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張榕容爸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張榕容爸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張榕容爸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張榕容爸爸產品中有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時飲廿四味,苦到打冷顫,嘉應子得先剝去包裝候命送茶;但今天再遇,怎麼稀淡不苦,甚至有點甘? 「同一碗廿四味,有客人說以前飲苦些,現在沒那麼苦。我就覺得可能是你的人生歷練多了。」春回堂老闆林偉正說。哦,即是人到一定年紀了! 一個人,口味會變得成熟;一間老店,像這藥材鋪,涼茶賣過百年了,仍然存活,...

張榕容爸爸 在 篠崎 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2 07:03:52

今天的#小明星大跟班 播出的主題是 「一生中最遺憾的事情」  對我來說 什麼是遺憾 是我用盡了全力 做了所有我能做的  但我仍徒勞無功 無法做到的事  可能部分的人 看最近的小大和我的Q&A 大概知道了一點點我的成長背景 也感謝很多人給了我很多鼓勵和溫暖 首先先說我現在真的過的很...

張榕容爸爸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04 14:22:20

《陽陽》鄭有傑 ⠀⠀⠀⠀⠀ ⠀⠀⠀ 隨著《親愛的房客》腳步,往前複習鄭有傑導演 2009 年的第二部長片《陽陽》,意外比當年懞懞懂懂初次觀賞時更喜歡了,強烈光影對比,大量手持搖晃畫面,巧妙運用局部特寫、肢體語言傳遞出情緒暗示,畫面反覆失焦、聚焦,透過魔幻詩意手法呈現自我迷失的徬徨心境,往深處凝視,「...

  • 張榕容爸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4 23:35:13
    有 4,663 人按讚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 張榕容爸爸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6 07:23:06
    有 1 人按讚

    為辦案拚盡全力的張榕容,被分局長一句「不要因為你爸爸是殺人犯」而重擊,她心中隱藏多年的秘密因此揭開.....

    #張榕容 #塵沙惑

    👉 免費加鏡會員看獨家內容 ➜ https://reurl.cc/qmoLK3

  • 張榕容爸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2 20:03:28
    有 1,094 人按讚

    #不要說我愛他

    我人生中最慶幸的事,就是沒說過我愛他。

    與他交往的第十年,我收到一封信,信上有半個印章,寫著——「時間郵局」,我想起這是他十年前寄的明信片。

    當時我們在台灣各地旅遊的時候,看到一間標榜可以寄信給未來自己的郵局,他興沖沖地拉著我進去。
    他說:「欸欸欸,我們寄信給未來的對方好不好?」
    「我本人就在這裡,有話直接說啊,幹嘛寫信?」
    「傻瓜!這是驚喜啊!你不好奇十年後會收到的信是什麼內容嗎?」
    「我不知道要寫什麼。」
    他想了想,啊了一聲,笑容燦爛地說:「你可以寫『我愛你』啊!你都沒對我說過。」
    「白痴,這樣你不是知道內容了?算什麼驚喜啦。」
    後來我還是沒寫那封信,他在郵局裡寫得起勁,我則是在門口看著那棵號稱有百年歷史的大榕樹。
    這只是那時旅行的一小段插曲,過了十年,我早已忘了這封信。
    直到今天它如期寄到我手裡。

