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張捷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張捷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張捷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張捷學歷產品中有59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什麼寫作是你最穩賺不賠的投資?】 寫作到底掙不掙錢呢? 說實在,談錢很庸俗, 但我看法是這樣的: 如果寫出幫助人的文章, 順便還能掙錢。 那麼這種庸俗,我可以。 我這麼比喻好了, 寫作掙錢的方式, 就像是股票「存股」。 「存股」有三大技巧: 本金、時間、降成本 馬上一個一個拆解給你看...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istory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完整版(2:04:34)▶️▶️▶️ https://youtu.be/ILXXzi52Xbw ⭐新品『全無惡意』 -夏季便捷黑 蝦皮訂購連結👉 https://reurl.cc/Q9aZ9o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

張捷學歷 在 洛心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1 20:00:07

謝謝文訊的邀請: \\\ 阿布 ╳ 洛心 /// 人氣作家 #講座 對談 ★,:*:‧\( ̄▽ ̄)/‧:*‧°★* 我寫我在──憂鬱書寫作為療癒的可能 (文學經緯線系列論壇之二) 憂鬱與書寫有所關聯嗎? 以文學療癒憂鬱是否可能? 本講座邀請 #醫師作家阿布 ,以及 #暢銷小說家洛心...

張捷學歷 在 read.together.with.m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5:43:11

➰ ➰➰➰➰➰➰ 📔書名: 世界不是我們這種笨蛋想的那麼簡單:從屏東到英國只有8小時時差,卻改變我20年的眼界 ✏️作者: 張育聖,知名網路觀點平台「換日線」作者,畢業於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目前是學術研究人員與專業英文補教老師👨‍🏫 📖類別: 個人成長 ⏳頁數: 176頁  📝...

張捷學歷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5:19:30

. 【這些年我住過的宿舍】 . 身為一個在28歲以前最高學歷都是高中的人,住過各種不同的宿舍應該很合理。以下回顧一下我曾經住過的大學宿舍~ . 長期住宿的部分 1. 台大/水源太子學舍/雙人房 第一跟第二張圖片~ 很幸運的在大一下就抽到水源,所以我在這裡住了快三年。BOT原則上還是以研究所學生跟國際...

  • 張捷學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6 14:21:49
    有 147 人按讚

    【為什麼寫作是你最穩賺不賠的投資?】

    寫作到底掙不掙錢呢?
    說實在,談錢很庸俗,
    但我看法是這樣的:

    如果寫出幫助人的文章,
    順便還能掙錢。

    那麼這種庸俗,我可以。

    我這麼比喻好了,
    寫作掙錢的方式,
    就像是股票「存股」。

    「存股」有三大技巧:
    本金、時間、降成本

    馬上一個一個拆解給你看!

    一、本金:量大為王

    存股的策略是專買
    公司體質好、配息穩定、成本低的股票。

    但是,
    你投下去的本金要大,
    股票張數夠多,領到的配息才有感。

    像是不敗教主陳重銘,
    一開始目標鎖定存300張中信金,
    一年就有30萬元左右的股利了。

    再像是大俠武林的著作
    《股息Cover我每一天》,
    他奉行的投資之道就是:
    「專注本業,閒錢投資」

    他在36歲前存到600張兆豐金,
    光是一年的股利就高達92萬元。

    好,回到寫作來說,
    「文章量」就是你的「本金」。

    很多人不敢寫,
    是因為覺得自己是小咖,
    怕被大咖覺得自己憑什麼。

    但我必須說,
    在爆文寫作的時代,誰是大咖?

    不再是資深、學歷高的叫大咖,
    而是在那個領域裡,
    文章寫的越多、讓越多讀者受惠的
    才是大咖!

