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弱的成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弱的成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弱的成語產品中有25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作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們看到的是一個月亮,我見到的卻是一顆用來餵蛇的蛋。風雨大作,作法完成了。」 「這也有得說?不愧是堪輿佬。」 「論這些你比我厲害吧。堪輿不過是一門象徵的學問。」 「對呀……如果所有人覺得它象徵打甂爐的生根,那麼,你所謂的作法不就破了嗎?因為蛇不吃生根。」 「理論上是,所以有個成語叫『各施各...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Sir正能量:年輕人⁉️?弱弱地一問⁉️?乜嘢叫"行差踏錯"⁉️? 感謝各位網民有心問候 ,傷口由於穿咗個洞,太大太深仍在滲血。想分享一則成語 : 「行差踏錯」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決擇和行動負上後果。 每個後果可大可小,好似高Sir咁,行錯一步後果受傷了,就要承受痛楚、治療的過程。要排隊、等...
「弱的成語」的推薦目錄
弱的成語 在 Johne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3:53:07
話說我尋日課金三千蚊去做Body check要驗血驗尿驗大便,今日我終於要面對我嘅終極挑戰: 【大便樣本の採集任務】 難易度:✰ ✰ ✰ ✰ ✰ 為免大便樣本被污染,我思前想後決定用前日用嚟影product shot嘅米白色畫紙墊住喺地下再喺上面大便,那張畫紙應該做夢也想不到顏色亮麗天資聰慧的它會...
弱的成語 在 岳蓁Yula看名字就知愛登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01:26:50
用山林撿來的素材們 靈機一動擺了一隻飛翔的鳥🐦 有沒有發現~~~👀 鳥的頭是石頭~有個洞在上面 湊巧形成了牠的眼睛! 石頭上面的洞是山區石頭 經年累月「滴水穿石」所致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冷知識 「滴水穿石」我從小聽到大的成語 卻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小時不讀書的Yula😂) 科普了一下發現...
弱的成語 在 Sabrina英文小教室|英文教學·英文學習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6:04:42
✨寫作必備工具 ➡️右滑推薦的語料庫及使用方式 別忘記幫我☑️分享☑️珍藏☑️按讚 讓蘇蘇能夠幫助更多人🧡 🔍語料庫是透過大量文本分析單詞用法建立而成的資料庫,學習外文時常常會需要語料庫讓我們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也是外國人常用的用法,藉此避免掉中式英文的問題。當家教已經快要四年了,我從大一上就接...
-
弱的成語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2-21 05:57:40高Sir正能量:年輕人⁉️?弱弱地一問⁉️?乜嘢叫"行差踏錯"⁉️?
感謝各位網民有心問候 ,傷口由於穿咗個洞,太大太深仍在滲血。想分享一則成語 : 「行差踏錯」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決擇和行動負上後果。 每個後果可大可小,好似高Sir咁,行錯一步後果受傷了,就要承受痛楚、治療的過程。要排隊、等候,十分麻煩費時,也令很多人擔心,十分不好意思。
年輕人,忠言逆耳,但高Sir希望借此事讓大家望一望,諗一諗,勿被人老點而「行差踏錯」 ,令自己受苦之外,也令關心你們的人擔心(尤其是你們的父母) 。
面對這個後果我們無得"後悔",亦不能抱怨。因為它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這就是人生❣
今集還有高Sir在工廈實況向大廈保安清潔贈送口罩,以及K100直播後的清潔花絮?
