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張懸離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張懸離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張懸離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張懸離婚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629的網紅顏艾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臺灣 ◎陳秀喜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恒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草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衝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鄭弘儀現場罷工! http://yt1.piee.pw/F2X3C 鄭弘儀動粗苦苓喊告 http://yt1.piee.pw/GATNM 「世紀之病」席捲台灣老人 http://yt1.piee.pw/GMFWZ 一封父親的遺書永生難忘 http://yt1.piee.pw/H23RQ 整形直播險...

張懸離婚 在 看倌們,上片啦!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10:50:14

【我吃故我在: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年輕幹練的伊麗莎白是撰寫旅遊文章的作家,她的生活與丈夫的感情同樣令人欣羨,然而伊麗莎白卻漸漸感到空虛和恐慌,認為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她真正追求的。在漫長的離婚拉鋸戰後,她踏上了周遊世界的旅途,在美食、祈禱和戀愛中,認真地思考人生的種種。 Liz在羅馬享受了美食,...

  • 張懸離婚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0 21:06:13
    有 10 人按讚


    臺灣 ◎陳秀喜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恒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草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衝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
    搖籃是堅固的
    搖籃是永恒的
    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註:首刊於《文壇》290期(1973.12),由梁景峰改成歌詞,李雙澤譜曲,風行於校園,後被禁唱。收入詩集《樹的哀樂》。選入《美麗島詩集》,笠詩社,一九七九年六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月五月;《混聲合唱》,文學台灣雜誌社,一九九二年九月初。
     
    --
     
    作者簡介:
     
    陳秀喜(1921-1991),新竹人。早期以日文寫作,包括日本傳統詩俳句和短歌,乃至現代詩。1967年加入笠詩社,自1971年開始擔任笠詩社社長直到去世,為同社尊稱為「姑媽」。其日文短歌集《斗室》出版以後,發現自己的兒女都無法欣賞,因此,又努力使用中文來創作現代詩。陳秀喜的詩創清朗易懂,意象鮮明,情感充沛,大部分主題以自然草木或日常生活為素材,詩句內容則直接表現出作者情感的真摯與民族意識的強烈。
     
    (改編自「拾藏:臺灣文學物語」,〈跨越語言的一代,沒有跨過的那些〉:https://vocus.cc/@nmtltrans/5bad9f70fd89780001fc36fc
     
    --
     
    小編鋼筆人賞析:
     
    如果要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好的詩,那恐怕多少會起爭議,但如果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具代表的詩作之一,相信就沒什麼爭議。這首詩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得到的「待遇」,也幾乎可說是那時代罕見。
     
    先就詩本身來說,〈臺灣〉並不是一首難解的詩。詩人將台灣比喻成母親,將台灣豐饒的物產比喻為奶香,詩的第一段用簡單的手法將台灣與母性連結,期望給予讀者溫暖的感覺。
     
    有溫暖,當然就要拉出殘酷的場景,才能使殘酷的場景更顯殘酷。第二段拉出海峽、颱風的意義便在於此。然而,面對殘酷的生活,只要走著與祖先一樣傲骨的腳步,記得祖先傲骨的叮嚀,那搖籃便是堅固永恆的。而最後,詩人再次提醒我們對母土的愛:「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這首詩可以看到某種程度上陳秀喜受到日本時代的影響。「華麗島」一詞第一次被發揚光大,是日本時代詩人西川滿在各種場合中使用。戰後,《華麗島詩集》於1970年由笠詩社出版,這名詞便逐漸由擁有日本時代記憶的本土文人繼續使用。但沿用的原因大概不是殖民,而是因為臺灣的確美麗而華麗,物產豐饒吧。
     
    與一般讚頌母土的詩相比,〈臺灣〉的特殊性在於其背後的某種性別意識。陳秀喜是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最具性別意識的詩人之一。陳秀喜本身歷經過幸福的童年時光,卻遇上不幸的婚姻。雖然她與兒女關係良好(長女張瑛瑛在她去世後以其名義舉辦了十屆「陳秀喜詩獎」),但失敗的婚姻生活仍讓她對女性所處的社會痛苦相當有自覺,其詩作時常處理這方面的議題。而當其他男性詩人通常以血的歷史來召喚認同時,陳秀喜卻是以母性的溫情來召喚大家的情感。這背後不只有女性意識,更有陳秀喜詩作最大的主題:愛。
     
