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弔產品中有73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

 同時也有7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ライムゲーム攻略動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ヒロトラやFFRK、ニーアリィンカーネーションなど、様々なゲーム実況動画をメインに活動しています♪ チャンネル登録等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Twitterでも攻略情報などをつぶやきます http://twitter.com/rhyme_monsta 【ヒロトラ】僕のヒーローアカデミア ウルトライ...

在 山口 正宏【前神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5:18:40

【2022年新卒アシスタント募集のおしらせ】 学生の皆様、大変お待たせいたしました! 2022年度のアシスタント募集がいよいよ始まります♪ 『お客様に感動を。その先の快適さを』 をコンセプトに、様々なジャンルで活躍できるGigiで共に働いてくれる皆様を募集いたします! 皆様のご応募を楽しみに...

  •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23:46:50
    有 14 人按讚

    【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警事件,為甚麼很多人會有那些反應?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懂得教誨權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人們對政黨或任何人的批評,也不是無緣無故而來。經過 19 年之後,人們都有一個含糊的共識,過去的東西不妨先放下,也就是將無盡的恩怨暫時置一個擱置點。

    問題是,當你叫人家不要講粗口的時候,自己首先就不應該講粗口吧。梁文將所謂 2014 年之後學聯被瓦解一半等的好多事情和發展,簡化為「拆大台之風盛行,批判舊泛民舊社運成為情緒出口」,完全無視當時人們實實在在討論的架構、形勢、意識形態等問題,也無視人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的自主性。

    基本上很多人腦中為人民的活動設置了紅線,當你的活動沒有超出紅線,你才會被承認為人民自主,活動超出了紅線,就會被污衊為民粹狂熱、有破不立、破壞民主運動、甚至是當時很多泛民意見領袖都在流傳:退聯是中方策動的。弔詭的是當年許多領導退聯的人們,都早就跟泛民和了好,梁文卻在開首就設置了敵人,把今天大家都在承受的結果,遷怒於 2014 年之後出現的所有新事物,其實好無聊,無意義。

    既然要置一個擱置點,你自己又「不經意」地不斷找過去的敵人,那真的好嗎?當你反對別人翻箱倒籠翻泛民舊帳,但同時又抽出 2014 年之後「拆大台」,難道又不是一手翻箱倒籠嗎?難道學者回顧的就是研究,而網民的就只能是翻舊帳?

    老組織倒閉之後,引出了一班翻舊帳柴台的聲音,梁擔心到要寫文為群眾先打預防針。老組織解散格外令人可惜,加上見到不厚德村村民的言論,可以想像到有多令人懊惱,但為甚麼老組織會比較令人懊惱?新組織滅頂就不令人懊惱嗎?新組織解散也會引來很多幸災樂禍,但就很少人說,不要問喪鐘為人而響,也沒人引那首德國牧師的詩,告戒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他家的事。你害怕民主黨如有萬一,人們也不是流淚目送而是幸災樂禍。幸災樂禍的風氣究竟是由哪一方首先帶起的?

    當旺角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第一個反應以及持續半年一年的看法,是怎樣的呢?甚至連現在身陷囹圄的黎智英,當年也是親身落場炮打他的敵人。這些人從來沒被認可為「公民社會」的一員,你期望他們為「公民社會」的變故而有一樣的感情,是強人所難。

    難聽的話,雙方都說過很多。我們最多只可以對上一代民主派某些被視為保守的決定和慣性,作具體歷史 (當年的思想和現實環境完全不同) 的同情理解,但同樣的,某個小圈子中的人對退聯拆大台群族意識漸漸抬頭等事件極為反感,記到今天仍不可自拔的同時,又是否想過那些上一代不認同的趨勢,同樣是「基於各人當時對時局的判斷」,只不過那些素人並非「公民社會」熟悉的人,也是聽著難聽的話成長過來,打落門牙當血吞,反正也沒傳媒有興趣,也極少聽說有人要求黃絲不要再說難聽的話——因為在蘋果的留言板根本阻止不到。

    16 年立會新人被 DQ 的時候,同樣是被認為「自己玩野,所以抵死」,甚至長期不被承認為「DQ」行列之中。

    大家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人會被優待。上一代在政壇多待了一屆,就有一屆的心理差。我認同情況已經毫無天理,但同樣被毫無理由地對待的人,幾年前就有了,也沒有受到呵護。旺角事件之後就有人不回來了,當時自由派的社會人士也會呼籲其回來「面對」,那些人也因而承受好一段時間的污名。

    這就是很多未解之結的背景。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有口德——當自己也到了需要被同情的時候;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求同存異——當自己也被貶為庶民毫無特權的時候。說完這些新一代已經不會知道的政治界逸事之後,我們要問:為甚麼人們在自己失去地位之前,不對沒有地位的廣大群眾好一點,或者當時不抱持一刻哀矜勿喜的沉默?

  •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23:44:54
    有 57 人按讚

    【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警事件,為甚麼很多人會有那些反應?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懂得教誨權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人們對政黨或任何人的批評,也不是無緣無故而來。經過 19 年之後,人們都有一個含糊的共識,過去的東西不妨先放下,也就是將無盡的恩怨暫時置一個擱置點。

    問題是,當你叫人家不要講粗口的時候,自己首先就不應該講粗口吧。梁文將所謂 2014 年之後學聯被瓦解一半等的好多事情和發展,簡化為「拆大台之風盛行,批判舊泛民舊社運成為情緒出口」,完全無視當時人們實實在在討論的架構、形勢、意識形態等問題,也無視人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的自主性。

    基本上很多人腦中為人民的活動設置了紅線,當你的活動沒有超出紅線,你才會被承認為人民自主,活動超出了紅線,就會被污衊為民粹狂熱、有破不立、破壞民主運動、甚至是當時很多泛民意見領袖都在流傳:退聯是中方策動的。弔詭的是當年許多領導退聯的人們,都早就跟泛民和了好,梁文卻在開首就設置了敵人,把今天大家都在承受的結果,遷怒於 2014 年之後出現的所有新事物,其實好無聊,無意義。

    既然要置一個擱置點,你自己又「不經意」地不斷找過去的敵人,那真的好嗎?當你反對別人翻箱倒籠翻泛民舊帳,但同時又抽出 2014 年之後「拆大台」,難道又不是一手翻箱倒籠嗎?難道學者回顧的就是研究,而網民的就只能是翻舊帳?