#男人幫大聯盟 #華記 #黑超哥 #Man哥 #暴龍 #大衛Sir #冲san #馬池 #高Sir
#KOL100 #李梓敬 #肥仔傑 #Y2K #何志光 #政壇新秀 #可澄 #PennySun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小小人物做小事Jacky」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youtube.com/jackyko1109 ;
2. 贊好並留言支持;
3. 將影片分享開去。 -
弱的成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6-05 19:00:04【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時候閱讀會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當你那一陣子關注某個主題的時候,你也沒有特別去找什麼內容或什麼書籍,但是相關的東西就會一直出現在你眼前。
如果你是我長期聽眾的話,前一陣子你一定可以聽到,我談很多關於從眾行為啊、媒體操控的影響啊、群眾到底是怎麼影響我們的認知啦…等等的。
那好巧不巧,我在最近讀到《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這一本書是由時報出版的喔。
它裡面呢就問了一個問題,那我就忍不住再跟你分享一則,它的問題是這樣哦,它說:「為什麼人們總愛跟風、搶排隊?」。
它假設一個情境,如果你想吃醬油拉麵,你剛好看到有一家拉麵店的生意很好,於是呢也跟著排隊,不過呢你發現這一家店最有名的好像是鹽味拉麵,因為所有人都點這個鹽味拉麵。
在這樣的情況底下你會怎麼做?
你會點一剛開始就想吃的醬油拉麵,還是改點這個店的招牌鹽味拉麵,你會怎麼選呢?
其實我們很容易受到周遭意見的左右,所以呢除非你是非吃到醬油拉麵不可,如果沒有這麼堅定的意志跟決心的話,你就很容易受到當下氛圍的影響,而選了鹽味拉麵。
在這樣的心理狀況底下,叫做「同儕壓力」,你內心的os會說,因為大家都這樣點啊,因為大家都這麼說啊,那同儕壓力或者社會壓力,它會形成一個結果,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流行」或者是「暢銷」商品。
那當然也不可避免的也是造成股價暴跌,或者是社會恐慌的一個背後原因。
如果進一步回到我們的工作或生活,其實團體當中有一定程度大家的意見相左,如果就長期跟整體的角度來看,它其實是一件好事,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大家的想法都一樣的話,它就會造成一個叫「團體極化」的結果,這也是在同儕壓力底下形成的現象,這樣的結果呢會讓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甚至於創意不敢發揮出來。
因為當你有一個不同的想法的時候,你心中可能會有一個os,你會覺得這是大家共同的決定,所以它應該是正確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那如果回到我們每個人生活裡的主觀認知的話,你可能在心中經常有這樣的os叫做:「誒!最近大家好像都結婚了」,或者是「誒!大家收入好像都有提高」這樣的一個假象,為什麼說假象呢?
當你內心的信念、內心的語言說的是「大家」的時候,你有沒有仔細的想想,這個「大家」大概具體來說是幾個人?其實通常是只有三個人而已。
因為在我們內在運作裡面,只要人數超過三個人,就會削弱單一、個人的具體性,所以呢,我們就會覺得是「大家」。
可是當你已經覺得是「大家」的時候,你不會去想它其實只有三個人,你會把它假設成「無限大」。這樣的內在運作它造成很大的危險,就在於其實你所認知的現象,搞不好只是你身旁局部的小樣本的小範圍。
但是你會覺得好像「所有人」都這樣,於是呢很多的偏見、很多你對自己不理性的看法,甚至於很多你的痛苦、你的糾結,就是這樣子來的。
因為到頭來你沒有專注在「自己」的身上,你把它專注在「大家」身上。而這份「大家」又不是真正的「大家」,而是只有三個人而已。
談到這裡,我們不是有一句成語叫「三人成虎」嗎?你可以想一想,那隻讓你害怕、擔心、焦慮的老虎,到底存不存在?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7月21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在6月份我們也有相關的講座,在我們影片的說明部分,都有相關的連結,凱宇很期待有一天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
弱的成語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2-15 12:00:00如果說司馬相如是西漢的大辭賦家,那麼,揚雄就是可以跟他媲美的文學家了!
揚雄少年因為傾慕司馬相如的文采,因此作賦常常以司馬相如為榜樣。然而,生來就受口吃之苦的他,並沒有像司馬相如般,弱冠就入仕為官,揚雄知道自己口吃不善交談,因此只是以研究經籍自娛,並未將學問當作取得功名的敲門磚!