    (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另一位在詩中特別能展現性別意識者是與陳秀喜同為女性詩人的杜潘芳格,我們也曾經賞析過她的〈中元節〉,雖然那首賞析主要是以母語詩歌的角度來寫的。杜潘芳格亦為第一屆陳秀喜詩獎得主,其得獎作品《遠千湖》是台灣文學極少數中、英、日三語合刊的特殊詩集)
     
    陳秀喜本身便已是台灣詩壇的傳奇,雖然他年輕時曾以日語寫過詩,但停筆三十多年年後,卻在1967年重新開始創作詩作,從日語的短歌,到中文的現代詩,最終成為笠詩社的社長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去世為止。她敢於反抗傳統,兩次結婚、兩次離婚。然而,〈臺灣〉這首詩,讓陳秀喜又與臺灣音樂史上的傳奇交會,讓陳秀喜的生命增添故事。
     
    那傳奇,要從1976年開始,一名民歌歌手在淡江文理學院(淡江大學前身)的舞台上彈著吉他,唱了臺灣的民謠,但台下沒人呼應;當他唱完聞名遐爾的Bob Dylan〈Blowin' in the Wind〉後,詢問台下為什麼要花錢聽中國人唱洋歌。這提問從淡江開始,引發全台藝文界的討論,也才有後來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
     
    而那歌手,便是這波「唱自己的歌」運動中最重要的推手,李雙澤。
     
    李雙澤的一生充滿傳奇,他不只改變了臺灣的歌壇生態,其小說〈終戰的賠償〉還拿到吳濁流文學獎。他與梁景峰合作,改編了數首台灣文人的作品變成歌,如蔣勳〈少年中國〉、陳秀喜〈臺灣〉、楊逵〈愚公移山〉等。然而,在白色恐怖時代,創作必須要被審查,〈少年中國〉與〈美麗島〉都沒有通過行政院新聞局的審查。〈美麗島〉被認為有台獨意識,而〈少年中國〉則被統派人士傳唱後被判定親共。一個人能同時又左統又台獨,這也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荒謬政治局勢。
     
    李雙澤為什麼會選擇陳秀喜這首詩來改編,由於鋼筆人手頭資料不足而無從得知。但應該是陳秀喜詩作中那對母土單純的熱愛感動了他吧。李雙澤對鄉土文學相關作家一直有所接觸,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改編楊逵的〈愚公移山〉變成歌曲。
     
    然而,李雙澤生前並沒有機會發表由陳秀喜〈臺灣〉所改編的〈美麗島〉。他在引發「唱自己的歌」的運動後,隔年居然就因為在海邊救援外國旅客而溺水身亡,年僅28歲。在李雙澤去世後,其淡江學妹楊祖珺與民歌手胡德夫閱讀李雙澤的手稿後連夜錄製,於李雙澤的喪禮上第一次播放。
     
    那是1977年的事情。如果熟知台灣文學史的人,會知道一波動盪正在展開,時值人稱「鄉土文學論戰」的特殊時刻,討論臺灣當時由王拓、黃春明等人撰寫的、以臺灣中下階級的現實生活為主的在地小說屬性的論戰。這場論戰後來變成討論這群鄉土文學作家是否有「分離主義」、「台獨」、「共產黨思想」等的論戰(尤其是余光中那惡名昭彰的〈狼來了〉一文),在白色恐怖時代,這幾乎可以致命。但也可以看到,在1947年那被我們當代名為「二二八事件」的創傷的三十年後,從保釣事件(1970)、臺灣退出聯合國(1971)、中日斷交(1972)開始的一連串國際事件,國民黨已經開始無法壓下被統治者的憤怒。儘管反抗僅是地下的伏流,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伏流終將流出地表。
     
    而在〈美麗島〉這首歌第一次被播放的兩年後,1979年,楊祖珺發行了她生平第一張專輯《楊祖珺》,〈美麗島〉正收錄在其中。
     
    同一年,「美麗島雜誌社」於高雄成立,而同一年12月10日,他們在高雄舉辦世界人權日的遊行,卻由於警方安插的內奸引爆警民衝突,使雜誌社成員被大舉逮捕,許多人甚至被軍法叛亂罪判處死刑,人稱「美麗島事件」。
     
