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建築面積實用面積換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建築面積實用面積換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換算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Flying with Justin 酒店/航空常客攻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人看台灣房子第二集 - 新北市板橋區(3216萬港幣住全新樓中樓六房實用面積3664呎!) 上集台北市中山區(Link:https://bit.ly/2RECgDU)這系列只是我去台灣看房子的個人體驗&客觀數據,因不便拍照的關係,都是以文字為主,敬請見諒。以下分享均非專業意見,只是簡單不負責分...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換算 在 Flying with Justin 酒店/航空常客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人看台灣房子第二集 - 新北市板橋區(3216萬港幣住全新樓中樓六房實用面積3664呎!)
上集台北市中山區(Link:https://bit.ly/2RECgDU)這系列只是我去台灣看房子的個人體驗&客觀數據,因不便拍照的關係,都是以文字為主,敬請見諒。以下分享均非專業意見,只是簡單不負責分享個人感受而已,謝謝。
*下文除特別列明外,否則均為台灣的建坪 & 香港的建築面積 計算房價。
看完台北市中山區嚇死人的房價&品質後,來到最接近台北市,交通非常便利的新北市板橋區。板橋為四鐵共構,包括高鐵、火車、捷運板南線&環狀線、客運(巴士)。例如板橋坐捷運到台北車站只需12分鐘。板橋區本身已經非常成熟,生活機能很不錯,百貨商場大遠百、酒店(下一篇會分享新北Hilton)、新北市政府,應有盡有。
這次看的其中一個樓盤,整體來說我本人很喜歡(唯獨價錢的部份哈哈)要價8980萬台幣,建坪133.93坪,主+陽為73坪(主建物+陽台,即類似香港的實用面積)4房2廳4浴室1儲物室 ,含兩個車位,屋齡9年。全新未住過無裝修。換算下來,即2306萬港幣,實用面積約2597呎。而Justin喜歡的原因主要在公設(公設比34%)的部份(即像香港的會所Club Lounge)公設有室內泳池(有溫水)、健身房、KTV、交誼廳、BBQ,電影院、瑜珈室、三溫暖等等,管理費100/坪。整個項目比較有質感,設計風格走低調路線。
同場加映同樓盤一個樓中樓的單位(香港稱為特色戶)要價1億2519萬台幣,兩層樓,建坪182.38坪,主+陽為103坪(主建物+陽台,即類似香港的實用面積)6房3廳5浴室2儲物室 ,含三個車位,含裝修。換算下來,即3216萬港幣,實用面積約3664呎(好大!)
Agent聲稱很多台商大老闆都住在這個屋苑,私隱度和住客品質相對比較高,僅供參考。
——————————————————————————
租的部份(同屋苑參考)
由於單價比較高,面積較大所以租盤不多。意思大概是如果租得起三房左右這種價位,直接買房供樓會比較便宜。但當然還是有一些像是外國人在台租賃等情況。
11萬可租105坪,房價為7000萬,回報率只有1.89, 難怪沒有放租呀!自住比較划算!
——————————————————————————
下一集桃園市更吸引,加量不加價(X)加量又半價(O)
#下一集桃園市 #真心想要投訴Hilton新北 #因為他家中餐太好吃害我變好胖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換算 在 Flying with Justin 酒店/航空常客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人看台灣房子ep1 - 台北市中山區
這系列只是我去台灣看房子的個人體驗&客觀數據,因不便拍照及授權的關係,都是以文字為主,敬請見諒。以下分享均非專業意見,只是不負責簡單分享個人感受而已,謝謝🙏🏻
*下文除特別列明外,否則均為台灣的建坪 & 香港的建築面積 計算房價。
台北市理所當然為台灣房價最高的地方,而這次看的中山區,於2019年10月的台北市實價登錄排名中,排名第五位,平均65.4萬台幣/坪(1坪=35.58平方呎),再換算即大約呎價「只需」4739港幣!是不是相當划算呢!(怕台灣讀者以為我是不是頭撞到,數據上隨便在九龍區呎價都要15000港幣左右,如土豪級別的樓盤凱旋門,呎價為34605港幣)
什麼是公設比?
其實和香港建築面積的概念非常相近,所謂公設比即公共設施佔建物總坪數的比率,大約落在30% (新的房屋可能到40% 也會有)換句話說,如果建面約65坪,大概打7折,即房的實際大小大概落在65X0.7=45.5坪,當然根據每個樓盤實際上會有所不同。
額外關於公設比方面,我想多加著墨。在香港來說,我們的公設大多非常豐富,以自身為例,Club Lounge(會所)當中有會議室、健身中心、桌球室、音樂室、有煮食設備的Party Room、餐廳、游泳池(Indoor 恆溫+Outdoor+Steam Room)、BBQ等等;而在台灣,即使是聲稱有不錯的公設,但大概只會有以上一半的配備,這也算了(畢竟怎麼說也是變相算進去房價)但比較嚴重的是台灣公設的開放時間不長,以我在台灣看過的幾個樓盤來說,有些泳池是直接不開(天呀那建來幹麻?)有些則只開周末(即一周兩天!)他們坦白說是因為每天開泳池的話,維護費會很貴,變相會加到管理費中。(台北這等級的管理費會落在100-200/坪)
————————
回來講台北市中山區的樓盤,當天看一個賣盤,要價7800萬台幣,建坪100坪,主+陽為45.39坪(主建物+陽台,即類似香港的實用面積)2房2廳2浴室,含一個車位,屋齡不到4年,已有不錯的裝修。換算下來,即2010萬港幣,實用面積大概有1614呎。看起來好像還不錯,可是實際上房子本身的品質令人擔憂。上文提到屋齡不到4年,可是硬體已經出現很多使用痕跡(當初建材上選擇已有問題)另外是格調/質感不佳,這設計團隊的品味我不懂欣賞。
公設的部份,有室內泳池、健身房、KTV、交誼廳、BBQ,管理費100/坪。
個人感覺台北市區已經太貴了,而這個貴除了反映價錢上,更重要的是「不值」這價錢下房屋各方面品質都要更好才對。
—————————
租的部份(同屋苑參考)
9萬8 可租83.15坪,房價為7800萬,回報率只有1.62, 所以結論很簡單,去台灣租就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中山區的DoubleTree 🤣 亂入配圖,下一集為新北市板橋區🏠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換算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估你唔到】唔駛搵地都能KO房屋問題,點解?