直到40歲時,揚雄遊學長安,遇到貴人大司馬王音,王音讀了他的賦作,認為其文采可媲美司馬相如,因為惜才,故推薦他跟在漢成帝身邊,開始他的文官之路。
可惜,此時的西漢,歷經了漢成帝、哀帝、平帝,暮氣已沉,儘管揚雄寫了許多賦作勸諫,卻不敵阿諛奉承的官員,於是他選擇置身事外,也拋棄了寫賦,開始研究哲學。他模仿《論語》的體裁,寫《法言》,闡揚儒家思想。模仿《易經》寫成《太玄》,提出「玄」是宇宙萬物根源的概念。此外,還研究語言學,完成《方言》一書,紀錄西漢各地方言,是研究古代語言的重要資料。
古時候的知識份子,以經世濟民為志向,治國平天下是讀書的目的。揚雄一身才氣,想必也曾希望好好一展抱負!可惜,西漢最終還是亡在王莽篡位!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弱的成語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們看到的是一個月亮,我見到的卻是一顆用來餵蛇的蛋。風雨大作,作法完成了。」
「這也有得說?不愧是堪輿佬。」
「論這些你比我厲害吧。堪輿不過是一門象徵的學問。」
「對呀……如果所有人覺得它象徵打甂爐的生根,那麼,你所謂的作法不就破了嗎?因為蛇不吃生根。」
「理論上是,所以有個成語叫『各施各法』。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都各有不同,故即使同一樣物件,也可產生不同的法。在現實中,這叫觀點與角度,但在法術的世界,只有道行高者為勝。」
「所以兩大高手過招便叫做『鬥法』吧。」
「正是,到頭來是比拼誰的神通比較廣大,誰對象徵的理解較為厲害。比如說瀘水風浪大作,次一等的祭司需要殺七七四十九個人頭來祭祀,但諸葛孔明道高一尺,用七七四十九個饅頭就完成了作法,成功取代了人頭。」
「這也有得說?我倒覺得這是孔明欺哄南蠻祭司的一種方法,目的是制止當地殺人的傳統。」
「你說得對,是方『法』,這些有方法的人就叫做『方士』。你固然可以說他在玩假,但真真假假只不過是一種名相,重點是投下七七四十九個饅頭之後,產生了跟人頭一樣的效果——這卻是其他方士做不來的。」
「可不可以說,因為那些人道行低,所以為了奏效就必須用上人頭?」
「你知道嗎?這就是孔子要敵視『始作俑者』的原因——為甚麼好好地有人頭用但你不用呢?從法的角度,一個人頭怎也比一個饅頭有效,祭祀本來就是一件血淋淋的事,但方士利用了象徵可以互相代換的特質,找到方法取代了這種血祭,例如用紙紮祭品,就是取其形相。可是這種『替代品』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它有可能只是徒有其形。」
「而人頭有的是靈。」
「人們說唔靈唔靈,就是這個意思。靈靈性性,靈從何來?你看電影見到道士咬破自己手指頭作法就是這個道理,靈從人而來,物件需要注靈,儀式方會有效,就算是西方魔術師都會要求觀眾從口中吹出一口氣,而愈大的法就需要愈多的靈,才會發揮力量。」
「這我知道,這就是『造像崇拜』的原理。崇拜者以為透過神像可以獲得靈力,卻不知道反過來是神像吸取他們的崇拜才得到力量。」
「像供股票吧,其實全都是殼股。愈香火鼎盛就愈靈,愈靈就愈香火鼎盛,你說到頭來是誰的作用?」
「往往是廟就盆滿缽滿,崇拜者卻一無所有。」
「中國自古就有這種生神仙的騙局,道士用有求必應作招徠,實際是自己修仙,從其他活人身上支取靈力。人們愈拜他,他就愈容光煥發,愈來愈靈了。」
「皇帝也是這樣透過萬民崇拜來自我造神。」
「你以為每家每戶都掛一張元首像只是政治表態那麼簡單嗎?元首要延年益壽就靠它了。肖像要放高於列祖列宗,甚至要置於十字架的上面,目的就是吸取崇拜。一個藉藉無名的人,只要挨家抵戶都有他肖像,日日都拿着他來拜,他能不成為一個大明星嗎?一樣道理——集體造神呀。」