    我打開信,一時沒拿穩,拆了兩次才拆成功。
    信裡只寫了三句話:
    「給十年後的宋承偉:
    我相信這個時候,同性婚姻已經合法了,所以,嫁給我好嗎?
    p.s.如果我們已經結婚了那更好
    王明源」
    他不知是緊張還是什麼原因,簽名都簽歪了,斜畫出一筆長長的痕跡。
    看到最後,我不知何時淚流滿臉,連信都拿不住。
    同性婚姻確實已經合法了。
    但他沒想過,他可能等不到這一天。
    六年前,一場酒駕肇事帶走了他,到現在都還在打官司。
    他走的第一年,很多人叫我節哀順變。
    我沒有哭,只是時常夢見他,夢見我阻止了那場車禍,救了他。
    他走的第二年,他媽媽生了一場大病,常常在夜裡撕心裂肺喊著兒子。
    我在病房照顧她,沒有哭,只是總是夢見他,夢見我們正在慶祝六週年紀念日,我買了結婚戒指,卻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給他。
    他走的第三年,他爸爸問我怎麼還沒結婚生子,感嘆地說我是他兒子最好的朋友,到現在都還替他照顧他們老人家。
    我沒有哭,只是一直夢見他,夢見我們合買了一間房子,他開口向我求婚,我彷彿等待已久,內心激動,甚至有些盈眶,表面上卻若無其事地交出那枚藏了很久的戒指。
    他走的第四年,我們共同的群組終於有朋友開口提到他,口吻戰戰兢兢,像是深怕我難過。
    我沒有哭,只是夢見他,夢見我們白髮蒼蒼,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看到睡著。
    他走的第五年,朋友們開始以懷念的語調說起他,聊著當年的事情,微笑著談他。
    我沒有哭,只是夢見他,夢見我坐在他的病床前,責怪他為什麼總是要比我先走,而他笑著說,上天是公平的,最開始是我先追你,現在輪到你來追我了。
    他走的第六年,大部分的人已經不再提起他,或許是忘記了。
    而我還夢見他,夢見我坐在沙發上,看著一封內容模糊的信,嘴角帶著笑意。

    每天我都在想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一起去過的地方,一起做過的事。
    我最後悔的事,就是不曾說過我愛他。

    如今收到這封信,我又想起那年郵局,我為什麼不肯寫一封信,什麼都不用多說,只要告訴他我愛他。

    我夢見他一整晚,隔天,我又收到一封信。
    我疑惑地看著信上那半枚「時間郵局」的印章,拆開來看,開頭第一句話寫著:「給十年後的自己」
    上頭竟然是我自己的字跡!
    怎麼回事?那時候我根本沒寫信!
    我拿起昨天收到的信確認,我原以為是他開的一個玩笑,刻意模仿我的字跡替我寫信,但兩封信一比對,明顯能看出寫字的方式截然不同,而且這貨真價實是我的字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左右看了看,發現兩封信的半枚印章一個在左,一個在右,把兩張紙併在一起,剛好是一枚完整的印章。
    這表示,這兩封信確實是同時寫的,而且都來自十年前。
    為什麼?這封信是哪裡來的?
    我往下看信的內容,「我」只寫了一句話——
    「不要說愛他。」

    當晚我輾轉難眠,一切都讓人匪夷所思。為什麼會有這封信?我怎麼可能會說出這種話?
    想著想著,不知何時睡著了。
    我睜開眼,看見眼前是一座茂盛的百年老榕樹,樹上傳來清脆的鳥鳴。
    又做夢了?
    我愣著回頭,身後是一間郵局,透明玻璃窗內坐著王明源認真寫信的身影。
    我渾身一僵,毫不猶豫地立刻轉頭跑進郵局,緊緊抱住王明源。
    「宋承偉?你幹嘛!」王明源被我嚇了一跳,手一抖,在信上劃出一道長長的痕跡。
    我緊抱著他說不出話,王明源遂而失笑:「哦,你怕我生氣啊?沒事啊,你不想寫就不要寫嘛。」
    我搖頭,忍著鼻酸說:「我跟你一起寫。」
    王明源笑得很開心,多拿一封空白信,併在一起蓋了個章。
    我看著異常熟悉的半枚印章,愣住。
    手感粗糙的信紙、窗外清晰的鳥鳴聲,和王明源的體溫,這一切都如此貨真價實,並不是夢。難道那封信,就是現在寫的?
    我忽然明白了什麼。
    我拿起筆,寫下一句話。
    「給十年後的自己:
    不要說愛他。」
    我把信折起來,王明源抬頭對著我笑,我也對著他笑。
    無論未來是否已經改變,無論還要經歷幾百次失去和痛苦,我都無所謂,只要能夠回到這裡,再一次遇見你。
    遺憾之所以可怕,是因為絕望。
    你不是遺憾,你是期盼。

  • 張榕容爸爸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8-06 16:25:15

    小時飲廿四味,苦到打冷顫,嘉應子得先剝去包裝候命送茶;但今天再遇,怎麼稀淡不苦,甚至有點甘?

