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引流管護理文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引流管護理文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引流管護理文獻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護理師訪視好像每天都要跑堂考試一樣,昨天考肝硬化,今天考腦脊髓液分流感染。個案的頭二週前看還無異狀,今天竟然發現明顯凹陷,拍照急著找神外主治醫師討論,哪知今日是手術日,連接電話也不方便,CNS infection 是件嚴重的問題,搞得我超緊張。任何身上無緣無故出現傷口或凹陷或腫塊都是異常,務必謹慎處...
引流管護理文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護理師訪視好像每天都要跑堂考試一樣,昨天考肝硬化,今天考腦脊髓液分流感染。個案的頭二週前看還無異狀,今天竟然發現明顯凹陷,拍照急著找神外主治醫師討論,哪知今日是手術日,連接電話也不方便,CNS infection 是件嚴重的問題,搞得我超緊張。任何身上無緣無故出現傷口或凹陷或腫塊都是異常,務必謹慎處理。就像路上突然出現一個天坑或隆突,不在意怎知會不會掉入陷阱或爆炸。最後與主治醫師討論送回急診,安排手術。
#細胞死超多的一天。三點半吃午餐,六點半下班,超累😵
#VPshunt感染
#好像我總是遇到這樣的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646563465514227/posts/1263552633815304/
文獻參考
腦脊髓液分流感染:危險因子及預後
Cerebrospinal fluid shunt infection: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劉善傑
研究目的:大約10%的腦脊髓液(CSF)分流手術與病患感染有關,需要將內引流管外拉或置放腦室外引流管將腦脊髓液引流至體外。住院治療中使用抗生素,待腦脊髓液感染治療乾淨後置入新的分流裝置。本文將分析腦脊髓液分流感染其細菌種類的分佈,並分析造成腦脊髓液分流感染的危險因子和預後。
研究方法及資料:從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對病患進行回顧性評估。共有350名病患納入研究,這些病患都是曾經有放置腦脊髓液分流的病患。通過腦脊髓液標本培養來證實的分流感染病患。腦脊髓液分流感染後,我們將對病患進行追蹤1年。所有感染的病患均獲得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研究結果: 在研究期間觀察到17例通過腦脊髓液標本培養證實分流感染的病患(5%)。治療後再感染的有1例(5.9%)且是由同一生物體(表皮葡萄球菌)引起。最常見的2種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各有4例(23.5%)。神經外科手術後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而引起水腦症的病患治療後造成分流感染的發生率高(調整後優勢比為11.65; 95%信賴區間,2.43∼55.75,p = 0.002),佔所有分流感染病患的23.5%(p = 0.001)。 47%的分流感染病患處於免疫功能不全狀態,但並無統計學上意義(p = 0.437)。死亡率為17.6%,所有死亡人數均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腦脊髓液分流感染組預後較差(GOS 1-3)的病患佔76.5%,但與年齡無顯著差異(p = 0.113)。
結論與建議:神經外科手術後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而引起水腦症的病患治療後造成分流感染有統計學上意義。因此,在手術前使用較後線抗生素也許可以降低感染的發生,但未來仍須更多的證據來證實。另一方面,以下三點和感染之間沒有統計學上差異關係:1)病患免疫功能不全狀態;2)無論患者是否處於免疫功能不全狀態,分流感染病患中的感染細菌分佈情況; 3)年齡和預後較差的關係。
引流管護理文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居家訪視提醒 (文獻時事現況資料整理參考)
居家訪視人員於訪視前應進行家庭安全風險評估,確認案家是否適合提供護理服務。家訪前,電話先進行個案及家庭同住者TOCC:旅遊(Travel)、職業史(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群聚史、(Cluster)評估。建立停訪、轉介機制。
家訪過程雙方應配合確實執行
工作人員:
確定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隔離衣、口罩、面部或眼睛防護用品)、酒精清潔用品。訪視前個人體溫與身體狀況正常無呼吸道症狀。確認個案和家庭成員是否有能力遵守建議的預防措施,例如手部衛生,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環境清潔以及對家庭活動的限制。家訪期間,室內不超過5人,家庭成員與醫護維持1公尺以上的距離。儀器遭血液、體液、引流液或嘔吐物污染,以500ppm (1:100)漂白水消毒擦拭。完成訪視時訪視用品立即整理與清潔並75%酒精擦拭。訪視前後落實手部衛生,必要時更換口罩。
案家:
照顧者與個案需每日體溫測量及健康狀況監測並記錄。照護者接觸個案前、後落實手部衛生、呼吸道衛生管理與咳嗽禮節。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需戴口罩,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保持一公尺以上社交距離。親朋好友探視個案前需詢問旅遊史或接觸史,非必要盡量減少探視個案,如需探視必須配戴口罩及洗手。若使用噴霧藥物,盡可能調整為口服取代,避免噴霧過程分泌物飛散。所有可重複使用設備(例如,血壓計)使用個案家中的儀器。
日常生活指導:
一般的環境如家具、廚房,消毒可以1:50(1000 ppm)的稀釋漂白水消毒。浴室或馬桶表面則應使1:10(5000 ppm)的稀釋漂白水消毒。每天一次,當天泡製。特別注意浴廁清潔。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污染的表面都應盡快進行清潔和消毒。室內空氣則需靠良好的通風以維持空氣清潔,24小時使用空調的房間應注意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