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張懸吉他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張懸吉他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張懸吉他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張懸吉他譜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那若有似無的邊界上――詩與音樂的跨界/責編一尾 2016年Bob Dylan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時,瑞典學院表彰其「在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這一席話挑戰了許多詩歌的讀者,到底歌詞可不可以是詩?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香港作詞人周耀輝在訪談中提供了一種看法:「我覺得詩詞沒有基本的分別,...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DSP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首次聆聽〈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至多時,都還悠行在一股精修過的美麗感知和情緒之間。然而,要判定該曲真正的情緒,首先必須將主歌開始往後的佈排一併拋棄,僅須對準曾稔文於歌曲開始即哼出來,也就是「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旋律構成的單音段落...

張懸吉他譜 在 Che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05:54:16

一顆變化多端的星球 海王星與它比鄰,相識但不相會, 彼此隔著幾光年的故事 它們的軌道永遠不會碰撞,就像過去與現在 曾經為九大行星之一,在人類科技最靠近它的一刻,看清楚後,卻又將之除名被人類定義,又被人類否定 鄭宜農,一個被鑲上各種標籤的名字。油墨印上的標題,泛黃褪色的八卦,淘洗後留下的真實的原色...

  • 張懸吉他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16 21:00:18
    有 139 人按讚

    在那若有似無的邊界上――詩與音樂的跨界/責編一尾
     
    2016年Bob Dylan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時,瑞典學院表彰其「在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這一席話挑戰了許多詩歌的讀者,到底歌詞可不可以是詩?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香港作詞人周耀輝在訪談中提供了一種看法:「我覺得詩詞沒有基本的分別,重要的都是真誠,從心出發。但具體來說,詩,一般而言,是很「個人」的聲音;而詞,一開始已經知道有人唱,也可能已經有曲,是一種「共建」也是「溝通」的過程。」,主編哲佑在〈五線譜有詩人出沒─華語歌詞與現代詩的越界書寫〉亦提及要辨別這個作品是不是詩和區別這是好詩壞詩其實沒有任何區別,當然我們可以透過意象、譬喻與寫作技巧等去評價一首詩,但這樣的辨別也難以有絕對客觀的標準去評斷一個作品是不是詩,而這週的主題為詩與音樂的跨界,所以我認為保持彈性的空間留予讀者討論是必要的。
     
    音樂與詩歌的跨界,不僅僅涵蓋於文本創作,若是參與音樂產業的詩人亦是這週所包含的範圍,因而本週有身兼樂團吉他手與經理的蕭詒徽、中國民謠歌手周雲蓬、作詞人路寒袖、寫詩、小說與劇本的英國饒舌說唱歌手Kate Tempest、歌手張懸/安溥,與那同時寫新詩與歌詞的夏宇/李格弟。
     
    本週所選的作品,有的可以單獨成立,有的可以搭配音樂一起閱讀、聆聽,至於這幾首作品中,哪些是詩?哪些是歌詞外還可以是詩?除了各篇賞析提供的解讀方式外.或許更重要的是你認不認為這個作品是一首詩?歡迎讀者們在本週的賞析貼文下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0622?fbclid=IwAR0U4FulLd_jp16tlK7E3B8HtBXfrxhrtICWlUgnYRdaTCh8Swamh5Kc-EQ(騷夏:歌詞的詩,詩的歌詞──讀莫文蔚的〈忽然之間〉)
    郭哲佑:〈五線譜有詩人出沒 ─華語歌詞與現代詩的越界書寫〉,《人籟論辯月刊》第2012-10期(2013-10-09)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音樂 #詩歌 #蕭詒徽 #夏宇 #李格弟 #周雲蓬 #路寒袖 #KateTempest #張懸 #安溥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12/20191216.html

  • 張懸吉他譜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0 21:06:13
    有 10 人按讚


    臺灣 ◎陳秀喜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恒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草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衝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
    搖籃是堅固的
    搖籃是永恒的
    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註:首刊於《文壇》290期(1973.12),由梁景峰改成歌詞,李雙澤譜曲,風行於校園,後被禁唱。收入詩集《樹的哀樂》。選入《美麗島詩集》,笠詩社,一九七九年六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月五月;《混聲合唱》,文學台灣雜誌社,一九九二年九月初。
     