    「同一碗廿四味,有客人說以前飲苦些,現在沒那麼苦。我就覺得可能是你的人生歷練多了。」春回堂老闆林偉正說。哦,即是人到一定年紀了!

    一個人,口味會變得成熟;一間老店,像這藥材鋪,涼茶賣過百年了,仍然存活,大概苦盡了;甘味自然來?掌門答曰:未敢放鬆。

    沒有「墩起個款」的掌櫃,沒有踢踢撻撻算盤聲,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百年字號,春回堂不似預期的老氣,加之地利——位處中環登山電梯腳,賣涼茶一樣有格。中環的午飯時間,中國人、南亞裔、白人、黑人,高官名流、地盤工、闊太、OL絡繹不絕,隨手放下十元抄起涼茶,或骨碌骨碌一飲而盡,或歎咖啡般慢咽細嘗。甜花茶、廿四味、參茶,不停飲不停斟,流量大,當中廿四味,是招牌貨,日賣過千杯。林偉正說:「阿爺以前推着木頭車和阿嫲在街上賣涼茶,到可以租鋪置業都靠它。」1916年祖父林少泉入鋪,創辦「回春齋」,接着有「回春堂」和「春回堂」分號。雖是自己鋪,但到了80年代因為人手實在難找,三間藥材鋪乾脆合成一間,即成今天的春回堂。

    賣了多年的廿四味,顧名思義有24種藥材,清熱解毒,夏天固然熱賣,原來秋冬一樣暢銷,因為香港人鍾情打邊爐、燒烤,厚味下肚需要解解內熱。林老闆透露,他會跟節氣而增減藥材比例,「例如近來暑天,我們水翁花、榕樹鬚的分量會多些;譬如新年後屬於春瘟容易有流感,青蒿那類藥材就會放多點。」

    煲茶過程三小時,藥材必須按特性分階段下煲:「好像崗梅根、救必應等硬身藥材就早點煲;去到中段放水翁花、金錢草,最後紫蘇葉、千層紙那些比較輕清的藥材就最後放。」費心用神,一直遵循着祖父父親的做法。

    「街外有的下黃連、黃柏令茶很苦,又添色素令茶有掛碗現象,讓人感覺足料濃郁。」他的廿四味天然煮成,色褐而清,潤喉回甘,但無甘草;不下黃連,怕有些人吃了會頭暈。

    無認識就自強不息
    47歲的林偉正對中藥瞭如指掌,以為幼承庭訓,原來是個誤會。小時候,藥材鋪是他的禁地:「因為有火爐有鍘刀,爸爸媽媽不許來玩,最多是等爸爸放工一起去食消夜。」

    家有四兄弟姊妹,他是孻仔,1992年回來接手。「哥哥姐姐都做西醫,三家姐和我現在留下來幫手。」當年,年過60的父親想退休,而且在搞移民,必須到澳洲居留,恰巧他在當地讀完工商管理,「爸爸說,與其你幫人打工做生意,那你幫家裏也是一樣。」父親說退就退,完全放手,「阿爺當年交給他時,也不在場發聲。」番書仔管藥材鋪,接手的更是百年老號,壓力自然有。林家四代是中醫,太爺清朝時已行醫,年輕林偉正惟有向前人學習,好的要保留,壞的要清除。幸好當時有個老夥計叫三叔,由阿爺年代從紅褲仔訓練出身,雖然出外打拼過,退休前還是回巢坐鎮,是他第一個師傅。

