一天,當男女廁標誌的顏色互換,情況就會變得很刺激,置身右駕的國家,想打燈的駕駛便會不停開雨刷。文字明明都看得懂,身體卻不聽使喚,因為我們被意識的慣性給蒙蔽了。
      
    因此在那個完美的早晨,當大家看到垃圾桶上的杯孔時,這畫面經由視神經送進大腦,紋狀體的習慣迴路瞬間開啟,大腦決定不花時間辨識杯孔,於是接下來的三秒我們成了一具活屍。我們會自動跳過垃圾桶的告示與文字,將注意力和大腦資源留給待會要傳的簡訊,或是做到一半的專案簡報,接著隨手一抬,不假思索地將紙杯丟進塑膠杯的杯孔。
      
    但是,這只是事件的前半段。
      
    有人會在丟完紙杯後瀟灑離場,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出包。但也有些人的大腦硬是擠出了一些資源,在空隙間認出那幾個國字,然後發現自己丟錯孔了。不幸的是,他們依然選擇將錯就錯,將紙杯留在原地,為什麼?
      
    因為「從眾行為」(Conformity)+「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從眾一詞,指的是「人們會採納與團體成員相同行為和意見的傾向,以符合『社會期待』」。白話一點是「反正大家都這樣搞,不差我一個」。只要眾人一起做同一件事,無論對錯,都會產生壓倒性的份量,當天平往同一側傾斜,立場就能站得穩,這就是群眾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這件事的後果並不嚴重,如果今天丟錯就要罰一萬二,我保證這個垃圾桶會成為鎮店之寶。但由於沒有明確的懲處機制,即便出錯也還有人能善後,於是在從眾行為的框架下,出現了「責任分散」的效果。望著那堆疊疊樂紙杯,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犯下什麼滔天大罪,這件事在他們心中的意義,與篤行環保的赫本頭截然不同,因此他們會認為「丟錯也沒差,大家都一樣,反正還有工讀生會過來收拾。」
      
    因此在那一刻,人們缺的不是環保意識,而是一個「把紙杯拿起來」的理由。
      
    可惜的是,我沒能好好利用那十五分鐘。於是赫本頭推開玻璃門之後,依舊會把明知故犯當作是缺乏環保與道德意識的惡行,我相信這當中一定有人揣懷惡意,但也有可能是下列這組紋狀體與社會心理交互作用後的等式:
      
    「明知故犯」=「積習難改」+「從眾效應」+「責任分散」
      
    那該怎麼辦呢?
      
    就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而言,無論是「增加暗示」、「提供酬賞」或「祭出罰則」,都是可行的做法,但最重要的關鍵,是「切斷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在此小劇場提供幾個方法:
      
    ● 切斷連結:

    依照本例,外界刺激是「圓形杯孔」,行為反應則是「丟杯子」。因此,若將「塑膠餐具」和「塑膠杯蓋」兩處的投入孔設計成非圓形,譬如將「塑膠餐具」投入孔改為三角形,「塑膠杯蓋」投入孔改為直條形,或許就能打破「圓形投入孔→投入紙杯」的連結。因為一旦當紙杯與投入孔的形狀相互牴觸,警鐘一響,人就會立刻被拉回現實,試著閱讀貼紙上的文字。當然,礙於商家成本考量(不願重新設計垃圾桶),這做法不一定行得通,而且即便這樣做,「塑膠杯」那一孔可能還是會堆得跟101一樣高,因此需要第二招。
      
    ● 增加暗示:

    直接在「塑膠杯」投入孔放進幾個塑膠杯做為提示,順便把幾個比出愛心手勢的歐巴笑臉一併貼上去,除了能讓活屍瞬間清醒,也能藉以帶動從眾行為。
      
    ● 提供酬賞:

    在商家原有的App中建置獎勵程式,無論是「將塑膠杯投入杯孔」,或「將紙杯丟進紙容器回收桶」,都可以拍照上傳,獲得折價券一張。台灣人很喜歡折價券,就算是只有97折大家也不會在意,但我比較希望他們能送搖搖粉。此法建議一天只能登錄一組帳號,否則馬上就會有阿北阿桑卡在垃圾桶前搶著為大家服務。
        
    ● 祭出罰則:

    設計一款紙杯感應探測器,一旦杯孔放進紙杯,整間餐廳就會出現「你這魯蛇給我醒來!」之類的嘶吼聲,原理是利用消費者的創傷經驗來遏止歪風,亂世用重典。但這款我今天才想到的感應器製作成本不明,而且無法排除有些孩子就是喜歡聽大人抓狂的聲音,加上店家可能會因而深陷Google評分一顆星的地獄,或許請赫本頭直接對監視器開噴還比較划算。
      
    ● 直接把垃圾桶放在櫃台旁:

    這是一種「大家都在看」的強力監督法,即便異味會嚴重影響業績,但為了尊嚴,店家也要咬牙撩落去,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亂丟紙杯的消費者直球對決,撐到最後保證不會有人丟,因為根本不會有人進來買。店經理記住,如果有任何人提出這個方法,他一定是對手派來的臥底。
      
    ● 讓時間解決一切:

    這也是我想告訴赫本頭的。每一項政策變動都會有陣痛期,所謂明知故犯,或許是惡意,也可能是被慣性牽制後的人之常情,但若把那些不經意全盤歸納為惡意,只會讓我們更往心裡去。畢竟無論如何,短時間內我們都無力回天,與其上網公審,我還是比較傾向去理解人,因此最折衷的做法,就是一邊靠北,一邊順手把那些紙杯丟進垃圾桶,然後讓時間來矯正大家的習慣。不必感到悲哀,因為有時後退一步,無關屈服,而是為了把世界看得更清楚。
      
    親愛的讀者,無論是紋狀體作祟,或是社會心理作用,都只能拿來牽拖一次喔,下一次,請記得把紙杯丟進紙容器回收桶吧。
      
      
    參考文獻:
      
    Ann M. Graybiel & Kyle S. Smith (2014). How the Brain Makes and Breaks Habits.從腦養成好習慣(林雅玲譯)。中文版《科學人》,八月刊,52-57.台北:遠流出版社
      
    郭乃文(2014)。積習可改-以神經心理學為基礎。中文版《科學人》,八月刊,58-62.台北:遠流出版社
      
    #紋狀體
    #從眾行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