    --
     
    作者簡介:
     
    陳秀喜(1921-1991),新竹人。早期以日文寫作,包括日本傳統詩俳句和短歌,乃至現代詩。1967年加入笠詩社,自1971年開始擔任笠詩社社長直到去世,為同社尊稱為「姑媽」。其日文短歌集《斗室》出版以後,發現自己的兒女都無法欣賞,因此,又努力使用中文來創作現代詩。陳秀喜的詩創清朗易懂,意象鮮明,情感充沛,大部分主題以自然草木或日常生活為素材,詩句內容則直接表現出作者情感的真摯與民族意識的強烈。
     
    (改編自「拾藏:臺灣文學物語」,〈跨越語言的一代,沒有跨過的那些〉:https://vocus.cc/@nmtltrans/5bad9f70fd89780001fc36fc
     
    --
     
    小編鋼筆人賞析:
     
    如果要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好的詩,那恐怕多少會起爭議,但如果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具代表的詩作之一,相信就沒什麼爭議。這首詩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得到的「待遇」,也幾乎可說是那時代罕見。
     
    先就詩本身來說,〈臺灣〉並不是一首難解的詩。詩人將台灣比喻成母親,將台灣豐饒的物產比喻為奶香,詩的第一段用簡單的手法將台灣與母性連結,期望給予讀者溫暖的感覺。
     
    有溫暖,當然就要拉出殘酷的場景,才能使殘酷的場景更顯殘酷。第二段拉出海峽、颱風的意義便在於此。然而,面對殘酷的生活,只要走著與祖先一樣傲骨的腳步,記得祖先傲骨的叮嚀,那搖籃便是堅固永恆的。而最後,詩人再次提醒我們對母土的愛:「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這首詩可以看到某種程度上陳秀喜受到日本時代的影響。「華麗島」一詞第一次被發揚光大,是日本時代詩人西川滿在各種場合中使用。戰後,《華麗島詩集》於1970年由笠詩社出版,這名詞便逐漸由擁有日本時代記憶的本土文人繼續使用。但沿用的原因大概不是殖民,而是因為臺灣的確美麗而華麗,物產豐饒吧。
     
    與一般讚頌母土的詩相比,〈臺灣〉的特殊性在於其背後的某種性別意識。陳秀喜是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最具性別意識的詩人之一。陳秀喜本身歷經過幸福的童年時光,卻遇上不幸的婚姻。雖然她與兒女關係良好(長女張瑛瑛在她去世後以其名義舉辦了十屆「陳秀喜詩獎」),但失敗的婚姻生活仍讓她對女性所處的社會痛苦相當有自覺,其詩作時常處理這方面的議題。而當其他男性詩人通常以血的歷史來召喚認同時,陳秀喜卻是以母性的溫情來召喚大家的情感。這背後不只有女性意識,更有陳秀喜詩作最大的主題:愛。
     
    (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另一位在詩中特別能展現性別意識者是與陳秀喜同為女性詩人的杜潘芳格,我們也曾經賞析過她的〈中元節〉,雖然那首賞析主要是以母語詩歌的角度來寫的。杜潘芳格亦為第一屆陳秀喜詩獎得主,其得獎作品《遠千湖》是台灣文學極少數中、英、日三語合刊的特殊詩集)
     
    陳秀喜本身便已是台灣詩壇的傳奇,雖然他年輕時曾以日語寫過詩,但停筆三十多年年後,卻在1967年重新開始創作詩作,從日語的短歌,到中文的現代詩,最終成為笠詩社的社長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去世為止。她敢於反抗傳統,兩次結婚、兩次離婚。然而,〈臺灣〉這首詩,讓陳秀喜又與臺灣音樂史上的傳奇交會,讓陳秀喜的生命增添故事。
     