    他又深知自己不足,就和三家姐一起讀港大中醫課程,03年考獲中醫牌。不過,姊弟倆主力店鋪運作,只偶然替熟客開藥方;日常把脈問症都交由三位坐堂醫師。細節上,他作出適當的改革。首先,捨棄傳統玻璃杯、茶碗盛載藥茶,用即棄紙杯代替。「一次性使用可以杜絕流感、幽門螺旋菌等傳播風險。」林偉正闡釋。紙杯裝茶,今天尋常不過,但在十多年前是新鮮事。那時為免垃圾工人拿來重用播菌,他甚至特別叫夥計將紙杯鎅爛才丟棄。


    親自落場便知艱辛
    「做藥材鋪,工作時間長又一陣味,收工坐巴士隔籬都即刻走開。」初期他不習慣,但比較棘手還是要定好店內的制度;改革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搬回來一部收銀機。「好搞笑,大家收銀後,錢就掉落一個竹箱,難免有人監守自盜。爸爸對很多東西都不緊張,可能阿爺交了一盤生意給他,有一定生意量,不蝕錢他就不理。」

    貪婪的夥計,補錢急急送走;留下來的、新請的,客客氣氣。執藥補位,凡事親力親為,因他深信,親自落場才知利弊。

    話說春回堂是一幢自置物業,祖父由木樓重建成石屎樓,現今佔用了三層:地鋪是門市,閣樓煲涼茶及做龜苓膏。

    「涼茶用水喉運下來,在爸爸的年代已經有了。因為他怕夥計燙傷。」以前煲茶是燒火水的,店內有個火水缸,林偉正覺得危險,而且煙大,就改了電爐。

    「以前起藥渣真是找個大笊篱,好似人家炸鹹水角一樣取藥渣上來。」某次涼茶師傅請假幾天,他做替工,撈完茶渣腰骨好似斷了一樣。於是研究出起重裝置吊一整桶茶渣,「師傅又舒服,操作時間又短了。」

    除了腰力,這年輕老闆還關心夥計的腳力:一樓是替客人煮藥的地方,和地下往來要兩層樓梯,「如果每次煲好藥都用人力運送,膝蓋一定勞損。」就造了微型升降機,由地下直達一樓,方便藥包藥壺的傳送。

    他又添置了一個大雪房去儲存藥物,盡量少用有硫磺的藥材,例如茨實,坊間一般都是紅皮的,皆因有硫磺;他賣的是「無磺」茨實,皮是黑的;玉竹打過硫磺會變白,但味道變酸,沒有了原來的香甜。「硫磺對神經系統有影響,有些人吃了喉嚨會受刺激。」不少藥材如沒燻過硫磺,很容易生蟲發霉,低溫就能避免。

    珍貴價值流傳百年
    雖然變革眾多,但百年老店最珍視的價值,林偉正一一保留。
    祖父的涼茶秘方沿用至今,他只應客人要求加添參茶、感冒茶和龜苓膏。原來從前父親還經營藥材批發行「昌利成」,保存了很多藥方。林偉正研究其中變化,加上父親指點,配成自家龜苓膏,秘方是不落黃連,以免寒底人士吃完頭痛,又真的下足土伏苓,用來凝固,不像人家用魚膠粉頂替。只是土伏苓易燶底,故煉膏時,每十五分鐘就攪拌一次,極花時間和工夫。

    但推出至今一直大受歡迎,平均日售200盅,人家賣50元,他賣35元,「我們有個宗旨就是價錢便宜些許,希望人人受惠。」

    店子裝修,他一樣保留從前味道,裝潢稍作翻新,但百子櫃、老藥壺、水磨石磚,全皆留下。藥材在百子櫃內的安放位置,也甚考究,相同藥性的放在接近位置,以免相沖,那是古人智慧,一直沿用至今。