其實起幢樓俾有需要嘅人住,真係唔駛好多地,依家啲三、四十層公屋居屋,都係用約1公頃已經住到成1000戶。但政府成日都將「貴細擠」的房屋問題歸咎於「土地短缺」,如果大家睇真啲,在官方所謂1200公頃土地短缺裡面,真正與房屋用途有關的只是230公頃。咁成日話短缺短缺,究竟係短咗喺邊呢?
其實土地需求多少,取決於建屋的 (1) 密度(地積比) 及 (2) 住宅單位面積,你計疏咗、計闊咗,自然佔地需求就會大咗。而我們的《好誠實研究》發現,政府將100萬個未來房屋單位需求換算為所需土地的過程中,原來假設了當中40萬私營房屋單位的平均建築面積為807平方呎,加上統計處預計2026年後平均住戶人數將降至2.7人,政府估算一家人2.7人住成807平方呎的單位,是否符合現實?即使以七成實用率計,這樣的人均居住面積都會比現時為高。
睇完一堆數字,即係話依家嘅房屋用地需求,根本就建基於不現實的假設上。本來人人可以住大啲係件好事,但係政府高估房屋用地、又不立法保障最低人均居住面積,咁就只不過係偽善,借你想住大啲嘅慾望過橋、合理化造地但最後都係分唔到俾你。
政府估算更將總數1670公頃的未來房屋用地需求,設定為公營房屋佔地557公頃、私營則佔地1113公頃。即是說,單位數量只佔四成的私營房屋,所佔土地其實係佔去總房屋用地的67%;以私營單位平均807呎換算,亦可以發現政府其實係假設咗未來起樓都係好「低密度」,係以平均住用地積比2.7倍來建屋,相等於十多層、類似白石角天賦海灣一類的低密度樓盤...... 尤其未來新發展區市中心仲有地積比5至6倍、30幾層高嘅私樓,意味著政府預計另有啲極低密度、3至4層高獨立屋豪宅!
辛辛苦苦搵咁多地返黎,原來差唔多七成係用黎起平均十幾層咁樣的豪宅? 玩sim city都知有問題啦!難怪1,200公頃條數造到咁土地短缺,純粹係一場數字遊戲。
相反,公營房屋單位的平均面積則設定為538呎、平均住用地積比5.4倍,逾三十層的高樓大廈。花費咁多力氣去搵地,原來政府早已設定過千公頃都是起不可負擔嘅私樓豪宅,普通市民就分得500幾公頃,比起買得起私樓嘅人住嘅地積比密度高整整一倍,繼續貴細擠就梗嘅。
所以,解決呢個造數造出黎嘅「土地短缺」,其中一個好辦法就係將公私營房屋用地的發展密度睇齊,已可瞬間解決所謂的230公頃房屋用地短缺。例如按下圖的計算方法,以私樓單位平均700呎、公營房屋平均500呎計算,兩者的地積比均為5倍 (約30層高),同樣提供100萬個房屋單位就只需1078公頃土地。咁樣嘅話,不單計出黎冇土地短缺,政府只係發展現有進行中嘅房屋計劃,都重有362公頃用地盈餘,足足16個太古城咁大,不用再額外搵地起樓,還有大把「餘地」俾大家住得疏啲鬆啲。
另外,亦可將政府已規劃的1440公頃房屋用地供應,優先興建公屋居屋,減少低密度私樓,所提供的房屋單位數量更隨時可多於100萬個。但係如果啲地俾政府用公私合營同地產商起低密度豪宅,咁就搵幾多地都解決唔到房屋問題啦!
如果你睇得明以上嘅估算謬誤,即係你已經知道咗一個土地真相:房屋用地有否短缺,其實很視乎要興建哪類型的單位、建屋密度和面積;只需在地積比 (3.6 變 5倍) 和建屋面積上略為調整(由807-538呎變為700-500呎),不單起出來的房屋更切合市民需要和負擔能力,劏房居民可以快快上樓「住大啲」,總體土地需求仲可以相差數百公頃,「鬧地荒」即時變返夠地用。
所以,攪咁大壇土地大辯論,根本問題就係土地需求斷估,完全唔討論一下呢個唔駛搵地去解決房屋問題嘅選項,咁最後搵咗嘅地去咗邊? 大家心中有數。
#呢盤數相當有嫌疑
#有地起私樓無地起公屋居屋
#你有公關我有真相
----------------
🏝️【民間土地公】第二波:個海咁大,填吓無壞?!
http://bit.ly/2vE46ne
😉《好誠實研究》全文下載
http://bit.ly/2IFQvoV
💰 月捐支持土地研究、一齊踢爆官商謊言!
�https://goo.gl/8K6xZE