    就以我來說,
    幾年前,在「故事」這個領域,
    比我厲害的人多的是。

    但我選擇寫作,
    把故事的技巧,
    寫成一篇一篇的文章。

    先是以專欄的形式,
    後來出版成《故事學》,
    沒想到這本書大受歡迎,
    成為博客來年度暢銷書,
    而我從此坐穩「故事領域」的小山頭。

    所以我說文章量就是你的本金,
    挑選一個你想寫的領域,
    寫大量的系列文,
    直到人們講到那個領域,
    就會想到你為止。

    本金越多、文章量越大,
    你就越有說話的本錢和份量。

    二、時間:贏得紅利

    存股思維是做時間的朋友,
    你不用天天盯盤、
    頻繁進出市場,
    放心交給「時間」,
    它會為你贏得紅利。

    但這說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因為人性向來急功近利,
    想用最快的方式致富,
    這就是為什麼會慘賠的原因。

    寫作掙錢的道理也是一樣,
    存股靠是用時間賺股利,
    寫作是用時間賺版稅。

    版稅不會讓你一夕致富,
    但它會隨著時間長河,
    慢慢沖積出你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三、降成本:加速滾動

    為什麼存股策略,
    不怕股票買貴?
    原因很簡單,
    因為它靠每年的股利,
    來降低你當初購買的成本。

    所以只要你撐得久,
    持股就一定會低於購買價。

    扣回寫作的概念,
    一開始寫作你會很痛苦,
    因為你既沒養成習慣、
    也還沒掌握寫作模組。

    可是當你每天寫,
    持續寫一年後,你會發現,
    你寫作的時間成本會越來越低。

    因為你已經習慣
    用寫作思維來過生活了。
    像我一開始,寫一篇文章,
    平均會花到三小時。

    但持續寫三年後,
    現在我寫一篇文章,
    縮短到一小時以內。

    基本上就是
    坐一趟捷運的時間。
    你看,這不就是降成本嗎?

    好,說到這裡,
    我相信你開始懂了,
    但你心中最大的困惑還沒解開:

    「寫作能掙錢嗎?」

    跟股票一樣,
    我不能跟你保證能獲利,
    因為自己的未來得自己負責。
    但我可以偷偷告訴你,
    我的寫作獲利演算法。

    你寫出一本書,
    通常版稅落在10%─15%,
    我們就用最低的10%來算好了。

    架設一本書訂價300,
    每賣出一本,你就可以賺到30元。

    很少對吧?但你想想,
    如果你的書,賣到10000本。
    這時你賺到的收入,就會是30萬。

    平均30篇文章,就可以出成一本書。

    那麼,你算一下,
    你一篇文章的價值是多少?

    30萬➗30篇=1萬 / 1篇

    是的,
    你一篇文章的價值,是一萬元!
    如果寫一篇文,
    最少掙一萬,你寫不寫?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
    但我反正是寫定了!

    當然,如果只靠版稅過活,
    那也太天真浪漫了。
    寫作最可怕的,
    在於後續的組合優勢。

    人家因為你出的書,
    找你演講、開課、主持,
    像我很崇拜的主持人吳淡如、吳若權,
    都是從寫作出書開始,
    從而展開主持、演講的精彩人生;

    廠商因為你文字的影響力,
    找你寫文業配、團購合作,
    像是我很佩服的作家黃大米,
    不只寫出讓人有共鳴的職場文,
    也常發團購文讓大家買得划算。
    獲利除了讓自己過得好之外,
    更常捐助公益團體幫助弱勢。

    有人把寫作當西北風在喝,
    但我知道的高手,
    都是讓寫作成為人生的東風。

    讀到這裡,
    是不是對寫作心癢難耐呢?

    不過,寫作跟存股一樣,
    越早開始寫,獲利空間越大。
    因為這樣你才能:

    投入本金、坐等時間、降低成本

    爆文寫作,是你最穩賺不賠的投資!

    ----------------------------------------------

    🔥「爆文寫作線上課」火熱募資中:
    https://bit.ly/3gpKJqk

    1. 9/30以前 結帳輸入「OHYOUNG100」可以折扣100元
    2. 三人團購不能使用上面折價券
    3. 募資將於9/30結束,募資結束之後課程將會恢復原價

    ----------------------------------------------

    #歡迎分享
    #爆文寫作線上課即將破千
    #不做當沖因為我堅信寫作存股
    #能讓你安穩睡好覺的才是好投資

  • 張捷學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5 18:30:59
    有 2,040 人按讚