    春回堂亦不像外面涼茶店般,設中央工場,老遠運送涼茶來,他們天天在店內鮮製,每次少量煲,煲好即賣,不像外頭的,放隔夜,流失藥性。

    凡此種種,生意老實,重視人情,只因林偉正當年接手家業,爸爸向他說了一句話。「爸爸說:做涼茶藥行,唔係淨做生意,千萬!就算吃不好人也不要吃壞人。要識醫先好去醫!所以一定要賣真貨,不可以賣『流口水嘢』。」

    假貨重重小心為上
    那是做藥行,賣涼茶必要有的良心。年月過去,艱辛的日子大概都過去,該到收成期?林偉正倒還是不敢放棄。近年藥材世界變化甚多,假貨多,價錢飄忽,要老老實實做生意,賣正貨,原來都不易。

    皇后大道西和高陞街是本港藥材批發集中地,有「藥材街」之稱。每星期林偉正至少去走一圈,跟批發商戶了解行情,「大陸有沒失收、有沒囤積居奇呢?我們經常用的就買多一些,以免起價時要配藥跟着起價。」

    藥價愈來愈貴,有些藥材鋪用平價的「代用藥」:譬如用荃皮代替地骨皮。「正地骨皮即是枸杞的皮,可以清熱退燒化痰,批發價70元一斤;荃皮主要是跌打用,活血止痛,價錢不到一半。兩藥效用完全不同,後者只是食你唔死。」

    又如川貝,一向昂貴。「有些人來春回堂問價即刻彈開,以為你在中環一定貴,或者字號老咬人一大啖。想不到我的是真貨,我賣川貝200元一両,早前入貨3,000元一斤;別人入280元一斤的平貝,收你80元一両你就覺得便宜。」

    一般一個醫師常用藥有六七十種,由於春回堂有坐堂醫師和街外來配藥的處方,藥種比較齊全,共有約600種。很多藥材如果沒經過加工炮製,如刀刃未開,藥性不能發揮。例如益母草用薑汁、黃酒濕潤後再炒,溫經散寒;牛膝在沙裏加鹽熱炒,製後歸經入腎。林偉正承襲父親,至今仍堅持在店內製藥,保證品質。

    幸好,識貨的人還是有的,看春回堂店內店外,到處是墨寶,就知名人客眾多。

    「春日芝蘭茶香遠送 回天有術正藥活人」一副對聯懸在店外,出自六七十年代大笪地有名的睇相師傅黃掌源,是父親醫好了他的頑疾。店內,有董橋題的字,也有韓國領事的墨寶。而最多人看不明的要數掛在店面正前方、紅底金漆的牌匾「遵法依韓康」。

    「韓康是一個古代賣藥的人,賣藥的意念就是真不二價。」林偉正解釋,由父親到自己,都跟隨韓康作風,希望做生意,頂天立地。
    接手四分一世紀,他最記得當年沙士未開鋪已有人在等候,「要配報紙刊出的沙士驗方,我們忙到連飯也沒空吃,收工很晚也回不了家,同事逗都唔識笑,大家很徬徨。」那時表面上生意多了,但藥材來價如金銀花、板藍根炒到瘋癲,一入一出,賺不了多少,「我寧願正正常常過日子。」在今天的世道,有此平常心,原來不容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大概是因這態度,才能令一家百年老店,走得更遠。

    撰文:韓潔瑤 拍攝:周易安

    春回堂
    地址:中環閣麟街8號地下
    電話:2544 3518
    詳情: http://bit.ly/2LUdFFJ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 張榕容爸爸 在 蔡阿嘎Lif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7-13 17:56:25

    ► 訂閱蔡阿嘎Life頻道:http://pics.ee/AGaLife
    ► 蔡阿嘎FaceBook:http://pics.ee/AGaFB
    ► 蔡阿嘎Youtube頻道:http://pics.ee/AGaU2
    ► 加LINE好友:http://pics.ee/AGaLine
    ► Instagram:http://pics.ee/AGaIG
    ► 蔡阿嘎APP免費下載中:http://smarturl.it/GaYouTube