    而這首〈美麗島〉,也從一首讚揚臺灣母土之美,期盼人們固守家園的美好歌曲,變成那地下隱隱的伏流中,那代表反抗政府的臺灣獨立者的精神象徵,而受到政府的禁唱。
     
    現在,距離美麗島事件爆發40年過去,我們也能重新檢視陳秀喜〈臺灣〉,以及楊祖珺〈美麗島〉。這首歌的禁唱顯示白色恐怖時代,政府如何恐懼所有的捕風捉影,一首單純的詩、單純的歌,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成為了某種符碼,擁有了政治意識。如今,我們或許可以重新看待這首詩,這首歌,聽聽張懸對〈美麗島〉的翻唱與詮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9KLHKqxxmU
     
    參考資料:
    陳秀喜,詩路網站資料: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chen-shioushi/
    楊祖珺/李雙澤逝世40週年──〈再.見 美麗島〉: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li-shuangze-40th-death…
    陳秀喜,《台灣詩人選集・陳秀喜集》(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12),頁66-67。
    李雙澤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9%9B%99%E6%BE%A4
    美麗島事件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E7%BE%8E%E9%BA%97%E5%B3%B6%E4%B…
     
    --
     
    美編: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秀喜 #樹的哀樂 #美麗島詩集 #美麗島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18.html

  • 張懸離婚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18 21:00:00
    有 399 人按讚

    臺灣 ◎陳秀喜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恒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草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衝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
    搖籃是堅固的
    搖籃是永恒的
    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註:首刊於《文壇》290期(1973.12),由梁景峰改成歌詞,李雙澤譜曲,風行於校園,後被禁唱。收入詩集《樹的哀樂》。選入《美麗島詩集》,笠詩社,一九七九年六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月五月;《混聲合唱》,文學台灣雜誌社,一九九二年九月初。
     
    --
     
    作者簡介:
     
    陳秀喜(1921-1991),新竹人。早期以日文寫作,包括日本傳統詩俳句和短歌,乃至現代詩。1967年加入笠詩社,自1971年開始擔任笠詩社社長直到去世,為同社尊稱為「姑媽」。其日文短歌集《斗室》出版以後,發現自己的兒女都無法欣賞,因此,又努力使用中文來創作現代詩。陳秀喜的詩創清朗易懂,意象鮮明,情感充沛,大部分主題以自然草木或日常生活為素材,詩句內容則直接表現出作者情感的真摯與民族意識的強烈。
     
    (改編自「拾藏:臺灣文學物語」,〈跨越語言的一代,沒有跨過的那些〉:https://vocus.cc/@nmtltrans/5bad9f70fd89780001fc36fc
     
    --
     
    小編鋼筆人賞析:
     
    如果要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好的詩,那恐怕多少會起爭議,但如果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具代表的詩作之一,相信就沒什麼爭議。這首詩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得到的「待遇」,也幾乎可說是那時代罕見。
     
    先就詩本身來說,〈臺灣〉並不是一首難解的詩。詩人將台灣比喻成母親,將台灣豐饒的物產比喻為奶香,詩的第一段用簡單的手法將台灣與母性連結,期望給予讀者溫暖的感覺。
     
    有溫暖,當然就要拉出殘酷的場景,才能使殘酷的場景更顯殘酷。第二段拉出海峽、颱風的意義便在於此。然而,面對殘酷的生活,只要走著與祖先一樣傲骨的腳步,記得祖先傲骨的叮嚀,那搖籃便是堅固永恆的。而最後,詩人再次提醒我們對母土的愛:「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這首詩可以看到某種程度上陳秀喜受到日本時代的影響。「華麗島」一詞第一次被發揚光大,是日本時代詩人西川滿在各種場合中使用。戰後,《華麗島詩集》於1970年由笠詩社出版,這名詞便逐漸由擁有日本時代記憶的本土文人繼續使用。但沿用的原因大概不是殖民,而是因為臺灣的確美麗而華麗,物產豐饒吧。
     
    與一般讚頌母土的詩相比,〈臺灣〉的特殊性在於其背後的某種性別意識。陳秀喜是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最具性別意識的詩人之一。陳秀喜本身歷經過幸福的童年時光,卻遇上不幸的婚姻。雖然她與兒女關係良好(長女張瑛瑛在她去世後以其名義舉辦了十屆「陳秀喜詩獎」),但失敗的婚姻生活仍讓她對女性所處的社會痛苦相當有自覺,其詩作時常處理這方面的議題。而當其他男性詩人通常以血的歷史來召喚認同時,陳秀喜卻是以母性的溫情來召喚大家的情感。這背後不只有女性意識,更有陳秀喜詩作最大的主題:愛。
     