    《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導致更大的衝突。

    「許多人仍沈浸在無知之中……而他們的領導人為了獲取選票,不敢點醒他們。」

    在《集結風暴》(即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第一卷)一書中,丘吉爾如此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

    他痛苦地回憶:「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渴求人民的擁護和選舉勝利,不顧國家的重大利益。」

    美國讀者看著他們的政府「丟臉的」離開阿富汗,聽著拜登總統緊張而努力地為他造成的不光彩撤離辯護,可能會發現:丘吉爾戰前針對英國的批評,有一些會令他們心裡不舒服、但卻似曾相識。

    借用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Paul Kennedy 的一句話,當時英國的精神狀態是整個國家的疲憊和「帝國過度擴張」的產物。

    自1914年以來,英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並且在1918至1919年經歷可怕的大流行病——西班牙流感。

    財政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主要貨幣發行國,但在貨幣方面,它已經不再是當年無可匹敵的角色。高度不平等的英國社會,促使左派政治家要求即使不實行徹底的社會主義,也要進行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選擇擁護共產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

    與此同時,凝固而無法變通的統治階層,傾向於忽略不斷惡化的國際形勢。英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在歐洲、亞洲和中東都受到威脅。集體安全體系——當時建立在國際聯盟的基礎上,它是1920年戰後和平解決方案成立的國際組織,也正在崩潰,只留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勉強補足業已離散的帝國影響力。

    但結果卻是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式的失敗:英國人既沒有認識到極權主義威脅規模之大,也沒有積累出阻嚇獨裁者的手段。

    英國的教訓,是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美國權力的未來?

    美國人更喜歡從美國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很少從他國歷史,看待世界。但將美國與上一任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對比,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啓發。因為今天的美國與戰時的英國,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與任何歷史類比一樣,這樣的類比當然也有缺陷。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統治了廣闊的殖民地和其他附屬國,今天的美國卻沒有相同的統治區域。

    這一點使得美國人在自我認知上認為美國並非一個帝國,即使他們的士兵和公民在阿富汗駐紮了20年才撤退:他們依舊如此認為。

    儘管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很高,但也並沒有嚴重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那種受創傷的程度。當時英國有大量的年輕人被流感屠殺(近90萬人死亡,15至49歲的男性中,佔了大約6%,至少170萬感染者)。美國如今面臨的威脅也不像納粹德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那樣明顯而迫切。

    不過,某些相似之處還是很驚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阿富汗強行建立自己相信的價值秩序,都相繼失敗了。

    早在1930年2月,在「過早的」現代化改革引發了一場叛亂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已指出:「很明顯,阿富汗不會採用西方的東西。」

    近幾十年來,預測美國衰落的書和文章已經太多了,以至於「衰落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陳腔濫調。

    但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之間的經歷提醒我們,還有比溫和的、漸進式的衰退更糟糕的命運。

    《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

    我們從堆積如山的債務開始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公共債務從1918年佔GDP的109%,上升到1934年略低於200%。而美國的聯邦債務與英國雖有所不同,但在規模上是可以比較的。如今她的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10%,甚至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前一個高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51年,它可能超過200%。

    當今的美國與大約一個世紀前的英國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聯邦債務的平均期限相當短(65個月),而英國超過40%的公共債務採取的是永久債券或年金的形式。這意味著,今天的美國債務對利率的變化,要比當初的英國危險且敏感得多。

    另一個關鍵差異是財政和貨幣理論的巨大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凱恩斯對英國戰時政策的建議。

    1925年,英國決定以戰前過高的價格將英鎊回歸金本位,這使英國陷入了長達八年的通貨緊縮。工會權力的增加意味著大蕭條期間,工資的削減落後於物價的削減,這導致了就業機會減少。

    在1932年的低谷期,英國失業率為15%。然而,英國的大蕭條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使得貨幣政策得以放寬。實際利率的下降意味著償債負擔的減輕,為英國財政創造了新的迴旋餘地。

    在未來幾年,美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償債成本的下降。以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預測,當前美國的財政和貨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的實際利率在20世紀30年代普遍下降,而美國的實際利率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轉為正數,並穩步上升,到本世紀中期達到2.5%。當然對利率上升的預測,往往是錯誤的,而且美國聯準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利率真的上升,美國的債務將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償還,擠壓聯邦預算的其他支出,特別是國防等可容易調整的支出。