    那傳奇,要從1976年開始,一名民歌歌手在淡江文理學院(淡江大學前身)的舞台上彈著吉他,唱了臺灣的民謠,但台下沒人呼應;當他唱完聞名遐爾的Bob Dylan〈Blowin' in the Wind〉後,詢問台下為什麼要花錢聽中國人唱洋歌。這提問從淡江開始,引發全台藝文界的討論,也才有後來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
     
    而那歌手,便是這波「唱自己的歌」運動中最重要的推手,李雙澤。
     
    李雙澤的一生充滿傳奇,他不只改變了臺灣的歌壇生態,其小說〈終戰的賠償〉還拿到吳濁流文學獎。他與梁景峰合作,改編了數首台灣文人的作品變成歌,如蔣勳〈少年中國〉、陳秀喜〈臺灣〉、楊逵〈愚公移山〉等。然而,在白色恐怖時代,創作必須要被審查,〈少年中國〉與〈美麗島〉都沒有通過行政院新聞局的審查。〈美麗島〉被認為有台獨意識,而〈少年中國〉則被統派人士傳唱後被判定親共。一個人能同時又左統又台獨,這也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荒謬政治局勢。
     
    李雙澤為什麼會選擇陳秀喜這首詩來改編,由於鋼筆人手頭資料不足而無從得知。但應該是陳秀喜詩作中那對母土單純的熱愛感動了他吧。李雙澤對鄉土文學相關作家一直有所接觸,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改編楊逵的〈愚公移山〉變成歌曲。
     
    然而,李雙澤生前並沒有機會發表由陳秀喜〈臺灣〉所改編的〈美麗島〉。他在引發「唱自己的歌」的運動後,隔年居然就因為在海邊救援外國旅客而溺水身亡,年僅28歲。在李雙澤去世後,其淡江學妹楊祖珺與民歌手胡德夫閱讀李雙澤的手稿後連夜錄製,於李雙澤的喪禮上第一次播放。
     
    那是1977年的事情。如果熟知台灣文學史的人,會知道一波動盪正在展開,時值人稱「鄉土文學論戰」的特殊時刻,討論臺灣當時由王拓、黃春明等人撰寫的、以臺灣中下階級的現實生活為主的在地小說屬性的論戰。這場論戰後來變成討論這群鄉土文學作家是否有「分離主義」、「台獨」、「共產黨思想」等的論戰(尤其是余光中那惡名昭彰的〈狼來了〉一文),在白色恐怖時代,這幾乎可以致命。但也可以看到,在1947年那被我們當代名為「二二八事件」的創傷的三十年後,從保釣事件(1970)、臺灣退出聯合國(1971)、中日斷交(1972)開始的一連串國際事件,國民黨已經開始無法壓下被統治者的憤怒。儘管反抗僅是地下的伏流,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伏流終將流出地表。
     
    而在〈美麗島〉這首歌第一次被播放的兩年後,1979年,楊祖珺發行了她生平第一張專輯《楊祖珺》,〈美麗島〉正收錄在其中。
     
    同一年,「美麗島雜誌社」於高雄成立,而同一年12月10日,他們在高雄舉辦世界人權日的遊行,卻由於警方安插的內奸引爆警民衝突,使雜誌社成員被大舉逮捕,許多人甚至被軍法叛亂罪判處死刑,人稱「美麗島事件」。
     
    而這首〈美麗島〉,也從一首讚揚臺灣母土之美,期盼人們固守家園的美好歌曲,變成那地下隱隱的伏流中,那代表反抗政府的臺灣獨立者的精神象徵,而受到政府的禁唱。
     
    現在,距離美麗島事件爆發40年過去,我們也能重新檢視陳秀喜〈臺灣〉,以及楊祖珺〈美麗島〉。這首歌的禁唱顯示白色恐怖時代,政府如何恐懼所有的捕風捉影,一首單純的詩、單純的歌,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成為了某種符碼,擁有了政治意識。如今,我們或許可以重新看待這首詩,這首歌,聽聽張懸對〈美麗島〉的翻唱與詮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9KLHKqxxmU
     