    (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另一位在詩中特別能展現性別意識者是與陳秀喜同為女性詩人的杜潘芳格,我們也曾經賞析過她的〈中元節〉,雖然那首賞析主要是以母語詩歌的角度來寫的。杜潘芳格亦為第一屆陳秀喜詩獎得主,其得獎作品《遠千湖》是台灣文學極少數中、英、日三語合刊的特殊詩集)
     
    陳秀喜本身便已是台灣詩壇的傳奇,雖然他年輕時曾以日語寫過詩,但停筆三十多年年後,卻在1967年重新開始創作詩作,從日語的短歌,到中文的現代詩,最終成為笠詩社的社長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去世為止。她敢於反抗傳統,兩次結婚、兩次離婚。然而,〈臺灣〉這首詩,讓陳秀喜又與臺灣音樂史上的傳奇交會,讓陳秀喜的生命增添故事。
     
    那傳奇,要從1976年開始,一名民歌歌手在淡江文理學院(淡江大學前身)的舞台上彈著吉他,唱了臺灣的民謠,但台下沒人呼應;當他唱完聞名遐爾的Bob Dylan〈Blowin' in the Wind〉後,詢問台下為什麼要花錢聽中國人唱洋歌。這提問從淡江開始,引發全台藝文界的討論,也才有後來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
     
    而那歌手,便是這波「唱自己的歌」運動中最重要的推手,李雙澤。
     
    李雙澤的一生充滿傳奇,他不只改變了臺灣的歌壇生態,其小說〈終戰的賠償〉還拿到吳濁流文學獎。他與梁景峰合作,改編了數首台灣文人的作品變成歌,如蔣勳〈少年中國〉、陳秀喜〈臺灣〉、楊逵〈愚公移山〉等。然而,在白色恐怖時代,創作必須要被審查,〈少年中國〉與〈美麗島〉都沒有通過行政院新聞局的審查。〈美麗島〉被認為有台獨意識,而〈少年中國〉則被統派人士傳唱後被判定親共。一個人能同時又左統又台獨,這也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荒謬政治局勢。
     
    李雙澤為什麼會選擇陳秀喜這首詩來改編,由於鋼筆人手頭資料不足而無從得知。但應該是陳秀喜詩作中那對母土單純的熱愛感動了他吧。李雙澤對鄉土文學相關作家一直有所接觸,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改編楊逵的〈愚公移山〉變成歌曲。
     
    然而,李雙澤生前並沒有機會發表由陳秀喜〈臺灣〉所改編的〈美麗島〉。他在引發「唱自己的歌」的運動後,隔年居然就因為在海邊救援外國旅客而溺水身亡,年僅28歲。在李雙澤去世後,其淡江學妹楊祖珺與民歌手胡德夫閱讀李雙澤的手稿後連夜錄製,於李雙澤的喪禮上第一次播放。
     
    那是1977年的事情。如果熟知台灣文學史的人,會知道一波動盪正在展開,時值人稱「鄉土文學論戰」的特殊時刻,討論臺灣當時由王拓、黃春明等人撰寫的、以臺灣中下階級的現實生活為主的在地小說屬性的論戰。這場論戰後來變成討論這群鄉土文學作家是否有「分離主義」、「台獨」、「共產黨思想」等的論戰(尤其是余光中那惡名昭彰的〈狼來了〉一文),在白色恐怖時代,這幾乎可以致命。但也可以看到,在1947年那被我們當代名為「二二八事件」的創傷的三十年後,從保釣事件(1970)、臺灣退出聯合國(1971)、中日斷交(1972)開始的一連串國際事件,國民黨已經開始無法壓下被統治者的憤怒。儘管反抗僅是地下的伏流,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伏流終將流出地表。
     
    而在〈美麗島〉這首歌第一次被播放的兩年後,1979年,楊祖珺發行了她生平第一張專輯《楊祖珺》,〈美麗島〉正收錄在其中。
     
    同一年,「美麗島雜誌社」於高雄成立,而同一年12月10日,他們在高雄舉辦世界人權日的遊行,卻由於警方安插的內奸引爆警民衝突,使雜誌社成員被大舉逮捕,許多人甚至被軍法叛亂罪判處死刑,人稱「美麗島事件」。
     
    而這首〈美麗島〉,也從一首讚揚臺灣母土之美,期盼人們固守家園的美好歌曲,變成那地下隱隱的伏流中,那代表反抗政府的臺灣獨立者的精神象徵,而受到政府的禁唱。
     
    現在,距離美麗島事件爆發40年過去,我們也能重新檢視陳秀喜〈臺灣〉,以及楊祖珺〈美麗島〉。這首歌的禁唱顯示白色恐怖時代,政府如何恐懼所有的捕風捉影,一首單純的詩、單純的歌,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成為了某種符碼,擁有了政治意識。如今,我們或許可以重新看待這首詩,這首歌,聽聽張懸對〈美麗島〉的翻唱與詮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9KLHKqxxmU
     