    【蘋果人物】蔡阿嘎預約二胎「下次用膀胱也要生出來」

    不管有沒有在關心YouTuber或是網紅,一定多少有聽過或是看過他的影片,他就是「蔡阿嘎」,被後輩們尊稱為網紅圈的活化石或是余天大哥,有點幽默卻很適合,問他對這名號感覺如何,他笑著自Cue唱起「路邊一棵,榕樹下…」唱完再來個綜藝摔,開心接受。

    為了自己的10周年特展,要約訪他還真是難,經紀人翻爛行事曆也抓不出時間來,只能來現場堵人。佈展前,他臉上掛著稍嫌緊張的笑容,檢視著小細節,看看腳本,摸摸雜誌,看起來精神奕奕,「他其實前一晚根本沒睡,現在裝鎮定。」徹底摸透蔡阿嘎本性的這位女性就是嘎嫂「二伯」,和二伯閒聊問這次的特展勢必會賠錢吧?二伯心中早有定見:「本來想說最多100萬,後來越來越多,期間有和阿嘎討論,阿嘎跟我說『10年誒!沒有粉絲怎麼會有我。』我就點頭了,就賠錢吧,沒關係啦!」她摸摸即將臨盆的大肚子這麼說著,力挺到底。

    【半夜DIY蚵仔煎寵孕妻】

    甜美可人的二伯,不跟阿嘎「含扣」,這招把蔡阿嘎收服,懷孕期間,蔡阿嘎不耍甜蜜,給了鄉下孩子獨特的貼心,幫忙吹頭髮,不會洗頭也會帶她去上理髮院洗香香,二伯半夜肚子餓,蔡阿嘎親自煮蚵仔煎來填飽太后肚子。

    採訪時請他們走一小段路到外面拍照,蔡阿嘎很自然的扶著二伯,跟他說:「很貼心喔!」不料,他自己害羞了起來,立即接話「來來來!再來演一下,記者要拍啊。」夫妻倆的耳語,也在錄音機沒關情況下錄到,阿嘎正經的要肚子裡的蔡桃貴住好住滿,不用急著出來看展,自然升等好爸爸的角色。

    看著二伯孕期辛苦,蔡阿嘎說不出甜言蜜語,用獨特的詼諧方式示愛:「二伯,下次換我來,我用膀胱也要幫妳生出來。」間接預約第二胎。

    很快的二伯就要臨盆,問蔡阿嘎有沒有要進去產房開直播,他面有難色回絕:「不可能啦,太血腥,但會去拍影片。」傳聞,有些男生陪產後,會影響未來夫妻「性」福,他先是愣了一下,隨即說:「沒關係,我們看上體就好,下體交給醫生。」笑翻眾人。

    [蔡阿嘎:AV女優嚇死我了!]

    蔡啊嘎拍片拍了10年,對於影片的節奏感相當在乎,且隨時要把笑點記錄下來,他說:「笑點隨處都有,但大部分的人都不會記下來,但我會隨時輸入在手機裡面,有需要就拿出來放在腳本內,而且我喜歡節奏感快一點,如果一支影片10~20秒不好笑就重拍,看是要加梗或加笑點。」

    同時提供給想當YouTuber的三大心法,第一點:要非常喜歡拍影片,才能支撐下去;第二點:要有紀律,要不段的產出影片;第三點:要有抗壓力,面對網路上的留言,要能調適自己的心態。
    (周淑萍/綜合報導)


    #蔡阿嘎


    聯絡蔡阿嘎:
    withgalovetaiwan@gmail.com

  • 張榕容爸爸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9-30 00:19:28

    紅紅綠綠,金光眩目,仰頭望望,喜慶之歡,不言而喻。
    以前每逢大小節慶,街上總因為它們的無處不在,更加活色生香。
    時至今日,說是不見蹤影,倒也不是。
    只是誕期以外,買少見少。
    你想起它了嗎?是的,是花牌。
    一九六零年左右,展開了那個最耀眼的時代。