    參考資料:
    陳秀喜,詩路網站資料: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chen-shioushi/
    楊祖珺/李雙澤逝世40週年──〈再.見 美麗島〉: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li-shuangze-40th-death…
    陳秀喜,《台灣詩人選集・陳秀喜集》(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12),頁66-67。
    李雙澤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9%9B%99%E6%BE%A4
    美麗島事件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E7%BE%8E%E9%BA%97%E5%B3%B6%E4%B…
     
    --
     
    美編: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秀喜 #樹的哀樂 #美麗島詩集 #美麗島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18.html

  • 張懸吉他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18 21:00:00
    有 399 人按讚

    臺灣 ◎陳秀喜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恒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草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衝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
    搖籃是堅固的
    搖籃是永恒的
    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註:首刊於《文壇》290期(1973.12),由梁景峰改成歌詞,李雙澤譜曲,風行於校園,後被禁唱。收入詩集《樹的哀樂》。選入《美麗島詩集》,笠詩社,一九七九年六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月五月;《混聲合唱》,文學台灣雜誌社,一九九二年九月初。
     
    --
     
    作者簡介:
     
    陳秀喜(1921-1991),新竹人。早期以日文寫作,包括日本傳統詩俳句和短歌,乃至現代詩。1967年加入笠詩社,自1971年開始擔任笠詩社社長直到去世,為同社尊稱為「姑媽」。其日文短歌集《斗室》出版以後,發現自己的兒女都無法欣賞,因此,又努力使用中文來創作現代詩。陳秀喜的詩創清朗易懂,意象鮮明,情感充沛,大部分主題以自然草木或日常生活為素材,詩句內容則直接表現出作者情感的真摯與民族意識的強烈。
     
    (改編自「拾藏:臺灣文學物語」,〈跨越語言的一代,沒有跨過的那些〉:https://vocus.cc/@nmtltrans/5bad9f70fd89780001fc36fc
     
    --
     
    小編鋼筆人賞析:
     
    如果要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好的詩,那恐怕多少會起爭議,但如果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具代表的詩作之一,相信就沒什麼爭議。這首詩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得到的「待遇」,也幾乎可說是那時代罕見。
     
    先就詩本身來說,〈臺灣〉並不是一首難解的詩。詩人將台灣比喻成母親,將台灣豐饒的物產比喻為奶香,詩的第一段用簡單的手法將台灣與母性連結,期望給予讀者溫暖的感覺。
     
    有溫暖,當然就要拉出殘酷的場景,才能使殘酷的場景更顯殘酷。第二段拉出海峽、颱風的意義便在於此。然而,面對殘酷的生活,只要走著與祖先一樣傲骨的腳步,記得祖先傲骨的叮嚀,那搖籃便是堅固永恆的。而最後,詩人再次提醒我們對母土的愛:「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這首詩可以看到某種程度上陳秀喜受到日本時代的影響。「華麗島」一詞第一次被發揚光大,是日本時代詩人西川滿在各種場合中使用。戰後,《華麗島詩集》於1970年由笠詩社出版,這名詞便逐漸由擁有日本時代記憶的本土文人繼續使用。但沿用的原因大概不是殖民,而是因為臺灣的確美麗而華麗,物產豐饒吧。
     
    與一般讚頌母土的詩相比,〈臺灣〉的特殊性在於其背後的某種性別意識。陳秀喜是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最具性別意識的詩人之一。陳秀喜本身歷經過幸福的童年時光,卻遇上不幸的婚姻。雖然她與兒女關係良好(長女張瑛瑛在她去世後以其名義舉辦了十屆「陳秀喜詩獎」),但失敗的婚姻生活仍讓她對女性所處的社會痛苦相當有自覺,其詩作時常處理這方面的議題。而當其他男性詩人通常以血的歷史來召喚認同時,陳秀喜卻是以母性的溫情來召喚大家的情感。這背後不只有女性意識,更有陳秀喜詩作最大的主題:愛。
     
    (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另一位在詩中特別能展現性別意識者是與陳秀喜同為女性詩人的杜潘芳格,我們也曾經賞析過她的〈中元節〉,雖然那首賞析主要是以母語詩歌的角度來寫的。杜潘芳格亦為第一屆陳秀喜詩獎得主,其得獎作品《遠千湖》是台灣文學極少數中、英、日三語合刊的特殊詩集)
     