    參考資料:
    陳秀喜,詩路網站資料: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chen-shioushi/
    楊祖珺/李雙澤逝世40週年──〈再.見 美麗島〉: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li-shuangze-40th-death-anniversary
    陳秀喜,《台灣詩人選集・陳秀喜集》(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12),頁66-67。
    李雙澤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9%9B%99%E6%BE%A4
    美麗島事件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9%BA%97%E5%B3%B6%E4%BA%8B%E4%BB%B6
     
    --
     
    美編: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秀喜 #樹的哀樂 #美麗島詩集 #美麗島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18.html

  • 張懸離婚 在 廖文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5-25 16:51:19
    有 337 人按讚


    謝謝 扭耳仔 New Ears Music 的報導,沒想到自己這麼小咖也可以被列席 XD 感激再感激,千杯千杯再千杯 (?)。
     
    明天晚上臺大畢舞,要跟包子一起回母校演出,還會和久違的 韋禮安 Weibird 跟 曾沛慈 Pets Tseng 同臺,我們到時候見啦!

    【#同性婚姻】爭取同志平權的路上 台灣獨立音樂人從不缺席

    昨日的Facebook全是彩虹旗與中華民國國旗。因為台灣司法院昨日(5月24日)宣告民法不保障同性婚姻是違憲行為,立法院需於兩年內跟進。這亦表示台灣將會是亞洲首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方!多名台灣獨立音樂人及樂隊包括鄭宜農、 HUSH、廖文強、滅火器 Fire EX.、猛虎巧克力 Chocolate Tiger、P!SCO,甚至是主流音樂人如SandeeChan.陳珊妮 公主粉絲團及蘇打綠 Sodagreen主唱吳青峰也在Facebook慶祝。

    音樂與政治,其實兩者從不應該分離。在同志平權漫長的路上,這群台灣音樂人從不缺席。有的出盡全力、有的以身作則、有的用音樂洗滌更多孤寂的靈魂。你知道以下3個音樂單位的付出嗎?

    【張懸:法律難以改變人們的偏見,但法律不應該為偏見而服務】

    2016年,台灣創作歌手張懸驚喜地出席婚姻平權法案公聽會,公開支持同性婚姻。在12分鐘的演說中,她以輕柔的聲線展現了她對人權、法律、社會標籤等的認識。網民也紛紛說:「耳朵懷孕了!」

    其後,她更在「女巫店」展演空間及全台灣不同地區舉辦了32場的公民對談。她自稱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述說者,分享自己的知識也不是因為覺得自己有責任或有能力,只想盡公民責任,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她更說過為了要爭取平權,自己會先將心愛的音樂放下,確實盡心盡力。
    -
    【一場靈魂相愛的婚姻: Sam Yang 鄭宜農 Enno Cheng】

    楊大正是樂隊滅火器的主唱,而鄭宜農是猛虎巧克力的主唱。這對台灣獨立音樂界的金童玉女在2013年結婚,但在去年公開了離婚的消息。被傳媒問及原因時,楊大正說:「某天,老婆向我出櫃了。」

    鄭宜農很喜歡楊大正的靈魂,卻沒辦法喜歡他的身體。二人的分開並沒有破壞雙方的關係,反而讓雙方更了解大家,成為不可分割的人生夥伴。即使性取向不同,也愛護雙方的靈魂,一同爭取同性戀的權益。
    -
    在2015年,被媒體揭發使用同性戀交友軟件的台灣創作男歌手HUSH,於同年的演唱會中出櫃以及支持同性婚姻。在性取向方面坦蕩蕩的他,在Facebook上告訴大家,自己從小到大根本沒有活在衣櫃之中!他一直也只是在做自己。

    支持同性婚姻,除了因為自己的身分外,也因為「這只是一個選擇」。HUSH也創作了歌曲〈同一個答案〉,因為每一個不一樣的人也值得推有一樣的待遇。
    -
    台灣司法院的判決只為確立同性婚姻走了第一步。到底立法院會修改民法還是訂立專法,還看執政的民進黨。可是,這一大步確實令人鼓舞,也相信這一群音樂人會繼續爭取每一個人應獲同等的權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