    這將問題的關鍵,擺在我們面前了。

    丘吉爾在20世紀30年代最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在拖延時間——這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積極地重新武裝英國軍隊,以應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帝國主義政府越來越多的侵略行為。丘吉爾反對英國綏靖主義者另一個關鍵論點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管理一個覆蓋斐濟、岡比亞、圭亞那、溫哥華的帝國,其高額成本使得快速重新武裝英國,變得不再可能。

    稱美國今天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不僅是來自中國,還有來自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威脅——這可能顯得異想天開。

    然而,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說明問題所在。

    大多數美國人,就像二戰之前的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根本不想考慮在國家已有大量債務下,如何面對希特勒正在發動一場重大戰爭。

    如今的美國也正在走向相同的道路。預計美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3.4%下降到2031年的2.5%。

    這會引起丘吉爾主義者的驚愕。他們也將會經歷相同的敵意和指責——如同當年譴責丘吉爾在煽動戰爭一樣。

    《力量是相對的》

    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相對衰退,和當初的英國另一個相似點: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估計,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產值不僅被美國(早在1872年)超越,而且還被德國(第一次在1898年,在經歷了災難性的戰爭、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景氣的年代後,於1935年再次被超越)和蘇聯(1930年)超越。

    大英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規模比英國大,特別是如果把各殖民地包括在內的話,也許是其兩倍大。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儘管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美國的經濟體量,仍然是英國的兩倍多。

    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產值相對下降的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考慮許多中國國內商品的價格更低,中國GDP在2014年已趕上了美國。按當前美元計算,美國經濟體量仍然更大,但預計兩國的差距將會縮小。今年,中國的美元GDP會是美國的75%左右,到了2026年,則將達到89%。

    中國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比蘇聯曾經帶來的更大。這不是什麼秘密,因為蘇聯的經濟規模在冷戰期間從未超過美國的44%。

    在許多運用於國家安全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了。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是眾所周知的。

    這五年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好感明顯轉變為負面。即便如此,公眾對於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沒有多大的熱情。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與英國首相張伯倫的觀點一致,他曾臭名昭地將德國在1938年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描述為「遙遠國家的爭吵,而我們對爭吵的雙方都一無所知」。

    在兩次大戰之間,英國態度軟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知識分子對帝國的反抗,以及更普遍的對英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抗。

    丘吉爾厭惡地回憶起1933年牛津大學辯論社在辯論中提出的動議:「我們拒絕為國王和國家而戰」。他指出:「在英國,人們一般會對這樣一個插曲一笑置之,但在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他們會有英國已經變得腐朽墮落了的根深蒂固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動搖了許多人的盤算。」

    當然,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新一代「戰狼」外交官和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美國的看法。

    納粹、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者都認為英國人對自己充滿了憎惡。「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國正在消亡,」喬治·奧威爾在他的文章《獵象記》中記錄了他作為殖民地警察的時光。沒有多少知識分子能有奧威爾這樣的洞見,認為英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多人——不像奧威爾——他們選擇了信仰蘇聯共產主義,他們為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與此同時,令人震驚的是,大量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還被希特勒吸引。甚至《每日快報》的讀者,也樂於取笑而非讚頌大英帝國。

    《帝國的終結》

    美利堅帝國不像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有英聯邦自治領地、殖民地和受保護國,但它現在所處的國際主導地位,以及過度擴張帶來的代價,完全與大英帝國相似。

    現在美國的左翼和右翼都習慣性地嘲笑或謾罵美國帝國主義的計劃。《國家》雜誌的記者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幸災樂禍地說:「美利堅帝國正在崩潰。」

    對於右翼來說,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譏諷地想像著「美利堅帝國的衰落會是什麼樣子」。:

    與此同時,進步的非裔美國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與反對美利堅帝國的抗爭殊途同歸」,還有兩位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瑞安·詹姆斯·吉爾·杜斯基(Ryan James Gir dusky)和哈倫·希爾(Harlan Hill)認為最近的新冠疫情揭露了「美國其實穿著皇帝的新裝」。