    陳秀喜本身便已是台灣詩壇的傳奇,雖然他年輕時曾以日語寫過詩,但停筆三十多年年後,卻在1967年重新開始創作詩作,從日語的短歌,到中文的現代詩,最終成為笠詩社的社長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去世為止。她敢於反抗傳統,兩次結婚、兩次離婚。然而,〈臺灣〉這首詩,讓陳秀喜又與臺灣音樂史上的傳奇交會,讓陳秀喜的生命增添故事。
     
    那傳奇,要從1976年開始,一名民歌歌手在淡江文理學院(淡江大學前身)的舞台上彈著吉他,唱了臺灣的民謠,但台下沒人呼應;當他唱完聞名遐爾的Bob Dylan〈Blowin' in the Wind〉後,詢問台下為什麼要花錢聽中國人唱洋歌。這提問從淡江開始,引發全台藝文界的討論,也才有後來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
     
    而那歌手,便是這波「唱自己的歌」運動中最重要的推手,李雙澤。
     
    李雙澤的一生充滿傳奇,他不只改變了臺灣的歌壇生態,其小說〈終戰的賠償〉還拿到吳濁流文學獎。他與梁景峰合作,改編了數首台灣文人的作品變成歌,如蔣勳〈少年中國〉、陳秀喜〈臺灣〉、楊逵〈愚公移山〉等。然而,在白色恐怖時代,創作必須要被審查,〈少年中國〉與〈美麗島〉都沒有通過行政院新聞局的審查。〈美麗島〉被認為有台獨意識,而〈少年中國〉則被統派人士傳唱後被判定親共。一個人能同時又左統又台獨,這也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荒謬政治局勢。
     
    李雙澤為什麼會選擇陳秀喜這首詩來改編,由於鋼筆人手頭資料不足而無從得知。但應該是陳秀喜詩作中那對母土單純的熱愛感動了他吧。李雙澤對鄉土文學相關作家一直有所接觸,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改編楊逵的〈愚公移山〉變成歌曲。
     
    然而,李雙澤生前並沒有機會發表由陳秀喜〈臺灣〉所改編的〈美麗島〉。他在引發「唱自己的歌」的運動後,隔年居然就因為在海邊救援外國旅客而溺水身亡,年僅28歲。在李雙澤去世後,其淡江學妹楊祖珺與民歌手胡德夫閱讀李雙澤的手稿後連夜錄製,於李雙澤的喪禮上第一次播放。
     
    那是1977年的事情。如果熟知台灣文學史的人,會知道一波動盪正在展開,時值人稱「鄉土文學論戰」的特殊時刻,討論臺灣當時由王拓、黃春明等人撰寫的、以臺灣中下階級的現實生活為主的在地小說屬性的論戰。這場論戰後來變成討論這群鄉土文學作家是否有「分離主義」、「台獨」、「共產黨思想」等的論戰(尤其是余光中那惡名昭彰的〈狼來了〉一文),在白色恐怖時代,這幾乎可以致命。但也可以看到,在1947年那被我們當代名為「二二八事件」的創傷的三十年後,從保釣事件(1970)、臺灣退出聯合國(1971)、中日斷交(1972)開始的一連串國際事件,國民黨已經開始無法壓下被統治者的憤怒。儘管反抗僅是地下的伏流,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伏流終將流出地表。
     
    而在〈美麗島〉這首歌第一次被播放的兩年後,1979年,楊祖珺發行了她生平第一張專輯《楊祖珺》,〈美麗島〉正收錄在其中。
     
    同一年,「美麗島雜誌社」於高雄成立,而同一年12月10日,他們在高雄舉辦世界人權日的遊行,卻由於警方安插的內奸引爆警民衝突,使雜誌社成員被大舉逮捕,許多人甚至被軍法叛亂罪判處死刑,人稱「美麗島事件」。
     