    老組織倒閉之後,引出了一班翻舊帳柴台的聲音,梁擔心到要寫文為群眾先打預防針。老組織解散格外令人可惜,加上見到不厚德村村民的言論,可以想像到有多令人懊惱,但為甚麼老組織會比較令人懊惱?新組織滅頂就不令人懊惱嗎?新組織解散也會引來很多幸災樂禍,但就很少人說,不要問喪鐘為人而響,也沒人引那首德國牧師的詩,告戒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他家的事。你害怕民主黨如有萬一,人們也不是流淚目送而是幸災樂禍。幸災樂禍的風氣究竟是由哪一方首先帶起的?

    當旺角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第一個反應以及持續半年一年的看法,是怎樣的呢?甚至連現在身陷囹圄的黎智英,當年也是親身落場炮打他的敵人。這些人從來沒被認可為「公民社會」的一員,你期望他們為「公民社會」的變故而有一樣的感情,是強人所難。

    難聽的話,雙方都說過很多。我們最多只可以對上一代民主派某些被視為保守的決定和慣性,作具體歷史 (當年的思想和現實環境完全不同) 的同情理解,但同樣的,某個小圈子中的人對退聯拆大台群族意識漸漸抬頭等事件極為反感,記到今天仍不可自拔的同時,又是否想過那些上一代不認同的趨勢,同樣是「基於各人當時對時局的判斷」,只不過那些素人並非「公民社會」熟悉的人,也是聽著難聽的話成長過來,打落門牙當血吞,反正也沒傳媒有興趣,也極少聽說有人要求黃絲不要再說難聽的話——因為在蘋果的留言板根本阻止不到。

    16 年立會新人被 DQ 的時候,同樣是被認為「自己玩野,所以抵死」,甚至長期不被承認為「DQ」行列之中。

    大家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人會被優待。上一代在政壇多待了一屆,就有一屆的心理差。我認同情況已經毫無天理,但同樣被毫無理由地對待的人,幾年前就有了,也沒有受到呵護。旺角事件之後就有人不回來了,當時自由派的社會人士也會呼籲其回來「面對」,那些人也因而承受好一段時間的污名。

    這就是很多未解之結的背景。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有口德——當自己也到了需要被同情的時候;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求同存異——當自己也被貶為庶民毫無特權的時候。說完這些新一代已經不會知道的政治界逸事之後,我們要問:為甚麼人們在自己失去地位之前,不對沒有地位的廣大群眾好一點,或者當時不抱持一刻哀矜勿喜的沉默?

  •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08:43:55
    有 280 人按讚

    前幾個月在「無框身體」新書對談講座上,月經一姊凡妮莎談及過去推廣棉條時,衛生署規定衛生棉上要註記「未婚請小心使用」「此產品需經醫師指示下使用」,使得他們在推廣路上遇到不小阻力。

    這段歷史真是讓我目瞪口呆 ,雖然網路上常有錯誤觀念表示沒有性經驗不能使用棉條,但「未婚」和性經驗有何干係。
    生理產品還需要問醫師怎麼用?我們到底要管多寬。弔詭的是,有些醫師根本沒有月經,或是根本也不習慣用棉條啊!
    然後這些詭異的宣導詞句竟然還是政府要求註名,難道過去政府還要守護女性的處女膜(陰道冠)嗎?

    這幾天我在門診遇到一個四十幾歲的女性,因肌腺症苦於經血量過多,影響日常生活。希望可以置入蜜蕊娜改善症狀,但因為沒有性經驗,跑了好幾間診所都被醫師勸退。
    說明完裝置蜜蕊娜的利弊後,我補充說明沒有性經驗置入可能會比較疼痛和造成撕裂傷。
    「我可以內診,處女膜對我又不重要」她堅定的說。後續我也安排他在麻醉下順利置入蜜蕊娜。我可以理解很多同業認為「處女」麻煩,如果弄傷陰道冠,怕有理說不清,醫師當然有權婉拒。

    但這不就是變相犧牲了她尋求醫師治療的權利?

    先不論棉條和內診未必會造成處女膜撕裂,我認為會有這些狀況就是大家常預設第一個進入女性陰道的東西一定會是男性的外生殖器,為了守護「處女膜」的完整,女性的部分權益因此犧牲,明明陰道、陰道冠就是女性身體的一部分,為何要守護,保留給另一個人?

    為了解決生理期困擾、滿足性慾、訓練骨盆底肌,或是內診檢查,可以放進去陰道的東西何其多,男性生殖器根本只是其中一項而已。
    所以這次的直播我就要和凡妮莎針對「可以放進去陰道的物品」來大聊特聊。

    預計會講的題目:
    面對內診該如何放輕鬆,人類乳突病毒篩檢可以自己來?
    女用保險套好難買,未婚年輕不能放避孕器?
    棉條、月亮杯怎麼用,怎麼選。
    凱格爾運動需要輔助器嗎?
    情趣按摩棒安全嗎?須要消毒?

    #百無禁忌有問必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