    右翼仍然捍衛著美利堅共和國建國的傳統:與此相反,「覺醒」的左翼則試圖將美國歷史改寫為充斥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血淚史。但政治光譜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多少人渴望回到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扮演全球霸權時代。

    簡而言之,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人一樣,21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人已不熱衷於帝國主義——中國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津津樂道。

    然而,帝國仍然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的殖民地:只有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北太平洋的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南太平洋的美屬薩摩亞。按照英國人的標準,這些殖民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軍隊遍布全球,無處不在。美國的武裝部隊人員在150多個國家都有部署,駐外軍隊總人數約為20萬人。

    承擔如此廣泛的全球責任並非易事。但是,要想擺脫他們同樣不容易。

    英國人為此吃過苦頭,美國人則要吸取英國人的教訓。

    拜登決定從阿富汗進行「最後的撤軍」被認為是不明智的,這說明了美國想要減少其在海外所承擔的責任,並不容易。

    歐巴馬曾經也做出了類似的從伊拉克撤退的決定,並於2013年宣佈「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原則只是同一種衝動的民粹主義的版本:他太渴望離開阿富汗,並以關稅取代「反恐支出」。

    在阿富汗發生的撤軍災難完美的說明,想要放棄對全球的主導權,這個過程是不太可能和平度過的。不管用何種措辭,宣佈放棄這場歷時最長的戰爭,就是承認失敗。

    這不僅僅對塔利班,是他們的勝利。

    中國也在密切關注,畢竟中國與阿富汗也有一段狹小的接壤土地。俄羅斯也在幸災樂禍的作壁上觀。

    就在歐巴馬宣佈放棄做世界警察的幾個月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進行了軍事干預。

    這並非巧合。

    拜登相信美國可以像之前從越南撤軍、擺脫越南這個泥淖一樣從阿富汗撤軍。

    越戰是段不光彩的歷史,美國在越南受到的屈辱確實產生了後果。它為蘇聯及其盟國以可趁之機,在其他地方製造了麻煩——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中美洲以及蘇聯於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在喀布爾重演西貢當年的淪陷,未來也將產生類似的不良影響。

    即便新保守主義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抬頭,狂妄自大到了頂峰的時候,美利堅帝國的終結也不難預見。

    我在《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一書中首次提出,當時美國的全球地位至少存在四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人力赤字(很少有美國人願意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長時間工作);二是財政赤字(見上文);三是關注度不夠(選民在大約四年後就對任何大規模干預失去了興趣);四是歷史視角的缺失(決策者不願從前任那裡汲取經驗教訓,更不願意從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教訓)。

    但是曾經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這些事件。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比財政赤字要深刻得多——是美國的負國際投資(NIIP),它佔GDP的比例是-70 %。

    負的國際投資本質上意味著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所有權,超過了美國人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相比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儘管有大量的海外資產被清算以資助一次世界大戰,但它仍然有著龐大的正國際投資。從1922年到1936年,它一直保持在GDP的100%以上:到1947年才下降到3%。

    拋售剩餘的帝國白銀(準確的說,是迫使英國投資者拋售海外資產,交出美元)是英國為二戰買單的一種方式。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債務大國,並沒有與之對等的儲備金。只有通過更多的公債出售給外國人,美國才能負擔得起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成本。

    這對於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實在太不穩定了。

    《丘吉爾:「我當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丘吉爾在《集結風暴》中的論點並不是在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崛起這一不可阻擋的進程來譴責英國的衰落。相反,他堅持認為,如果西方民主國家在1930年代早些時候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當小羅斯福總統問丘吉爾這場戰爭應該叫什麼時,丘吉爾立刻回答說:「不必要的戰爭。」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崛起也並非不可阻擋,更不用說俄羅斯了。從朝鮮到委內瑞拉,所有與他們結盟的小國都是經濟上的弱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勞動力正在萎縮。

    居高不下的公營及私營部門債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它也可能在氣候危機中,首當其衝,因為它無法輕易改掉依賴煤炭,作為工業能源的現象。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又很容易導致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最有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爆發。

    中國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模糊地承諾要防禦中國——隨著東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這種承諾越來越缺乏可信度。