    而這首〈美麗島〉,也從一首讚揚臺灣母土之美,期盼人們固守家園的美好歌曲,變成那地下隱隱的伏流中,那代表反抗政府的臺灣獨立者的精神象徵,而受到政府的禁唱。
     
    現在,距離美麗島事件爆發40年過去,我們也能重新檢視陳秀喜〈臺灣〉,以及楊祖珺〈美麗島〉。這首歌的禁唱顯示白色恐怖時代,政府如何恐懼所有的捕風捉影,一首單純的詩、單純的歌,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成為了某種符碼,擁有了政治意識。如今,我們或許可以重新看待這首詩,這首歌,聽聽張懸對〈美麗島〉的翻唱與詮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9KLHKqxxmU
     
    參考資料:
    陳秀喜,詩路網站資料: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chen-shioushi/
    楊祖珺/李雙澤逝世40週年──〈再.見 美麗島〉: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li-shuangze-40th-death-anniversary
    陳秀喜,《台灣詩人選集・陳秀喜集》(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12),頁66-67。
    李雙澤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9%9B%99%E6%BE%A4
    美麗島事件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9%BA%97%E5%B3%B6%E4%BA%8B%E4%BB%B6
     
    --
     
    美編: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秀喜 #樹的哀樂 #美麗島詩集 #美麗島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18.html

  • 張懸吉他譜 在 DSP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21 20:00:12

    「首次聆聽〈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至多時,都還悠行在一股精修過的美麗感知和情緒之間。然而,要判定該曲真正的情緒,首先必須將主歌開始往後的佈排一併拋棄,僅須對準曾稔文於歌曲開始即哼出來,也就是「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旋律構成的單音段落,便能明白這是一首極度悲傷的歌。

    對於這樣的定奪,或可再以導演朱旻修為〈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執導的 MV 作為參照。導演有意識將歌曲的情緒軸線凸顯,並隱忍哀傷一步步揭開他對此曲的投射。片中兩線人物因山中奇遇有了交點,彼此映照出對生命輕重的體悟與態度,作為劇中第一道悲傷的門;再往原初的情緒軸線於兩方各自察發異樣而對應出的竊鬧和疑諱,劃下第二道悲傷的痕跡;而再更掘一層,是在課室間導演無奈又任性的揭露兩方於世代上根本存有的無能諒解,作為他悲傷的至大狀態。

    這樣絕對的安排同時也帶著未明謀和的手法,讓原本不相干的全都牽扯一起,悲傷於是更泛了無邊;看導演穩穩抓著憂哀的軸線,在片中一刻都無鬆脫,以兩方襯伴出來情緒上以及角色的重塑、對倒並又疊合的手法,呈現著現實裡始終相伴的哀傷的趣味,鏡像般令觀者內外全知。當發現劇終不提供絲毫解答或說明的時候,才注意到歌曲始末都有的卡帶收播聲,便告示這可能是一樁無心的回憶,又再次證明每顆心之間,必然斷層的狀態。

    〈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的 MV 整體十分符合樂團個性,又能感受到導演跨度自身對該曲的印刻,以一個主要詮釋者來進行創作。因此,無論上述腳本中常是對照的兩線人物、入山的緣由、不同世代間的斷層,或單純生命態度的輕重等,都存在一念對無情世態當之必然的承受。甚至在導演與樂團之間,也同樣存有這樣輕可平淡無傾,重則牽動感知的引力;兩方的默契和信任,創造出來凝實複雜的感受,讓〈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的文本膨起豐富性,接收更多向度的觀點。這以歌、以劇本可獨立看待又能疊合品察的兩個優秀主體,使兩方都呈現出創作上的開放性。」


    截自 耳道運行式Phantasmagoria 文章 「樂評:悲傷是白馬的樣子」 _ 林睿哲



    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
    Just catch me babe
    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
    What you gonna do? Just catch me babe

    進去一個又一個的世界裡
    偷偷的帶走一些東西
    找到祕密隧道在牆壁
    簽上我的名

    啊 每一個瞬間
    我都將帥氣地大步走過
    向更豐盛的地方去
    我會跟著你

    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
    Just catch me babe
    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
    What you gonna do? Just catch me babe