「如此說來,砸毀神像這個儀式就相當重要。」
「而且要集體來砸。」
「信則有不信則無,背後其實是這個意思。意志薄弱的人受它擺佈,意念強大的人擺佈之。」
「這一點我有點懷疑。」
「怎麼說?」
「你一個人的意念強大,鬥得過一萬個意志薄弱的人的崇拜嗎?」
作者
弱的成語 在 謝博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幾天幾乎每天都有做有氧運動40分鐘
也有重訓
因為民宿有免費的健身房
老實說身體偏累
但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呢
原因很簡單
因為一定要更乾
為什麼體脂一定要更乾呢
舉個例子吧
假如你今天看到老闆賣一塊豆乾
他很多水分 那就是豆腐 那不叫豆乾
可是我明明是點豆乾啊
為什麼給我豆腐呢
這個會有法律責任的
說白了真的很可能會有刑責
所以乾很重要
就像很多我們身旁的朋友
常常會把「乾」當成發語詞
「乾笑死 哈哈哈」
「乾好屌」
「乾 真假」
這都是因為他們在提醒自己乾的重要
乾功能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所以不是我們要追求什麼
是我們都無法接受不乾
因為「不乾是弱」
這個是我小學一年級
老師就有教的一句經典成語
我銘記在心一直到現在才體悟 明白
當然 都這個時代了
很多道理大家不一定要認同
那你就做一個豆漿吧
就做豆漿
弱的成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緊箍咒》
上週末,小夥伴傳了即將要on檔的社群layout來,想問問我,A版B版哪個配置更好看。
社群的事,我已逐漸授權給年輕的孩子自己做決定。這麼久的時間下來,也慢慢讓她摸出一點心得和成就感。偶有拿不定主意的文字或設計,她就會來敲敲我的門。
兩孩子在身邊鬼哭神嚎,我快速瞄了一眼排版,想用最快的時間解決,只要不太離譜偏頗,社群梗原本就該奔放。我這個老人家最好別太中二。
然而,下一秒,我感覺到自己的頭腦,規律地發出高速運轉的聲音,像印刷廠趕印明日早報頭條那樣,「A版選色飽合度這麼低,看起來暮氣沉沉,完全沒有節慶感。」,「B版又太活潑一點了吧,主要訊息都被淹沒,眼花撩亂。」
手指開始打字回覆,沒打幾個字覺得速度太慢,切換成語音模式,這下快多了,說出來的話也急火火的,「親愛的,妳要不要試試簡潔的設計,配色用品牌主tone,訊息濃縮成一句話。或發展成社群金句之類。」
要按下enter鍵前,我想起了一件事。整個人停頓在半空中。
在複訓一階時,John曾形容,頭腦與邏輯中心,是強勢的,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這麼柔弱。聽到這,我在銀幕前,不禁撇了撇嘴,哪有啊?身為這些區域被高度定義的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強勢。也感嘆,白白被啟動了這麼多區域,要做決策的時候,一點忙都幫不上。強勢有屁用。
有了實際發生的例子,我咀嚼John的觀點,這些能量場域之所以強勢,是因為串接頭腦、邏輯的通路屬性,全是個體人與社會人迴路,我們於是依照「自己認為正確」、或「這樣做對於大家都好」的信念,而思考、歸納、與表達。沒在管家族人的感受,我們外顯的觀點,來自於靈光頓悟、事實推敲、歷練驗證,絕少根植於傳遞支持,目的也不在尋求盟友。
所以,有一種好,叫做,我跟你說,這樣做最好,也會讓所有事情步上正軌、一切邁向成熟與進步。
強勢,更可能是一種霸凌。因為,小夥伴的頭腦和邏輯中心,都是開放的。一開始共事時,我驚訝於她的天馬行空,而這些天上奔騰的馬,永遠落不了地,或是落地之後,就變成泥池打滾的驢,久久圈繞不出去。