    美國航母越來越難招架中國的東風-21D等反艦彈道導彈,而這還只是美國國防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如果美國的威懾失敗,習近平發動突然襲擊,美國將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要不然打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爭——就像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要不然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那樣,直接認輸。

    丘吉爾說他寫《集結風暴》是為了表明:

    邪惡者的惡意如何因善良者的軟弱而愈發猖狂;民主國家的結構和習慣為何——除非與更大的有機體結合在一起——會缺乏為卑微大眾提供安全感的毅力和信念;甚至在自我保護的問題上……謹慎和克制的忠告反而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以及因為渴望安全和平靜的生活,而採取的中庸之道,可能會直接導向災難的中心。

    他用一句精辟的格言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語:「事實勝於幻想。」

    近年來,美國領導人過度熱衷於幻想了,譬如小布希領導下新保守主義者「全面統治」的幻想,還有川普想像出的美國「大屠殺」的黑暗噩夢。

    隨著另一場集結風暴的到來,也許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丘吉爾看透了這一點:帝國的終結很難不伴隨著陣痛。

    ——圖片:美國運輸機撤離阿富汗難民、美國最後離開的軍事領袖、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

  • 張捷學歷 在 仙女懶媽愛轟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9:40:27
    有 212 人按讚

    日前回娘家陪仙嬤,跟我那個本身不帥卻生出一個帥兒的胞弟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弟:欸妳最近跟老王還好嗎 ?
    我:還能怎樣?就還沒離。

    弟:欸妳心裡有沒有非常羨慕台灣哪個藝人或名人,羨慕到近乎嫉妒的狀態 ?
    我:藝人名人還真的沒有,但我羨慕的友人倒是超級多,身心健康、孩子爭氣、老公會賺又寵妻⋯,啊,若硬要說我倒是有想到一個。
    弟:我來猜,孫芸芸 ?
    我:不是,媒體不是都說他們夫妻各玩各的。

    弟:小S ?
    我:還真的還好。
    弟:賈永婕 ?
    我:這是純粹的欣賞和佩服,好像也不算是羨慕。
    弟:那到底還有誰啦?

    我:我羨慕的那個人非常好猜啊,我想全台灣35歲以上的女性都把她當人生樣板。

    後來胞弟約莫又擠出五個人名。
    我:我要公布了喔,那就是將將⋯Melody ,這麼好猜。
    弟:(一臉狐疑 ) 蛤?哪個Melody?Hello Kitty的朋友Melody ?

    我:她就人漂亮、生活有品味、學歷好、有腦袋、老公事業也不錯又疼她,而且是標準的KOL,對女性很有影響力,有充分的自由和舞台可以發揮自我,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節目、自己的podcast。

    弟;(還是一臉狐疑 )那換妳問我 ?
    我:問你嫉妒台灣哪一個女人 ?? 好啦,誰啦?
    弟:咳咳 ( 清老痰) 妳聽好,當然是~曾~馨~瑩 !
    我:什麼啦?你應該是羨慕郭台銘才對吧。
    弟:(鄭重澄清 )是曾馨瑩不是郭台銘。
    我:為何?
    弟:她就是全台灣最幸運的人!

    我:嗯嗯,但我的口袋名單裡還真的沒有她欸 (誰在乎),曾馨瑩對一般人而言就是類似張忠謀夫人張淑芬、王永慶的大房二房三房般的存在 (雖然人家只大我兩歲 ),無關乎羨慕嫉妒。

    弟:其實她跟那些夫人不太一樣,結婚時先生已是首富、直接空降、戲劇化的翻轉人生、不用陪著白手打拚、沒有豪門婆媳問題、生了三個孩子、老公看起來又超疼愛她、隨時都可搭私人飛機前往他家捷克的古堡⋯,所有一切都是最高規格的待遇。

    我:你⋯你幹嘛這麼關注她啊?

    弟:不管啦!選曾馨瑩就對了啦!

    #倒底是多想變曾馨瑩
    🙋‍♂️ 大家也來聊聊很羨慕又微嫉妒的女性名單吧 ?

    女人羨慕的跟男人以為女人羨慕的,還真是大不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