    也許我們偶爾稍作休息
    慢慢搭著巴士等天明
    耳機塞進剛醒的耳朵
    let’s go and see

    啊 每一個瞬間
    我都將帥氣地大步走過
    向更豐盛的地方去
    你會跟著我

    woo
    我就在這裡 等你
    別擔心 你可以大聲的哭
    你的脆弱和堅強並不牴觸

    woo
    我就在這裡 等你
    別猶豫 人都是自由來去
    若我們能同行 i'll give you my big greetings in peace

    /

    DSPS
    Vocal & Acoustic Guitar | 曾稔文 Ami Tseng
    Guitar | 詹詠翔 Yung Hsiang Chan
    Bass | 鐘奕安 I An Chung
    Drum | 莊子恒 Tzu Heng Chuang

    /

    導演 Director | 朱旻修 Min-Hsiu Chu
    攝影 D.O.P | 劉哲均 Che-Chun Liu
    製片 Producer | 劉彥宏 Harry Liu
    美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 廖音喬 Yin-Chiao Liao
    燈光 Gaffer | 林洋 Yang Lin
    髮型化妝 Makeup Artist | 洪丌涵 Edna Hung
    造型 Stylist | 周雅萱 Miyabi Shuu

    主演 Cast | 巫建和 Chien-Ho Wu
    藤原希 Nozomi Fujiwara
    DSPS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 | 何語樂 Ule Ho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王裕勛 Yu-Hsun Wang
    跟焦師 Focus Puller | 程鼎暘 Young Cheng
    攝影組 Assistant Camera | 楊子毅 Jason Yang
    楊季寰 Chester Yang
    美術助理 Set Decorator | 謝慧萍 Huei-Ping Hsieh
    燈光助理 Electrician | 周榮竹 Chou Jung Chu
    剪接 Editor | 朱旻修 Min-Hsiu Chu

    器材 Equipment | 乒乓影像
    器材支援 | 賴謙暉、林劭軒、梁敦學、翁悅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Pimo
    蔡弦剛
    張雨晴
    張盛文
    姚登元
    葉廷皓
    賴謙暉
    乒乓影像
    中和高中
    紅花鐵馬映像所
    宜蘭縣協拍中心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

    《Catch Me Baby Come and Dive》
    作曲 Composer | 曾稔文 Ami Tseng、鐘奕安 I An Chung
    作詞 Lyricist 曾稔文 Ami Tseng、鐘奕安 I An Chung
    製作人 Producer | 吳奕宏 Yi Hung Wu、鐘奕安 I An Chung
    編曲 Arrangement | DSPS
    混音 Mixing | 吳奕宏 Yi Hung Wu
    錄音 Recording | 吳奕宏 Yi Hung Wu at 荒原錄音室 Wasteland Studio
    母帶後製 Mastering | Tomomi Nemoto at Saidera Mastering

    /

    Release Label | Big Romantic Records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dspstw.com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dspstw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dspstw/
    Twitter. http://twitter.com/dspstw

  • 張懸吉他譜 在 Wen吉他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17 20:45:12

    你也是這樣練自彈自唱嗎? 趕快換個有效率的練法吧!
    👉加入免費課程領取講義:https://wenguitar.teachable.com/p/guitarbasic
    👉「指法特訓寶典」試閱本下載:https://reurl.cc/kg4Lx

    上個星期我在IG問大家練習自彈自唱遇到的問題,不外乎是這幾個:

    #一唱就沒辦法彈吉他
    #無法一心二用
    #不知道唱到哪要刷到哪
    #音不準,找不到key
    #唱歌不好聽

    這集會帶到鼓手Benny Greb所提的節奏感訓練法,讓你真正的掌握好伴奏的節拍!