    花牌,猶如一個祝福。那個年代的祝福特別多。不論是節慶﹑誕期﹑黑白兩道喜事,如店鋪開張﹑婚宴或大壽,都會掛上花牌作賀,特別是圍村地方,只要有一戶人娶媳婦,幾乎一整條路上都佈滿花牌。
    花牌,猶如一份悼念。每每有人失去至親,就會訂做素色花牌作送別之禮。
    幸而,紅事總比白事多。造花牌造了大半生的李翠蘭師傅經驗之談。下筆成字,不用草圖,她形容這只是工多藝熟而已。李師傅是「李炎記花店」的第二代,自小就跟隨父親李炎到貨倉做花牌的李師傅,小學畢業後就全職於花店幫忙,「以前我阿爸畫好個字框,我就跟住畫同上色,久而久之就識寫㗎啦。」結果畫筆一執,就執了數十年。小字可於桌上慢寫,但若要畫大字,則要伏跪於地上完成。長年累月,令李師傅積下腰患,加上趕工壓力,令上了年紀的她三年前決定退休。畢竟是六十多年老字號,李師傅不忍招牌就此落下,湊巧當時與花店合作的搭棚師傅黎俊霖有興趣入行,於是便收他為徒:「出面啲師傅點都有保留,我就全部都教,咁就睇佢造化啦。」傾囊相授,為保字號之外,亦不甘一門手藝就此去。

    李師傅寫字之際,一旁的黎師傅正在畫花牌的草圖,熟練程度壓根兒不像只學了藝三年。對於做花牌的整個流程,他也學得七七八八,做一個花牌功夫可不少,因為它組件多。草圖完成後,第一件事就是先寫字,因為單是一幅字就要反覆風乾兩天,大部分花店為了方便,已經改用電腦印字,但「李炎記」的兩位師傅,時間許可的話,都會盡量用手寫字,李師傅謂:「手寫始終生動啲,但要由細到大好長時間去學,所以我徒弟都未學得識。」繼而,就是把拆下來重用的枕柱﹑楣﹑龍柱﹑兜肚等部分重新釘上新布,再把舊花逐朵拆下,繫上燈泡,再釘上新花及新字,他們稱此舉為「彈花」及「彈字」,然後選好鳳頭。一般白道紅事都會選用孔雀,白事或偏門生意會用蝠鼠。李師傅手上的鳳頭竹架已經重用了數十年:「我爸爸做落,而家花牌師傅冇乜人識紮,我都唔識,惟有經常做維修。」又要不時為鳳頭換紙及重新上色,一做就是好幾天。
    如此手工之作,絕非易學。加上一個正式的花牌師傅,還需要懂得上棚掛花牌,這項絕對是黎師傅的專長,可惜他也直言工作太辛苦,故此沒有人願意入行:「日曬雨淋,好多人做半日戶外就頂唔順,而且危險程度其實同搭棚差唔多,但人工就爭一去截。」老一輩退隱,新人不入行,成為了花牌業最致命的式微原因,由以往全港不只十間花店,減至目前五至六間。

    李師傅看着自己剛畫成的鳳頭,笑意正濃:「件件都好,唔好嘅我哋唔會擺出嚟畀人。」她說,這是一個藝術。看到師父的笑容,黎師傅不禁感嘆:「花牌呢樣嘢係好有價值,我哋好應該將佢保留。」
    祈求,數十年後昂頭凝眸,石屎林間,還殘存那一點紅﹑一點綠。

    採訪:黃寶琳
    拍攝:邱覺達﹑鄧廣基
    剪接:胡浩賢

    李炎記
    地址:新界元朗舊墟南門口29號(即南邊圍停車場直入大榕樹)
    電話:2476 2549
    營業時間:08:30am-6p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