我曾以為,這個世代的年輕孩子,多半如此。缺乏思考辨證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她們面對我,也戰戰兢兢,反駁不了幾句又去抄筆記、爬google、忙著回答我一籮筐的問題。
現在,我願意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差異。我也發現,共事一段時間的團隊與夥伴,最後形成的論述、做出來的作品,就是我的復刻樣板。對此,我曾十分自豪,直到最近重修了一階、又跟著瑪麗安老師練習了四週的覺察,使我願意正視頭腦與邏輯中心的盲點,並展開一個有趣的邏輯中心練習,「把自己非常在意的點,記錄下來。」
所謂在意的點,借用John的解釋,就是你特別容易嗤之以鼻、不以為然、急著辯駁的地方。不記錄還好,一認真觀察,馬上就有以下GY的各點出現,像是:
(1) 天外飛來一筆,沒有事實根據、也缺乏細節執行的想法。
(2) 固鎖或武斷的結論,被告知這件事情只能這麼做,沒有其他彈性空間。
(3) 來龍去脈不夠清楚、正反資訊的陳述失衡。
(4) 跳躍式、非線性推導、太過感性的溝通過程。
這也證明了,我果然是理解迴路相對發達的設計,很愛唱反調,常詰問對方,為什麼?從哪裡推斷得到這個假設?會不會不夠全觀?能不能換一種思考或執行的角度?
哈哈哈,然後對方就會開始焦慮,落入和我一樣,不斷地設立又推翻的迴旋,再多正反佐證都不夠。充分反應了我對於未知、對於徒勞無功、對於被他人挑戰或拒絕的莫須有恐懼。
邏輯中心,是距離能量中心最遠的覺察雷達,如實承接了頭腦中心不斷運轉的壓力,也許能夠發聲(只是未必會被當成救世之音),但終難發起,只能在不受控制的孫悟空頭上,套上美其名是邏輯思辯,實則是高壓控制的緊箍咒。
回到《區分的科學》,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邏輯察覺的價值,並不在於控制,而在於能夠分享獨特的觀點,清楚傳遞生而為人的體驗與可能,在正確的時候滋養與鼓舞他人。」人生中,絕大部分的事,不放手去試,永遠不會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問題,經過面面俱到的思量,就會出現兩全其美的解答。
那麼,A版B版,孰優孰劣,它對我而言,是一個決策,我可以用頭腦與邏輯的無敵鐵金剛,輕易找到一百個攻訐點。而,它對小夥伴而言,卻是一個嘗試和體驗。我反問她,妳喜歡哪個版本呢?
她說想換換繽紛的版型,一貫沉穩大器的用色主軸,雖然維持了質感,可是TA的反應沒有那麼好…。
換了以前,我聽到這裡就會開始搬出大道理,是嗎?妳有看過哪些數據證明反應沒那麼好?除了版型之外,有考慮其他變因嗎?妳覺得突然改變風格,會不會有更大的反效果?
然後,我會毀了大家的週末。只為了想要控制未知的恐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就算認認真真推演過,我們最後的選擇,也可能是錯的。
那不如,就從這裡開始放手,讓空白中心的靈活,跳脫長久以來我自以為精準的制約,孫悟空有滔天覆海的本領,該放她躍出我的五指山。外面如何山高海深,她從此會有決斷和領悟。我也用不著當包山包海的如來佛了。苦海無邊啊,讓我們各自到內在權威靠岸吧。
我用剛買的貼圖,回覆了一張小學生比出「鶴」的姿勢,意思是,好,交給妳決定。接著把手機調成靜音,我轉頭對兩小女說,YA,媽媽功課做完了,那我們現在來開下午茶趴踢囉!
無論你是空白中心的靈活悟空,還是能量被定義的高深如來,願大家多多覺察,既不需要對所有的問題照單全收地思考,也不需要事事都在思辨過程中九彎十八拐,該放手體驗時,別瞻前顧後,希望大家,各得自在。
*照片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