    🌟本影片為吉他初學第10集,其他集數的連結如下:
    吉他初學1-零基礎你也可以:https://youtu.be/0-n4sQlKAi0
    吉他初學2-認識音階:https://youtu.be/2ZUFBv7YiLg
    吉他初學3-初級樂理:https://youtu.be/SDwOTnrIzgY
    吉他初學4-基礎和弦:https://youtu.be/QybMp-OkPhM
    吉他初學5-基本功:https://youtu.be/syFPUUTdSCQ
    吉他初學6-刷扣入門:https://youtu.be/KKMEdHlcLIk
    吉他初學7-刷扣訣竅:https://youtu.be/gYGT5E19740
    吉他初學8-基礎指法:https://youtu.be/eN7p-077WVM
    吉他初學9-和弦根音:https://youtu.be/Pe94wn5LBeY
    吉他初學10-自彈自唱:https://youtu.be/n1oWkjmRxH8
    吉他初學11-上台準備:https://youtu.be/VEqFT-2_5SQ
    吉他初學12-看吉他譜:https://youtu.be/RX_EbqNuLM8
    吉他初學13-音感訓練:https://youtu.be/JGNi5fcrM8s
    吉他初學14-帥氣技巧:https://youtu.be/Dfcu1tVuYbI
    吉他初學15-封閉和弦:https://youtu.be/8YvpQ-WWZA8
    吉他初學16-持續進步:https://youtu.be/SXYktoGPRZY

    有問題的話可以到我的IG找我聊天喔
    Instar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wenguitar01/

    劇本/Wen
    導演、講師、剪輯/Wen
    合作請洽: k7256580@gmail.com


    #吉他初學10 #自彈自唱 #吉他教學 #吉他入門 #零基礎入門教學 #木吉他 #木吉他初學課程
    #Wen吉他誌木吉他課程105

  • 張懸吉他譜 在 DSP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2-22 20:30:14

    *建議以4K畫質觀賞*

    I wrote a folk song
    I wrote it for you dear

    在孤獨的此處發現共同之處
    擔憂是否被在乎而語塞的我
    比不察覺還寂寞

    你放了我喜歡的歌
    朦朧和坦率的平衡
    若是能全然感受是否會相同
    我不認同的你說過

    這個城市不常下雨
    回到這裡的理由已變得完全不同
    若能肩併著肩散步到時間的盡頭

    離開前下的那場大雨
    總被我解釋成天公伯捨不得的眼淚
    全部都是我的自以為 笨拙的表達是否也有傳達的那天

    When I've got a cold I want you stay with me
    Just sitting here and you will keep me company
    When you fall asleep I'll be gazing at you

    I want you catch a cold from me and last so long
    So that we could be a team ,of course I'm joking
    I don't wanna miss any of your expressions

    /

    DSPS
    Vocal & Acoustic Guitar | 曾稔文 Ami Tseng
    Guitar | 詹詠翔 Yung Hsiang Chan
    Bass | 鐘奕安 I An Chung
    Drum | 莊子恒 Tzu Heng Chuang

    /

    導演 Director | 朱旻修 Min-Hsiu Chu

    演員 Cast |
    李姿儀 Lizzy Ninomiya
    曹孝威 Wise Tsao

    攝影師 D.O.P. | 劉哲均 Che-Chun Liu
    攝大助 1st Asst .Camera | 賴謙暉 Chien-Hui Lai
    燈光師 Gaffer | 林大洋 Da-Yang Lin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史美崧 Mei-Sung Shi
    美術道具 Prop Master | 餃子 GyoZa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
    易泰土木 Yi-Tai Enterprise Co., Ltd.
    史公館 House of Shi
    朱盛鴻 Sheng-Hung Chu

    /

    《Folk Song For You》
    作曲 Composer | 曾稔文 Ami Tseng
    作詞 Lyricist 曾稔文 Ami Tseng
    製作人 Producer | 陳宇 Yu Chen, DSPS
    編曲監修 Arrangement | 鐘奕安 I An Chung
    吉他編曲 Guitar Arrangement | 吳奕宏 Yi Hung Wu
    混音 Mixing | 李詠恩 Joshua Lee
    錄音 Recording | 吳奕宏 Yi Hung Wu at Wasteland Studio
    鼓技師 Drum Technician | 張育維 Yu Wei Chang
    剪輯 Editing | 張育維 Yu Wei Chang
    母帶後製 Mastering | 唐承運 Cheng-yun Tang at EMStudio

    /


    Release Label | Airhead Records(in Taiwan).Big Romantic Records(in Japan)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dspstw.com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dspstw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dspstw/
    Twitter. http://twitter.com/dsps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